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實質薪資倒退17年 警訊浮現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214/web/

◆  聯合報社論/賣萌、撒錢與卡關是蔡政府的續命仙丹?
◆  聯合報黑白集/「勝選清算,敗選報復」林佳龍的小動作
◆  經濟日報社論/實質薪資倒退17年 警訊浮現







經濟日報社論/實質薪資倒退17年 警訊浮現


2019-01-22 01:0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發布去年11月的薪資統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即本薪、按月津貼等月薪)的「平均額」,已連續12個月增幅突破2%,初步推估去年前11個月的經常性薪資年增2.61%,透露近一年來廠商調薪積極的訊息,值得欣喜。
但若考量物價因素,初估去年前11月的「實質經常性薪資」僅為38,179元,依然低於民國90年(2001年)同期38,320元的水準,又顯示薪資成長趕不上物價攀升的速度,仍然掃不掉薪資倒退17年的陰霾,亦凸顯自民國99年(2010年)起頻繁調整基本工資的短期作為,長期之下仍屬微不足道調高低技能勞工的待遇,無助於提升全體的薪資水準
更何況,近年來受薪階級因房價偏高而傾向租屋,導致外食費用偏高,但該費用在消費者物價指數指數中占的比重不高,即物價上漲的真實情形比統計數字更嚴重,因此近年的實質薪資統計數值更與民眾的真實感受相去甚遠。也因此,蔡總統說「把22K送進歷史的灰燼」,似乎淪為文青式的政績宣傳,既蒼白又無力。
再從結構面來看,顯示近年來的勞工年齡結構和產業結構呈現明顯的連動變化,年輕人大量投入低薪的服務業,從而拉低整體薪資,可知提高服務產業的附加價值,實為未來拚經濟的重點。此外,去年非經常性薪資年增率高達9.3%,創近四年來最大增幅,遠高於經常性薪資成長率,且又以紅利、績效獎金的部分較多,加班工時僅1,811元,反映廠商近來傾向採取「低底薪,高獎金」制度,正面看是用來激勵員工提高生產績效,負面看可能是為了減少勞動成本,包括為員工提繳的勞工保險、退休金等,或因應一例一休的衝擊,以降低加班費負擔;更可能是雇主看壞未來經濟情勢,就怕經常性薪資若調漲,一旦景氣惡化再降下來會有難度,不得不在薪資結構上彈性調整。
因此,未來經常性薪資恐怕會繼續陷入停滯不成長的窘境,勞保保費難以成長且面臨破產,總體消費也將低迷,政府可能又要花費鉅額福利支出來收拾殘局,我們建議蘇內閣注意下列幾個警訊,及早應對
首先,台灣陷入低薪的困境,其實早已印證了國際經濟的「要素價格均等化定理」(FPE),也就是透過生產要素的移動或商品交易,最終都會使所有地區的生產要素價格趨近相等的道理,尤其台灣屬於小型開放型經濟體系,在國際化的趨勢下更難以倖免。因此,一定要徹底檢討改進教育、職訓體制,具體提升勞工的技能和生產力,國發會、教育部、科技部和勞動部如不拿出具體作為,只會修改課程大綱或提高基本工資,就是嚴重的政府失能
此外,政府的產業政策,一定要以創造就業或提升勞工生產力為前提。但賴內閣臨去秋波,經濟部為加速企業導入智慧製造,竟然祭出營所稅優惠方案,企業可在當年度投資智慧化機械設備支出5%限度內,或三年內支出金額3%限度內,二擇一抵減應納營所稅額,此政策根本就是傷害勞工
眾所周知,智慧機械就是引用人工智慧(AI),企業面對遞增的勞動成本(包括一例一休、勞保保費等),基於提高生產力的自利動機,本來就會積極引進智慧機械,獎勵投資智慧機械的產業政策只會鼓勵企業以機器人生產,不是壓抑工資,就是製造更多的失業,導致所得分配更惡化,社會福利負擔更沉重。台積電前董事長張忠謀數次針對AI的衝擊提出警告,認為未來只有極少數的科技人薪水非常高,其他九成的人薪水會變很低,建議政府要找社會、經濟的專家進行整體性的通盤研究比爾蓋茲甚至明白主張應對機器人課稅,以彌補勞工失業或低薪的損失。蔡政府只想幫5+2政策作業績,樂於提供錦上添花的產業政策,卻疏於關懷勞工如何受到傷害,實在是不智之舉。






聯合報黑白集/「勝選清算,敗選報復」林佳龍的小動作


2019-01-22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交通部長林佳龍(左)與新任台中市長盧秀燕,因「山手線退件事件」再度槓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辨別一個政治人物的胸襟及器識,從一些小地方就可以看出來台中市的「山手線退件事件」,顯示林佳龍這方面不及格
林佳龍在台中市長敗選卻意外當上交通部長,沒多久,就宣稱國發會已將山手線「退件」國發會隨即澄清,是要求「補件」而非「退件」;林佳龍才改口說是補件。至於中央是否全額補助,林佳龍則態度保留,說山手線是競爭型預算,要台中市盡快補提計畫。
「補件」與「退件」一字之差,卻有千里之別,林佳龍應該不致分不清楚,他卻故意弄錯。何況山手線是他一手催生,也在其任內送出計畫;他卻用「退件」來嚇唬現任市長,只能說是不雅的小動作。總之,林佳龍既擔心自己的規劃案不被盧秀燕接納,又擔心自己的成果被她搶走,所以故意來此一招,也為自己留下「相罵本」。
這已非林佳龍首度如此操作。他民國103年(二○一四年)當選台中市長後,立即宣布廢掉了已上路的台中市快捷公車BRT,因而引發爭議。為此,不僅台中市先前的投資全泡湯,還得賠償一億八千多萬元給廠商原因無他,BRT是前任市長胡志強留下的建設,阿龍不想繼續推
一件是「你做好的,我上台要廢掉」,一件是「我規劃的,不讓你順利做」,都凸顯林佳龍的私心太重,把攸關民生的交通建設當成政治鬥爭的籌碼。先前外界質疑他不適任交通部長,從這次小動作,似可看出端倪。「勝選清算,敗選報復」,他做了壞示範








聯合報社論/賣萌、撒錢與卡關是蔡政府的續命仙丹?


2019-01-21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有網友封蔡總統是辣台妹,肯定她捍衛國家主權,蔡總統透過臉書發文說「我應該不是辣台妹」,但若台灣有需要時,「我們都是辣台派,該辣就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內閣成軍後首件要務,就是要求閣員「簡政便民」拚溝通,因為民眾的耐性大概只有十秒鐘。蘇揆帶頭衝臉書,勞動部長也卯起來網路開金嗓,科技部長更抱著獨角獸玩偶賣萌直播,連蔡總統也衝西門町開網路。一時間,官員群起拚網紅,網路點閱成為政績重要指標
蘇揆要求閣員和「最近很厲害」的副院長陳其邁多學網路操作。自高雄敗選後,「邁邁」靠著愛貓「陳小米」博得不少網路讚聲,喝咖啡與吃火鍋橋段更博得「暖男」美名。不少部長都群起效法,只是點閱率欠佳,徒讓人有東施效顰之感。
民進黨選舉遭「韓流」重創,痛定思痛,因而開始重視網路效應,這是可以理解的事。然而,民進黨真的只是輸在「不夠萌」嗎?真的是網路操作技不如人嗎?則恐怕未必。擅於運用網路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即提醒:「網紅不是人人能當的」。拿實際的選戰經驗看,蘇貞昌在新北市長選舉中「電火球」的宣傳設計,網路聲量怎會比不上「厚友誼」?民進黨在高雄大敗,難道只是因為韓國瑜那隻小柴犬嗎?
民進黨檢討敗選,一則把責任推給網路假新聞的攻擊,所以蘇內閣要在網路上反守為攻;二則賴清德也提到基層民眾對經濟成長無感,於是蔡總統一度主張要發五百億紅包,讓低收入戶能分享成長紅利。賴清德在任內最後一次院會,也大搞擴大內需方案,要透過各種補助政策大撒錢,務求讓民眾「有感」。
然而,台灣已不再是像港澳那樣「錢淹腳目」,許多政策經費都捉襟見肘,政府債務也很驚人。因此,不還錢只撒錢,任誰都看不過去,輿論反彈,蔡政府只能喊停。但五百億元紅包叫停,節能家電補助的紅包卻不能停,只是中央不出錢,要地方政府負責。原因是,去年中央已補助地方政府經費,但因執行率不佳,許多錢沒花完簡言之,蔡政府一心想著用補助討好百姓,卻連撒錢的本事都沒有。政府想要擴大內需,讓民眾有感,卻不知道如何才是正辦。
賣萌不行,撒錢無方,但民進黨政府很在行的事,就是「卡關」。去年「卡管」卡了一年,不讓台大有校長;而今葉俊榮幫忙解了套,蔡總統還後悔沒打電話叫停,顯然還卡得不過癮。於是,監委彈劾的腳步隨後跟上。
除了卡人,也可以卡案。去年為了拚選舉,中央對台中市的山手線的規畫一路開綠燈;台中市十一月提出可行性研究,交通部立刻急送行政院,都沒問題。不料,選後該案馬上遭國發會嫌棄,「要求補件」。有趣的是,蘇內閣卡山手線,是因為「林市長」計畫不周所致;但「林市長」而今儼然已搖身變成「林部長」,非但不反省自己的計畫疏漏,卻官腔官調訓飭新市府快提新計畫。手段之粗魯,也屬官場奇聞
蔡政府要卡的,豈僅是山手線而已蘇貞昌已責成陳其邁成立「中央地方協調會報」,此一協調究竟將「不分黨派以成事」,或是「藍綠分明以卡事」,仍有待檢驗。國民黨地方十五縣市共同發聲已成定局,「協調會報」的設計,至少扮演緩衝作用藍縣市有意力推大陸市場,蔡政府則極力強調兩岸事務為中央權力,還派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到地方溝通,就怕「地方包圍」成真。問題是,在民意亟盼拚經濟下,民進黨政府卡得住嗎?
賴清德在下台演說時,倡議建立「以國家利益優先的政黨文化。話雖說得動聽,但民進黨若反求諸己而捫心自問,它自己做得到嗎?且看蔡政府對民國107年(二○一八)大選新民意的回應,不僅用「敗將內閣」向民意示威,還用盡民粹手段賣萌、撒錢、卡關以求續命然而,對於民眾不滿的錯誤政策卻完全不動如山這種只講「統治術」的政黨,如何修復自己的品牌形象

【重磅快評】打臉鄭麗君不對 鞋砸馬英九就「剛好」?

◆  【即時短評】尊重不同意見 慎防情緒之火
◆  【重磅快評】打臉鄭麗君不對 鞋砸馬英九就「剛好」?
◆  【重磅快評】陳明通的假議題和真恐懼
◆  【重磅快評】韓國瑜突襲不夜襲 都是為了柯文哲?
◆  【即時短評】嗆習大這一招半式 能助蔡英文撐過2020?
◆  【即時短評】狠砍新聞自由 也別妄想司法威望能提高
◆  【即時短評】山手線「龍燕」過招 不如理性面對審查
◆  【重磅快評】蔡明耀會不會是進階版的口譯哥?

◆  【即時短評】卸下明星政治 時代力量面臨轉型挑戰
◆  【重磅快評】拚網紅接地氣? 一句話讓蘇貞昌立馬破功








【重磅快評】打臉鄭麗君不對 鞋砸馬英九就「剛好」?


2019-01-22 20:13 聯合報  主筆室
文化部長鄭麗君(左)出席108年關懷演藝人員春節餐會,卻遭不滿去蔣化的資深藝人鄭惠中呼巴掌。記者杜建重/攝影


蘇貞昌院長一定很欣慰,還好把文化部長鄭麗君給慰留了下來。繼去年選前的金馬獎典禮事件之後,鄭部長再一次捲入「被打壓」:這一次她還成了女主角,臉上著著實實挨了一巴掌。
也和上次的金馬獎事件一樣,綠營迅速找到可乘之機從蔡英文總統以下,幾乎所有人都譴責暴力,批評動手打人的老藝人鄭惠中,行為違反台灣最珍貴的言論自由主辦活動的華視不但立刻宣布已經報警,總經理莊豐嘉還不忘強調,如果這種事情在中國發生,後果不堪設想促轉會代主委楊翠也表示,自己感同身受,必須譴責暴力鄭麗君本人則說,自己受辱事小,民主不容被傷害
不過就在前一天,前總統馬英九到台中,參加二二八事件「二七部隊」的老政治犯黃金島的告別式,卻在靈堂內被一名學生丟鞋攻擊蔡總統請副總統陳建仁出席,楊翠與鄭麗君也出席了告別式,但是她們都不曾對丟鞋行為置一詞。今天還有獨派人士對媒體表示,馬英九被丟鞋「剛好而已」。
在華人圈最民主、擁有最高的言論自由,多數台灣人都引以為傲。問題是什麼叫言論自由?言論自由不是同溫層聚會、大家湊在一起相濡以沫民主則是容忍那些我們討厭的人,容忍他們發表我們覺得實在沒道理的主張
更有趣的是,在今天陸委會的年終記者會上,有媒體發難表示:陸委會委製的廣播節目,近來被下令不得邀請駐點北京的各報記者當來賓,因為這些人在對岸日久,「思想受影響而親中」。陳明通主委雖然否認,但對於媒體要求主管官員當面出來說明,則斷然拒絕
民主政治的基石,是對各種不同立場的理解:馬英九與黃金島的政治立場與家國觀念絕對南轅北轍,但馬願意到黃的靈堂上拈一炷香,才是對人的尊重綠營諸君天天高唱民主自由,天天以此嘲諷對岸的思想箝制。然而如果只對「自己人」受委屈義憤填膺,如果暴力行為的目標是「敵人」就拍手叫好,這算哪門子言論自由與民主素養?即使在中國大陸,難道沒有「讚揚共產黨的自由」、「譴責國際反華勢力的自由」、「撻伐一小撮分離主義份子的自由」?
以此觀之,與其說民進黨諸君真正高度重視言論自由,不如說他們高度重視與自己同一陣線言論的自由更不客氣地說,他們其實「歡迎」種種對於自己人施加的打壓行為:還好總有一些「白目」的對手跳出來幹蠢事,否則「被打壓」這場百看不厭的灑狗血大戲,要從哪兒找開鑼的楔子?






【即時短評】尊重不同意見 慎防情緒之火


2019-01-22 23:34 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文化部長鄭麗君(中)參加關懷藝人餐會,與周遊(左)、李朝永(右)夫婦合影時和比出愛心手勢,不料後來突遭資深藝人鄭惠中掌摑。記者杜建重/攝影

文化部長鄭麗君22日出席關懷資深藝人餐會,突遭資深藝人鄭惠中當場掌摑。文化部長公然被呼巴掌,此事非同小可,國人也同聲譴責暴力。打人當然不對,但聲討暴力之餘,朝野也都有必要深切反省,並呼籲支持者尊重不同的觀點,避免助長民粹的情緒之火蔓延
就在鄭麗君被呼巴掌的前一天,前總統馬英九參加二二八戰士黃金島告別式,也遭獨派人士丟鞋「比中指」抗議。但因馬英九不發一語、快步進入上香並慰問家屬,沒有釀生更大的衝突。
黃金島的告別式在台中市立殯儀館舉行,交通部長林佳龍擔任治喪委員會主委,出席者包括副總統陳建仁、文化部長鄭麗君、國家人權博物館館長陳俊宏、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等,幾乎清一色是綠營成員馬英九因為當年與黃金島有數面之緣,特別前往致祭,雖然「眾綠叢中一點藍」,但為了告慰投入民主運動的台灣前輩,本也不該區分政黨顏色
不過,即使死者為大,馬英九仍受到在場獨派人士的抗議這也是國內因為統獨等不同政治意識形態,至今難以和解之故
這種對立的情況,不限於獨對統,或統對獨,也擴及藍對綠、綠對藍,甚至不同意見,都可能怒目相對,或者拳腳相向。
在鄭麗君被掌摑事件之後,蔡總統表示,在自由民主的台灣,每個人都能表達不同意見,立場可以不同,但打人就是不對;她呼籲台灣社會保持冷靜,對任何議題應該理性討論,不要助長非理性暴力行為。這確是持平之言,只是,九合一選舉之前,促轉會發生「東廠」事件,公正性已遭質疑;九合一選後,促轉會又一度要求台幣改版、軍隊去蔣,甚至要求取消中正紀念堂儀隊表演,最後還是蔡英文說了一句「這些改變不應該是總統或促轉會說了算」,才沒有進一步引發爭議
鄭惠中表示「我代表很多跟我同樣心情的人賞她一巴掌,因為她很積極在推動廢除中正紀堂」,不能作為自己動手打人的合理化藉口。但政府的作為,也應避免刺激不同想法的民眾,真要做到「立場可以不同」,也不會有被壓迫之感,才不會助長不同意見者的情緒之火







【重磅快評】韓國瑜突襲不夜襲 都是為了柯文哲?


2019-01-22 16:28 聯合報  主筆室
高雄市長韓國瑜今天突襲北上為立委候選人陳炳甫站台。記者莊琇閔/攝影

台北市士林大同區立委補選升溫,韓國瑜原本預定出席國民黨候選人陳炳甫20日舉行的團結造勢大會,不過當天因故未成行,未料今天「突襲」北上站台,讓柯文哲不免心中忐忑一下,「柯韓對決」難道會成真嗎? 
民調獨占鰲頭的柯文哲一直在盤算民國109年(2020)佈局,士林大同立委補選成了他在驚險連任台北市長後的試金石,陳思宇號稱柯家軍,但沒有陸軍的柯文哲能幫的著實不多,柯的空軍實力能挹注陳思宇選情多少,更是未知數,難怪他今天被問陳思宇選情時,也只能說「盡力,就交給選民評判」。     
柯文哲真正在意仍在於他的高人氣能否維持到民國109年(2020)的投票,放眼國內政壇,蔡英文強硬槓習近平帶來新高民調未必持久,只有韓國瑜足以與其匹敵,對柯有利的是,韓應該不會成為他民國109年(2020)的對手,畢竟藍營競逐者眾,吳朱王競逐,韓國瑜只會在場邊見習,但韓國瑜的「有情有義」卻可能是柯的一大助力,柯對韓的知遇之恩是握在手中的王牌,柯文哲當然好好打這張牌。 
這也說明為何柯文哲在立委補選投票前夕做了這兩件事,一是爆料韓國瑜當年被新潮流如何追殺,還曾到台北市政府上班三天的往事,二是柯四度怒嗆段宜康先吞球再發問,這兩件事都和韓國瑜有關,除了揭露新潮流搶位子的難看吃相,更是一再提醒韓國瑜「我對你有知遇之恩」,民國109年(2020)這一局該怎麼做,韓國瑜你自己看著辦。              
韓國瑜雖剛當上市長,但政治眉角他豈不知,九合一選後的柯韓會遲未登場,已經讓柯文哲有點不安,接下來的立委補選,外界一直要營造柯韓對決態勢,這更是柯文哲的地雷,韓國瑜當然心領神會,20日缺席陳炳甫的造勢大會,也就沒那麼難懂了,陳為此還抱怨「這禮拜都已經取消,下禮拜就不會麻煩韓市長」,酸度破表。  
韓國瑜今天突襲式的北上,旋風式快閃,避開了柯韓對決,算是對陳炳甫有了交代,更保住了自己有情有義的形象,也讓柯文哲先吃下定心丸;至於藍營的吳朱王,韓國瑜早也想到了,日前接受日媒專訪問到民國109年(2020)是否可能「柯韓配」,韓稱「可以看到我跟他一起去日本旅遊,不會看到我跟他選總統」,當政治人物何難之有?問韓國瑜應該最清楚了






【重磅快評】陳明通的假議題和真恐懼


2019-01-22 17:23 聯合報  主筆室
陸委會主委陳明通。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接受日籍記者訪問時,質疑蔡英文「不敢獨立,不愛中華民國也不要九二共識,要帶台灣人民去哪」,引起注目,府方還沒動作,虎仔就先跳出來。陸委會主委陳明通趁南下拜訪前夕,開記者會先給禿子下馬威,指九二共識是假議題,還正告說台灣真正威脅是習五條,因習已將統一進程推向新的里程碑,各界應團結對外。
號稱是登陸最多次的陸委會主委,怎不知從江澤民以來,每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重大週年慶時,必如持咒般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並提出幾項主張,如江八點、胡六點乃至習五條之類的文件,這些也都會在人民日報上被稱作「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宣示」人家行禮如儀,表達對台灣問題的重視,但還輪不到陸委會像中共黨媒傳聲筒般隔海唱和重要性吧
況且以陸委會的專業,竟不如一個德國駐台代表,人家都知道習談話「沒什麼新意」,只是重申中共領導人將使用武力打擊台灣獨立,並以香港模式做為統一台灣藍圖的一貫立場台灣人沒興趣的習五條在陳主委嘴裡像是哥倫布的新大陸然而至少有高雄市九十萬選票支持的九二共識,貨都已藉此默契賣出去,卻被他貶為假議題虛實不分,陳主委若非廉頗老矣,便是利用習五條拉抬自己官大學問大,這不正是炒作假議題
陳明通記者會上延續近來發言基調,重申兩岸情勢轉變「超乎想像」,意指和解難度升高這真是自曝其短,他前次擔任陸委會主委是扁朝末期,兩岸情勢緊張外交戰打到台灣花錢買邦交國,買出巴紐弊案,這回蔡英文上任比扁更糟,從不曾出現一絲對話可能,甚至還自甘成為川普修理中國的籌碼。如此冰封情勢,陸委會主委現在才知「超乎想像」,這可是找下台階,粉飾自己根本花瓶一只,甚至陸委會陷入僵屍機關的窘境?
說來陸委會主委掌理的兩岸政策攸關台灣兩千三百萬人命運,但如今卻毫無用武之地,向來不落人後的陳明通賣力為今上鞍前馬後盡心維護,教訓韓國瑜之輩少談九二共識,並不時吆喝全台上下槍口一致對外,便是陸委會主委此刻能為執政團隊作出的最大貢獻了。說到底,蔡政府最怕的不是習近平,竟是韓國瑜。







【即時短評】嗆習大這一招半式 能助蔡英文撐過2020?


2019-01-22 12:04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圖/取自蔡英文臉書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針對九二共識、一國兩制的發言,讓民調持續探底的總統蔡英文找到著力點,三周內連發11篇臉書強硬回應,不但網路聲量起死回生,低迷已久的民意支持度也出現反彈。不過距離總統選舉還有一年的時間,且從去年九合一選舉中也可看出,北京當局已經懂得適時自制,蔡英文嗆老共這一招半式,能撐完民國109年(2020)大選嗎?
蔡英文從回嗆習近平的一國兩制開始,讓民意支持觸底反彈,不但臉書按讚數升高,民調支持度也明顯回升。蔡英文所掌管的外交部也跟進加碼,外交部推特彷彿撿到機關槍不停連發,從一國兩制、大陸報復加拿大到麥當勞事件,外交部長吳釗燮把自己當成陸委會主委,不斷對大陸當局作出批評,似乎是擔心國人沒看到外交部用人私相授受,及收拾斷交殘局以外的功能
不過依照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的分析,蔡英文的聲望雖然因為強硬回擊習近平談話而反彈,創下近半年新高,但也有超過五成的民眾對改組後的內閣沒有信心,顯見蔡英文的聲望回聲和新內閣效應關係並不大,縱然新閣揆蘇貞昌強調會做事、接地氣,但民眾還沒有對蔡政府處理內政的能力抱以期待
此外,相較於過去幾次選舉,去年九合一大選期間雖然在金馬獎中出現「中國台灣」的風波,美國第七艦隊也頻頻在台海動作,但北京當局卻十分克制,文不攻、武不嚇,就是不讓民國105年(2016年)大選前的周子瑜事件重演,果然也讓去年九合一選舉中的兩岸因素降到最低,反而讓訴求九二共識,人進來、貨出去的韓國瑜異軍突起
距離民國109年(2020)總統大選至少還有一年的時間,蔡英文現在如同找到浮木般,鋪天蓋地的嗆老共,縱然民調回升,但面對訴求「兩岸一家親」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及言必稱「九二共識」的國民黨假想敵們,蔡英文的支持度仍居第三,顯見回歸內政民生才是本務。更何況北京當局已經學乖,民國109年(2020)選前半年若繼續「戒急用忍」,不對台灣文攻武嚇,蔡英文想靠嗆習大拚選舉,最後恐怕變成狼來了,很難再影響選民的投票意志。







【即時短評】狠砍新聞自由 也別妄想司法威望能提高


2019-01-22 11:06 聯合報  記者王宏舜╱即時報導
翁仁賢縱火燒死父母等6人、5親屬也負傷,但他的死刑被最高法院撤銷,高院更一審結束時,翁對著鏡頭連比4次中指,並作「放屁」之意。而翁就是現今司法「設法」想要幫他留活口的助力。資料照片。記者王宏舜/攝影
虐打幼童被揭發,永和托嬰中心主任道歉也坦承有打幼兒,還硬拗不是施暴,而是情緒失控。這起事件因媒體持續報導,主管機關也感受到民意憤慨,托嬰中心停業,新北地檢署分案調查。資料照片。攝影/記者顏凱勗

月初司法院會同行政院預告「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修正草案」,這項對媒體、甚至新聞自由影響甚鉅的草案,司法院竟只在官網「默默上架」,司法院長許宗力日前還將司法不受信賴的原因之一,歸於「媒體錯誤或誇大報導」政府推動司法改革不自省,把責任全賴給媒體,這種改革也太廉價
我國司法信任度低,其中一樣就是對重刑犯未能予以重懲,在刑事訴訟程序中,過度保護加害人(被告),往往引起被害者與民眾的不滿,可惜主政者選擇不看、不聽,總在同溫層裡尋求溫暖,高舉「人權」大纛、戴上「司改國是會議決議」冠帽,才有這次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的荒謬修法
在一個網路發達、「人人皆媒體」、「匿名爆料」盛行的年代,司法院只會對有層層把關、平衡報導、向相關人士查證的媒體,作進一步修法約制採訪空間,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主張「偵查不公開」者總是拿八里媽媽嘴案中的呂姓老闆為例,認為他是一個遭輿論公審的絕佳範例;但另一方面,死者陳進福的兩個兒子和妻子張翠萍的母親向凶手謝依涵、媽媽嘴咖啡店等求償的民事案件,離奇的是兩案的結果竟不一樣,司法院無法解釋這種窘境,卻希望記者不要報,以免掀了司法難堪的底
我國司法對被告、明顯殺人案的凶手百般「禮遇」才是司法民怨之所在,列鼎重裀置若罔聞,反而把孜孜矻矻的司法官與法官、細究犯行的記者拉下去替失敗的政策陪葬。
中華民國自詡亞洲新聞自由度最高的國家,但現在偏偏有人要修法,審查、監控新聞,還為此沾沾自喜,司法機關甘願自我沉淪,令人無言







【即時短評】山手線「龍燕」過招 不如理性面對審查


2019-01-22 10:08 聯合報  記者洪敬浤╱即時報導
交通部長林佳龍接連宣布「接地氣」的政策,引發外界議論。 記者黃義書/攝影


「大台中山手線」爭議延燒多日,交通部長林佳龍多次建議「盧市長快提新計畫書」,台中市長盧秀燕冷處理「等收到公文再說」,雙方你來我往各有盤算,但國發會清楚表示,山手線有22項不符合審查要點,甚至可行性仍待評估,這才是山手線審查的關鍵問題,林部長、盧市長應理性面對
山手線是林佳龍一手催生的計畫,包含4項子計畫,透過提升現有的山、海線鐵路運能,新闢大甲到后里的軌道建設,打造中台灣環狀鐵路;山手線去年11月送進行政院,沒想到林佳龍連任失利,盧秀燕勝選後對山手線不置可否,成為後續爭議的導火線。
林佳龍接任交通部長後,拋出「山手線遭國發會退回」,更多次建議盧市長主張中央全額補助,要提出新計畫說明書,否則屬於競爭型預算,不會永久保留。林佳龍藉此要求台中市政府表態,說明對山手線的想法,也提醒山手線萬一不保,盧秀燕應負最大責任。
盧秀燕搬出地方財政困難,請中央全額補助山手線,更表示對林部長有信心,過去苦於經費不足,現在以部長之尊肯定會實現當初的擘畫。盧秀燕不想被冠上「停工市長」,透過爭取補助把燙手山芋丟給中央,請林部長來實現「林市長」的計畫,解決「盧市長」的財政問題。
不管是林部長或盧市長,山手線的關鍵問題不在於要不要提新計畫,也不在於爭取到更多中央補助,而是國發會審查時,提出22處不符合審查要點的項目,更直言更直言計畫的可行性、財務計畫都需要交通部與地方政府再評估,這才是真正該被面對的問題
學者多次建議,東京山手線是大都會區、近兩千萬通勤人口的設計,台中山手線涵蓋幅員遼闊,包含都市通勤與區域交通的屬性,不能用一個計畫來涵蓋。不管林部長或盧市長,應該擺脫「山手線」的大帽子,務實回歸各項計畫的審查。








【重磅快評】蔡明耀會不會是進階版的口譯哥?


2019-01-22 09:23 聯合報  主筆室
駐日人事變動,副代表將由駐史瓦帝尼公使蔡明耀接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外交部決定派駐史瓦帝尼公使蔡明耀擔任駐日副代表,以蔡明耀早已過退休之年,卻臨危受命以特任政務官的身份赴日擔任副代表,可以看出蔡政府不信任謝長廷,而亟欲穩定台日關係的苦心
若再與之前口譯哥赴美擔任政治組長的事件相互連結,也可以看出民進黨以派遣可信任的「督軍」,極力爭取美日兩國的支持,來為蔡英文的連任加持,一場總統大選的外交大戰,似乎已經正式啟動。
自從民國105年(2016年)民進黨上台以來,聯合美日兩國抗衡中國大陸,一直是蔡政府的外交戰略指導原則,只是,出乎蔡政府意料之外的是,原本認為搖擺不定的台美關係,在川普對中國大陸大打貿易戰之後,卻意外地獲得快速的進展,美國國會接連通過「國防授權法」及「台灣旅行法」,如說現今是台美關係四十年來最好的時刻,也實不為過
但另一方面,也令民進黨政府意外的卻是台日關係,在日本與民進黨都深含反中的共同基因,以及蔡政府強烈的親日色彩下,這幾年來的台日關係卻一路走得跌跌撞撞。
不但福島核食議題遲遲未能解禁,去年還變本加厲的通過反核食公投,而最讓民進黨政府引以為傲的「台日海洋事務會議」,成立這三年多來,不但未能解決任何的劃界問題,至今還在為小小的捕魚規則爭吵不休,原本可以成為外交上最大突破的加入CPTPP,如今更只聞樓梯響,而不見任何蹤影。
而在台日關係陷入泥淖之際,駐日代表謝長廷自然成為蔡政府的最好祭旗,認為謝長廷把駐日代表當成立法委員,天天在臉書發文與網友對嗆,在處理核食問題也太過於高調,反而引發國內民意的反彈,這讓亟欲低調處理的日本政府氣得跳腳,而大阪辦事處蘇啟誠自殺事件,更嚴重打擊駐日代表處人員的士氣。
只是,謝長廷並非等閒之輩,身為民進黨四大老之一,要動他談何容易,在這種情況下,只好派出嫻熟日本事務,具有輩份,又身段柔軟的蔡明耀赴日擔任副手,一方面可以穩定台日關係,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謝長廷壓力,讓他能夠知難而退,這是進可攻、退可守的做法。
然而,行走江湖多年的蔡明耀,卻並非如口譯哥般的稚嫩、順服,如果民進黨政府想要把他當成進階版的口譯哥,可能將會大失所望

聯合筆記/聘管後…「打管」拖棚演出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6214/web/

◆  韓國瑜快輪 帶出台灣海運思維
◆  開放鯖魚捕撈 不能黑箱作業
◆  聯合筆記/聘管後…「打管」拖棚演出
◆  山手線爭議 依鐵路法中央出錢
◆  電力北送爭議 用電問題須共同面對
◆  你知道已經空汙了嗎?
◆  年改微修 心態不改 政權無望
◆  稅收超徵 何不大方獎勵回收?
◆  漫畫/K到自己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聘管後…「打管」拖棚演出


2019-01-21 23:26 聯合報  許俊偉
監察院通過對管中閔彈劾案,監委陳師孟(中)和主查此案的監委王幼玲(右)、蔡崇義(左)召開記者會說明。 記者陳柏亨/攝影

去年幾乎「上映」一整年的台大校長遴選案,原本外界以為隨著管中閔在今年初就任台大校長,可望讓「拖棚」多時的歹戲暫告段落。沒想到,監察院意外「同場加映」,還上演一齣不知所云的彈劾戲碼,讓管案在新的一年未見落幕。
去年耶誕夜,教育部前部長葉俊榮送給台大和管中閔一份耶誕大禮,對外宣布「勉予同意」聘任管中閔,當時葉俊榮還在記者會上許願,「希望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反管』、『挺管』等字串消失」。
但民國108年(二○一九年)才登場沒幾天,葉俊榮就要大失所望了。就在管中閔一月八日上任後沒多久,監察院隨即在一月十五日通過彈劾案,指管中閔擔任政委、經建會及國發會主委期間,在周刊匿名寫評論,每月固定獲五萬元薪資,屬於違法兼職。
該案在監察院的調查過程,相關權責單位對引用的法令各有解讀,看法也不同,即使彈劾理由無法全然取信外界,監院照樣透過「策略」讓彈劾案投票通過,足見其窮追猛打的決心
法界人士研判,該彈劾案隨後送司法院公懲會處理後,能不能成案還是未知數,即使成案、做出一些處分,應也不至於撼動管中閔的校長位置,但拔管不成照樣要「打管」,恐怕只會讓外界嫌惡。
也難怪台北市長柯文哲在與「館長」陳之漢開直播時,忍不住說「連續劇還沒有演完,天啊」,還說「要怎麼樣都可以,就是不要再拖了,拜託」。柯P的反應, 也是外界很多人的直覺想法
蔡政府去年底之所以峰迴路轉聘管,外界解讀是因管案被視為民進黨九合一敗選原因之一,為設下停損點、清理戰場,即使反管勢力仍在,也決定不惜得罪獨派團體,轉而讓管中閔上任。
聘管後照理可望止血,沒想到「打管」部隊熱力加演、拖棚演出。包括監察院後續會再提出完整的調查報告,接下來公懲會怎麼處理管中閔,勢必也會讓管案繼續演下去;除此之外,難保不會還有其他「安可」演出。
有學者發文諷刺說,「管中閔校長是上帝選來毀滅民進黨的嗎?」這話看似酸文,卻值得民進黨和不甘放手的反管勢力深思,蔡政府既已「聘管」,未來歹戲若繼續,恐怕只會是民進黨連續執政的阻力







韓國瑜快輪 帶出台灣海運思維


2019-01-21 23:37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教授(基隆市)
高雄市長韓國瑜(左四)高興看到大陸企業界採購高雄農漁產品。 記者楊濡嘉/攝影

高雄韓國瑜市長上周末參加高雄直航福建平潭的快輪首航典禮,船上載運二千二百萬農漁產品要賣到對岸。韓市長再次強調:貨品出去,是發展高雄經濟的重要關鍵
這次快輪可將高雄貨物在九小時後運抵平潭。可期待未來台灣貨物可直接運往對岸的將不只平潭,而也不只能將東西運出去,還能用船將人帶進來。但願隨著高雄藉由海運加速人、貨在兩岸之間流通,能讓政府早日看清船運在台灣整體運輸系統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潛力。
當今台灣,船運始終只能扮演跑龍套的角色。只有在離島和颱風過後陸上交通受到阻隔,才會想到海運這最後選項,實堪稱對將「海洋立國」、「海洋精神」常掛嘴邊當政者的特大號打臉。
船運為公認最具效能的運送方式,且在遭逢天災等造成道路中斷時,海路也可立即發揮替代運輸功能開創渡輪服務並視情況擴充容量,相當容易立竿見影渡輪運輸系統很有彈性,經營者可視需求擴充或調整航線,並且可逐步進行尤其今天的船舶容量與功能,都可配合實際需要量身訂製或採購,僅小部分客、貨運量交由船舶運送,即可有顯著獲益。除紓解陸上交通流量,其附帶減輕的道路受損與維修、整建成本,皆相當可觀。
歐洲過去卅年間便持續整合海上公路系統網,致力將貨運從擁擠的陸路推向水路。對於大部分皆屬短程(五百公里內)的台灣海岸運輸而言,極具縮短旅運時間,同時提供舒適旅程的潛力對於已充分具備相關港灣條件的台灣而言,拓展海運所需增加的基礎建設投資與營運成本也極低
此外,當今政府以能源轉型為目標,獨立且潔淨的電力來源及智慧電網等發展要件的進度,亟待大力追趕。而海運的發展,正可扮演重要的示範角色。
不可否認,船舶燃燒大量劣質燃油,足可對陸上空氣品質構成重大衝擊,亟待改善。而其中落實靠港船舶停止船上發電機運轉改由岸上供電,是收效關鍵
美國環保署推估,一艘船舶接用岸電,在最佳情況下整體汙染物排放可削減達九十八%目前歐、美、亞洲已有許多港口強制要求造訪船舶接岸電。不久的將來,世界各港口都會極力要求造訪郵輪大幅降低排放,到時不提供岸電的港就不會有造訪價值。因此,台灣各港相關硬體設施及法規與落實等,皆亟待推動
不過,這些岸電來源,若僅限於高雄興達、基隆協和及台中的火力電廠,則將在能源與環境議題上自相矛盾。藉由港區智慧電網的發展,可同時顯著提升能源效率,並有助於擴大使用再生能源建議政府及早規畫,由天然氣與再生能源等潔淨能源組合成的港區獨立電力系統,透過智慧電網以最大化的能源效率,提供靠港船舶與港埠設施的電力需求。並在運轉成熟後,以此為示範,推廣到農工等其他專區。






開放鯖魚捕撈 不能黑箱作業


2019-01-21 23:41 聯合報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台北市)
漁業署將開放100噸以上扒網漁船進紅火心捕撈。 記者吳淑君/攝影

漁業署擬開放一百噸以上扒網漁船進入鯖魚主要產卵場蘇澳外海「紅火心」捕撈八十天,引發爭議。保育團體憂心此舉會嚴重破壞鯖魚資源量,部分學者亦擔心過去辛苦保護的成果毀於一旦;鯖鰺漁業協會秘書長則表示目前方案是經產官學評估後的決策。該紛爭是否成為蔡總統迴廊話題,值得關注。
我國沿近海漁業資源日漸枯竭,在遠洋漁業作業環境日益艱困下,加強沿近海漁業資源的養護,讓漁民能安心在家門口捕魚,是未來漁業發展及政策推動的重要工作。而鯖鰺是我國近海非常重要的漁獲來源,占近海漁獲量的一半,如何透過有效養護,生生不息永續被利用,需要靠產官學研共同努力,在科學證據的原則下,積極尋求共識,才能創造多贏的局面
目前爭議焦點在於開放鯖魚主要產卵場之一的「紅火心」,讓大型扒網漁船進入捕撈八十天,卻未見總量管制,也沒有強制性的卸魚申報規定,更沒有相關罰責,保育團體憂心會渴澤而漁,而這樣的憂心並非無的放矢。
對此漁業署應該委請水產試驗所及相關研究機構,進行實地調查分析研究(而不是由漁船主提供資料),取得「紅火心」產卵場資源動態資料、國內鯖魚總資源量變動、總捕撈數量變動、每個月份捕撈數量、水文變動資料、魚體型變動等科學數據,作為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據,並以此與漁民充分溝通協調,才不會淪為各自表述,甚至政治角力,無助鯖魚資源的保護與永續利用。另,針對鯖鰺漁業協會指出,開放捕撈是經產官學評估後的決策,漁業署也有必要對外說明原委,不能黑箱作業!
光靠增加海洋保護區數量並不足以達成海洋生物多樣性的保育目標,必須社區實際參與保護區的管理,才是海洋保護及魚類資源復育成功的關鍵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對於漁業資源管理仍偏重於單一經濟魚種的管理策略當前國際對於漁業資源管理利用的主流,朝向以在地漁民自主性管理為主,加上政府公權力執行的共同管理模式,此種「由下而上」的管理模式不僅監督成本大為降低,還可以藉由漁民豐富的經驗,配合實際復育技術,讓漁業資源管理利用更具實效性,也可以達到資源永續利用,值得台灣政府積極推動
蔡政府要讓漁民與民眾理解漁業資源永續的重要性,並願意主動配合漁業資源管理制度,光靠法令規範不足以成事,必須透過日常教育宣導,讓它成為民眾生活與思維的一部分正如美國阿拉斯加居民深知,唯有實行可持續發展的漁業政策,他們子子孫孫才能永續以漁業為生,台灣漁業保育也應該建立這樣的共識







山手線爭議 依鐵路法中央出錢


2019-01-21 23:30 聯合報  馮駿松/退休人員(新北市)
大台中山手線經費709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山海線環線計畫(山手線)究竟做與不做,從九合一大選後就吵得沸沸揚揚。前台中市府將山線與海線連結,列入前瞻計畫,可行性研究報告在去年十一月由交通部報行政院,總經費為七○九億元,台中市政府配合分攤須編列一一八億元預算支應。現台中市政府主張暫停計畫,除非中央全額負擔經費。國發會以計畫內容粗糙,舉出整個計畫是否必要、計畫經費超逾舉債空間等廿二處疑慮,需交通部及台中市政府仔細評估後補件澄清。所以正本清源,除了技術評估該不該做外,爭議癥結仍在「錢」由誰出。
翻開鐵路根本大法「鐵路法」來看第三條就說「鐵路以國營為原則」;第四條「國營鐵路,由交通部管理」;第十條「全國鐵路網計畫,由交通部擬訂,報請行政院核定公告,分期實施;變更時亦同」。第廿四條「國營鐵路因業務需要,得由交通部報請行政院核准,依法發行公債或借用外資」。
從「鐵路法」規定,鐵路計畫係由交通部規畫擬訂,從無由地方政府提出計畫之必要中央政府興建鐵路,經費短缺時即使發行公債或借用外資,也從未規定要地方政府配合編列預算出資。讓我們回想,花費巨資興建的台灣北迴線、南迴線鐵路,有無要宜蘭、花蓮、台東、屏東縣政府配合出資?如果當年需地方出資,可能北迴線、南迴線至今應還是無影無蹤。再看台灣現在環島鐵路中,能指出哪一段是中央、地方聯手出資的嗎?
山手線鐵路既是前台中市政府提出的計畫,願意配合出資興建,提出前也應評估現有設施是否不合用,如不合用,能否修建符合所需,再不行才應該會想到做新的,驟而提出願意配合出資興建新鐵路,是不是市庫經費太多了?








電力北送爭議 用電問題須共同面對


2019-01-21 23:34 聯合報  盧展南/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高雄市)
「台電不是高雄人的爸爸!」南部反空汙大聯盟等環團到高雄市環保局陳情,要求停發興達電廠燃煤許可證。 記者徐如宜/攝影

部分環團及地方政府希望位於轄區內的電廠發電,只提供給該區域使用,這種想法無助國家經濟發展及可靠的電力供應。
穩定供電對我國經濟發展至為重要國內諸多講求電力無法中斷的公司,如台塑、中油、中鋼、台積電、康寧玻璃等大電力用戶,廠內皆有大容量的發電備用機組。若採汽電共生發電,除提供自己工廠內之用電外,並將多餘電力輸至電網,這些公司絕不會自絕於系統,皆與台電系統做併網運轉。當廠內發電機故障時,可立刻藉由大電網支持,減少重大經濟損失。同樣的道理,過度強調區域電網或中電、南電不北送的做法,是不經濟也不是可靠電力供給應有的作為。
過去日本十家電力公司所擁有的電網即是所謂區域電網,各電力公司有各自的負載供應區域及發電機組,各區域有高的備用及備轉容量,過去雖有高壓輸電線連結,彼此間較少電力融通但自從電業自由化後,更多區域間聯絡主幹線建置,滿足區域間的電力融通,才能維持更經濟更可靠的電力供應
如果因為區域發電多於用電,就不想將自有的發電能力協助其他區域,則建議符合這條件的區域可考慮自成一家電力公司,自行維護運轉其系統,看看是否是好的電力供應策略。世界各地大概很少看到因為區域性汙染問題限縮與大電網的電力融通。若感到為人作嫁不公平,則除考慮時間電價外,建議政府可採區域或節點電價,反映區域間考慮空汙及長途輸電損失後的用電成本差異。
限制中電或南電北送的論點,主要認為火力發電造成空汙嚴重。對此問題,中央及地方政府、環團及台電應正本清源,一起檢視空汙的各種來源。經濟部補助的「AI空氣汙染城市治理緊急應變平台計畫」,利用最先進的空氣汙染感測設備及資通訊技術,偵測大區域即時空汙狀態。建議經濟部宜善加利用該平台,監測火力發電廠是否造成空汙嚴重狀態,並驗證發電廠友善降載後對空汙改善的實際成效,對症下藥。若真有成效則須持續進行降載,但也須避免減損電力供應可靠度換來低的空汙改善效果之情況。
用電設備越來越多,供電緊澀時有所聞,減少發電無法配合大家想過更舒服生活的期望。若火力發電是空汙的罪魁禍首,關心環保的大眾就應正本清源,督促政府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建築物節能標準,鼓勵大眾適時地節省用電。而台電若須準備大量的備轉容量,保證供電充裕,就需用現有最有效的技術改善空汙問題,而超超臨界發電機即是各國所採用的方法之一。選舉已過,用電需求不斷成長的問題終須共同面對,大家宜考量整體國家發展,避免持續虛耗。







你知道已經空汙了嗎?


2019-01-21 23:48 聯合報  劉彥良/研究生(嘉縣中埔)
日前空汙讓民眾特別有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昨,打開門窗向外望去,彷彿來到迷霧仙境,打開手機APP一看,台灣西半部幾乎遭空汙淪陷,補班日後僅存的周末假日又泡湯了,只能待在家裡躲霧霾
耳聞台灣多地舉辦路跑活動,看著這些跑者暴露在霧濛濛的空汙裡,甚感難過,難道主辦方沒告知空品已達到「對所有族群不健康」嗎?再望向室外,很多人不曉得是「無知」還是「未知」,就連口罩也沒戴,成了貨真價實的「空氣清淨機」,不免讓人捏把冷汗
台灣對於霧霾的認知僅在這幾年才逐漸建立,如對PM2.5的標準:台灣於民國64年(一九七五年)實施空汙法,監測對象包含懸浮微粒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但PM2.5卻直到民國101年(二○一二年)才予列管,整整晚了卅七年。而且根據環保署資料,台灣「參考」世衛組織建議,訂定PM2.5空氣品質標準,日均值為卅五微克/每立方公尺,但世衛組織的日均值為廿五微克/每立方公尺,還真的只是「參考」而已?
今年初空汙法修法上路,AQI空氣品質指標達到二百以上,也就是「紫爆」非常不健康等級,將會透過手機警報提醒民眾減少戶外活動韓國AQI在一五○以上就發警訊通知,台灣真是「高標準」。以十九日為例,台灣高達十三個監測站(六縣市)亮紅燈達到AQI一五○以上(對所有族群不健康等級)。
希望環保署不只是「參考」世衛組織標準,更應「比照」它,甚至再嚴管標準,讓民眾不至於糊里糊塗在髒空氣中活動。不只是透過手機通知,其他如報紙、電視、廣播等,充分讓民眾有「知的權利」民眾可以此作為是否外出及配戴口罩的參考
這些還僅是治標而不治本,不論是外來的或是內部製造的霧霾,前者是難以避免的「外患」,環署仍需提前因應,大幅限縮本島製造的汙染源,如火力發電降載、嚴格取締烏賊車,甚至禁止二行程車輛在霧霾天上路,上述都需官民配合,並且提早因應,而非每次AQI超標才採取行動。








年改微修 心態不改 政權無望


2019-01-21 23:45 聯合報  王清厚/退休公務員(台中市)
不滿年金改革,去年軍公教公職與退休警消陳抗不斷。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去年九合一選舉,受年改的衝擊,重挫大敗;面對民國109年(二○二○)總統、立委選舉,不敢再掉以輕心,是以年改微修,綠營呼聲響起。
年改實施以來,軍公教怨懟聲浪排山倒海,甚至綠營反年改的立委,也期期以為滋事體大,宜從長計議,只是不敢勇於出面反對。選舉大敗,乃在少數綠營人士意料中。
數十年陳疴老案,有那麼急於短短一、二年內完成嗎?渠等改革影響經濟層面乘數效果至深且鉅,軍公教勞,士農工商,人人均為受害者,執政部門有何評估?迄今尚未見及。
長期低薪,經濟不振,人才外流等等,才是蔡政府要立即解決,刻不容緩的嚴肅議題。可惜近二年多來執政未見富國利民之成效,反倒急砍軍公教年金,難道無視國家向下沉淪均貧嗎?
年金改革事涉全國各行各業榮衰,年改後廣大軍公教節衣縮食,至於休閒旅遊娛樂,能省則省。社會百業不受影響嗎?經濟不衰退嗎?恐低薪再低薪,也不是年輕人所樂見。
逐年削減年金,退休軍公教日漸老邁,其養老照護費用反相對增加;屆時不足敷應,恐又加重其子女負擔,又製造無數的家庭經濟問題。
綠委只盤點出公教補償金、再任者停領月退門檻等爭議,喊出「滾動式檢討」,不排除在新會期拋出修法,回應民意,藉以嬴得選舉。吾人認為只此微修,激不起漣漪,於事無補,於選舉無助;執政當局應順勢而為,趁機而行,重起爐灶,秉持尊重民意與法律原則,全盤檢討;否則恐又重蹈覆轍,失去政權也不意外。









稅收超徵 何不大方獎勵回收?


2019-01-21 23:51 聯合報  熊家誠/蛋雞農(台中市)
環保署應妥適運用稅收盈餘,大方獎勵回收,幫助弱勢。 圖/新北環保局提供

令人納悶,這兩年中南部街道巷弄隨處散落紙箱、寶特瓶、鐵鋁罐,過往這些環境垃圾都是拾荒者經濟的來源。近十年紙類回收價從每公斤六元跌至三元,寶特瓶更從十四元下跌至三元,鐵類從十五元慘跌剩四元,仰賴資源回收為生者,收入剩三分之一,除非花三倍力氣回收三倍重量,否則難以維生。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軍公教調薪百分之三,勞工基本薪資上調均悄悄牽動萬物齊漲,對照資源回收物賣價反向下跌,庶民經濟更形困頓
政府規畫要將稅收盈餘,分享給經濟弱勢者,惟各項「分紅辦法」卻無法博得認同,質疑是政策買票早年政府為獎勵寶特瓶回收,獎勵金一只二元,民眾回收意願高,如今取消後即乏人問津
過去幾年政府累積稅收充盈,若採一次性補助中低收入戶爭議較大,建議可參考新竹市政府「啟動資收大軍寒冬送暖行動計畫」,持續關懷與幫助弱勢,用實質獎勵改善協助執行資源回收及環境維護工作者。如果政府能苦民所苦、要接地氣,官員們應該主動了解近年來資源回收物價格慘跌,已導致回收者收入驟減,深深影響生計。
政府錢多卻端不出良策,環署應妥適運用稅收盈餘,大方獎勵回收,幫助弱勢、提振經濟、維護環境,興利除弊,一舉數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