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8日 星期四

趙春山/改善兩岸關係 不妨從「口惠」做起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趙春山/改善兩岸關係 不妨從「口惠」做起
◆  王文華/每天都是大年初一







趙春山/改善兩岸關係 不妨從「口惠」做起


2021-02-18 03:25  聯合報 /   趙春山(淡江大學大陸所榮譽教授)
蔡總統(左)在春節前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向對岸人民祝賀新春安康,期待兩岸人民逐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並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喊話,強調兩岸和平的「關鍵鑰匙在中國手中」。圖/本報資料照片、路透


兩岸領導人都利用中國農曆新年,向對方表達賀年之意。習近平對象是「台灣同胞」,蔡英文對象是「對岸人民」,用字不同,感覺上就是「親疏有別」。

中國人本來就愛「咬文嚼字」,先「聽其言」,再「觀其行」。試想,僅僅「九二共識」四個字,就足讓兩岸關係冰凍四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許多外國朋友問起「一中同表」、「一中各表」、「一中不表」這些專有名詞,我說了半天,對方的眼神看來還是搞不清楚,反問「你們中國人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藥?」

談到藥就想起新冠肺炎疫苗紐約時報中文網農曆年前刊出一篇專文標題是是時候信任中國和俄羅斯的疫苗了」。文章認為現在世界上的幾個富裕國家,都面對疫苗短缺問题,而一些窮國則擔心根本得不到疫苗。不過這兩個問題可能因來自中俄的疫苗而找到對策。

紐約時報強調中俄疫苗過去受到排斥,除了因為不信任其衛生監管系統外,就是認為中俄都是「專制國家」。這個問題也發生在台灣。至今民進黨政府還是有人堅持用「武漢肺炎」,就是刻意要「那壺不開提那壺」;對大陸有意贈送疫苗的回應,民進黨也是基於「泛政治化」考量,連「敬謝不敏」客套話都不願說出口。兩岸關係搞到這步田地,還能奢望有「春暖花開」的可能?

習近平除夕講話不談兩岸關係,蔡英文倒是藉賀年之便,重申兩岸復談主張,雖然立場沒有改變。我認為蔡總統此刻是在回應美方的立場,因為主管印太事務的坎伯,年前就拋出期待兩岸恢復對話訊息,強調美國不介入,而「球在北京那方」。蔡政府目前正在觀察中美關係的變化。從拜習通話內容看,中美對如何處理「台灣問題」沒有共識。中共堅持這是它的「核心利益」,沒有讓步餘地;拜登雖然「挺台」,但只能表示「關切」,對於中共可能採取的強制作為,沒有提出任何具体的反制行動。台灣則只能期待中美雙方,如何透過危機控管,來避免誤解誤判。

習近平強調要「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的主導權跟主動權」;中共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在今年對台工作會議上說,「」和「」始終在大陸這邊。但對岸卻把兩岸未能復談責任歸咎台灣,要求蔡政府先接受「九二共識」再說。

在台美中三方「互踢皮球」下,兩岸關係將暫時維持外弛內張狀態。中共在等拜登出牌,以及觀察台灣未來政局變化。隨後,中共會採「因勢利導」策略,把兩岸形勢導向一個攤牌的最佳時機。總之,兩岸目前這種「不戰不和」現狀,是無法長久的。

我認為民國 113 年(二○二四年)是決定兩岸和戰轉捩點。對台灣而言,今年沒有選舉,是蔡總統能在大陸政策「積極有所作為」的一年。之後就是形勢比人強,蔡受到內外環境因素掣肘,只能居其位而無法謀其政。但如果兩岸今年能營造良好的氣氛,則蔡總統任內仍有機會順勢而行,為台灣的長治久安開創新局。

口惠而實不至」,非為人處事應有之道;但禮多人不怪,伸手不打笑臉人。如果兩岸相處連「口惠」都不願釋出,則更難期待有「實至」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