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7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摸清對方底牌之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3275/web/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第三勢力須突破嘴砲印象
◆  聯合報黑白集/「菊英體制」
◆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摸清對方底牌之後…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摸清對方底牌之後…


2019-08-06 23:3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來自中國大陸的訊息,根據高層消息人士透露:民國108年(2019年)6月日本大阪G20峰會期間,美中在元首峰會上,互相摸清了對方的底牌和意圖
峰會上,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開門見山直接問川普,美國打貿易戰的意圖到底是什麼?美國是不是鐵了心遏制中國的發展?是不是一門心思把中國當敵人來對待?如果真的如同外界所傳的話,那麼美中貿易談判也就沒什麼好談的。
川普的回答,倒也非常簡單明瞭。他說,他跟他的一些部屬不同。他本人對中國沒有敵意,對中國共產黨也沒有偏見。他希望有良好的美中關係,並且願與中國共同推進「以協調、合作、穩定為基調的美中關係」。但是川普又補充了一句,至於他的同事,他的同胞,有沒有遏制打壓中國的企圖,他不敢保證。但是他能保證的就是,他在擔任總統期間,絕不允許他的政府與中國徹底翻臉
最後,川普坦率地說,他只關心競選承諾能否兌現,美中貿易逆差的縮減,對他來說很重要
習近平也是單刀直入,快人快語。他說,中國無意挑戰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更無意破壞現有的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中國是現有國際秩序的受益者。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就是為了賺錢。最後他說,中國國內的問題很多,他也面臨著巨大的國內壓力。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很重要,它關係到執政黨的生死存亡問題。在這問題上,中國政府沒有退路。
如消息屬實,這一場美中領導人G20峰會的對話,對於觀察分析美中關係今後的走向至關重要。
首先,作一簡要回顧。川普上任兩年多以來,美國的對華戰略與政策看來是雙軌並行的,一方面,在一批對華鷹派的主導下,視中國為潛在對手甚至敵人的戰略思維,輪廓清晰浮現,比如將中國定位為「修正主義強權」,並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最大的挑戰及威脅,是來自中國而不再是恐怖組織與主義。另一方面,則是川普強調美國優先,針對中方享有巨大的貿易順差下手,組合拳包括了貿易戰(高關稅)、科技戰(打中興及華為),還有南海牌及台灣牌等。可以看到,川普的對華強硬政策跟鷹派主張的對華強硬戰略,是高度一致的。
貿易戰、科技戰開打之後,雖對中方造成了相當打擊,但無論貿易、投資,甚至華為,似乎都還挺得住;反而由於中方的反制,讓美國相關企業、消費者、農民均叫苦不迭,這讓最在乎選情、關注能否連任的川普承受了愈來愈大的壓力,於是就有川普在G20峰會與習近平的會晤,及雙方在峰會中相互摸底的精彩對話。可以看到,川普並不否認有鷹派對華敵意思維的存在,但他與他們劃清界限,並作出承諾任內不會與中國徹底翻臉
未來怎麼看?可分短、中、長期三角度觀察研判。短期雖然川普威脅要再對新的中國進口商品課稅,雙方也發動匯率戰,但因中方已看清雙方形勢,有了底氣,不致在美國要脅下退讓。
中期,中方想必對美中已雙雙掉入「修昔底德陷阱」的矛盾本質有了更透徹的認識,做好最終難免一場鬥爭的準備。至於美方,面對著中國持續強勢崛起,澈底遏制中國對美國霸權地位的威脅,必將成為更大的社會共識,鷹派能量也將持續蓄積。不過,在過程中,鑑於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底線鮮明,務實的戰略派(如川普之流)也不排除把台灣作為籌碼與中國進行「大交易」的可能。當然,這樣的可能,前提必然是在美國對於台灣「價值」的評估,感覺到成本愈來愈大的情況之下。
長期,根據哈佛大學Allison教授的研究,老大老二之間倖免於衝突的可能性雖然存在(25%的機率),但終於走向衝突的機率(75%)還是更大些。不過,那也許是比較長久以後的事了。








聯合報黑白集/「菊英體制」


2019-08-07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與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安特勤私菸案正追到高層,突然被柯文哲組黨的新聞打亂了焦點內政部洩密馳援成功,但柯P的起身砲也不饒人,一句總統身邊每個人都貪汙」,瞄準私菸案,瞬間轟倒半邊防火牆
私菸案再度讓民眾目睹蔡政府的徇私護短,尤值得注意的是,此案揭露執政團隊的「菊英體制」。為維護陳菊蔡英文竟以元首之尊為總統府侍衛室違法亂紀擋子彈,主動道歉她更以元首交付任務」,要求國安局代管侍衛室美其名釐清權責,卻不循修法正途,只求因人設事
陳菊忝為總統府首長,卻對空前醜聞輕率以對,對制度積弊亦不屑說明,卻讓總統如小妹般幫她排憂解勞。無怪乎,外界質疑花媽是蔡英文的「政治保母」,小英在黨政中樞需要她把臂扶手鏟異除患,調和行政立法兩院,並號令黨及派系聽其指揮
菊英體制之異常,旋遭陳水扁點破蹊蹺。他直言,總統拚外交,有副秘書長隨行就好;若陳菊為選舉赴美作些發落,自費出訪即可,「一定要跟總統出訪嗎?」扁還稱,府內購菸大戶還有特權,「平常就為非亂做,這款人的太太長期有這壞習慣」。對照柯P「總統身邊人都貪汙」之語,令人質疑:菊英坐鎮的總統府究竟還有多少貓膩?
柯P在總統府的防火牆塗鴉貪汙」,還要小英反省慶富案辦到哪裡去,但府方只見發言人出來應答。只要無損大「菊」,即使總統府汙名漫漫,於菊英體制有何哉?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第三勢力須突破嘴砲印象


2019-08-06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中)籌組台灣民眾黨,昨天舉辦創黨大會。 記者林澔一/攝影

蔣渭水後人的抗議下,柯文哲借名之「台灣民眾黨」昨天正式成立,他隨即出任黨主席。論熱鬧,昨天的成立大會並無驚人之處,與會來賓或創黨成員均未見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而多為柯市府官員。這樣的場面,雖符合柯文哲不講排場的風格與「民眾黨」的訴求,卻也凸顯這個打著「第三勢力」旗號的新政黨張力不足。
不可否認,柯文哲以其奇異、直言、跳tone的論述方式,在台灣殺氣騰騰的藍綠對峙中顯得獨樹一幟,也因而吸引不少年輕族群支持。此外,柯文哲以其孤傲性格獨來獨往,也能維持不錯的清廉和樸素形象。相對於汙漬斑斑的國、民兩黨,他不時左右開弓嗆藍打綠,也常讓人感到大快人心。柯文哲從「白色力量」崛起,走到今天組黨吹起參加大選的號角,確有其特殊之處。
但換一個角度看,從「政治素人」出發的柯文哲,經過五年的政治洗染,也已失去他最初標榜的「墨綠」或「白色」的特徵。這點,柯文哲要如何重新調理自己的色調,調整其第三勢力的柯式招牌,便得費一番工夫。
去年柯綠分手後,民進黨便不斷因他主張的兩岸一家親將他抹紅,柯文哲便被逐出了綠色的大本營。從綠營的「反中」戰線看,柯文哲主張「兩岸一家親」,便和藍營或韓國瑜其實沒有兩樣。最近,蔣渭水的後人譏他往自己臉上貼金」,質疑他不會以台灣利益優先」,都是從民進黨的信仰邏輯來否定柯文哲的本土資格。或許正因為綠營這樣的價值迷障,反而證明柯文哲組黨籌建「第三勢力」,對台灣民主政治的再進化而言有其現階段的必要。
柯文哲昨天說,民眾黨的成立,其實是要進行一場改變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這番話,似乎沒有引起外界太多注意,但其實相當耐人咀嚼。原因是,他看出台灣民主停滯的癥結,在於我們的「政治文化」貧瘠、偏差或扭曲;要矯正這點,他認為需要用「社會運動」的方式來改變。這樣的思維,符合民眾黨定位為「柔性政黨」的特質,也能凸顯它與國、民兩黨剛性結構的差異,也是社會大眾對所謂「第三勢力」的期待。
然而,柯文哲從一個喜歡打嘴砲的「個人評論家」,到具有「迷走」風格的首都市長,他要如何轉身變成一個認真的政治文化改革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柯文哲的問題是,因為太聰明,所以對棘手的事情往往輕巧閃避,不願意直面;也因為舌頭太靈巧,所以常常把實境的困難化為虛境的言詞機鋒,讓外界虛實難辨。這從他台北市長五年的施政成績看,即格外清楚:不少夸夸其談的打弊最後無疾而終,許多令人目眩的創新草草收場,有些重要的建設則看不到成果。柯文哲如何將他的一時興起,落實為可以持久的社會變化,關鍵就在他必須從「言」到「行」之間,以腳踏實地的方式開闢出執行管道。這點,只怕不是他擅長的事。
嚴格而論,柯文哲此刻組黨開拓第三勢力,魅力恐已不若他五年前初入政壇之風騷。原因是,在柯綠分手前,他的政治立場相當曖昧,對於民進黨並無太多批判監督,也缺乏扮演藍綠槓桿的意識。再則,「韓流」去年底的崛起,其實帶有超藍趕綠的跨黨派效應,因而能掀翻綠地高雄。因此,柯文哲此刻組黨乃至參選總統,瓜分的票源將是綠大於藍,這也是民進黨急於圍剿他的原因。
在台灣最近一陣「組黨風」中,多數新黨均不脫「小小綠」色彩;而「民眾黨」至少可望擺脫「附庸」角色,進而取得「第三大黨」資格。柯文哲最在乎的,除了自己參選的勝算,應該是民眾黨第三勢力的空間會有多大無論如何,柯文哲必須戒斷其嘴砲風格,他才能推動台灣政治文化的改變

【重磅快評】三颱共舞,只想放颱風假?

◆  【重磅快評】看過柯P創黨秀 理解郭董說了「胡說八道」
◆  【重磅快評】柯黨征戰天下,兩岸立場如何搪塞民眾?
◆  【重磅快評】三颱共舞,只想放颱風假?

◆  【即時短評】柯文哲以柔克剛 打如意算盤?
◆  【重磅快評】柯P創黨不是原子彈 還靠兩位蔡女士撐場面
◆  【即時短評】如虎似狐郭台銘 必能看穿柯文哲這司馬昭
◆  【重磅快評】救觀光剩兩招 蔡政府撒完幣後換撒免簽?
◆  【即時短評】當藝文碰上政治 紙風車事件能就此落幕嗎
◆  【即時短評】馮世寛回鍋行政團隊 綠軍系信任圈好小
◆  【重磅快評】柯文哲「第三勢力」要翻越的三座大山







【重磅快評】三颱共舞,只想放颱風假?


2019-08-07 09:17 聯合報  主筆室
目前太平洋地區颱風狀況。圖/取自氣象局網站

台灣東方太平洋面上利奇馬、柯羅莎、范斯高三個颱風爭鋒,已經來敲門的利奇馬看來侵台機率不小。有趣的是國人對台灣災害承受力如何似乎不大關心,只關心有沒機會放颱風假。氣象專家的回應,迄今三颱共舞的局面變數不小,颱風假還說不準。
民眾關心颱風假合情合理,白賺一天,當然希望有小確幸;但若政府把放颱風假當成防颱工作大重點,就偏離正確的災害防救應對。很遺憾,現行氣象法規定颱風等災害性氣象只有氣象局有發言權,因而所有媒體的氣象資訊都是照念氣象局稿的一言堂,能發揮的就只剩颱風假了
政府準備好了嗎?這得由大官摸著良心來回答。蘇揆上任首個面對的颱風、7月中的丹娜絲,顯然應變過當,淪於大砲打小鳥。17日上午11時多氣象局對丹娜絲發佈陸上颱風警報,未料丹娜絲不配合演出,路徑不斷往東修,快速遠離,氣象局晚上8時半就解除陸警,前後才短短8個多小時。
這8小時行政院還真是高規格嚴陣以待。迅速開設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召開第一次災防會報,指揮官徐國勇親自主持,蘇揆全程視導,並穿上災防紅背心主持記者會,提出防災不分藍綠訓示
災害應變中心開設是大工程!不是各級官員穿紅背心精神動員就完事,還有人力調度、物資盤點、國軍整備、地方動員等多項;中央災防另有農業防災、水電確認的大型防災整備
丹娜絲的防災確有許多討論空間,尤其這一遊走在輕颱門檻內外的熱帶風暴,至今氣象界還在質疑她夠格認定為輕颱嗎?為了預防大量降雨引發水災的水利應對,在水情並不寬裕狀況下,水庫竟然預防性洩洪,騰出庫容準備強降雨,當時即引發擔心,萬一丹娜絲少雨,洩掉的水資源怎麼補回來?幸而,西南季風雲雨帶趕來報到,避過「人造旱災」的窘局。丹娜絲防災的疑義,利奇馬可曾做過檢討?
災害應變的項目非常繁瑣,就是沒有放颱風假一項目前颱風假放或不放交給縣市長決定,現況是未能顧及地區差異,更大疑義是颱風假不全由風雨決定,而是取決政治判斷。在颱風假放或不放制度不健全情況下,民眾自然升高期待聲浪,給縣市首長壓力。








【重磅快評】柯黨征戰天下,兩岸立場如何搪塞民眾?


2019-08-07 14:32 聯合報  主筆室
台灣民眾黨昨天成立,黨主席柯文哲誓言將領軍「征戰天下」。

台灣民眾黨成立,創黨宣言痛斥藍綠兩黨以統獨議題對抗,以意識形態治國,於是柯文哲誓言將領軍征戰天下」。不過,天下擾攘,兩岸動盪,柯文哲誓師,諸般理由講好講滿,獨不見柯黨的兩岸政策立場與主張
柯文哲在創黨宣言中說明了成立政黨的理念初衷、現況憂慮、台灣價值與傳承使命,但這篇台灣民眾黨,創黨大會宣言」,內容其實不太像一個政黨的創黨宣言,反而比較像柯主席絮絮叨叨的個人憂時感言。台灣民眾黨的起手式,果然「柯黨」無誤。
去年柯文哲爭取市長連任,曾經再度尋求民進黨的支持,卻被蔡英文烤問,要求再確認一次台灣價值;柯文哲打個哈哈說,他也很想知道蔡英文的台灣價值是什麼。柯文哲這張「沒有完成的答卷」,於是成為綠白征伐交戰的理由
如今柯文哲終於在創黨宣言中用了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要把那張「沒有完成的答卷」填好填滿:「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這些普世價值在台灣的實現,就是台灣價值」。不過,民進黨去年九合一選舉就把答卷沒收,民國109年(2020)還給補考嗎?
當初蔡英文要求柯文哲對台灣價值再確認的原因是,柯文哲上任後提出「兩岸一家親」,讓原先挺柯的綠營支持者不滿,柯文哲必須讓民進黨支持者覺得「他是一個我們可以一起作戰的人」。
弔詭的是,如今柯文哲在這份遲交的答卷上,填好填滿了台灣價值後,「兩岸一家親」也就沒空白地方可寫了。
事實上,在3,200字的創黨宣言和7條的黨章裡,不只「兩岸一家親」匿蹤柯P與柯黨的兩岸政策立場與主張,也躲了起來,暫不見客
柯黨只在黨章中提到,「黨將遵守國家現有憲政體制,內政上強化國家治理以興利除弊,對外關係上則採取務實路線以爭取台灣最大之生存空間,確保主體性。」
蔡英文曾在說明她的「維持兩岸現狀」主張時,借「中華民國憲政體制」一用;柯文哲也用「憲政體制」來說明他的對外關係。但柯黨的「對外關係」是否是抱括了兩岸關係定位、立場與主張?
柯文哲六月間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還說,兩岸事務不是外交關係,也不是國際關係,而是一個有專屬定位的兩岸關係,所以在目前要遵守體制,然後再改善現狀。那麼,柯黨成立,卻不見兩岸定位、立場與政策主張?
柯文哲曾經狡滑地用一個中國不是問題」,通過北京的測驗,也讓墨綠可以自己作文章;如今柯黨要征戰天下,也想如法泡製,含混過關?









【重磅快評】看過柯P創黨秀 理解郭董說了「胡說八道」


2019-08-07 18:03 聯合報  主筆室
台灣民眾黨昨(6日)舉辦創黨大會,柯文哲(中)的父母都到場觀禮,柯文哲向支持者揮手表達感謝。記者林澔一/攝影

返國一星期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始終沒有公開露面,引發外界諸多揣測,今天週刊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已經在8月1日與郭會面,郭還問柯「你要不要來幫我?」,柯文哲說爆料內容「三分真七分假」,一時之間,「郭柯王」結盟彷彿成型,不過,郭台銘幕僚稍早轉述郭台銘「胡說八道」的說法,算是為郭柯王合作定了調。    
週刋爆料,台北市長柯文哲和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早在8月1日就已會面,郭當面直接問柯「你要不要來幫我?」還霸氣對柯說,「那我們就來討論如何贏!」柯當面獻策,點出郭在初選期間的缺失,建議找專家來上課云云。
如果這場會面只有柯文哲、郭台銘、蔡壁如、郭守正及劉宥彤五人,外界確實難以探知會談內容,但也加大週刊的作文空間,對於柯文哲而言,他急於取得郭台銘的合作,他雖消遣週刊是政治科幻小說,但他在中間的操作也不亞於週刊。
事實上,柯文哲說「三分真七分假」,郭台銘幕僚劉宥彤說「郭台銘指這種事情過於枝微末節的事,我不想看媒體的腳本」,雙方都沒有否認有這場郭柯會;事實上,在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稍早坦認八月五日他已和柯文哲見過面,兩人還聊得很愉快,郭柯會即使曝光,也沒有那麼敏感了,只是會談內容如果偏離雙方認定的事實及想法,當然會有不同說法。
站在柯文哲立場,在組黨之後,他要維持聲量必得與郭台銘拉在一起,目前也確實只有他和郭台銘有接觸的管道,他怎能不好好利用?但他可不希望很快就「玩死」郭台銘,模糊、神秘及距離才能產生美感,媒體不太可能從他嘴裡得到事件的全貌。
郭台銘則不然,他當然知道他現在是整個民國109年(2020)大選舉足輕重的砝碼,挹注任何一方,都會對大選產生結果截然不同的關鍵性影響,但他關注的並不是總統這個職務,而是兩岸路線立場及國家經濟發展,他還在等韓國瑜及柯文哲的答案,只是兩人都畫錯了重點
韓國瑜請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出面整合,但吳敦義並不能代韓國瑜答卷,吳敦義痛批柯文哲剽竊台灣民眾黨,實際上是氣憤柯文哲百般拉攏郭台銘;而柯文哲組黨聲明中不見兩岸政策立場與主張,郭台銘即使對八月一日的郭柯會很滿意,但在看過柯文哲的創黨秀後,恐怕也只有搖頭了,難怪「胡說八道」的話都出籠了。

去梯言/芒果乾有兩種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3275/web/

◆  大陸貶人民幣抗美 貿易戰持久準備
◆  陸客減 搶日韓客救觀光
◆  七夕,互贈體諒的心
◆  柯主席 政治素人變熟客
◆  公共藝術 有增值才有維修?
◆  領補助竟比工作划算…
◆  漫畫/七夕求愛…Good Timing
◆  去梯言/芒果乾有兩種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去梯言/芒果乾有兩種


2019-08-06 23:46 聯合報  公孫策
針對柯文哲指「蔡英文身邊人都貪汙」,蔡總統回應表示,沒證據的指控對身邊的人不公平。 記者蘇健忠/攝影

柯文哲在宣布組黨前夕砲轟蔡英文旁邊的人都貪汙」,這句話不要當它是又一句直白碎嘴,因為其實擊中了要害
春秋時,衛懿公好鶴,最受喜愛的鶴甚至跟國君一同乘軒—在那個時代,跟國君同乘就是最受重用的臣子。等到狄人侵犯衛國時,士人領到戰甲和武器(當時士人是作戰主力),卻說:「讓鶴去打吧!鶴才有祿位,我們為何而戰?」
這一次總統出訪發生侍衛私菸案,國人看到的是:跟總統同機就可以「超買」免稅香菸,那跟「鶴與國君同軒」不正是異曲同工?但更有甚者,參與專機作業的那位華航資深副總,就因為曾經得到總統喚一聲小美而得四級跳擢升,即使資歷不深,仍得資深之祿位。這跟之前「口譯哥跳級升」所生效應將是累積的,也就是「讓鶴去打吧」—柯文哲訴求的其實是「非鶴」的民進黨人,乃至對特權造成不公平競爭怨憤的民進黨支持者
柯文哲上述發言有刻意縮小打擊圈只有總統身邊人),然而,貪汙對國家整體造成的危害程度,實不只牟私利而已
仍是春秋時的例子。晉國執政韓宣子問家臣:「我給馬很多豆子和穀子吃,為什麼那麼瘦呢?我為此擔憂。」周市回答:「如果馬官將豆子和穀子都讓馬吃了,是不可能不肥的。但如果撥給了很多,其實沒讓牠們吃到那麼多,那就不可能不瘦。執政者不去審度實情,只坐在朝堂上擔憂,馬就更不可能肥了。」
馬的肥瘦在當時就是國防戰力,這次私菸案讓國人發現,國軍將領居然參與如此「小CASE」牟利,那金額龐大的軍購案會怎樣?這跟幾年前的飛彈誤射事件也會產生累積效應的—如果國軍風氣如此,一旦戰爭發生,戰力著實堪虞。又如果每次出大事,都讓下級軍官甚至士官擔責任,會不會臨陣出現「讓鶴去打吧」言論?
網路上流行一個新詞芒果乾」,那是亡國感的諧音,源於中共對台灣的壓力始終未放鬆,同時受到香港反送中運動狀況持續升高感染,蔡英文陣營以之鼓動反中情緒。而柯文哲點出的「總統身邊人貪汙」,從而引發國人對「貪汙蠶食戰力」的憂慮,那其實是另一種「亡國感」。
也就是說,「芒果乾有兩種,而且正好是今年總統大選的兩個主議題








公共藝術 有增值才有維修?


2019-08-07 00:17 聯合報  呂清夫/輔大應用美術系教授(台北市)
草間彌生在台首件裝置藝術「我的未來 坐在岩石上」十年前問世,目前身價已破億。 圖/農委會提供
清華大學校園內的羅丹巨型銅雕「沉思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到處可見公共藝術。 圖/新北市景觀處提供
台中市「光之塔」十年前落成,斥資兩千萬元,但燈具、結構很快就壞掉,都發局要爭取經費拆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彰化縣政府花費近千萬元興建紀念詩人賴和的詩牆,縣府已花費上百萬元搬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共藝術是賠錢貨嗎?不然!近日報載,屏東農科園區十年前以一千兩百萬元設置公共藝術,作品為草間彌生大南瓜,農科園區根據草間彌生近年在國際拍賣會的表現,該「南瓜」經過近十年的增值,身價已經破億。這讓園區感到責任重大,將強化保全措施、維護國家重要資產,不得照例任其老舊荒廢台灣其他地區的公共藝術目前似乎難以看到類似的現象
農科園區對於作品的增值靠的是推算,可能未必精準,如果是複數作品,像雕塑、數位藝術、版畫等,同樣作品有很多件,一件漲價其他相同作品自可類推。以雕塑家羅丹的大型「沉思者」一作而言,日本名古屋市在民國66年(一九七七年)購置的價格是七千萬日圓(約合當時一千萬台幣),今年八月三日在紐約蘇富比的拍賣會上同作品竟以一千五百三十萬美元(約合台幣四億八千萬元)成交,足足漲了四十八倍。大型作品全世界限量二十一件,係從羅丹的泥塑翻模出來,其他還有從石膏像翻製的。作為公共藝術,「沉思者」已經遍布全世界,但以石膏翻製者居多,清大校園的「沉思者」屬之,也在增值之中。
台灣城市快要成為公共藝術的叢林,因為任何公務機關都要設置公共藝術,否則就要受罰。學者統計,自民國87年(一九九八年)起的廿年間,公共藝術的數量是四千兩百件,總費用是七十五億元,其中尤以最近六年花費多達卅五億,作品兩千兩百件,平均每天最少要完成一件。但我每到一個學校常要問學生,貴校公共藝術在哪裡?但每次都知者甚少。花錢無數,何以得到這樣的結果?
至於一般民眾有感嗎?文化部並無調查報告,告知公共藝術做了以後對於景觀與美育的民眾反映。如在美國會做詳細的調查報告,結果民眾意見超多,例如芝加哥有一件畢卡索夫人的雕像,有民眾反映那像狒狒,並建議如果是動物應該搬到動物園去,如果是曲高和寡的藝術,就搬到美術館;同時畢卡索也沒到過芝加哥,並不知道市民要的是什麼。
多年前我曾建議公共藝術應有評鑑機制,但是沒有下文,最後出現的是所謂「公共藝術獎」,本來隱惡揚善也不錯,然若僅流於「自讚」顯然不夠,必須好壞都講,才能長久現已存在的四千多件便可以好好檢討一下藝術與設備不同,藝術是會漲價的,也唯有你把它看成藝術品,才會注重維修。如果是設施或裝潢,年限到了就可以報廢,好笑的是現在公共藝術也居然有年限,有個不成文法說,超過五年就可以移除!
桃園機場曾耗資六百五十萬元設立公共藝術「洗塵」,由四十二根不同角度的光柱構成,但後來因為馬路拓寬,竟被悉數拆掉!台中市中清路、環中路交界的「光之塔」十年前落成,斥資兩千萬元,但燈具、結構很快就壞掉,都發局還要爭取經費把它拆掉。彰化縣政府花費近千萬元興建紀念詩人賴和的詩牆,結果挨批像破銅爛鐵,縣府已花費上百萬元把它搬走。這些例子可謂罄竹難書,常常為花錢而花錢,與屏東農科園區的作品形成強烈對比,難道文化部不需出面撥亂反正嗎?


葉銀華/純網銀是鯰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純網銀是鯰魚?
◆  劉維公/誰是生態危機的最佳方案?
◆  趙春山/兩岸走向「丟掉幻想,準備鬥爭」不歸路?

◆  盛治仁/讓「脊兒」不再孤單
◆  方祖涵/屬於大家的球場台灣日
◆  謝哲青/生而為人的條件
◆  劉憶如/台灣純網銀起步 期待普惠金融








葉銀華/純網銀是鯰魚?


2019-08-06 23:38 聯合報  葉銀華(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系教授)
隨著純網銀名單公布,台灣原本就已經相當擁擠的銀行業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上星期二金管會宣布三家申請純網銀的業者,包括:連線、將來與樂天銀行,皆通過審查獲得牌照,主管機關希望純網銀能夠在銀行市場創造鯰魚效應,一時之間,鯰魚效應之圖文充斥媒體、網路版面,我們要問純網銀是鯰魚嗎?
鯰魚效應的由來,普遍認知是來自於挪威人愛吃沙丁魚,沙丁魚要活魚才新鮮,但沙丁魚不愛游動,在捕獲後不容易在返港後還活著。但有補撈船在每個水槽放進鯰魚,沙丁魚看到很有活動力、且具利齒的鯰魚,在感到生存威脅下,努力的游著,因此在船到港口後,大大提升沙丁魚存活機率。
在管理界的應用,主要是企業從外部引進優秀、積極的人才,促使內部人力素質的競爭,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然而,外來的鯰魚團隊有可能會與內部人員的關係,不只沒有創造良性競爭效果,反而激起組織的文化衝突。特別是組織過於捧著鯰魚,而讓原本有活動力、但被視為沙丁魚的內部團隊感到不公,則上述衝突會更嚴重,逼著領導者抉擇是否還要外來的鯰魚。因此,鯰魚效應的拿捏考驗領導者的智慧
上述管理界的應用是在同一組織導入鯰魚效應,而主管機關則是希望純網銀在銀行產業促進組織之間的鯰魚效應。鯰魚效應的條件是沙丁魚不愛游動,而鯰魚活動力甚強、且具備威脅性。然而這三家取得純網銀的業者,明年才開業;而目前銀行業主攻個人金融業務者,也是有積極投入在網路或數位銀行的經營。現有銀行業並非懶惰的沙丁魚,每天也是在競爭中求生存,而純網銀必須夠強大,才能有鯰魚效應。
基本上,純網銀為主要透過網路、其他形式的電子管道,而非實體分行,提供個人金融服務的銀行。純網銀沒有實體分行僅有區服務中心),經營成本可能較低,但是相關系統、資安的資本投入,以及行銷費用、獲客支出也是很大,因此也要有規模效果。
傳統銀行已有幾家銀行成立數位銀行部門,衝刺類似純網銀業務。如果純網銀只有在同一塊市場爭搶客戶,則失去本次開放的目的。在經營初期,純網銀勢必會砸下重本,以較高利率提高存款開戶數,並以較低利率的小額信貸、優惠的刷卡折扣等等,衝高開戶數與來客量;但這些作為可能衍生出殺價或非良性競爭,相互搶客戶,影響產業生態,亦不可能長久。最終純網銀還是要尋找足夠有規模效果的贏利模式,這才是考驗的重點。因此,純網銀必須要建構金融生活體驗的場景平台的積極功能,不斷優化客戶體驗,也要尋找策略聯盟,串連其他網路平台推出金融服務,進而提高獲客率與黏著度,降低網路客戶缺乏忠誠度的缺點。
金融科技形塑銀行業是趨勢,純網銀要把餅做大,而非只爭現有的網路游牧民族。如果傳統銀行將純網銀視為僅是透過網路提供金融服務,則可能逐漸變成沙丁魚。
本文期盼明年出生的純網銀是具備上述積極功能的鯰魚,不斷擴大客戶群與提升服務深度。而隨著純網銀的開放,主管機關不斷檢討與開放網路銀行業務與相關措施,也是鯰魚效應的一種。

【名家觀點】美中貨幣戰引發的危機



【名家觀點】美中貨幣戰引發的危機


2019-08-07 01:17 經濟日報  李勝彥(本文由輸出入銀行前理事主席李勝彥口述)

美中貿易戰火愈燒愈旺,如今一舉升溫至貨幣戰,再為波濤洶湧的金融市場捲起千堆雪,可以預見的是,國際匯市將會面臨劇烈波動,全球經貿風險隨之攀升,市場氛圍轉趨觀望,廠商不敢貿然訂價,一旦貿易量萎縮,身為全球供應鏈及美中重要貿易夥伴的台灣首當其衝,我們不可以小覷後續效應。
這場貨幣戰的開端,當屬日前中國央行放手,讓人民幣匯率貶破7.0大關,美國總統川普為此大動肝火,不但透過推特指控中方操縱匯率、嚴重違規,事隔25年,美國在8月5日更再度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並點名希望聯準會(Fed)反制此作為。
眾所周知,美國判斷主要貿易夥伴是否操縱匯率設有三項標準包括該經濟體全球經常帳順差金額高於GDP的3%對美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持續性單向干預匯市,且年度內重複進行淨外匯購買金額超過GDP的2%
如果依此標準檢視,中國其實仍未符合「匯率操縱國」相關標準,但從美方立場而言,中國長期以「不公平的貿易手段」占盡便宜,仍讓川普耿耿於懷,屢次與其針鋒相對,而今順勢揮刀開鍘不無道理。
平心而論,一個國家的匯率升貶,相當於該國整體經濟情勢的表彰。從基本面來看,中國近期經濟成長走緩,出口大幅衰退,物價蠢蠢欲動,人民幣貶值也是其來有自,加上日前美國聯準會(Fed)採取「鷹式降息」,強勢的美元跌不下來,中國央行趁機放水,遂成「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局面。
去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多在6.7、6.8之間遊走,儘管「破七」傳言時有所聞,但北京當局為了顧全大局,仍在匯率調控上盡量迎合美方,如今眼見貿易談判觸礁,川普步步進逼,中國不願隱忍,終究引爆了這條導火線。
或有論者指出,中國決定以貶救市,希望藉此淡化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但筆者認為,中國不至於樂見市場感受到如此成效,以免掀起一波競貶潮,況且值此貿易戰火的鋒頭上,人行官員稍早已經表態,人民幣應該不會自此一瀉千里,人行擁有充足的工具箱,保持人民幣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回顧新台幣匯率方面,近日表現同樣隨國際匯市上沖下洗,尤其人民幣、韓元等與台灣出口商品重疊性較高的主要競爭對手,目前仍不穩定,為了保有「競爭力」,新台幣也不得不參照市場趨勢,短期波動勢所難免。
說到底,匯率動見觀瞻,是升是貶,進出口商都有意見,對於力求穩定的央行而言,在現階段台灣經濟基本面無虞的情況下,當然不必自亂陣腳。

李勝彥

曾為銀行經理人,現為經濟學者,研究日本經濟長達30幾年,是日本通,前總統李登輝稱讚他為「國際金融專家」。曾任中央銀行業務局長、台銀總經理、台新金控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