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3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延燒 中國改革要走新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3141/web/

◆  聯合報社論/李代桃僵:張政源降調以保吳宏謀
◆  聯合報黑白集/官員犯法該當何罪?
◆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延燒 中國改革要走新路







經濟日報社論/貿易戰延燒 中國改革要走新路


2018-10-31 01:3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是中國大陸推動改革開放40周年,自民國67年(1978年)12月中共中央確立改革開放路線,引進市場經濟制度,歷經快速變化,大陸在經濟發展上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蒸蒸日上,也撼動世界的版圖去年19大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更展現強烈企圖心,在深化改革開放的基礎上,確立二階段、全方位的國家發展布局,以在本世紀中達成中國全面現代化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目標
然而,中國在改革開放大道上,卻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強勁逆風,美國政府去年12月發布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中國列為戰略競爭對手,嚴厲指控中國對美國「經濟侵略」;從今年3月起,川普政府對中國發動一波接一波的貿易戰,並試圖和主要工業國家結成聯盟,強力阻擋「中國崛起」威脅到美國全球的龍頭地位。面對美中貿易戰的強大壓力,大陸經濟發展道路上已布滿重重荊棘,究竟改革開放要何去何從?可說是40年來中共當局最嚴酷的考驗。
貿易戰持續擴大,對美、中及全球經濟都會帶來負面影響,但是,中國經濟發展高度依賴外商投資及對美國出口,大陸高端產業發展包括網通、人工智慧、物聯網、精密機械、生技等,仍高度依賴輸入先進技術及關鍵零組件,這些結構上的弱點,讓大陸在貿易戰上處於不利地位。絕大多數國際組織及專業機構的評估也都指出,中國大陸受貿易戰的衝擊將遠超過美國,這也是川普發動貿易戰有恃無恐的原因之一。
事實上,貿易戰對中國的衝擊正在逐漸發酵,大陸經濟成長已開始減緩,城市失業率正在攀升,物價壓力愈來愈大,股市連連大跌,人民幣持續重貶北京當局已將穩定經濟列為首要重點工作;習近平也多次信心喊話,在關鍵技術取得上,中國要「自力更生」;上周習近平更南下珠海,為歷時九年、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的港珠澳大橋通車儀式剪綵,其為改革開放政策再次宣示的意義,不言而喻。
話說回來,改革開放之所以促成中國崛起,主因是市場經濟力量釋放出被長期壓抑的大陸民間活力,激勵經濟蓬勃發展,也大幅提升人民所得及生活水平,穩固中共一黨專政的統治基礎。但不可諱言,在中國國力勁升、撼動世界版圖的同時,改革開放卻停滯不前,甚至在走回頭路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中共當局對市場過度干預及「國進民退」的逆流,這也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工業國家抨擊中國採取不公平貿易措施的關鍵所在
在一黨專政體制下,北京當局透過各種政策安排,以及以支援國有企業為重心的政府金融體制,在各個領域造就了許多有龐大壟斷力量的巨型國有企業,並藉此執行各種政策任務。在民國97年(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後,北京除砸巨資介入經濟外,也鼓勵國有企業兼併民營企業,造成「國進民退」的反改革現象民國106年(2017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有274家為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占總營業收入比重更高達71.8%近兩年來,國企挾財力併購或入主上市民間企業的案例將近千件,占A股上市公司三成最近更有特定人士及政府官員鼓吹私營經濟應該退場的論調,引發民企將被消滅的恐慌,最後須勞動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面強力安撫
面對日益升級的貿易戰,北京如果仍堅持「國家資本主義」,也就是所謂「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則必然和西方市場經濟的核心價值相衝突,也很難和美國達成妥協。所以,北京應該徹底改變思維,大刀闊斧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將政府股權逐步釋出,另一方面,更要改革不利民企發展的各種體制,尤其是雙元金融體制,以激活民間部門發展,這才是深化改革開放的正途,也是化解美中貿易戰的根本之計。







聯合報黑白集/官員犯法該當何罪?


2018-10-31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法律系教授投書,指行政院發言人公開確認尤姓司機「曾吸毒,緩起訴」資料,違反個資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們昨天才寫《普悠瑪假新聞誰負責》,同時間民意論壇就刊出法律系教授投書,指行政院發言人公開確認尤姓司機「曾吸毒,緩起訴」資料,違反個資法;法務部也明顯未遵守「偵查不公開」。政府官員知法犯法,該當何罪?
尤姓司機的遭遇,完全是當今「一粒沙看見台灣」的驗證首先是看見公部門的惡霸力量,從台鐵到整個體制在他身上操作「欲加之罪」,連政府發言人都「正大光明」地向社會公開他曾吸毒的紀錄,對更生保護的概念竟如此無知
更可惡的不僅鴨霸,還加上偽善當證據漸漸浮現,政府部門卸責不成,遂轉向種種矯情之舉。宜蘭地檢署辯稱,審訊時間「僅約十一小時」;政府發言人手執全台最大聲的獨家麥克風,出言觸法假裝無辜。連蔡總統不知對案情了解多深,也忙著指示「不是某基層人員責任」。
政府之所以轉風向,與其說是認錯,不如說是體認到,一粒沙裡還看出民間「對謊言不買帳」的力量率先挺身聲援司機的,竟反而是出軌普悠瑪號裡的乘客最不滿相關高層欲嫁禍司機員的,竟是罹難者家屬如今連法學教授都路見不平,明指本案資料已屬「偵查中案件」之特別領域,則帶頭違法者,難道不是法務部本身
普悠瑪號出軌調查是一個案子,但政院發言人及宜蘭地檢署的違法之嫌已構成了另個案子,是否也該調查並回應一下,讓民眾明白「官員犯法該當何罪







聯合報社論/李代桃僵:張政源降調以保吳宏謀


2018-10-30 23:5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交通部政務次長張政源(右)「降級」接任台鐵局長,創下公務史上政次降轉局長的首例:圖為他日前到台東弔唁普悠瑪事故罹難者,並慰問家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平息普悠瑪出軌翻覆風波,行政院罕見地由交通部政務次長張政源「降級」接任台鐵局長,創下公務史上政次降轉局長的首例如此不尋常的安排,看似張政源勇於擔當不惜減薪,實際上則是在掩蓋蔡政府用人不當之失,也暴露了民進黨派系政治之冷酷無常
普悠瑪翻覆事故發生後,外界要求交通部長吳宏謀下台的聲浪不斷;吳宏謀也曾主動請辭,但未獲賴揆核准最後,由張政源「降級」轉任台鐵局長,毋寧是個「李代桃僵」之計以張政源降轉的苦肉計,換取吳宏謀之脫身就蔡政府而言,以一人之局部犧牲,換取整體政府形象的止血,當然也是划算之計值得注意的是,張政源是行政院長賴清德的人馬,吳宏謀則是總統府秘書長陳菊的人馬;這項人事安排,頗有賴神的台南幫為花媽的高雄幫解圍的意義,以維持雙方更大的合作
政府的人事安排,卻要談論政黨派系間的利益計算,讓人感慨問題是,蔡政府的內閣人事,卻處處充斥著這類私心及派系利益超越專業的計議且看普悠瑪翻覆時的交通部領導班子部長吳宏謀是今年七月中才由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被拔擢入閣,政次張政源則是同日由台南市副市長被延攬入閣,兩人都是上任才三個月的交通決策新手至於另一名交通部政次王國材,則曾任高雄市交通局長,在前年蔡政府初成立時入閣亦即,交通部三個政務首長中,陳菊人馬占了兩名,賴清德人馬占了一名;這樣的結構,是合理的安排嗎?
我們對這樣的人事有三點質疑:第一,一個國家的交通治理及發展,不僅需要有專業的能力,更需要有宏觀的視野。但賴閣三名交通政務首長均只有地方交通治理經驗,且過度集中在台南及高雄兩市,似嫌褊狹與局限。第二,部會首長的布局,需要考慮專長與經驗的調和,才能順利推動交通政務;但吳宏謀的專長在工程,而非交通。而且,同一時間部次長均為生手,在決策及行政銜接上勢必產生巨大空窗期,並造成人心浮動。第三,先前的人事布局已是政治思考為先,後續的人事彌補又無意對症下藥,只想「棄車保帥」挽救選情,實看不出賴揆長線經營的用心。
賴清德的「台南幫」和陳菊的「高雄幫」大隊人馬進入交通部,原因不難想見:交通部一直是內閣中掌握最多實際資源的部會一項交通建設動輒千百億元,誰握有決策及發包的權力,誰就能調動地方、使喚財團、分配利益也因此,即連交通部旗下機關或事業主管出缺,蔡政府都控制得牢牢的,絕不輕易釋出以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的遺缺為例,在吳宏謀離職後,先由政次王國材代理,後來才由台南市副市長吳宗榮接任,肥水不落外人田又如中華郵政公司董事長之缺,在王國材代理了十個多月後,才由曾任台南市交通局長的魏健宏接任事實上,如果是人才,蔡政府要怎麼用人,外界難以置評但是,光看交通部人事,人才如此集中於「非賴即陳」之體系,如何教人民相信「天下為公」
張政源願意由政次「降調」台鐵局長,乍看具有承擔之心;深一層看,其實顯示他原先出任政次恐嫌勉強至於他能否以「次長高度」成功整頓台鐵,外界恐怕仍存疑居多且看目前交通部的治理風格,部長吳宏謀本月初才對台鐵亟待推動的「公司化」喊卡,並宣布未來兩年內台鐵「不會調漲票價」為了選舉,一個新手部長用這種高姿態箝制台鐵的經營,沉痾深重的台鐵如何可能走出光明之路
普悠瑪的翻覆事故,反映了台鐵怕事、因循的組織文化同樣的,賴揆的李代桃僵策略,則反映了蔡政府用人的僵硬和狹窄,並不知不覺侵蝕了國家體制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