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經濟/張內閣不應只是看守 要能斷力行

.聯合報社論..且聽梅健華說些什麼
.聯合報黑白集.重視王毅憲法說的動能
.聯合報黑白集.張內閣不應只是看守 要能斷力行



經濟/張內閣不應只是看守 要能斷力行


2016-02-27 01: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經濟局勢之險惡早不待言。且不論國際市場黑天鵝滿天,台灣的景況更著實令人憂心,卻又偏遇頂頭風。提前舉行的總統大選,也提前讓施政進入空窗期;從1月中旬一直要到5月下旬新政府才會就位。臨危受命的張內閣成了爹不疼、娘不愛的孤臣孽子,空有一腔熱血、滿身幹勁,但不知該進該退,動輒得咎。於此緊急時刻,寶貴的百日又將徒呼奈何,連這筆帳究竟該算在誰的頭上都不知道。2,300萬焦心如焚的台灣人民,難道要因為政治體制規劃失當而遭人放棄,成為芻狗?
去年不是個好年,但主計總處在年初預估全年成長率時,還給出個3.75%令人不滿意仍可接受的數字;孰料又是一季不如一季,到年末已落到0.85%的慘況,是2009年受金融海嘯衝擊以來之最低。然而今年年初,主計總處對全年的預估已打了對折,只及1.47%,還同時將去年的成長率下修到0.75%;比諸去年,大家心裡都惴惴不安。果然,1月的外銷訂單出爐,大減12.4%,不僅連十黑,而且是連續第二個月兩位數衰退;尤其20年來一直做為台灣經濟成長主要動力的對大陸、香港訂單更是連12黑。
這正坐實了多年來我們的疑慮,當大陸決定將世界工廠轉型為世界市場,做為世界工廠重要原材料及中間財供應者的台灣廠商,立即失去用武之地,也因而傷及經濟成長的倚恃。由於世界工廠退場難以再起,而台灣廠商發展多年的生產模式三、五年內也不易轉型,因而任何偏於樂觀的期待都必須審慎斟酌。
於此緊急時刻,可以救全民於倒懸的希望完全繫於內閣之手;張內閣若瞻前顧後,一心只盼在兩大之間委屈求全,甚至由於妾身未明而自縛手腳,就真是全民之禍。日前甚至見到為了是否在股市危殆時由國安基金出手護盤一事,苦苦要求即將執政的民進黨高抬貴手,早日通過「交接實施要點」以免貽誤時機。
我們認為張內閣此舉差矣!不論有無「交接實施要點」或位階更高的交接條例,行政部門只有一個職責,就是依法行事;在520新舊政府正式交接之前,除非有更高階的法律規範,行政院就是最高行政單位,在總統的任命及立法院的監督下施政。因此凡不涉及立法院職責,在既有法規下即可全權實施之,行政院責無旁貸要盡心竭力善謀能斷,以求最大成效;即使必須受立法院規範者,也應提出最適方案送交審議通過實施。若不如此作為,反而形成失職怠惰。
所謂「英雄創造時代,時代考驗英雄」,眼前正是英雄豪傑大展身手的時刻;下焉者,可以有效對治經濟難題,使之不致惡化;上焉者,更可大開大闔,將過去八年執政者敬小慎微、瞻前顧後不敢放手衝刺的措施大膽推動,則一個新的局面乃至一個新的時代,或可在這百日內閣手中開出新頁、創造新機。
或謂政治氣勢反轉,新國會中在野黨已掌握絕對多數,在其掣肘杯葛之下寸步難行;又或百日後新政府即將當權,若所做決策違逆其意,最終仍將作廢豈不徒勞?其實二者皆不足慮,怕的只是張內閣不能用心體察民意,針對眼前經濟困境,乃至為國家未來興革提出一針見血、振衰起敝的良策。若費心研究良藥,全民皆曰善,唯獨立院在野多數黨全力杯葛,則一切罪咎必由他們承擔,未執政已先落下罵名;智者恐不取此。
至於不必經由立法院規範,行政院依法即可執行者,只要用心良善,心中全無黨派之私,所做決策都切合時宜且一本大公,即使到520仍未能竟全功,又有何妨?只要真能福國利民,新政府斷不敢肆意阻擋;若真阻擋,反讓全民對壯志未酬的張內閣長留去思。張內閣,請直道而行,唯千萬人吾往矣!

聯合/重視王毅憲法說的動能


2016-02-27 01: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陸外交部長王毅說:期待「台灣新的執政者」,在五二○後,「以自己的方式」表明願意依照「他們自己的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王毅說:「她既然是按照他們的憲法所選出來的,她就不能違反自己憲法的規定。」王毅曾任國台辦主任,這是大陸高層第一次使用「他們自己的憲法」這個詞彙。
這也許揭示了大陸對台政策的重大拐點。二○一二年三月,胡錦濤曾對吳伯雄說「確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符合兩岸各自現行規定」;如今,「兩岸各自現行規定」一詞,還原為「(他們的)憲法。」
是黑桃就叫黑桃。如果北京承認台灣確有一部「憲法」,自然是指《中華民國憲法》;又說中華民國總統是依中華民國憲法選出,不可違反自己的憲法規定。這意味北京已知必須否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的戰略論述,直面中華民國憲法的運作,接納中華民國為一個「不是外國的國家」(無違「兩岸同屬一中」),並在「一中各表」的過渡概念下,以兩岸各自的「分治政府」來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北京必須先承認中華民國憲法,始有理由期待台灣人民維護中華民國憲法。蔡英文說「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而今王毅說「期待蔡英文回歸自己的憲法」。當兩岸相互以「各自憲法」來指涉現狀,應可期待兩岸關係發展出現新的動能。

聯合/且聽梅健華說些什麼


2016-02-27 01:3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在一月廿日經自由時報發表「九二歷史事實/推動兩岸關係」;一月廿七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記者會上十三次提到「堅持九二共識」;最近,二月廿四日,國台辦發言人安峰山在記者會上,又十六次提到「堅持九二共識」。馬安二人皆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
由此可見,蔡英文與北京在「九二共識」上的對峙尚未化解。
在這段期間中,二月四日,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接受udn TV專訪,論及九二共識,頗受各方注意。他的相關談話,可以歸納並引伸如下:
一、他肯定馬政府八年來在推動兩岸交流、降低台海緊張的貢獻。並支持蔡英文新政府「延續目前交流成果,持續進行兩岸建設性對話」。
二、他說:「美國留意到九二共識在馬總統過去八年任內在推動兩岸交流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並肯定馬總統過去八年「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降低台海緊張的貢獻。這些論述,應可解釋為:梅健華承認,馬總統八年來在兩岸政策上的成就,與九二共識有因果關係,在一定意義上可視為「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所實現的成就。
三、梅健華表示,美方長久以來對九二共識沒有抱持觀點,「但我們相信,(過去八年)雙方的(九二)共識是對話基礎」。這段話,似又在表達他對「九二共識是(過去八年)兩岸對話基礎」的觀察與評論。
四、但是,梅健華強調:「兩岸對話基礎為何,美方並無立場。」他說:「兩岸交流的基礎為何,應該由兩岸領導人與人民共同決定。」
試將梅健華的論述略作整理。一、他承認馬政府在兩岸政策上的成就,並希望蔡政府能「延續目前交流成果」。二、他也承認馬政府在兩岸政策上的成就,與「九二共識」有因果關係,並認知「九二共識是(過去八年)兩岸對話基礎」。也就是說,他肯定兩岸關係的現狀,也對「九二共識為(過去八年)對話基礎」表示接納。三、但是,他說:「兩岸對話基礎為何,美方並無立場。」也就是說,「九二共識」是馬政府與北京共構的「對話基礎」,美國不持立場,但對因此而實現的兩岸成就表達肯定與讚賞。未來,蔡政府與北京將共構何種「對話基礎」,美國亦不持立場,只是寄望蔡政府能「延續目前交流成果」。
歸結梅健華的看法,可解讀為:美方肯定馬府在九二共識上實現的兩岸關係成就,並希望蔡政府能「延續目前交流成果」;至於對蔡英文是否接受九二共識為「對話基礎」,美方不持立場。這是對蔡政府的政策選擇表達尊重,是梅健華表示的禮貌。
如此一來,球就到了蔡英文的手裡。她的處境是:又要延續馬政府因九二共識而實現的兩岸成果(她說「要維持兩岸關係現狀」),卻似又不願接受「九二共識」。但若北京仍然「堅持九二共識/意志堅如磐石」,蔡英文就必須理智斟酌:台灣的政經情勢能否挺得過去?梅健華的弦外之音,有無可能是在知悉或揣度北京的立場後,給蔡英文的善意示警?
更值得蔡英文注意的是:美國希望蔡政府能「維持馬政府(因九二共識)實現的兩岸現狀」,但若因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而致無以維持,美國有無可能回過頭來幕後施壓,要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屆時,梅健華如今因維護蔡英文政治尊嚴的這些客氣話,會不會成了明日黃花?
國人只知道蔡英文不願接受「九二共識」,但迄今完全不知她何以拒絕接受。如果美國也承認今日兩岸成就是建立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之上,蔡英文難道不該認真聽一聽梅健華究竟說了什麼?及其因禮貌而保留了什麼沒說?

聯合筆記/如果人民幣也姓黨…

.王毅談我憲法 陸開始正視中華民國
.「分區」治空汙 別打全區迷糊仗
.流感塞爆 分級分流把急診留給危急病患
.接種疫苗仍中鏢…這波流感不能怪疫苗
.綠提兒少津貼? 根本是芭樂票
.只要測耐震、外牆 老屋健檢無需全面補助
.「ㄢ、ㄤ」難辨 聽障師遭逼退
.聯合筆記/如果人民幣也姓黨…



聯合筆記/如果人民幣也姓黨…


2016-02-27 01:38 聯合報 劉秀珍

臉書執行長祖克柏去年列出的必讀書單中,有一本是美國前財長保森所著的「與中國打交道」(Deal With China)。急於讓臉書進入中國市場的祖克柏,選讀此書,學習前輩如何與中國高層打交道的用心,不言可喻。
與中國打交道、搞懂中國,確實不容易。
美國財長陸伍出席在上海舉行的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一抵達就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提及去年八月他正好休假的那周,發生了人民幣中間價大幅貶值的大事,雖然他經常打電話與大陸聯繫,但對於如何解釋人民幣大幅貶值這件事,他說:「我從電話裡聽到的,與我從報紙上讀到的不同。」
陸伍強調與大陸方面有定期的溝通。但可想而知,碰到大事,光是比對直接聽到與報上看到的信息落差,就足以讓人傻眼,以致他認為,大陸「必須公開清楚地與外界溝通,否則別人就會替你解讀」。
但事實上,調整有限。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走訪三家中央媒體後,就更加不易了。這三家央媒分別是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自然凸顯了中央領導人對掌握「人民喉舌」、輿論陣地的重視。接連幾天,央視新聞聯播大篇幅報導中央到地方媒體集體學習的內容,搖旗吶喊,毫不掩飾。
習近平調研後發表重要講話提出,「黨和政府主辦的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宣傳陣地,必須姓黨」; 在習調研時,央視的辦公室牆上掛著「央視姓黨、絕對忠誠、請您檢閱」幾句標語。相互對照,令人大開眼界。
央視的提法並非首創,之前習到黨校、解放軍報視察,都有類似說法,且在中國大陸體制下,媒體為黨所用,也符合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的教條綱領。但在一片「黨媒姓黨」的擴散效應下,大陸企圖透過改革與國際接軌,經由多元管道形成監督的效果,仍將被緊箍咒所制。
向有「任大炮」之稱的大陸房地產界名人任志強,在新浪微博上貼文說,黨媒不是應該為人民服務?一番留言立即被官媒狂批,微博甚至被關閉,但也反映出近來的黨媒風,把媒體已被訾議的公信力,吹得愈形式微。
近年來,由於中國經濟的高成長,「中國模式」成了全球熱門話題,「黨媒姓黨」無疑是傳媒領域的另一種中國模式。G20召開之際,那些雲集而來的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在關切人民幣匯率之際,恐怕也想問:如果「人民幣也姓黨」,那麼說好的「市場機制」呢?

王毅談我憲法 陸開始正視中華民國


2016-02-27 01:37 聯合報 孫揚明/資深媒體人(新北市)

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華府智庫演講時表示,
希望台灣新的執政者願意接受「他們自己的憲法」所規定的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聯合報資料照片


中共外交部長王毅日前在美國智庫提及,「希望也期待台灣新的執政者五二○後以自己的方式,表明願意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接受『他們自己憲法』規定的大陸台灣同屬一個中國」。
台北方面的反應真是可用「一個表述,各自解讀」來形容。
準備執政的民進黨,依其現行的模糊政策,其實是很難回應。首先,王毅的說法,充其量只能說他是「認知」到我方有這麼一部憲法;如果想說成是「承認」了這部憲法,那就太沉重了。
王毅的表述真正重點應是在於,北京開始正視中華民國仍舊存在於台灣的這個事實;而北京也認識到,所有兩岸問題的處理,是繞不過這個事實的。大致上也可以認為,北京已經意圖準備著手處理這個議題了。
民國一○三年二月的「王張會」,當時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中共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以官銜互稱呼對方,不妨看成是這個過程的顯著起點之一。
更清楚的說法則出現在去年。習近平去年九月訪美,在與歐巴馬的共同記者會上,歐巴馬曾說,習近平與他分享「將如何逐步推動維護中國完整統一的作法」。當然,這並不必然單指台灣問題;但如認定習近平所指未必是台灣,可能也有一廂情願之嫌。
習近平處理兩岸結構的最後一層外網準備,應是去年十一月在新加坡的馬習會。習近平對全世界公開宣示,「九二共識」是處理兩岸問題的標準與底線。
在九二共識的結構下,兩岸雙方並不承認對方主權,但不否認對方的治權。不承認對方主權,所以沒有承認對方憲法的問題;不否認對方治權,所以說認知到對方的憲法存在。
從另一角度來說,只要雙方憲法對於領土主權的規範是重疊的,而且雙方沒有承認對方的憲法,就不會有「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的疑慮。這在相當程度上還合於中共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內外有別」的說法。
最後,王毅此次談話的地點,與去年蔡英文訪美時,說出她「將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下」推動兩岸關係,是在同一處,這就有趣了些。

馬家輝/香港「二二八」的台灣影子

.馬家輝/香港「二二八」的台灣影子
.平路/華勒沙與轉型正義
.朱宗慶/無常世界有情天
.薛承泰/震出美麗與哀愁
.陳立恆/學習失落日本的不失落
.葉銀華/傳承搞紛爭 集團難永續
.盛治仁/台灣該發展生活美學了



馬家輝/香港「二二八」的台灣影子


2016-02-27 01:38 聯合報 馬家輝 (香港作家)



香港立法會的「新界東」選區即將舉行補選,事緣一名屬於「泛民」陣營的議員去年因跟其黨(公民黨)的政改取態意見不合,憤然辭職,其空缺須以變相的「單議席、單票制」形式選出接任者,任期僅有四個月,卻意義重大,關乎民主改革勢力的鬥爭路線,亦即所謂「和平理性」和「勇武抗爭」之間的對立分殊。
由於影響關鍵,也由於補選日期為二月廿八日,故不妨戲稱之為「港式二二八事件」。
可用此戲稱的另一個理由是:「勇武抗爭」派的年輕候選人在競選過程裡不斷以台灣為例,聲言沒有「勇武」便沒有民主,從中壢事件到美麗島事件,從朱高正到林正杰,皆被他掛在嘴邊。雖然他沒有直接談及台灣的二二八,但其心中的重量級民主化範例,正是台灣的街頭抗爭,沒有當年灑在街頭上的鮮血,便沒有今天的台灣民主選舉制度。他誓言,一旦當選,將把「勇武精神」帶入議會,跟街頭戴口罩、丟磚頭、揮棍棒的行動者裡應外合,進行「無底線」抗爭,令香港問題「國際化」,徹底暴露北京和香港特區政府的不公不義云云。
民主改革勢力的另一位候選人來自公民黨,堅持「和平、理性、非暴力」的鬥爭路線,認為香港社會承受不了暴力抗爭,也不應有不符合正義原則的暴力抗爭,深信唯有經由和平而得的民主始是有價值的民主。而他這信念,理所當然地被「勇武者」嗤之以鼻並嘲笑為徹底無效的「和理非非主義」。
「新界東」的選民人數接近一百萬,是立法會的一級戰區,民主改革勢力向來占了上風,掌握六、七成的選票,但這一仗確實難打,左有建制陣營的全力進擊,右有「勇武抗爭」對手的強力搶攻,所以他日夜含淚拜票,呼籲泛民支持者以「大局為重」,別讓建制派得逞,更別讓「勇武者」壯大。
票箱仍未打開,勝負猶為未知,但在政治意義上,「勇武者」其實早已取得勝利,因為候選人能夠在競選過程裡光明正大地宣揚「勇武理念」,用議會競爭遊戲反議會競爭遊戲,遊說香港人,至少在這階段,議會無效,別再迷信議會,香港必須用「無底線」來爭取新出路,不流血便沒有真民主。在其眼中,議會制衡的所謂大局,早已信譽破產,名為「大局」,實為「敗局」,必須用「亂局」來創「新局」。一局拆一局,「以台為師」的「勇武者」有其自成一格的抗爭邏輯。
甚至從策略的角度看,搶了「和理非非主義」候選人的票源,讓建制因漁人得利而占據補選議席,更有助於迫使香港人放棄議會幻想,由之更同情、支持甚至參與街頭抗爭。
所以,這一仗,「勇武者」只贏不輸,差別只在於贏的形式和贏的程度。
民主改革勢力的兩條路線,猶如賭場裡的兩張賭桌。一張桌上玩的是傳統廣東麻雀,十三張牌,可以胡大也可以吃小。另一張桌上玩的則是傳統牌九,每門四張牌,一翻兩瞪眼,攤牌見高低,容不下囉唆的餘地。
二月廿八日,港式「二二八」,政治賭局揭盅在即,台灣原來是無形的「影武者」呢。
(作者為香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