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優雅轉身間的憂愁
◆ 王文華/要想到多細,才能賺26億美元?
◆ 陳立恆/瘋狂的算計.真實的苦難
陳亮恭/優雅轉身間的憂愁
2020-10-02 23:35 聯合報 / 陳亮恭(作者為台北榮總高齡醫學中心主任)
優雅退休的目標,需要財務安全、健康與個人價值的三大基石。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4年(二○一五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一篇關於退休前焦慮的報導,內容引用美國退休人員協會調查,高達百分之七十二還在工作的嬰兒潮世代,認為他們有延後退休的規畫,甚至半數的人覺得自己可能無法退休,最大的擔憂便是退休後的財務安全。
固然退休最大焦慮,來自於財務負擔,但也不少人無法想像,不再工作的自己是什麼人生;雖然過去談退休,都是一副免除工作責任、遊山玩水的狀況,但退休後失去的生活圈、朋友圈、生活重心與家庭關係等因素,都構成了退休的焦慮。
古代的退休金,在各朝各代均有所差異,並沒有明確規定,漢書中記載,官吏年俸二千石以上者,退休後終生享有三分之一的原有俸祿,也就是退休後所得替代率約三成的概念,不過年俸二千石以下的官員,就沒有退休金的待遇。唐代通典也記載,五品以上官員退休可半祿終身,部分有功之臣還可拿全俸。宋代大量退休官員領高額俸祿,透過掛名管理道教宮觀作「祠祿官」,便可持續領取高額俸祿,職務雖然退休,但財務上卻更為自由。明清時期為彰顯吏治清明,官員的俸祿普遍偏低,退休後就算領全薪,也不易維持生活。
理論上,退休所造成的財務壓力自古皆然,以現在眼光觀之,古代官員退休後年金所得替代率不高,加上部分朝代為了強調官員清廉,薪俸偏低,退休後清苦可期。工業革命後快速成長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退休制度日漸完備,但人口高齡化與平均餘命延長,也導致年金制度崩壞危機,世界各國紛紛透過增加保費、延後請領、降低支付等方式處理,其實也是沒什麼創意的做法,但年金調整也同時造成未來退休族的財務風險。世界經濟論壇報告指出,若退休後的生活花費,約為退休前七成,已開發國家人民退休金只夠十年,老後人生財務缺口極大。
除財務壓力外,退休後個人在社會與家庭角色轉變是更大挑戰,日本與韓國熟年離婚率持續上升,某個角度反映退休後家庭生活的變化,也改變生活樣貌。雖然許多人以為退休後可享受人生,但退休對於健康的影響巨大,英國與法國研究紛紛指出,延後退休對於健康的益處,主因可能在於社會支持與生活方式的影響。工作雖令人感到疲累,卻是自我實現的一環,也是人際網絡關鍵成分,上班面對與處理的問題,適足以成為多元生活的部分,而不必在退休後刻意安排課程。
退休焦慮中關鍵的心理壓力,是角色轉換,自己不再是職場上被需要的那個人,難以在生活中重新定位價值,未能優雅轉身找出新的人生角色,也間接平添心中的不安全感。
國人退休年齡延後,或許是多重原因的結果,但是,退休後廿年時光裡,包含數年需要人照顧階段,必須重新定義與思考退休的意義,以工業革命或經濟起飛時期思維定義退休或許已不再合宜。
經營「雅退」生活需要財務安全、健康與個人價值三大基石,高齡少子趨勢下的退休生活已難子孫滿堂,生活面上大多必須仰賴自己,獨居機會也大增,甚或須張羅可能的長照需求,退休不再是單純的享受悠閒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