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3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外銷成績背後的隱憂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4036/web/

◆  聯合報社論/十問蔡總統:如果能「回頭」的話……
◆  聯合報黑白集/來了吳音寧復刻版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外銷成績背後的隱憂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外銷成績背後的隱憂


2018-11-23 02: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部近日發布10月外銷接單金額將近490億美元,創歷史單月新高,累計今年前十月外銷接單達4,207億美元,初步估計今年全年接單可望超越5,000億美元。不過亮麗的數字背後卻藏著隱憂,因為第4季本來就是產業外銷接單旺季,但美中貿易衝突的影響已經顯現,經濟部預測11月接單金額將比10月略減,年增率很有可能轉為負成長。從今年前十個月的外銷訂單年增率降至6.3%,以及依據外銷訂單受調查廠商的看法,無論是以家數或接單金額計算的「動向指數」,都低於50,代表出口業者預期11月的訂單將下滑而得到印證。
由於外銷訂單向來為景氣領先指標,從經濟部的上述統計資料和預測中可以判斷,今年接單高峰最好的日子已經過去,顯然美中貿易摩擦以及全球保護主義氛圍瀰漫,已經對我出口訂單產生負面效應,加上比較基期已高,後續的數據將不會很好看,如果貿易大戰短期內沒有止歇的跡象,則外銷訂單的衰退加上其他領先指標(例如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股價指數等)走跌,已經隱約成為經濟變盤的前奏,從而影響股市以及內需,衝擊明年的經濟成長,確實令人感到擔心。
從產業角度觀察,10月外銷訂單為史上單月新高,主要原因為國際品牌的中高階手機及穿戴裝置多項新品上市,以及雲端伺服器需求增加,而帶動組裝代工及相關供應鏈訂單增加。10月份最大的資訊通信產品接單將近164億美元,占了三分之一,但年增率只有3%,前十個月的成長率更降至2.6%,顯示這些國際品牌的中高階手機新產品從年初上市,所帶來的衝勁不但有限,而且呈現鈍化現象。而次高的電子產品接單也有124億美元,年增率尚有6.4%,雖是行動裝置新品上市及新興科技應用擴增晶片訂單所致,但虛擬貨幣的挖礦熱潮不斷降溫及記憶體價格走跌,已經抵銷了部分增幅如果虛擬貨幣價格繼續崩跌,勢必進一步造成需求面的衝擊
至於傳統產業部分,雖然塑橡膠製品、化學品、機械、光學器材等年增率也維持正成長,但大部分是因部分國家課徵關稅及反傾銷稅影響,促使廠商提前下單,但市場已經保守觀望,增幅趨緩,後市也不容樂觀。
此外,今年10月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超過56%,相較前十月的平均海外生產比為51%,以及最大的資訊通信海外生產比已經逼近95%,次高的電機產品海外生產比76%等,顯示中國大陸仍為我海外最大生產基地,也表示儘管美中貿易衝突不斷升溫,我訂單在中國大陸生產的比重仍高,也代表台商生產基地轉移效果至今並不明顯
由此可見,我國的資通、電子產業,過去太依賴「一個蘋果」,其實充滿了集中度的風險。今年蘋果推出的三款新手機銷售的成績並不亮眼,從近期砍單及下修銷售量的消息不斷,造成美國相關概念股跌跌不休,美中貿易戰又讓新手機在中國大陸市場上銷售不佳,蘋果大幅砍單直接拖累我相關產業供應鏈的表現,這種市場需求低迷的衝擊,即使蘋果概念廠商將轉移生產基地移回到東南亞或台灣也不是辦法,更何況政府在改善投資環境方面,五缺問題及行政效率等方面,仍有相當大的改善空間,還沒做好迎接台商回流的準備。
在重重隱憂之下,建議出口產業及相關供應鏈業者,千萬不可再將目標市場集中於美國或中國大陸地區,更不要押寶在類如「蘋果」的單一廠商或產品,應當儘早分散出口市場和產品、營運領域。有些業者早已有此警覺而積極布局物聯網等領域,但轉型需要相當時間,也需要良好的投資環境。因此,業界更期盼政府全力拚經濟,拿出效率和魄力改善投資環境,才能協助業界一起因應貿易衝突下的風險和變局。







聯合報黑白集/來了吳音寧復刻版


2018-11-23 00: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被請辭」的豐年社社長汪文豪。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韓流的崛起,是拜民進黨處心積慮搶奪其北農總經理職位之賜;「高薪實習生」吳音寧取代韓國瑜,又點燃新世代的相對剝奪感,引發更大民怨。就在投票前夕,不知反省的民進黨,又在農委會製造了一個「復刻版」的吳音寧事件。
復刻版的受害人,是豐年社社長汪文豪,壓迫者則是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起因是,豐年社幫雲林斗南農會出了一本書,汪文豪並參加新書發表會;由於該農會總幹事這次參選鎮長,李退之立即施壓讓汪文豪「被請辭」。豐年社的遺缺,一度傳說吳音寧要接,後傳說是李退之的親信張琦凰接。
豐年社是一個以推廣農業技術及發展為宗旨的財團法人,幫農會出書原是它的本務,農委會卻用政治鬥爭的眼光看事情。果真是:心胸比門縫還狹小,權力比天威還大
稍早吳音寧因生疏北農管理引發農民反彈,靠著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一路護航,與北市府相抗。現在,則是李退之為了護航雲林選情,拿豐年社祭旗,向蔡政府邀功。再看,農委會主委林聰賢日前跳出來批韓國瑜的北農績效,不也是為選舉鬥爭?請問,農委會對自己的農政本務都沒事可幹了嗎?
李退之是賴清德任用人馬,去年底才由台南市議員轉進中央但他的專長是國際關係,與農業絲毫沾不上邊。他處理豐年社事件,堪稱「非專業幹掉專業人士」。
自從促轉會自命「東廠」,政府機構都競當「西廠」了







聯合報社論/十問蔡總統:如果能「回頭」的話……


2018-11-23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選情緊繃,民進黨雖擁有執政優勢,卻選得辛苦。各級官員都蹽落去輔選了,悲情牌、恐嚇牌都用盡,還是不見起色。尚未待選舉結果攤牌,外界已經在盤點誰應負責,民進黨內許多矛頭都指向蔡英文一人。有媒體觀察者說,幾乎有點「同情」蔡英文了;也有人批評,情勢至此仍不知反省,蔡總統是否有「自戀情結」。
叫「自戀」太沉重,但社會不滿情緒決堤,證明民心思變。蔡總統卻仍兀自標榜所謂「改革」成績,甚至把民調低迷解釋為改革的「代價」,又聲稱「絕不走回頭路」。對照馬英九當總統時一挨罵就道歉,顯然蔡英文決心一意孤行到底
蔡總統說「絕不走回頭路」,果真是誠懇反省了嗎?首先,回顧過去兩年半,蔡政府宣稱要改革卻又走了回頭路的例子,其實已不勝枚舉。例如躁進的「一例一休」政策,甫立法又修法,以髮夾彎退了回去;例如支持同婚卻半途而廢,以致民間團體另闢公投戰場;例如當初不顧輿論反對執意要蓋深澳電廠,後來卻發生「觀塘換深澳」的大拍賣。以上事例,都證明蔡英文「不走回頭路」的宣示,已無法自圓其說。
其次,以當前社會氣氛,「給民進黨一點教訓」的聲勢壯大,顯見許多民眾已受不了蔡政府治理之威權霸凌不僅如此,人們親眼見證台灣民主之倒退,厭惡政府之濫權,才集結於「討厭民進黨」的旗幟之下。蔡英文若回顧兩年多來自己施政的種種,得到幾乎是一片「倒行逆施」的評語,她會不會有一絲「我們做對了嗎」的猶豫?這裡且舉出十個例子,就教蔡總統:如果有機會回頭,還會像當初一樣蠻幹嗎?
例一,拔管事件。只因討厭「老藍男」,蔡政府弄出史無前例的「台大無校長」事件,如此干預大學自治,「歷史會記住」。如果能回頭,蔡總統仍堅持讓潘文忠、吳茂昆、葉俊榮三教長扮演馬前卒嗎?
例二,故宮閉館事件。陳其南院長雖已改口稱不閉館,卻已掩不住「文化人當政治犬馬」之劣行。民進黨覬覦故宮國寶的傳言滿天,任用滿身政治味的假文化人管理國寶,居心何在?
例三,不負責的能源政策。不缺電已是空話,「乾淨的電」接續不上,反因燃煤加重空汙。「觀塘換深澳」,說明能源政策已進退失據,也證明民進黨「選舉至上」。
例四,破壞法治與法制。黨產會、中選會、促轉會、金管會等皆知法玩法,或於行政訴訟屢屢敗訴,或公然蔑視法院命令,得到「法律人目無法紀」之評語。蔡總統夸夸其言司法改革,卻造就「大法官不釋憲」現象,法界同哀「憲法崩於前」。
例五,黨政不分。從國會立法到促轉會的東廠事件等,民進黨「公器黨用」的手段已無下限,政府獨立機關皆變成執政黨的「附隨組織」。這是民主進步的指標嗎?
例六,不顧企業生存。一例一休的愚頑修法,造成新電商、舊產業和基層勞工三輸,兩岸政策的僵固更讓許多觀光服務業難以為繼。
例七,打壓言論自由。蔡英文稱言論自由是「台灣人拚命爭來的」,如今卻淪落到國安局監控臉書,NCC為選舉而約談電視台主管,法務部修通保法加強監聽。
例八,撒錢救經濟高雄人「北漂」,島內青年「西漂」;政府卻任意撒錢推前瞻及補貼新南向,這是台灣經濟為廿年來「最佳」的真相。
例九,用人唯私。為討好獨派而提名意識形態偏頗者如陳師孟,為了討好派系又大量進用賴清德、陳菊人馬,把國家當成自家
例十,酬庸年薪二百五十萬的「最貴實習生」吳音寧,結果造就了今日的韓國瑜。
類似的例子俯拾可得,這是「討厭民進黨」變成「台灣最大黨」的主要推手。以上述十例請教蔡總統,答案若仍是「絕不回頭」;那麼,選民還要手下留情嗎?

【即時短評】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又神隱 這次去哪曬黑?

◆  【即時短評】教訓完民進黨 盼「棄子」們莫忘人民託付
◆  【重磅快評】雙城戰記---高雄與台北的政治預言
◆  【重磅快評】讓小英不選成藍綠共願 催出驚天大奧步?
◆  【即時短評】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又神隱 這次去哪曬黑?

◆  【即時短評】台中、高雄 民進黨最輸不起的兩個地方
◆  【即時短評】選擇性執法 支持者的票必將重新選擇
◆  【重磅快評】用恫嚇換選票 拒絕民進黨還要多少理由?
◆  【重磅快評】豐年社事件:滿朝段宜康,韓國瑜們大起義
◆  【重磅快評】普悠瑪事故滿月 政府除了上香還做什麼?
◆  【即時短評】當關心變成一場秀 交部別忘先為人再為官
◆  【重磅快評】東奧公投選手當祭品 蔡政府敲邊鼓難卸責
◆  【重磅快評】NCC手伸入媒體 做了川普都不敢做的事
◆  【即時短評】「詛咒給別人死」 要正名不如改國名!
◆  【重磅快評】藏黑箱的故宮 還算是陳其南的壯志嗎?
◆  【重磅快評】333張選票險外流 這帳要記在中選會頭上
◆  【重磅快評】韓流後藍天王的課題:如何再造新國民黨
◆  【重磅快評】抹黑、抹紅、抹黃 台灣選舉「有毒」
◆  【即時短評】超級星期天4顆震撼彈 想贏須小心拆彈








【即時短評】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又神隱 這次去哪曬黑?


018-11-23 01:59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
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農委會又出大事了,這次不是香蕉、高麗菜菜土菜金再循環,而是豐年社社長被逼退,從裡而外延燒出的政治風波,這場風暴不只是農委會內部的人事更迭這麼簡單的事情而已,已經全面性地延伸成為農業界對於政治凌駕專業的不滿,也就是這股力量,才使得這次風暴一觸即發。讓人困惑的是,農委會的大家長,也是本事件的關鍵人物之一的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去哪兒了呢?
農委會轄下媒體豐年社社長汪文豪事件,起因於為明年的百年農會記事,豐年社為斗南農會出書,這項出書計畫早已於一年多前就底定,本月14日在虎尾誠品召開新書發表會,書中的主要人物斗南鎮農會總幹事張有擇因為是本次國民黨斗南鎮鎮長候選人,不料發表會隔日汪文豪就被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與農委會顧問張琦凰約談,以「選舉地方壓力大」、「對地方、主委難交代」等為由,前後不到20分鐘的時間,就被要求寫下辭呈
雖然李退之、張琦凰後來都否認,不過,前天爆出的一段錄音檔,呈現了兩方的談話內容,隨後農委會、李退之都成為眾矢之的,風波就在農委會、農業界中延燒。除了當事人李退之、張琦凰第一時間對外說明之外,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也現身對外界說明農委會立場,以及未來會針對豐年社事件所做的調查
不過,讓外界疑惑的是,農委會的大家長,於錄音檔中,李退之所說礙於壓力,無法對地方交代的主委林聰賢,於這次事件發生之後,近乎完全神隱,針對外界的質疑、各方的詢問,近乎銷聲匿跡,今天汪文豪還要公開向主委喊話,想見他一面,親自向他道歉。
回顧林聰賢上任以來,已經不是首次面對這種質疑。今年7月香蕉產銷失衡,農委會成箭靶,當時外界看到大多是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以及農糧署出面處理,面對各方抨擊,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幾乎都沒有出面,就被質疑到底去哪裡了。
當時林聰賢接受記者訪問時表示:「我都到產地去了,你沒看我曬得很黑」,隨後針對外界質疑,先直指媒體錯誤報導,還於個人臉書粉絲頁上細數自己哪天到了哪裡、參加了哪個記者會,怪罪外界冤枉了他,不過,這些行程讓人聽了恍然大悟,原來有這些行程,「您的存在還真是說明了您的不存在」。








【重磅快評】讓小英不選成藍綠共願 催出驚天大奧步?


2018-11-23 12:21 聯合報  主筆室
許信良認為,民進黨如果大敗,權力架構必受衝擊,蔡總統一定不會提名選下屆總統。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受訪說,民進黨如果大敗,權力架構必受衝擊,「蔡英文總統一定不會提名選下屆總統」。這只是他的冷靜分析,卻彷彿是對選民的鼓舞,讓蔡英文不要再當總統了,可能同時是藍綠選民內心深處的吶喊。
許信良有個但書,必須是民進黨大敗,蔡英文才可能不選,如果只是中敗,例如只輸高雄,蔡英文還是會參選,小輸就更不必說了。所以,讓民進黨大敗,好讓蔡英文在一年多後消失於政壇,可能是一個超級有效的催票理由
蔡英文豈不心想,老許啊老許,我一向待你不薄,怎麼這時候落井下石來著?
話說想讓蔡英文不再選總統的,恐怕首推年金改革被改革的退休軍公教階層,他們原來想過的老年生涯被活生生剝奪了,還招來一身的貪婪既得利益者的罵名,若蔡英文再選並連任,豈能嚥下這口氣?再來就是被她凍結兩岸後,紛紛倒閉、苦撐、失業的旅行社、遊覽車、飯店、餐廳與紀念品、特產店業者與員工,還有栽種蔬果作物、水產養殖的農、漁民。
還有一類人不想讓蔡英文再幹總統了,那就是深綠獨派,他們覺得蔡英文太溫吞,不敢堂而皇之的追求台獨,該讓台獨政治工作者賴清德之流的出來選。當然,這些人也未必真的想要急獨,不過是藉口將蔡英文搞掉,弄出一個自己的代理人來罷了。
如果「讓蔡英文不選」真的成為跨越藍綠的共願,那麼明天投開票的結果可能真的會摧枯拉朽,一發不可收拾,跌掉許多專家的眼鏡
問題是,蔡英文也不是省油的燈,她的執政團隊這兩年來能夠如此「倒行逆施」、違憲亂政,卻毫不在乎人民與社會的觀感,譬如卡管卡得吃銅吃鐵在所不惜,顯見她在必要時刻,特別是生死交關的投票前夕,使出一些難以想像的手段,就只是一種邏輯的必然
所以,今天晚間法定競選時間結束前後,究竟會有什麼奧步出現,成了今天選民心中的最大懸念,但阿扁已經玩過了會轉彎的子彈,陳菊也演出過「走路工抓到了」,還有什麼出人意表的新招呢?如果真的來了一招,是否真的是嚇死人不償命,驚嚇指數破表的驚天奧步?大家都睜大眼睛拭目以待。
可是,看多了奧步的台灣選民,會不會嚇了一跳後,只是拍拍手高喊「奧步創意黨,真是好棒棒」,然後照投自己的票?
令人奇怪的是,許信良竟然還強調,「兩岸關係一定要改善,這也是這次選舉中民進黨深深認識到的」。這玩笑開得太大了,民進黨會有這種認識,太陽恐怕要打西邊出來了!
【相關閱讀】
‧ 11月24日決定未來4年好不好過!即時開票、精闢分析 九合一選舉看udn
‧ 人生短短幾個秋,投錯人後悔4年!快來惡補你家選區的候選人
‧ 你的眼睛夠雪亮嗎?投票前先挑戰「選舉知識王」








【重磅快評】雙城戰記---高雄與台北的政治預言


2018-11-23 14:46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人上次甩脫政黨歷史包袱,且看今回高雄人的關鍵抉擇能否再啟新局。圖為韓國瑜11月14日岡山造勢晚會現場人山人海 。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的九合一大選全台目光鎖定高雄,民氣沸騰更甚四年前的台北市,白色旋風不再,人民心繫藍綠肉搏。北高這兩場選戰除了人聲喧嘩,有著許多歷史對話正在進行,書寫著台灣的民主傳奇,一篇橫跨四年,甚至下一個四年的政治預言。
民國103年(2014年)的台北城一役為政局變天開出第一槍,號稱代表白色力量的柯文哲不僅終結國民黨在首都長期執政,更將超越藍綠的訴求外溢,護送民進黨攻掠逾半縣市執政權。這場選戰主攻世代資源落差,年青人就業、所得與居住問題上不得翻身,加上以透明廉能訴求單挑國民黨黑箱腐弊形象,百里侯之戰上升為一人戰一黨的對決,動員力量頓時舉國震動。
昔時昔景四年後在高雄重演,不同的是,這回主角不是立志醫國的醫生,而是來自土味血水味交雜的市場賣菜郎韓國瑜訴求幫助百姓發財,這個被人形容是草包的通俗主張,在高雄不僅揭開在地年青人的經濟難題毫無好轉的困境,比前次台北市更深沈的課題是,在積極走向現代化的高雄市,原本從事農林漁牧的住民,被一心追求硬體建設的政府遺忘,跟不上產業轉型的他們生存條件愈發艱難,事實上市區裡原有的服務業也面臨景氣蕭條的威脅
說到底,還是「顧巴度」的問題,不只高雄市,這是全台所有縣市政府人民面臨的挑戰。韓國瑜和四年前的柯文哲一樣,被民怨的怒火推向一人戰一黨的浪頭尖諷刺的是,不同時空的兩個執政黨卻一致以傲慢態度回應,毫無對民意應有的反省。甚至,自詡為新政治的民進黨政府,面對高雄選戰,和四年前國民黨在台北市一般,訴求統獨意識型態鞏固基本盤。台北人上次甩脫政黨歷史包袱,且看今回高雄人的關鍵抉擇能否再啟新局。
柯文哲出線成就中間力量的政治佳話,但今年觀察柯韓二人在北高的處境,便可看穿所謂的白色力量若無綠光加持有多麼虛弱不堪而當時在柯背後織就「用愛與擁抱推倒藍綠對立高牆」神話的一群人,今年則在高雄築高牆抗韓力拚藍綠對決無怪柯文哲會感嘆被兩黨夾擊,當他不接受綠營納編,失去攻城守城的戰略價值時,他的勝選馬車便幻化為南瓜了。看到陳其邁也高喊柯的「愛與擁抱」,但本尊今年卻只能哽咽告急,愈發突顯政治佳話實為騙局的荒謬與惡質。
台北人四年前的抉擇,其間是非代價,選民的自省為何很快就有答案,但無論是那一種「改變繼續發生」,都不能忽略一個事實:人民的否決力量。這股力量既然可以在首都對長年執政的國民黨致命一擊,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對掌權者畫下句點;握有絕對權力者不要只看到以手段話術欺嚇民意可收統治之效,孰不知這些作為正在積累人民的否決力量,終有一日必會涓滴穿石
今年的高雄是否會接力寫下「改變成真」即將揭曉,但無疑高雄人是此次大選最亮眼的一群,這座城市不僅接納一個非傳統的國民黨侯選人,予其舞台與之共鳴,樹立另一種較之四年前更坦蕩的超越藍綠典範可貴的是,這股民意讓垂死的國民黨在南方大地上萌發重生契機,鼓舞被套牢在舊政治絕境中的新生代勇敢走出自己的路北高正在書寫的故事,不該是藍綠的成王敗寇,而是你我求變圖存的歷程,切記城市不會自己發光,而是因人民的抉擇而成就偉大
【相關閱讀】
‧ 選對人才有機會發大財!即時開票、精闢分析 11月24日九合一選舉看udn
‧ 怎麼投?與你我息息相關的10項公投 10張圖一次弄懂
‧ 喝杯蜂蜜檸檬配第一手影片,緊盯候選人一舉一動!








【即時短評】教訓完民進黨 盼「棄子」們莫忘人民託付


2018-11-24 23:59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即時報導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24日晚間在中央黨部召開記者會,面對這次民進黨選情失利,蔡英文也表示將負起責任,立即請辭主席一職。 中央社

進入深夜,半年前以為清冷的選舉現在猶如煙花般綻放著,國民黨幾乎跌破所有人的眼鏡,獲得空前的勝利—四年前讓國民黨幾乎瓦解的選戰彷彿從未發生。預期中的事,就算再荒唐也不可怕,但出乎意料的結果總是透著神秘,讓人膽戰心驚,怕是只能用「玄」來形容。
今晚這場選戰,可怕就可怕在預料之外,國民黨幾乎以完勝的姿態步下擂台,而民進黨從未透露相應的危機感。的確,韓國瑜炫風橫掃全國,但要是選前有人說台中市會掉,應該沒有民進黨人相信,恐怕也沒有人真的認為韓國瑜能拿下高雄。因為沒有人相信蔡英文兩年前才「點亮台灣」,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熄滅。
不,老實說,這並非國民黨回歸,更不是突然躍升主流,而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在用選票教訓民進黨,因為民進黨所承諾的都還未實現,強調要保護弱勢的政策朝夕令改,或者拖拖拉拉,想要兩邊討好,淪落為四不像
而保守勢力這幾年被欺負的緊了,他們要發聲、要爭氣、要反撲。政府可以數落他們守舊、迂腐、不進步,但這場選舉證明他們也是選民,有權讓針對他們的政府下台
社會的改革派還不能認同,保守勢力全面反擊,而可惜的是民進黨在選舉的最後並沒有拿出肩膀扛下問題,或者用溫柔的同理心回答反對黨提出的質問。民進黨最終用玻璃心面對空汙,面對北漂,把指責當成假新聞,再「故態復萌」的把責任推給國民黨,聲稱都是they的錯
但是,你已經是執政黨,沒有推卸責任的權利,也別再認為喊一句「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民眾就要照單全收,那個時機點已過。民進黨要戰戰兢兢的是,期待愈高,失望也愈高,人人拿著比對國民黨更高的標準在看待你。
國民黨不是贏了,是因爲人民沒有其他選擇,只有扶持在野黨才能批評執政黨的不用心然而現在更讓人擔心的是,國民黨恐怕從來沒有預期到自己的勝利,無論是盧秀燕,還是韓國瑜,當初都是南下的「棄子」
不少記者都知道,這些候選人南下時沒有準備,各自為了不同的理由參選,甚至有人根本無心選,沒想到無欲則剛,反倒上位
只盼他們取而代之後,別忘了民眾的期待,民進黨會被教訓,難保四年後國民黨不會面臨同樣的教訓。而現實是,國家不能一直在教訓中浮沈

酷經濟/APEC到G20 美中繼續角力

udn 論壇報

◆  東奧正名 只戴鋼盔就搶灘?
◆  酷經濟/APEC到G20 美中繼續角力
◆  又老又窮的 恐怕不只是高雄
◆  後太陽花世代 打藍也打綠
◆  贏了一場辯論 輸了一城民心
◆  韓總的亂世經濟學
◆  當小一的孩子也來拜票...
◆  競逐大位 別只編預算
◆  漫畫/新聞自由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APEC到G20 美中繼續角力


2018-11-22 23:58 聯合報  林建甫
美國副總統潘斯。 圖/摘自APEC官網
一年一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日前閉幕。這次沒有發表領袖宣言,是APEC成立以來首見,因為美中兩國在貿易議題中的分歧,最終沒辦法達成共識。
這次APEC會議美中明顯都是有備而來。美國副總統潘斯公開評批「一帶一路」是「不歸路」,並指出「關稅」是針對中國不平衡貿易的回應,美方決不會手軟。習近平則譴責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老路,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加劇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更反駁潘斯對「一帶一路」的地緣政治指控。兩國間的硝煙味愈來愈重,不僅沒看到緩解的契機,反而碰撞更加激烈,對於全球經濟發展衝擊,勢也更廣更深。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已開始挑戰中國對「一帶一路」的解釋權,同時美國也尋求盟國共同抵制中國。換言之,美中的戰場從貿易、軍事進一步擴展到對外戰略,全球的霸權爭奪戰已提前開打。
另一方面,美國大選川普政府的底氣更加充足。雖然執政黨失去眾議院多數席次,勢必在未來議會攻防上增添不少變數。不過當選的共和黨參、眾議員多數獲得川普的背書,不少政見方向都跟隨川普步伐,並贏得選民青睞。川普在共和黨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更加擴大、深化,民國109年(二○二○年)連任競選更有機會,難怪川普堅稱這次選舉取得重大勝利。
另外,外貿政策是政府部門的權責,大多不需要經過國會審議,總統可以有權逕行實施外交政策。重要的是,這次選舉也沒有出現大幅反對「貿易戰」、「美國優先」政策的聲浪。在民意支持,少了選舉的擔憂,川普更可以硬起來做,貫徹己方意志。
接下來G20的「川習會」將是關鍵。美中都證實在十二月一日G20峰會結束後舉行雙邊會晤,但要達成任何一項共識,恐怕都不容易。兩國在經濟、貿易、戰略、政治地位等各層面都可能敵對。川普態度預期將更強硬;中方在經貿、科技及主權等問題也決不輕易就範。未來最有可能的發展將是雙方各持己見、邊打邊談、互不退讓的新泠戰型態。這對於經濟成長的衝擊勢必愈來愈顯著。台灣如何在兩強激烈角力中圖生存,趨吉避兇是政府最重要的課題。







東奧正名 只戴鋼盔就搶灘?


2018-11-23 00:00 聯合報  曾清淡/教育部金質體育推手獎得主(台北市)
王惠珍挺身而出,反對東奧正名公投。 記者吳思儀/攝影

東奧正名案即將進行公投,在圈選「同意」或「不同意」前,期盼大家能夠冷靜三思,因為我國運動員不堪承受可能會再度喪失國際舞台的任何風險。
體育界的憂心其來有自。我國上一次在國際奧會會籍動盪期間,不僅缺席民國65年(一九七六年)蒙特婁和民國69年(一九八○年)莫斯科的兩屆奧運會,更連帶影響參加民國63至75年(一九七四年至一九八六年)舉行的四屆亞運會,受到波及的單項世界或亞洲錦標賽更是難計其數。
若以運動之母田徑為例,亞錦賽兩年舉辦一次,我國在民國66至70年(一九七七年至一九八一年)間共缺席了三屆,那是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領導全國田徑協會的年代。王理事長不捨運動員失去國際舞台,幸好當時我國和韓國仍有邦交,於是責成總幹事紀政積極安排,逐年派隊前往首爾參加非正式的交流或公開賽,而紀政如今卻成為東奧正名公投案的領銜人。
頂尖運動員的黃金歲月其實非常短暫,通常只能維持四至六年,換言之,他們一生可能只有一次、頂多兩次參加奧運會及亞運會的機會,譬如備戰民國109年(二○二○)東京奧運多時的運動員一旦錯失,將永遠無法彌補遺憾。
這項正名公投的推動者,口口聲聲宣稱「正名不致於斷送我國運動員的國際舞台」,然而,他們拿什麼當保證?當國際奧會最近針對此事多次提出警告時,推動者竟仍然一意孤行。
諷刺的是,政府宣稱重視體育發展、重視運動員為國爭光的榮耀,但政府明知道東奧正名會造成喪失國際會籍的風險,卻毫不作為。沒錯,政治不宜干涉體育、政府不宜介入任何公投案,但那是自欺欺人的說法,擺明就是政治和體育掛鉤。
體育界無助的哀嚎,獲得田徑風速女王王惠珍的共鳴。王惠珍民國80年(一九九一年)在英國雪菲爾獲得女子二百公尺金牌,這是我國在世大運史上的第一金;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她又在廣島亞運會封后,從此引退。在遠離田徑領域廿四載後,王惠珍挺身而出。
王惠珍的田徑生涯算是幸運兒,因為她沒有經歷過那段失去國際舞台的痛,她也沒有鮮明的政治立場,但她將心比心,充分理解運動員辛勤苦練,終極目標就是要在正式國際錦標賽穿金戴銀
我們對「中華台北」名稱也許不滿意,但那是國際間折衝後才妥協的名號。以國際現勢來看,更名「台灣」絕對行不通,那麼何必戴著鋼盔進行無謂的衝撞呢?
【相關閱讀】

‧ 投票必看!10公投綁大選好複雜 圖解教你怎麼投
‧ 「以核養綠」成案! 一次看懂年底大選「10公投」


楊志良/請三人幫一起做功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請三人幫一起做功德
◆  陳亮恭/假新聞與偽科學
◆  王瑞瑤/廚房又不是動物園!
◆  陳立恆/菜販韓國瑜問鼎市長 期待「沒有圍牆、只有道路」的高雄
◆  黃介正/美國的台海安全噩夢
◆  盛治仁/看到台灣民主邁向成熟的曙光

◆  王健壯/這個總統非常納西瑟斯
◆  王正方/言論自由最珍貴 不可踐踏
◆  林中斌/美軍將撤離阿富汗
◆  馬凱/一個total solution—點土成金脫胎換骨
◆  李清志/諾亞方舟、飛機墳場、最美競選總部… 桃園另類景點探險
◆  劉維公/台北市文化政策治理危機
◆  楊志良/為誰效忠?

◆  薛承泰/民進黨的寒流 國民黨的罕流
◆  葉銀華/台灣股市何去何從?
◆  周行一/利他利己改善少子化
◆  劉憶如/國會制衡 不再是川普一人說了算
◆  趙春山/馬習會3周年回顧:啟動兩岸領導人會晤的3把鑰匙
◆  洪蘭/豬是被罵出來的
◆  盛治仁/川普太多,林肯太少

◆  王健壯/更高的忠誠是什麼?
◆  施振榮/打造空總基地 成為文化科技園區
◆  方祖涵/非典型亞裔新生代
◆  嚴震生/衣索比亞的政治三部曲







楊志良/請三人幫一起做功德


2018-11-22 23:54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前衛生署長、亞洲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總統蔡英文宣稱目前各項經濟指標是廿年來最好的一年。 記者余采瀅/攝影

台灣選舉通常選情激烈,新手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要提出願景,如二千年陳水扁的「有夢最美、希望相隨」,韓流的「人要進來,貨要出去,發大財」、盧秀燕的「反空汙」等民生議題;對尋求連任者,則是打政績牌。
台灣目前縣市長因為綠營席次多,所以打政績牌者眾。然而實際上,除一、二處外,包括白色的台北市,政績大多不佳。特別是中央政府,東廠事件、提名未經立法院同意前就宣稱只辦藍不辦綠的監委、大量任用學養經歷廣受質疑的「北漂」政務官等等,不一而足。只好偽造政績,說做了前人不敢做的事,特別是宣稱目前各項經濟指標是廿年來最好的一年。
可惜經濟指標中,僑外投資是歷年最低的一年,也是貧富差距最大的一年。就算是天龍國台北市,廿五至廿九歲的失業率高達九點二%,不論是大學或碩、博士,畢業即失業;南部人北漂,而全台卻是漂洋過海人數到達新高因為普遍就業困難及低薪,今年是台灣有史以來最不結婚及生孩子的一年
最可悲的是今年是棄嬰、殺嬰、虐兒最高的一年,廢墟少年達到新高峰(不就學、不就業、到處遊蕩、流連網咖,甚至吸毒的少年),也是照顧者在身心俱疲下,殺害被照顧者,然後自殺最多的一年。
虎毒不食子,閉眼稍想一下,因為生活無著、四處碰壁,在挫折中,對無力抵抗的親骨肉虐傷、虐死,事後午夜如何夢迴?子女、夫妻、兄弟因未獲足夠的社會支持,身心俱疲下殺害被照顧失能的親人,之後或自殺、或投案(未聞有逃亡者),存活下來且要面對司法者,這一生如何能再過下去?而蔡英文總統每到一處輔選,都要說她的政績如何優異,不投綠營就是反改革,聽得下去嗎?
生命總要找到出路,蔡英文、賴清德陳菊三位在輔選中,除原有的八千八百億,又開了近七千億的支票(反正立法院占絕對多數),用你的錢,買你的票,做我的官,蓋無數的蚊子館。那麼,民眾怎麼辦?只好用選票教訓他們一下。如此,三人幫只得搬回總統府及行政院,然後縣市長一起要求把七千億撥出至少千億,救苦救難吧!
生命誠可貴,如果實在熬不下去,千萬別殺害親人,更不可自殺,就請救護車把被照顧的家人或嬰幼兒,送到總統府或行政院前,請蔡總統、賴院長或花媽照顧一下讓他們功德做好做滿,也順便接一下地氣,體會一下養育嬰幼兒的付出及辛勞,以及照顧失能親人的辛酸吧

名家觀點/名模條款…不能只考量稅損

名家觀點/名模條款…不能只考量稅損


2018-11-23 02:17 經濟日報  黃士洲 (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副教授)

106年初司法院大法官作成釋字745號解釋,要求檢討修正所得稅法,應准許受薪者列舉必要費用減除。財政部近日研擬所謂「名模條款」,准許治裝、職業工具與進修訓練費等三項可核實減除,但每項減除上限為薪資所得的3%。
財政部官員表示,草案兼顧稅負公平及稽徵成本,未來每項也會從嚴審核支出的必要性。
財政部端出此番「精打細算」的「名模條款」,是否符合大法官釋憲意旨?值得商榷。
大法官在解釋文裡明確指出,對照執行業務者可實額減除,或因工作必要,須支出顯然較高費用的受薪者,薪資只准減除固定扣除額的課稅方式(106年度每人扣12.8萬),並不符合憲法上量能課稅所要求的客觀淨值原則
財政部版的「核實減除」草案,一方面只容許三項治裝、職業工具與進修訓練費,另又附加各3%的最高限額,再因108年適用定額扣除20萬元的緣故,換算後,適用對象局限於年薪超過222萬以上少數高階白領,預估僅5萬到10萬人,而且如果稅局落實從嚴審查、保持支出憑據等,預期將有更多人自動放棄。
至於其他如交通、證照考試、專門職業會費等一般費用,或特殊職業所需支出,例如對運動員很重要的復健、出國比賽等,這些零零總總直接且必要的薪資相關支出,財政部草案一概不准。很容易引人聯想,是否財政部早就預先設定了可容許稅損範圍(如40億元),以此基準來東刪西減,試圖以「最低標準」應付客觀淨值的憲法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德國在民國96年(2007年)曾以「兼顧稅損」為由,立法限制受薪者通勤距離要超過21公里以上,才准列報交通費。
馬上在次年就被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以「國家應當維持稅負公平性,不得創造對受薪者不公的稅制設計,藉此增加稅收」而宣告違憲,所得稅法旋改准核實列報交通費至今。
雖然檯面上另有立委提出的三份修法草案,相形於以減少稅損為導向的財政部草案,更接近大法官釋憲意旨,不過展望今日大數據、行動支付與雲端發票的時代,薪資費用減除的修法,或許可以有更宏觀的積極思考─透過擴大必要費用的減除項目與範圍,一方面合理反映高薪者的實質負擔能力,另一方面更可開拓如財管申報軟體與個人稅務諮詢等新型態商業模式。
申言之,高薪者主張核實減除,須保持憑證並自行歸戶申報,自然有廠商研發對應的套裝軟體或App,來整合電子帳簿、憑證與支付方式,同時便利稽徵機關利用大數據稽核支出的來源與性質;又高薪者限於時間成本,也可想見大多委託稅務專業人士代為處理帳目與申報,進一步增加個人稅務諮詢與規劃的業務需求。
總結來說,大法官交代了功課,卻用稅損的鳥籠修法來交差,不單單文不對題而已,更與今日時代脫節,白白丟失推廣稅務數位化的難得良機。


黃士洲

現任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主任,曾擔任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律師、法官學院稅務講座、德國DAAD、Max Planck獎助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