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教育界的黑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0553/web/

◆  寒流挾疫情的長照警報
◆  萊豬叩關 嚴格把關?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教育界的黑手
◆  當多元文化成族群劃界工具…
◆  出版審查 缺乏信心下重回威權
◆  大學聯盟美意 暗藏侵害權益?
◆  后翼棄兵:菸害防制法中犧牲的公約精神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教育界的黑手


2020-12-29 04:29  聯合報 /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教育問題不在升學辦法上,而是在巨大的城鄉差距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工程師來講,有的工程師很有學問,但是沒有什麼實作經驗,這種工程師作為大學教授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擔任真正工廠內的負責人,因為實作都牽涉到很多細節,這些細節是絕對不能忽略的。比方說,在生產過程中有很多的參數,如溫度、壓力、濃度等等。所謂黑手,其實就是有經驗的人。他們知道使用工具機時,該用哪一種刀具。如果一家公司不重視黑手,而完全依靠沒有經驗的工程師,這家公司絕不可能有任何好的產品。

教育也應該要有黑手這種觀念,因為教育家不能只看學術論文。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孩子,教育家如果只知道書本或者論文上所提供的學問,絕對不可能做好教育的工作。

就以教改來講,教改一直重視的是升學辦法,這顯示了從事教改的學者並不知道最重要的教育問題不在升學辦法上,而是在巨大的城鄉差距上。教改的口號之一是「快樂學習」,這是因為教改的學者們從台北看天下,以為我們的學生太用功了,而不了解偏鄉很多孩子回家很少做作業,上課根本跟不上,因此他們根本無法學習,也就快樂而不學習了。

教改提出很多想法,可惜這些想法實在不切實際,比方說,強調素養。這都是在學術論文上經常討論的項目,可是任何一個老師都無法教素養。教育部公布的素養中,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有道德實踐這個項目,對學生而言,他永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這些素養。對大學教授而言,要判斷考生有沒有這種素養也一定是非常困難的。

很多學者所提倡的一些教育辦法,大多只適合非常聰明的孩子,比方說,叫孩子們看老師的講解影片,然後互相討論。他們不了解大多數的小孩根本搞不清楚老師在講什麼,如何能夠互相討論。比方說,分數加減的算法,孩子們最需要的是反覆練習,而不是互相討論。強調這種所謂翻轉教育的學者們應該是充滿理想但沒有教過小孩子。他們不是教育界的黑手。

學生有很多種,不能有統一的教法。有經驗的老師知道學生學習困難之所在,就會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教課內容、進度和方法。他們也知道學生們成長的環境不同,因此接受教育的能力就會不同。好的老師不僅僅是有學問、有熱忱,他一定要有教學經驗。

希望負責我國教育政策的學者都有教各種孩子的經驗,我們需要教育的黑手,他們不僅教過博士班的學生,也教過偏鄉的小學生。










后翼棄兵:菸害防制法中犧牲的公約精神


2020-12-29 05:01  聯合報 /   郭斐然/醫師(台北市)
「后翼棄兵」以極快的劇情節奏,鋪陳女主角慢慢成為世界棋王的勵志歷程,點閱量也大破紀錄。圖/Netflix提供


近期 Netflix 暢銷的影集后翼棄兵,描述一位西洋棋天才少女克服藥癮、酒癮的陰影,在男人把持的棋藝世界發揮潛力的勵志故事其中使用的西洋棋開局技巧后翼棄兵,是犧牲兵棋的位置,讓后棋有最大發揮的空間

看了這個影集,對菸害防制有幾個聯想。

第一是政府版的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禁止電子煙,卻讓加熱菸闖關,電子煙猶如電影中的棄兵,而加熱菸是后棋

台灣拒菸聯盟的主張是加熱菸及電子煙都應該禁止,因為這些新型菸品都是吸引青少年,擴大成癮市場的牟利工具,沒有犧牲電子煙以交換加熱菸的立場。

二是依照世界衛生組織菸草控制框架公約(WHO FCTC),所有菸品的消費都應該減少公約第四.二條:「需採取措施防止初吸,促進和支持戒菸以及減少任何形式的菸草製品消費」。

近期衛福部引用 WHO 的陳述,認定加熱菸屬於菸草製品,所以應該開放。衛福部只講對了前半部,如果加熱菸屬於菸草製品,依照公約的精神,應該「減少任何形式的菸草製品消費」,包括加熱菸在內。開放加熱菸是增加另一個草菸成癮的市場,與減少菸草製品消費的公約精神是違背的

衛福部為了合理化加熱菸上市,把公約當成棄兵

三是影片中的主角,因為年幼時使用成癮藥物,導致成年以後難以擺脫藥物成癮及酒癮的陰影,影片中有大幅度的內容與成癮問題有關

菸品成癮是青少年在懵懂無知的情形下,因為環境的誘惑而產生。所有的菸商都竭盡全力促使青少年使用菸品,因為成年以後再初次嘗試菸品的機會大為降低,九十%的菸品成癮是在廿一歲以前養成的。

菸商為了得到社會認同,也主張青少年不應該使用菸品,然而這是虛假的包裝。若青少年不使用菸品,菸商根本無法存活。於是,菸商利用禁止青少年使用,來交換成人市場開放,再利用開放的市場,誘使青少年使用。

這如同以青少年使用為棄兵,其實是交換市場開放的后棋。新型菸品的開放,如電子煙、加熱菸,菸商廣為運用「后翼棄兵」的策略。

無論您對菸害防制有無興趣,「后翼棄兵」是值得一看的影集,若能體會與菸害防制的關聯,是更多的收穫了。











大學聯盟美意 暗藏侵害權益?


2020-12-29 04:50  聯合報 /   吳炳毅/台灣師範大學學生會會長(台北市)
大學聯盟似乎成為一種趨勢,對學生而言,卻暗藏侵害權益的危機。教育部應重視並處理該問題。本報資料照片


當前國內眾多大學間,大學聯盟似乎成為一種趨勢,期盼透過跨校結盟,整合各校資源,提升整體教學、研究等方面的量能,例如:由台大、台師大與台科大組成的「國立台灣大學系統」,由成大、中山大學、中正大學與中興大學合組的「台灣綜合大學系統」等。但良善的立意背後,對學生而言,卻暗藏侵害權益的危機。

侵害學生權益的危機何在?在大學聯盟這類新興型態的合作模式中,缺乏一個常態化、統一的學生申訴管道;各聯盟的跨校學生申訴機制,沒有相關主管單位的母法、原則得以遵循,將可能讓諸多聯盟的學生在他校校園中遇到權益侵害時求助無門。

一直以來,在跨校聯盟的申訴機制狀況上,各聯盟並不一致。雖部分聯盟已有自主的跨校申訴機制,但以筆者所就讀的大學而言,隸屬於國立台灣大學系統,並無跨校申訴的管道,不論學生申訴案件是否牽涉跨校單位,僅能依照現行的校內案件申訴機制,自原校校內提起申訴。

也就是說,在國立台灣大學系統中,若在原校外的其他兩校發生學生權益上的爭議、侵害,提起申訴後,即便申訴案件在校內「學生申訴評議委員會」作成決議,該決議對他校仍無實質強制力,顯示當前各大學聯盟中的學生申訴管道,存在很大的歧異性;更甚,某些聯盟的申訴管道可以形容為「殘缺」、「消失」的。

學生申訴的管道至關重要,跨校選課即涉及學習、受教等層面的處分,透過主管單位,訂定跨校學生申訴案件的處理原則、推動建構常態化的申訴管道;其重要之處在於,避免產生「各自表述」的弊端,讓各聯盟申訴程序不一,造成學生欲提起救濟時不知如何著手,亦可能有程序設計上不利於申訴人的疑慮。

呼籲教育部高教司著手處理該問題,不應因案件不多,就忽視問題。經由原則訂定,建構跨校常態化、法制化的學生申訴途徑勢在必行。莫讓大學互相結盟的美意,淪為侵害學生權益的黑洞,導致大學結盟的「百花齊放」,變成「各玩各的」,漠視學生權益受到侵害的事實。










出版審查 缺乏信心下重回威權


2020-12-29 04:46  聯合報 /   王微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等爸爸回家」童書有「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字眼。圖/議員陳怡珍服務處提供


讀聯合報廿八日社論文化部的殺手鐧,徹底摧毀台灣出版自由一文,頗有同感。筆者認識的出版界朋友,亦多在臉書上頗感無奈或不滿。

一本大陸童書「等爸爸回家」,因使用「大陸國旗」和「武漢加油」等字眼,就被某些立委檢舉,成為禁書,真是令人不可思議。

許多圖書館似乎也忘了他們一向支持美國所發起一年一度「反禁書周」楬櫫的「自由閱讀」主張,對圖書館選書委員所選出的好書,竟因某些政治、宗教、種族、道德觀等等的不同,而被迫下架了;如此,閱讀的自由沒有了。

文化部更進而打算沿用「兩岸關係條例」授權制訂的大陸出版品許可辦法,以審查方式箝制大陸圖書的授權、進口,這無異又讓出版自由也沒有了,更限制了兩岸圖書文化的交流。

大陸圖書向以工具書、文史類圖書強過台灣若文化部以 NCC 委員審查中天電視台方式組織審查委員會,進行檢查制度,那許多讚揚大陸史地或共產主義的簡體字書,都不能進口了,對台灣的文史學術研究將造成傷害

台灣難道要恢復到以前出版法的檢查時代嗎?民國八十八年,我們廢止出版法,警總各種查禁圖書的措施沒有了,新聞局也將圖書分級制度交給出版業者自律;這使台灣可以很驕傲地說,這是台灣和大陸、民主和不民主的差別主要依據。沒想到,文化部自甘沉淪,想要與大陸一樣有所謂的審查制度。

十六世紀法國思想家蒙田即說過:「限制別人任何事,只會讓人更加去注意它」,禁書是越禁越熱門,出版界朋友都有此體驗的

美國最高法院前法官波特也說過:「檢查制度反映一個社會對自己缺乏信心,也是一種威權的標誌。」文化部宜三思乎!











當多元文化成族群劃界工具…


2020-12-29 04:44  聯合報 /   陳淑敏/大學教師(台北市)
新住民須學習多元文化,台灣人卻不必學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有個族群互動議題受到關注。政治大學搭蘆灣社團進行社團課程時,路過同學開玩笑說:「原住民穿露背裝叫什麼?」「後空翻(番)!」社團成員覺得這是不友善甚至帶有歧視意味的言詞,因此透過網路發表聲明表達不滿。事實上,台灣主流社會群體對於少數或差異群體的不友善對待,恐怕遠甚於此,而且不只原住民,對於新住民也有這樣的現象。

我曾訪談過一位來自泰國的新住民,她表示,為了融入台灣並對社會有所回饋,於移民署擔任志工服務時,有台灣民眾針對她的口音面露不信任的態度表示:「ㄟ,妳口音怪怪的,妳是不是大陸來的?」她馬上說明:「不好意思,我來自泰國。」她回憶說:「沒辦法!我口音這樣子我改不了,當時我有一點受傷,因為口音怪怪也是沒辦法,可是我還是服務你」。這個對話呈現出對大陸籍和東南亞籍移民者的拒絕!

另一位來自印尼的新住民,具有積極參與台灣社會的觀念和行動。她也無奈地說:「台灣人都用嘴巴說自己是多元文化社會,但是真正面對新移民時並沒有尊重我。例如,我戴著頭巾卻常被問:『妳夏天戴頭巾不熱嗎?』」她深刻指出:「為什麼是新住民學習多元文化,台灣人卻不必學習?」

這些現象背後充滿社會價值觀、族群觀和多元文化觀的疑義,值得關注。

首先,多元文化理念倡議所有族群,包含性別、年齡、地域、出生家庭、膚色等等,營造共同生活的社會或建立認同的制度,以融合和尊重的生活其中。加拿大多元文化學者金里卡曾指出:移民問題並不是全然繫諸於移民者是否想要融入新社會中,相應地是,移入國的公民對於多元文化主義/政策的建構與落實情形,這往往是社會融合與否的關鍵所在。

其次,雖然我國憲法明確標舉對於多元文化國家的肯定,然而多元文化不應僅以少數或弱勢群體為對象,作為促進其社會參與的基準;多元文化態度乃是某種普遍的社會交往準則,每個社會成員都應該對多元文化有所認識和實踐。可惜在台灣社會多元文化理念或政策,似乎成為人群、族群、團體之間進行政治或日常交往劃界的工具,導致多元文化社會的落實,過多地仰賴原民會、客委會或將來可能設置的新移民委員會來承擔。然而,多元文化社會的打造和落實,主流群體或差異群體都應該包含其中,而不是專屬於特定少數群體的權利或義務。

再者,如果大學生如此不自覺地流露戲謔言語,我們要問的是,大學校院究竟對於打造多元文化社會,付出怎樣的努力?提供哪些學習資源或形式?對此,推動概念上,值得採取更多積極的學習規畫與設計,促進辨識文化發展的多元意涵與文化霸權無所不在的影響。實踐作為上,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大學生有接觸機會以減低偏見;培養差異群體或文化間相互尊重、包容與共同生活的知能,促進大學生理解和認同多元文化價值,並在真實社會積極落實差異群體之間的友善互動。












萊豬叩關 嚴格把關?


2020-12-29 04:00  聯合報 /   佘通權/中華工商研究院副教授(台北市)


明年元旦起開放萊豬進口。蔡總統說:此次進口沒有任何交換說。既然沒有對價,與美國也沒有簽署 BTA,為了保留日後談判籌碼,就不必急著進口,何不延到新總統就任後將此項政績做給拜登?此外,歐盟、英國、中國等一百六十多個國家不進口美國萊豬,連台灣都禁止養豬業者使用瘦肉精,可見萊豬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

國人習性偏愛吃豬肉,且外食人口比重越來越多,既然無法阻擋進口,就要嚴格做好把關的工作。政府說不願吃瘦肉精的民眾可以選擇不吃,但因政府對肉品只做產地標示,而不做含瘦肉精標示,致消費者無從選擇;其次,帶有三高、疾病、孕婦、軍人、學生、幼童等,都不能吃瘦肉精豬肉,只有低收入者才會吃到,人的生命是平等的,不宜歧視低所得者;況且學生離開學校後,到外進食,便失去了保護傘,為降低風險,建議政府對進口萊豬做總量管制。

政府首要把關的工作是要求代理商切實做好赴美查廠,阻絕於境外,唯恐中途掉包,還要一路押櫃、押運;進入海關時不僅要在貨物上標示清楚、關務署對萊豬及萊豬內臟須另訂貨品分類號列以資查驗。衛福部食藥署與海關人力不足,每一批肉品不太可能確實進行逐批查驗,目前依CODEX所定豬肉萊劑殘留標準為10ppb,無法做到零檢出,有賴地方政府在後方再做一次複核,以免掛一漏萬。

台中、台南在馬政府時期,曾訂定食安自治條例,規定萊劑零檢出,比中央嚴格,因此衛福部只須訂定查驗標準,無須要求地方強制遵守中央「統一規範」;另台灣豬標章混亂,中央與地方也不同調,令人無所適從,過去頂新獲得食品 GMP,最後還是無法避免讓民眾吃到爭議油品,可見標章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民眾對萊豬感到疑慮,特別是養豬農民擔心與本土豬肉魚目混珠,不僅打擊豬價,還會被貼上標籤,美萊豬經過加工調味製成肉鬆、肉丸、香腸、漢堡後,就分不出是本土豬還是萊豬,衛福部有必要在超市等終端市場,嚴格要求廠商標明產地,肉品的外觀上及包裝上也要同步標示是否含瘦肉精,讓民眾吃得安心。

前陣子駐日代表謝長廷於敏感時刻回國,令人聯想到是否受到日本壓力,回台宣示開放福島核食。我國想要加入 CPTPP,必須經過主導國日本的允諾;而我未與美未簽署 BTA 就自廢武功進口萊豬,日本便會有樣學樣,片面要求台灣進口核食。

吃完美國瘦肉精豬肉後,接著吃日本福島核食,再加上台灣本土的空汙、水汙,毒上加毒,若進口萊豬未從事先、事中、事後每一個環節落實內控、嚴格把關,國人健康勢必產生破口,為政者不可不慎。











寒流挾疫情的長照警報


2020-12-29 04:00  聯合報 /   伊佳奇/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週四(31日)晨,北台率先降至此波「寒流」的最低氣溫(北部平地約5度左右、台北都會區約7、8度)。其他地區則在跨年(31日)夜至元旦晨降至最低,嘉義以北平地最低氣溫亦可降至5度左右,全台除恆春半島外,幾乎都降至10度以下。圖/擷取自中央氣象局網站


今年首波寒流卅日南下,北部平地最低溫下探攝氏五度,跨年夜的體感溫度將下達攝氏零下一度,而新冠病毒第二波疫情及變異株持續衝擊全球。低溫與新冠病毒對長者,尤其是多重共病的長者所受到的威脅最大,家庭及長照機構應更加注意,避免猝死與群聚感染。

台灣過去每年的平均餘命持續增加,唯有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首次下降,男、女性均較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減少零點二歲,國人平均壽命降為八十歲,主要是因為死亡人數增加,研判可能跟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一月霸王級寒流有關。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未再出現霸王級寒流侵襲,國人平均壽命再次上升到八十點四歲。

民國 105 年(二○一六年)的霸王寒流襲台時,台北一月廿四日清晨只有四度,創四十四年來的最低溫,倘若忽視此波寒流的侵襲,猝死案例激增,也可能將影響今年國人的平均餘命。

低溫對長者是非常大的威脅,如果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疾病的長者,更是高風險群,不但流感罹患機率大幅提升,還可能引發突發死亡,長照機構則易發生群聚感染。根據中央氣象局預報,因乾冷天氣加上強風,體感溫度將會偏低,預測桃園市觀音區卅日晚上到跨年夜的體感溫度達攝氏零下一度,台北市信義區體感溫度也僅有攝氏三至四度。

寒流來臨長者最難適應,除身體抵抗力較弱,容易罹患感冒;咳嗽、氣喘也易復發;溫差劇烈變化,易造成血管的收縮,對於原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及「三高」族群,是誘發中風、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導致死亡案件增加,因此家人必須多關心長者,定時量測生命徵象、按時服藥外,更應做好保暖工作。

長照機構因住民聚集在一起,長時間不同疾病細菌傳遞下,會產生高群聚感染風險;而長照機構易因群聚感染的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肺結核、腸胃道疾病等,今年更加上新冠病毒的疫情,對長者是雪上加霜。以流行病學調查,各長照機構的感染率從二點七%到逾卅%不等,相對於醫療機構為高,兩者差異可能與感控觀念、缺乏感染管制專業人員有關。

目前全球新冠確診人數已達八千多萬,死亡人數更高達一百七十六萬多人,歐、美、日等國的長照機構長者死亡人數最多,在美國,甚至還是無法提供明確數字的黑洞,可確定的是新冠死亡,今年已躍居美國第三大死因,超過卅三萬人。

天寒時,病毒或細菌活性會增加,導致感染危機上升,無論是面對流感或是新冠病毒,遠離疾病最好方式,就是減少外出機會、勤洗手、戴口罩、接種流感預防疫苗,並期望政府明年初能買到新冠疫苗,長者能優先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