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防資產價格膨脹引爆金融危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577/web/ 

◆  聯合報社論/總統「電」部長,揭露憲政失衡的治國亂象
◆  聯合報黑白集/不給補助,就漲電費?
◆  經濟日報社論/防資產價格膨脹引爆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防資產價格膨脹引爆金融危機


2024-09-24 01:26  經濟日報/ 社論
在上周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中,楊金龍特別說明,央行這波祭出最嚴厲的打炒房之舉,主要是因為看到了銀行資金已過度向房地產授信傾斜,嚴重扭曲資源配置。 (路透)


在美國聯準會(Fed)調低聯邦資金利率0.5個百分點、啟動降息循環之際,中央銀行上周四19日)舉行的今年第3季理監事會卻再下殺手,祭出第七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且範圍擴大到全國,進一步緊縮貸款成數與寬限期,同時調升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實質緊縮市場資金;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要做這樣的決策很困難。央行沒有直接說出口的是,若再繼續坐視房地產價格飆升,一旦內外在變數隨機觸發,泡沫經濟溫床將隨時可能引爆後果嚴重的金融危機。

在上周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中,楊金龍特別說明,央行這波祭出最嚴厲的打炒房之舉,主要是因為看到了銀行資金已過度向房地產授信傾斜,嚴重扭曲資源配置。依照楊金龍的說法,情勢已到十分「嚴峻」的程度,因而要求銀行授信要更「嚴謹」,央行也必須採取比較「嚴肅」的措施,謹慎防範房市風險升溫。楊金龍甚至不惜搬出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事件、民國九十六-九十七年(2007-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等因不動產市場過熱、引發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先例,以此前車之鑑及央行總裁很少說出口的嚴詞來凸顯事態的嚴重性。

當多數民眾關切央行政策措施對房地產市場及借貸者可能帶來的衝擊之際,我們必須點出總體經濟問題的癥結,在於房地產市場的信用快速擴張及資金分配過度集中,已然導致明顯的資產價格膨脹,並正快速孕育泡沫經濟之中,其勢亦為前所罕見。央行再不作為,恐難再駕馭,一旦引爆金融危機,未來全民受害更深。

我們肯定央行以超然舉措正視房地產資產價格膨脹的現象,以防範金融危機隱患,但也提醒央行接下來應該注意的幾件事情。

首先,針對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授信,配合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央行應以定期且嚴格的金融檢查,並且協同金管會及財政部等相關監理機關,合力要求銀行落實執行改善方案,及早矯正信用資源扭曲配置現象,如此也可以避免排擠投資等正常經濟活動所需資金。同時,持續以明確的政策宣示或指引及透明化的政策操作,更有效地抑制市場投機或僥倖心理。

其次,央行必須修正物價穩定即有利金融穩定的傳統觀念。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開始步入降息循環,物價情勢趨向樂觀,央行也預測明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可望走緩,但央行切莫因此鬆懈態度,反而應該趁此更積極地處理金融失衡所導致的金融不穩定問題及消弭既存的隱憂,才能追求中長期的物價穩定。

第三,整體資金情勢仍算寬裕,但資金逐利而行,通常資產價格膨脹會具體反映在不動產或股票的價格上,當央行矯正資金過度集中在房地產市場時,要特別注意大量資金是否因而轉向股市,形成另一波泡沫。尤其央行近年正在調整並重新建構新的貨幣政策架構,在中間目標部分,不再逐年設定貨幣總計數  M2 的成長目標。不過,在較長期間貨幣總計數 M2 與產出、物價仍具有穩定關係,值此特殊時期之際,央行仍應重視貨幣數量供給的穩定及合理成長,以因應總體經濟金融變數的不確定性。

最後,任何政策措施或策略行動都有其利弊,在戳破房地產泡沫的過程中,要提防市場的硬著陸,以及其對經濟所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及傷害。另一方面,一如央行所言,未來除了關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動向,在外在變數中,包括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及極端氣候,隨時可能為我國的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央行得更為警覺種種內外在變數的負面影響,一旦市場出現不尋常訊息或硬著陸徵兆,必須掌握先機,爭取時效,以貨幣政策迅速和正確地及早回應。














聯合報黑白集/不給補助,就漲電費?


2024-09-24 04:30  聯合報/ 黑白集
下半年度電價審議結果出爐,10月電價維持凍漲,5類高壓電用戶補漲15%。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月底前經濟部將召開電價審議會,決定未來半年電價。雖然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不應再調漲民生電價」,但前提卻是「立法院通過撥補台電千億」。說穿了,就是變相勒索。

不缺電」、「不漲電價是前總統蔡英文的承諾但八年四漲電價、四次大停電,政策跳票之外,台電還連年虧損,前兩年總計虧了四千多億元,今年到七月為止又虧五百多億元昔日國營事業金雞母,已成財務無底洞

之前台電虧損,民進黨推給俄烏戰爭;但今年各種發電成本,台電自發電力除核電一枝獨秀,成本遠低於電價,火電成本也已和電價打平。虧損最多的,正是民進黨大吹特吹的再生能源。外購光電一度虧一點六元,風電一度更大虧三點二元,誰是禍首,一目了然。

把「電價凍漲」和「補助台電千億」掛鉤,根本就是政治勒索。若立法院刪預算,無論調漲電價或台電繼續虧損,都可把責任全部推給在野黨。小孩在萬聖節玩「不給糖,就搗蛋」遊戲,賴政府也玩「不給補助,就漲電價」,幼稚至極。

但卓榮泰「不漲價」的承諾,連政府機關也不信。明年總預算,中央政府水電費調高二成,顯然就是在為可能的漲電價「超前部署」。只是政府機關有人民納稅錢可揮霍,政策錯誤導致電價飆漲,老百姓只能自己埋單。














聯合報社論/總統「」部長,揭露憲政失衡治國亂象


2024-09-24 04:29  聯合報/ 社論
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指出,過去討論醫院淨零減碳時,總統賴清德曾致電罵環境部長彭啓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長邱泰源公開爆料,賴清德總統為環境部未給足資源讓醫療院所執行減碳,致電罵環境部長彭啟明。雖然彭啟明澄清說總統不會罵人,邱泰源也向彭啟明道歉,行政院亦作緩頰,力圖止血,但即使不是罵,也很難掩蓋總統跳過閣揆「電」閣員、部長「網內互打」的荒謬場景,甚至暴露了太多賴政府偏離憲政體制、施政脫軌,乃至用人唯親等治國亂象

從憲政體制運作上看,憲法明定行政院長為國家最高行政首長,且邱泰源與彭啟明都是地位平等的閣員,部會政策歧見理當透過閣揆、政委或政院內部機制協調解決。然而,從兩部會的摩擦到賴總統的介入,無論是邱泰源的爆料或行政院的說明,均未見閣揆卓榮泰的身影;卓榮泰貴為最高行政首長,在政府決策上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況且,憲法又明定涉及各部會共同關係事項應提出於行政院會議議決之,但行政院院會和相關跨部會協調機制發揮了什麼功能?

這不只是問卓榮泰所司何事、卓內閣所為何事,更凸顯上至總統、下至閣揆閣員,都未把遵守憲法當一回事。依照憲法增修條文與憲政慣例,總統決定國安大政方針,掌兩岸、軍事、外交權,但賴清德干預國會、指導釋憲,還繞過閣揆親對閣員下指導棋,把賴卓體制搞成大總統小閣揆的失衡格局。黨政人士又拿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為總統關心減碳辯護,但這更證實賴清德設三大委員會,正是把手伸進行政院的過度擴權,並且證明藍白力推國會改革,要求總統國情報告並即時回答的必要性與正當性

再看行政院為邱泰源緩頰,指其談話是強調內閣團隊施政效率及求好心切,並稱這是 AI 行動內閣積極任事、快速溝通施政特色彭啟明的自我緩頰則說,賴總統致電,是希望能夠積極一點、更勇於任事顯然府院已給閣員上任百日打了考績:邱泰源撈過界搶碳費是施政效率與求好心切,挾天子罵諸侯是積極任事和快速溝通;而彭啟明以衛福部更有錢而不願撥碳費,改導入保險基金幫醫院節能減碳,則不夠積極,不能勇於任事。這正說明賴政府施政與溝通的特色

至於什麼「行政倫理」,民進黨的執政字典裡沒這個詞衛福部長挾總統之威罵環境部長,意圖在醫院節能減碳決策上力壓環境部,更帶給外界一個與權力核心親疏有別的鮮明意象邱泰源是可以「挾傳聖旨」的通天閣員,彭啟明只是被「今上」修理的內閣打工小弟數月前賴政府新內閣人事初定,氣象專家彭啟明還是少見的亮點邱泰源雖有醫事專業背景卻也爭議不少,更傳是因派系妥協才出線現在證明,用人唯親、用事靠勢,才是真理

邱泰源這一爆,也暴露了賴政府不尊重專業、只想花錢解決的心態。碳費的徵收與運用範圍,醫療院所如何節能減碳,均涉及專業領域,哪裡是總統一通「電」話所能解決?依據國發會公布的「台灣民國一三九年(二〇五〇)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十二項關鍵戰略均未論及綠色醫療,戰略主軸付之闕如,邱泰源卻直接開口「要資源」,賴清德竟也跟著應和。難怪環團認為,衛福部爭取碳費撥入醫療領域不合理,且減碳責任丟給環境部就是卸責。

賴政府上任四個月,就發生總統干預內閣、威脅國會、指導司法,閣揆也把手伸進央行,閣員則彼此互打等諸多亂象。加上監察院攔阻國會改革,大法官僭越立法權、侵奪法官獨立審判權;從總統專權、府衙亂政到百官宮鬥,這個政府,到底還要亂成怎樣






【專家之眼】為何抓農地超商卻不抓農地違章工廠?

◆  【專家之眼】四方安全對話與四海連動
◆  【專家之眼】為何抓農地超商卻不抓農地違章工廠?

◆  【專家之眼】增多預算有利文化扎根?









【專家之眼】為何抓農地超商卻不抓農地違章工廠


2024-09-24 09:36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指出,北斗一農地超商被裁處是違建,沒想到後來仍完工營業。圖/陳椒華辦公室提供


近日媒體大篇幅報導,內政部大動作處理農地超商,有近五百家遭裁處罰鍰、斷水電。看似中央大刀闊斧處理違法占用農地問題,惟國人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農地工廠問題,卻未見有如此的魄力,反讓問題日益嚴峻。

我國農地長期遭違法占用,優良農地不斷消失,並讓農地破碎化,威脅糧食安全;而且造成嚴重的農地汙染,破壞自然生態;還多次發生公共安全問題,農地違法建築多次發生嚴重的大火,造成嚴重的傷亡…...等,有待政府盡速處理。

多年首次聽到正向的消息,引用媒體報導,時代力量前立委陳椒華曾指出,全台有高達600多家超商「」在農地上。內政部經徹查,截至今年5月,全台非都市土地共698家農地超商,扣除自行拆除與合法變更用地等情況,已有共489家遭裁處罰鍰、斷水電。

內政部清查農地超商的努力值得肯定,然對於占用大戶-農地違章工廠則採放任態度。民國一O八年(2019年)執政黨修正工廠管理輔導法,大幅延後違章工廠設立期限八年,至民國一O五年(2016年)5月20日,讓這八年間違法占用農地的工廠也能納入輔導之列。當時提出「全面納管、就地輔導」口號,以達成「拚經濟、護就業、顧環保、守農地」目標。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院長宣稱「不准新設、不得污染、不得危及公安」。

不幸的是,大幅放寬納管標準,並沒有達到當初修法的預期效果。根據地球公民基金會今年7月公布的數據,隨納管工廠數量增加,疑似農地工廠污染的案件卻沒減少。近四年疑似工廠占用的農地面積已達2,433公頃;過去三年間,政府確認5,493間違規工廠中,只有227個案曾被罰款,當中113筆是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生效後發生的;其中有36家是累犯,取得特登後累犯有28家。

執政黨將問題推給地方,然依據民國一O八年(2019年)修訂的工廠管理輔導法,增訂第28條之3第2項明文:「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對於轄區內新增未登記工廠及非屬低污染之既有未登記工廠,怠於依法執行停止供電、供水或拆除者,中央主管機關或中央都市計畫、區域計畫、國土計畫及建築主管機關(以下簡稱中央機關)得命其於一定期限內為之;屆期仍不作為者,中央機關得逕予依法停止供電、供水。」

易言之,即使地方不作為,中央機關仍得依法對違章工廠進行斷水、斷電措施。既然內政部能對多數的違法占用農地超商,裁處罰鍰、斷水電,為何不對違章工廠亦採同樣的標準?特別是,違章超商相對於違章工廠而言,無論針對產生的汙染抑或是公共安全風險,侵害農地的程度均小很多,結果處置違規工廠的數量,竟然比超商還要少。

盼中央政府不要再作秀了,應該以整頓違規超商的標準,來處理不斷惡化的農地工廠沉痾。














【專家之眼】四方安全對話四海連動


2024-09-24 05:07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會晤日本、印度和澳洲領袖後發表共同聲明。因麥克風沒有關閉,拜登私下稱,中國大陸持續在台海等地以挑釁舉止測試我們。圖為拜登11日在賓州一場活動上短暫戴上川普帽,引發熱議。 圖/取自川普戰情室的X平台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同時會晤日本、印度和澳洲領袖後發表共同聲明,有意支持維持印太和平穩定,堅決反對企圖以武力改變現狀的片面或破壞穩定行動。但因麥克風沒有關閉,拜登私下稱,中國大陸持續在台海等地以挑釁舉止測試我們。事後的聯合聲明雖未點名中國,但拜登無意或有意但不直接地洩漏明確抗中的立場,並稱中國戰術在變但戰略沒變,這在南海、東海和台海皆然,故必將有損此次峰會避免針對北京的努力。

聲明還提及,四國的相關海防隊,計畫明年展開首次 Quad 海上船隻觀察任務Quad-at-Sea Ship Observer Mission),以提高相互操作性並增進海上安全,未來幾年也會持續在印太各地繼續從事進一步任務。四國並將致力推動半導體合作,更將互補優勢。其中也值得注意的是,自獨立以來,印度就主張不結盟政策,但這次莫迪總理也積極支持 Quad。整體觀之,美方有意繼續圍堵中國的立場不變。

綜觀當前的東亞情勢,筆者曾提出南海、台海、東海(釣魚台)與黃海(北韓)的四海連動格局。這四個地區的動能,此消彼長,息息相關,環環相扣。尤其,日本意圖調虎離山、聲東擊西,已積極支持菲律賓與越南來升高南海的對峙,以便東海減壓,其底氣當然是因為美國撐腰所致。

而北韓可視為是北京的夥伴,但是也經常鬧矛盾。因為平壤認為站在第一線抗美,這當然也是保衛中國,否則若被外力擊垮台,美軍將站在鴨綠江邊,北京當然必須支持北韓抗美,甚至有被牽著鼻子走的跡象。而中印關係也一直未見改善,雙方雖排除兵戎相見,但是對峙的氛圍強烈。

而台海與南海,更是中美在兩岸博弈中的籌碼,雙方都不願退讓。相對的,日本與澳洲都是美國的跟班,二戰後日本唯美是從至今未變;而澳洲更是親美,從韓戰開始,美國在中東與東亞的所有戰事,澳洲無役不與,兩國又都是五眼聯盟夥伴。故在此印太的博弈格局當中,中方並未佔到上風。

雖然如此,若真的爆發戰事,這些國家的態度如何,還在未定之天。因為這將傷及相關國家與大陸的政治與經貿關係,為了台灣、南海甚至釣魚台而產生重大損失,是否划算?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漫畫與AI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577/web/ 

◆  全球人才戰 台灣淨輸入或淨輸出?
◆  低利政策雙刃劍 別讓賭鬼喝免費酒
◆  台灣經濟進入管制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漫畫與AI
◆  台灣問題國際化 反陷內國化
◆  美為何「突然」重視2758決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漫畫與AI


2024-09-24 04:43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手塚治虫(1928-1989)。林一平/繪


淡江大學邀請我演講關於 AI 應用於人文藝術的概念和方向。我個人喜歡創作插畫,但苦於本職工作繁重,又無法像漫畫家一般利用助手實現創作。直到生成式 AI 技術日趨成熟,在其協助下,我能輕鬆將插畫轉化為生動的動畫。個人的經歷,成為演講中的實例。

我小時候喜歡看手塚治虫(民國十七-七十八年(1928-1989))創作的《原子小金剛》,也因此熱愛漫畫。手塚治虫大學時攻讀醫學,但沉迷於漫畫創作不可自拔。在醫學院階梯教室上課時,常常利用抄寫筆記的空檔畫漫畫。為了避開教授的視線,他選擇坐在最後排,直到有一次打翻墨水,引起教授注意,事情才曝光。教授叫他過去,給他忠告:「手塚啊,你就算真的當上醫生也只會是個庸醫,八成還會醫死五、六個人。為了世人著想,拜託你趕快放棄從醫,去當你的漫畫家吧。」然而手塚治虫未接受勸告,仍然努力通過實習與國家考試,取得醫師證書。

手塚治虫在醫院工作時仍孜孜不倦地在雜誌連載漫畫,出版社編輯往往偽裝成病患,找他催稿。他也曾在下班後請護士小姐進入值班室,鎖上房門一整夜,隔天護士出來時蓬頭垢面,疲憊不堪。因此有謠傳,他和護士小姐有不正當曖昧關係。其實是因為截稿日急需人手,於是找護士小姐幫忙當臨時助手,修改原稿。他的漫畫作品聞名於世之後,仍然保留醫生身分,常幽默地說,漫畫不過是副業。

手塚治虫以無比的熱忱創作漫畫,作品產能極高,但仍有許多構想因時間和精力的限制無法實現。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說:「如果有更多人可以幫我,那就好了。」於是創立了助手制漫畫製作流程,以大幅提升作畫交稿速度。因此,我想像,像手塚治虫這樣富有創意的漫畫家,若有 AI 的協助,必能創作出更多不朽的經典動漫。

的確,手塚治虫的兒子手塚真在訪問中表示,如果手塚治虫還在世,他絕對會成為 AI 的重度使用者。許多人擔心 AI 技術會讓創作者失去工作。然而,手塚真對於 AI 與人類的協作持積極樂觀的態度,認為 AI 不會取代創作者,而是協助創作者釋放更多可能性的工具。有創意的人,能掌握 AI 工具,擴增自己的能力,利用 AI 孕育出更多創意,為他們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時手塚製作公司在「週刊少年 Champion」上連載 AI 生成的新作「怪醫黑傑克」,在利用 AI 來協助創作時,更挑戰 AI 的極限。儘管 AI 能生成基本的劇情和人物設計,故事的最終精細調整和創新設計仍需要由動漫家完成

手塚治虫認為一個人失敗的關鍵,在於「井底之蛙」的思維他一向無畏挑戰,不斷創新AI 的引入不僅是手塚精神的延續,更為漫畫領域帶來更多可能性,協助探索新的創作方式,使漫畫的故事結構更加豐富多樣。手塚治虫的精神在 AI 時代仍將發光發熱,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他的創作魅力。AI 與漫畫創作的結合,不僅是對手塚治虫的致敬,更是對未來漫畫創作的美好展望












全球人才戰 台灣淨輸入或淨輸出?


2024-09-24 04:43  聯合報/ 楊哲銘/台北醫學大學醫療暨生物科技法律學系醫管系教授(台北市)


國發會近期在行政院會報告「國家人才競爭力躍升方案」,估計到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台灣將有卅五萬人才缺口,需引進十二萬名外國專業人才及八萬名外國技術人員,以充實台灣競爭力;甚至為吸引高階人才來台,將修改《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發行「全球菁英卡」,取得這張卡來台的外國人才,一年後可申請永久居留。

這樣說來台灣應該是人才的吸鐵,可是同時媒體上也有一個「台積電寶寶」的爆料新聞,內容是護國神山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台積電外派美國的工程師生產力驚人,近二年已生產超過二百名美國寶寶。英國 BBC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時曾採訪過台積電外派工程師,受訪工程師就表示,願意外派的原因之一就是想生孩子,讓孩子取得美國公民,自己也可能入籍美國。據報導,台積電在台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約台幣三百萬元,台積電在美國的工程師平均年薪約台幣四百萬元,但在當地還是招募困難,仍需要靠台灣外派工程師,因為美國競爭公司給的薪資更高。

台灣算是低薪還是高薪國家?近日立法院邀集相關部會就「如何改善受僱人員報酬占 GDP 比重偏低現象,導引企業與勞工共享獲利,提升我國勞工實質薪資」進行專題報告。立委質詢時表示,比起美日韓,台灣薪資在國內生產毛額 GDP 的占比偏低;以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來說,台灣受僱人員報酬占 GDP 比率為四十三%、美國五十三點五%、日本五十三點二%、韓國四十六點七%立委質疑這是否代表企業沒有把盈餘合理分配給員工

去年年底有一份「全球最富裕廿國」排名顯示,台灣排名世界第十二名,超越日、韓,台灣國民所得看似提高了,但所得分配過度往右傾斜,賺的錢資本家和冒險家贏者全拿,所以除了特別的公司,不管是藍領還是白領勞工在國際上還是處於相對低薪的狀態。既然台灣不算是高薪的國家,為何還有國際移工願意來台灣?當然是因為還有比台灣低薪的國家。

人力是生產要素之一,現代化的人力資源管理將人力視為一種資本(human capital),人有兩隻腳,是會自行國際移動的;因為薪資福利的差距,人才通常由開發中國家往已開發國家流動。過去最受移民嚮往的美國受益最大,是取得人才(brain gain)最多的國家,而開發中國家則相對屬於受害者,是人才流失(brain drain)的國家。受到高齡化及全球化影響,全球掀起對人才的爭奪,所以台灣有人才流入、也有人才流出,但是輸出輸入相減,台灣人力資本是獲利還是損失

要增加人力資本,跟財務管理一樣不外乎開源節流,招募外國人才是開源,但是如何減少本國人才外流?歸根結柢是要提升本國勞工的薪資水準。即便是以受僱於大公司為勞動市場主流的韓國,台灣受僱人員分得 GDP 的比率仍比韓國低,可見台灣受僱勞工比韓國勞工處於社會的更底層。要避免本國人才流失的不二法門,就是提高本國各行各業的勞工薪資水準,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薪資才可能吸引更高水準的國際人才,否則國際人才的觸角更敏銳,有更好的國家可以選,幹嘛來台灣















低利政策雙刃劍 別讓賭鬼喝免費酒


2024-09-24 04:43  聯合報/ 柏雲昌/台灣三益策略發展協會理事長(桃園市)


十九日央行總裁楊金龍在記者會上強調,銀行房貸集中度高達卅七點五%,臨近卅七點九%的歷史新高。銀行法規定,銀行辦理不動產放款總額不得超過放款時所收存款總額餘額及金融債券發售額加總卅%上限。據央行統計,在卅九家本國銀行中,已有十三家大型銀行已接近滿水位,明示房地產炒作泡沫化嚴重,基本上就是導致楊總裁異常不滿的原因之一。

消費者對近年來房地價格飆漲相當有感且不滿,內政部統計平均住宅價格,從民國八十九年到一一二年間已上漲了約二點七倍,若干都會地區更是炒漲得離譜。雖然住宅價格上漲不全是中央銀行的責任,財政部荒腔走板撒錢補貼和不當資本利得課稅政策再加上新冠疫情期間原物料上漲也都是導火線但這廿多年來正是央行長期採取低利政策(擴張貨幣政策,俗稱印鈔票政策)的年頭

自前任彭淮南總裁在民國八十七年上任至九十二年間,快速引導基準放款利率從約七點七%下降到約三點四%,之後一直維持低檔至一○七年的約二點六%。雖然楊金龍總裁同年接任後略有調升,至今也只是調升至約三點一%實際上到今天,消費者實質利率依然是負的,長期來導致消費者一直忍受不公平的實質財產損失。反之,銀行平均存放款利差一直保持約二%左右;不管景氣如何變化,銀行房地產放款一直有利可圖,故明知投機客在借低利貸款炒房,也不會自我節制房地產放款業務

央行長期採取低利政策對市場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好處之一是廠商的資金借貸成本降低,能刺激生產和成長;最大的壞處就是鈔票滿天飛追逐相對穩定的實質商品與勞務數量,導致物價上漲。其中,得好處的是生產者;痛苦的卻是消費者接著就是資產泡沫化。消費者因長期處於存款無利可圖、實質虧損的狀態,只好冒險尋求其他風險高但利潤也高的投資管道。移轉資金或再借錢來炒作金融資產和房地產圖利,變成誘人的選項。只要報酬高,一窩蜂的炒房、炒股就推升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此時,若有不當的房地財政補貼和減稅政策,就像提供賭鬼喝免費酒,賭上一把心態就更加亢奮。

然而房地產供給對價格的彈性反應極小,只要需求被政策刺激增加,價格就一定大幅上漲,且幾乎可完全轉嫁給消費者。資產市場風險如夏日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這種房地產泡沫化早有前車之鑑,遠者如美、日房地產泡沫化,近者如中國房地產泡沫化。其下場將會嚴重打擊經濟發展並大幅提升貧富不均水準。

貨幣政策有如經濟發展蛋糕的基底,基底壞了,塗再多的奶油泡沫也是白費工夫。如果央行不能認知真實市場的狀況,還放任低利貨幣政策,暫時性的打房手段(量管制)能有多大的效果?還不如正本清源維持適當的利率(價管制)有效。畢竟大幅提升投機客的炒作成本才是正本清源的做法總之,價量管制兩種手段缺一不可,執政者當以追求消費者的最大幸福才是為政者的正道














台灣經濟進入管制期?


2024-09-24 04:43  聯合報/ 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台北市)


上周的三件財經大事,極可能帶來台灣經濟發展方向的變動,但願是我杞人憂天。三件事分別是中央銀行重手打炒房、金管會嚴拒中信金併購新光金,及貼標台灣製造的呼叫器被以色列用作恐怖攻擊武器。

首先,在美國聯準會宣布大幅降息兩碼後,我國央行反其道而行,宣布提高存款準備率一碼。聯準會樂觀說明降息原因是通貨膨脹已接近可控範圍,各國似乎尚有疑慮,擔心是否景氣循環生變。央行的說法則是一方面國內物價上漲仍未達降息目標另一方面收緊放款資金,再度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打擊房地產投機炒作

相對於美國聯準會謹守貨幣政策調控通膨的本職,我國央行始終特別重視房價上漲;前已發生「限貸令」的爭議,我原以為楊金龍總裁關心的是銀行資金的流動性與金融穩定,現在看來他念茲在茲的仍是房價。如果「限貸令」是因為銀行房貸已接近銀行法卅七之二條房貸上限,讓銀行有流動性不足的風險,那麼如今提高存款準備率減少放款,反而加劇銀行流動性問題。

楊總裁說明希望銀行能讓資金提供給更具生產性的資金需求者,作法卻是抽銀根減少可貸資金,效果並無選擇性;被打的不僅是炒房投機客,其他的資金需求者會一起被打,具生產性的產業也無法倖免。此次央行會議雖然上調今年經濟成長率,但明年的預測是低於今年的。如果央行貨幣緊縮不是為了通膨或景氣過熱,而是專為打壓房價,甚至不顧銀行流動性不足,那真是令人不解。

金管會銀行局發出對中信金併購新光金緩議的意見後,中信金理當檢討計畫缺失,由董事會討論如何因應。然而,銀行局立即再發訊息,直接制止再提併購計畫。副局長董政彰更放話:「監理機關無法容許金融機構有任何擾動市場秩序的行為,不要輕忽主管機關維護市場秩序的決心。」這些話著實讓我嚇一大跳。中信金究竟做了什麼「擾動市場秩序」的行為金管會「無法容許」的標準是什麼?如果金管會不說清楚,那麼金融機構將來該如何適從?

根據新聞報導,董副局長在說完此話後,即被調升金管會檢查局局長。他是否會將「無法容許任何擾動市場秩序的行為」從被動審查變為主動檢查,所有的金融機構一定很想知道。如果新政府的官員當真以為市場秩序不容「任何擾動」,這將會使台灣金融界進入嚴格管制的局面。

再者,中東的地緣政治衝突對國人而言似乎很遙遠,卻因為黎巴嫩發生呼叫器爆炸,而讓台灣產品登上世界各國的新聞頭條。事件完整過程尚待調查,然而台灣製造的產品被利用為攻擊武器,勢必造成我國產品國際形象損傷,也可能引起供應鏈的層層安全品管成本大增。政府面對大量進出口產品的安全問題,亟需有適當的應變措施,恐怕是接下來的當務之急。

賴清德總統的新政府上任不到半年,是準備帶領台灣經濟進入管制時期,還是應該用心分辨一下,政府究竟應該管什麼?

















台灣問題國際化 反陷內國化


2024-09-24 04:43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暨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日前行政院長卓榮泰宣稱,二七五八號決議不涉及台灣任何政治地位的最終立場;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宣達團籲請重新審視二七五八號決議,支持台灣成為其正式且獨立的會員國;澳、荷國會相繼聲明拒絕中國扭曲二七五八號決議,籲開啟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政府從國內到國際分進合擊宣傳造勢,一時似乎台灣問題國際化趨勢明朗,然此對台灣拓展國際空間究竟有何實益?恐難有期待。

首先,分進合擊衝撞一中原則及國際社會一中體制。此前在台召開的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年會曾通過決議,宣稱二七五八決議並未提台灣政治地位,也無從主張中國對台擁有主權。接著,台灣聯合國協進會宣達團倡議「二七五八號決議文不代表台灣台灣不屬於中國的一部分」。這種說法衝撞大陸構築的國際社會一中體制。

其次,藍綠政黨因國家認同分歧,對決議解釋產生嚴重爭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呼籲朝野黨團就「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案不涉台灣主權」發表聯合聲明;但國民黨則提案「中華民國自始反對二七五八決議」,以中華民國名義重返聯合國為主軸。

復次,藍綠對決議解釋符合憲法精神爭論。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宣稱,荷、澳於各自國會中通過新決議案宣稱中國對台灣沒有主權,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這其實違反憲法一中,及兩岸領土及主權重疊的憲法主張。兩岸關係應是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國民黨立委主張應回到「中華民國主體性」,以符合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及國家利益,支持以「中華民國」擴大參與國際組織。

再者,美國官員批判二七五八決議,卻未在聯合國及世衛組織提案支持台灣參與。美國官員宣稱該決議並未處理台灣參與國際的問題,例如 AIT 主席羅森伯格宣稱,決議並無排除任何國家與台灣建交,更無排除台灣有意義地參與聯合國體系。但美國並未與台灣發展正式的外交關係,雖呼籲擴大台灣的國際空間,卻未在聯合國大會及其他國際組織提案讓台灣參與。

最後,兩岸無政治對話基礎,反致台灣陷入國際空間日益萎縮困境。大陸當局對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的詮釋,是立基於一個中國原則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界定台灣問題是內政問題,而非國際問題,藉建構一中體制國際社會,孤立台灣、掣肘台灣參與聯合國或其他附屬的國際組織。

回顧陳水扁主政時,第一個斷交國是諾魯,為其執政二年三個月後發生;蔡英文主政第一個斷交國聖多美普林西比,為其就任後約五個月發生;賴清德當選後約兩周,諾魯宣布與大陸再次建交,足見大陸對民進黨籍總統觀察期愈來愈短

當執政黨意圖將台灣問題國際化,反讓自身更陷入緊箍咒,愈要擺脫卻更加被綑綁。台灣國際活動空間日蹙,一中原則具有排他性,成為零和賽局。

現階段兩岸陷入螺旋敵意關係惡化,其主因在於執政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各國挑戰中共在國際社會建置的一中體制似乎力道有限,甚且還附和之。

台灣無法參與聯合國體系專門組織的情況日趨惡化,官員或媒體無法參與相關會議,甚至一般民眾也難以進入聯合國總部。尤其是自提出兩岸互不隸屬、新兩國論後,執政黨愈想將台灣問題國際化,愈要宣稱兩岸互不隸屬,就會更激發中共加大反台獨及反干涉的力度,形成愈掙脫卻愈緊縮,愈要台灣問題國際化,反陷入內國化的弔詭。














美為何「突然」重視2758決議


2024-09-24 04:43  聯合報/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新北市)


國民黨與民進黨又一次在聯合國相關議題上進行正面對決,只不過這次的場子換成了立法院。上回這樣的對決,是在十七年前的民國九十六、九十七年(二○○七、○八年),馬英九第一次競選總統;公投綁大選,國民黨是要「返(回)聯(合國)」公投,而民進黨就是要「(加)入聯(合國)」公投。一字之差,何止千萬里但本質仍不脫統獨之爭

縱觀此次的立院二七五八之爭,民進黨舊調不改,還是想用聯大二七五八決議案的「歷史不公」勾起悲情,然後繼續製造反中養料,反正就是不論歷史事實如何,只要配合美國與中共對抗即可;所以在立院論述中錯亂不堪,其論述認為「二七五八號決議僅提及中國在聯合國代表權,全文未提及台灣,與我國無涉」、「中華民國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只有台灣民選政府才能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代表台灣人民」。

這個說法是連史實都不顧了?「全文未提及台灣,與我國無涉」?民進黨團的說法中,這個「我國」是哪一國?而「中華民國台灣」又是哪一國?

當然,最有意思的是美國的態度。早在民國九十六、九十七年(二○○七、○八年)時,美國受夠了陳水扁執政的苦頭,一心支持馬英九,自然也就對彼時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嗤之以鼻,也沒有發現」聯大的二七五八決議案有何不妥之處。美國「突然發現」二七五八決議案不利於台灣,是在川普出任總統的時代,那也是美國國力下降最快,中共實力相對美國上升最快時。美副國務卿坎伯在日前的聽證會上更清楚的表白「中國已成為美國最大的挑戰」、「這種挑戰甚至超過冷戰時期」,這個概念的背景大致可以說明為何美國會在此時「突然」發現二七五八決議案的重要性。

但如果仔細觀察,美國內部在對台問題上也不是完全同調。一向支持台灣,並且在華府享有相關影響力的布魯金斯研究所研究員卜睿哲,就在民進黨立院黨團提出此案前,出了一篇題為「為何美國與台灣的安全夥伴關係重要」的文章,除了警告民進黨政府應清楚表明不追求法理台獨,還點出當年馬英九時代的兩岸政策概念,可以緩和兩岸的緊張。

但其中最重要也最有意思的一點是,卜睿哲在文中清楚表示台北與華府應該要校準彼此的政策,以避免使北京認為武力是唯一的選項。如果說成白話文,就是要賴清德政府的政策不要成為自走砲,不要成為美國安全戰略的負擔。看來,在選舉時期的美國也真是夠亂的。








盛治仁/網路負面導向讓社會更激化對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網路負面導向讓社會更激化對立
◆  闕志克/有用的笨蛋






盛治仁/網路負面導向讓社會更激化對立


2024-09-24 04:43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最近公司宣布位於日月潭的酒店試辦周休三日制度,讓我體驗到網路的負面特質。

公司之前發新聞稿宣布九月起試辦周休三日,因為台灣討論服務業尤其是旅宿業缺工的問題已經好一陣子了,所以此措施相當受到矚目,當天也吸引了多家電子媒體的採訪。

媒體的提問和報導讓我們實施的內容更清楚,同事們也接到來自各方的詢問和關切,想解實施的規範及內容。幾天下來得到的實體回饋都相當正面,各方也期待看到六個月試行後的結果與心得。只是我在無意間瀏覽社群網路,看到有人轉載相關報導的標題截圖,下面有數百則留言,就好奇點進去閱讀;結果發現,絕大多數留言都不知道實施的內容為何,然後就以負面和懷疑的角度進行評論。

有人誤以為多休的一天是放無薪假;有人猜測這樣做是因為生意太差,既然沒有客人,周休四日也沒差;也有人說周休三日是把原來的國定假日都加在一起來算,或是需要工作的四天都要工作十小時;還有人說藉周休三日順勢裁員減少支出,再趁機刷一波好評等評論。

事實上我們是把每周工作四十小時工時減為卅二小時,並維持原來的薪水。今年業績比起去年,不但沒有衰退還稍有成長,跟生意不好一點關係都沒有。另外飯店不但不會因而減少員工數,反而還需要再增聘人員,才能滿足周休三日的排班簡單地說,員工每年在薪水不變的情況下,多了五十二天的假;如果這些增加的假,因該部門人員數還無法達到周休三日排班而沒有多休到,就會多領到額外薪水。實施此制度對同仁只有好處,沒有缺點

老闆的初衷是希望加強同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因此願意負擔這樣的額外支出,希望大家在工作的四天裡,能夠以更有效率和熱情的態度提高客人的滿意度,放假的三天則可充分休息或陪伴家人。這些目標最後能否達成,還要看試辦半年的結果,我們也沒有把握,但希望能成功。

疫情後有許多研究,都在討論年輕人的就業典範已經轉移,重視時間自主性。全球都出現缺工的情形,如果沒有做出較創新的改變,等於重複過去的方法卻期待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大膽嘗試。但是現在網路的風氣看來多是以負面出發。要評論事情之前,也不願意花幾分鐘搜尋相關資訊,就用最壞的假設出發,也很勇於對不解的事發表意見。

我閱後在臉書上說明這些誤解,沒想到意外成為媒體報導內容,還下標董座反擊酸民其實我沒有要反擊任何人,只是感慨當前網路充斥負面思考的社會現象,並簡單說明誤解而已

網路初發明時被賦予很高的期待,在每個人都獲得資訊和發言權後,能夠成為公民社會理性討論的平台這麼多年過去了,網路的分眾化和匿名性反而造成了嚴重的同溫層和負面導向,讓社會更加激化對立,實在可惜結構上個人能做的有限,只能要求自己在網路上小心查證,以理性發言來做出改變

對於周休三日,我引用美國作家齊格勒的名言作結,希望新制度有機會成功。「你不是在建立事業,而是在培養人才,人才會建立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