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疫情加劇經濟扭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282/web/

◆  聯合報社論/假造權真表忠?厲害了,最高院刑一庭!
◆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鐵齒咬斷了
◆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疫情加劇經濟扭曲






經濟日報社論/慎防疫情加劇經濟扭曲


2021-01-21 00:3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桃園醫院19日持續進行清空作業,被召回採檢的相關人員只剩少數。記者林澔一/攝影


一年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非常態的經濟衝擊。在實體面,各國服務業與大部分的製造業衰退、就業減少、貿易萎縮,經濟負成長,但在金融面,全球股市屢創新高、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價格飛漲。全球經濟實體面與金融面表現嚴重背離脫鉤的情況史所罕見。這種現象多國皆然,但在台灣特定的經濟背景下,勢將帶來各種長短期的經濟扭曲,對經濟體質造成傷害,不可不慎。

首先是資金極度寬鬆下的貧富差距擴大,特別是世代間的分配問題惡化。台灣股市近來以極短的時間站上1萬 5,000 點大關,這是過去難以想像的速度與美夢,更是執政者政績的一部分;房價也在短時間內快速飆漲,很難想像三、四年前還有人呼籲要「呵護房市回春的幼苗」。股價、房價齊漲都是明顯的資金效應,與實體經濟的良窳關聯不大,只要市場資金依然充沛,股市還可上看2萬點,打炒房也很難有具體成效。

台灣所得分配不斷惡化最主要的原因,在於股票與房地產交易是高所得階層最主要的所得來源,低所得階層來自於這兩項交易所得的比率極低。兩項資本所得基本上不納入所得稅的累進課稅,更進一步惡化了分配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一所得分配惡化不僅在於不同所得階層,更是在世代之間。青年世代縱使再有理財觀念與能力,卻很少有人能有足夠的資金賺取這種資本利得,更何況多的是孓然一身的年輕人。

日前曾任央行業務局長的李勝彥指出,部分產業業者頻頻要求央行干預匯市,「這有點不道德」,更批評業者兩面通吃,一方面透過央行穩匯緩解匯損壓力,但另一方面,央行阻升過程釋出大量流動性,促使資金轉往金融市場,「大老闆手握大量流動性,藉機炒股、炒房」。這樣的情形具體呈現了疫情經濟下所得分配惡化最清晰的圖像。

分配問題還算是短期議題,更重要的是對工作價值的傷害。目前台灣的經濟情況頗似民國 69 年(1980 年)代:出口暢旺使新台幣面臨升值壓力,央行努力阻升,不斷釋放資金,使得股市房市狂飆,也導致投機風氣及金錢遊戲盛行,嚴重傷害工作價值,遺害延續多年當年輕世代開始懷疑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的工作價值、努力反而難比投機快速致富時,經濟最基本的根基就開始受到侵蝕

此外,房價高漲及後續很可能發生的物價上揚將會導致生活成本提高,這不但進一步壓抑了年輕人婚育誘因,少子化問題雪上加霜,也使得年輕世代在有後顧之憂下,無法放手投入未來台灣經濟最需要的創新冒險活動,需要靠創新驅動經濟轉型的目標更難達成。

如今,一般認為國際美元還有長時間的貶勢,因此新台幣升值壓力仍大。央行或許清楚強力阻升新台幣的嚴重代價,也紆尊降貴地在臉書上呼籲各界共同努力:「匯率穩定對大家都好。」匯率穩定固然重要,但光靠央行日日買匯釋放新台幣流動性的代價也甚大。政府各單位必須善用強勢新台幣的優勢,共同規劃讓資金走出去並能強化經濟實力的方案,才能有意義地緩解新台幣升勢、避免資金浮濫帶來的實質經濟傷害。

最後,這波由美國聯準會(Fed)無限量量化寬鬆政策所導致的資產泡沫化,正如中研院提醒的,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破滅,但會往崩的方向走」。近來國內外類似的警鐘不斷響起,財經首長也開始一反對股市榮景的美好看待,呼籲投資人必須注意投資風險。政府短期應致力於抑制市場過多的資金,以避免通膨危機、滋養投機風氣與分配問題惡化,也避免累積過多泡沫,降低未來泡沫破滅時的危害;長期則應改革稅制,避免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確保良好工作價值,經濟才能常保健康安泰。









聯合報黑白集/陳時中的鐵齒咬斷了


2021-01-21 03:39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記者黃惠群/攝影


牙醫出身的陳時中一向鐵齒,對外界的建議很少當一回事。這樣,指揮中心也順順利利地度過了一年。但好運也有用盡的時候,如今碰到部立桃園醫院嚴重出包,陳時中的鐵齒終於咬斷了。

先前,外界建議應該對國外入境者進行普篩;陳時中嗤之以鼻,說十四天居家隔離就夠了。他「惜篩如金」。先前,全球都對英國下達禁飛令;陳時中卻自信滿滿,說我們的集中檢疫和醫療量能都很充足,沒有「鎖國」的必要。習慣於全台「順時中」的他,完全不信邪。

現在,十四天居家隔離顯然不夠,因為隔離結束後才驗出確診的人越來越多,所以要再加七天自主管理。現在,連部桃發生群聚感染,陳時中還都不肯對全院醫護進行普篩,挑三揀四分批來,結果,確診案件每日爆,搞得醫療人員累垮,運作癱瘓。

如今,部桃必須清空,已形同封院。請問,陳時中說好的「醫療量能充足」呢?現在,大批旅外國人要返鄉過年,防疫旅館卻供不應求,遑論返鄉班機,陳時中誇口的「超前部署」呢?

太平時期,愛怎麼誇口都可以;一旦發生狀況,見真章的時刻就來了。陳時中不許任何人說出部桃之名,最後這個禁詞卻從他嘴裡掉出來他身體不適去採檢還露面主持記者會,這都違反了自己的禁令。阿中累了吧!










聯合報社論/假造權真表忠?厲害了,最高院刑一庭!


2021-01-21 03:3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2014年太陽花學潮期間,學運領袖魏揚等7人涉嫌煽動群眾攻占行政院,二審被判決煽惑他人犯罪,處2至4個月有期徒刑。案件上訴後,最高法院18日撤銷原判決,將全案發回更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陽花群眾攻占行政院案,魏揚等人二審依「煽惑他人犯罪」改判有罪;不料,到了最高法院刑一庭,卻被發回更審。刑一庭認為,人民行使抵抗權公民不服從得阻卻違法或減免刑責,撤銷原判決發回更審。這種上綱民主憲政的論述看似恢宏,卻難掩恣意「造權」作政治表忠之心,令人讚嘆:厲害了,最高院刑一庭!

最高院發回更審的判決,指煽惑他人犯罪之罪並未違憲,抵抗權只有在「不法情況極公然」時才能行使,且須是最後手段;曲折之語,似仍為最後的有罪裁判留下空間。但是,它畢竟是針對個案破例提出憲法乃至大法官解釋皆未明文的「抵抗權」、「公民不服從」等概念,並要求下級審必須審酌。這種做法,若說不是在「下指導棋」,其誰能信?

魏揚等為何遭判決有罪,二審判決說得很明白。判決說明知政院有拒馬、蛇籠及駐守員警,仍呼籲不特定多數人占領,因此有煽惑他人犯罪的故意該案公訴檢察官朱朝亮質問,「反萊豬、反核食是不是也可以衝總統府?」一語道破全案核心直言之,如果最高院認定煽惑他人犯罪之罪並未違憲,檢視重點應放在檢方指控魏揚等人的事證是否充足而二審既已依合憲法律作出有罪判決,用法既無不當,最高院豈可為被告另闢抵抗權及公民不服從之巧門

進一步言,「抵抗權的概念,就是革命權」。是指當憲法秩序已經失效,政府喪失自主運作功能,或民主制度名存實亡時,人民當有抵抗甚至推翻政府的權力。但當初太陽花群眾反的是兩岸服貿協議,我國民主憲政體制豈會因區區服貿協議而失靈?魏揚等人呼籲群眾侵入行政院,明顯是違法行為,現在法官卻宣稱人民有抵抗權,這不是僭越憲政是什麼?

何況,在魏揚等人聚眾並煽惑他人攻占政院前,群眾已占領立法院多日,已不可能立即再審服貿協議,立院也未通過委員會會議紀錄。換言之,攻占政院根本毫無必要、亦無急迫性,更非最後反抗手段可見,最高院要二審重新詳查,根本是邏輯跳躍、枉顧事實,只是在浪費司法資源曲意迴護特定犯罪者罷了

更可議的是,公民不服從的要件,須以和平、公開、並願意承擔違法後果為前提,來展現對法律的抵抗。這批群眾既攻占政院又不願扛責,已違反公民不服從的精神;最高院卻稱公民不服從是言論自由的特殊表達形式」,簡直是在法律的城牆上鑿洞。如果攻占行政院真是「言論自由的特殊表達形式」,那麼川粉攻進美國國會、或台灣人民以反萊豬名義衝總統府,豈不都可自稱是在阻卻違法?那麼,開槍擊斃暴徒保衛官署的員警卻反而有罪了?

此案的事理很清楚,法律或憲法並未賦與人民只要我不爽做什麼都可以的表意自由。這點,從憲法和大法官歷次相關解釋就很清楚,不需要少許法官為了向執政者表忠而虛構政治哲學理論。最高院刑事「龍頭庭」作出如此充滿政治味的裁判,其成員竟包括百官行述中與商人不當交往的庭長陳世淙、曾公開挺貪腐總統陳水扁的法官黃瑞華。對這起「爭議法官作出離奇判決」事件,人民自不難理解是怎麼回事,也要對蔡總統的司法改革大打問號。

法官造法原有補強法律漏洞的正向作用,但若是別有居心的法官造權」,只為政治表忠而曲解法律,只會成為法治亂源促轉會主委楊翠,會苟同最高院為其子魏揚濫開巧門、破壞正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