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8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別淪為經濟成長後段班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吳茂昆「拔管」 白色恐怖重現校園
.聯合報黑白集/攜手跨越三十八度線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別淪為經濟成長後段班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別淪為經濟成長後段班


2018-04-28 00:3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世界經濟持續向上攀升,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估今年世界經濟成長率高達3.9%,為自2011年以來最高的水準。


世界經濟持續向上攀升,最近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的世界經濟展望,預估今年世界經濟成長率高達3.9%,為自2011年以來最高的水準。相較於世界經濟榮景,台灣經濟卻表現不佳,IMF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9%。
與鄰國相比,台灣不但居亞洲四小龍之尾,也遠遠落後東協國家;在亞太地區只高於日本。國際貨幣基金也不看好未來台灣經濟,2019年預估經濟成長率也只有2%,不但遠低於世界經濟成長率3.9%,也在亞太國家中除日本外仍然吊車尾。其他國際主要機構的預測,大致上也維持同樣的基調。
對於過去被譽為世界經濟成長奇蹟,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台灣,顯然經濟面臨很大的問題。特別是東亞地區是近年來全球經濟成長最快的地區,唯獨台灣成長緩慢,搭不上經濟成長的順風車;台灣經濟已經面臨發展的瓶頸。
提振台灣經濟短期應由因應全球經貿環境變遷,以及中長期改善經濟體質著手。首先應盤點未來影響世界經濟成長的不利因素,由美國所引發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特別是美中貿易戰,台灣絕對是受害者;台灣當然無法去影響大國的行為,但也應盡力將損害降到最低。
在全球貿易保護風潮下,會帶動物價上漲。目前國內物價已蠢蠢欲動,未來必須有效舒緩因貿易戰而使國際原物料價格上漲,所產生的輸入型通貨膨脹。
此波貿易戰也會加速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在美國川普強力要求製造業減少委外而在美國生產下,會使得全球供應鏈縮短,更靠近消費市場。台灣過去憑著多年累積的製造優勢;在全球供應鏈中具重要地位;「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一直是重要的國際分工模式;過去政府希望可以降低海外生產比例,鼓勵台商移回台灣生產而創造更多的價值,但在此波供應鏈重組下,台灣產業必須移轉海外生產據點,以更貼近消費市場,如何加強和台灣產業的連結,必須有所規劃。
要使台灣經濟重回高成長,必須建構產業發展藍圖。目前全球主要國家為了因應新興產業興起及商業模式變革,均制定中長期產業發展藍圖,而台灣則欠缺此一方面的規劃。台灣目前主要仍停留在炒短線的階段,政府對於打造2025非核家園的投入,遠大於建構產業發展長期策略,對於台灣發展非常不利。
台灣經濟要脫離困境,也必須解決外人投資停滯問題。近年來台灣吸引外人投資的力道也不及其他國家,而此波全球經貿環境的變化,也會帶動全球資金的移動;台灣必須加強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外人投資。
由於台灣在租稅環境上並沒有什麼優勢,也欠缺自由貿易協定的連結,所以政府不能以不變應萬變,必須跳脫以往的招商模式,不應只是泛泛強調重點產業,例如5+2產業的引資外;更重要的是如何針對台灣產業的特性,以及與外國企業的技術互補性;研訂客製化的招商策略,才能有效吸引外資。
人才短缺是台灣經濟另一大挑戰,台灣面臨高階人才的養成趕不上產業變遷的需求,高階人才的流失卻遠高於引入的人才,形成人力供需失調的問題,嚴重影響產業發展。
對於人才的流失,政府不能概括以對岸統戰為藉口,事實上,台灣人才流失擴及全球,早已不侷限在中國大陸。政府應針對產業發展前瞻的角度,由改善台灣高等教育制度為出發點,制定育才留才攬才的政策,才是治本之道。
面對美國排山倒海的經貿政策,全球趨向貿易保護的環境,以及中國大陸的磁吸效應,台灣若再沒有作為,將會長期淪為全球經濟成長的後段班。






聯合報黑白集/攜手跨越三十八度線


2018-04-28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兩韓領袖文在寅(右)及金正恩27日牽手跨越軍事分界線。 歐新社


金正恩昨天跨過北緯三十八度軍事分界線,是舉世矚目的畫面。出乎各方預期的是,金正恩邀請文在寅一起跨回三十八度線北側;就在三十八度線上,兩人攜手來回跨越的直播畫面,傳送國際社會。隨後,金正恩簽名寫下「嶄新的歷史從現在開始」
「文金會」只是一個起點,距離半島的真正和平,還有很漫長的路。在今年稍早,金正恩還在瘋狂發展核武,進行導彈試射,並受到全球制裁;金正恩和川普的互嗆叫陣,幾將朝鮮半島推向戰爭邊緣。但忽然間,金正恩像變了個人似地讓北韓參加平昌冬奧,然後以一連串靈活的外交手腕撬動大國戰略板塊,改變區域安全情勢,改變東北亞形勢
金正恩的戰略思維逐漸明朗:北韓是以核武為槓桿,扳動安全保證和經濟發展的輪軸。他能否突破國際社會封鎖尚待觀察,但必須承認,在國際大棋盤上,他是個高明的棋手。
從三十八度線回望台海,「文金會」上場之際,陸委會發布一份「和平與溝通是實現台海互利共榮的重要關鍵」新聞稿,卻顯得空洞而蒼白。蔡英文自詡為棋手,卻只招來共機不斷圍著棋盤繞飛,賴清德則兀自高喊「務實台獨」,這是什麼棋路?
文金攜手往來穿越三十八度線,但兩韓人民仍只能望三十八度線止步。兩岸人民往來頻密,但兩岸峰會在「馬習會」後已成絕響,現在連兩岸學術交流都被罩上反中陰影。這又是蔡英文的棋譜?





聯合報社論/吳茂昆「拔管」 白色恐怖重現校園


2018-04-28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教育部長吳茂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卡管」四個月之後,終於由滿身爭議的吳茂昆接替潘文忠跑完最後一哩路,宣布駁回台大遴選會的決定,正式「拔管」。這項決定,不脫一直以來府院高層必欲卡管的政壇傳聞,因此吳茂昆的這次「業績」,充其量只是根據高層寫好的腳本行事。更準確地說,「拔管」其實是「台獨工作者」賴清德為了向獨派邀功所打造的功德碑;唯因如此,內閣才能共同做出如此自毀形象、踐踏法治、羞辱學術的焦土決定。
當兩韓正在舉行歷史性的和平會談之日,台灣卻在大搞民主內戰,一進一退之間,更反襯台灣內耗之可怕。潘文忠拗了一百多天卻無法得逞的事,為何吳茂昆一周就能搞定?原因不難想像:潘文忠雖堅定執行「卡管」計畫,其心中仍有一道良知底線自覺難以違背,而不願揹負踐踏校園自主的黑鍋。至於吳茂昆,則深知這是他入閣的首要差事,尤其連日來自己已爭議纏身,唯有全力表態效忠,才能換取賴揆和民進黨未來對他的庇護。也因此,拔除管中閔所涉及的法理、正當性和後遺症,自完全不在其考慮範圍。
教育部昨天駁回台大的遴選決定,理由十分曖昧,稱是「學術倫理及基本誠信未被彰顯」,並要求台大再度審視所有資料後,重新進行遴選。行使極滋爭議的否決權,教育部卻僅提出如此簡略的說詞,顯然避重就輕,它不僅無法確切指出管中閔的學術倫理和誠信缺失何在,對台大遴委會如何未遵守遴選準則更是語焉不詳。在動員各政府部門進行了四個月的羅織之後,竟然只拿得出如此輕薄的說法,若非自覺心虛,恐怕就是知道已下不了台,只好硬幹了。
回顧四個月來教育部「卡管」的諸多說詞,台大其實早已一一答覆,政府卻故意置若罔聞。在管中閔的「獨董」爭議部分,教育部指控管中閔未誠實「揭露」董事身分,又咬定蔡明興未「迴避」出任遴選委員導致程序瑕疵。其事實是,管中閔去年六月擔任台哥大獨董前,曾向校方提出申請並獲核准,這表示台大校方當然「知情」,與揭不揭露無關。至於蔡明興,則是以校友身分獲選拔為遴委,而根據《大學校長遴選委員會組織及運作辦法》,兩人的關係並無「迴避」之必要。何況,管中閔在最後的得票中領先第二人選三票之多,蔡明興並非關鍵一票。至於管中閔十三年間赴陸廿八次,其中廿一次經內政部核准,另七次由內政部審查會核准,試問,其涉及的學術倫理問題會比吳茂昆嚴重嗎?
「拔管」演到今天,外界可以清楚看到更多事實,這起事件應該是政院高層操作的政治打壓行動。原因是:一,這是高度政治性的行動,非教育部層級所能發動;二,若是潘文忠一手發起,他不可能中途棄守;三,潘文忠在前一波內閣改組即提出辭呈,卻遭賴清德強留,而吳茂昆的任命也是賴清德之意;四,教育部在難以決斷的情況下,轉而升高層級召開「跨部會會議」,即可證明此事完全是院方主導。
對台大而言,經民主程序選出來的校長,卻遭教育部以拙劣的政治手段刁難、並強行推翻;這不僅是台大遭到羞辱,也堪稱廿一世紀台灣的新校園「白色恐怖」。令人扼腕的,並非誰非當校長不可,而是大學經過重重民主程序決定的事,霸道的政府機關隨便羅織一些理由就能一舉剝奪。而校園裡一些教授竟自甘下流,與政治共舞,坐視自己的大學被糟蹋,令人遺憾。
更可怕的是,一個自詡民主進步的政黨,當年也曾參與推動校園民主;到頭來,卻為了打壓異己不惜自毀形象,踐踏民主法治,把「包容」和「依法行政」都踩在腳下。對「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而言,為了壯大台獨基業,再怎麼蠻橫都無所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