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超越極限的想像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超越極限的想像
◆  偷天換日 國慶四不像
◆  突破困境 期待中華民國生日禮
◆  國族認同斷裂 國慶只剩放假
◆  城市淨零 未來市長迫切課題
◆  能源 減碳 台陷螺旋交替悲劇中
◆  政務官官箴 比參選人誠信重要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超越極限的想像


2022-10-10 05:18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十月初,「台灣最速男楊俊瀚新北城市盃田徑公開賽決賽跑出十秒一二佳績,離他四年多前創下的全國紀錄十秒一一僅差零點零一秒。除了決賽佳績外,他的預賽和準決賽成績也在十秒二內,疫情期間仍能維持巔峰狀態相當難得。我們除了讚嘆楊俊瀚過人的天賦異稟外,也要為他堅苦卓絕的毅力喝采!

不禁想起五年多前世大運,楊俊瀚在一百公尺決賽勇冠群倫,為我國拿下暌違廿六年的世大運徑賽金牌,頓時全國人心沸騰。誠摯祝福他早日再創個人最佳成績,再破全國紀錄。

如今,跑步技能已不再為人類和動物所專有。今年五月,雙腿狀似鴕鳥的機器人 Cassie 在田徑場上一舉成名,一百公尺成績為廿四秒七三,創下雙足機器人一百公尺速度最快的金氏世界紀錄。雖然與「地表最速男Usain Bolt 保有超過十三年的人類世界紀錄九秒五八相去甚遠,但因機器人科技日新又新,雙足機器人跑贏人類乃指日可待,甚至早晚也會超越鴕鳥百公尺五秒的潛質。

早在去年時,Cassie 就曾以近乎五十三分鐘跑完五公里。雙足機器人的跑步挑戰,除了要維持穩健跑姿外,還要能夠從立姿起跑,並於結束時恢復原姿。如同飛機的起飛和降落一般,起跑和停止都必須精準取得平衡,稍一不慎可能就倒栽蔥。克服這些難關後,加快速度或拉長距離皆可順勢而為,未來完成全馬或半馬的挑戰必然是水到渠成。

猶記三年前的英力士 1:59 挑戰賽(Ineos 1:59 Challenge),唯一參賽者Eliud Kipchoge在配速車和陪跑團的支援下,跑出一小時五十九分四十秒的佳績,是世上首位突破馬拉松兩小時障礙的跑者,可惜該紀錄並不被田徑總會認定。今年九月下旬,Kipchoge 再創佳績,在柏林馬拉松以兩小時一分九秒改寫馬拉松世界紀錄,比他原先保有的世界紀錄還快了卅秒,真是不可思議。好奇的是,不知人類或雙足機器人,誰會先在正式競賽裡突破馬拉松兩小時完賽的障礙呢?

除跑步外,機器人已廣泛應用於精密製造、重複任務和災害救援等。十月上旬,特斯拉的人型機器人 Optimus 閃亮出場,展現「自駕人」無拘無束、自主移動的能力。再過幾年,若在熙來攘往的人群中,乍見踽踽獨行的機器人,請大家切莫驚慌,就大方說聲嗨吧!

在未來的運動賽事中,人類早晚都將成為機器人的手下敗將,或許我們只能以想像力自嗨。試問「史上最速男」是哪位呢?據說是曹操,因為「說曹操,曹操到」。曹操身影比光速還快,是任何機器人都超越不了的!












偷天換日 國慶四不像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施志勝/榮民(金門金沙)



迎接雙十國慶,「這個政府」操辦的慶祝活動卻以「Taiwan National Day」(台灣國慶日)作為國慶的英文名稱,有識之士咸認有違憲之虞;而標舉「台灣」,對在中華民國福建省轄下的金門、馬祖兩縣民眾又置於何地?更何況,台灣是地名,國慶日是中華民國生日,用英文寫成「台灣國慶日」,這是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偷天換日,莫此為甚!

長期以來,民進黨最擅於操作選舉議題,九合一選舉已到短兵相接階段,在選情不利之際,卻利用選舉前的國慶活動,假「愛台」之名,拉高「抗中保台」音量,是一石二鳥之計。一來是用「台灣國慶日」偷渡「台獨」以自嗨;二來,刺激中共政權,如共軍隱忍不住,在台灣選前敲鑼打鼓搞軍演,或加大軍機擾台次數與架次,則無疑為他們低迷選情添加柴火,海撈「抗中保台」的選票紅利,讓中共成為他們最佳助選員,屢試不爽!

「這個政府」亂了套,拿中華民國國慶名稱尋開心,但海內外的「中華民國派」,卻用正向積極的態度,熱情慶祝國家的生日。例如:某個 LINE 群組傳來,美國舊金山大鵬分會慶祝中華民國國慶活動的精彩視頻;他們以「大鵬」為名,應係我國空軍的離退人員與眷屬,雖然旅居異邦,熱愛中華民國之情不落人後。

桃園市中壢區某家雲南口味米干店,店內外平日大約保持五百面大小國旗,人們已不記其店名,通稱「國旗屋」,成為觀光景點之一。店主張老旺先生是滇緬游擊隊孤軍後裔,每於國慶日前在店的周遭街道懸掛約二萬面國旗,延伸到周邊二公里,形成國旗隧道,旗海飄揚,耀眼奪目;到了國慶日上午,在店旁的雲南文化公園舉辦國慶升旗典禮、熱血跨族裔大遊行以及榮民表揚大會,散發濃厚的國慶節慶氛圍,展現孤軍後裔熱愛國家的堅定信念,對中華民國國慶致以最高敬意。

「台灣國慶日」混淆了國家認同,將中華民國國慶日搞得四不像。辦理中華民國國慶活動的心態與作為,抹滅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經濟繁榮發展的過程所做的貢獻,讓年輕人無法認識到中華民國的輝煌歷史,這種切斷、分化的手法,居心叵測,引人憤慨。

一個國慶兩樣情;憲法上的國名,是人民對國家認同的最大公約數。若要撥亂反正,唯賴有智慧的選民用選票來制裁違憲亂政的政黨,全民幸甚!










突破困境 期待中華民國生日禮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作為一個中華民國國民,誠摯希望國慶日這天,中華民國能收到蔡總統與執政民進黨四件禮物,這四件禮物或可化解眼前中華民國經濟、外交、軍事緊張,讓中華民國全國軍民上下放心,而快樂說出中華民國生日快樂。

第一件禮物是舒緩目前兩岸的劍拔弩張關係。蔡總統到目前為止依然提不出一項能讓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都認同的兩岸政策,蔡總統的兩岸政策一直圍繞在「維持現狀」,但不認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因此其「可預測、可持續」的兩岸關係,就成了空話。

個人認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是中國大陸與美國雙方都認同的最佳兩岸關係政策,民進黨其實也受惠於「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蔡總統在過往國慶演說希望中國大陸能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而「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不正是中國大陸對中華民國在台灣治理認同的事實。

第二件禮物是民進黨施政藍圖與目標,一直未向國人說清楚講明白,委實對不起當初票投蔡總統的民眾。因此蔡總該給國人一些有希望目標的數字來激勵國人,而不是用一些華麗的詞藻來糊弄國人。

第三件禮物是台灣經貿戰略,民進黨政府在不要「九二共識」的 FTA 行動路徑圖,至今未清楚說明白。很遺憾,我們只看到空洞的深耕新南向。蔡總統開放美國萊豬進口,但主管 TIFA 談判進度的美國貿易代表署,至今沒有回應,蔡總統若不緊急煞車,國人健康會白白犧牲。因此蔡總統是不是更應清楚向國人表明,在未來四年或八年,要達成多少項 FTA?很遺憾蔡政府截至目前未向國人交代經貿戰略的行動路徑圖。

第四件禮物是重新推動台灣自由經濟示範區。FTA 是讓我們廠商走出去,自由經濟示範區則是讓外商、外資走進來。今年中國大陸接連公布兩波自由貿易區,七年來中國大陸有廿省市成立了自貿區,落實讓外商走進來,如果我們再觀察日本「戰略特區」、韓國「自由經濟區」的推動,都著眼市場開放與國際接軌,不難發現馬政府時代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方向是正確的。台灣目前外資引進名列世界銀行後段班,個人認為是蔡政府上台錯失這項市場開放與國際接軌政策的結果。
















國族認同斷裂 國慶只剩放假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國慶日是國家的生日。這些年,國慶主視覺缺乏主詞「中華民國」的紛擾,到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的國慶設計屢屢被放大探討,但這些波瀾似乎難以成為正題,國慶日已經成為眾人連假出遊的同義詞。

媒體世界多元,國慶日媒體「再現」的鋪陳,因為藍綠互信薄弱,人民的「國族認同」斷裂,因此愛中華民國或愛台灣,成為政黨同溫層各自表述、各自信服的結果,讓人感慨。十月光輝的歷史意義,百年前那些以國父孫中山為首的先賢先烈,革命創建自由民主國家的傳承,早已斷裂而缺乏交集認同。

這些年國慶轉播減少,影視新聞著墨漸淡,而象徵國家符號的「國旗」,因為政治交替而「功能化」,有時出現,有時消失,國慶旗海的意向變成選擇題,而兩岸和解與戰爭對立的弱化,間接讓武力呈現的閱兵硬調,消失在國慶舞台。

軟性、輕鬆、嘉年華式的國慶,隨著國宴或國慶煙火下放各地舉辦的歷史推演中,我們的國慶日比對岸大陸輕鬆多了,但也因為人民視野完全放棄以往包裝設計國家生日這天的傳播儀式,隨著新媒體碎片化的特色,台灣觀眾正流失在「分散與破碎」的媒體觀,讓國慶弱化到只為多一天的連假功能而已。

國家的分裂,讓資訊操作方式社群化,LINE 裡天花亂墜的各式資訊更加速敵對。國族的認同,本質上是連結於各種形式傳播活動加以團結。社會學家安德森用「想像共同體」來陳述國家人民的凝聚認同。書籍、報紙,到大眾媒體中如廣播電視,用固定模式,「定型化」的將觀眾帶往共同語言、儀式、共享敘事的媒體世界,往昔電視螢幕前的國慶日,使我們得以想像所有慶祝方式,配合國旗符號,聚合為「國家國族具象化」,這就是媒體創造家園、國度、民族想像共同體的精神。

大環境的國慶日「傳統」呈現已消失,大眾媒體也沒精力在此日子包裝,最重要,社群媒體衍生眾多新媒體當道,族群與權力聚焦在許多小確幸,斷裂的課綱與破碎歷史認同,國慶日嘉年華就像平時一般而優游自在,連假優惠或旅遊聚餐,國旗符號成為運動呼喊加油臉上的小圖騰。

當國家在個人心中的輪廓更加模糊後,是不是真正要慶祝國慶日,似乎不是太重要了。














城市淨零 未來市長迫切課題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副秘書長(台北市)



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黃珊珊、陳時中八日同台出席「二○二二台灣氣候行動博覽會—氣候治理.淨零台北」活動,這是首場首都市長選舉公開談論氣候治理議題,特別具有指標意義。

三個準市長候選人提出諸如創新激勵措施(例如國外試行的深蹲免費搭公車,以利減少排碳)、城市淨零法治(自治條例)、市長親自主持淨零相關會議等,可謂是各擅勝場,各有亮點。在淨零成為國際發展主旋律的潮流下,城市作為自治體,在不同的國際倡議、公約、協定、框架之中,都具有獨特的地位。政治人物已經嗅到這股不可逆轉的趨勢,準備迎頭趕上,但城市之於國家,在中央與地方權限之間,能否找到務實有效的切入點?城市能否以更公平、可究責、更具包容性的方法,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尚待未來市長們思索與行動。

本文謹提供以下幾點,供各都市長參選人參考,盡早提出可行的城市淨零政策。

首先,城市氣候風險有減緩與調適的雙重性,愈來愈有機會成為政治風險的一部分。例如,城市土地要如何更有氣候考量的利用、保存或恢復?道路本身、兩旁的行道樹、公園、綠地、山坡地等城市範疇內的土地及其所形成的生態系統,在都市計畫、建築、公共設施等的法律,會進化到成為何種氣候法治?在要多大程度上,使得城市氣候行動得以成為城市法治的一部分,深化城市的民主?讓法治可以使環境更好,成為可能?城市居民、政府機構、學者專家、城市非政府組織等,都要在此協力的過程中,通力合作,減少犯錯,以增進城市的發展。

其次,氣候政策多涉及優惠性措施,涉及分配與氣候正義課題。美國的《降低通膨法案》要投入四千三百多億美元,法案著墨於受汙染、氣候衝擊大的弱勢社區,並提供高達六百億美元的經費,幾乎占據整體預算的七分之一,用於「環境正義優先事項」,包括地方政府、原住民部落、社區團體,都可能受惠。法案也有經費挹注城市種樹、抗林火等,頗值參考。

最後,地方最有彈性的部分是基於氣候因素之城市發展規畫。城市發展是不均質的,市中心區或外圍地帶的居民,其生活的空間、密度、需求都不同,彼此的氣候利益並不一定一致,如何調和?是不是可以基於氣候原因,而有不同的城市發展規畫?應該成為城市公共論述的重點。

台灣的城市氣候風險是迫切的,卻沒有得到政治人物足夠的重視。僅憑少數具有預警意識的政治菁英也難以改變現狀,最終還是需要具有氣候視野的市民驅動城市的氣候決心,一群勇於承擔與溝通的城市規畫與建築官員的奉獻,以及帶動市民氣候教育的體制內外的力量,共同協力,始能突破。










能源 減碳 台陷螺旋交替悲劇中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黃丙喜/國家公益發展協進會理事長(台北市)



畫願景,喊口號,都很容易,也是政治人物的特長。拖到換屆了,兩手一攤,還不管是否同黨。能源和減碳,在氣候變遷下,是一刀兩刃,無法單邊處理。蔡政府對於企業面臨的淨零轉型的重大挑戰,卻不敢放下反核的神主牌,接受歐盟將核能界定為「過渡性綠能」的有效解方,是一大國安困境。

蔡總統七日在工商協進會七十周年慶祝大會中強調,政府與工商團體的共同目標是,擴大台灣的全球經貿布局,以及加速產業的淨零轉型,特別是政府將以「先大後小、以大帶小」模式,共同達成淨零轉型的目標。在新竹的清華大學,產學界人士則批評蔡政府的淨零碳排是口號,路徑畫得很漂亮,不趕快延役核能發電,台灣缺電十到十五%的惡夢在二○三○年之前都將跟我們如影相隨,產業淨零轉型更徒增巨大的路障。

電力系統提供穩定供電與降低電力排碳係數,是國家因應全球「淨零競逐」經濟的王道。因此,歐美日等從今年初開始紛紛採取靈活性的能源政策,例如:歐盟為促進電力結構低碳轉型,今年二月提出有關核能與天然氣的氣候分類法補充授權,將天然氣和核能認定為「過渡性綠能」。

再生能源確實有助電力排放係數的下降。問題是,它供電不穩定。天然氣,可快速啟降,惟仍屬高碳排放,加上國安考量,僅能維持約卅%的適當配比。多位專家學者認為,台灣最符合低碳與氣候靭性的電力結構是:再生能源六十%、天然氣卅%和核能十%。

蔡政府現在大力宣導「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放政策」,特別是向股票上市上櫃公司的董事及高階主管們剖析「企業經營的風險和機會」。企業界人士很務實,碳權交易是縮短淨零距離的有效解方,但企業遭逢的問題是,對於減量額度,環保署的抵換專案無法納入京都和巴黎碳權;環保署核發的排放額度也只能適用內需市場。蔡總統說的擴大全球經貿布局,在碳權交易上顯然更要加油。

碳成本的負擔可能增加十%,是台灣企業因應「淨零競逐」的核心問題。而根據碳排放的管制期程,二○三○年減排要達到四十至五十%,否則可能丟掉廿%的外銷訂單,則是企業淨零轉型面臨的最大挑戰。

核能延役是其中救急解藥,但根據核電延役規定,必須在停役三年前提出申請,核二是二○二四到期,申請已經來不及;核三二○二五到期,必須現在就趕緊作業。選舉卻模糊了一切施政的重點,眼看是無人聞問。核四呢?反核的神主牌則仍高高地擋在前面。

國家、社會和企業的悲哀,是政治人物老死抱著過時的意識形態治國。台灣當前的能源和減碳正陷入這種螺旋交替的悲劇中,有誰在乎呢?










政務官官箴 比參選人誠信重要


2022-10-10 05:04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面對國民黨對其研究計畫抄襲案指控,回應「我又沒有要選舉」,似乎認為只有參選人的誠信須要被質疑,政務官的官箴則不足掛齒。

參選人是否當選尚在未定之天,政務官則已大權在握,對品德誠信的要求,自然應高於參選人。農委會主委手握豐厚資源,施政的良窳,影響極大,主委長期不務正業,導致農漁產銷嚴重失調,「爾俸爾祿,民脂民膏」,不知愧怍,反而自甘淪為政黨打擊異己前鋒,動見觀瞻,敗壞社會風氣,凸顯官箴的重要。

陳吉仲研究計畫所以受到檢視,肇因其在處理張善政被指控十幾年前農委會委託研究計畫報告涉嫌抄襲案的曖昧態度,身為委託案主管機關首長,能夠掌握所有資訊,反而刻意不即刻澄清不實指控,包括先說沒有保密條款,到媒體明白揭露有此條款,又改口說沒有終身保密條款,企圖混淆視聽。

陳吉仲明明知道張善政在該計畫中沒有領取人事費,不代為澄清不說;又故意忽略研究報告與學術論文的差異,放話委託研究計畫報告,有數篇與參考文獻高度重疊;同時捨棄「快刀斬亂麻」的機會,延遲解密動作,意圖讓「子彈再飛一會兒」,極盡扭曲能事,玩弄東廠影射手法,確實忝為政務官,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以正矯頑,端正選風,誰曰不宜。

由陳吉仲素來的言行,應不難推斷其誠信蕩然。他在擔任政務官以前,曾經在學界接過的許多政府委託案,也開始受到檢視。

果不其然,陸續看到報載對其研究報告的質疑。

先是國民黨高雄市議員參選人白喬茵指出,陳吉仲十年前撰寫的農委會報告,跟之前他人的兩篇報告有許多雷同之處,要求陳吉仲說清楚是否涉嫌抄襲。而陳吉仲此番倒是反應明快,聲稱根據其用軟體工具比對,只有百分之三相似;但由白喬茵公布的畫面,整段整段文字和他人的內文一模一樣,但系統卻抓不出來,顯然是比對系統裡擁有的是公開論文,而政府的委託報告,很多文章不在比對系統裡。

另一方面,陳吉仲將附圖用完全相同數據由他人之折線圖改成棍棒圖,但標明為「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也有意圖矇混之嫌。所以可以預測,國民黨如繼續循線以進,詳加審視,必有收穫。果然國民黨後來又揭發更多可疑案例。

在「正常」的政府裡,陳吉仲之流的政務官早遭斥退。讓人痛心的是誠信在民進黨政府裡,並不受到重視,選民只有在選舉中自救,才有希望撥亂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