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之眼】先闖禍再嘴夏立言訪陸 民進黨執政真輕鬆
◆ 【專家之眼】德國海空軍也進入印太地區
◆ 【專家之眼】魂斷柬埔寨與冷漠的詐騙王國官員
◆ 【專家之眼】中菲仁愛礁爭議再起
◆ 【專家之眼】歷史的誤會差一點讓兩岸兩度兵戎相見
◆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專家之眼】德國海空軍也進入印太地區
2022-08-24 08:02 聯合報/ 湯紹成/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今年8月16日,在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德國空軍在首次派出戰機赴亞洲參加演習,還將在台灣附近飛行。圖為德國空軍主力颱風式戰機。歐新社
民國一一O年至一一一年(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德國向亞太地區派遣了護衛艦「巴伐利亞號」(Bayern),該艦還行經日本與澳洲,但確實並未進入台灣海峽與南海,此乃二戰以來德國海軍首次進入亞太地區。今年8月16日,在當前台海局勢緊張的情況下,德國空軍在首次派出戰機赴亞洲參加演習,還將在台灣附近飛行,這也是二戰以來首次,這將會對於相關地區造成多大的影響?極為值得關注。
早在一次大戰之後,德國就因戰敗而喪失了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因而與亞太地區的關係都是在二次戰後才建立起來,其中尤以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為名站穩腳步,此乃與英國、法國甚至荷蘭在亞太地區與其殖民地的關係差異甚大。再加上德國的兩次戰敗,因而產生對於軍事問題的敏感度,故反戰的社會的氛圍與和平主義的國民教育才是主流價值,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在俄烏開戰初期,柏林政府始終猶疑不前的原因。
但自歐巴馬總統民國九十八年(2009年)重返亞洲之後,東海與南海的紛爭四起,再加上受到川普總統對中國貿易戰的影響,在民國一O八年(2019年)底,當時還是梅克爾政府時期,德國國防部發表第一份政策指導方針中表示,德國不能袖手旁觀,應協助盟國來維護亞太地區的國際秩序。其實,德國的主要目的是擴大國際合作框架,特別是那些希望與德國長期密切合作的東協(ASEAN)國家。由此可見,德方有意藉深化與該地區的聯繫來開闢大量商機,以便分散對中國市場的依賴。
此舉使柏林與其他西方國家一道,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當時一些歐洲國家均已向南海派艦,而德國乃是殿後。然而,由於中國是大眾、寶馬和奔馳等德國汽車的大市場,德國在該地區的參與將不如法國和英國那麼自信。隨即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12月,德國社民黨與綠黨、自民黨聯合政府上台,一反梅克爾政府親中的立場,決定德國將穩步擴大其在該地區的軍事存在。
因而自8月15日開始,六架德國歐洲颱風戰鬥機(Eurofighter Typhoon),在三架 A330 空中加油機的協助下,再加上4架 A400M 運輸機,總共13架軍機並運載250名官兵,計劃從8月下旬至9月底,在澳洲參加17個國家兩年一度的「黑色瀝青」(Pitch Black)聯合軍事演習。
之後在返航途中,機隊還會訪問日本和韓國並強化軍事交流,還會與新加坡空軍聯合演練,並將沿台灣相鄰的空域飛行,整體過程浩浩蕩蕩。依照德國空軍司令格哈茨(
Ingo Gerhartz)的說法,德國戰機在此敏感時刻飛越台灣附近的領空,但不會通過台灣海峽,也不會進入南海,而只依循國際航線,以避免向中方發出任何威脅性信息。
近日,在德國國防部官網介紹印太政策時指出,由於中國對台灣的軍事活動,歐盟和德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但譴責中國的威脅。柏林政府的立場明確:唯有在和平和兩岸都同意的情況下才能改變台海現狀。該地區日益緊張的局勢和中國日益挑釁的立場令人擔憂,此乃德國政府近年來十分罕見地提到台灣,可見柏林政府對印太地區的關注程度不斷在提升。
如今,由於大陸的崛起使得西方國家心生畏懼,而德國也受到影響才加入抗中的行列。當然這背後都是美國在操作,因而使得歐洲的北約勢力滲入亞太,此乃從大西洋至太平洋的國際海洋勢力,來圍堵亞歐大陸中俄兩大國的戰略格局儼然成型,而因德國的國力強大,其參與就是此一架構中的相對重要與最後一塊拼圖。但由於歐洲國家距離印太地區遙遠,又都難以割捨與大陸的巨額經貿利益,上述的陣仗雖然空前,但要在關鍵時刻發揮效果,恐怕還有待觀察。
【專家之眼】先闖禍再嘴夏立言訪陸 民進黨執政真輕鬆
2022-08-24 08:10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國民黨副主席夏立言(右二)率團訪中國大陸,一天內連跑三個城市。圖/國民黨文傳會提供
在兩岸交流中斷兩年多後,國民黨夏立言訪團先在防疫旅館關十天,再在酷暑下,展開曾於一天內連跑三個城市,四處聆聽在陸台人心聲的辛勞旅程。相對於此,執政的民進黨則因選情不佳,密集監督沒錢無權的在野黨訪陸團。他們的理由是否充分?對目前惡劣兩岸危機又提出了什麼解決辦法?台人應該要審慎觀察。此外,在高層如此不辭辛勞情況下,國民黨內部卻還出現雜音。如果連自己人都不能了解苦心,又怎能苛求外界明白此行重要性?藍營未來恐怕也該好好重新建立共識才是。
民進黨對訪團的指教,包括說他們影響內部團結、混淆國際視聽,也「建議」訪團向中共表達中華民國存在事實、對軍演抗議、反映與統一白皮書不同的立場云云。總而言之,是要全台準備跟中共硬碰硬。
多數台人不會想要面對兵凶戰危局面。尤其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剛在國慶演說中,點名「最近最令人擔憂的驟升的台灣緊張局勢」,要認為這個區域不會爆發戰爭的人必須「現實一點」。戰爭腳步逼近,令人憂心。
目前局勢雖說是美眾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引發,但據外媒報導,中共早在事前就大量向美發出警告,稱可能採取何種報復。美國國防部、印太司令部和白宮國安會也相信中共不是虛言恫嚇,因此建議裴避開台灣之行,但她表明兩種情況才會重新考慮,一是拜登要求,二是蔡英文撤回邀請。
拜登最近民調聲望不高,不開口可以理解,但台灣一般民眾是到裴洛西行前幾天才知道可能來訪,蔡政府完全可以在事前評估利弊得失,配合美國行政部門考慮,卻不這麼作。搞到現在別說 ADIZ,連海峽中線亦不可保,失去這麼重要的軍事緩衝,結果也沒換到什麼戰略資產,這個政府闖下大禍,卻還要大家配合,邏輯未免奇怪。
而從目前跡象看來,執政黨也沒想解決問題。因為要處理危機,政府該有軟硬兩手準備,分進合擊,這也是蔡在回應中共實彈演習後說「台灣永遠開放對話」原因。結果在軍事上低調以對也就算了,中共不理蔡的喊話,綠營也沒想繞彎借勢對話緩解衝突,只叫藍營一起硬起來嗆聲。民進黨不懂中共,卻要把全台拖下水。
說他們不懂,是因為綠營要朝野一起硬起來的邏輯,來自於過去在野黨主席蔡英文的夢想:只要該黨選舉獲得多數台灣人民支持,「連中國都會朝民進黨方向來調整。」然而,從蔡2014年講出那句話到現在,國民黨曾多次被打趴在地,中共靠到民進黨這邊來了嗎?沒有。只看到兩岸敵意螺旋升高,從馬政府時期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到現在蔡政府成了中共團結大陸人民,忽略內部經濟問題的理由。
其次,他們也不了解「見面三分情」的重要。這個道理連美國人都懂,因此一直想安排拜登與習近平的親自會面。這是兩人可能在11月於G20峰會見的原因。相對於此,民進黨卻不在乎兩岸沒有溝通管道,對可能擦槍走火的情況不負起責任,還要求國民黨也隨民進黨調子表態。
由於軍演對台海和平現狀破壞至鉅,相信國民黨會對此做出相應處理。但台人也要了解:民進黨的「建議」沒有實力作支撐,不會得到任何實益。而國共雙方的見面溝通,應該是從2020年2月,台灣全面禁止陸港澳人士入境就已中止,兩年多來,兩黨聯絡管道雖然不至中斷,但在相關人事更迭,因不熟悉造成的「類誤會」,恐怕需要重新啟動見面互動,才有恢復互信的可能。
這些「類誤會」包括5月時,中共國台辦願提供台企洽商採購抗原檢測快篩試劑協助,國民黨朱主席受訪時反問陸委會「見縫插針」的回應,被部分陸媒批評,以及6月朱主席訪美行程,對九二共識換個方式的說法,又引起對岸不少人士的異音。
至於新人事的陌生,也需要時間熟悉。例如在此行裡,國民黨訪團多數成員是在新位置,而中共方面,以訪團表定訪問地區的中共台辦官員為例,福建、上海台辦主任也已換人,這些新對象溝通建立信任都需要時間。因此外界對於訪團能帶回什麼政治議題的解決方案,恐怕也不用多想。
面對中共與美國對抗日益激烈情況,台灣實在沒必要湊一腳。國防部近日預告修正兵役體位區分標準,提高免役門檻,等於暗示跟民進黨政府團結,就是準備打仗。中華民國國民不會吝於保護國家,但和平未到絕望時期,為何要放棄和平?兩岸因為疫情中斷實體交流已久,當務之急,應該是重建互信,為未來打開一條緩衝道路。在野黨此行應該專注於重建互信、辦好照顧台人實事、繼續先經後政路線。至於民進黨政府,也請少點政治口水,多以行動推進國計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