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9日 星期四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更多的老師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9429/web/ 

◆  政戰體系換血/若俄烏有成功的政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更多的老師
◆  給我良師 年齡不是問題
◆  花東「淚火車」 回鄉何時能一路暢通
◆  從北溪斷氣 看到台灣造船契機
◆  地熱發電 速訂專法
◆  戰勝關鍵 取決民心 俄國動員令能挽頹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我們需要更多的老師


2022-09-29 02:44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今年全國普遍代理、代課老師難招聘,台東桃源國中第9次公告招聘理化老師仍無人報名,持續進行第10招,校方表示,學校提供慈濟蓋的新宿舍,歡迎有興趣的民眾踴躍報名。(學校提供) 中央社



我國似乎給大家一種老師已經飽和的印象,所以一直有流浪教授和教師。唸博士班的人數減少,因為大家感到大學已經不再會增聘教授了。

有很多偏鄉小學,兩個學校共用一位英文老師,以至於偏鄉孩子的英文遠遠落後於都市的孩子。單單這一點,我們就需要相當多的偏鄉英文教師。

政府絕對知道很多學生非常依賴補習班,否則他們無法應付各種考試。從這個現象可以知道,我國其實需要更多的老師。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是相當不同的。以數學為例,比較聰明的學生上課時就聽懂了,下課以後做習題也不會有困難,自己也有能力看參考書。但是相當多的同學是需要老師多多地給他們看例題,反覆練習,如此才跟得上。

英文更是如此,有些學生文法一學就會,但是相當多學生必須經由老師給他看很多例句,他才能搞懂最基本的文法。

在過去,教育是給少數人的,只有書香子弟才能接受教育。如果看古時候的師生比,一個私塾老師只教五六個學生,現在一個老師要教幾十位小孩,恐怕有一半的孩子上課時是聽不懂的。

我們實在應該增加小學、國中和高中的老師數目,不要使得那麼多的孩子需要花錢進補習班。

大學也是如此,國立大學的師生比遠高於私立大學的師生比,這因此造成私立大學教授們沒有時間進修,提高自己的學問。對學生而言,教授多,所開設的選修課也就會多,學生所接受的知識當然也會比較廣。我們可以說,政府有責任補助私立大學,以提高私立大學的師生比。

我國有流浪教授和流浪教師,都是因為政府沒有想到要提升整個國家各級學生的學業程度。我國的教育是普及化的,可是普及絕對不是最終的目標,政府不僅應該做到教育的普及化,也應該做到教育的優質化。我國有這麼多的學生需要額外花錢上補習班,就顯示了學校教育的弱點。好的教育制度不僅能夠使菁英分子在學校裡就得到很好的知識,也要使一些程度普通的學生能在學校裡吸收足夠的知識。

補習班的存在絕對不是一個好現象,因為很多家境不好的孩子是不可能上補習班的。補習班的教育是在培養學生應付考試的能力,而不在於學生是否有深厚的學識基礎。

增加各級老師可以解決流浪教授和教師的問題,可以鼓勵更多的學生讀研究所,也可以消滅補習班。最重要的是,增加老師可以提升我國的競爭力。











政戰體系換血/若俄烏有成功的政戰…


2022-09-29 02:45  聯合報/   廖天威/中華亞太安全治理學會資深研究員(台北市)
即將卸任退役的國防部政戰局長簡士偉。本報資料照片



報載國防部政戰局長簡士偉中將屆齡退役,遺缺將由陸軍政戰主任楊安接任;政戰局副局長陳育琳少將調升陸軍政戰主任,晉任中將。其餘連帶的政戰高層人事依序調整。

此波人事異動,幅度並不算大,但都係政戰新銳。國軍高層應該多從功能性與未來性來考量,賦予政戰體系(與制度)的新時代意義和角色定位。

國軍政戰(政治工作)制度建立多年。早期係蔣經國總結留俄經驗,師法前蘇聯紅軍的思想、組織政治制度,加上我國在動員戡亂、抗戰、剿匪及播遷來台的實務經驗,首創軍中政治工作;並以北投復興崗,成立政工幹校,作為國軍思想教育、官兵組織、監察保防與各項民事工作的大本營。然而多年以來,隨著國內外政治環境的變遷,以及國軍本身的不斷改革,政戰制度與實務工作,早已經歷不同階段與翻新,不可同日而語。

筆者出身政戰體系,從事政戰中、基層實務與業務工作多年,深知其開創性與限制性。

政戰制度有其功能,是軍事作戰當中的「好幫手」,如戰地政務、官兵組織、文宣作戰、戰俘處理、官兵心理與眷屬服務等。但是,多年以來,也有其限制性;例如,隨著政治環境與軍隊改革,政戰必須不斷地尋找、調適並摸索自身定位和未來,堪稱辛苦。

然而,只要從俄烏戰爭當中,即可尋得經驗。俄軍是政治工作的始祖,可是在烏東與烏南戰線的占領與戰後接管,卻做得其糟無比;以致戰線被突穿,地方政制也必須依靠高政治性的公投來決定。可以說,如果有成功的政戰工作(人員)來從事(輔助)戰場經營與民事工作,結果將會大為不同。

反觀烏克蘭,雖然民心堅強、一意抗敵,卻在整體與軍事動員或組訓上有關的措施、步驟和做法,付之闕如;以致即使有反攻作戰,靠的仍是「船堅砲利」、「砲火軍援」。如果有類似政戰體系的投入,從事軍隊與整體環境的動員、民心士氣的維護和凝聚工作,情況也會大不一樣。

有識者應可看出,傳統戰爭與現代戰爭在戰法、戰具、準則和思維上,雖然有所不同;但有一點卻是不變的,那就是「看不見煙硝的戰爭」、「無形的戰爭和戰力」,仍然可以主宰戰場,克敵制勝。在中外的戰史與軍事史上,都斑斑可考。

所以,建議我國應藉此為重要政戰體系注入新血的機會,要求從事「下一哩路」的改革、創新與成長。這個變革,不見得要擴張、增胖和勞民傷財,卻絕對要以新的思維,總結出現在戰爭(軍事風險)的危機與契機,幫國軍打底(強化、補實),也尋索出政戰在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

要記得,多年來與中共鬥爭的經驗,也都在政戰體系的身上。一個好的、具時代性與前瞻性的政戰工作,不僅是軍事作戰的根本,也是整個國家社會在面對「兵凶戰危」和「危機處理」上的重要支撐,不可等閒視之。










給我良師 年齡不是問題


2022-09-29 02:33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失衡,「老」老師退不下來,年輕老師多為代理職,經常年年換校。圖僅為示意,非新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廿七日聯合報頭版探討中小學教師高齡化問題,以標題「老」老師報導教師新陳代謝緩慢現象,並呼籲教育部應正視並提出解方。

討論目前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與教學現況,小學、國中與高中的情況殊異,城鄉及各校情況不同,無法相提並論,必須依不同情況對症下藥,提出針砭之道。

不諱言,年金改革確實讓資深老師思考退休時間點,因此退得慢,中小學教師新陳代謝緩慢情況雪上加霜,影響中小學教師年齡結構。然而,是不是教師新陳代謝慢,就真正影響精緻的教學品質呢?這可能仁智互見,會因中小學而有不同見解。

筆者認為,教師教學是否能讓學生受益,經驗是重要因素。用心教學,專業又敬業的老師,可以提升教學成效。資深教師在教學和班級經營的歷程,有其深刻體驗和見解,對於年輕教師而言,確實是教學很好的諮詢老師,儘管體能隨歲月而略微下降,但考慮繼續在教育現場傳道授業解惑,一般仍具有教育熱忱。即使面對科技數位教學時代,筆者看到教學經驗豐富的資深老師仍積極學習數位科技,應用於教學,甚至成為數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先鋒,將領略的心得整理成教學的鋩角,提供年輕老師參考。

筆者同意聯合報報導的觀點,整體而言,校園師資結構需要「老中青」互存互學,透過教學共備時段,相互激盪思維,活化教育現場。科技時代的教育,不能忽略人文教育,傳道授業解惑的職志,必須發揮老中青互相傳遞經驗的功能。資深老師能以豐富的教學經驗,引導年輕教師漸進了解教學方法的應用,傳授班級經營的細微;年輕老師可以將學到的科技融入教學,分享創新教學的思路,這是校園師資結構「老中青」的共存共榮最好的教育風景。

筆者是年逾知天命而接近耳順之年的高中物理教師,了解校園老中青共存共榮共學的師資結構,在數位科技與網路無國界的時代,教師年齡其實不是最重要議題,最需要的是教師在學校服務究竟有沒有教學熱情和教育熱忱,這才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最重要的因素。

筆者更強調,目前的教育環境,我們不缺名師,缺的是良師,良師興國,良師才能發揮教育志業。名師是以學生的成績營造教師的名聲,良師是以自己的專業和敬業造就學生,唯有高度的教育熱忱和教學熱情,才能發揮良師教育的功能,以言教和身教體現「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真諦。

我們需要良師,年齡不該是問題。










花東「淚火車」 回鄉何時能一路暢通


2022-09-29 02:33  聯合報/   陳劍賢/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東市)
台鐵復駛花蓮至鳳林、富里至台東間列車,類火車仍持續開行。記者余承翰/攝影



九一八大地震後,花東鄉親最關心的地方事,莫過於東線鐵路何時通。

由於三座鐵橋嚴重受損,本月十九日至廿二日推動台東—玉里及花蓮—玉里雙向「類火車」,花東鄉親質疑為何不直接鳳林—富里接駁即可,原來受路權影響,監理單位「依法行事」,不知民間疾苦。在民意強烈反應下,鐵路局廿三日後調整為鳳林—富里的「類火車」接駁,並因新萬里溪橋修復,卅日縮短為玉里—富里的「類火車」接駁。

至於全線通車,本月廿七日顧問公司評估報告後,台鐵說時間可能較原先預估的六個月再縮短,但何時能搶通仍要視工程進度。但花東鄉親還是一頭霧水,不知何時全線通車。

東線鐵路全線通車關鍵在新秀姑巒溪鐵橋是否能短期間修復,如依交通部說詞,因該橋受創嚴重,至少需六個月才能整修完竣,亦即東線鐵路即將面臨半年的交通黑暗期。唯花東鄉親質疑,此橋如位在西部縱貫線是否也需要六個月才能完工嗎?政府的應變及營建能力如此脆弱嗎?

這期間適逢十月連假、元旦假期、學生寒假及春節假期,是鐵路運輸的高峰期,如仍以「類火車」接駁,必重創花東觀光等相關產業,業者保守估計損失卅億元。業者自嘲「類火車」對他們而言是「淚火車」,中央漠視花東鄉親行的權利,莫非「花東藍」影響東線鐵路的修復時效?

綜合台東鄉親意見如下:一、治本之計是盡速修復樂樂溪橋及新秀姑巒溪橋,年底前全線通車。二、權宜措施是搭臨時便橋,期望在安全無虞下十月底能正常通行。三、增加南迴線鐵路疏運車次,方便花東旅客經由南迴線往返西部各縣市。四、機動增加疏運班次,客滿後即發車,減少乘客候車時間。

政府重西輕東,西部縣市高鐵、高速及快速公路四通八達,前瞻基礎建設競相爭取蓋捷運或輕軌,相形之下花東鐵路雙軌化、截彎取直及預警系統,仍在施工。建請鐵道局就原老舊橋梁施工項目,加強防震工法,除確保花東鐵路安全,並縮短台東與花蓮旅運時間,俾促進花東區域發展。












從北溪斷氣 看到台灣造船契機


2022-09-29 02:31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系教授(基隆市)
據統計,去年LNG船訂單總計75艘,現代和大宇兩家造船業者就拿到45艘,全球市占率更高達60%。路透



俄烏戰事讓北溪天然氣輸送管路不保,歐洲陷入能源困境。德國總理蕭茲急訪沙烏地阿拉伯等國,簽署供氣供應協議,同時宣布籌建第五座浮動式天然氣接收站。

不只歐洲,全球天然氣需求孔急,運送液化天然氣的LNG船更是奇缺,船東競相提出造船新訂單。光是今年前八個月,全球LNG船新訂單總數即達一一一艘。

在此同時,根據台灣造船公司資料,二○二一年訂單,國艦四十四%、離岸風電廿九%,造船本業僅占廿七%,接下來國艦國造更將占六成以上。換言之,台船國際造船競爭力,正加速流失。其中不可或缺的特殊人力資源,也勢將出現空洞,並擴大到無以彌補。

回想民國六十年代,中國造船公司以十大建設之一的船廠,為英國建造世界第二大超級油輪「柏瑪奮進號」,寫下在國際市場取得一系列造船訂單,賺取外匯,同時奠定相關產業基礎的輝煌歷史。只不過,二○○七年雖正名為「台灣國際造船」,競爭力卻一路淪落至此!

反觀對岸,政府大力支持與投資,並和世界主要船舶設備製造商合作,加上在策略上改變產品結構,朝向更複雜、技術升級、合併船廠,得以快速提升國際造船地位。

因應全球天然氣流通趨勢,目前LNG船多設計成超過十七萬立方米載貨容量,可與岸際或浮動接收站對接,進行裝、卸貨和再氣化。其中關鍵技術在於,能確保安全且高效率輸送天然氣,再液化、局部冷卻及推進系統等相關特殊技術。

由於LNG船在技術需求和建造上極具挑戰,二○二○年之前,全世界僅四家造船業有能力建造大型LNG船,除大陸的滬東中華,另外三家都在南韓。但二○二一年,大陸造船業整體領先全球,今年更在LNG船建造上,陸續和日本三井集團和丹麥等歐商,簽訂大型LNG船的造船合約。

這些船引進了包含可降低燃料消耗和排放的輕量化、高裝載效率、雙燃料、低速驅動等最新技術,適用於不同航線。其所面對的挑戰與機會,更可望將其造船能力推升到世界首屈一指地位。

台灣投入建造LNG船,可從較小(一萬兩千立方米)的加氣駁船開始,用以滿足本身所需。同時可著眼於,改裝LNG現成船成為浮動儲運站,一方面滿足各天然氣發電廠所需,同時從中吸收、建立相關建造技術。

三年前蔡總統宣示「重振台灣造船業榮景」,言猶在耳。當年台灣處境艱困,能闖出造船榮景,靠的是領導者的前瞻與決心和所帶動的整體雄心與拚勁,如今呢?












地熱發電 速訂專法


2022-09-29 02:29  聯合報/   游威耀/應用地質技師(新北市)
台泥在台東開發地熱發電9月鑽井,2024年商轉。圖/台泥提供



很高興聽聞經濟部成立「地熱探勘學研合作平台」,集結中央地質調查所和十二所地質相關科系的大學,投入地熱發電領域。

台灣地熱資源豐沛,地熱發電具有基載發電的特性,加上碳中和所帶來的龐大利益,地熱發電本來就是值得大力發展的再生能源之一。然因為法規、土地取得、地質調查和鑽井技術等問題,導致地熱發電投入的業者屢屢受挫,終於在去年有MW等級的宜蘭清水地熱發電廠開始商轉。能商轉的關鍵因素之一,是得利於清水地區多年的地質鑽井探勘研究累積充足的資料。然而其他值得開發的地熱區域,則因探勘研究資料不夠充足,仍有許多不確定因素,這會讓業者開發初期投入的資金、人力過於龐大,降低投入意願。現在則可藉由「地熱探勘學研合作平台」,政府進行先期地質探勘,大大增加成功機率。筆者建議:

一、擴大參與夥伴,加入業界資源,讓業者分攤探勘費用,將有限的探勘資源投入在真正想開發的地熱發電案場,才能將探勘資源極大化,產官學充分合作。

二、盡速訂立地熱發電專法。地熱發電從探勘、建廠、發電到輸電都有特殊性,而相關的現行法規多達三、四十種,這讓業者戒慎恐懼,唯恐掛一漏萬,透過專法可簡化時程。

三、善用應用地質技師公會的第三方公證角色。地質公會多年來協助各縣市政府進行溫泉開發審查工作,提供專業的諮詢。同理,地熱開發過程中,地質公會可為業界和學官界的溝通橋梁和第三方公證的專業服務,避免地熱發電案在開發過程中被牽著鼻子走,失去成立合作平台原始初衷。

四、獎勵業者研發地熱發電設備或技術,目前已有部分台灣業者能生產地熱發電機組或零組件。擁有在地生產的地熱發電機組,除降低地熱發電成本外,對增加就業機會,健全產業發展極有助益。

期望地熱發電在二○三○年能成為台灣不可或缺的基載電力之一。













戰勝關鍵 取決民心 俄國動員令能挽頹勢?


2022-09-29 02:28  聯合報/   姚中原/國防部戰略規劃司前簡任副處長、大學兼任教授(台北市)
新接獲俄國局部動員令的備役人員在舊日蘇聯軍歌聲與親人啜泣聲中向家人告別,接受國家徵召增援俄烏戰事。 路透社



在戰爭場合,武器裝備與性能的提升,將能改變作戰方式和兵力運用,也會影響軍事戰略的調整,進而導致整個戰爭型態的改變,俄烏戰爭便是最好的例子。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九月十三日公開宣布,烏國軍隊已從俄軍收復了東部和南部八千平方公里的國土,正進一步推動攻勢。以上大舉反攻的捷報,顯示在北約與美國提供「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系統等重型武器下,以及英國亦持續培訓烏國士兵並投入戰場後,烏國武裝部隊作戰實力有愈來愈強的反轉趨勢。

已進入第三階段的俄烏戰爭,前線作戰的俄軍已面臨裝備嚴重不足、兵源缺乏、補給中斷,且無空中火力支援的窘境,只能一路挨打,棄守大片原已攻占的領土。

例如俄軍日前放棄在烏克蘭東北部後勤補給重地的伊久姆,是今年三月圍攻基輔以來最嚴重的挫敗。因此如何補充前線兵力及加強作戰火力,便是莫斯科政府急需解決的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亭九月廿一日下令啟動「局部」軍事動員,宣布將徵召卅萬人投入戰場,升級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這是俄羅斯二戰以來的首次動員。普亭並警告西方國家,當他表示準備動用核武器保衛俄羅斯時,他並不是「虛張聲勢」。其實上述普亭的強硬態度與宣布動員令,間接說明了,俄軍先前的軍事戰略與戰術是有嚴重缺失,除無法滿足戰爭要求外,亦無法達成「特別軍事行動」的戰略目標。

一個國家要追求戰爭的勝利,不能只靠兵力的增加,社會輿論與民心的支持更是重要。因為戰爭是物質與精神因素組成的有機體,兩者缺一不可。尤其世界上歷來許多大場戰爭的勝利,都是取決於心理所反映的精神因素作用。

然而此次普亭下達動員令後,俄國民心大亂。不只大量俄國人民在第一時間趕著預訂單程機票離開俄國,全國各地的抗議活動更是層出不窮。

以上情勢透露出普亭欲升高戰爭的行為,已失去許多民眾的支持,未來更可能導致社會的分裂。

過去七個月來,全面經濟制裁的效果逐漸發揮出來、特別軍事行動也不如預期的短暫和順利,加上俄國軍隊士氣亦極為低落等因素下,皆造成普亭政府的極大壓力;即使俄國打出動員令牌,恐怕也只是延後戰爭失利的到來,無法真正得到全面勝利。

反觀,烏克蘭的軍隊人數雖不如俄國兵力的眾多,但是全國堅強抗敵意志,以及民眾團結奮戰決心,卻能持續迎來國際社會的支持,或許這才是決定戰爭最後勝利的關鍵因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