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關鍵時刻 別誤判形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381/web/ 

◆  聯合報社論/雨都水荒,看前瞻水環境建設的虛擲
◆  聯合報黑白集/丟中線賣人口,國不成國
◆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關鍵時刻 別誤判形勢






經濟日報社論/美股關鍵時刻 別誤判形勢


2022-08-24 03:31  經濟日報/   社論
美股。 美聯社



面對通膨居高不下,聯準會(Fed)快速升息,美元匯率超強,加上經濟成長減緩等諸多利空,美國股市竟然從6月中開始從谷底強勁回升,投資人再度發揮「逢跌即買」的精神。6月通膨再攀高峰,7月Fed再度升息3碼,這兩個交易日回檔大跌,但在此之前市場似乎顯示新一波的多頭市場來臨。投資人的底氣何在?

通膨居高對美股具有多重殺傷力。民眾對產品與服務的消費量減少,原料及工資成本上升,皆削弱企業盈餘;聯準會(Fed)升息加縮表,削弱經濟成長,甚至導致衰退。股價超值,通膨居高,利率上升,衰退隱憂,正是今年上半年美股一路震盪走低的主因,然而6月中以後卻轉為震盪走高。以後見之明來分析,變盤當歸因於投資人終於抓到了兩重觸感,一是「通膨觸頂」,二是「指數觸底」;而更強有力的底氣,則是對 Fed 的信仰。

先看「通膨觸頂」。上半年每月公布通膨一直維持在8%以上,投資人於是改變思維,不再擔憂通膨衝高,因為上半年爬得愈高,下半年將掉得愈重。果不其然,6月衝到9.1%,7月便回降到8.5%,可以合理地研判整體通膨已經「觸頂」成功。但通膨從頂峰回降,主要是由於汽油價格急漲轉為急跌,因此壓低通膨效應可能只是一次性,就算通膨「觸頂」,卻未必就此快速下降,而是可能停留在高原區波動

再看「指數觸底」,這要從技術面觀察。依據「黃金切割率」,標普500指數從元月初的頂峰,到6月中的最低點,跌幅已經接近民國一O九年(2020年)3月到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元月期間總升幅的50%,技術性支撐力道浮現;再者,今年初到6月中指數跌幅略大於20%,符合空頭市場定義;這道防線如果徹底潰敗,股市便走入「空頭」;但若能夠力守,便是底部浮現

事後來看,至少在現波段「指數觸底」很可能已經成功。「觸底」成功,之後美股便展開兩個多月的「夏季反彈」,但諸多技術指標顯示回升勢頭可能需要休息。

至於 Fed 的緊縮行動,目前市場的眼光已經超越 Fed 的思維。Fed 的立場是持續升息以抑制通膨,市場想的卻是既然通膨已經「觸頂」,則今年利率升得愈快,明年就會愈早降息。市場普遍認為一旦經濟減弱失業增加,且通膨下降,就算距離2%通膨率目標還遠得很,Fed 仍會開始降息。

股市最大的仰仗,就是過去幾十年來的經驗證明,股市只要出現重挫,Fed 就會進場救市。民國六十九-八十九年(1980-2000年)代有「葛老護盤」,民國九十八年(2008年)金融海嘯及民國一O二年(2013年)退場風暴,有「柏公護盤」;民國一O五年(2016年)人民幣貶值危機有「葉倫護盤」;民國一O八年(2019年)流動性緊絀,民國一O九年(2020年)初疫情肆虐,又有「鮑爾護盤」。代代薪傳香火不斷;使投資人對於「Fed護盤」已經從信心,昇華成信仰

然而投資人這股信仰,卻可能已走入誤區;因為以往在護盤時,Fed 不必擔心通膨升高,但這回卻恰恰相反。Fed 快速升息,目的是將資金抽離經濟體系,使金融情勢趨緊,以抑制總需求從而壓低通膨;但現在美股上漲,公債殖利率下降、加上最近美元回貶,反而使金融情勢比今年3月開始升息時還更寬鬆。因此市場其實是在跟 Fed 對著幹,使 Fed 對抗通膨的行動事倍功半;加上就業市場依然紅火工資持續上升工資─物價上升漩渦風險並未消除。股市愈漲,未來降息的時間可能不是更早,而是更晚。

總之,目前美股已經走到關鍵時刻,兩種觸感的推升力道已現疲態,對 Fed 的信仰也不再靠得住。「熊市回升」未必,「多頭再起」也難;比較可能的走勢是在9月中 Fed 會議之前,將進入回檔整理期震盪幅度將相對較大。本周末鮑爾在傑克森洞年會演說內容,更可能是左右美股極短期走勢的關鍵。









聯合報黑白集/丟中線賣人口,國不成國


2022-08-24 05:35  聯合報/   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二)親自南下慰問2位殉職員警家屬,並向殉職員警的靈堂上香致意。記者劉學聖/攝影



治安吊車尾的台南又出事,兩名勇警遇襲殉職。蔡總統終於出聲,除了罐頭式的悲慟,絕口不提治安惡化內政部長要求員警緝凶要「大膽用槍」,豈料「官版凶嫌」竟投案喊冤;警方搞烏龍,差點錯殺無辜。真凶後來搶超商露跡,在新竹就逮,竟是越獄犯

殉職員警勉強堪慰的是,難得總統關切,得以火速破案,這待遇雖比不上「抄跑堅」,但好過被賣到柬國的「豬仔」。數千名台青落在人口販子手上,活賣身死賣器官,總統至今未置一詞為粉飾太平,官員與側翼抹黑民間援助力量,誣指是人蛇協力者,又把豬仔醜化成自願下海,推卸營救責任。

同是治安案件,政府辦殺警案有狠勁,碰上人口販賣則顛倒黑白,甩鍋給對岸。原因無他,公權力不出國門。蔡政府大內宣台灣被世界看見」,砸錢遊說美日挺台,宣稱護主權;人民卻得自力救濟對抗人蛇集團

政府夸言護主權卻不護人民,更有甚者,中共軍演常態化,外媒熱議中線消失,總統依舊默不作聲。政府宣示兩岸主權互不隸屬,看似霸氣;但台海有事,美日袖手旁觀,總統束手無策,只能默許共軍每日越線威脅領土。

中線、人民與治安,蔡政府連番失守,國不成國。總統只在意選票,對主權人民失去責任心,台灣已被稱危境,距亂邦恐不遠矣。











聯合報社論/雨都水荒,看前瞻水環境建設的虛擲


2022-08-24 05:36  聯合報/   社論
基隆市部分高地社區缺水,水公司派駐水車設立取水站,開放民眾提水回家使用。圖/水公司第1區管理處提供



有「雨都」之稱的基隆,最近為缺水所苦。水公司發出緊急通知,稱水源枯竭,「停水將成常態,請隨時儲水備用」。今年一至二月間,基隆曾連續降雨五十二天,其間僅一日天晴;如今竟鬧起水荒,令人驚訝。行政院前瞻計畫投入二,五○○億元打造「水環境建設」,原以為可紓解各地水患旱象;但去年是西部乾旱缺水休耕,今年連「雨都」都缺水,顯示治水沒治對地方。

受全球反聖嬰現象影響,今年尚未有颱風登台,導致仰賴颱風帶來豐沛雨量的台灣,多地出現降雨不足的問題。除了基隆,宜蘭、花蓮的供水也呈現緊張。基隆上月降雨僅三十一毫米,宜蘭則低至十一毫米,創十五年來最低紀錄,造成冬山鄉茶樹乾枯,災損不輕。水利署在基隆實施「人工增雨」,效果極微,淨水場全力取水仍不足以供應原水。最近中南部偶有熱對流短暫降雨,北台灣則是大太陽酷暑當頭山澗都已枯竭。接下來,若仍無颱風過境,這波旱象恐比前兩年的乾旱休耕限水還要嚴重。

除了颱風不來,基隆缺水問題,一是主管水利經濟部未能掌握極端氣候的變化,二是政府砸了大錢的前瞻「水環境建設撒錯地方,「北水南調」的策略也未盡正確。例如,前瞻擬重啟「雙溪水庫計畫集水區選在有「乾溪」之稱的丁蘭溪,任務是要挹注竹科園區工業用水北台灣水資源並不豐沛,政府為了補充產業用水不斷調整翡翠、石門等水庫水資源分配,讓水公司有更多調度空間。但北水還未南調就鬧出基隆旱情,水公司能做的只有派水車、設加水站,這些均無法改變水資源枯竭事實

台灣連續兩年沒有颱風登陸今年西太平洋的颱風生成數原就創新低,迄今八月下旬還不見颱風蹤影,要紓解旱象並不樂觀。台灣的常態下半年少雨,今年又是強東風,帶來偏強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寄望颱風帶來雨水並不容易。

今年地球氣候異於往常熱區北移是最明顯的變化,高溫區北移到北緯三十度以北,赤道已非最熱地區。南歐的伊比利半島,今夏超過攝氏五十度的熱天相當常見;北緯五十度英國過去以多霧聞名,今年連續出現攝氏四十度以上大熱天亞洲大陸高溫區移到長江以北,連有東海調節氣候上海市,最近也炙如烤箱。位在歐洲主要航道易北河床五百年前埋下最低乾旱水位的「飢餓石」,最近重新露出水面,歐盟執委會已警告這是歐洲五百年最嚴重旱災

基隆的旱情,迄未吸引蔡政府的關注。在執政黨立委爭取下,經濟部長王美花僅要求水公司加派水車送水,以降低居民提水桶領水的民怨。令人不解的是,陳水扁時代編列了八年八百億元治水預算,後來實際花到一,一六○億元,仍淹水不斷;因此,馬政府的愛台十二項建設又投入了六百億治水經費。更誇張的是,蔡英文任內前瞻計畫的「水環境建設」,一擲二,五○○億;結果,許多經費都用於蓋公園、籃球場、停車場水環境為名破壞親水環境。幾千億治水經費投下去,都只是以建設討好地方,治標而不治本;如今,竟換得「雨都」基隆大缺水,多麼諷刺!

氣候極端化愈來愈嚴重,而政府治國眼光卻愈來愈短期化,撒錢只為爭取地方選票,而無全盤長期著眼,前瞻建設淪為「錢沾」建設也就不意外了。試想,基隆市自來水漏水率高達廿四%居全國之冠;如果政府願撥個數億供它改善漏水當地缺水會惡化至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