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修補兩岸關係 避免走向經濟零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8897/web/

◆  聯合報社論/沒有生根及成長欲望的國民黨如何再起?(《二○二○大選》系列之 二)
◆  聯合報黑白集/「天王們」該退散了
◆  經濟日報社論/修補兩岸關係 避免走向經濟零和







經濟日報社論/修補兩岸關係 避免走向經濟零和


2020-01-12 23: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總統大選蔡英文以壓倒性多數獲勝,顯示選民對於蔡政府的認同。而蔡英文總統能以史上最高票當選,主要關鍵在於兩岸政策的奏效;高舉拒絕一國兩制的大旗,成功激化出亡國感的危機意識,在一片抗中保台的聲浪下成功連任。然而在激情過後,一切回歸正常,蔡政府必須認真修補過去四年緊繃的兩岸關係
蔡總統在當選後承諾兩岸關係不變,強調政府會守住底線,不會妥協屈服;並以和平、對等、民主、對話的原則,做為重新開展良性互動,拉近兩岸人民距離的重要關鍵。蔡總統的談話基本上與過去大致相同並無新意,未來應該思考如何突破目前兩岸困境,因為與四年前蔡總統上任時相比,目前兩岸關係更為嚴峻。當時蔡總統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中國大陸則以未完成的答卷回應,雙方尚有迴旋的空間。然而目前在中國大陸解讀共謀統一的九二共識,蔡政府將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劃上等號下,雙方幾乎已無交集。再加上反滲透法上路後,兩岸更是漸行漸遠,仿如兩條平行線,未來兩岸如何破冰,是雙方必須正視的問題。
在兩岸關係不佳下,雙方均曾利用經濟手段制衡對方,但是兩岸經貿互動依然密切顯見政策干預無法阻擋市場運作,未來兩岸極可能仍將維持政治對峙,經濟熱絡的局面。
事實上,在蔡政府上任後,即積極推動多項措施,例如新南向政策,以降低對中國大陸的經貿依賴。在挹注大量資源並提供片面優惠措施下,效果仍然有限,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經貿關係並未強化。 以出口為例,民國106-108年(2017年到2019年)台灣出口成長率分別為13.2%、5.9%、-2.1%,但對新南向重點區域東協的出口成長率為14.2%、-0.6%、-7.4%表現尚不及整體出口這和東協國家關稅較高,與台灣欠缺自由貿易協定FTA的連結,有很大的關係。但是如果兩岸關係持續惡化,在中國大陸的阻擾,以及各國的忌憚下,台灣不可能在區域經濟整合有所進展。
美中爆發貿易戰後,蔡政府很明顯的靠向美國,配合美國對中國的制裁,希望順勢可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雖然帶動了台商回台生產,產生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下滑,對美國出口上升的貿易轉移效果;但台灣對大陸出口(含香港)占總出口比重仍居高不下,過去三年大致仍維持40%左右,顯示短期事件很難改變經貿整體架構。未來不如將重點放在吸引這些受成本驅動的台商,可以在台灣繼續深耕加碼。
美中兩國在全球產業供應鏈互爭主導權,未來分道揚鑣幾乎已成定局。台灣亟欲擺脫與中國大陸的連結,希望可以導引企業以美國供應鏈來取代紅色供應鏈;再加上中國大陸積極推動進口替代自主創新的政策,對於台灣產生不少排擠效果兩岸產業不但早由互補轉為競爭,甚至有可能走向非你贏,即我輸零和的結果
事實上,兩岸產業連結並非立即可以拆解;重點不在於先選邊站,而首先應盤點各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競爭力的消長情形,據此制訂扶強救弱計畫,以提升技術水準,並且鞏固在供應鏈中的地位,才是治本之道。
未來中國大陸將會面臨美中對抗下經濟成長趨緩,但卻要達成民國110年(2021年)建立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習近平可能第二個十年任期;以及十四五規劃產業方向將有重大調整等情況。而台灣則需擺脫經濟成長低迷、區域經濟整合受阻,對中國大陸經貿依賴仍高的情況。如何打造新的兩岸關係以帶動經濟成長,考驗雙方領導人的智慧。











聯合報黑白集/「天王們」該退散了


2020-01-13 00:14 聯合報  黑白集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短短一年,國民黨從大勝變為大敗,雖仍是最大在野黨,但這次的打擊卻不亞於四年之前。直言之,國民黨已來到全面改革與世代交替的關卡,黨內「天王們」若再恣意徇私,必將受到嚴厲討伐。
藍軍在前年九合一的大勝,如今看來就像一顆糖衣毒藥,讓國民黨嘗到甜頭旋即沖昏了頭,忘了四年前的大敗。黨內的「老天王」彷彿獲得權力春藥,以為可以再度縱身江湖;而「新天王」則迫不及待,意欲再上層樓。各懷鬼胎、互不相讓的結果,便種下敗因。
面對這次的大敗,吳敦義無疑必須負最大責任難看的是,他宣布請辭還留下一個下周三請求中常委允辭的尾巴,這難道是在暗示中常委慰留他?至於韓國瑜,則必須回高雄面對其甫當選就落跑的責難和罷免的折磨,這也考驗他的應對智慧
廿年來,國民黨從「一黨獨大」淪為在野。奪回政權八年,卻又因軟弱和分歧而缺乏作為,導致鐵票凋零,對年輕選民毫無吸引力其中最大問題,就在所謂「天王們」的陳腐守舊,內鬥內行,對外卻毫無戰力。反觀民進黨,一年前還在谷底,歷經蔡賴的初選內戰,終而能齊心力保江山。藍綠對照如此鮮明,藍營天王不慚愧嗎?
面對狂賣「亡國感」、走民主倒退路的民進黨,台灣不能沒有一個認真的在野黨來制衡。國民黨要重振,眾天王必須退散,把黨機器交給有理想、有鬥志的中壯代來經營。











聯合報社論/沒有生根及成長欲望的國民黨如何再起?


2020-01-13 00:09 聯合報  社論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在大選落敗,支持者傷心落淚。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國民黨慘敗後,本報曾以《沒有生根欲望的國民黨如何再起?》社論,呼籲它必須徹底改造革新。四年過去,國民黨再度在大選遭遇重挫,那篇文章的論點仍適用於今天的國民黨:師心自用的領導人,陳腐的大老文化,被壓抑的中壯世代,逾期失效的政治論述,庸懦當道的用人,對社會脈動的疏離,在在必須改革。今天的社論我們特別加上「成長」二字,期待中壯世代奮起興革,將新動力注入黨內;否則,一個垂垂老矣的政黨已沒有留戀價值。
除了上述的結構性因素,這次國民黨的大敗還有幾個主客觀因素:第一,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未久即參選總統,使其正當性受到質疑加以綠營排山倒海的抹黑中,他被形容為一個「瑕疵品」,不適合出任總統。第二,國民黨「內亂」一波接一波:郭台銘和王金平的「吃碗內看碗外」,菁英對庶民的不屑,地方首長遲遲不肯歸隊等除了幾場關鍵造勢,韓國瑜團隊和黨機器毫無整合。第三,最重要的,是黨主席吳敦義的師心自用:先是他自己有意參選總統而拉韓卡朱;韓國瑜投入後,他又拉郭卡韓其後他又拒絕輔選,更演出造成國民黨形象及士氣重挫的不分區立委提名。步步差錯,終走入敗境。
有這種把自己看得「比黨還大」的主席,國民黨的運作,怎麼可能是在追逐政黨的最大利益?又怎麼可能盡心維護黨的形象,以爭取民眾的支持?在不分區名單公布前,國民黨趁著九合一勝選的氣勢,原本有希望翻身一舉搶下國會最大黨;但吳敦義的「私房名單」公布後,外界的期待破滅,「下架吳斯懷更成為民進黨最順手的抹紅王牌。於是,從南到北國民黨區域立委的選情都被「帶衰」,不少老將因此中箭落馬;而不知如何自處的吳斯懷只能深藏,始終無法發揮任何助選的作用。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大選,國民黨因為怯戰及「換柱」風波而遭到選民遺棄。這次大選,藍軍選情雖因鋼鐵韓粉的熱情支持而略見起色,卻因吳敦義的領導失能及不分區提名的自私,讓中間選民心灰意冷。這點,不僅吳敦義要負最大責任,整個中央黨部和放任不分區爛名單通過的中常會都要負起責任,包括那些在關鍵時刻不嚴厲制止主席濫權的高層人士都難辭其咎。這個黨,有坐視災厄降臨而不出聲示警的可怕本能,彷彿只要自己能躲過一劫即可,這還像個有為的政治團體嗎?
廿年來,民進黨全力在民間經營,並與社運團體結盟,打下他們深耕台灣基礎。反觀國民黨,多少大老名下都擁有一個基金會,但除了聯誼或舉辦演說,他們做了什麼關懷台灣、連結社會的工作?做了什麼培育人才、發展論述的播種及耕耘?這次大選,國民黨栽在民進黨的抹紅及「亡國感」宣傳下,年輕世代的「反中」意識幾乎全被綠營收編入伍。這支反中大軍,除了一百萬的首投族,甚至向上擴散至三、四十歲的族群。然而,國民黨對這樣的認同板塊位移毫無所覺卻只能重複申述對年輕世代逐漸失效的九二共識」。這種疏懶的態度,怎麼可能說服新世代選民?當反中的「世代對立」越來越嚴重,藍軍的基本盤又怎麼不日漸崩毀?
接連兩次大選,泛藍的得票相加都小於綠營,包括親民黨和新黨都泡沫化,可以看出台灣「綠大於藍」的版圖已漸成形。要破解這個局面,只有國民黨革新自救,徹頭徹尾改變形象與戰鬥力才行。這包括:吳敦義必須立即退場、大老要明快退居二線、中壯世代應積極布局接班、漫長無效的組織及決策流程要簡化,老舊的兩岸論述要設法更新。一個無法呼應社會節拍的政黨,難以贏取民心;國民黨必須向下扎根,才有向上成長的可能。
(《二○二○大選系列之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