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8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創新轉型基金 要主動出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688/web/

◆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創新轉型基金 要主動出擊
◆  聯合報社論/官員不食人間煙火,連苦民都分等級
◆  聯合報黑白集/殺佛的妄語






經濟日報社論/產業創新轉型基金 要主動出擊


2020-05-08 02:1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蔡總統即將邁向第二任期之際,全球經濟正遭逢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台灣也正步步為營地因應,在應付危機之餘,更冀望能化為轉機,奠定變局後的新發展模式。

四年前蔡總統甫上任時,同樣遭遇到不小的經濟挑戰,全球需求消退使得台灣的出口連續衰退近一年半,凸顯了當時台灣經濟幾個本質上的問題,首先是對貿易的高度依賴使得經濟成長總是曝險於多變的國際景氣中;其次是產業的創新轉型緩慢,使得產業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不足;第三是投資與消費長期低迷,難以作為經濟成長的動力。在此背景下,蔡政府推出了三駕馬車策略,包含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協助既有產業創新轉型,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協助新創事業發展,以五大產業創新計畫引導建構新產業模式,希望能矯正經濟弊病

四年倏忽而過,前述政策執行的良窳,也到了檢視之時。三駕馬車中,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早已成立運作,並以矽谷模式投資有利台灣產業發展的企業,雖績效尚未可知,至少已在設定的軌道上運作;產業創新計畫擴充到5+2,也陸續開始執行,逐步邁向目標。距離原先設定目標較遠的是由國發基金匡列1,000億元成立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不但實際投資的案件數不多,還衍生若干人謀不臧掏空疑慮,最需檢討

儘管如此,我們仍肯定當初成立產業創新轉型基金以活化善用國家資源來協助產業創新轉型的初衷,畢竟既有產業與企業的升級轉型緩慢,是台灣經濟長期之痛,如不能加以克服,不但不利於經濟成長,更有礙於提升就業品質與提高薪資。當然,政府資金投資產業創新轉型活動通常需承擔較高的風險,因為低風險的投資早早會由市場完成,輪不到也不需要政府投資。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既要承擔高風險,又要面對立法院投資必須獲利的要求,當然有其不易執行的難言苦處。

在蔡總統邁向第二任期而經濟又正遭逢疫情衝擊之際,正是政府檢討調整產業創新轉型基金的好時機。我們認為政府不應因噎廢食,反而應該賦予這個基金更積極的角色,以協助台灣既有產業的轉型發展。

從外在的局勢來看,美中貿易戰及肺炎疫情都正加劇全球產業鏈重組,必將對台灣廠商帶來改變,是危機也可能是契機,端視我們如何處理。在後疫情時代,中國供應鏈受創已難避免,過去慣性依附於中國供應鏈的台廠勢必要有重大調整的準備。為了因應可能的生產短鏈化趨勢,台廠必須更強化自身實力,提升在供應鏈中的地位,以打造台灣成為高階製造中心,想要達成此目標,既有產業全面性地創新轉型當然是必要條件。因此創新轉型基金應主動出擊,鎖定策略產業,搭配經濟部依據產業創新條例採取的補貼措施,雙效合一地強化產業創新轉型的動能。

在全球變局中,過去台灣產業忽略掌握通路與市場、忽視經營品牌所帶來的危機將會更大。台灣的既有產業想要創新轉型,不能只求技術提升,更需重視軟硬整合、系統整合、善用人工智慧等,而這些往往不是只具有舊DNA的既有廠商所能獨力做到的,藉由跨國併購來獲取技術、合作研發、利用人才、掌握市場等,卻是台灣長久以來未曾重視的缺失,因此創新轉型基金也可主動協助業界組成策略聯盟,積極進行跨國併購,促使創新轉型加速。

創新轉型基金的資金不虞匱乏,缺的是更多有創意的做法與主動積極的態度。在蔡總統第二任的後疫情時代,我們至盼產業創新基金能夠脫胎換骨,在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必要進程中扮演更主動積極的角色,成為經濟轉型的重要助力。










聯合報黑白集/殺佛的妄語


2020-05-08 00:0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中共空軍少將喬良接連幾天談「台灣問題」,連發三箭,意味深長。(新華社資料照片)


寫出「超限戰」理論的人,忽然不再「超限」。中共解放軍退役少將喬良接連幾天談台灣問題」,分別在香港紫荊雜誌、「中美印象網媒、南華早報受訪或撰文連發三箭,意味深長

觀其論點,主要有三:一、「統一大業」讓位「復興大業」,兩者不再是同義詞,統一台灣甚至不是民族復興的主要內容。二、「領土主權」未必比經濟、金融等「其他主權」重要。三、「台灣問題」本質是「中美問題」,解決它必須等到中美掰手腕分出勝負之後。

新冠病毒肆虐,美國四個軍種皆有人染疫,海軍受創尤深。趁此天機,「武統台灣」論調在大陸甚囂塵上。喬良顯然有意壓制此一鷹派念頭,但其目的不止於此,前述提法已是深刻的戰略轉向

民族復興不一定包括統一台灣、領土主權不是至高無上,都是首次出現的新論調,恐怕跌碎了無數眼鏡。台灣問題的本質,還上升為中美問題,不再只是「中國內政」,這些都是典範轉移、大船掉頭。

鄧小平曾說統一可以等一百年,習近平卻說:總不能一代一代傳下去,統一時間表似乎成了他的註冊商標。這次沒上層授意,喬良豈敢干犯君顏,吹起緩統的反調,已成外界揣測的焦點。這些新提法固對形勢的認識比以前清醒得多,卻本性不改。例如,公然下出「文統無望、只能武統」結論,替武統正當性背書,還放話時候一到要「遇佛殺佛、見僧殺僧」,這等妄語豈不令人反感?










聯合報社論/官員不食人間煙火,連苦民都分等級


2020-05-08 00:0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民眾湧往區公所申請急難紓困金,連樓梯也排了長長人龍。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閣揆蘇貞昌日前豪氣宣布追加紓困對象,卻惹來一片罵聲。原因是,負責執行的地方政府尚不知其細節,而不少興沖沖趕往領錢的民眾卻因手續繁多敗興而回。更可議的是,政府對底層百姓紓困都採差別待遇:近百萬農民的一萬元補助是直接入帳,但其他無保勞工卻得自備各項證明排隊等待資格審核。

一項「德政」如何變成了「劣政」,這是個典型的例子。政府要想幫助在疫情中受苦的民眾,立意良善。但高官們一心搶著要表功,卻又對民眾設下層層苛刻的障礙,只顧自己施恩的威儀,卻忘了受惠百姓的尊嚴,也忘了地方政府審核發放的為難;於是,便有了今天怨聲載道的景況。包括衛福部提出的複雜公式,連聰明如陳時中都解釋到幾度語塞;這教那些連最低投保都繳不起的底層民眾,如何應付得來?

更離譜的是,就在大批基層民眾湧往公所排隊申請之際,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宣布,九十九萬農民可以不必提任何申請,政府會將一萬元現金直接匯入他們的帳戶。這項消息,不免令人錯愕:明明是政府同批發布的紓困對象,為何農民享有直接過關的便利,而更辛苦的不定時工卻要在那裡苦苦排隊,看審核官員的臉色難道政府對於社會的艱苦人還要分等分級

政府同一案發布的紓困對象,農民可以免申請補貼即自動入帳,而不定時工卻要過五關斬六將等候審核,無論如何是說不通的事。有這種奇怪的差別待遇,除顯示政府「重農輕工」及意圖綁樁的不公平心態,更重要的原因是紓困案的設計本身不夠合理,因而充滿「防弊」戒心,也才需羅列諸多條件勞師動眾地審核。

以蘇貞昌最初的估計,這波紓困將有一七○多萬人受惠,其中農民約一二○萬人、漁民廿萬人,無投保不定時工及流動攤商共卅四萬人。農委會認為,在有資格領取的一二○萬農民中,九十九萬人因有農保及帳戶資料,因此可直接將一萬元撥入其戶頭;其他無農保及沒有帳戶資料者,則仍須到農會填寫申請資料。換言之,對於農民的現金紓困,政府完全未將家戶存款的多寡列為審核條件,也毋須提任何勞動證明;但為何對漁民和低階工人卻附加諸多門檻?這不是對人民的差別待遇是什麼?

何況,政府擁有全民歷年的納稅紀錄,亦可透過總歸戶連線勾稽個別民眾或家戶的存款、薪資與財產,豈會不知道貧苦人家戶頭裡有幾個錢?蘇貞昌估計無投保工人有卅四萬人,這不就是各部會透過相關資料計算出來的?那麼,政府想要發萬元現金紓困,為何不乾脆就把錢發下去;卻要老百姓去排長龍、拿單據、被打官腔,受盡折磨?

不難想像,以這兩天街頭被炒高的玉蘭花行情,即可預知有些臨時偽冒的賣花者會出現在申請行列。但為了防杜少許偽冒,卻讓幾十萬底層勞工為準備證明資料而奔波於途,未必更見明智。事實上,與政府第一波的紓困相比,受衝擊的企業可獲補助四成員工薪資,計程車司機僅憑營業證每月即可補貼一萬元,水電工、營造工及其他自營工作者則一次可請領三萬元。相形之下,這些什麼農勞保都沾不上邊的臨時工,卻遲至第二波才能領取一萬現金;政府紓困的優先順序,不覺得步調太過荒唐難以令人心服嗎?當看到隊伍中泣訴孩子學費還沒著落的單親媽媽,稱自己已一兩個月沒工作的白頭男子,政府忍心剋扣他們嗎?

一百多天來,陳時中帶領防疫指揮工作成績不俗。反觀內閣團隊同期間的紓困及振興任務,兩度通過數千億特別預算,卻因缺乏開闊的瞻矚與心胸,使地方忙到抓狂,中央卻只贏得罵名。不食人間煙火的官員,連窮苦民眾都要分等級,他們心裡在想什麼?









即時報導  中港台即時

中國軍事評論員喬良:現在不是以武力收復台灣的時候


發布/ 2020年5月5日11:29 AM
更新/ 2020年5月6日1:45 AM


中國軍事評論員、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喬良少將認為,北京不應將冠病疫情視為以武力收復台灣的機會,此時用武力收復代價太大,也並非當務之急,應將重點放在民族復興事業上。
喬良昨天(4日)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的訪問時說,中國的最終目標並非兩岸統一,而是實現民族復興,讓14億中國人都能過美好的生活。
喬良認為,收復台灣不會讓中國實現民族復興,所以北京不應將收復台灣作為當務之急。北京若要以武力收復台灣,就需要動員所有的資源和力量來完成。喬良說:“您不應該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代價太大了。”


喬良同一天也在微信發文認為,從網絡輿論看,不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還是習慣或喜歡籠而統之甚至大而化之看問題、談問題。他說:“這種不考慮自身或外部約束條件,只憑決心或信心(更多的是頭腦發熱)就拍腦袋做決策的主張,名曰愛國,實為害國。”
喬良寫道:“不可否認,大疫之下,美國手忙腳亂,軍力收縮,的確貌似出現了我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短暫窗口期,但除非此後的疫情發展使美國就此倒地不起,否則,僅僅抓住一個戰術窗口,還不足以解決我們日後將面臨的戰略困境。”
按美軍設想,喬良認為,一旦發生台海之戰,美軍應不是直接對華開戰,而是聯合西方國家封鎖制裁中國,特別是用其海空優勢,掐斷中國海上生命線,使中國製造業所需資源無法輸入,所產商品無法輸出,同時通過紐約倫敦兩大金融中心,掐斷中國的資本鏈。他也提到,中國經濟和人民幣還未擺脫美元的約束。
中國當下處於“千年復興,機遇難得,將強未強,將成未成之際”,“既然眼下是中國千年復興,將成未成之際,收復台灣,是否是當務之急?”
喬良說:“台灣問題,不管我們怎麼強調它屬於中國內政,但本質上仍是中美問題。”他認為,在中美掰手腕未分勝負之前,台灣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
喬良提醒,台海一旦開戰,資金會全部撤空,企業也會全部關門。他說:“人員全都失業的孤島,將讓我們注多少資金去重振其經濟,投多少人力去管理其社會?……這是多大的代價,多高的成本?這代價和成本難道不拖累甚至不拖垮復興大業?”







喬良:台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急進

作者:喬良 來源:中美印象 發佈時間:2020年05月04日 來源時間:2020年05月04日

中國的複興雖未必會被此一戰打斷,但肯定會讓我們接下去的路步履維艱。這可不是說一句“大不了現代化晚實現幾年”那麼簡單。台灣問題並非我複興大業的全部內容,甚至連主要內容都談不上。因為複興大業的主要內涵是十四億人的幸福生活,收回台灣就可以滿足這一大目標?因此,對中國人來說,沒有比實現民族復興更大的事業一切都必須給這一大業讓路,包括台灣問題的解決。

編者按:昨天,《中美印象》轉發了喬良將軍發表在《紫荊》2020 年第 5 期的訪談《我們不應該跟著美國的節奏跳舞》。之後,有一位讀者提出商榷(附在喬良將軍訪談之後》。今天喬良將軍對這一商榷做了回复。喬良將軍對如何、怎樣與何時解決台海問題的論述可能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們所看到的對這一重大問題最為精彩和精闢的分析與解讀。我們歡迎讀者繼續參與對這一重大命題的討論。來稿請寄uscnpm2019@gmail.com。】

    隨著特朗普批准《台北法案》,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又給中國擰緊了一道鏍扣,使台灣下一步的走向,再次成了國人熱議的話題,這種熱議做為民意,不可能不影響到決策。但任何一項決策,都不是只根據輿情做出的,而是必須先考慮約束條件。決策者的決心或信心,取決於對如何打破約束條件的考慮,而不僅僅是迎合民意。從網絡輿論看,不少國人的思維方式,還是習慣或喜歡籠而統之甚至大而華之看問題、談問題。如對美與中國開打貿易 ,一些人上來就是“打的一拳開,擋的百拳來","不打則已,打就打疼"。但怎麼打,用什麼打,打的結果是什麼?卻很少有人觸及。對台灣問題也如是,張口就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眼下不統,更待何時"?但你問他今夕何夕?如何深入虎穴得虎子?就語焉不詳了。這種不考慮自身或外部約束條件,只憑決心或信心(更多的是頭腦發熱)就拍腦袋做決策的主張,名曰愛國,實為害國。
什麼是對決策的約束條件?讓我們以台灣問題為例來探討一下:
其一,做為中國軍人,我想讓世界知道,經過20多年厲兵秣馬,我們已做好了隨時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準備,這一點,請世界包括美國不必懷疑。但為什麼還不動手?因為要計算成本和收益,所以要選擇時機。不可否認,大疫之下,美國手忙腳亂,軍力收縮,的確貌似出現了我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短暫窗口期,但除非此後的疫情發展使美國就此倒地不起,否則,僅僅抓住一個戰術窗口,還不足以解決我們日後將面臨的戰略困境。所以,如何判斷時機,選擇時機,就必須通觀全局。
首先是要弄清楚,中國當下處於什麼時刻,什麼階段?一句話:千年復興,機遇難得,將強未強,將成未成之際。雖已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且是唯一全要素生產國,但同時又是自身資源不足以支撐製造業需求,自身市場亦不能完全消化製造業產品的國家。這時,外部的約束條件,將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中國的興起。何況全球經濟包括中國經濟,都還處在美元體系之下,雖然中國是全球外匯儲備第一,高達三萬多億外儲,但如果你注意到了今年大疫爆發,美國為擺脫困境,一次就超髮美元6萬億,就不難明白,我們與美國的不同,表現在什麼地方。當中國經濟和人民幣還未擺脫美元約束的情況下,或全球經濟與金融還處在美元體系中時,中國的任何決策(無論是政治的,經濟的還是軍事的),都不能不考慮這一首要外部約束。這並非怕不怕美國的問題,而是要考慮它對我的每一決策的傷害方式和傷害程度的問題,只有掂量清楚這兩點,才會懂得如何趨利避害,或如何兩害相權取其輕,確保中國自身利益最大化。
其次,既然眼下是中國千年復興,將成未成之際,收復台灣,是否是當務之急?如眼下不收台灣,中國復興就無法繼續,甚至前功盡棄,那當然就只能果斷出手,畢全功於一役,志在必得。但如眼下收台,可能欲速不達,反被其累呢?是否還要橫下心來,不計得失,非收不可?因為從島內情勢看,文統無望,只能武統,但台灣問題並非陸台兩家的內部事務,美國明擺著要插手其間且也有此實力。雖然我們判斷美基本不會直接武力干預我攻台,但間接干預呢,不是有可能,也不是很大可能,而是肯定會。按美軍設想,一旦發生台海之戰,美軍應不是直接對華開戰,而是聯合西方國家封鎖制裁中國,特別是用其海空優勢,掐斷中國海上生命線,使中國製造業所需資源無法輸入,所產商品無法輸出,同時通過紐約倫敦兩大金融中心,掐斷中國的資本鏈,必須看到,眼下雖遭大疫,加上金融危機在即,美國實力大減,但傾其全力走出上述步驟,還是做的到的。
邏輯推演到這一步,收台與復興的輕與重,就不難掂量出來了。中國的複興雖未必會被此一戰打斷,但肯定會讓我們接下去的路步履維艱。這可不是說一句“大不了現代化晚實現幾年”那麼簡單。台灣問題並非我複興大業的全部內容,甚至連主要內容都談不上。因為複興大業的主要內涵是十四億人的幸福生活,收回台灣就可以滿足這一大目標?因此,對中國人來說,沒有比實現民族復興更大的事業!一切都必須給這一大業讓路,包括台灣問題的解決。
我不止一次說過,台灣問題,不管我們怎麼強調它屬於中國內政,但本質上仍是中美問題。如果沒有美國的深度介入,“台獨”就是個偽命題。但有了美國的背後撐腰,"台獨"就成了威脅中國主權完整的真問題。因此,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如何解決台獨勢力,而在於要先解決中美實力對比。也就是說,在中美掰手腕未分勝負之前,台灣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硬著頭皮解決,也只能做成一鍋夾生飯,讓台灣成為我們背上的沉重包袱。因為台海一旦開戰,資金全部撤空,企業全都關門,人員全都失業的孤島,將讓我們注多少資金去重振其經濟,投多少人力去管理其社會?二千多萬不認同甚至敵視你的人口,用什麼方式管?難道一直軍管下去不成?這是多大的代價,多高的成本?這代價和成本難道不拖累甚至不拖垮復興大業?在復興之路上,中國是盡量輕裝前進好,還是在外有美西壓力,內有台灣重負下前進好?而一旦完成複興大業,回頭解決台灣問題不是更易如反掌麼?那些一味主張現在就動手的人,真的連這筆賬也算不過來?

其三,有人會問,你說機會不對,在不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亊也是錯誤的,那麼,什麼時間做這件事才是正確的?我前面說了:在中美角力分出高下之時。有人等不及,說那得等到猴年馬月?我說,等到猴年馬月也得等,但決不是乾等,乾等永遠等不來這一天。
那麼,要怎麼等?要用美國擔心什麼你就乾什麼的方式等,如:要毫不猶豫地繼續擴大中國的全要素製造業優勢;要堅定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以抵銷美元大量注水對中國財富的稀釋和洗劫;要以支持華為為代表的中國新興產業為抓手,把中國優先打造成數字化社會;要通過軍工產業的長尾鏈效應,既拉動中國經濟,又加快軍力提升;要找到最捷徑最有效的境外資源獲取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中國的資源瓶頸一一還有很多,不一一窮舉,一言蔽之,就是要不斷提高和增強中國掰手腕的力度,也最大程度上壓縮外部約束中國崛起的因素,讓見高下的那一天提早到來,那時,沒有了(或大大降低)美國因素,收復台灣,如探囊取物,遇佛殺佛,見僧殺僧,試看誰敢做絆腳石!
以上問題,都不是僅僅靠做好單一軍事鬥爭準備就可以迎刃而解的,需要起碼做好政治的經濟的鬥爭準備,才可高懸戰旗。對此,顯然美國的決策者們一直看得很清楚,而我們中有些人則未必清楚。每逢台海風吹草動,必義憤群起,與論洶洶,造成決策壓力,完全不知這正中美國人下懷。因為這正是美國人想要的效果,也是美國人想讓台灣問題成為問題的原因。有了這個抓手,美國政府就可以一次次設計各種涉台話題,給我們挖坑,而我們也不假思索,一次次往裡跳。這結果對誰有利,還用說嗎?
那我們怎麼辦?繼續讓美國挖坑我們來跳?不,現在是結束這種遊戲的時候了。中國祇需要用一次實際行動(什麼行動,可以讓美國及台灣當局去猜),向台灣民眾也向世界做一次鄭重宣示:台灣在中國的"大砲"射程之內,這就是最後的真理,台獨之心必須死掉。這就夠了,其他廢話少說。剩下要解決的,就是中國與美國的問題了。我們必須學會把美國給我們製造的台灣話題,用同樣製造話題的方式懟回去,而不再隨美國人給定的節奏起舞(怎麼做到,還是留給美國去猜想)。這樣,我們才能從美國人強加給中國的解決台灣問題的約束條件下擺脫出來。
本來,單單解決台灣問題並不難,難的就是如何解決那些約束條件。如果我們的思路,能從這些"約束條件“的約束下跳出來,即使這些約束條件還在,但我們卻不再被其約束,形勢就會發生有利於我方的轉變,主動權就會王車易位,逐漸轉向中國一邊。這種思路,才應是我們決策的依據和出發點。在這一攸關國運的嚴肅課題面前,一切只憑熱情或熱血就下斷言的說辭,都是輕率甚至輕浮的。中國的答卷上,只能有冷峻的,清醒的,不容置疑的實力,沒有其他。









紫荊雜誌

喬良將軍:我們不應該跟著美國的節奏跳舞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已基本得到控制,各地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復工復產。但不容忽視的是,全球疫情的蔓延以及由此帶來的連鎖反應,或將對中國產生巨大的二次“衝擊波”。近期,美國在多個國家啟動了撤僑行動,並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特朗普在美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簽署了“台北法案”。俗話說,事出反常必有妖,在美國這些異常行為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陰謀?此次疫情將對世界格局產生哪些重大影響?中美及兩岸之間會否因此爆發沖突?在當前背景下,中國又該如何應對?本刊記者日前就這些熱點問題電話採訪了國防大學教授、著名軍事專家喬良將軍。
文| 本刊記者     魏東升    莊蕾

美國下先手棋防止他國對己不利
記者近期,美國在多個國家啟動撤僑行動,不僅如此,美軍還啟動了夏延山軍事基地,徵召百萬預備役,並對在外美國公民和士兵發出警告。現實是,美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美國人留在外國顯然比在本國更加安全,為何在這種情況下還要啟動撤僑呢?這些情況是否表明有輿論認為的“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真的並非空穴來風?
喬良對於這個問題,我的看法剛好相反。美國是在疫情面前全面收縮的情況下做出的這些舉措。美國是一個警惕性很高的國家,我認為,它的這些做法是及時出台的防範措施,重在防止有人趁機對美國“圖謀不軌”。這聽上去有點可笑,因為不可能有哪個國家在這個時候趁美國之危給他們找麻煩,當然不排除恐怖組織可能會做點什麼,但是大部分國家都不可能有任何針對美國的落井下石舉措。儘管可以肯定不會有人對美國下手,但美國仍然要防患於未然。
美國現在正處於疫情時刻,不是經濟危機或者其他國內危機時刻,用對外戰爭是解決不了疫情問題的,也轉移不了國內危機。何況美國現在四大軍種全都中招,150多座基地染疫,四艘航母和一艘核潛艇趴窩,美國現在還能打什麼仗?有人說要防它狗急跳牆,問題是它現在還有力氣跳嗎?再說,跳了又怎樣?它能緩解美國的疫情嗎?
有人說,今天的戰爭打的是高科技。美國擁有無可爭議的高科技優勢,所以,不能排除美國在大疫當下,仍能打一場不折不扣的高科技戰爭。這話聽上去蠻有道理,甚至無可辯駁。但高科技最終也要落在製造業。有高科技研發能力,並不等於有高科技實力,而高科技研發能力轉化為高科技實力,這中間離不開一個最重要因素,就是製造業能力。也就是說,戰爭最後打的還是製造業。從美國製造業萎縮的現狀看,今天它如果想對任何國家發動戰爭,基本上都是在吃其武器裝備的存量,它的增量現在應該說越來越少。如果美國在製造業已經空心化的情況下,還想與製造業第一大國打仗,它拿什麼打?它把存量打完了,沒有後續增量怎麼辦?這才是美國人,包括看好美國的人,今天真正要擔心的問題。
很多人看不到這一點,以為美國科技力量強大,就可以為所欲為。美國的科技力量確實強大,但是如果研發出來的東西不能大規模地轉化為產品實際上也就等於給自己發一個科技研發強國的獎牌而已,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比如這次美國在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方面,據說已經升級了 6 代設備,一代比一代精細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美國的科技力量確實是先進,確實是強大,但是它能生產出多少這樣的設備?能夠滿足美國人使用嗎?就算檢測設備很先進,醫療系統怎麼樣?把這些病人檢測出來,如果沒有足夠的醫療設備沒有足夠的呼吸機,還是解決不了問題,還是要眼睜睜看著成千上萬的人死亡。
美國的美敦力公司這一次破天荒的把他們呼吸機的知識產權完全公開,讓其他國家去生產,特別是讓中國去生產。為什麼?是因為它在這個問題上非常講道義,非常講人道嗎?不否認有這樣的可能,但更重要的是,美國人自己拿著知識產權卻生產不出呼吸機呼吸機的 1,400 多個零件,有 1,100 多個要在中國生產,包括最後總裝這就是美國今天的問題,有高科技,沒有生產手段,沒有生產能力,所以還得依賴中國的生產
打仗同樣是這樣,今天打仗打得仍是製造業有人說,今天打仗是系統的對抗,是芯片為王。沒錯,芯片確實在現代高技術戰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芯片自己並不能打仗,芯片要安裝在各種武器裝備上,而各種武器裝備首先就得有強大的製造業。有人說美國打贏了一戰、二戰,靠的就是強大的製造業。這話也沒有錯。但是美國今天還有打贏一戰和二戰時那樣強大的製造業嗎?從半個世紀前,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國逐漸用美元從全球獲利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放棄了自己的中低端製造業,漸漸地使自己成為一個產業空心化的國家。如果世界太平、大家彼此相安無事的話,這沒什麼問題。美國印美元從全世界買產品,全世界為美國打工,這些都沒問題。但是有了疫情,或是有了戰爭的時候,一個沒有製造業的國家,還能算是一個強國嗎?就算繼續有高科技,繼續有美元,而且還有美軍,可是所有這些背後都需要製造業的支持。沒有了製造業,誰支持你的高科技?誰支持你的美元?誰支持你的美軍?
想明白這一點,中國下一步的應對就是繼續保持、發展和提升自己的製造業,不光是要升級換代,還要保持傳統製造業。不能全都升級換代,如果全都升級換代,騰籠換鳥,把傳統製造業都丟掉,像美國今天這樣需要大量口罩的時候,整個國家連一條完整的生產線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它應對疫情就不可能像中國這麼迅速和有力。所以不要小看中低端製造業,不要把高端製造業看作是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唯一目標不能把看家的本事丟掉
另外我們還要看到,中國這一次抗疫成功,除了政府出台的措施——起碼可以說糾錯補救的措施來得非常的及時有力,以及民眾非常配合以外,還有一樣東西,這樣東西確實得益於美國,那就是互聯網網上支付、電商配送、快遞服務這些東西其實都起源於美國,但是這些美國發明的東西,最後在哪兒發揚光大在中國。中國顯然在互聯網以及物聯網這方面,用互聯網特別是電商雲商系統服務於現代社會的生產和生活,可以說已經領先全球。雖然知識產權不在我們手裡,根服務器也不在我們手裡,但是並沒妨礙我們把它運用得最好。
其中原因很多,很複雜。但是,這確實可以看出我們比其他國家更善於運用高科技、新技術,這是中國人的強大的學習能力帶來的我們應該繼續發揚這方面的優勢。除了舉國體制的優勢之外,我們還要發揚我們的學習優勢,善於學習別人,然後把別人的東西學過來、應用好的優勢。這些是我們將來應對可能發生的一切不測,包括再有新的疫情發生時,我們最主要的能力和優勢,我們應該保持下去。

想與中國“脫鉤”恢復本土製造業沒那麼容易
記者有媒體報道稱美國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呼籲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並表示美國政府將對從中國搬回的費用給予 100% 報銷。這是否意味著美國正在準備與中國“脫鉤”,並逐步加快步伐?美國這麼做對本土製造業提升是否能起到積極作用?他們鼓勵本國企業撤離中國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麼?
喬良在我看來,發達國家想與中國“脫鉤”、恢復本土製造業沒那麼容易。其兩難困境在於,要想恢復製造業,就必須做好精神準備,要麼與中國同甘共苦,同工同酬,讓產品和勞動力與中國同價(否則產品就不會比中國製造更有競爭力),這樣就等於放棄貨幣霸權和產品定價權,從食物鏈頂端走下來;要麼就繼續居於食物鏈的頂端,讓就業者的收入繼續高於中國 7 倍以上,從而使產品失去競爭力,企業無利潤可賺。如果能做到前者,美國和西方等國就得甘心降為普通國家,特別是美國就得放棄繼續做領導國家。如果做不到,那麼美國和西方等國的製造業回歸最終還是白日夢。
那種認為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印度等國都可能成為中國廉價勞動力替代國的說法,基本上是只算人口數量,但是想想看,以上各國哪一國有比中國更多的成熟工人?就算隨著中國人收入的逐年增高,勞動力紅利吃盡了,但中國近 30 年來培養了一億多的本科生、大專生,又儲備了多少中高端的人力資源?這部分人的能量在中國的經濟發展中還遠遠沒有釋放。所以讓其他國家廉價勞動力替代中國製造,純屬一廂情願。
至於有人說西方可以大量使用機器人完成製造業本土化,這種可能性不能說不存在,但是,如果真的用機器人來恢復美國或者西方其他國家包括日本的本土製造業的話,那如何解決另一個難題呢?另一個難題就是解決就業率的問題。大批機器人的使用,就意味著更多的勞動力失業。就業人口降下來了,美國政府怎麼辦?西方國家的政府怎麼辦?他們真的有財力把各個國家的失業大軍白白地養活起來?可是不養活他們,誰還投票讓你上台?顯然特朗普和安倍在支持各自在華企業回歸本土這件事上,並沒有把問題想透徹想明白。
鼓勵本國企業從中國撤回的目的是,西方國家已經意識到,製造業削弱導致國家實體經濟空心化局面給他們帶來的困境,他們都意識到了恢復製造業的重要性。但是有這種意識歸意識,能不能做到是另一回事。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當意識到應該恢復製造業的時候,就能夠做到恢復製造業嗎?實際上非常難。
美國其實在 2008 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就已經意識到了產業空心化的後果今次大疫沒有可滿足民生的製造業之痛更加強烈,但恢復製造業談何容易?企業家、工程師、熟練工在哪裡?美國人力成本高於中國 7 倍,企業的利潤如何產生?就算有政府減稅和就業者自己自動消減一半的工資,也都是救急不救本的辦法。因為稅少了,美國財政收入就減少,如何維持強大的國力和軍力?工資少了,非常時期可以,正常時期還可以嗎?何況個人收入減半,消費也會減半,怎麼拉動生產?生產上不去,GDP 就會掉下來,還能保住世界老大的位置嗎?這些問題特朗普講上面那番話時,肯定沒有過腦子。何況恢復了製造業就得賣產品,就會產生順差,而美元霸權只能靠為全世界提供流動性,也就是必須接受逆差才能獲得。因為別人如果不使用美元,就不會有美元霸權,所以美國也就必須接受逆差經濟
甘蔗沒有兩頭甜,為別人提供流動性,就要買別人的產品。但是自己如果恢復了製造業,就不用買別人的產品了,這樣一來流向別國的美元就少了,而別國間相互貿易,就還得尋找替代貨幣,如此還會有美元霸權嗎?更重要的是,恢復製造業將嚴重損害美國金融資本集團的利益。華爾街能幹嗎?美聯儲能幹嗎?特朗普這做法,與前 50 年美國的歷任總統的做法都不同,美國前 50 年歷任總統都是在維護美元霸權,而特朗普現在要恢復製造業。美國這麼顛覆性的一折騰,更大的可能性是實體搞不成,虛擬回不去。如此一來,帝國危矣。

我們需要考慮在戰爭與和平之間想辦法做文章
記者近期特朗普簽署了“台北法案”,法案的簽署時間正好是美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他們選在此時插手台灣問題,干涉中國內政的動機何在?這對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將帶來哪些影響?有輿論認為現在美國疫情嚴重無暇自顧,是解決台灣問題最佳時機,對此您怎麼看?
喬良眼下是不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時機?首先要掂量的是,中國目前是不是正處在民族復興進程的關鍵時點?這個時點中國面對的是現代世界從未有過的複雜局面,特別是美國全力壓制中國的這樣一種態勢下,如果我們分身去解決台灣問題,有無可能顧此失彼,中斷中國的復興進程?其次,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相比,解決台灣問題是局部與整體的關係,還是不馬上解決,民族復興進程就無法推動下去?其三,台海會否開戰,是取決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搞多少動作,還是取決於中國的態度?取決於中國對國際局勢以及對國內形勢的判斷(在我看來,對後者的判斷甚至優於前者)?其四,台灣問題的本質是中美關係問題,還是僅僅是台海兩岸關係?在中美之間的較量沒有分出高下之前,台灣問題能不能徹底解決?如果現在就提前解決,中國要付出的代價是更大還是更小,對我國運的影響如何?
即便我們把上述問題想明白了,後面還會有一連串問題接踵而至,需要我們繼續思考和回答:在美國雖身陷疫情和經濟困境,但仍有軍事實力直接或間接干預台海問題時,如果此時選擇武統,是否會給美國聯合西方世界封鎖制裁中國以絕好借口,同時使其借機獲得擺脫自身困境的機會?因為無論是美國還是中國都很清楚,中國現在還是嚴重依賴海外資源和海外市場的。作為製造業國家,我們還不可能做到用自身的資源滿足我們的製造業,並靠我們自己的市場消化自己的產品。所以在當下,如果我們以為這是收復台灣最好的機會的話,會不會正中美國以及一些不懷好意的國家的下懷?這些外部因素也是我們做決策時,必須充分掂量、通盤考慮的因素
對中國人來說,完成統一大業無疑是正確的事,但如果在錯誤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仍然是一種錯誤。我們只能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別幹那種一招不慎滿盤皆輸的傻事,更不能讓我們這一代人成為中斷中華民族復興進程的歷史罪人。在領土問題上,大多數國人還是傳統的思維,說到底還是小農眷戀土地的情感意識。放大了說,就是把領土主權當成了國家主權的同義語、代名詞,而未能真正理解現代國家主權的全部含義
當今世界,經濟主權、金融主權、網絡主權、防衛主權、資源主權、糧食主權、投資主權、生物主權、文化主權、話語主權等關乎國家利益和生存的方方面面,無不是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千萬不要以為只有領土主權關係到國家的核心利益,其他主權同樣是重大的核心利益,甚至有時比領土主權更緊迫,更決定生死存亡。比如現下美國為挽救其自身經濟,不惜超發數萬億貨幣,使你的外儲被兌水稀釋,用貿易戰迫使你用實物產品換來的收益又被提高關稅的方式打劫回去,使你的經濟利益損失巨大,經濟主權嚴重削弱,你卻無力保護,無法應對。這時,你即使有力量保護領土完整,難道就以為萬事大吉,可以不考慮其他同樣重要甚至更為重要的主權問題了嗎?誰這樣認識問題,誰就不是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人
我這麼說,並非是說領土問題不重要,而是強調作為一個現代人,必須懂得國家的其他主權與領土完整同等重要,千萬不要顧此失彼。更不能把領土問題強調到高於其他主權的程度而顧此傷彼。但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考慮,如果眼下尋求戰爭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台獨”問題完全可能越走越遠,越演越烈,加上又有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支持,我們是不是就只能一籌莫展,無所作為呢?未必。遏制“台獨”,除了戰爭選項,還需要有更多選項進入我們的思路和視野。我們完全可以在戰與和之間的巨大灰色地帶上想辦法做文章,甚至可以考慮一些比較特殊的手段,比如說採取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方式,既不開戰,但又可能適度動用武力阻遏“台獨”。
對此有些人會說,動用武力不就是開戰嗎?我覺得這是一種明顯的誤解。不妨回顧一下,美國當年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美國對伊朗聖城旅指揮官進行斬首行動,你能說它是對中國或者是對伊朗開戰嗎?不是。但是不是動武呢?是。因為它動用了武力。用非戰爭軍事行動解決問題,我們確實應該虛心地向美國人學習。辦法總比問題多,問題有一個,解決的辦法可能有十個關鍵是我們如何選擇最好的解決辦法
為什麼會做出以上分析和判斷?是因為在我看來,美國國會和政府這個時候推出“台北法案”,其用意並非要把中國逼上武統台灣的死角,而主要是美國的政府、國會、決策層在美國遇到麻煩,無論是面對疫情的麻煩、還是面對製造業匱乏的麻煩的情況下要擺脫自己的困境,又一時找不到解決的辦法,所以它不能讓中國它想讓對手也跟著它一起手忙腳亂。所以它要不斷地給你製造話題、製造麻煩,牽扯你的精力,分散你的應對方向,用這樣的辦法為自己獲得喘息之機,獲得修復的時間。同時這種分散你的精力、分散你的實力的做法,也等於是對你國力的削弱,對你前進步伐的阻礙,這就是美國眼下不斷給中國添亂的主要意圖。
至於對中國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我認為雖然我們必須與狼共舞,但不應該跟著美國的節奏跳舞。我們要有自己的節奏,甚至要努力打破它的節奏,這樣才會把它的影響壓到最低限度。如果一直隨著它的指揮棒旋轉,就正中了它的圈套。我們不能讓美國一個接一個給我們挖坑(“台北法案就是給中國挖的最新的一個坑),我們一個接一個坑的往裡跳。我們不跳坑,就是抵消它的影響。有些東西我們可以不理睬,有些東西我們可以換用美國人不喜歡的方式去理睬。現在其實都是美國人出題,我們答卷。我們就不能換換思路,由我們來出題,讓美國人答卷嗎?這些方式都是我們抵消美國對我們的影響的方式,包括抵消它用台灣問題來影響我們的方式
美國政客的態度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毫無疑問會使蔡英文當局歡欣鼓舞。但是台灣人包括蔡英文自己心裡就真的不打鼓嗎?美國人在多大程度上會兌現對台灣的承諾?美國人鼓勵搞“台獨”,但是真正到了“台獨”受懲罰的時候,美國人真的會為台灣冒戰爭風險嗎?美國國會早就有人講了,決不會讓我們的青年為台灣問題去流血(且不說美國人即使真的讓他們年輕人為台灣問題流血,也未必能阻擋中國統一台灣的決心和能力)。如果美國人不為台灣流血,“台獨”會怎麼樣?蔡英文當局會怎麼樣?在這一點上,我想蔡英文心裡其實是有數的。所以她到今天為止,仍然不敢公開扯出“台獨”的旗幟,只敢往前略走一小步,說台灣事實上本來就是一個國家。她只敢走到這裡,也不敢再往前走。因為再往前走,激怒 14 億人,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來講,都可能產生不可想象的災難性後果。
中國在解決台灣問題上首先應該有戰略定力,其次要有戰略耐心當然這個前提是,我們必須發展和保持隨時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戰略實力

這次疫情是壓垮這一輪全球化及其背後推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記者大家都在議論,此次疫情對世界的影響,直追一戰、二戰、蘇聯解體等這樣級別的大事件,您如何看待這個說法?此次疫情將如何改變世界格局?
喬良新冠肺炎疫情對於世界的影響,因為它是當下的事件,並且還在發酵中,因此我們可能把它看得比過往的重大事件要重,甚至把它和一戰、二戰、蘇聯解體這些大事件相提並論。我覺得這樣的一個判斷基本符合事實,基本不算誇大,但是背後的原因,卻是大多數人沒有看到的。
其實新冠病毒本身沒有那麼大的作用,起碼到現在為止,它既沒有一戰、二戰那麼慘烈,也沒能像蘇聯解體那樣一夜間改變國際格局。因為人類面對疫情已經不是第一次,並不是所有的疫情都會帶來如此巨大的改變。而任何改變,外因誘發因素內因才是決定性因這次疫情只不過是壓垮這一輪全球化以及全球化背後推手的最後一根稻草
如果這個疫情出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我們真的還會認為它能讓美國如此狼狽,它會讓歐洲如此狼狽嗎?為什麼疫情發生在今天,會讓整個西方世界如此的狼狽?關鍵的不是疫情有多了不起,而是美國和西方今天都已經走過了鼎盛期,他們是在走下坡路的時候遇到的這場大疫。所以說疫情來了,哪怕只是一根稻草,也可能壓垮這頭走下坡路的駱駝。這才是最深層的原因
西方國家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我們可以看一看,近半個世紀裡,以美國領開先河,然後歐洲及西方國家紛紛跟進,走上虛擬經濟道路,逐漸地放棄實體經濟。這一趨勢對於這些國家來講,表面上看是發達國家獲得不勞而獲的好處,但實際上這也就掏空了他們自己的身體。這和當年古羅馬在後期逐漸因為驕奢淫逸而走下坡路,最後導致帝國崩潰,實際上是同樣的道理
我認為疫情過後,美國和西方國家肯定會努力地修復自己。現在很多人仍然對美國和西方國家抱有信心,就是認為它有強大的糾錯能力但是在有充分的經濟實力和充足信心的情況下糾錯才是有可能的過去美國人糾錯,從來不抱怨別人。現在美國人自己糾不了錯,開始把責任往別人身上推。西方國家也跟著要“甩鍋”給中國,甚至有些我們原來的友好國家,也跟著一哄而上。這其中根本的原因是,誰沒有自我糾錯的能力,誰就喜歡甩鍋”。他們幻想僅僅靠“甩鍋”來恢復自身的經濟,使自己得到修復,得到糾錯,是根本不可能的。實際上,西方人通過這一次,應該反省的地方非常多,包括他們的制度體系、醫療體系、價值觀體系,在遭遇這次疫情時,這些體系幾乎全都束手無策,一籌莫展。原因是什麼?如果連這個都想不通,僅靠把“”甩給中國就能解決問題嗎?就像不能用戰爭去戰勝疫情一樣,也不可能用“甩鍋”去糾正自身的錯誤。
我覺得西方在疫情過後最少要用十幾個月到兩年時間,去修復自己的經濟,同時修復自己心靈的創傷。在這個過程中,所謂的向中國追責、索賠,這些都屬於異想天開,最後都會在更嚴酷的疫後形勢面前煙消雲散。中國應該有足夠的信心,只要自己能保持足夠的強大,保持頑強的製造業能力,就沒有人能奈何得了你。美國在強大的時候,全世界會因為艾滋病的源頭是美國,最後導致艾滋病在全球蔓延向美國追責嗎?人們更沒有因為一戰後期,美國參戰的遠征軍把爆發於美國本土的流感帶給了歐洲,最後卻命名為西班牙流感,而向美國索賠。為什麼沒人向美國追責索賠?就是因為當時美國的強大。中國只要保持足夠的強大並且越來越強大,就沒人能夠用所謂追責索賠的方式讓中國趴下。中國自己應該有信心
本文發表於《紫荊》雜誌5月號


【重磅快評】道歉國家隊有眉角 公主救駕亂入?

◆  【重磅快評】道歉國家隊有眉角 公主救駕亂入?

◆  【重磅快評】紓困之亂大官都說負責道歉 負了什麼責?
◆  【重磅快評】黃中尉之死 暴露國軍「官不聊生」實況
◆  【重磅快評】萬元紓困之亂 源於毫無人性尊嚴考量
◆  【即時短評】 寒蟬效應 令環評制度噤聲?
◆  【重磅快評】富士山大噴發 是日本新冠防疫的推手?
◆  【重磅快評】從玉蘭花到彰化阿嬤 蔡英文的錢不好拿?
◆  【重磅快評】拐彎再恫嚇 李進勇和韓市府是一個團隊?
◆  【即時短評】讓大魔王安息 社會才有重生可能
◆  【即時短評】李進勇任罷韓急先鋒 吃相令人咋舌
◆  【重磅快評】名醫家惡火 住宅消防安全誰來管?
◆  【重磅快評】李進勇剁頭後陳朝建驕傲 都依了什麼法?







【重磅快評】道歉國家隊有眉角 公主救駕亂入?


2020-05-08 09:50 聯合報 /   主筆室
「萬元紓困之亂」延燒數日,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出面致歉。圖/報系資料照片


萬元紓困之亂」延燒數日,還燒出「玉蘭花之亂」;人民好不容易不需要排隊買口罩了,開始改排隊申請紓困全民很快獲得唯二共識:一是蔡英文的票好投,「蔡英文的錢真的不好拿」;二是「蘇貞昌講得很大氣,申請起來很小氣」。

紓困之亂,民怨難息,「道歉國家隊逐一出列

行政院政務委員龔明鑫首先對行政步調沒明確說明、中央與地方聯繫不佳致歉。衛福部長陳時中親自上陣試算解說,果然「真的很難算哄」,也頻頻道歉;而衛福部次長蘇麗瓊不但數度公開道歉,還表示「我們接受所有的指責」。

然後就是行政院長蘇貞昌,昨天早上先在行政院會向人民及公所基層同仁道歉,強調有錯道歉、有錯就改、解決問題,並要求衛福部簡化流程,作好說明。下午蘇貞昌更親率陳時中、龔明鑫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等公開出面道歉,蘇揆說他周一講得不夠清楚,領導團隊做得不夠周到,「我負完全責任」。

整列道歉國家隊」,最特別的是衛福部的角色。尤其陳時中已經在疫情期間奠定了全國「順時中」的地位,很多人看到陳時中的道歉,還覺得他在不眠不休對抗疫情4個月後,為什麼連紓困之亂都要他來道歉

至於蘇麗瓊雖然曾經以台灣阿信的角色,幫忙柯文哲撐起世大運,並在世大運完美落幕後絕然而去這回被蘇貞昌的立委女兒蘇巧慧質詢狂電,卻只能謙卑、謙卑、再謙卑地接受所有的指責」。

蘇巧慧指責衛福部行政程序不清不楚,又給了行政院長錯誤資訊;衛福部守住防疫,紓困卻讓好事變壞事,錢想發出去卻發不出去,同樣一個衛福部,怎麼會兩個政策落差這麼大?「我們難道要罵陳時中嗎?情何以堪?」

但蘇巧慧也被質疑上演公主救駕」,為閣揆老爸開脫!既要把責任下推衛福部,又擔心「逆時中」不被人民接受;既然不敢讓陳時中「情何以堪」,只好讓「台灣阿信」謙卑「接受所有的指責」。

不過,下午蘇貞昌帶著陳時中公開道歉時,一方面強調自己負完全責任,一方面親自為民眾解惑:為什麼陳時中不但要防疫,還要為紓困負責?因為「衛生福利部」,除管防疫的「衛生」,還有救急救窮的「福利」!蘇貞昌懇切為衛福部請求諒解,他說,陳時中辛苦四個多月,為國人防疫把關,「你還要他怎麼樣?」大家都為救急救窮,希望相互體諒,「不要太計較,台灣會更好!」

薑是老的辣。「道歉國家隊上台也是有眉角的,蘇巧慧要公主救駕」,卻只會亂入

酷經濟/放水救市當然推高金價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2688/web/

◆  漫畫/不知民間疾苦
◆  畫中有話/別拍了,先排隊吧!
◆  美中交手…川普鐵了心 台灣要當心
◆  新冠復陽 隔離檢疫平常心
◆  戶外舉行、院系自辦…多點彈性配套 畢典不因疫留憾
◆  紓困不排富比較笨?
◆  政府要錢很會 給錢超摳?
◆  錢回歸於民 自動修補政府不足
◆  3原則紓困 人民才有感
◆  酷經濟/放水救市當然推高金價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放水救市當然推高金價


2020-05-08 00:14 聯合報 /   林建甫
中行原油寶事件衝擊下,大陸官方對大宗商品期貨交易的監管更為嚴格,外界點名黃金期貨交易可能是下一波官方整頓的重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年初至今,金價現貨由每盎司一千五百美元,近日來到一千七百美元附近,升幅已逾十三%

新冠肺炎堪稱人類面對有史以來最難纏的病毒,解藥與疫苗仍存在著不確定性。一月底疫情還局限在中國大陸,二月底已經蔓延到歐美,造成全球資本市場緊張,美股、美債收益率暴跌。聯準會和美國政府開啟一系列強力救市政策,尤其聯準會兩次大降息,量化寬鬆作用下美國股市已經回神,暫時穩定住了。但美國紓困及財政刺激的作用效果並不顯著,總體經濟仍逐步被侵蝕,失業人數日漸增加。市場預期美國還會有更多刺激措施,尤其是數據顯示過去五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急升,累計已達兩千六百萬

日前美國眾議院被迫又批准一項四千八百四十億美元的抗疫救濟法案,擴大到受疫情衝擊的小企業和對醫院提供貸款,現對疫情危機的總支出已近三兆美元資金行情時代再度來臨下,黃金也會水漲船高

三月下旬金價的期貨與現貨價格也發生了很大的「乖離效果」。因為從地區性流行轉成全球大流行後,世界各國相繼封關停運,對現貨與期貨市場造成不同程度衝擊。三月廿三日美準會宣布「無限量購債供應美元」救市,刺激黃金當日暴漲逾五十美元,但期貨黃金漲更多,漲了近一百美元,之後黃金現貨及期貨差價還逐步擴闊,廿四日差價甚至超過每盎司七十美元,隨後保持在廿至卅美元區間浮動兩個多星期才降回正常的十五美元內。這是因為疫情期間金礦停產及開工不足,預期可能短暫造成供應短缺加上黃金以空運為主,多國停飛下令物流受限,造成未來的不確定因此黃金現貨及期貨差價有明顯差距。但後來供應調整有道,才恢復正常。

金價向來與美元呈反向關係。美元供應暴增令金價受惠,加上美國十年期國債利率降至一%左右,短期經濟收縮、風險資產受壓,及實質負利率的情況下,資金尋找避難所,黃金反而成為風險之地。金價上升空間會受制於強勢美元和股市反彈,不過寬鬆的貨幣環境和對經濟前景的擔憂,會為金價提供良好支持。意料短線會有調整但後市樂觀,升勢不會改變。












3原則紓困 人民才有感


2020-05-08 00:21 聯合報 /   李允傑/空中大學公行系教授(新北市)
無保加碼紓困萬元新制昨日上路,結果爆發種種亂象。行政院長蘇貞昌今天滅火道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因應新冠疫情衝擊,行政院蘇貞昌四日宣布擴大發放急難紓困方案。六日申請首日,全台各地公所都湧入大批民眾,但有些不符條件資格,上演「萬元紓困之亂」,暴露政府在政策規畫與執行上的問題。

第一,缺乏由下而上的地方參與。民主國家公共治理早拋棄上令下行的單向思維,強調由下而上參與式治理。台灣防疫獲得讚賞,部分歸功於地方政府的積極作為與超前部署。在紓困上,中央雖然宣稱「中央地方一條心」,但此次紓困方案未讓地方參與就倉促上路,地方政府淪為配合執行的工具人。

地方政府是執行紓困政策的第一線,比較接地氣、了解民眾需求;中央制訂政策前,應該要與地方充分溝通,研擬好配套措施再公布;免得民眾失望抱怨連連,地方手忙腳亂又成受氣包。其實,每周的行政院會有六都市長或代理人出席,行政院長做紓困決策時,有現成平台可讓地方政府參與,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第二,缺乏顧客導向的政策溝通。行政院長蘇貞昌雖用鮮活比喻,「賣玉蘭花的和舉廣告牌的因疫情影響收入都可申請紓困」,造成民眾(外部顧客)蜂擁至公所,但基層同仁和民眾一樣,都是從新聞看到訊息,倉促下無法向民眾說明清楚。

紓困對象有資格條件限制,就應該像防疫SOP廣告(洗手消毒、社交距離)模式,在媒體宣導,避免民眾誤解,引發民怨。同時,中央跳過地方政府研擬政策,不僅人力、資源難即時到位,政策施行倉促,地方單位(內部顧客)更無法一一掌握、做有效的橫向聯繫,第一線基層不得不各自為政,致亂象叢生。

第三,缺乏簡政便民的同理心。儘管政務委員龔明鑫在六日提申請簡化步驟。然而,各地公所承接的民怨,一波波襲向中央政府。新北市長侯友宜下令公所從寬從簡從速作業,「責任我來扛」;台北市長柯文哲也打臉中央,徒增地方政府困擾。其實,我推動電子化政府多年,掌握家戶所得大數據,財政部早提供納稅人簡易試算報稅服務,為何還要紓困民眾準備一堆資料、填一堆文件?

台灣度過疫情百日,政府施政重點,從管制鬆綁走向經濟紓困振興,中央應從此次紓困之亂記取教訓,秉持參與、溝通、同理心三原則,謙卑與地方攜手合作,才能在經濟紓困下半場,做出讓民眾有感的政績!











錢回歸於民 自動修補政府不足


2020-05-08 00:27 聯合報 /   鄭志隆/國小校長(屏縣東港)
行政院推出急難紓困金,申辦首日引發各種亂象,民怨四起釀成「萬元之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有一句台語俗諺「好好鱟刣甲屎那流」,意思是不會做事的人,把事情弄得一團糟,用來比擬政府新冠疫情紓困措施,應該很適當吧!

前天蘇院長拿著長桿解說,一萬元擴大紓困補助方案後,隔天各個市區鄉鎮公所立現人龍;同一時間,美國各個銀行也大排長龍,不同的是,排隊的美國人心情良好,等著查看政府紓困金入帳了沒,而排隊的台灣人卻心情忐忑,不知能不能通過「考察」獲得補助。從新聞報導,看到許多民眾怒批畫面,陳時中部長領導防疫成功的紅利,大概快被這紓困給轉成赤字了。

單就民眾因疫情影響的生活紓困及疫後經濟促進言,設定一個年所得數額為準,以上不發,以下全發,紓困金直接入帳戶,不是易知易行嗎?為何天縱英明到名堂那麼多,搞到基層忙翻、百姓怒怨呢?原因不外經濟及防弊考量吧?

記得當年馬政府時期發消費券,我就曾發起捐消費券助弱勢。今政府若如上所述,在一定條件下全面發現金入帳戶,一來公務人員和百姓皆大歡喜,二來政府也可像鼓勵捐口罩一樣,鼓勵捐紓困金給社會公益團體、幫助弱勢親友或做藝文等消費,讓一股善良力量與氛圍,在社會醞釀與形成,這會輸給防詐騙和經濟效益的零點幾個百分點嗎?況且,不理想制度是否也相對的是在引誘人民鑽漏洞,實不可取。

政府應該大器一點,讓人民的錢回到人民;讓民間自動去修補政府的不足,否則民怨聚積沸騰如大水滾滾,恐沖垮龍王廟啊!












政府要錢很會 給錢超摳?


2020-05-08 00:31 聯合報 /   洪長源/退休人員(彰縣二林)
申請紓困補助的民眾隔著防疫擋板,焦急詢問公所人員相關流程。 記者潘俊宏/攝影


為了查稅,國稅局功力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國人每筆收入儘管只是幾塊、幾十塊錢,也逃不出他如來佛掌心。筆者每年皆核實按時申報綜所稅,國稅局審核也通過。但有一次突然寄來三年前補稅通知,說筆者漏報一筆數千元所得,由於時過境遷記不起來是否真有那筆所得,只好乖乖繳稅。

看到政府為了因新冠疫情引起的不景氣,發給民眾每人一萬元紓困金,卻要民眾自行去申請所得證明,還要…。無業或自行擺攤的,如賣玉蘭花或打零工,也要證明;有業有老闆可以出具證明,無業誰證明?

如果政府真欲照顧底層民眾,何不使出國稅局那招「上窮碧落下黃泉」功力,民眾只要寫申請單,透過國稅局查稅功夫,豈不一目了然?至於有無工作則請村里鄰長證明,村里長也具有公務員身分,對里內民眾生活情形知之甚詳,如果出具不實證明,則課以法律責任。

孟子離婁上說:「道在爾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之難」。正是這次政府處理急難救助的寫照。











紓困不排富比較笨?


2020-05-08 00:37 聯合報 /   張添松/社會志工(台北市)
紓困之亂點燃民眾怒火,行政院長蘇貞昌(左)昨天兩度鞠躬道歉,衛福部長陳時中(右)也為跟基層說謝謝與抱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蘇院長昨天召開記者會,為急難救助紓困方案造成的「萬元之亂」向國人道歉;政府官員能反省道歉,雖是好事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以亞洲各國已知紓困方案言,日、韓、星及港澳都是普發現金,簡單迅速公平,也節省發放的行政成本;唯獨台灣與眾不同,發放資格條件一大堆,難道外國政府比較笨嗎?

日昨蘇院長才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灣的經濟表現仍是亞洲四小龍第一,台商回流將突破一兆元,及八萬個就業機會;真不知行政院的數據從何而來,我也絲毫感受不到這份光榮與喜悅。台灣真的仍是亞洲四小龍之首嗎?我很懷疑!













戶外舉行、院系自辦…多點彈性配套 畢典不因疫留憾


2020-05-08 00:42 聯合報 /   周玉娟/教育人員 (台中市)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各大學畢業典禮將調整舉辦方式,減少單場入場人數或移師戶外。圖為2019年台大畢業典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時序即將進入畢業季,受疫情影響,許多縣市學校仍在觀望是否要取消畢業典禮,或是禁止家長參加畢典。

畢業典禮,象徵孩子每個學習階段的豐收盛典;不辦,將成孩子心中永遠的遺憾,若辦,如何與防疫權衡,讓地方政府和學校單位傷透腦筋。

窮則變,變則通。屏東墾丁國小將畢典搬到海底舉行,防疫口罩換成氧氣面罩,免除飛沫傳染機率,除饒富創意防疫作為,也讓孩子體認到海洋保育維護生態的教育經驗。

台灣師範大學改成畢業周,院系自辦發揮創意,也分流人群;中山大學移師西子灣沙灘辦理,藍天白雲陽光沙灘是最寬廣最浪漫的舞台;台灣大學將在行政大樓前搭棚辦理,防曬兼雨備,拉開座位距離,縮短撥穗時間,點頭致意不握手。

為了能留給孩子學習人生難忘回憶,各學校無不絞盡腦汁,一邊上緊發條防疫一邊溫馨策畫畢典,令人佩服。對於那些有意今年不辦畢業典禮的學校,上列學校變通措施可為借鏡,疫情之下權宜之計,並非只有取消典禮這條路可走。

至於家長來不來,可視疫情發展而定,即使最後採取限制手法,仍可多些彈性配套措施,例如善用科技視訊直播全程活動,或規畫校園特定據點以班群方式分散人潮歡聚同樂分享榮耀…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各求學階段畢業典禮一生只有一次(不管是幼兒園、國中小或高中大學),作好萬全準備,不留遺憾。











新冠復陽 隔離檢疫平常心


2020-05-08 00:48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疫情指揮中心召集人張上淳昨天表示,三採陰後復陽的個案,幾乎不具傳染力。 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一名婦人兩個月前在卡達感染新冠病毒,經隔離治療且二採陰後返台,未料近日出現腹瀉症狀,經採檢後確認呈現陽性反應,而引發是否再次感染的疑慮。

早在兩、三個月前,中國大陸與南韓就已發現,少數新冠病例出院後,在追蹤期間「復陽」,也就是核酸PCR檢測再次呈現陽性反應,後來在各國也陸續發現類似病例,包括台灣也出現四例。

「復陽」的原因有幾種可能,最容易解釋的是,這類病例的病毒量較低,尤其到了感染後期處於檢驗值臨界點,因此時陰時陽,而這完全屬於檢驗值門檻設定問題,與病毒感染力無關。PCR檢測的偽陰性一直是個問題,有的國家已認為只有七成敏感度,因此才有二採陰才解除隔離的措施,而歐盟甚至建議不妨四採陰才放人。敦睦艦隊有四例三採才呈現陽性反應,也屬類似狀況。

另外一個「復陽」的原因,是鼻咽採檢部位真的再次出現病毒,而非檢驗誤差。世衛專家已說明,新冠肺炎患者在康復期間,死去的肺部細胞會被清除,而如果往上運到鼻咽部,就可能採檢到留在死細胞裡頭的病毒,然而這些病毒已經失去活性了,並不會造成感染。

PCR檢測的另一個問題,也就在於無法分辨病毒的活動力,只要有核酸片段就會呈現陽性反應,而如果要確認有沒有感染力,必須進行病毒培養,確認病毒仍有繁殖力,然而至今國內外尚無實驗室從事這類檢驗。

除了上述狀況,另一個可能是病毒能否復發?也就是看似康復,其實病毒早已藏入人體器官與細胞當中,等待免疫力減弱時再次活化,攻擊人體。B型肝炎病毒、愛滋病毒與水痘病毒,都有類似現象。雖然台灣專家認為,呼吸道病毒尚未有類似現象,但新冠病毒是全新病毒,難以排除任何可能。

最讓人擔心的,是再次感染的可能,也就是已經痊癒,並清除病毒,也出現抗體了,卻仍繼續感染病毒,並出現症狀。

雖然從免疫學角度來看,除非病毒在短時間大量突變,讓免疫系統無法辨認,否則這樣的可能性不高,但世衛也說,目前尚無證據可以排除再次感染的可能。歐美許多國家打算讓多數人自然染疫,達成「群體免疫」,世衛也已警告,有抗體不代表已有完全的抵抗力。

以卡達返台婦人這例來說,如果純粹是驗到死病毒而呈現「復陽」,為何同時出現腹瀉症狀?除非腹瀉能由其他疾病解釋,否則必須小心任何可能。目前為止,中國大陸與南韓等國都認為「復陽」病例的感染力極低,無須太過擔心,然而一旦發現這類病例,也都會採取跟先前同等規格的隔離檢疫措施,這應該是各國處理的共識。











美中交手…川普鐵了心 台灣要當心


2020-05-08 00:56 聯合報 /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呼籲各國支持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 (美聯社資料照片)


近來媒體焦點,仍以「順時中」和「罷韓」為主,忽略了國際在抗新冠疫情的同時,發生一些可能與台灣間接有關的動態發展,對高喊國際化的蔡政府而言,並非好事。

中美貿易大戰,雖只是兩國經貿事務之爭,某種程度不算是在國際上正式的對立行為。真正雙雄對決是,因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大陸和美國間產生的政治板塊位移和量變後的質變。

川普為卸自身防疫不當之責,並亟欲挽救年底連任選情,近日大動作集結西方國家,反撲中共大外宣,同時高調批評中共對疫情的隱瞞,已有多個國家將會在世界衛生大會(WHA)要求調查,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呼籲各國讓台灣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台灣能否參與WHA,似乎成為美中雙方交手的第一回合。

上周日,一群來自哥倫比亞,由美國退役綠扁帽特種部隊訓練的傭兵,入侵委內瑞拉北部時,遭軍警剿滅,其中兩人是前綠扁帽成員,委國內政部更指出其中一位是現任緝毒署的幹員。消息曝光後,川普、哥國政府和委國臨時總統瓜伊多都否認與該事件有關,美國軍方證實被捕者身分因為他們隸屬的美國銀色公司負責人古瑞德出面證實,他們是傭兵組織成員,並向記者出示一份去年十月與瓜伊多簽署的合約,內容主要是捕捉委國馬杜洛總統等高官,代價為兩億一仟萬美金事後,古瑞德坦承失敗原因,是消息走露,並怪罪古巴等國的情報支援所致

美國政府否認不令人意外,但美國四月開始在加勒比海部署,自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捉拿巴拿馬強人諾瑞加以來最大軍事力量南方司令部法樂上將之前接受訪問時說,美軍行動是為馬杜洛被逐出委國後做準備。他的說法有此地無銀三百兩之嫌。

美國對馬杜洛的指控,是侵犯人權及販毒,似想複製巴拿馬模式,卻忘了時空已不同,忽略了委國背後中國和俄羅斯的力量,選在美國疫情緊急時出手結果鎩羽而歸

中美第一回合是在委國檯面下角力,第二回合則是在WHA的對決,只要挺台灣入會的聲量大於以往數倍,美國扳回一城,台灣裡子面子都得了。然而,我政府仍需注意,台海周邊中美日增的軍事活動,應避免雙方出現不理性的對峙行為,因為到時戰場可是在台海附近,一如美國對委國所做之事











畫中有話/別拍了,先排隊吧!


2020-05-08 01:03 聯合報 /   杜建重
圖/杜建重


政府加發萬元紓困金,各地公所湧現人潮;由於資格複雜,民眾紛用手機拍下表格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層面甚廣,政府擴大補助生活陷入困境民眾,是美事一椿;卻因門檻條件與手續繁瑣,怨聲載道;公所人仰馬翻,地方政府也滿腹牢騷,美意竟成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