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1355/web/
.聯合報社論/穩定基金是要穩定電價 非穩定民進黨選情
.聯合報黑白集/正當外憂,又來內患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全民加薪 不能只靠道德勸說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全民加薪 不能只靠道德勸說
2017-12-19 03:4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近日與工商界大老會談,請大家幫台灣勞工加薪;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卻說,薪資應尊重市場自由機制。換個場景,今年10月下旬安倍首相放話希望日本工商界最少明年幫員工加薪3%,日本產業界龍頭的經團連會長,馬上回應說會積極檢討。
為什麼日本產業界願意配合加薪,而台灣則是打臉政府,或者說出基本工資五年不漲,就願意配合的附加條件,因為台灣政府目前只有喊口號與首長的道德勸說,而日本政府則有完整的配套及論述去說服企業,也有並用蘿蔔與棍棒的政策讓企業屈服。
企業在政府施壓下,對員工加薪,首先衝擊的就是企業營運成本,降低經營者的績效。如果政府要企業加薪,勢必需要提出一套理論,讓企業瞭解加薪雖然短期內會提高營運成本,但是長期而言會使企業獲益。安倍政權在2012年底再度執政後,就開始要求企業加薪,並在隔年提出一套「經濟好循環」的論述。
安倍說,因安倍經濟學三支箭的成功,企業收益增加,因此希望企業將利潤分享給員工,而員工加薪後會促進整體社會的消費增加,進而使日本企業的利潤再增加,員工因而又可再加薪,這樣社會就會進入「經濟好循環」。
安倍的這套理論,頗具說服力,很可惜無法直接套用台灣。根據聯合國資料,2016年日本的貿易依存度(進出口占GDP比率)只有25%,在全世界207國家中排名第191名,而台灣的貿易依存度高達105%,排行第15名。相對於台灣經濟高度依賴進出口,日本是一個內需比重高的經濟體。
換句話說,日本企業的營運高度依賴國內市場,台灣則不是。因此日本政府要求企業加薪,增進國內消費,確實會使企業受益,台灣則影響有限。以兩國的領導企業為例,日本經團連內的重量級企業,不管是汽車或電機企業,業績皆高度被內需市場所影響,而台灣的重量級企業台積電或者鴻海,核心業務是全球代工,台灣內需市場對其業績影響有限。
再者,台積電股票有八成是在外資手上,如果台積電配合政府加薪呼籲,降低了營運績效,股東們是否認同,恐怕是另外一個問題。所以政府要企業加薪,一定要先建立一套論述,讓企業認可加薪至少可以增進長期營運績效,否則企業們是很難以「做功德」,去跟股東們交代。
如果短期內,我們政府無法提出讓企業信服的加薪理論,拿出政策也是個辦法。今年安倍放話要企業加薪的氣魄是:「預算、稅制、法規改革等所有政策總動員,創造促進加薪的環境。」安倍的氣魄是說到做到,日本來年的加薪減稅規劃已經出爐。
目前日本的企業法人所得稅率平均是29%,明年度配合政府加薪3%政策的企業,最高法人稅可以降至20%。實際內容是,大企業如果同時進行國內設備更新投資,與調升員工薪資3%以上,調薪總額度的最多20%可以抵扣法人稅。占日本企業數高達99%的中小企業,優惠更為豐厚:中小企業調升員工薪資2.5%以上,並且達成其他指標者,調薪總額度的最多25%可以抵扣法人稅。此外,對於沒有員工加薪,以及進行設備投資的企業,另新增加稅條款。如此蘿蔔與棍棒齊用的政策下,預計明年日本企業將掀起加薪潮。
如此減稅,安倍政權難道不擔心政府稅收不足嗎?安倍敢如此大膽推出加薪減稅政策,有兩個背景。首先,安倍三箭讓日本經濟進入戰後史上第二長的經濟擴張期,政府稅收口袋滿滿。日本政府今年度稅收超過57兆日圓,預計明年度將超過58兆日圓,是泡沫經濟時代以來的新高。
此外,現在日本企業手上握有的現金為210兆日圓,比安倍經濟學開始之初增加了25%。這些現金如未善加利用,對經濟毫無貢獻,也因此安倍才誘導企業為員工加薪並且加強國內投資,這兩者皆可創造國內需求,促進經濟活力。
比較台日政府的加薪政策,日本政府有理論、有政策、有魄力,日本勞工明年可以過更好的日子。台灣目前只有道德勸說,勞工應該是嘆氣連連。眼前《所得稅法》正在立法院審議,政府別忘了手上有政策工具可以用啊!
聯合報黑白集/正當外憂,又來內患
2017-12-18 23: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內以蔡正元為首的人馬,決定不交出孫中山基金會,恐引起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正當國民黨遭蔡政府鋪天蓋地清算黨產之際,黨內卻也出現了「內患」。在洪秀柱擔任主席時掌控的孫中山紀念圖書館文教基金會,以蔡正元為首的人馬決定不把基金會交出,此事恐引起爭議。
過去國民黨用黨產成立的基金會不少,若主事者別有想法,即難免發生諸如蔣經國成立的「世界基金會」,卻落入親民黨的宋楚瑜之手。如此黨產易手的做法,國民黨過去並不十分在意,畢竟當年家大業大,少幾個基金會並不傷筋骨;然而,這終究是義理不明,是非不清。
孫中山基金會的情況,則近乎「五鬼搬運」。國民黨黨產正遭民進黨清算,這回基金會被占,黨中央若大力追討,恐坐實「附隨組織」之名,黨產會馬上找上門來。主事者顯然也看準這點,所以放手而為,國民黨似乎也只能眼睜睜看著事情發生。
國民黨落到今天的局面是其來有自。過去國民黨黨政大員都曾主持大局,但遇到義理有待澄清的灰色地帶,卻選擇便宜行事。
孫中山基金會之事,國民黨在討與不討之間,確實兩難。但越是兩難,越該從大是大非出發;儘管就算追回,最後仍可能落入黨產會之手,但畢竟站穩行事原則。若不追究,坐視黨產如此易手,國民黨恐怕也將失去駁斥黨產會的立場。
聯合報社論/穩定基金是要穩定電價 非穩定民進黨選情
2017-12-18 23: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許多民眾戴口罩上街「反空汙大遊行」,他們在乎的不是電價,而是呼吸清淨空氣的權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沈榮津最近在立法院表示,調漲電價會影響物價,明年四月政府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時,政府將動用「電價穩定基金」,把電價調漲機會壓到「幾乎沒有」。我國電價每年在四月與十月各檢討一次,沈榮津的談話,意味至少明年十月前都不會調漲電價。然而,花掉大把銀子,就能還給中南部一個藍天嗎?只怕不然。
台中、高雄兩市民眾周日上街舉行「反空汙大遊行」,這些民眾在乎的並不是電價,而是呼吸清淨空氣的權利。但蔡政府似乎不了解問題重點,卻以為只要壓低電價就可以消除民怨,空汙問題即可迎刃而解。事實上,民進黨沒說出口的原因,是明年就要縣市長大選,政府正在釋放各種政策利多,電價正是工具之一。也因此,綠委黃偉哲在質詢時赤裸裸說出了民進黨的盤算,指我國電價可能受國際能源價格走升影響而上漲,「但在政治上就是不行(漲價)」;沈榮津則立刻配合演出,做出明年選前不漲電價的承諾。
今年初《電業法》修正通過,其中一項重要改變是成立「電價穩定基金」,要求台電將超額盈餘提撥至這項基金,目前基金規模已逾八百億元。根據《電價穩定基金收支保管及運用辦法》草案規定,動用基金的主要用途,是要減緩電價短期大幅波動對民生經濟的衝擊。以目前國內外能源價格推算,我國電價明年四月調漲幅度約在五%左右,波動幅度並不大;但沈榮津卻宣示,會窮盡一切力量讓電價不漲。
自一九九一年迄今,我國進口能源依存度年年超過九七%,這顯示我國是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國內油電價隨國際能源價格波動是勢所必然。前總統陳水扁執政時,曾「凍漲」油電價;馬英九上台後,則推動「油電價格正常化」。然而,現在國人只記得馬英九當年推動「油電雙漲」引發的民怨,卻忘了他當年是在收拾陳水扁留下的凍漲爛攤。
當年油電凍漲,造成中油與台電的巨額虧損;解除凍漲後,則造成物價波動。殷鑑不遠,如今民進黨為了明年的選舉,不惜違背市場機制要凍漲電價,更在能源價格波動幅度不大的情況下,違反「電價穩定基金」的運用原則動支基金。此舉,美其名是為了穩定物價,骨子裡則是為了穩定民進黨選情。
蔡總統在總統大選前開的能源支票,至今不斷暴露跳票的徵兆。蔡總統選前說推動能源轉型不會造成電價上漲,選後則改口,聲稱每月使用三三○度以下的民生用電戶不漲電價。為塑造蔡總統能源轉型支票可以兌現的假象,沈榮津承諾明年選前不漲電價。但選前不漲,選舉結束後,若國際能源價格持續走高,我國電價豈非一次要漲更多?再者,八百多億元的電價穩定基金雖是台電的超額盈餘,但實為民脂民膏,為穩定民進黨的選情而動用全民資金,這不是假公濟私,拿國家資源去補貼執政黨競選嗎?
過去十年,國際天然氣價曾出現多次劇烈波動。例如,二○一一年日本福島核災後,以大量天然氣發電取代核電,即造成天然氣價大漲。蔡總統二○二五年要將天然氣發電比重提高至五成,未來我國電價受國際天然氣價格的影響將加大,甚至可能有錢也買不到。一旦國際出現戰爭風險或重大天然災害,天然氣價格勢必突然竄高,那才是動支電價穩定基金的正確時刻。現在,經長卻急著為電價凍漲背書,這是為政治服務,而非為經濟服務。
電價穩定基金是危急時的救命錢,絕不能當成經濟部可恣意動支的小金庫,更不能拿去為單一政黨的選舉挹注。十多年來我國多次油電凍漲,最終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台灣油電價格好不容易回到正常市場機制,不能為執政黨孤注一擲,而走上回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