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9日 星期日

黃介正/一個民族兩個韓國 結束敵對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黃介正/一個民族兩個韓國 結束敵對
.范疇/急於「去XX化」 不如「迎台灣化」
.趙春山/金正恩如何發揮北韓「流浪價值」
.朱宗慶/在制度演變中持續實踐理想
.葉銀華/公司實質受益人的漏洞
.李清志/公園划船與人生夢境
.蘇蘅/川普的媒體保皇黨正在坐大

.王健壯/陳菊與黃煌雄的權力考驗
.王文華/紐約最酷的店,賣的是…
.嚴震生/我們不是選牧師
.黃介正/台海再成軍事衝突熱點?
.趙春山/中共軍演,「未演先轟動」!
.盛治仁/別成為好員工離職的推手
.薛承泰/論價值與價格在台灣

.陳立恆/「慢」政策,請放過我們的「活」資產
.施振榮/跨域共築台灣夢—最佳體驗的智慧城市
.葉銀華/獨立董事真的沒有發揮功能?
.周行一/好的環境吸引好的人才
.林中斌/金習會的潛因
.洪蘭/「積勞」的上校 因何「病故」?
.方祖涵/翱翔青史的雷克蘭飛虎

.王健壯/這個政府已經走火入魔
.王正方/我們都是傻瓜嗎?
.馬凱/幸福國不快樂的國民
.嚴震生/金恩遇刺半世紀後的民權省思
.薛承泰/我是人,我沒有鐵肺
.盛治仁/希望黃煌雄妥解台灣歷史情仇
.方祖涵/頂尖選手的憂鬱

.黃介正/美台新關係的吸引與慎思







黃介正/一個民族兩個韓國 結束敵對


2018-04-29 00:15 聯合報  黃介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
南韓總統文在寅(右)陪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跨越兩韓分界線到南韓,金正恩後來忍不住感嘆:「為什麼到南韓會這麼難呢?」 美聯社資料照片



有如天體運行,星球自轉公轉恰得其位,又好像不動如山的保險櫃,左右輪轉十一年後,重層密碼鎖得以對位,南北韓第三次領袖峰會,在雙方以民族的、對等的基礎上,以及善意的、用心的巧思中,向環伺的強權傳達「韓國的事,歸根結柢要由韓國人民自己來辦」的訊息
歷史的機緣未必千載難逢,北韓核武與飛彈威脅具體成真,國際經濟制裁與軍事脅迫極度到位,固然是此次朝鮮半島危機出現轉圜的關鍵,相關國家決策主角的組合,亦屬絕妙。韓國的文在寅是「北方人第二代」,且有盧武鉉政府前次峰會經驗;美國的總統恰巧是力反「華府建制派」,有別於共和黨傳統思維的川普;中國大陸有個強勢決策不含糊,不容平壤調皮任性的習近平
文在寅與金正恩簽署「板門店宣言」,韓半島之和平與發展曙光乍現,僅文字內容即令人激賞不已。然而前兩次南北高峰會,不是也有握手、擁抱,也有善意的口頭及肢體語言,也有意向良善、用字感人的「南北共同宣言」與「和平繁榮宣言」,後來呢?
不過此次不一樣,核武導彈可不能開玩笑;要是真打起來,對追求「偉大復興」的那些大國都不利。然而,就算今次「天時、地利、人和」到齊,要南北少猜忌,強權不干預,何其難!
南越和北越的故事,民國64年(一九七五年)基本上就說完了;民國78年(一九八九年)柏林圍牆被推倒,東德與西德開展統一的進程;如今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南韓與北韓三度峰會,宣誓在年內以「和平協議」取代「停戰協定」。果如此,台灣海峽就是冷戰終止廿七年後,唯一仍未結束敵對狀態的區域。
兩岸問題怎麼能相提並論?北緯十七度線、柏林圍牆、北緯卅八度線所造成的分隔,是二次大戰後國際強權佔領、對峙、妥協下的產物,是強加在越南、德國、韓國人民的枷鎖。兩岸六十九年的隔海分治,是內戰造成的;縱使有冷戰意識形態對立、強權對抗陣營分割、以及政治制度、社會價值與生活方式之爭,不也是延續數千年傳承「網內互打」的民族基因
蘋果和橘子不要相比,朝鮮半島沒有「一個韓國的原則」,大韓民國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都是聯合國會員國;南北從血戰到對峙,雙方政府與人民卻均堅持「韓國與朝鮮同屬一個民族」;就算套用兩岸詞彙邏輯,南北韓現階段是「以一個韓國為指向的階段性兩個韓國」,是「具有韓國特色的特殊國與國關係」。兩韓元首可以互訪、檢閱對方軍儀隊,外交部長、國防部長、參謀總長都可以會面握手,都沒有違反「一個民族的原則」
「好想贏韓國!」幾年前我們在棒球賽中意外落敗,體育主播在鏡頭前拭淚說出觀眾心裡的吶喊。大陸的朋友們,台灣的同胞們,如果南北韓此次真能正式結束敵對,簽署和平協議,兩岸還要再輸給兩韓一次,輸在我們沉重的內心裡,更輸在強權的竊喜與訕笑中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