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關鍵時刻 別誤判形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381/web/ 

◆  聯合報社論/雨都水荒,看前瞻水環境建設的虛擲
◆  聯合報黑白集/丟中線賣人口,國不成國
◆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關鍵時刻 別誤判形勢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關鍵時刻 別誤判形勢


2022-08-24 03:31  經濟日報/   社論
美股。 美聯社



面對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Fed)快速升息,美元匯率超強,加上經濟成長減緩等諸多利空,美國股市竟然從6月中開始從谷底強勁回升,投資人再度發揮「逢跌即買」的精神。6月通膨再攀高峰,7月Fed再度升息3碼,這兩個交易日回檔大跌,但在此之前市場似乎顯示新一波的多頭市場來臨。投資人的底氣何在?

通膨居高對美股具有多重殺傷力。民眾對產品與服務的消費量減少,原料及工資成本上升,皆削弱企業盈餘;聯準會(Fed)升息加縮表,削弱經濟成長,甚至導致衰退。股價超值,通膨居高,利率上升,衰退隱憂,正是今年上半年美股一路震盪走低的主因,然而6月中以後卻轉為震盪走高。以後見之明來分析,變盤當歸因於投資人終於抓到了兩重觸感,一是「通膨觸頂」,二是「指數觸底」;而更強有力的底氣,則是對 Fed 的信仰。

先看「通膨觸頂」。上半年每月公布通膨一直維持在8%以上,投資人於是改變思維,不再擔憂通膨衝高,因為上半年爬得愈高,下半年將掉得愈重。果不其然,6月衝到9.1%,7月便回降到8.5%,可以合理地研判整體通膨已經「觸頂」成功。但通膨從頂峰回降,主要是由於汽油價格急漲轉為急跌,因此壓低通膨效應可能只是一次性,就算通膨「觸頂」,卻未必就此快速下降,而是可能停留在高原區波動

再看「指數觸底」,這要從技術面觀察。依據「黃金切割率」,標普500指數從元月初的頂峰,到6月中的最低點,跌幅已經接近民國一O九年(2020年)3月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元月期間總升幅的50%,技術性支撐力道浮現;再者,今年初到6月中指數跌幅略大於20%,符合空頭市場定義;這道防線如果徹底潰敗,股市便走入「空頭」;但若能夠力守,便是底部浮現

事後來看,至少在現波段「指數觸底」很可能已經成功。「觸底」成功,之後美股便展開兩個多月的「夏季反彈」,但諸多技術指標顯示回升勢頭可能需要休息。

至於 Fed 的緊縮行動,目前市場的眼光已經超越 Fed 的思維。Fed 的立場是持續升息以抑制通膨,市場想的卻是既然通膨已經「觸頂」,則今年利率升得愈快,明年就會愈早降息。市場普遍認為一旦經濟減弱失業增加,且通膨下降,就算距離2%通膨率目標還遠得很,Fed 仍會開始降息。

股市最大的仰仗,就是過去幾十年來的經驗證明,股市只要出現重挫,Fed 就會進場救市。民國六十九-八十九年(1980-2000年)代有「葛老護盤」,民國九十八年(2008年)金融海嘯及民國一O二年(2013年)退場風暴,有「柏公護盤」;民國一O五年(2016年)人民幣貶值危機有「葉倫護盤」;民國一O八年(2019年)流動性緊絀,民國一O九年(2020年)初疫情肆虐,又有「鮑爾護盤」。代代薪傳香火不斷;使投資人對於「Fed護盤」已經從信心,昇華成信仰

然而投資人這股信仰,卻可能已走入誤區;因為以往在護盤時,Fed 不必擔心通膨升高,但這回卻恰恰相反。Fed 快速升息,目的是將資金抽離經濟體系,使金融情勢趨緊,以抑制總需求從而壓低通膨;但現在美股上漲,公債殖利率下降、加上最近美元回貶,反而使金融情勢比今年3月開始升息時還更寬鬆。因此市場其實是在跟 Fed 對著幹,使 Fed 對抗通膨的行動事倍功半;加上就業市場依然紅火工資持續上升工資─物價上升漩渦風險並未消除。股市愈漲,未來降息的時間可能不是更早,而是更晚。

總之,目前美股已經走到關鍵時刻,兩種觸感的推升力道已現疲態,對 Fed 的信仰也不再靠得住。「熊市回升」未必,「多頭再起」也難;比較可能的走勢是在9月中 Fed 會議之前,將進入回檔整理期震盪幅度將相對較大。本周末鮑爾在傑克森洞年會演說內容,更可能是左右美股極短期走勢的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丟中線賣人口,國不成國


2022-08-24 05:35  聯合報/   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二)親自南下慰問2位殉職員警家屬,並向殉職員警的靈堂上香致意。記者劉學聖/攝影



治安吊車尾的台南又出事,兩名勇警遇襲殉職。蔡總統終於出聲,除了罐頭式的悲慟,絕口不提治安惡化內政部長要求員警緝凶要「大膽用槍」,豈料「官版凶嫌」竟投案喊冤;警方搞烏龍,差點錯殺無辜。真凶後來搶超商露跡,在新竹就逮,竟是越獄犯

殉職員警勉強堪慰的是,難得總統關切,得以火速破案,這待遇雖比不上「抄跑堅」,但好過被賣到柬國的「豬仔」。數千名台青落在人口販子手上,活賣身死賣器官,總統至今未置一詞為粉飾太平,官員與側翼抹黑民間援助力量,誣指是人蛇協力者,又把豬仔醜化成自願下海,推卸營救責任。

同是治安案件,政府辦殺警案有狠勁,碰上人口販賣則顛倒黑白,甩鍋給對岸。原因無他,公權力不出國門。蔡政府大內宣台灣被世界看見」,砸錢遊說美日挺台,宣稱護主權;人民卻得自力救濟對抗人蛇集團

政府夸言護主權卻不護人民,更有甚者,中共軍演常態化,外媒熱議中線消失,總統依舊默不作聲。政府宣示兩岸主權互不隸屬,看似霸氣;但台海有事,美日袖手旁觀,總統束手無策,只能默許共軍每日越線威脅領土。

中線、人民與治安,蔡政府連番失守,國不成國。總統只在意選票,對主權人民失去責任心,台灣已被稱危境,距亂邦恐不遠矣。











聯合報社論/雨都水荒,看前瞻水環境建設的虛擲


2022-08-24 05:36  聯合報/   社論
基隆市部分高地社區缺水,水公司派駐水車設立取水站,開放民眾提水回家使用。圖/水公司第1區管理處提供



有「雨都」之稱的基隆,最近為缺水所苦。水公司發出緊急通知,稱水源枯竭,「停水將成常態,請隨時儲水備用」。今年一至二月間,基隆曾連續降雨五十二天,其間僅一日天晴;如今竟鬧起水荒,令人驚訝。行政院前瞻計畫投入二,五○○億元打造「水環境建設」,原以為可紓解各地水患旱象;但去年是西部乾旱缺水休耕,今年連「雨都」都缺水,顯示治水沒治對地方。

受全球反聖嬰現象影響,今年尚未有颱風登台,導致仰賴颱風帶來豐沛雨量的台灣,多地出現降雨不足的問題。除了基隆,宜蘭、花蓮的供水也呈現緊張。基隆上月降雨僅三十一毫米,宜蘭則低至十一毫米,創十五年來最低紀錄,造成冬山鄉茶樹乾枯,災損不輕。水利署在基隆實施「人工增雨」,效果極微,淨水場全力取水仍不足以供應原水。最近中南部偶有熱對流短暫降雨,北台灣則是大太陽酷暑當頭山澗都已枯竭。接下來,若仍無颱風過境,這波旱象恐比前兩年的乾旱休耕限水還要嚴重。

除了颱風不來,基隆缺水問題,一是主管水利經濟部未能掌握極端氣候的變化,二是政府砸了大錢的前瞻「水環境建設撒錯地方,「北水南調」的策略也未盡正確。例如,前瞻擬重啟「雙溪水庫計畫集水區選在有「乾溪」之稱的丁蘭溪,任務是要挹注竹科園區工業用水北台灣水資源並不豐沛,政府為了補充產業用水不斷調整翡翠、石門等水庫水資源分配,讓水公司有更多調度空間。但北水還未南調就鬧出基隆旱情,水公司能做的只有派水車、設加水站,這些均無法改變水資源枯竭事實

台灣連續兩年沒有颱風登陸今年西太平洋的颱風生成數原就創新低,迄今八月下旬還不見颱風蹤影,要紓解旱象並不樂觀。台灣的常態下半年少雨,今年又是強東風,帶來偏強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寄望颱風帶來雨水並不容易。

今年地球氣候異於往常熱區北移是最明顯的變化,高溫區北移到北緯三十度以北,赤道已非最熱地區。南歐的伊比利半島,今夏超過攝氏五十度的熱天相當常見;北緯五十度英國過去以多霧聞名,今年連續出現攝氏四十度以上大熱天亞洲大陸高溫區移到長江以北,連有東海調節氣候上海市,最近也炙如烤箱。位在歐洲主要航道易北河床五百年前埋下最低乾旱水位的「飢餓石」,最近重新露出水面,歐盟執委會已警告這是歐洲五百年最嚴重旱災

基隆的旱情,迄未吸引蔡政府的關注。在執政黨立委爭取下,經濟部長王美花僅要求水公司加派水車送水,以降低居民提水桶領水的民怨。令人不解的是,陳水扁時代編列了八年八百億元治水預算,後來實際花到一,一六○億元,仍淹水不斷;因此,馬政府的愛台十二項建設又投入了六百億治水經費。更誇張的是,蔡英文任內前瞻計畫的「水環境建設」,一擲二,五○○億;結果,許多經費都用於蓋公園、籃球場、停車場水環境為名破壞親水環境。幾千億治水經費投下去,都只是以建設討好地方,治標而不治本;如今,竟換得「雨都」基隆大缺水,多麼諷刺!

氣候極端化愈來愈嚴重,而政府治國眼光卻愈來愈短期化,撒錢只為爭取地方選票,而無全盤長期著眼,前瞻建設淪為「錢沾」建設也就不意外了。試想,基隆市自來水漏水率高達廿四%居全國之冠;如果政府願撥個數億供它改善漏水當地缺水會惡化至此嗎?


【專家之眼】德國海空軍也進入印太地區

◆  【專家之眼】先闖禍再嘴夏立言訪陸 民進黨執政真輕鬆
◆  【專家之眼】德國海空軍也進入印太地區

◆  【專家之眼】魂斷柬埔寨與冷漠的詐騙王國官員
◆  【專家之眼】中菲仁愛礁爭議再起
◆  【專家之眼】歷史的誤會差一點讓兩岸兩度兵戎相見
◆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專家之眼】德國海空軍也進入印太地區


2022-08-24 08:02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今年8月16日,在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德國空軍在首次派出戰機赴亞洲參加演習,還將在台灣附近飛行。圖為德國空軍主力颱風式戰機。歐新社



民國一一O年至一一一年(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德國向亞太地區派遣了護衛艦巴伐利亞號」(Bayern),該艦還行經日本與澳洲,但確實並未進入台灣海峽與南海,此乃二戰以來德國海軍首次進入亞太地區今年8月16日,在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德國空軍首次派出戰機赴亞洲參加演習,還將在台灣附近飛行,這也是二戰以來首次,這將會對於相關地區造成多大的影響?極為值得關注。

早在一次大戰之後,德國就因戰敗而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因而與亞太地區的關係都是在二次戰後才建立起來,其中尤以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為名站穩腳步,此乃與英國、法國甚至荷蘭在亞太地區與其殖民地的關係差異甚大。再加上德國的兩次戰敗,因而產生對於軍事問題敏感度,故反戰社會氛圍與和平主義國民教育才是主流價值,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在俄烏開戰初期,柏林政府始終猶疑不前的原因。

但自歐巴馬總統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重返亞洲之後,東海與南海的紛爭四起,再加上受到川普總統對中國貿易戰的影響,在民國一O八年(2019年)底,當時還是梅克爾政府時期德國國防部發表第一份政策指導方針中表示,德國不能袖手旁觀,應協助盟國來維護亞太地區的國際秩序。其實,德國的主要目的擴大國際合作框架,特別是那些希望與德國長期密切合作東協ASEAN國家。由此可見,德方有意藉深化與該地區的聯繫來開闢大量商機,以便分散對中國市場依賴

此舉使柏林與其他西方國家一道,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當時一些歐洲國家均已向南海派艦,而德國乃是殿後。然而,由於中國是大眾、寶馬和奔馳德國汽車大市場,德國在該地區的參與將不如法國和英國那麼自信。隨即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12月,德國社民黨與綠黨、自民黨聯合政府上台,一反梅克爾政府親中立場,決定德國將穩步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因而自8月15日開始,六架德國歐洲颱風戰鬥機Eurofighter Typhoon),在三架 A330 空中加油機協助下,再加上4架 A400M 運輸機,總共13架軍機並運載250名官兵,計劃從8月下旬至9月底,在澳洲參加17個國家兩年一度的「黑色瀝青」(Pitch Black聯合軍事演習

之後在返航途中,機隊還會訪問日本和韓國並強化軍事交流,還會與新加坡空軍聯合演練,並將沿台灣相鄰的空域飛行,整體過程浩浩蕩蕩。依照德國空軍司令格哈茨
Ingo Gerhartz)的說法,德國戰機在此敏感時刻飛越台灣附近的領空,但不會通過台灣海峽,也不會進入南海,而只依循國際航線,以避免向中方發出任何威脅性信息。

近日,在德國國防部官網介紹印太政策時指出,由於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活動,歐盟和德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譴責中國的威脅。柏林政府的立場明確:唯有在和平和兩岸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台海現狀。該地區日益緊張的局勢和中國日益挑釁的立場令人擔憂,此乃德國政府近年來十分罕見地提到台灣,可見柏林政府對印太地區的關注程度不斷在提升。

如今,由於大陸的崛起使得西方國家心生畏懼,而德國也受到影響才加入抗中的行列。當然這背後都是美國在操作,因而使得歐洲的北約勢力滲入亞太此乃從大西洋至太平洋國際海洋勢力,來圍堵亞歐大陸中俄兩大國戰略格局儼然成型,而因德國的國力強大,其參與就是此一架構中的相對重要與最後一塊拼圖。但由於歐洲國家距離印太地區遙遠,又都難以割捨與大陸的巨額經貿利益,上述的陣仗雖然空前,但要在關鍵時刻發揮效果,恐怕還有待觀察。











【專家之眼】先闖禍再嘴夏立言訪陸 民進黨執政真輕鬆


2022-08-24 08:1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右二)率團訪中國大陸,一天內連跑三個城市。圖/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在兩岸交流中斷兩年多後,國民黨夏立言訪團先在防疫旅館關十天,再在酷暑下,展開曾於一天內連跑三個城市,四處聆聽在陸台人心聲的辛勞旅程。相對於此,執政的民進黨則因選情不佳,密集監督沒錢無權的在野黨訪陸團。他們的理由是否充分?對目前惡劣兩岸危機又提出了什麼解決辦法?台人應該要審慎觀察。此外,在高層如此不辭辛勞情況下,國民黨內部卻還出現雜音。如果連自己人都不能了解苦心,又怎能苛求外界明白此行重要性?藍營未來恐怕也該好好重新建立共識才是。

民進黨對訪團的指教,包括說他們影響內部團結、混淆國際視聽,也「建議」訪團向中共表達中華民國存在事實、對軍演抗議、反映與統一白皮書不同的立場云云。總而言之,是要全台準備跟中共硬碰硬。

多數台人不會想要面對兵凶戰危局面。尤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剛在國慶演說中,點名「最近最令人擔憂的驟升的台灣緊張局勢」,要認為這個區域不會爆發戰爭的人必須「現實一點」。戰爭腳步逼近,令人憂心。

目前局勢雖說是美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但據外媒報導,中共早在事前就大量向美發出警告,稱可能採取何種報復。美國國防部、印太司令部和白宮國安會也相信中共不是虛言恫嚇,因此建議裴避開台灣之行,但她表明兩種情況才會重新考慮,一是拜登要求,二是蔡英文撤回邀請。

拜登最近民調聲望不高,不開口可以理解,但台灣一般民眾是到裴洛西行前幾天才知道可能來訪,蔡政府完全可以在事前評估利弊得失,配合美國行政部門考慮,卻不這麼作。搞到現在別說 ADIZ,連海峽中線亦不可保,失去這麼重要的軍事緩衝,結果也沒換到什麼戰略資產,這個政府闖下大禍,卻還要大家配合,邏輯未免奇怪。

而從目前跡象看來,執政黨也沒想解決問題。因為要處理危機,政府該有軟硬兩手準備,分進合擊,這也是蔡在回應中共實彈演習後說「台灣永遠開放對話」原因。結果在軍事上低調以對也就算了,中共不理蔡的喊話,綠營也沒想繞彎借勢對話緩解衝突,只叫藍營一起硬起來嗆聲。民進黨不懂中共,卻要把全台拖下水。

說他們不懂,是因為綠營要朝野一起硬起來的邏輯,來自於過去在野黨主席蔡英文的夢想:只要該黨選舉獲得多數台灣人民支持,「連中國都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然而,從蔡2014年講出那句話到現在,國民黨曾多次被打趴在地,中共靠到民進黨這邊來了嗎?沒有。只看到兩岸敵意螺旋升高,從馬政府時期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到現在蔡政府成了中共團結大陸人民,忽略內部經濟問題的理由。

其次,他們也不了解「見面三分情」的重要。這個道理連美國人都懂,因此一直想安排拜登與習近平的親自會面。這是兩人可能在11月於G20峰會見的原因。相對於此,民進黨卻不在乎兩岸沒有溝通管道,對可能擦槍走火的情況不負起責任,還要求國民黨也隨民進黨調子表態。

由於軍演對台海和平現狀破壞至鉅,相信國民黨會對此做出相應處理。但台人也要了解:民進黨的「建議」沒有實力作支撐,不會得到任何實益。而國共雙方的見面溝通,應該是從2020年2月,台灣全面禁止陸港澳人士入境就已中止,兩年多來,兩黨聯絡管道雖然不至中斷,但在相關人事更迭,因不熟悉造成的「類誤會」,恐怕需要重新啟動見面互動,才有恢復互信的可能。

這些「類誤會」包括5月時,中共國台辦願提供台企洽商採購抗原檢測快篩試劑協助,國民黨朱主席受訪時反問陸委會「見縫插針」的回應,被部分陸媒批評,以及6月朱主席訪美行程,對九二共識換個方式的說法,又引起對岸不少人士的異音。

至於新人事的陌生,也需要時間熟悉。例如在此行裡,國民黨訪團多數成員是在新位置,而中共方面,以訪團表定訪問地區的中共台辦官員為例,福建、上海台辦主任也已換人,這些新對象溝通建立信任都需要時間。因此外界對於訪團能帶回什麼政治議題的解決方案,恐怕也不用多想。

面對中共與美國對抗日益激烈情況,台灣實在沒必要湊一腳。國防部近日預告修正兵役體位區分標準,提高免役門檻,等於暗示跟民進黨政府團結,就是準備打仗。中華民國國民不會吝於保護國家,但和平未到絕望時期,為何要放棄和平?兩岸因為疫情中斷實體交流已久,當務之急,應該是重建互信,為未來打開一條緩衝道路。在野黨此行應該專注於重建互信、辦好照顧台人實事、繼續先經後政路線。至於民進黨政府,也請少點政治口水,多以行動推進國計民生吧。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拜登簽降低通膨法 有助期中選舉?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381/web/ 

◆  美中敵意升高 護欄恐失效
◆  建交卅年 中韓走在分歧十字路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拜登簽降低通膨法 有助期中選舉?
◆  社會陷恐慌 搶救治安應用「重典」
◆  外役監防逃 不能單靠信賴人性
◆  大膽用槍不是嘴巴喊就好
◆  兒從警 當媽的輾轉難安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拜登簽降低通膨法 有助期中選舉?


2022-08-24 05:53  聯合報/   楊之遠(作者為退休教授)
美國聯邦眾議院通過規模4300億美元的「降低通膨法案」,不啻是總統拜登在11月期中選舉前一大立法勝利。  歐新社



八月十六日美國拜登總統簽署《降低通貨膨脹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成為全球最矚目的氣候新聞

IRA 源起於民主黨去年提出之《重建更好法案》(Build Back Better Act) ,但是由於民主黨籍參議員喬.曼欽等反對,黨內幾經協商做了大幅縮減及修改,最後將氣候、健保、稅制等三項改革包裹在一起。因為通貨膨脹嚴峻,因此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氣候投資立法,改名成為《降低通貨膨脹法》。該法律將籌集七,三七○億美元,並授權將其中三,六九○億美元用於氣候解決方案和環境正義。

IRA 在應對氣候及環境正義方面之作為,首先,法案之氣候目標在推動美國消費者和工業擺脫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資金的最大份額用於一系列清潔能源技術的稅收抵免和退稅。包括:太陽能電池板、風力渦輪機、氫能、核電、熱泵、能源效率和電動汽車等。並激勵公司在美國製造這些清潔能源產品,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該法案還將投資於工業場所的能源效率,以幫助降低該行業的大量碳足跡。

再者,將加強有色人種和低收入社區對於氣候變遷影響的復原力,以及支持由社區主導受汙染和氣候變遷嚴重影響地區所進行的改善項目。

另外,推動氣候友好(climate-friendly)的農業,投資幫助農民和牧場主人採用可持續耕作,例如實施輪作和覆蓋作物等。加強對成熟和古老森林的保護,投資保護和恢復沿海社區和生態系統等。

但是環保團體認為,該法案受到產煤之西維吉尼亞州選區喬.曼欽議員的壓力,同意對碳捕獲和封存(CCS)實施稅收抵免,將延長煤電廠的使用壽命,繼續汙染環境。而且法案雖然對石油和天然氣鑽探產生的過量甲烷排放徵收新税,但同時讓化石能源公司能獲得更多聯邦土地和水域的租賃權,將給化石能源留下生存空間,將影響該法環境效益。

中國目前在太陽能電池板、電池等清潔能源生產居全球領先地位。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 BNEF 統計,如果將加速能源轉型的公共和私人投資予以合計,二○二一年,中國在能源轉型上支出約二,九七五億美元為最多,而歐盟為一,五五七億美元,美國則僅僅為一,一九七億美元。因此 IRA 所投資的經費將增加美國在清潔能源技術發展的競爭力。

拜登總統目前施政滿意度僅百分之卅八,美國通膨率高達百分之九點一。IRA 完成簽署,將拜登之核心政見,均列入預算法律,將提振民主黨及拜登總統之士氣,但是否有助民主黨於十一月舉行的美國期中選舉,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美中敵意升高 護欄恐失效


2022-08-24 05:54  聯合報/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自中共對台軍演後,許多關心台海情勢的國家都深表不安,不是憂心爆發衝突,就是啟動防範機制。

儘管美中可能在十一月廿國峰會期間舉行場邊峰會,但雙方較勁卻愈演愈烈,許多國家看得心驚肉跳,擔心台海可能會成為引爆點。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率先表示,美中角力讓台海升溫,讓他深感憂慮,警告新加坡人民要做好心理準備,以因應可能爆發的台海衝突。

解放軍軍演期間,曾有五枚飛彈射進日本經濟海域,東京除表達關切外,也決定在沖繩部署千枚遠程巡弋飛彈,並斥資五點五兆日圓發展對抗極音速飛彈的反飛彈網。

歐盟外長日前集會,除表示現階段歐盟各國外長不會訪問台灣以免刺激北京,並同意歐盟將在兩岸爆發衝突後介入調停或斡旋。

繼對台發動封鎖式軍演後,北京並宣布在渤海、台海、黃海舉行一系列軍演。此外,中國也將參加俄羅斯舉行的海空聯合軍演。

美國與其盟國自然不是省油的燈。在七月下旬多達廿多國參加的環太演習後,美國又和澳洲、印尼、新加坡、日本舉行代號為「超級神鷹之盾」的演習,並有英、法、德、印度、馬來西亞等多國應邀成為觀察員。暌違數年後,美國與南韓也正舉行規模超大的海空聯合軍演,以因應北韓的挑戰。

美國與盟國的一系列軍演顯示,他們比以往更擔心中俄與北韓的未來動向。俄羅斯媒體並報導,如果北韓舉行核試,美國將在東北亞部署戰略武器,讓本區的緊張情勢進一步升高。

去年五月,英國《經濟學人》曾指出,台灣是地表最可能爆發戰爭的地區。為何今年美國與其盟國更擔心台海情勢可能失控?

首先,美國與其盟國認為,中國因裴洛西訪台而發動對台軍演是「過度反應」,不僅高度反映其武力犯台野心,也讓中國和平崛起的說法不攻自破。

其次,俄羅斯在二月入侵烏克蘭後,原先不相信中國會對台動武的國家都改變了想法。

第三,針對中國藉軍演將台灣海峽「內海化」與壟斷台海中線的做法,美國自然不以為然。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總監坎伯十二日指出,針對中國對台灣的各項威脅,美國將採取四點政策:強化美台經貿談判、加強台灣自衛能力、採取標準化行動維護台海自由航行與飛越權、加強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存在。

第四,在戰略武器方面,中國現在愈來愈有自信。當美國十六日發射一枚義勇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展現擁有反「區域拒止」能力後,北京立刻回應中國也有東風 41 洲際彈道飛彈,表示其也具備第二擊核報復能力。

中國國民生產毛額已占美國的七十%以上,傳統與戰略武器也逐漸拉近距離,這也讓美國的盟國感到憂心忡忡。

儘管美中兩國目前仍有密集溝通與管控分歧的機制,但是雙方的敵意也不斷升高,恐怕再多的安全護欄也無濟於事,這也正是美國許多盟國最感到擔心的。











建交卅年 中韓走在分歧十字路口


2022-08-24 05:54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中共與南韓建交已三十周年。其間,南韓總統無論屬於保守或進步政黨,都保持以「安全靠美國、經濟賴中國」原則來往,因此可謂「相安無事」。尤其在國家統一議題方面,兩岸與兩韓彼此有諸多借鏡之處。

南韓前總統朴槿惠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後,曾一度燃起兩韓統一希望。文在寅上台後更不遺餘力,舉行「文金會」不說,還促成有史以來首次的「川金會」。對兩韓來說,統一更勝於廢核。文在寅一直在國內外強調的「朝鮮半島和平進程」即是代表作。

問題是,兩韓和平統一無進展,反而加強了北韓的文攻武嚇。新任總統尹錫悅上任後,再三強調加強美韓、韓日關係之重要性,並且已經恢復舉行年度美韓軍事演習,尤其,中共反對而停擺已久的星州郡薩德基地也要正式擴建。在在顯示,中韓關係正面臨倒退。

首先,舉行首度「拜尹會」後,尹錫悅的行情水漲船高。美國不認同文在寅前總統的「親中親朝」外交政策,尤其,尹錫悅認為南韓多年來,僅靠中國大陸的「協助」,對北韓放棄核武毫無助力,只有加強南韓自己的國防力和美國與日本的「核傘」保護,才能有效遏阻北韓的第七次核試。

一般來說,尹錫悅的這種「作法」屬於保守派政府的一貫政策。李明博前總統就曾提出「廢核、開放、三千美元」,結果未得到北韓的接受。如今,尹錫悅稍微修改成「階段式廢核、提供經援、要求美國撤銷制裁」等,北韓仍然不為所動。

近日,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胞妹金與正不僅直接批評,甚至批罵尹錫悅腦袋有問題等,並以「南韓空飄傳單傳染疫情」為由,直說北韓將嚴厲報復南韓。朝鮮半島的緊張趨勢好像又回到從前的原點,不進則退。

因此,為了解決眼前問題,南韓外交部長朴振利用八日至十日在青島舉行的首度中韓外長會談中,要求中共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希望中方對北韓有力勸說。似藉此暗中批評,中共只會表面講好話,希望南北韓透過對話及外交方式解決,對北韓而言則不痛不癢。

北韓一直是中共對美國和南韓的現成籌碼。地理上,由北韓擔任最前線。因此,來自駐韓美軍的威脅,包括薩德在內,中共與北韓一再要求撤出駐韓美軍的主要原因也在此。

自「王朴會」首次交手後,雙方反而更「透徹」了解對方,因此,目前看來,找不出「焦心」。據大韓商議調查顯示,南韓正面臨中國經濟發展遲鈍、中國科技追趕南韓及美中霸權競爭等三種苦難。汽車、化妝品等產業受到衝擊。如果中共再來個「貿易報復」,恐怕南韓廠商受不了。

看來,中韓建交三十周年,雙方正走在分歧的十字路口上。











大膽用槍不是嘴巴喊就好


2022-08-24 05:53  聯合報/   官政哲/警政署前副署長(宜蘭市)



台南市兩位員警不幸被殺殉職,內政部長宣示可大膽用槍,不必客氣!但現實是警察開槍被告,不開槍被殺!警察經常需面對開槍或不開槍的困難抉擇!大膽用槍不是口頭宣示那麼簡單!

警察開槍後可能面對之行政責任與刑事及民事責任之壓力,導致員警猶豫不決,大膽用槍的後遺症非員警所能承擔!

第一線員警面對突發狀況時,輕微案件得以口頭警告或以肢體強制等方式制伏嫌犯。但在處理暴力抗拒攻擊事件時,使用警棍與肢體力量或噴辣椒水卻難有即時嚇阻效果。使用警槍又怕不符比例原則,擔心被事後究責。

如何拿捏使用適當武器與強制作為時機,是困擾所有警察的重大心理壓力與束縛及困難抉擇。如何提供員警更合適有效的武器選項與精實的戰術訓練以制止嫌犯,並減少使用致命性武器(警槍)的機率與心理壓力及後遺症,應是警務機關必須思考的方向。

依據「警察機關配備警械種類及規格表」,低致命性武器—電擊槍,非屬警槍類別,屬於合法警械之一,英美等各國警察均全面配發電擊槍並列為基本配備。多年前筆者曾建議應配發電擊槍,當時警政首長缺乏決策擔當而拒絕此議,並被指稱是製造麻煩,後來僅配發辣椒水替代,導致員警仍必須以肉搏方式與歹徒搏鬥,陷員警於重大傷亡危機之中。

電擊槍又稱「人道武器」或「失能武器」,係屬低致命性武器,聯合國人權組織鼓勵各國執法機關積極開發運用。運用電擊槍發射瞬間強大電流可在安全距離內有效制伏嫌犯,有效嚇阻犯罪並遏止嫌犯抵抗與減少傷亡。使用電擊槍執法可增加以下優勢:

一、電擊槍無致命性殺傷力,能使嫌犯暫時失去行動能力後加以逮捕,可避免不必要之傷亡,減輕員警用槍之心理壓力與顧忌。

二、電擊槍可事先放電警告,如有急迫危害亦可立即發射,有利員警依情境採取適當應變方式,符合警告程序與比例原則。

三、電擊槍無殺傷力且射程短,毋須精確瞄準,適合緊急使用且無致命性,且不易傷及無辜民眾。

四、電擊槍瞄準快速(避免射擊頭部)近距離對準身體射擊,使用簡單方便且操作訓練容易。

五、嫌犯受到電擊後立即失去行動能力,無法使用武器或抗拒,有利安全制伏嫌犯,避免於格鬥扭打中造成傷亡。

六、電擊槍具有防搶保險插銷設計,插銷脫離槍體後即無法電擊使用,如遇偷襲搶奪,亦不致危害員警生命安全。

七、電擊槍亦可配置錄影設備,有利於約束員警合法使用,同時可以還原事件真相,減少傷亡訴訟糾紛。

兼顧員警執勤安全與維護民眾安全,應是警察機關的優先課題。政府應立即檢討執法安全配備與教育訓練不足之處,並應立即全面配發電擊槍,以解除員警不敢大膽用槍之顧慮!










外役監防逃 不能單靠信賴人性


2022-08-24 05:53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新北市)



台南發生震驚社會的殺警案,嫌犯林信吾雖已落網,經查竟是明德外役監之脫逃犯,更令人詫異。尤其監察院於二○一九、二○二○年,分別針對外役監是否超額、是否有完備的防逃機制等,進行調查且提出報告,目的即在要求主管機關解決十年內脫逃卅九人,特別是明德、自強外役監於兩年內脫逃十二人的大問題。故為免悲劇再次發生,有關外役監的防逃機制,就有檢討之必要。

因外役監屬低密度監視的矯治機構,既可能白天出外工作,亦可能假日回家探親,必出現諸多監控間隙,致有可乘之機。故依外役監條例第四條第二項,就針對再犯或脫逃機率較高者,如犯脫逃罪、毒品罪、性侵害罪等受刑人,將之排除於申請外役監之列。

又依外役監條例第四條第一項,只要服刑滿兩個月,並符合一定的累進處遇門檻,且有悛悔實據,身心健康適於外役作業的受刑人,即可提出入外役監之申請。惟此規定,並未排除重刑犯,如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也包括無期徒刑者,僅是將累進處遇的門檻加高,勢必得因此次事件,來為立法妥當性之檢視與修正。

而為爭取進入外役監,受刑人必然想方設法取得申請資格的門檻,為防有心者想以外役監來逃逸,更為求公正與透明,法務部除訂定外役監受刑人遴選實施辦法為程序依據外,矯正署亦須成立遴選小組來負責遴選。惟此遴選小組的七至十一名之委員,僅規定外聘委員不得少於三分之一,就留給主管機關極大的裁量權,致難擺脫黑箱之質疑。

至於外役監,因是以使受刑人重返社會為目的,就強調受刑人教化優先,自由度當然高於一般監獄,在得以外出工作與返家探親下,如何防止逃亡,必是棘手問題。而雖受刑人違反相關紀律規定及脫逃時,皆有相對應的懲罰,如取消戶外活動、探親,或從外役監回到一般監獄,甚至外出不歸,也會有刑法的脫逃罪來究責,但這些都只是事後不算重的制裁,致難生嚇阻之效。尤其一旦逾假未歸,即便獄方毫無隱瞞且立即報請檢察官通緝,卻也不知其在何方,就難免再犯之可能。

故為保證外出或返家而能按時回監,就不能只基於對人性的信賴,而得有相應的監控機制。但在人為監視上,除有資源不足的問題,更不符合再社會化的目的,似僅能利用電子監控的方式來防範。惟因此等科技監視,涉及行動自由的限制,就得有法律的授權依據。至於現行能依法施以電子監控者,僅限於性侵害的假釋與緩刑犯及判決未確定而有逃亡之虞的被告,故若要適用於外役監受刑人外出或返家之情況,仍賴立法者修法以對。或許,藉由此次事件,正是全面檢討外役監制度的契機。











社會陷恐慌 搶救治安應用「重典」


2022-08-24 05:53  聯合報/   楊聰財/精神科專科醫師、大學社會心理系副教授(新北市)



台南市發生殺警案,讓好多人不禁心生寒顫害怕。本人要提出對大眾身心健康的擔憂,以及平日可以安心的實際作為建議。

一、治安敗壞,造成社會大眾集體焦慮不安。台灣民眾這幾年來日子真的不好過:疫情造成生離死別、經濟蕭條、生活不便;俄烏戰爭、全球通貨膨脹,使得生活消費支出大增,經濟壓力讓人喘不過氣;中共軍演,台灣面臨戰爭邊緣,很多人都產生「類急性壓力障礙」的症狀就診精神科、身心科。

二位警察被殺新聞一播出,看診的病患與家屬、我所認識的周遭親友都產生一則以悲、一則以懼的負面情緒:悲的是二名年輕優秀的國家公僕,生命就此殞落;懼的是「社會治安怎會如此混亂」,光天化日都敢殺警,叫我們小老百姓平日要如何安居樂業!

我和太太急忙連絡在南部的兒子速速返家,因「陳進興殺人犯恐懼效應」已經發生!台南成功大學廿二日下午也發布公開警告信提醒全校師生:「通緝犯仍在逃逸,並持有槍枝,請同學夜間盡量不要出門,也不要行經人煙稀少地方,並注意自身安全。」

天啊!台灣離《禮記.禮運》「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已經有多遠了呀!

二、政府務必要執行死刑,對想為非作歹的惡人產生震懾的效果!為什麼這些年來社會治安如此敗壞,壞人會一再犯案呢?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不執行死刑」!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執行死刑,一方面可以滿足普羅大眾「以命抵命」的觀念,二來亂世用重典,歷史上本就斑斑可考,至少可以提升精神分析大師佛洛伊德所說「重視社會規範的超我」,減少犯罪發生。

三、平日我們可以進行的安全措施:連帶槍的警察都會被殺,可見社會治安的敗壞!請民眾外出時,不要低頭看手機,注意周遭的危險訊號,隨身攜帶防狼噴霧器,以防不肖歹徒的攻擊;最好能去學點防身術,女性出去可以的話最好有伴同行。

在為二位員警哀悼,關注案情發展的同時,我呼籲大家要能夠多與親友互動、說話唱歌紓壓,要能睡、能吃、能運動。逢值選舉,也請大家關心國事以及社會安全,看哪些政客只會放嘴砲,票要投給真正會照顧人民福祉,會讓大眾安居樂業的政府!









兒從警 當媽的輾轉難安


2022-08-24 05:53  聯合報/   林靜瑜/工、警眷(屏縣鹽埔)



這兩天新聞一直播報著駭人聽聞的殺警奪槍案。聽著聽著,每根神經愈繃愈緊,想勸從警的兒子多小心,卻不知要如何開口。

我知道叨唸只會讓孩子更煩躁,倒是他先傳來三等特考放榜,同是警察的女友通過考試,感謝我包粽子的加持。我除了按讚嘉許,還語帶保留地要人在北部的他們多保重。聽出我的弦外之音,他回以看到新聞後,也有提醒女友和同仁們值勤時多留意。

七月底他染疫隔離,住進集中檢疫所,全賴同事送藥、保健食品和補充能量的零食。女兒快遞了中藥喉糖、鰻魚精等物品給他。手足無措的我,能為他做的,僅是前往附近廟宇,祈求眾神護佑。

原本要等周六日放假才要烤蛋黃酥,不忍心看電視上的血腥畫面,匆匆用餐後,將注意力轉移到麵糰上,油皮包裹油酥,擀平、捲起重複二次,形成層次分明的餅皮,內餡則有豆沙、鹹蛋黃,甜甜鹹鹹就像錯縱複雜的心情。早上將放涼的蛋黃酥包裝好,寄宅配給兒子,為他加油打氣。

每次有員警罹難,總教我驚恐萬分,除了為遭逢不幸的警察及家屬難過,也誠心祈求上蒼,別讓他遇上此等惡煞,他知道後一笑置之「哪有當警察還怕碰到壞人的?」

昨天獲悉歹徒落網,稍稍鬆口氣,只是血的教訓一再重演,除非勸他離開這個令人不安的行業,我又如何能真正放下心來?


薛承泰/後「八二三」的兩岸默契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後「八二三」的兩岸默契
◆  林中斌/懾戰:共軍導彈威懾
◆  廖元豪/莫讓數位中介法成為言論東廠







薛承泰/後「八二三」的兩岸默契


2022-08-24 05:54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昨天是八二三戰役紀念日,國防部長邱國正昨前往金門主持追思活動。記者蔡家蓁/攝影



數年前筆者曾為文「『八二三』是台海最後一次戰役嗎?」最近因裴洛西來訪引發對岸的緊張,進行了大規模的封鎖演習,稍有不慎擦槍走火,民國四十七年那場「八二三」就不是台海最後一戰了!

八二三」主要戰場在金門,長達四十四天的猛烈轟炸,落彈四十七萬餘發,平均一天超過一萬發,即使如此也只能稱是一場「戰役」。如果這次共軍以演習為名乘機攻台,那就不只是戰役而是戰爭,甚至可能引發世界大戰,而台灣面對的不會是過去的黃色炸藥,而是飛得遠、射得準、威力大的飛彈!金門島約為北市的一半大,不要說一天一萬顆飛彈,百顆飛彈落在北市,將會是何情景?

有人說,共軍這次軍演是趁此機會來宣示台海中線的不存在;其實,這條中線本質上是心證,更是默契!君不見,每天有多少客機往返於台灣與金馬地區,不僅飛越了海峽,飛機要下降金門尚義機場時,只要往左下方看去,漳州建築物與廈門島上林立的大樓歷歷可數,天氣好時連和平碼頭鄭成功像都看得見!

這就是「八二三砲戰」後逐年發展的默契!這種默契已超乎意識形態的嘴砲,就像是對岸作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地區,不論我政府怎麼批對岸,還維持著「錢照賺」的默契,且近五年來,平均每年來自對岸順差超過八百億美元相當於我政府年度總預算!根據國發會重要統計資料」,今年上半年貿易總出超達二七七億美元,其中有五一八億美元來自對岸(大陸與香港);換言之,若沒有這筆錢,上半年台灣對外貿易赤字即高達二四一億美元

或說對岸會讓台灣賺那麼多錢,是因為需要台灣優質產品與先進製程;果真如此,我方豈可協助敵人發展壯大呢?要知道,除了少數高端產品,多數台灣產品對岸是可以找到替代的;而我們找得到相當大陸的替代市場嗎?美國加日本對台灣的總貿易量還差大陸很多,遑論巨大的順差!

八二三砲戰六十四周年了,當時參戰的軍人,不論來自台灣本島或大陸各省,如果還活著,應該也是八、九十歲的老人了,或許正吊著點滴掛著尿袋,有誰會向他們致敬呢?即使有人說他們是國民黨軍隊,就不應該向他們說聲謝謝嗎?

八二三」之後,海峽無惡風巨浪,台灣經濟向前行,不僅創造了廿年的快速經濟成長,還縮小了貧富差距,這是台灣的經濟奇蹟,並吸引了東南亞國家年輕人紛紛來台工作;曾幾何時,台灣大學生滿街都是,失業率卻居高不下,貧富差距拉大,年輕人反奔向東南亞找工作,甚至跑到 DGP 只有台灣百分之五的柬埔寨;更諷刺的,最近還爆發了人蛇詐騙案,國人遭受凌虐與拘禁,多少人陷入煉獄至今未明,凸顯了台灣經濟脆弱的一面,以及政府在跨域治理的弱化。

政府存在的目的不外乎維護和平、安全、發展,以營造均富社會為理想,不論是民主或極權國家,都是這麼說。如今,海峽不再平和,國人跨域安全受到威脅,而我們的護國神山正面對空前壓力,產業發展令人擔憂。

今年「八二三」蔡總統因共軍軍演當有所顧忌,沒去金門參加紀念活動;兩個月後,金門大橋通車典禮,蔡總統是否搭乘空軍一號前去主持?也許就是考驗兩岸默契的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