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擴大特別預算 當心財政惡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擴大特別預算 當心財政惡化
◆  聯合報社論/放狠話、帶風向,不應是為政者的好風格
◆  聯合報黑白集/3Q哥當選優秀立委






經濟日報社論/擴大特別預算 當心財政惡化


2020-10-02 02:4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不久前公布前瞻計畫2.0版,把總支出由原先規劃的4,200億元,大幅提高到5,100億元,此舉立即引起許多爭議,因為前瞻計畫是特別預算,其支出與調整必須符合前瞻計畫條例的法律規定;另一方面,前瞻計畫支出金額本來就很可觀,現在又大幅增加,對於國家財政與舉債負擔造成重大壓力。尤其是,今年以來,為了防疫和紓困,政府已經動用了龐大的特別預算,再加上向美國採購軍機,也同樣使用特別預算。

快速增加特別預算支出,而且大都是以舉債方式支應,未來政府能否應付這麼龐大的負債?或者如果還有其他緊急需求,而必須擴大支出時,政府是否還有能力來支應?這些問題都令人擔心。

首先,前瞻計畫2.0版中,行政院突然刪減掉原本占有最大比例的軌道支出,在38項軌道相關支出中,刪除超過1,000億元。這些軌道計畫被刪除的地方政府立即反彈,結果行政院改口說,這些計畫並沒有停止,只是未來會編入一般預算中。但是,熟悉預算編列的人都知道,地方政府每年的總預算是相當固定的,未來如果軌道建設的編列經費增加,就會排擠到其他此項目的支出,因此這些建設很可能會胎死腹中。

雖然行政院刪減了許多軌道建設的支出,但又強調 5G 和其他基礎建設的重要,因此在前瞻計畫大量編列相關的支出,結果造成總支出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大幅增加 900 億元。

此種做法有兩大疑慮:第一,這些新編列的支出是如何決定的?是否有做過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和「財務分析」?如同四年前倉促推出 8,800 億元的前瞻計畫一樣,而整本報告中,關於可行性分析只有簡單的兩頁說明。結果在執行四年之後,行政院主動把許多計畫項目喊停,或是移給地方政府,這是否證實當年推出這些計畫過於草率?

另一個疑慮是,這次大幅調整,是否符合相關規定?依立法院通過的前瞻計畫條例第6條第3款規定,「各執行機關執行本條例特別預算,應依預算執刪程序辦理;未執行部分,應依預算法規定解繳國庫,不得移用。」也就是說,如果原先編列的項目不執行,其通過的預算應該直接繳回國庫,而不是加加減減的供其他項目使用。行政院任意調整項目與金額,可能已經違反了前瞻條例的規定

最後,今年以來,政府多次動用特別預算來支應一些重大支出,對於政府財政已經造成重大傷害。首先,今年開始將支出自美國採購66架軍機的費用,總額為2,400億元,而且都是以特別預算形式編列,雖然是分年編列,但是將對以後各年度造成財政上的壓力;其次,為了因應疫情和紓困,政府編列了三次特別預算支出,總額達到4,100億元;再加上這一次的前瞻計畫5,100億元,政府在短短一年之內,累計達到 1.16 兆元的特別預算支出。再加上前瞻計畫第一期的 4,200 億元特別預算,政府累計的特別預算支出接近 1.6 兆元

過去幾年,蔡政府一直宣稱政府達到財政平衡,其實完全是假象,因為有許多政府支出是放在特別預算中,在一般預算裡面是看不到的。政府如此迅速累積特別預算和債務,未來如何清償?更嚴重的是,如果政府需要一些臨時性的支出時,是否還有能力支應?比方說,前不久美國宣布要協助我國成為堡壘台灣」,要出售七種武器給台灣,其中單單是魚叉飛彈一項的費用可能就在 500 億元到 800 億元之間,政府還有足夠的能力去購買這些軍購嗎?

政府的財政能力是有限的,每一種支出都應該做過可行性和財務評估,最近蔡政府在缺乏足夠的評估下,不斷擴大特別預算支出,可能造成政府財政迅速惡化,讓國人非常擔心。













聯合報黑白集/蘇揆語塞日,百姓驚醒時


2020-10-01 00:5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面對立委詢問食安會報久未召開,行政院長蘇貞昌(右)一度語塞。記者曾學仁/攝影


講話像說書的蘇貞昌,竟也有語塞的時候。被立委江啟臣問到「食安會報開了沒」,一向口若懸河的蘇貞昌,竟答不出來。依規定每三個月召開一次的食安會報,在江啟臣提示下,大家才知道行政院已經一年多沒開了

陳時中隨後想遮羞,辯稱是受疫情影響,所以會議改以小團體進行這是公然說謊。事實上,食安會報去年六月後就沒再開過,這是政府行政怠惰,與疫情何關?再說,美豬進口議題鬧得沸沸揚揚已經月餘,中央和地方不同調,進口豬和國產豬又兩套標準,連標示方法都訂不出來。在這種情況下,蘇揆和陳時中仍沒想到要開食安會報,可見他們根本不把食安放在心上。

蘇揆不在意食安會報,原因不難想像。去年至今,他光憑香港反送中「撿到槍」即如有神助,威風八面。有這麼便宜而威猛的武器可撿,他幹嘛還去開什麼會議、傾聽什麼民瘼?以蘇揆的嘴上功夫,他平常損閣員、訓縣市長、譏在野黨,多麼起勁;相形之下,開會多麼無聊!

但蘇貞昌的語塞日,才讓老百姓領略到行政院長平日的威猛神氣,原來都是吹出來的威風,是省略了勤懇踏實而幻化的虛榮這些,都是老百姓盲目崇拜權威,所寵出來的官僚氣。看到蘇揆無言以對的時刻,人們還不一驚而醒嗎?










聯合報社論 /抱歉,這種能源政策就是國安漏洞


2020-10-01 01:0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我國天然氣原料高度依賴進口,安全存量更遠低於核能、燃煤,圖為中油天然氣儲存槽。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共機持續擾台,兩岸關係不寧,連我國慶空軍預演都引起不少居民驚恐。國防部長嚴德發一方面強調,目前共軍沒有武力犯台跡象;另一方面又承認,美國對我軍售正由「防禦性」武器向「攻擊性」武器調整。在野黨議員最近倡議恢復「徵兵制」,連女性也應該當兵,嚴德發也回應會評估。在在顯示,人們對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憂慮愈來愈深。

與此同時,另一項國安危機也在倒數。民國114年(二○二五)「非核家園」的大限即將到來,即使目前風力發電所有開發場域完成併聯,也遠達不到計畫目標能源局承認離岸風電目標將略為延後,所以基隆協和電廠兩座燃油機組必須延役兩年包括桃園麗威離岸風場民航局以飛安因素卡關,可能流產,不少風機開發計畫都面臨挑戰

光電的開發進度同樣坎坷。太陽能光電板侵占農地問題近年爭議不斷,農委會將原屬地方政府權限的二公頃到三十公頃農地種電審查,八月起修法改為由農委會審查。由於對二公頃以下農地變更為綠電設施審查加嚴,此舉,被光電業者形容為七七光電事變」。業者直言,以此標準,民國114年(二○二五年)只能達到蔡總統能源政策規畫二十GW的半數,會造成能源政策失敗、電力分配不足、產業衝擊的三輸」。

綠能發電看似轉型有成,但前途多艱至於蔡總統規劃發電占比將達五成的天然氣,則更棘手。我國天然氣全靠進口,先不談來源和成本,光是天然氣的接收和儲存都難度重重目前台灣僅有兩座天然氣接收站,年利用率為一○三%;相較於韓國有六座,年利用率僅卅七%,我國根本是超標使用尤其,天然氣進口易受劇烈氣候如颱風等因素影響但天然氣第三接收站的工程卻遇到藻礁生態難題,難以順利。如此一來,占比五成的天然氣發電目標將岌岌可危。

三年前,因天然氣中斷兩分鐘造成全台大停電事件,使蔡政府保證穩定供電的承諾成了民眾的夢魘也因此,後來全民公投以近五百九十萬同意票,通過了以核養綠的公投案。問題是政府民國114年(二○二五)非核家園的政策並未隨之修改,在核三不延役的情況下,再生能源又追不上,政府一味想用燃氣和燃煤發電來填補,除了加重環境空汙負擔,也注定能源目標必然跳票

由於占比五十%的天然氣須全部仰賴進口,即使第三接收站順利完工,台灣也要到民國116年(二○二七年)才能達到日韓等國安全存量十四天的標準。安全存量低,即意味斷氣、斷電風險相對偏高。目前我國半數天然氣來自卡達,為分散風險,政府正努力改向美澳等國採購,以便將對中東的進口依賴減至三成。最令人憂慮的是,運送天然氣的槽船絕大多數經台灣西南海域進來,該海域正是美中台三地最近亮劍示威最密集的所在。一旦該海域發生爭端,甚或遭中共封鎖,不必等到民國114年(二○二五),也不必中共派兵登陸,我們的能源供應立刻不繼,工業生產及民眾生活馬上受到影響。換言之,蔡政府把半數電力押在天然氣上,根本缺乏戰略安全思考,自己捅出一個國安漏洞

或許因意識到危機,經濟部日前修改電源不足時期限制用電辦法》,規定中央政府可因應戰爭等需要啟動緊急限電管制措施。問題是,蔡政府一邊對中共進行挑釁,一邊進行著脆弱且不符國家安全戰略的能源布局,豈非愚不可及?試想,台灣一手買進攻擊性武器,一手卻把自己必須固本的能源弄得十分脆弱,這到底是什麼愛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