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疫情加劇經濟扭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282/web/

◆  聯合報社論/假造權真表忠?厲害了,最高院刑一庭!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鐵齒咬斷了
◆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疫情加劇經濟扭曲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疫情加劇經濟扭曲


2021-01-21 00:3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桃園醫院19日持續進行清空作業,被召回採檢的相關人員只剩少數。記者林澔一/攝影


一年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非常態的經濟衝擊。在實體面,各國服務業與大部分的製造業衰退、就業減少、貿易萎縮,經濟負成長,但在金融面,全球股市屢創新高、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飛漲。全球經濟實體面與金融面表現嚴重背離脫鉤的情況史所罕見。這種現象多國皆然,但在台灣特定的經濟背景下,勢將帶來各種長短期的經濟扭曲,對經濟體質造成傷害,不可不慎。

首先是資金極度寬鬆下的貧富差距擴大,特別是世代間的分配問題惡化。台灣股市近來以極短的時間站上1萬 5,000 點大關,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速度與美夢,更是執政者政績的一部分;房價也在短時間內快速飆漲,很難想像三、四年前還有人呼籲要「呵護房市回春的幼苗」。股價、房價齊漲都是明顯的資金效應,與實體經濟的良窳關聯不大,只要市場資金依然充沛,股市還可上看2萬點,打炒房也很難有具體成效。

台灣所得分配不斷惡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股票與房地產交易是高所得階層最主要的所得來源,低所得階層來自於這兩項交易所得的比率極低。兩項資本所得基本上不納入所得稅的累進課稅,更進一步惡化了分配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一所得分配惡化不僅在於不同所得階層,更是在世代之間。青年世代縱使再有理財觀念與能力,卻很少有人能有足夠的資金賺取這種資本利得,更何況多的是孓然一身的年輕人。

日前曾任央行業務局長的李勝彥指出,部分產業業者頻頻要求央行干預匯市,「這有點不道德」,更批評業者兩面通吃,一方面透過央行穩匯緩解匯損壓力,但另一方面,央行阻升過程釋出大量流動性,促使資金轉往金融市場,「大老闆手握大量流動性,藉機炒股、炒房」。這樣的情形具體呈現了疫情經濟下所得分配惡化最清晰的圖像。

分配問題還算是短期議題,更重要的是對工作價值的傷害。目前台灣的經濟情況頗似民國 69 年(1980 年)代:出口暢旺使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央行努力阻升,不斷釋放資金,使得股市房市狂飆,也導致投機風氣及金錢遊戲盛行,嚴重傷害工作價值,遺害延續多年當年輕世代開始懷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工作價值、努力反而難比投機快速致富時,經濟最基本的根基就開始受到侵蝕

此外,房價高漲及後續很可能發生的物價上揚將會導致生活成本提高,這不但進一步壓抑了年輕人婚育誘因,少子化問題雪上加霜,也使得年輕世代在有後顧之憂下,無法放手投入未來台灣經濟最需要的創新冒險活動,需要靠創新驅動經濟轉型的目標更難達成。

如今,一般認為國際美元還有長時間的貶勢,因此新台幣升值壓力仍大。央行或許清楚強力阻升新台幣的嚴重代價,也紆尊降貴地在臉書上呼籲各界共同努力:「匯率穩定對大家都好。」匯率穩定固然重要,但光靠央行日日買匯釋放新台幣流動性的代價也甚大。政府各單位必須善用強勢新台幣的優勢,共同規劃讓資金走出去並能強化經濟實力的方案,才能有意義地緩解新台幣升勢、避免資金浮濫帶來的實質經濟傷害。

最後,這波由美國聯準會(Fed)無限量量化寬鬆政策所導致的資產泡沫化,正如中研院提醒的,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破滅,但會往崩的方向走」。近來國內外類似的警鐘不斷響起,財經首長也開始一反對股市榮景的美好看待,呼籲投資人必須注意投資風險。政府短期應致力於抑制市場過多的資金,以避免通膨危機、滋養投機風氣與分配問題惡化,也避免累積過多泡沫,降低未來泡沫破滅時的危害;長期則應改革稅制,避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確保良好工作價值,經濟才能常保健康安泰。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鐵齒咬斷了


2021-01-21 03:3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記者黃惠群/攝影


牙醫出身的陳時中一向鐵齒,對外界的建議很少當一回事。這樣,指揮中心也順順利利地度過了一年。但好運也有用盡的時候,如今碰到部立桃園醫院嚴重出包,陳時中的鐵齒終於咬斷了。

先前,外界建議應該對國外入境者進行普篩;陳時中嗤之以鼻,說十四天居家隔離就夠了。他「惜篩如金」。先前,全球都對英國下達禁飛令;陳時中卻自信滿滿,說我們的集中檢疫和醫療量能都很充足,沒有「鎖國」的必要。習慣於全台「順時中」的他,完全不信邪。

現在,十四天居家隔離顯然不夠,因為隔離結束後才驗出確診的人越來越多,所以要再加七天自主管理。現在,連部桃發生群聚感染,陳時中還都不肯對全院醫護進行普篩,挑三揀四分批來,結果,確診案件每日爆,搞得醫療人員累垮,運作癱瘓。

如今,部桃必須清空,已形同封院。請問,陳時中說好的「醫療量能充足」呢?現在,大批旅外國人要返鄉過年,防疫旅館卻供不應求,遑論返鄉班機,陳時中誇口的「超前部署」呢?

太平時期,愛怎麼誇口都可以;一旦發生狀況,見真章的時刻就來了。陳時中不許任何人說出部桃之名,最後這個禁詞卻從他嘴裡掉出來他身體不適去採檢還露面主持記者會,這都違反了自己的禁令。阿中累了吧!










聯合報社論/假造權真表忠?厲害了,最高院刑一庭!


2021-01-21 03:3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2014年太陽花學潮期間,學運領袖魏揚等7人涉嫌煽動群眾攻占行政院,二審被判決煽惑他人犯罪,處2至4個月有期徒刑。案件上訴後,最高法院18日撤銷原判決,將全案發回更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陽花群眾攻占行政院案,魏揚等人二審依「煽惑他人犯罪」改判有罪;不料,到了最高法院刑一庭,卻被發回更審。刑一庭認為,人民行使抵抗權公民不服從得阻卻違法或減免刑責,撤銷原判決發回更審。這種上綱民主憲政的論述看似恢宏,卻難掩恣意「造權」作政治表忠之心,令人讚嘆:厲害了,最高院刑一庭!

最高院發回更審的判決,指煽惑他人犯罪之罪並未違憲,抵抗權只有在「不法情況極公然」時才能行使,且須是最後手段;曲折之語,似仍為最後的有罪裁判留下空間。但是,它畢竟是針對個案破例提出憲法乃至大法官解釋皆未明文的「抵抗權」、「公民不服從」等概念,並要求下級審必須審酌。這種做法,若說不是在「下指導棋」,其誰能信?

魏揚等為何遭判決有罪,二審判決說得很明白。判決說明知政院有拒馬、蛇籠及駐守員警,仍呼籲不特定多數人占領,因此有煽惑他人犯罪的故意該案公訴檢察官朱朝亮質問,「反萊豬、反核食是不是也可以衝總統府?」一語道破全案核心直言之,如果最高院認定煽惑他人犯罪之罪並未違憲,檢視重點應放在檢方指控魏揚等人的事證是否充足而二審既已依合憲法律作出有罪判決,用法既無不當,最高院豈可為被告另闢抵抗權及公民不服從之巧門

進一步言,「抵抗權的概念,就是革命權」。是指當憲法秩序已經失效,政府喪失自主運作功能,或民主制度名存實亡時,人民當有抵抗甚至推翻政府的權力。但當初太陽花群眾反的是兩岸服貿協議,我國民主憲政體制豈會因區區服貿協議而失靈?魏揚等人呼籲群眾侵入行政院,明顯是違法行為,現在法官卻宣稱人民有抵抗權,這不是僭越憲政是什麼?

何況,在魏揚等人聚眾並煽惑他人攻占政院前,群眾已占領立法院多日,已不可能立即再審服貿協議,立院也未通過委員會會議紀錄。換言之,攻占政院根本毫無必要、亦無急迫性,更非最後反抗手段可見,最高院要二審重新詳查,根本是邏輯跳躍、枉顧事實,只是在浪費司法資源曲意迴護特定犯罪者罷了

更可議的是,公民不服從的要件,須以和平、公開、並願意承擔違法後果為前提,來展現對法律的抵抗。這批群眾既攻占政院又不願扛責,已違反公民不服從的精神;最高院卻稱公民不服從是言論自由的特殊表達形式」,簡直是在法律的城牆上鑿洞。如果攻占行政院真是「言論自由的特殊表達形式」,那麼川粉攻進美國國會、或台灣人民以反萊豬名義衝總統府,豈不都可自稱是在阻卻違法?那麼,開槍擊斃暴徒保衛官署的員警卻反而有罪了?

此案的事理很清楚,法律或憲法並未賦與人民只要我不爽做什麼都可以的表意自由。這點,從憲法和大法官歷次相關解釋就很清楚,不需要少許法官為了向執政者表忠而虛構政治哲學理論。最高院刑事「龍頭庭」作出如此充滿政治味的裁判,其成員竟包括百官行述中與商人不當交往的庭長陳世淙、曾公開挺貪腐總統陳水扁的法官黃瑞華。對這起「爭議法官作出離奇判決」事件,人民自不難理解是怎麼回事,也要對蔡總統的司法改革大打問號。

法官造法原有補強法律漏洞的正向作用,但若是別有居心的法官造權」,只為政治表忠而曲解法律,只會成為法治亂源促轉會主委楊翠,會苟同最高院為其子魏揚濫開巧門、破壞正義嗎

【專家之眼】拜登不提反中 籲恢復美國精神將更難纏

◆  【專家之眼】「新三國時代」的國軍軍事戰略與防衛構想
◆  【專家之眼】拜登不提反中 籲恢復美國精神將更難纏
◆  【專家之眼】歐美亞合縱連橫 和中與抗中的各方拉鋸

◆  【專家之眼】解讀大陸今年經濟成長樂觀中的三項隱憂
◆  【專家之眼】現代貨幣理論恐躍主流 台灣須防備後座力
◆  【專家之眼】抗中「美」夢碎?美國商界與中共超前部署
◆  【專家之眼】遠洋巡護救援理所當然 絕非莫名其妙
◆  【專家之眼】拜登就定位 美中台關係應列最優先項目







【專家之眼】拜登不提反中 籲恢復美國精神將更難纏


2021-01-21 11:07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際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美國總統拜登就職演說中呼籲「美國團結」與恢復「美國精神」。歐新社


在新冠疫情仍然嚴竣、經濟尚未復甦、國內政治依然分裂、國際情勢也混沌未明的情況下,美國第46位總統拜登與他的副手賀錦麗手按聖經宣誓就職。所幸,華府天氣於1月20日中午(美東時間)前開始轉晴,拜登說「今天是嶄新的一天。」其實,這一天不只對他自己來說是「嶄新的一天」,而且對大多數美國人而言,這一天也是嶄新的一天。的確,拜登、美國人與全球許多國家都需要這樣一個好兆頭。

不過,對拜登來說,好運顯然還不夠,他還需要呼籲「美國團結」與恢復「美國精神」。

拜登運氣一直不錯,從激烈的初選開始到順利獲得提名。靠著川普總統不斷犯錯與自毀長城,拜登低空當選。面對一個政治分裂的美國,百廢待舉,正不知如何善後之際,川普竟然鼓動川粉攻進國會,造成美國立國以來最嚴重的憲政危機。但是,這場暴動反而讓大多數人民樂見美國回歸正常。人心望治的結果反而提供拜登化危機為轉機的機會。

拜登一上任就簽署17道行政命令,包括防疫、紓困、刺激經濟、繼續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重返「巴黎氣候協議」,預告川普「退群」時代的終結與撥亂反正的開始。

拜登與他的國安團隊不提「反中」,但他們的談話與國會的證辭卻劍指北京或衝著中國大陸而來。從點名大陸是美國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美中在全球領導權的競賽、在國際組織中話語權與遊戲規則制定的競爭,一直到致力於減少中國不公平貿易與限制大陸不當取得美國高科技的能力,拜登的國安與經貿團隊都展現強勢的作風與立場。

對拜登而言,「美國團結」不只是漂亮的口號而已,因為他必須與時間賽跑,現在距離中共建政100年,比起他12年前當副總統更近了,而中共建黨100年更是就在當下。不論是北京「民國 114 年(2025)中國製造」還是「民國 124 年(2035)中國經濟全面超越美國」,都讓拜登備感壓力。

國無敵國外患者恆亡」,拜登與他的國安團隊當然知道這個道理。由於擔心時不我予,因此他不僅要求手下在對中政策上採取強硬立場,更要求他們在與北京談判與合作時要依照美國的方式與需求來進行,而不是依照北京的方式與需要來推動。

除了呼籲「美國團結」之外,拜登也表示他會尋求與盟國商討出協同一致的對中政策,對中國的崛起定規矩、畫紅線。

拜登的國安團隊、特別是準國務卿布林肯、準國防部長奧斯汀都強調他們有信心「勝過中國」。

這也是拜登在這次就職演說要強調恢復「美國精神」的主因。「美國精神就是永不服輸的精神。這種精神讓美國領導群論打贏兩次世界大戰,也是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民國 105 年(2016年)大選前所說「美國人天生具有求勝的 DNA」。

拜登不提「反中」,但他呼籲「美國團結」與恢復「美國精神」,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說,可能更為難纏。










【專家之眼】歐美亞合縱連橫 和中與抗中的各方拉鋸


2021-01-21 09:59  聯合報 /   盧信昌/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英文日本時報,刊載英國首相強生(圖)力邀韓國、澳洲與印度,一起出席今年6月份,預定在倫敦舉辦的G7經濟高峰會議。路透


隨著美國大選紛爭落幕與拜登內閣積極開展其布局,未來4年的對中路線與全球情勢,尤其各方合縱、連橫的多樣變化,正不斷在各種場合被提出。像是在日本出刊的媒體,英文日本時報,即刊載英國首相強生力邀韓國、澳洲與印度,一起出席今年6月份,預定在倫敦舉辦的 G7 經濟高峰會議。

因為疫情關係,原訂2020年要在美國境內舉辦的G7高峰會,各方無緣親身與會而改成以視訊方式舉辦。此刻,前總統川普打響了名號的經濟冷戰,似乎有接棒者與強勢代言人。唯一的不同,川普在去年6月倡言其構想,還包括邀約俄國普亭的參與;卻在提出之時,立即被加拿大和德國等國聯手反對。

據悉首相強生就G7加三的新組合,採取類似於華府智庫「大西洋會議」,渠等係針對俄國入侵克里米亞,在2014年設跨國論壇 D-10 Strategy Forum。有趣的是,即使D-10成員國與論壇會員國完全相同;但如今的假想敵,卻是中國大陸的技術威脅,與在全球經濟實力消長之後,應採行的必要防範。

準此觀察,日前川普總統在白宮的告別演說,大聲疾呼「美國第一」的影響與美好局面,只是剛開始而不會消失,似乎有所本,而且做過充分的安排與期待於將來。即使在疫情高爆發的此刻,首相強生仍將於本月底親訪印度做成邀請。不過,日本在此前即已表明,反對韓國出席高峰會的基本立場。

此外,英國衛報、NHK報導和日本英文時報,於評述強生極力促成D-10組合,都引述已退休外交官或是匿名的歐盟官員,指出D-10的形成只會招致中國大陸的抗拒。

更特別的是在美國境內的走向。最近美國的輿情機構,PEW所做的民調顯示,傾向共和黨的選民,有六成四認為川普贏得選舉;同時川普在未來,仍會主導共和黨的發展。不過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諾(Mitch McConnell)則公開指控攻擊國會,就是川普支持者一再被「餵食謊言」(fed lies),蠱惑所致的暴亂。前副總統彭斯,不單出席拜登總統的就職大典;更拒絕前去做歡送,川普總統於交接前離開華盛頓的車隊遊行。

種種跡象都顯示,各國領袖在政經議題的立場選擇與意願表述,於後川普時期是越來越明確了;此前達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以及今年年底即可望實施的區域全面經濟協定(RCEP),大抵有如此的現實考量。

甫脫歐的英國首相強生,或許想要扛起五眼聯盟的大旗,來做為個人舞台和轉移執政不力的譴責。但在疫情高爆與量化寬鬆之下的經貿動盪,沒有全球共濟的決心、沒有合衷共管的誠意,不可能有平順未來的。至於過去藉勢做脅迫,甚或以聖戰東征的心態,玩弄全球政治與和平局勢的,終將成為全民公敵。









【專家之眼】「新三國時代」的國軍軍事戰略與防衛構想


2021-01-21 15:32  聯合報 /   王長河/國防大學助理教授
2021年始,國軍修調整體防衛構想為「多維防禦、重層阻殲、守勢持久、重點突破」,圖為去年國軍年度漢光演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2021年始,國軍在維持「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軍事戰略下,修調整體防衛構想為「多維防禦、重層阻殲、守勢持久、重點突破」,惟未跟上地緣戰略環境的變異。

「新三國時代」係指「五眼聯盟(Five Eyes)、中國大陸與歐盟」,如同東漢末年「魏、蜀、吳」三方鼎立的競鬥格局,其中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主導的「五眼聯盟」企圖維繫世界主導權、中國大陸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待產業升級後,勢將加速提升整體國力、歐盟仍需強化經濟及軍事整合,方能更具實質影響力。台灣處於扼守中國大陸東出太平洋的隘口及世界電子產業的關鍵要角,在地理及科技的戰略位置上,為美、日、歐的側翼,牽動中國大陸的發展與崛起。

在美國印太戰區中,「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前沿陣地」,日本、關島是「要塞」,「陣地」是難以持久的,必須依托美軍的太空傘、核子傘、資訊傘保護及水下、海、空、太空之運輸補給,方能解圍;因此國軍始終在「整體防衛構想」扮演著做好「堅強陣地」的事。

因應新變局,我國應保有彈性裕度,採取最佳價值、利益與友盟合作,在現有的思想、制度、新興科技、武器等混合式戰爭的威脅挑戰,必須思考建立多方力量交錯下的整體國防,並將防衛空間從台灣海峽拓展到東面公領域的太平洋、太空及網空,在損小、效高、反應快、價廉的要求下,充分整合老、中、新的裝備,運用後備動員部隊、現役部隊、新興部隊及政府與人民,進行多式組合,積極應對威脅源,如同「馬賽克戰」。

在全球連動、全民國防的思維下,建軍指導當依托國際各方力量,在「精進戰力防護,優先發展不對稱戰力、網電戰力,強化基本戰力」的基礎上,調整符合「第四次工業革命」戰爭標準的軍事戰略,帶動發展石墨烯、基因工程、虛擬現實、量子資訊、可控核融合及清潔能源等技術應用,研製國產的智能化武器裝備,提出「全領域」的軍事戰略防衛與管理,防止域外、非理性的軍事意外肇生,強化國家關鍵產業防護,提升可恃戰力,遏阻外在對台灣的軍事冒進。

【即時短評】國發會點火內政部善後 數位ID曲終人散?

◆  【即時短評】國發會點火內政部善後 數位ID曲終人散?
◆  【即時短評】最年長總統vs極化美國 拜登撥亂反正路迢迢







【即時短評】國發會點火內政部善後 數位ID曲終人散?


2021-01-21 14:12  聯合報 /   本報記者賴于榛
數位身分證確定暫緩,但專法推行沒有時間表。報系資料照


國家發展委員會民國 107 年(2018年)底發表「智慧政府發展藍圖」,成為這次推行數位身分證的濫觴,只是,國發會點了火後聲音漸失,內政部兩年多來在爭議聲中與民代、民團溝通,尾聲推動不成,還得善後訂定沒有時程表的專法,諾大政策變成只有內政部一個部的事,這政策若就此曲終人散也不意外。

民國 107 年(2018年)12月27日,時任行政院長是副總統賴清德他在行政院會聽取智慧政府發展藍圖報告國發會認為,數位身分識別證(New eID)為實現智慧政府各項措施基礎,應優先完成全面換發數位身分識別證」及「建立具安全且可信賴的資料傳輸機制(T-Road)」等基礎架構,賴則要求國發會為此擬定整體行動方案,如今看來,內政部很難說有得到整體行動方案的奧援。

當年會中報告、會後說明都是國發會,屢屢對外保證數位身分證只有辨識功能,沒有儲存資料在其中,若未來要發行內政部所謂的新國民識別證,資料的內容一定不超過現在紙本身分證的內容,甚至還要更少,只剩下辨識功能,不會有人權爭議,為求外界支持換發,也強調台灣現行身分證偽造容易,相關材料網路上都買得到,一定要進化到數位身分證。

後續國發會也多次主動釋出數位身分證資訊,包含現行1代表男性與2代表女性之外,考慮將「7」保留給跨性別人士使用,擬取消卡面的國旗、配偶與出生地等等,種種資訊引發民眾熱議,尤其國旗取消、配偶取消等說法甚至招致猛烈抨擊事後國發會解釋,一切都要交由執行部會內政部決定

國發會當年種種說法,今日全成為內政部必然的承擔,別說資安與人權議題依然無解,行政院喊出暫緩計畫之後,現行身分證防偽功能不佳,內政部也無法解除源頭,只能喊出加強查緝這種雞肋般的語言

再者,今日行政院、內政部喊出暫緩,要待專法完備再推出,但專法沒有時程表就罷了,蘇貞昌還要求政策無懈可擊才能推出,這番話任誰聽來都是不想再推的說法;且縱使暫緩後,軟體部分不用賠償標案業者,可中央印製廠已砸下去的投資,最後損失絕對是全民買單,這些可沒有隨著暫緩就一筆勾銷。













【即時短評】最年長總統vs極化美國 拜登撥亂反正路迢迢


2021-01-21 05:20  聯合報 /   華盛頓記者張文馨
拜登宣誓就職,正式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 法新社


川普4年執政終到頭,拜登接任美國總統。這位史上年紀最長的總統,面對一個堪稱近代史上最為分裂的美國,從內政到外交,都要靠這位從政半世紀的「老喬」撥亂反正。

套用川普的形容,拜登是「華府沼澤」中人,是不折不扣的「深層政府建制派,新政府是設法融合還是持績對抗,端視這位在國會以溝通協調著稱的老喬如何出招。

拜登以超過八千萬張普選票,壓倒性獲得總統大選勝利;但川普挾其七千四百萬票自重,始終沒有認輸,鼓動川粉攻陷國會山莊,還不肯出席拜登的就職典禮,凡此種種給美國民主創下不願和平轉移政權的惡例。

在拜登就職前夕,美國國家廣播電視新聞台NBC與華爾街日報一項民調顯示,有74%共和黨支持者不認為拜登勝選,有73%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未來4年仍持續分裂,相信未來4年可以團結的僅24%。

NBC 以「極化」、「悲觀」和「痛苦」來形容當前的美國及未來,且 NBC 提到,這是22年來連續調查中,美國受訪者首度出現對未來的悲觀大過樂觀。

這些都是拜登上台後即將面臨的新困境,並非只有新冠肺炎這麼單純,他還得尋求美國的和解與療癒,設法重建國民對民主的信心。

不過,危機越大,轉機也就不遠,拜登若能掌控情勢,推動兩黨團結,和解或能有成;反之,若川粉及極右翼支持者仍在川普的鼓動下,持續破壞鬧事,拜登作為握有絕對權力的總統,何時出手、怎麼出手,都可能影響他的執政穩固。

畢竟,共和黨人只可能選擇性與拜登合作,無法立即完全擺脫川普陰影。

無論是疫情、美國國際地位、經濟衰退、種族不公或氣候變遷問題,美國廣播公司ABC公布的民調,看好或缺乏信心的民眾幾乎都是各半,美國的問題不只極化,還有民粹治下的極度分裂。

以史為鏡,川普在民國 106 年(2017年)就職演說中,以「美國式屠戮」(American carnage)血淋淋地批判過往政府的失敗作為,揚言「當下就要停止」,結果場內高喊美國優先,場外示威群眾與警察爆發衝突,有人在華府市中心砸店、縱火。

4年前美國總統的執政挑戰是對立的美國,今日亦然。拜登在就職演說中提到要「終結不文明的戰爭(uncivil war)」;這裡的 uncivil 或許是雙關語,除了要終結不文明的對立,也要終結這場因對立而接近內戰非內戰」。

川普利用人民不滿民主黨執政濫施濫捨相對剝奪感上台,卻也在由他一手炮製的謊言與分裂氛圍中下台。拜登和他的團隊如何前事不忘,作為接下來的執政之師,人民在兩年後的期中選舉,很快就有結論。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數位地球」到21世紀烏托邦實踐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282/web/

◆  拜登上台 貿「疫」戰新局 台商廣積糧
◆  會展與觀光產業 該怎麼撐下去
◆  摔棺憾事 火化場設施應改善
◆  別扯權力控制…制服意義 政客懂嗎?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數位地球」到21世紀烏托邦實踐
◆  防骨牌效應 管控飼料成本穩定豬價
◆  台灣農產品難脫低價宿命?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數位地球」到21世紀烏托邦實踐


2021-01-21 03:49  聯合報 /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凡在上世紀末看過高爾的專書數位地球以及聽過他的演說數位地球 新世紀人類星球的認識」,均無不被那個以網路數位科技為基底所引動之全球時空距離快速變換所震撼。


隨著衛星影像科技之進步,當吾人得以借用「機具媒介」,自太空探索地球不同尺度與精度之人類活動時,是否意謂著我們的隱私權亦將全部被裸現?而同時又期待藉此科技進展,得以對地球進行多解析度、多尺度、多時空與多種類之三度空間描述與分析,並為人類可能遇到之自然災害風險精準預測,同時提升人類之生活質量。


才不到四分之一世紀,高爾的「數位地球」倡議早已穿越昔時之「想像」,進展到另一真實的情境。防災預警風險評估,乃至當前新冠肺炎運用數位地球理念所拓展之疫情追蹤,無論其追蹤之授權是否違反個人隱私,此「正」「反」間之利害關係似難以一刀兩斷評斷之


依「數位地球」之想像,原是一幅為人類謀福祉之空間革命美景,而其「即時」與「空間定位」正是人類文明進展之創新突破。有了清晰之「空間定位」,亦即掌握了所有資源分配運用與資訊流動之權力,它是另類「資產」,也可以是另類「貨幣」。反推未來世界之「權力」戰爭將不再是有形的人力、兵力、財力之競賽,卻是資訊國力之抗衡。


近年各國也正隨國際情勢快速調整其國家安全之「定位」與「角色」,且傳統武力已被水、空氣、土壤、礦物、糧食、數位資源…所取代。反觀我國,民間 IT 技術與人才並不輸他國,惟在整體國土安全防禦策略上卻仍未跳脫傳統思維;若未釜底抽薪將「空間資源資訊」之整備視為國家重大建設之投資,則似乎背離了全球戰略主軸。如何培養以資訊科技知識為基底之下一代?如何強化公部門之「資訊防禦力與治理力」?如何讓每一單項資源調查之投入均能回饋到整體國土資源訊息之 metadata 系統,且得以開放加值供全民使用?


這大哉問正是今日公私部門對數位資源價值認知之 Gap。「數位台灣之建置正反映出系統性國勢調查之迫切性。當然它無法一蹴可幾,惟行政高層如唐鳳政務委員若能領軍此政策,整合公部門建置長期性、即時性之資源資料庫,作為實質國力之指標國土空間發展適宜性之科學量尺。不知小而美、小而精的烏托邦治國之理想,是否有機會在台灣奠基?












台灣農產品難脫低價宿命?


2021-01-21 03:47  聯合報 /   陳佑澈/台中市養雞協會理事長(台中市)


自從勞動工時調整後,物價上揚是條不歸路,政府主導了各項成本與物料的上漲,卻希望農產品維持低價,這樣對嗎?大家對數字可以有點概念好嗎?


算算回家承接家業約莫十年了,進到這個產業後最深刻的感觸是…無奈!沒錯,就是無奈!從上到下,政府與民眾許多人都認為畜牧產業是台灣的黑暗面,是老苦窮,是髒亂臭,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大家還把農產品當成理所當然的低價品。


當遇到市場價格高漲時,除了政府官員、一般民眾、包含多數媒體都會認為產地價格上揚是凶手,但事實卻通常不是如此。特別是當產地價格回跌時,通常末端產品售價不會連動回跌,也因如此,民眾總是無法理解這些畜牧業/農耕業對台灣人民消費的付出與努力。


近期環保法規使得畜牧業加碼升級投資,以及勞工權益/工時使得工作人數必須增加,提高成本,還有自去年起許多進口原物料大漲,甚至國際運費大漲三百至五百%不等,一直到近期大豆物資缺乏,有錢買不到黃豆。各飼料場都加碼加錢搶貨,深怕斷貨,斷了供應鏈。且適逢今年大寒,畜牧產業保溫費用也是節節攀升,這林林總總都是成本啊!


去年新冠疫情開始後,台灣變成許多國外資金的避風港,加上台商回國滯留,熱錢不斷在國內投資,造成通貨膨脹情況。央行放任台幣升值,讓貿易商採購大宗物資時變得比較有利,但這是掩耳盜鈴吧!讓民眾感受不到通膨,真的是好事嗎?


事實上,股市破一萬五千點,台灣經濟根本沒好到可支撐那麼高的股價。房價不斷創新高,可是人口明明負成長了…台幣匯率創新高,進口物價也沒有應聲下跌。這些都代表「通貨膨脹」。


最近因萊豬議題,豬肉價格被吵得沸沸揚揚,農委會也責令台糖暫停售豬,美其名是調節豬量,守護豬價,結果卻變成民眾抱怨豬價上揚。我真搞不懂發生了什麼事情。前幾年因為疫情導致豬價來到高點時,約莫九十元/公斤左右,前陣子我看也不過七十元/公斤,以近期成本估計,平均一頭豬飼養成本估計要從原本的五十元,提高到六十元,搞不好會更高,結果大家一直攻擊豬價,到底是怎麼回事?


說到我們自己的產業,台灣白肉雞報價小組也因此不敢提高報價。請大家,包含農委會長官們、產業鏈先進們,仔細思考通貨膨脹問題—當全台灣所有的物資,包含飼料都已漲了,為何農產品價格不能漲?更何況,其實肉品價格在消費者端都已漲了—我們畜牧業者是要拆骨還父還是割肉還母?


所以無奈,但也只能提出建言,希望能夠為產業盡一分力。


當然,我們面臨物價全面上漲時,也要避免不肖商人的投機取巧,拿進口便宜肉品佯裝國產肉品。支持全部肉品都要產地標示,讓民眾買到對應合理的價格











防骨牌效應 管控飼料成本穩定豬價


2021-01-21 03:48  聯合報 /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黃豆、玉米價格波動導致飼料價格上漲,恐連帶衝擊豬價。本報資料照片


受到政府開放美國萊豬進口的影響,民眾考量食安因素,對於國產豬肉需求大增,促使其市場價格節節攀升,創下近年來平均每公斤超過七十五元批發價的新高紀錄。


面對豬肉價格飆漲現象,農委會陳吉仲主委卻是淡然的表示,由於農曆年肉品需求的季節性因素,這波豬肉價漲幅還在合理範圍內。這番說詞,讓荷包失血的升斗小民聽來覺得格外刺耳。更令人疑惑的是,政府相關部門除公式般的警示商家不得聯合哄抬豬價,否則移送公平會最高可處五千萬元罰鍰外,似乎看不見提出任何平抑豬價的具體措施


另一方面,國內養豬農戶表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國際採購黃豆、玉米等大宗穀物的貨櫃海運費用增加,連帶反映到養豬飼料成本,每頭豬等於「多吃了一千元」。如此而言,解決豬價飆漲問題,重點應該不在查緝末端哄抬價格,而是在於如何有效管控源頭的養殖成本。有關此點,雖然政府提出百餘億養豬基金計畫,但計畫所列改善汙水計畫、簡化養殖登記、維穩豬價等八大架構措施,項目繁雜且尚無具體實施辦法,恐怕未能即時發揮平抑豬價功效。


管控養豬飼料成本可行方案有二:其一,依據公平交易法第十五條第一項第五款加強貿易效能事由規定,廠商可向公平會申請擴大聯合採購黃豆、玉米規模的例外許可,增加合船共同進口事業家數,達到降低運送成本的規模經濟效益。


其二,經濟部考慮挪用部分百餘億養豬基金,重啟民國 59 年(一九七○年)代因應國際穀價變動的大宗穀物平準基金機制,針對黃豆、玉米穀物統一進口成本,依照平準基準實施到岸補貼國際行情差價作業,以每噸 C&F(含運費價)若干美元為基礎,並設定穀物加工後之飼料市場合理價位,直接從源頭管控養殖成本,壓縮豬肉交易市場調漲價格空間。但應注意的是,穀物平準基金只是暫時的權宜措施,因其有違國際自由貿易精神,並有干預市場價格之嫌,是以在短期達成功效後,即應停止實施


最後提醒政府當局,星星之火足以燎原,倘若當前未能提出有效平穩豬價措施,日後即有可能全面引發民生物價上漲的骨牌效應。













別扯權力控制…制服意義 政客懂嗎?


2021-01-21 03:52  聯合報 /   成靜傑/國中導師(台南市)
建中服儀解禁,多數學生仍選擇穿制服到校。記者黃義書/攝影


最近寒流發威,再度引發學生穿制服的討論,行政機關也為此發布對學校行政指導政府給你靠迷因圖。各方意見依然糾結在「權力」、「控制」甚或「威權遺緒」,不禁浮現一次新生班級親師座談會的記憶。


會議末的交流時間,有家長希望學校能讓每位學生量身訂製,並改變多年沒變化的制服樣式,讓學生能穿得更合身、精緻。我則分享了自身參與籌備制服款式的經驗,制服需要考慮質地舒適、耐穿、易清洗、便於活動等因素;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價格要讓家長便於負擔,主管教育行政機關也一直都在家長團體的要求下監督制服售價。在美觀上還能盡量做到,再求精緻,實在難以盡如人意。


接著另位家長則希望學校乾脆比照某實驗學校,直接讓學生穿便服,校園裡看起來更活潑。我也分享了兩個經驗。首先是學生穿著制服,可提高校外人士出現校園時的辨識度,對於校園安全的維護提供了相當的助益。再以一個教學者的立場,總是希望能公平地對待學生;以學生的立場而言,也會希望同儕和師長都能基於自己的表現來對待而不受其他因素影響。但俗話說「人要衣裝,佛要金裝」,每個人給予他人的印象多少會受到穿著打扮的影響。每位學生的家庭所能負擔的治裝費用不同,同學們免不了會打量彼此的衣裝並評價;自己身為老師也是凡人,在面對學生時並沒有把握能完全排除衣裝的影響而確實公平對待,學生的制服可以協助我忽略學生的外表。


我談到這裡,大多數家長點頭,似乎能理解。至於位高權重的政治人物在思考這個議題時,是否願意重拾、體會自己曾經有過的學生時期經驗,就實在令人沒有把握了。











摔棺憾事 火化場設施應改善


2021-01-21 03:54  聯合報 /   李慧仁/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助理教授(嘉縣大林)
台南市殯儀館火化場日前傳出罕見辦喪事意外。圖/讀者提供


日前台南火化場發生靈柩墜地導致遺體外露事件,媒體焦點幾乎都在禮儀師身上,報導其下跪道歉、可能會被解僱等,這對大多數民眾來說,可能是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但是就相關主管機關而言,此乃攸關民眾權益與公共衛生,實不宜等閒而視之。


相較於發生在醫療院所的類似事件,需依安全通報系統進行再發防止措施,但出現在火化場,殯葬業者卻認為摔棺事件責任在禮儀師疏忽,殯葬管理所也表示:「這起意外是禮儀師推送棺木時造成的疏失」、「棺木推車應該沒有撞到火化場的門框,因為門框並未損壞。」民俗專家也談到:過去最怕出殯「撞到門、卡到門」,「翻棺」會影響運勢。


上述說法實令人感嘆,殯葬服務雖因國家級禮儀師證照推動而被視為專業,但在執行作業時發生疏失,卻未聞業管單位為維護民眾權益進行查核,也未見代表勞方的團體替禮儀師發聲。再者根據現場協助將遺體放回棺木的業者表示:當下眾人見狀嚇得尖叫聲不斷,但真正令人頭皮發麻的則是緊急協助的人員都是在無防護設備的情況下,徒手接觸與搬運遺體,殊不知附著其中肉眼不得見的微生物,一旦被擴散傳染,對於社區的公共衛生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


意外事件終究會被淡忘,各火化場仍得繼續運作。雖然過去台南火化場從未發生摔棺事故,既是首例就應誠實檢討並積極改善。其他縣市也不能心存僥倖,應就轄下殯葬設施進行檢核,了解遺體與靈柩移動動線是否順暢,若有潛藏危險,宜儘速與殯葬業者進行座談,研擬作業時應有規範及注意事項,或徹底解決進行硬體設施與空間規畫之改善。


以此次事故火化場為例,是由殯葬業者將靈柩從靈車搬運到火化場所提供的棺木推車後再行推入,不過規畫靈車停放的「棺柩下車處」,其區位與火化場大門相互平行,造成移動靈柩時必須進行九十度迴旋,加上入口處為斜坡地面,同時又得留意推車與靈車間的高度落差,對抬棺人員來說實為挑戰;火化場提供的推車是否有防滑設計、欄圍及固定靈柩的安全裝置等,也是攸關摔落與否因素。再者,殯葬業者當天指派多少工作人員到火化場進行「下棺」作業?現場人員是否都能熟悉火化場動線與設備等,都應該接受檢視,而不是全由下跪道歉的禮儀師概括承受。


當不幸的憾事發生了,雖然因應民俗必須有人出面向亡者下跪請求原諒,但追根究柢,除業者應當承擔責任進行善後外,政府部門也應負起督導與改善之責。另外也盼望社會大眾能從此次的事件覺悟,改變抗爭的態度,轉為積極監督並要求地方政府改善或興建合乎環保與衛生的殯葬設施,讓火化場成為能夠安心上路的人生最後出境站。














會展與觀光產業 該怎麼撐下去


2021-01-21 03:50  聯合報 /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原預定在新竹舉辦的台灣燈會已確定停辦。圖/新竹市府提供


本以為今年開春,應該能夠開始迎來新的好消息,但是從去年的耶誕節及今年跨年活動,都因疫情影響而縮小規模,而這次台灣燈會的停辦,以及連帶影響後續的大型展會及觀光節慶活動,都讓人感到惋惜


台灣燈節經濟效益影響,從交通、住宿到餐飲,當大家前往特定區域觀看展示及表演時,本來已經投入的資源就無法回收。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對於燈節是否能用其他方式創造商機,尤其透過新科技的運用,像社群媒體擴散及影像展示,或許可帶來觀看的流量。


回頭檢視會展產業,這些年雖然常常有大型活動的舉辦,像書展、食品展或燈會,從人流量來說似乎都有不錯的成績,但對真正帶動消費和地方經濟的實質幫助,卻不見得等比例增加。就以書展來說,疫情影響導致國外採購無法進來,但光靠消費者現場購買來支持參展廠商營收回本,不但困難而且不切實際。


會展產業的發展,在台灣也有數十年,但在疫情前就因許多買家到其他國際型展會,而減少來台採購機會,負責承辦大型展會的公司及培養出來的人才,在需求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也有過剩現象。而台灣的大型活動因為資源集中,所以有能力承辦或是接案的單位有限,但因政府經費支出產生的政策導向,很多時候看到單一大型活動在某縣市舉辦,但該縣市的整體觀光產業在活動後卻沒有持續性的發展。


反觀電商平台,運用節慶活動主題以及展會主題發展的促銷方案,去年帶來相當不錯的收益,連電視購物、社群直播銷售,都因消費者習慣改變而受惠。也有很多區域商圈因沒有機會參與大型活動,但也能從其他計畫進行數位與品牌轉型,撐過疫情的影響。可見不論是大型展會或節慶活動,真正目的還是在帶動產業發展、廠商商機,也能滿足消費者參與的互動性與娛樂性。


從實際面來看,政府在展會及燈會扮演的角色,一是經費的主要贊助者,二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的推手。就算燈會停辦,甚至後續大型展會及活動,可能也會重新評估防疫需求,但過去大量經費因為一層層外包執行,以及活動最終目的到底是為了讓社會大眾開心看燈會,還是能藉由政策資源投入帶來產業幫助,現在有了新的選擇機會。至少就算無法舉辦,線上燈節、線上展會都能達到消費市場的刺激,規畫得當還是能達到政策的美意。














拜登上台 貿「疫」戰新局 台商廣積糧


2021-01-21 03:54  聯合報 /   陳明璋/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台北市)


拜登就職,世界疫情也進入新的階段,台商應該如何因應此一新形勢?


首先,當前對台商是「三脱」的變局,即面對英國脱歐、歐盟脱美及台灣脫中的新局面。各方皆在修補裂痕,不想讓關係惡化,如拜登欲修弭平和歐盟誤解,台向中遞橄欖枝,但冰凍三尺,非一日可解,需要時間和雙方誠心,才有可能解凍。


其次,拜登在「先安內,後攘外」政策下,也要對中國「表態」。中美脱鏈要止血,不再讓「仇中」惡化,但對關税、科技戰、智財權保障及人權和新聞安全等課題,不可能放鬆,雙方在「鬥而不破」的處境下,仍維繫著矛盾的「大國相處」關係。


再者,中國在地緣政治與疫情穩定及經濟復甦優勢下,展露其更有信心的政經布局。在與歐盟簽署「投資協定」,並通過 RCEP 盟主身分,表達加入 CPTPP 旺盛企圖心,以國際化第一旗手角色,利用其龐大內需市場,打通「一帶一路」歐亞通道,且利用「疫苗外交」,拉攏第三世界,反守為攻,突破美國「印太戰略」的包圍。


此外,橫亙眼前最大的挑戰仍是疫情的惡化與擴散,在歷經南非、英國、巴西及美國變種病毒的肆虐後,各國疫情升高,封城封國已不再是新聞,死傷極可能破一億人,有人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為四%,可能過於樂觀,庚子鼠年的陰影仍籠罩上空,最怕消費不振,供需斷鏈再回頭。


際此情勢,台商最需要廣積糧、穩陣腳。盡可能尋找上市上櫃的機會,並理好與銀行關係,多籌措資金,上中下游要和衷共濟,對客戶做好徵信調查,勿被倒閉連累;不宜放帳,加強現金流的管理。


第二、外銷台商要增兩岸及亞洲三大地區生產據點,避中美關稅戰的影響。不再靠邊站,押注任何一方,重建供應鏈,分散市場和風險,且盡可能拓展當地市場。


第三、台商宜多方深耕大陸市場。利用中國對歐盟開放的新能源汽車、雲計算、金融服務及健康醫療等領域,結合外商共享市場;加上修訂的外商投資目錄,增加半導體、5G、現代物流及商務資訊服務等商機,配合十四五規劃的強調内外雙循環、科技自主硏發、增強供應鏈等作為;同時要善用中國當局對台商實施一連串的友善措施,以及加入 RCEP 享有對東協出口的優惠,這些商機面廣多元,台商自應評估對己有利的產業,與外、陸商策略聯盟,共拓內外市場。


第四、台商切勿單兵作戰,要以合作方式,升級轉型。由於原物料及能源價格正在回升走掦,台商可利用集體採購降低成本,且可共同硏發以拓展市場,求壯大聲勢。另由於美元走勢持續低迷,匯損驚人,台商除採避險措施之外,可與客戶磋商改用人民幣、日圓及其他幣別,且可共商美元超過某一定的比例,雙方分攤損失的約定。


最後,台商仍在本行及專業面,尋找變化中的永恆,有如鑽石恆久遠的廣告,傳統產業在專業領域和技術扎根方面,仍有食衣住行的基本需求,當不斷的深度扎根,建立客戶的信任和忠誠,奠定創新轉型的永續基礎。


方祖涵/跟川普劃清界線的運動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方祖涵/跟川普劃清界線的運動
◆  劉兆玄/面具與口罩
◆  賴英照/性別歧視的舊法新解
◆  葉銀華/氣候變遷與企業有關?






方祖涵/跟川普劃清界線的運動


2021-01-21 03:41  聯合報 /   方祖涵(運動文學作家)
川普拒絕承認敗選,要支持者挺身反抗,造成國會受到美國內戰以來最大傷害。(路透)



「謹向這場偉大競選活動祝賀,面對令人難以置信的偏頗和負面媒體,您表現非常出色,您被證明是頂尖競爭者和勇士,也是絕佳領導人。我一向對您有至高尊崇,而您在過去一年表現之堅韌毅力,更讓我感到無比敬佩。希望這次選舉能夠讓美國再次偉大,誠摯祝福明天有好結果──比爾.比利契克。」

民國 105 年(二○一六)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前夕,川普在最緊要關頭用兩位支持者向東北部民眾喊話,希望藉此吸引中間選民。這兩位鐵粉都是美式足球新英格蘭愛國者隊代表性人物,一位是當家四分衛湯姆.布萊迪另一位就是用親筆信稱讚川普的總教練比利契克

四年過去,布萊迪早已跟川普分道揚鑣,甚至跟隊友一起拒絕愛國者拿到冠軍的白宮行,名模妻子姬賽兒積極反川是原因之一。而在國會暴動事件之後,與川普深交多年的比利契克也終於劃清界線,拒絕領取總統自由勳章。此勳章在運動界得主包括拳王阿里和籃球之神喬丹,川普任期內也曾頒給老虎伍茲、洋基守護神李維拉等人,是美國平民最高榮耀。可是敗選川普表現荒腔走板,讓昔日盟友比利契克寧願放棄獲獎,也不要再沾上邊。


職業美式足球近年跪膝抗議頻傳,挺川保守派民眾支持度愈來愈低,不過愛國者隊算是異數,在所有隊伍裡極端保守粉絲比率最高,甚至高於南方鐵票區田納西泰坦隊,所以比利契克打臉川普是個分水嶺,證明國會流血衝突對這位落選總統造成了嚴重影響。


對川普來說,更大警訊是職業高爾夫協會宣布將停止在他旗下球場舉辦年度大賽此項運動原本是保守勢力最後一道堡壘,尤其去年連納斯卡賽車都轉向支持平權,更讓川普最愛的高爾夫成為自由派眼裡唯一「尚未覺醒」的職業運動。現在高爾夫協會決定反川,不僅讓他顏面盡失,對他旗下企業集團更有直接財務衝擊。


這一切並非單純眾叛親離,也是民主制度對自身的修復。川普拒絕承認敗選,要支持者挺身反抗,造成國會受到美國內戰以來最大傷害,是對全世界民主自由的傷害。在當今以中國大陸為首,反對西方民主制度聲浪漸興之際,美國民國 109 年(二○二○)選戰及其後風波無疑是最負面的證據。然而國會事件終於讓部分挺川人士覺醒,支持民主風度與規範,是自由制度必要公約數,職業運動表態只是整體社會縮影而已。


流血衝突後幾個小時,美國參眾兩院回到議場繼續審理大選計票,緬因州參議員安格斯.金恩有段發人深省的談話

「在世界歷史裡,民主是一段兩百四十年的異常。我們以為一切理所當然,殊不知人類幾千年來正常統治者是獨裁者、帝王、沙皇、法老、軍頭,或暴君,民主其實是個特殊制度…正因為如此,民主很脆弱,我們不能從它牆腳下搬走基石,用真理去呵護民主是我們的責任。」


呵護民主,是每一個相信自由的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