2020年5月6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面臨「半正常」經濟 要做好準備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592/web/

◆  聯合報社論/每次宣布紓困,都像在打擊勤勞納稅人
◆  聯合報黑白集/勇伯「剁頭」的氣魄
◆  經濟日報社論/面臨「半正常」經濟 要做好準備






經濟日報社論/面臨「半正常」經濟 要做好準備


2020-05-05 23:3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連續多日新冠肺炎零確診與零本土病例,美國、義大利與德國等之前疫情嚴重的國家,也正逐步緩解中。包括我國在內,各國都在評估疫情緩和後的重啟經濟措施,在我們Reopen前,政府與企業都必須對未來兩年的經濟樣貌做出正確預估,才能提出可實踐的應變方案。

副總統陳建仁日前受訪時說,在治療新冠肺炎的疫苗與藥物成功開發前,我們必須過著「半正常」的生活,也就是社交距離會較過往我們習慣的更大,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也有類似的預期。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不同於17年前的SARS,當年SARS疫情快速竄起,但在半年內迅速銷聲匿跡,新冠肺炎則不然,在疫苗與藥物出現前,新冠肺炎確診病患仍會繼續出現,這意味著我們要繼續維持高度警惕。

在新冠肺炎的烏雲不能完全散去的預估下,「半正常」的生活意味著經濟活動不能完全回到過去的模式,這是政府與企業研擬未來兩年發展策略時最重要的前提。「半正常」生活對消費端的影響,除了消費意願的減低與消費模式的改變,另一個隱憂是疫情的不確定性。

美國等多個國家的公衛學者警告今年冬天時新冠肺炎很可能捲土重來,一旦又出現社區感染,政府的管控措施立刻升級,消費活動又可能因此停擺。這是新冠肺炎對產業的一大挑戰,既有如當前的短期巨大衝擊,又有長期的不確定性,政府紓困措施不能只有救急,也要有長期紓困的準備。

對產業來說,消費端一時的沉寂還可以利用產品創新、促銷等方式喚回買氣,新冠肺炎對產業的另一個重擊是供應鏈的裂解。以任天堂的遊戲機Switch為例,疫情並沒有影響Switch銷路,銷售狀況甚至可能比疫情前更好,但因為疫情影響了供應鏈復工進度,即便買氣旺盛,但產品供應卻跟不上。

從前年美中貿易戰開始,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危機,讓全球企業都開始重新評估全球化的策略,經濟部長沈榮津日前接受訪問時說,台灣產業已了解去全球化的重要性。沈榮津的談話表達的不夠精確,台灣產業當然無法「去全球化」,而是應該找出一個發展路徑,在面臨全球產業鏈重組時,善用多元布局減低衝擊。即便蘋果公司因為疫情將部分手機轉至中國大陸以外的區域生產,但最終回到美國本地生產的可能性很低,成本較高但更能分散風險的全球化策略,將是未來幾年產業布局新趨勢。

政府近期加速推動各種紓困措施,我們呼籲政府要採取「短長有別」、「內外有別」。短期內救急,莫讓有實力的廠商只因短缺一口氣而倒下,財政部應再審慎評估工商界的降稅呼籲,特別是對承諾不裁員的企業,政府應該透過減稅等方式予以鼓勵;長期則是要預留足夠的資源,因應未來幾年疫情的可能反撲。在國內外市場上,由於各國景氣復甦的速度不一,政府的紓困資源應加大投注在國內市場上,力保經濟至少能內溫外冷,而不至於出現內外皆冷,這部分可藉由加大公共投資等方式帶動內需市場。

在國內疫情逐漸緩解的氣氛漸濃的情況下,我們還要提醒,「半正常」的生活至少還會持續半年至數年之久,產業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深挖洞廣積糧是必要的戰略。對政府而言,不只要著眼於眼前的救急紓困,更要把紓困的戰線拉得更長,唯有救急與振興兩把抓,台灣經濟才能平穩度過「半正常」的日子。經濟復甦的曙光或許已在隧道的那一頭閃耀,但我們要走的隧道路程還很長,政府紓困不能鬆懈,產業界對疫情的評估也必須做最壞的打算。












聯合報黑白集/勇伯「剁頭」的氣魄


2020-05-05 23:50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為喬「罷韓」投票所,不惜賭上人頭,要讓高雄市民「哪裡選哪裡罷」。氣魄之大,蔡政府前所未見。小燈泡遭剁頭、鐵路警察被殺,人命大事從不見官員以頭相許論公義府院高層跟著民粹批司法判決,對照李進勇大膽進取,便知其中虛實

政客常在選舉時斬雞頭展清白、示決心。李進勇參選,不曾拿雞頭或人頭擔保;但落選方知無官一身「輕」,也才格外體認中選會主委之「重」。李進勇既知輕重,便不以「獨立機關」的角色自限,便用剁頭催生「罷韓」。這如同政客拚選舉,無所不用其極

罷韓表面上是民間團體發動,但中選會主委在倒數時刻浮出水面,引導衝刺罷免案,頗能收表裡呼應之功。李進勇當蔡政府馬前卒,吹起動員號角,足證府院對高雄勢在必得。「勇伯的剁頭大戲,檯面下推動的,正是蔡政府追求絕對權力意志

府院這種狠勁,若有一半心力用在政務上就好了。近來疫情紓困,若內閣首長皆如蔡總統一樣不自滿,應對關廠失業及早部署;若有李進勇的進取勇氣,賭上人頭也能讓紓困金早早入市。但是,綠營眼裡只有地盤,沒有人民

勇伯剁頭若促成台灣首度直轄市長遭罷免,中選會的政治使命將可改寫數人頭的民主,裁判竟敢賭人頭舞弊。成天喊著正名獨立公投的老綠男看懂了嗎?這回提案成敗,就看執政者借不借中選會主委人頭。










聯合報社論/每次宣布紓困,都像在打擊勤勞納稅人


2020-05-05 23:4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擴大紓困對象,舉凡有工作但沒有加保者,將排富發放1萬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手持長長的撞球桿,比劃著身後牆面上放到超大的文字,逐條說明政府最新的紓困方案,凡舉廣告牌、賣玉蘭花及農漁生產者,將排富發放每人一萬元。這已是不知道政府第幾次追加紓困對象,這類措施如同無盡的迷宮繞來繞去,紓困對象看似不斷擴大,但絕大多數辛勤的勞動者始終不在其列。政府每一次宣布紓困,都自以為是「德政」,卻像在打擊誠實納稅人。

之所以如此,可能原因有三:其一,政府假定一般勞工都有正常穩定的收入,因此無需再特別給予額外照顧,這當然是錯誤的假設,勞動者所得差距極大;其二,政府對疫情衝擊的評估失準,所以一再追加特定族群,卻總是遺忘一般大眾的辛苦;其三,政府把紓困當成自己向百姓施恩的「特權」,卻忘了這些資源皆取自納稅人的辛勞所得,渾然忘了他們的存在。

疫情期間許多產業或企業受到重創,政府發錢紓困或協調金融機構助其度過危機,當然是必要之舉。但政府對個別民眾發放現金補貼,在選擇優先順序上,卻大有可議之處。以第一波發放的一千多億元現金補貼為例,對家有老人兒少的低收入戶每人每月給予一千五百元補助,未免太微薄。相形之下,近十萬名計程車司機和遊覽車司機每月可領一萬元,近百萬名水電工、營造工或「自營作業者」則一次發放三萬元。由此看,不同業別或族群的待遇未免太過懸殊

也正因為第一波的現金紓困對象太過狹隘,未照顧到許多困苦民眾;因此蘇內閣又追加納入「漁民」及「未加保勞工」兩大族群計一百七十萬人,每人發給一萬元。但是,這樣的分類選擇,顯然有很大的問題。在路旁舉廣告牌、賣玉蘭花的人,確實是弱勢勞工無疑;但把一二○萬農漁民列為紓困對象,就算有排富條款,亦令人難以苟同。尤其不公的是,首波已有農民計入「自營作業」的三萬元紓困對象,現在又擴大補助;反倒是實際經營農作的「青農」,因兩頭都資格不符落空。這種補貼法,怎不讓人氣憤?

碰上新冠病毒這樣的百年疾疫,所有國家都難以倖免,此刻紓困措施講究的是既快又準,要公平和效率,也要減少行政耗損。但台灣的紓困方案,更大成分似乎取決於部會首長的政治角力例如,政治實力大或政治角色重的交通部農委會,輕易攻城掠地爭取到資金;相形之下,經濟部勞動部就因說話分量不足而被壓縮,一般勞工受到的照顧明顯不足

觀察其他國家這次的紓困,不少是以全民為對象發放現金。例如,川普政府發給每個成人一千兩百美元,已婚配偶可領到兩千四百美元,受撫養兒童每人五百美元,是很實惠的補助;而且錢直接匯入帳戶,民眾不必申請。香港則是發給十八歲以上永久性居民每人一萬港幣,但須提出申請,七月開始發放。新加坡則是發給廿一歲以上公民六百星幣,折合約一萬二台幣,四月即直接入帳。日本原本決定發給特定家庭卅萬日圓,後來取消,改發給全體國民每人十萬日圓,約台幣兩萬八。

這種俗稱的直升機撒錢法,主要作用有三:一是快速公平,不必由政府層層審核決定誰符合資格;二是對民眾支持政府共同度過疫情,表示感謝和安撫;三是充實民眾荷包,讓他們有餘裕可以消費採購,兼收振興經濟之效。反觀台灣,蔡政府為了不受歡迎的「酷碰券」,修來改去,至今仍找不到更好的發行方式。而對照我國兩波發放現金的諸多條件,申請民眾窮於奔波,看盡官僚臉色,而其他上千萬勤勞工作者則一次次被排除只能說,政府機關算盡,分配資源的權力欲耍盡,卻忘了撫慰配合政府度過疫情的納稅大眾這真是一個傲慢又缺乏溫情的政府

【重磅快評】從玉蘭花到彰化阿嬤 蔡英文的錢不好拿?

◆  【重磅快評】從玉蘭花到彰化阿嬤 蔡英文的錢不好拿?

◆  【重磅快評】拐彎再恫嚇 李進勇和韓市府是一個團隊?
◆  【即時短評】讓大魔王安息 社會才有重生可能
◆  【即時短評】李進勇任罷韓急先鋒 吃相令人咋舌
◆  【重磅快評】名醫家惡火 住宅消防安全誰來管?
◆  【重磅快評】李進勇剁頭後陳朝建驕傲 都依了什麼法?






【重磅快評】從玉蘭花到彰化阿嬤 蔡英文的錢不好拿?


2020-05-06 17:55 聯合報 /   主筆室
擴大紓困首日,彰化市公所一開門就湧來申辦人潮,讓公所人員忙不可開交,一名阿嬤帶著兩個孫子來申請,但卻失望反返 。記者劉明岩/攝影


紓困明明是德政,蔡政府卻好像在擠牙膏,作業切割一波再一波,最新擴大紓困的動作不小,卻讓人看不到牙膏在那裡,結果民眾拚命刷半天,牙齒還是沒刷乾淨,倒是無端炒熱了玉蘭花的價格,讓平日有買花的駕駛人無辜荷包受損。

行政院長蘇貞昌前天突襲式宣布擴大紓困,要讓無保工作者即日起領一萬元的補助,蘇貞昌還特別列舉賣玉蘭花、舉廣告牌與流動攤販等這些沒有勞保的工作者為這波紓困對象,怎麼說也是德政,只是沒想到,行政院根本沒有配套措施,地方政府也未被知會,兩天來各地公所亂成一團,猶如疫情發生之初的口罩之亂。 

最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玉蘭花突然水漲船高,蘇貞昌隨口說玉蘭花,結果有人為了要領這一萬元,竟跑去批玉蘭花來賣,因為要拍照為證;台中市議員陳政顯、張廖乃綸就說,他們 一早買玉蘭花,一串竟從30元漲到50元,賣花老人說,因這兩天很多人批玉蘭花去賣,成了街頭同業,花源少了就自然漲價。

玉蘭花的故事也許只是笑話,但卻暗藏了高官們看不到的社會底層心酸,彰化一名阿嬤今天帶兩個孫子到公所申請紓困,3歲用牽的,1歲用背的,她說她一個月才賺一萬多,但付房租、水電費都不夠,只好去小吃店洗碗,但不知道能做多久,公所的人也不知道她能不能申請,只叫她把表格帶回去;如果高官不懂玉蘭花,總該要能體會一下阿嬤的心情吧

蔡政府雖有「防疫陳時中」,但猶有縣市長偶爾「超前部署」來一下逆時中,坦白說,對整體防疫產生不小正向的激盪,讓我們的防疫作為更周全;不過,「紓困陳時中」這一塊還真是做得零零落落,該紓困的無法即時得到援助,誠實勤勞的納稅人也感受不到政府愛民如子的溫暖,每一波的紓困都可見政治鑿痕,不僅為德不卒,繁複申請手續更難去除施捨的味道

還好,今天「紓困陳時中」也出現逆時中了,嘉義縣長翁章梁認為中央規定紓困對象、條件清楚,如果從政府大數據資料可以撈得到,就用通知制,取代申請制,如果大數據撈不到才用申請;新北市長侯友宜更超前部署,下令區公所從寬認定、資料從簡、從速發放,民眾申請時若寫了切結書,就由民眾自負法律責任,還霸氣地說有責任市長扛」,讓基層好做事,也消弭民怨。  

我們是資訊大國,防疫陳時中做得好,不僅是有接地氣,而且善用資訊力,才能做好口罩實名制;但令人納悶的,我們的稅務體系強大,國民的財產、所得、該繳的稅,一塊錢都跑不掉,如果一片五元的口罩實名制都能做得滴水不漏,為何不能從稅務資訊篩選紓困對象?非要民眾辛苦舉證、奔波填表,難道真要民眾體驗「蔡英文的錢不好拿」,才肯罷休?

聯合筆記/初夏高溫的預言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592/web/

◆  台灣新冠防疫「成功」之謎
◆  聯合筆記/初夏高溫的預言
◆  美剝奪陸主權豁免 陸將仿效
◆  疫情比不上罷韓重要?
◆  漫畫/行政中立?
◆  死不認錯 整死百姓
◆  為何罷韓如此心切?
◆  陋習不改 再多鑑定也沒用
◆  蔡的答卷...治國不是靠華麗詞藻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初夏高溫的預言


2020-05-05 23:49 聯合報 /   鄭朝陽
全台各地這幾天都出現高溫,初夏的氣溫已飆升到盛夏的水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昨天是廿四節氣的立夏」,傳統認定是夏季的第一天,全台各地這幾天都出現高溫,想必大家都很有感。初夏的氣溫已飆升到盛夏的水準,這預言了什麼

疫情還沒結束,大家必須戴上口罩,遇上這種高溫的天氣,確實有些難受;如果新冠病毒真的不怕高溫,這場防疫戰爭恐怕會格外辛苦,尤其是那些必須戴著口罩在教室上課,卻只能開窗、不能開冷氣的孩子們。

太平洋高壓的強勢只是剛開始,當它籠罩台灣和南海一帶,往下逼退西南季風,往上則阻擋鋒面南下,原本五月要報到的梅雨鋒面全看它的臉色,梅雨來得愈晚,中南部、乃至全台的水情就愈緊張,現在不僅要全力抗疫,也要小心抗旱

這波初夏高溫創今年以來最高溫紀錄,往年並非沒有這種現象,但專家的趨勢預測實在令人不安,尤其像盆地地形的台北市,估計十年後的夏天,動不動就飆上攝氏四十度高溫,恐成為夏季的常態。

去年聯合報系願景工程曾深入探討夏季高溫都市熱島效應交互作用帶來的苦果,除了白天燠熱難耐,威脅長者與三高患者健康、戶外勞動人員的風險大增,雷擊、暴雨發生率明顯增加,將頻頻挑戰都會區防洪機能;入夜的都市正好迎來白天建築與路面等人工地盤回吐的熱氣,「熱帶夜晚」烘得人們難以入眠,不得已就要冷氣陪伴入眠。

被稱為「氣候變遷之父」的民國107年(二○一八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William Nordhaus 也警示,十幾年前還很多人在賭氣候變遷是真是假,現在證據很清楚了,人類若不趕快展開氣候行動,這場賭局一定會輸。歐洲議會去年更宣布全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氣象專家示警,二氧化碳有較長的生命期,不是今天減碳、明天就能降溫,必須及早行動,才能拉回溫度極端走高的曲線。料敵從寬、超前部署的態度和行動,讓台灣在這波防疫贏得國際讚譽,但在溫室氣體減量和改善都市熱島效應上,卻普遍看不到防疫的精神。我國開出民國139年(二○五○年)排碳減到民國94年(二○○五年)碳排量一半的支票,雖然努力開發再生能源,也有若干減碳作為,但深度減碳的作為太少、速度太慢,政府與人民警覺性依然不足。

拿「種樹增加綠覆率這件最簡單的氣候行動為例,中央仍然把都市周圍的國家公園等綠地都算進來,卻不思如何在建成區增綠、引風,難怪氣候行動緩如牛步。










台灣新冠防疫「成功」之謎


2020-05-05 23:50 聯合報 /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政府應選擇一個區域進行大量篩檢,來決定下一步防疫步驟。圖為疫情衝擊下的戲院。 記者潘俊宏/攝影


新冠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確診病例已超過三六一萬,死亡超過廿五萬人。台灣方面,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到五月五日累計廿三天無本土病例,確診病例僅有四三八人,死亡案例六人。從任何觀點看,防疫成績可謂傲視全球,台灣是怎麼做到的?

事實上,台灣做對了很多事,提醒民眾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出門應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或是戴上口罩,同時避免前往人潮密集處; 但也有相當多的缺失,期間可謂險象環生,但總能化險為夷,到現在為止交出漂亮成績單,相當不可思議,防疫「成功」之道成謎,只能做合理的猜測。

除了「天佑台灣」外,是否仍有合理解釋?可能方向是,台灣至今沒有施行偵測病毒普篩快篩,各界紛紛指責美國在普篩與快篩失掉先機,釀成巨災之際,疫情指揮中心以各種理由不願進行;原因之一應是國內遲遲未能開發出試劑由於中國大陸一月即公布病毒基因序列,韓國與德國兩周內即開發出試劑,韓國因而由普篩新天地教會廿餘萬信眾並隔離處理,有效抑制已大爆發的群聚感染台灣至今只篩檢六萬餘例,可謂反其道而行,效果一樣好,相對「佛系」防疫,成績斐然,甚為弔詭,那又是為何?

當然沒有篩檢,就沒有病例,但很難解釋歐美各國至今重症與死亡病例外仍然激增,而台灣重症與死亡病例趨近於零;最好的情境,是疫情指揮中心誤打誤撞,由於大部分患者都是輕症,隔幾天後即不藥而愈,再加上輕症患者病毒量少,在口罩、洗手、社交距離防護下,傳播力減弱。同時確診病例少,自然也減少社會恐慌作用。

至於海軍敦睦艦隊,累計確診共卅六例,感染源待釐清。首先確診比例(九%) 與美國羅斯福號(廿四%)、法國戴高樂號(五十二%)航母官兵相比低了很多,因此似不能純以艦隊官兵年輕力壯,抗疫力強解釋;再加上官兵下船後,大批人馬各處走動,並未造成群聚感染。有一可能是毒株與歐、美不同,此說與劍橋大學研究指出毒株分A、B、C型,分在美國、東亞、歐洲流行相合

此說也可適用於清明連假在景區遊玩群眾等幾個令人擔憂的案例,因此也許真的可說「天佑台灣」,在台灣流行的是感染力較弱的B型,甚至是弱B型;除非在密閉空間長期相處,病毒密度達到一定程度,較難由飛沫感染,是否成立,亟待生醫界證實。

另一可能,是台灣、香港與新加坡人民普遍在幼年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大陸則遲至民國75年(一九八六年)才普遍為新生兒接種,也許可解釋新冠確診者老年人偏高之致死率。美國從未進行過大規模接種卡介苗,災情更為慘重,對新冠肺炎研究中,紐約理工學院研究初步發現,有施打卡介苗國家新冠肺炎死亡率較低,有統計學上差異,因此也值得進一步探究

當今之計,正如台灣冠狀病毒之父賴明詔院士建議,政府選擇一個區域進行大量篩檢,來決定下一步的防疫步驟。最理想情況下,本土流行疫病為「弱B型」,又有本土病例連廿三天歸零加持,此時可大幅放寬日常生活限制,節省社會成本;但同時必須加強境外移入管制,初步在各國尚未放寬旅遊限制前,至少讓所有入境旅客集中隔離十四天,達到拒敵於境外的效果,再視世界疫情的發展,滾動式調整,也許能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典範。










美剝奪陸主權豁免 陸將仿效


2020-05-05 23:59 聯合報 /   楊宗鑫/研究人員(台中市)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宣稱有證據顯示,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 (美聯社)


為了就新冠肺炎造成的經濟損失向大陸究責,美國國會議員近日提出多項草案,盼能對民國65年(一九七六年)制訂的《國家主權豁免法開例外,剝奪中國主權豁免,讓美國民眾得向國內法院提出訴訟,向大陸索討民事賠償,以凍結大陸政府在美國財產方式,確保法案得以執行。

這些草案若能通過,將破壞國際習慣法的主權豁免原則該原則係指,各國在主權平等下,國家不應對他國行使管轄權實務運作上,又因執行程度差異,分為絕對豁免相對豁免。前者指無論他國政府的活動性質為何,一概在本國法院享有豁免;後者指對他國政府的豁免,不及於私領域行為。近代以來,隨著跨國貿易增加,各國普遍採相對豁免;若以地域分,則亞、非發展中國家,因參與市場經濟程度較低,仍有不少採用絕對豁免者。

美國的《國家主權豁免法》,雖採相對豁免說,明訂包括商業活動在內等多種豁免的排除行為,但法院在判決時,傾向從嚴認定,這使得諸如中國航天集團中國建材集團等多家大陸國有企業,均曾有在法庭上主張「主權豁免」而免除美國司法管轄的先例,而這恐怕也是國會推動訂定新法的主要背景。事實上,美國在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就曾通過《反資助恐怖主義》,包括伊朗在內多個中東國家政府,都因此在美國法院遭控訴。

對於恐怖主義這種幾乎被各國視為萬國公罪行為,剝奪國家在國內法院的豁免,尚屬情有可原。但同樣的做法,若適用在來源尚無法獲得證實的傳染病上,恐開國際社會惡例,使其他國家紛紛仿效美國制訂類似法規,導致「主權豁免」的國際慣例蕩然無存,國家間則會頻繁出現以國內法處理與他國互動行為狀況,一旦他國不願接受判決結果,雙邊關係將難以為繼,為全球化發展帶來逆流。

國家間爭端若屬國際法院管轄範圍,自可透過司法途徑解決若非國際法院管轄,則為政治問題,應透過外交途徑謀求共識貿然以國內法追究他國,不僅有悖國際法原則,也不利於國家正常交往











疫情比不上罷韓重要?


2020-05-06 00:04 聯合報 /   沈益民/電子工程師(高雄市)
中選會主委李進勇表示目標在9日前達成1823間投開票所,不排除在可使用空間搭帳篷。 記者曾吉松/攝影


住在高雄,要有一種生活在平行時空的能力;更要有心理準備,你的生命安全比不上某些人的政治生命來得重要。每天都會有人傳簡訊、圖卡、分享FB、IG給你,「加工證明一切都是韓國瑜的錯,一定要把他拉下台。只是此刻,你不說話,以後再沒人會為我們說話了。

至五月二日止,高雄疫情已整整一百天沒有本土感染案例,但韓市府永遠是六都抗疫最後一名;韓要推社區感染實兵演練,1450和罷韓團體就直指韓要「封城」,意圖規避六月六日的罷免投票。你不能說不公平,因為只要是韓國瑜,就沒有公平。

基隆演練叫超前部署,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親臨指導;高雄呢,先揶揄一頓,再派個疾管署高屏區管制中心主任。儘管海軍敦睦艦隊停靠在左營,一連幾個陽性確診,甚至是「還陽」案例,我們不能說句不是。

疫情比不上罷韓重要?當然,否則中選會主委李進勇不會親臨高雄,關切疫情是否會影響罷韓發展。因為,背後說是「韓市長夫人」指使,故意要學校不借投票所。李進勇嗆高雄選委會,借不到國立大學、國營單位,「哇這粒頭斬落來乎你」;綠委劉世芳更揚言,我們不是北韓,高雄不是平壤,一,八二三個投開票所一個都不能少。

理該中立的中選會,卻對「主辦機關」下指導棋;劉委員更猛,把韓國瑜和金小胖擺在一個天平。我們不能質疑,學校孩子萬一染疫怎麼辦?

市長夫人指使的傳言,平白就上了媒體,成了圖卡,新聞局長賭上烏紗帽,但罷韓這方沒人要認這筆帳。

一個一看就知道是假帳號的1450,侵門踏戶P了一張韓國瑜「遺照」,貼到韓的臉書上去。他不是頭一個,但都不了了之。我們還要說不公平而已嗎?這些人只是缺德嗎?

我們耳熟能詳,德國神學家馬丁.尼莫拉反納粹懺悔文起初他們》:「在德國,起初他們追殺共產主義者,我沒有說話,因為我不是共產主義者…,此後他們追殺天主教徒,我沒有說話,因為我是新教教徒;最後他們奔我而來,卻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

是時候了,高雄人,是時候了。











死不認錯 整死百姓


2020-05-06 00:10 聯合報 /   張勳慶/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經濟部長沈榮津指酷碰券將朝現金券方式發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在立院表示,酷碰券將朝現金券方式發放,目前規畫是民眾自行掏出一千元,然後攜帶身分證可到指定地點購買一千五百元現金券,至於中低受入戶則直接發放,官方表示原本規畫透過折扣酷碰券,每人可享三千元抵用,今日改成現金券只剩五百元,似在怪人民自討苦吃。

經濟部把酷碰券改成現金券,大概只能說是穿西裝改西裝,最後改成四不像。這樣的改變,民眾心中一定很反彈。試想,要民眾先自掏千元然後去指定地點買一千五百元現金券,基本上就是拐個彎給人民五百元,因為是現金券,這一千五百元就成了強迫花費,這招人民自然會看穿,邊領邊罵;既然要人民掏錢救市和提振內需與消費力道,那何不規畫不同方案:從一千元現金換一千五百現金券,到二千換三千,再到三千換四千五百元,不是更能夠達到誘之以利和財務槓桿效果?

今日政府會一直停滯在硬要人民掏錢的牛角尖中轉不出來,又搬出學院派理論去回應立委,一是政治上器小,不願步前馬政府直接發消費券作法。再來,不能苦民所苦,但表現太露骨到機關算盡,最後改到發現金券(其實和消費券一樣)仍遭眾用台語罵:沒意沒思,沒誠意。人們常戲稱挨耳光叫賞五百,政府這下還真是被二千三百萬人賞了五百。

而且這項政策也在程序上錯誤,就以目前政府推出對人民紓困補助方案,已經推出好幾個,弄得人民以為人人有份,但卻整死鄉鎮市公所第一線人員。因為紓困應該由金額小又全面者先行,先安撫穩住不安與浮動民心,隨後再依身分和職業不同加碼,現在卻扭曲成了散彈打鳥,見到影就開槍。整個政府雲端資料在政策推出前不能整合,現在又搞出現金券花招,表面上錢愈換愈大,實際是搞五鬼搬運人民財產,當成內需成長政績,真的是死不認錯又整死百姓。











為何罷韓如此心切?


2020-05-06 00:06 聯合報 /   楊狂草/退休教師(台南市)
高雄市長韓國瑜陷入被罷免風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網路羞辱、醜化韓國瑜的圖文,一直增加中,當政者及其追隨者聯合上演一場赤裸裸的凌秀

中選會領導都擺出狠鬥嘴臉。說什麼「我頭斬落來乎你」,「我依法辦理公務,我就驕傲」,聽在耳裡,只覺低級無下限。

民選政治人物有任期,對施政不滿,下次另選高明。韓市長才上任不久,罷韓聲就起,市長表現如何仍待觀察,罷韓動作即不斷。韓宣布參選總統,雖非明智,但於法並無違失,卻給了前市府人員最好理由,大力撻伐。為什麼如此激情,確定的是仇恨報復,可疑的是心虛,怕被追查前朝什麼黑幕?

市長任期未半,花費億萬公帑罷免,這筆錢值得嗎個人認為罷韓動機,是怕前朝黑幕被揭開的成分居大











陋習不改 再多鑑定也沒用


2020-05-06 00:02 聯合報 /   林裕順/日本一橋大學訪問學者(日本東京)
警政署長陳家欽(中)到鐵路警李承翰家中慰問,李父感嘆,判決結果讓孩子的犧牲比什麼都不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殺警案法官認定被告不能辨別違法、判決無罪,蘇揆稱:「判決讓人失望錯愕,這麼重大的刑案,是不是一名醫師鑑定就夠?」然而,台灣刑事司法實務陋習不改,再多的報告仍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調,治絲益棼

據鑑定醫生臉書說明:「六天就完成鑑定報告」、「兩周未完成,法院便會來電催促」,出庭作證當天接受詢問「四小時」等等。惟本件事發當下眾目睽睽,雖惡行駭人聽聞但案情單純。另經檢警偵查、律師辯護不難整理證據、彙整爭點,並可及早確認審理主軸、聚焦被告違法意識罪責能力。

可「人命關天」為何鑑定催促如此急就章?同時,本案法庭審理被告「因病」或者「裝病」乃爭議關鍵,鑑定詰問四小時就可決定判決走向?

日本有關思覺失調症鑑定的經典判例,強調:「生理學上的精神障礙有無及其程度,或其有否連帶影響心理之情形,考量相關診斷係屬臨床精神醫學之專業,除該鑑定人公正性、能力有所疑義,或其鑑定的前提條件有所錯誤,而有不得採用的合理情事者,應尊重鑑定人之意見。」

亦即,所謂思覺失調症,彷彿一個身軀、藏著兩個靈魂。類此被告罪責有無的審理,繫於犯行基於「原有人格」、或是起因「精神障礙」的判斷。日本法庭調查鑑定報告的信用性,乃就被告病狀、妄想程度、動機的理解、行為計畫性,以及行為反道德的認識、人格異質性、犯行前後的一貫性等等「實質事項」一一檢討、多方辯證。同時,該國避免被告裝病逃避刑責,檢辯雙方詰問鑑定人亦就送鑑資料完整性、鑑定前提事實、鑑定過程等等「形式條件」,聚焦外界可能的質疑、逐項檢驗。

然而,台灣現行法制法官職權獨斷選任鑑定人,以致實務運作上選任對象標準、理由,乃至檢辯鑑定爭議事項、具體內容,往往未能講清楚說明白,外界難以捉摸同時,證據調查欠缺節奏、審理程序失焦法庭詰問則是檢辯各行其是、雞同鴨講。因此,本件鑑定人指控「對我專業度質疑」、「與檢察官針鋒相對」等等,凸顯我國審判缺失似也不難想像

刑事司法審判,乃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防線本件被告是犯人還是病人?法庭審理、判決理由大眾難懂,鑑定調查不能與人民接軌、無接地氣,未來司改縱使人民參審、審理程序卻仍不親民,亦屬枉然。








蔡的答卷...治國不是靠華麗詞藻


2020-05-05 23:54 聯合報 /   張鷹/退休外交人員(台南市)
五二○前夕,台海環境丕變,各界猶待蔡總統的第二份答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回應聯合報五日社論「雄獅與麗緻:觀光業復甦的機會何在」,政府不能靠華麗的詞藻治國

四年前蔡總統上任說,新政府的民主是不同價值觀的對話,政府的責任就是把台灣民主推向下一個階段,打造一個沒有被意識形態綁架的團結民主,也將妥善處理兩岸關係。中共雖認定蔡演說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五二○前夕,台海環境丕變,各界猶待蔡總統的第二份答卷。

年初,蔡總統選後接受BBC訪問說,我們已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我們叫自己中華民國台灣。蔡的定調正如她四年前所言,我們一起把國家帶向新的方向。相較於李登輝總統對國家定位的表態,蔡的講法是新版的李路線。值得注意的是,八十四年李應邀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校友會演說,李的幕僚引經據典,從中國最古老的文籍尚書,翻出民之所欲,天必從之的道理,變成李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說法

李當選我國第一任民選總統後,遂以寧靜革命主導者自詡。他的中華民國在台灣儼然成為台灣正名的順風車,經過兩國論、一邊一國,政治人物欲收割的正是與中共聯手的後果,難掩在華麗詞藻和文青口號下的意圖

無論北京如何認定蔡政府,兩岸各自發展治理數十年,台灣清濁共流,價值多元汶川大地震把兩岸關係的鐘擺震到一端,今年的新冠疫情,又將鐘擺推至最遠的距離;民心向背無常,天災抑或人為?觀察台灣社會瀰漫的文字忌諱,凡文章論述和名號,一概諱言「中」,遠近承風,以文字諱辯作為鬥爭手段,引發對立及仇恨,誠非國家之福倘民主願景不是海納百川波瀾壯闊,演變成朋黨攻訐淨化過程,我之所欲,藏在民心,又何其汗顏

劉維公/政府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運作?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政府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運作?
◆  方祖涵/最幸運的超級盃亞軍
◆  朱宗慶/不應讓北藝中心開倒車

◆  王健壯/大法官到底在等什麼?
◆  嚴震生/新冠病毒下美國對亞裔的歧視
◆  黃介正/「戰疫」對「戰役」的啟示







劉維公/政府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運作?


2020-05-05 23:56 聯合報 /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電子商務龍頭亞馬遜(Amazon)在疫情中成為美國華爾街最大贏家。圖為亞馬遜創辦人兼執行長貝佐斯。 (美聯社資料照片)


「亞馬遜不是零售業」,是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在對業務部門主管訓示時寫下來的一句話。亞馬遜購物網站每個月全球有超過二點○六億人次消費者光顧,其線上商品的品項(包括第三方賣家)總共高達三點五億項,在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尊榮會員日一天賣出一點七十五億件商品。但,貝佐斯卻說,亞馬遜不是零售業。

打從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創業一開始,貝佐斯就將亞馬遜定位為一家科技公司。亞馬遜投入的雲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智慧管家Alexa、航太公司Blue Origin等科技項目,都不是一般傳統零售業經營者敢進入的領域。雖然一路走來跌跌撞撞,一直到民國90年(二○○一年)第四季才首度獲利,企業經營甚至曾被華爾街分析師看衰,但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九月,亞馬遜繼蘋果之後,成為全球第二家市值突破一兆美元的公司

貝佐斯用科技打造出一家「無所不賣的店家」(the everything store),為未來十年的零售業建立新的經營範例。我們有沒有可能同樣運用科技為政府公部門的運作,開創出符合時代趨勢的新模式?這是本文想探索的課題

在未來,政府必須是一家科技機構。近年來,隨著物聯網、人工智慧、機器人等科技的進步,公部門一直在積極加強科技的應用,「智能城市」是其中最佳的政策案例。然而,在大多數的科技應用政策,政府其實只是在「採購」新科技的設備與服務,公務人員還是按照原有的組織章程執行工作項目。「智能城市」推動至今,仍無法完整落實其發展目標,原因就在於政府還是公務機關,而不是科技機構

政府的公務工作與科技的創新應用兩者加起來,卻無法產生強大的化學效應,才是政府組織再造推動者迫切需要處理的關鍵問題。自從民國101年(二○一二年)以來,政府組織再造的規畫總是圍繞在哪些政府單位該整併裁撤、公務人員總量管制總數應該是多少等議題上。相對於這種類似積木組合式的改革,將政府銳變為科技機構,相信會對政府施政效能帶來更珍貴的實質創新。

跳脫「採購」的科技應用框架,我們將發現政府的科技化有許多亟待研發的工作領域:例如手機螢幕(不是搭建大型展場),是推動政策業務的重要執行場域;每一次點閱與搜尋(不是網紅),是政府了解民眾需求的重要資料來源;語音與影像作業系統(不是懶人包),是說明公務推動流程的重要使用介面;內容串流(不是社群媒體小編),是闡釋政策豐富意涵的重要溝通方式;會員制度(不是網軍),是政府激發民眾結伴參與的重要支持基礎

這次肆虐全球的新型冠狀病毒正在改變當代社會許多生活的樣貌。整個社會至今仍陷入極度焦慮不安的困境,凸顯出來一件事:最應該改變的是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