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29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Fed敲定鴿式退場 與升息脫鉤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假日蓄意欠缺。

◆  聯合報社論/阿富汗內戰化殘局,美國撤軍成為悲劇
◆  聯合報黑白集/不容陳時中後悔
◆  經濟日報社論/Fed敲定鴿式退場 與升息脫鉤








經濟日報社論/Fed敲定鴿式退場 與升息脫鉤


2021-08-29 00:00  經濟日報 /   社論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表示,Fed今年將減緩購債,但不會急於升息。(路透)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27日在傑克森洞年會上發表視訊演說,全球央行與金融市場莫不聚睛以待。結果雷聲很大,因為鮑爾終於敲定購買資產計畫將在今年內開始「退場」;但雨點很小,理由是他對於確定的退場時間、速度及結構皆語焉不詳,同時還強調諸多可能影響退場步驟的不確定因素。

先看「退場」的「三大曖昧條件」。第一是平均通膨率「在一段期間內」能達到2%目標,原則是容忍通膨暫時超標,來彌補以往通膨偏低所留下的缺口,但Fed只強調「平均值」,卻未說明「一段期間」到底是多長。第二項是「最大就業」,純粹是普通名詞,Fed可以自由心證。

第三項則是要求上述兩項目標有「重大的進一步進展」,更讓Fed能夠隨心所欲地解釋。

正因為「三大曖昧」,使Fed內部出現鷹、鴿、中「三派分立」。鷹派偏重通膨,而目前通膨率顯然已高到危險的程度;依據Fed內部的計算,即使以過去五年為期,平均通膨率也已超標,於是鷹派勢力增強,尤其是各地區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更是頻頻向中央逼宮,連鮑爾也不得不承認通膨已經達成「重大進一步進展」的目標。

反觀鴿派,則更看重就業,希望能藉由景氣過熱而讓更多較弱勢的勞工也能就業,並使工資升高。由於這符合民主黨政府的經濟思維,而Fed的人事異動高峰期即將來到,鮑爾及中央的理事諸公絕對不願忽視此一政治因素,因此鴿派堅持目前就人數仍比去年2月頂峰期約少600萬人。不過由於6、7月就業人數共增加約190萬人,鮑爾因而承認就業已有「明確進展」,但似還不夠「重大」。

儘管「退場」在原則上已經定案,但細節方面仍涉及「三項不確定因素」。第一是近月來Delta病毒擴散,美國確診人數再度升高,因此未來兩、三個月的疫情變化及對經濟復甦的影響,當然攸關「退場」的時機與速度。第二是拜登政府提出的兩大支出計畫能否在國會順利通過;財政支出若能大量增加,購債計畫便能順利「退場」。第三是後續經濟數據的變化,尤其是8月的就業數字與通膨率。

各界最關切的,其實是「退場三時機」,也就是早、中、晚,時間點牽涉到Fed 9月、11月及12月三次決策會議的時間。

鷹派主張9月決定,10月啟動;但要想如願,首要條件是疫情明顯降溫,有此一項便已足夠;必要條件則是8月就業續強,然而單憑這點仍然不夠。鴿派希望12月宣布,明年元月啟動。目前大部分市場人士相信Fed將在11月會議時宣布,於12月開始實施。

無論何時啟動「退場」程序,基於資產購買計畫包括公債及房貸擔保證券(MBS)兩大項,因此還須觀察「結構三組合」。

第一種是先減購MBS,不減購公債;第二種是MBS快減,公債緩減。看重MBS,主因美國房市已經太火,須釜底抽薪。第三種則是等比率減購,因為金融市場乃是活水自流,單挑MBS並無實質意義。目前Fed大部分決策官員偏向第三種模式。

整個「退場」流程還可分成「三階段操作」。第一階段是「減購,續增持」,就是減少每月的購買數額,但Fed持有資產總額及市場流動性仍繼續增加:第二階段是「停購,不減持」,Fed不再增購資產,但既有資產到期後收回的本金將再度投入市場,資金水位不變;第三階段是「減購,也減持」,即收回的資金不再投入,金融情勢將開始縮緊,但不能視為緊縮。

總之,依據鮑爾的演說內容研判,「退場」已成定局,最可能啟動的時間是在今年之內,將會是一次「鴿式退場」,而且把「退場」與「升息」脫鉤,以儘量降低對經濟及市場可能引發的衝擊。市場普遍希望平順「退場」,不致引發「風暴」。













聯合報黑白集/不容陳時中後悔


2021-08-29 02:54  聯合報 /   黑白集
波波漫畫
據彭博調查,台灣防疫韌性本月排全球第41,比上月退後一名。路透



就在蔡政府大轉彎攔截BNT疫苗之際,彭博資訊公布八月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台灣在全球五十三個主要經濟體中居四十一,較七月退了一名。台灣疫情漸歸零,為何仍列在後段班?從指揮官陳時中對去年東洋BNT破局堅稱「不後悔」,可得到部分答案。

蔡政府去年拒絕上海復星代理的BNT疫苗,陳時中說,當初是「希望符合人民期待」;其實就是操弄反中而遭民粹挾持的結果。如今再回頭,八百條人命與社會經濟損失灰飛煙滅,陳時中仍不後悔;但國際社會記住了,台灣只示範一次:優等生跌落末段班。

防疫韌性排名警示,變種病毒讓未來更不確定,低感染率已不足恃,因疫苗接種率低、封城警戒升級、對外航班銳減等因素而失去防疫韌性,才是硬傷。尤其防疫韌性不僅牽涉疫病傳染問題,也涉及國家戰略布局;當防疫碰到政治,更是台灣軟肋。

中研院院士吳玉山即指出,防疫已成為新冷戰下國家集團競爭的新戰場,台灣處於集團對抗戰略斷層線上,疫苗訂購數量與國際政治連結,接種疫苗與國內政治息息相關,戰略圈與疫苗圈重疊,以致身陷疫情政治掛帥的新冷戰當中。

原來是蔡英文決定的台灣戰略位置,不容陳時中後悔;但作為美國抗中棋子,台灣不只喪失防疫韌性,更削弱生存韌性。











聯合報社論/阿富汗內戰化殘局,美國撤軍成為悲劇


2021-08-29 03:47  聯合報 /   社論
喀布爾機場外26日發生兩起自殺炸彈攻擊,阿富汗平民和美軍均有大量死傷,ISIS-K宣稱犯案。(美聯社)


在美國總統拜登斬釘截鐵表示八月底撤軍期限不變並加速撤離之際,伊斯蘭國分支「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在喀布爾機場外發動兩起自殺炸彈攻擊,至少造成一百七十人死亡,其中包括十三名美軍。雖然拜登誓言追捕懲罰,隨後美軍也用無人機擊斃恐攻策畫者,但美國倉促撤軍已成為一場悲劇,除丟下阿富汗內戰化的殘局,恐怖組織趁勢擴張也將為美國和世界帶來更多血腥威脅。

近二周來,國際媒體的重點完全集中在喀布爾機場四周成千上萬群眾要逃命的場面,凸顯美國撤退計畫的失策。就像當年西貢美國大使館屋頂上最後一架美軍直升機,定義了美國在越南的失敗;如今攀附在C—17運輸機起落架上從空中掉下的民眾,則是拜登政府在阿富汗失敗的象徵。

雖然現在每天都有上萬人撤退疏運,可是運能增加並不意味美國已經控制了撤離過程,相反的,是神學士在控制,他們在機場外設立檢查關哨,機場的美軍指揮官每天都要與神學士指揮官聯繫,通告最新的要求與進度,呈現出兩者之間奇怪的合作關係。

神學士要求阿富汗人,尤其是那些曾與外國合作的專業人才,不要離開,希望這些工程師與醫師們留下來參與重建,並保證他們的安全。在這個要求下,美國撤退僅限美國或北約公民及其配偶、子女等直系親屬,而神學士在關卡攔檢民眾證件,過濾不符資格者。而由於過濾需要較長時間,北約各國希望美國延長駐軍時間,拜登政府秘密派中情局局長伯恩斯赴喀布爾商議,但神學士不同意,還稱後果要美國自負,拜登只好宣布撤軍期限不延長。

撤離行動已經成為一場災難性悲劇,由於擔心伊斯蘭國恐怖分子會有自殺炸彈攻擊,美英先前已經要求公民不要再來機場,更不用說那些曾經協助英美軍隊的阿富汗人,美國勢必要丟下他們。機場恐攻事件加劇混亂局面,加強安全管制又將拖延時程,整個撤離作業更為艱困。

機場恐攻事件也凸顯阿富汗面臨內亂或內戰化的危機,並可能再度成為恐怖分子的天堂。神學士雖以破竹之勢讓阿富汗變天,但外部面臨前政府軍殘部與不同部族的反抗,內部則權力整合不易,派系各擁山頭,並與不同恐怖組織存在或敵或友的錯綜複雜關係。二十年來美國並未能消滅恐怖主義,一些聖戰組織反而在美國撤軍、神學士尚未站穩之際,強勢回歸。例如呼羅珊伊斯蘭國與神學士原為宿敵,並指責神學士與美國簽訂撤軍協議背叛了聖戰士,這次恐攻就同時劍指美國和神學士。阿富汗情勢更不穩定,美國的反恐戰爭勢將延長。

拜登想在九一一事件廿周年和平撤軍,過程卻血腥呈現,遑論還要繼續打沒有期限的反恐戰爭。拜登飽受國內外壓力,歐洲盟國對他很不諒解,撤軍決定沒事先告知,撤退計畫也不尊重歐洲各國,機場恐攻又讓撤離更艱困;而在國內,兩黨一致砲轟這位標榜「外交總統」竟然這麼拆爛汙,共和黨更要他下台,這將嚴重影響明年期中選舉,甚至會重創拜登三年後的連任計畫。

但美國最大的損失是國際信譽破產。美國拋棄阿富汗已經很不堪,呼羅珊伊斯蘭國的恐攻,雖可能促成美國和神學士的合作,但阿富汗親美政權才瓦解,美國就迅速擁抱神學士,將更無信譽可言。歐洲盟國對未來與美國共同出兵,要三思而後行,更多人強調戰略自主,亞洲盟國更不敢隨便在美國與中共之間選邊;美國信譽受到國際挑戰,對台灣來說,也應該是個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