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577/web/◆ 聯合報社論/總統「電」部長,揭露憲政失衡的治國亂象
◆ 聯合報黑白集/不給補助,就漲電費?
◆ 經濟日報社論/防資產價格膨脹引爆金融危機
經濟日報社論/防資產價格膨脹引爆金融危機
2024-09-24 01:26 經濟日報/ 社論
在上周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中,楊金龍特別說明,央行這波祭出最嚴厲的打炒房之舉,主要是因為看到了銀行資金已過度向房地產授信傾斜,嚴重扭曲資源配置。 (路透)
在美國聯準會(Fed)調低聯邦資金利率0.5個百分點、啟動降息循環之際,中央銀行上周四(19日)舉行的今年第3季理監事會卻再下殺手,祭出第七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且範圍擴大到全國,進一步緊縮貸款成數與寬限期,同時調升存款準備率0.25個百分點,實質緊縮市場資金;央行總裁楊金龍坦言,要做這樣的決策很困難。央行沒有直接說出口的是,若再繼續坐視房地產價格飆升,一旦內外在變數隨機觸發,泡沫經濟溫床將隨時可能引爆後果嚴重的金融危機。
在上周央行理監事會議後的記者會中,楊金龍特別說明,央行這波祭出最嚴厲的打炒房之舉,主要是因為看到了銀行資金已過度向房地產授信傾斜,嚴重扭曲資源配置。依照楊金龍的說法,情勢已到十分「嚴峻」的程度,因而要求銀行授信要更「嚴謹」,央行也必須採取比較「嚴肅」的措施,謹慎防範房市風險升溫。楊金龍甚至不惜搬出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事件、民國九十六-九十七年(2007-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等因不動產市場過熱、引發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的先例,以此前車之鑑及央行總裁很少說出口的嚴詞來凸顯事態的嚴重性。
當多數民眾關切央行政策措施對房地產市場及借貸者可能帶來的衝擊之際,我們必須點出總體經濟問題的癥結,在於房地產市場的信用快速擴張及資金分配過度集中,已然導致明顯的資產價格膨脹,並正快速孕育泡沫經濟之中,其勢亦為前所罕見。央行再不作為,恐難再駕馭,一旦引爆金融危機,未來全民受害更深。
我們肯定央行以超然舉措正視房地產資產價格膨脹的現象,以防範金融危機隱患,但也提醒央行接下來應該注意的幾件事情。
首先,針對信用資源過度集中不動產授信,配合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央行應以定期且嚴格的金融檢查,並且協同金管會及財政部等相關監理機關,合力要求銀行落實執行改善方案,及早矯正信用資源扭曲配置現象,如此也可以避免排擠投資等正常經濟活動所需資金。同時,持續以明確的政策宣示或指引及透明化的政策操作,更有效地抑制市場投機或僥倖心理。
其次,央行必須修正物價穩定即有利金融穩定的傳統觀念。當前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開始步入降息循環,物價情勢趨向樂觀,央行也預測明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可望走緩,但央行切莫因此鬆懈態度,反而應該趁此更積極地處理金融失衡所導致的金融不穩定問題及消弭既存的隱憂,才能追求中長期的物價穩定。
第三,整體資金情勢仍算寬裕,但資金逐利而行,通常資產價格膨脹會具體反映在不動產或股票的價格上,當央行矯正資金過度集中在房地產市場時,要特別注意大量資金是否因而轉向股市,形成另一波泡沫。尤其央行近年正在調整並重新建構新的貨幣政策架構,在中間目標部分,不再逐年設定貨幣總計數 M2 的成長目標。不過,在較長期間貨幣總計數 M2 與產出、物價仍具有穩定關係,值此特殊時期之際,央行仍應重視貨幣數量供給的穩定及合理成長,以因應總體經濟金融變數的不確定性。
最後,任何政策措施或策略行動都有其利弊,在戳破房地產泡沫的過程中,要提防市場的硬著陸,以及其對經濟所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及傷害。另一方面,一如央行所言,未來除了關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動向,在外在變數中,包括中國大陸經濟下行風險、地緣政治風險及極端氣候,隨時可能為我國的經濟帶來巨大衝擊。央行得更為警覺種種內外在變數的負面影響,一旦市場出現不尋常訊息或硬著陸徵兆,必須掌握先機,爭取時效,以貨幣政策迅速和正確地及早回應。
聯合報黑白集/不給補助,就漲電費?
2024-09-24 04:30 聯合報/ 黑白集
下半年度電價審議結果出爐,10月電價維持凍漲,5類高壓電用戶補漲15%。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月底前經濟部將召開電價審議會,決定未來半年電價。雖然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不應再調漲民生電價」,但前提卻是「立法院通過撥補台電千億」。說穿了,就是變相勒索。
「不缺電」、「不漲電價」是前總統蔡英文的承諾。但八年四漲電價、四次大停電,政策跳票之外,台電還連年虧損,前兩年總計虧了四千多億元,今年到七月為止又虧五百多億元。昔日國營事業金雞母,已成財務無底洞。
之前台電虧損,民進黨推給俄烏戰爭;但今年各種發電成本,台電自發電力除核電一枝獨秀,成本遠低於電價,火電成本也已和電價打平。虧損最多的,正是民進黨大吹特吹的再生能源。外購光電一度虧一點六元,風電一度更大虧三點二元,誰是禍首,一目了然。
把「電價凍漲」和「補助台電千億」掛鉤,根本就是政治勒索。若立法院刪預算,無論調漲電價或台電繼續虧損,都可把責任全部推給在野黨。小孩在萬聖節玩「不給糖,就搗蛋」遊戲,賴政府也玩「不給補助,就漲電價」,幼稚至極。
但卓榮泰「不漲價」的承諾,連政府機關也不信。明年總預算,中央政府水電費調高二成,顯然就是在為可能的漲電價「超前部署」。只是政府機關有人民納稅錢可揮霍,政策錯誤導致電價飆漲,老百姓只能自己埋單。
聯合報社論/總統「電」部長,揭露憲政失衡的治國亂象
2024-09-24 04:29 聯合報/ 社論
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指出,過去討論醫院淨零減碳時,總統賴清德曾致電罵環境部長彭啓明。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長邱泰源公開爆料,賴清德總統為環境部未給足資源讓醫療院所執行減碳,致電罵環境部長彭啟明。雖然彭啟明澄清說總統不會罵人,邱泰源也向彭啟明道歉,行政院亦作緩頰,力圖止血,但即使不是罵,也很難掩蓋總統跳過閣揆「電」閣員、部長「網內互打」的荒謬場景,甚至暴露了太多賴政府偏離憲政體制、施政脫軌,乃至用人唯親等治國亂象。
從憲政體制運作上看,憲法明定行政院長為國家最高行政首長,且邱泰源與彭啟明都是地位平等的閣員,部會政策歧見理當透過閣揆、政委或政院內部機制協調解決。然而,從兩部會的摩擦到賴總統的介入,無論是邱泰源的爆料或行政院的說明,均未見閣揆卓榮泰的身影;卓榮泰貴為最高行政首長,在政府決策上到底扮演什麼角色?況且,憲法又明定涉及各部會共同關係事項應提出於行政院會議議決之,但行政院院會和相關跨部會協調機制發揮了什麼功能?
這不只是問卓榮泰所司何事、卓內閣所為何事,更凸顯上至總統、下至閣揆閣員,都未把遵守憲法當一回事。依照憲法增修條文與憲政慣例,總統決定國安大政方針,掌兩岸、軍事、外交權,但賴清德干預國會、指導釋憲,還繞過閣揆親對閣員下指導棋,把賴卓體制搞成大總統小閣揆的失衡格局。黨政人士又拿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為總統關心減碳辯護,但這更證實賴清德設三大委員會,正是把手伸進行政院的過度擴權,並且證明藍白力推國會改革,要求總統國情報告並即時回答的必要性與正當性。
再看行政院為邱泰源緩頰,指其談話是強調內閣團隊的施政效率及求好心切,並稱這是 AI 行動內閣積極任事、快速溝通的施政特色;彭啟明的自我緩頰則說,賴總統致電,是希望能夠積極一點、更勇於任事。顯然府院已給閣員上任百日打了考績:邱泰源撈過界搶碳費是施政效率與求好心切,挾天子罵諸侯是積極任事和快速溝通;而彭啟明以衛福部更有錢而不願撥碳費,改導入保險基金幫醫院節能減碳,則不夠積極,不能勇於任事。這正說明賴政府施政與溝通的特色。
至於什麼「行政倫理」,民進黨的執政字典裡沒這個詞。衛福部長挾總統之威罵環境部長,意圖在醫院節能減碳決策上力壓環境部,更帶給外界一個與權力核心親疏有別的鮮明意象:邱泰源是可以「挾傳聖旨」的通天閣員,彭啟明只是被「今上」修理的內閣打工小弟。數月前賴政府新內閣人事初定,氣象專家彭啟明還是少見的亮點;邱泰源雖有醫事專業背景卻也爭議不少,更傳是因派系妥協才出線。現在證明,用人唯親、用事靠勢,才是真理。
邱泰源這一爆,也暴露了賴政府不尊重專業、只想花錢解決的心態。碳費的徵收與運用範圍,醫療院所如何節能減碳,均涉及專業領域,哪裡是總統一通「電」話所能解決?依據國發會公布的「台灣民國一三九年(二〇五〇)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十二項關鍵戰略均未論及綠色醫療,戰略主軸付之闕如,邱泰源卻直接開口「要資源」,賴清德竟也跟著應和。難怪環團認為,衛福部爭取碳費撥入醫療領域不合理,且減碳責任丟給環境部就是卸責。
賴政府上任四個月,就發生總統干預內閣、威脅國會、指導司法,閣揆也把手伸進央行,閣員則彼此互打等諸多亂象。加上監察院攔阻國會改革,大法官僭越立法權、侵奪法官獨立審判權;從總統專權、府衙亂政到百官宮鬥,這個政府,到底還要亂成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