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日 星期五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近在咫尺的全球暖化

◆  畫中有話/紓困一團亂 濟富也濟貧 
◆  漫畫/說好的護主權呢 
◆  漫畫/跟著萊豬墜崖 
◆  無視規則的川普 
◆  中秋瘋烤肉 祖國不祖國 無聊? 
◆  長輩話重複講…從心下手 
◆  政府高官的基本素養 
◆  反共媚日?蘇院長的「藍與黑」只有一半 
◆  中美戰略模糊 兩岸戰略迷向? 
◆  兩岸間的防護罩與油門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近在咫尺的全球暖化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近在咫尺的全球暖化


2020-10-01 23:25  聯合報 /   楊之遠(作者為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兼任教授)
加州的比德韋爾巴大橋橫跨奧羅維爾湖的兩岸,橋對岸的山頭滿是野火。 (美聯社資料照)


新冠肺炎持續蔓延,但全球暖化更趨嚴重。

根據美國海洋大氣總署最近報告,今年八月是北半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八月,溫度較常年值高約一.一九攝氏度,超過了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八月創下的紀錄尤其在阿拉斯加、加拿大東部、美國西部、歐洲、俄羅斯北部等地區,溫度要比常年值高約二攝氏度

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近日更宣布,今年夏季北極海冰面積已降為三七四萬平方公里,係人類利用衛星觀測紀錄以來第二最低值全球暖化使得北極冰層融化、溫度上升和降雨天數增加,導致長期凍結的北極地區可能陷入另一新的氣候系統因為原本厚重海冰會將太陽光從地表散射出去,有助於海洋隔熱。但是暖化使得海冰變薄和消失,海洋在夏天就會吸收更多熱量。同時在冬天,熱量將會輕易穿過變薄的冰層散逸到空中,使得大氣變得更暖。

年初以來,由於高溫、乾燥造成靠近北極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發生一萬多起火災,燒毀約兩千萬公頃土地,面積比希臘還大,其中包括一千萬公頃森林顯示氣候暖化對高緯度等敏感地區影響,明顯高於低緯度

同時森林野火日前亦肆虐整個美國西部地區,大火燒毀了加州,俄勒岡卅和華盛頓州等數百萬英畝土地,造成數十人死亡。主要係由於暖化,使得春季和夏季氣溫升高,導致加州山區積雪減少且融化時間提前,造成極度乾燥時間大幅增加,讓森林野火更加頻繁

而在歐洲,由於持續高溫、乾旱,使得今年德國萊茵河水域水位下降百分之四十,處於廿年來的最低水平,影響到歐洲最重要的內陸水道運輸同時創下了法國夏季最乾旱的新記錄,目前超過四分之三的省分已經實施了限水措施法國最大的河流盧瓦爾河目前流量急劇下降支流乾枯,農民因熱浪燒傷農作物紛紛向政府請求補助

台灣由於今年的副熱帶高壓位置變動較大,梅雨期較短,同時颱風均過門不入,沒有造成嚴重災害,算是風調雨順,但是卻明顯造成國內多處水庫水位下降,明顯低於平均水平。同時自十一月至翌年五月台灣枯水期,水庫水位勢將持續下降;如果沒有秋颱或明年梅雨又偏少下,在全球暖化的大氣候下,預計明年上半年發生乾旱缺水的機會非常大建議政府水利、消防、農業、工業等等相關部門均要提前規畫,擬定調適因應措施,減少旱情可能造成之威脅及損失











畫中有話/紓困一團亂 濟富也濟貧


2020-10-01 23:35  聯合報 /   記者杜建重
記者杜建重/攝影


台北街頭高樓林立,寸土寸金,一位婦人卻能在巷道內畸零地當起都市農夫,享受耕鋤之樂,羨煞不少人。

立法院開議,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紓困預算執行情況,遭立委質疑審查不力,「有人住帝寶卻領紓困金」;蘇揆聞言當即允諾徹查。蘇揆震驚,眾官卻不好奇,原來紓困方式各部會都有自訂準則,只要符合規定,人人都能領。

都市精華地段何其珍貴,能在大樓旁樂當農夫,絕非小確幸。政府紓困本為好意,但各部會一人一把號,若非搶功躁進,又豈會出現住豪宅領紓困金的景象?











兩岸間的防護罩與油門


2020-10-01 23:28  聯合報 /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近日台海情勢緊張,空軍戰機天天升空監控中共軍機。圖為我空軍16戰機(左)監控繞台共機。 圖/國防部提供


九月中兩岸緊張升高,共機頻頻越海峽中線,內心擔憂剛入伍的兒子恐怕連射擊都不會,不禁浮起現代版的花木蘭情境:「已屆除役年齡的我,可否代子從軍?」

孫子兵法有云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台海緊張,保護台灣防護罩隱然升起加厚,民代提議「男女皆兵軍訓制度立法院質詢,國防部答覆研議後備改革方案包含是否每年訓、訓期增長、人數增加等);甚或是否恢復「徵兵制」也在討論之列。這些聲音和規畫表示,台灣政府和民眾對於兩岸緊張已有共識,也期望經由增加部隊人員和加強後備戰訓,厚植未來開戰實力。

除了人員防護罩,軍備武器防護罩也大幅提升五角大廈啟動堡壘台灣計畫,台灣七項對美新採購和自製飛彈的試射,這是台灣本身構築的硬體防護罩

不過美軍是否馳援台灣,才是台灣最後也是最大、最安全的防護罩,這也是台灣強烈希冀,卻從來沒有從美國得到的任何正面、公開支持承諾。

既然台灣最大防護罩,完全是隱形泡沫,像極了愛情!那兩岸關係若比喻成兩輛對尬互向加速比踩油門的勇氣賽,毋庸置疑,台灣從小英政府上任就是猛踩油門的一方,這一年來更是埋頭加速。

台灣猛踩油門,對岸是否也踩呢?最近共軍機艦越界當然可解釋成這是另類油門。不過明顯可見的,中國是採取輕踩油門也踩剎車的對尬方式。美國務次卿來台的政治象徵性高,讓共軍機艦兩日內越界次數,升至近年有史以來最高,當次卿離台後,軍事挑釁行動明顯降低;而對岸外交部和國台辦先後否認海峽中線存在,表示搭配武嚇的文攻油門也啟動,沒有海峽中線那就是清楚回到中國一再強調的「一中」原則,向國際和台灣宣示,沒有中線當然就沒有機艦越界問題。以前只是口語化的一中,現在是有實際巡航的軍事行動。

台灣與中國之狀態,主要不外乎宣布獨立、統一、維持現狀三種台灣的油門動力或防護罩,主要來自美國,美國希望的最佳狀態為何呢?當台灣正式宣布獨立,勢必引起對岸武力反制,若美方被動介入下,兩岸開戰絕對不是美方樂見;而台灣被中國統一,美國喪失第一島鏈的關鍵盟友,美方自然也不願意;因此維持現狀(中台對峙),不論是假象和平或緊張到開戰臨界點,只要不正式開打,台灣繼續向美國維持巨額軍購,也和站在美國同一陣線,這才是美國願意擔任隱形防護罩,甚至容許台灣猛踩油門,但也會在必要時示意台灣也要踩剎車甚至幫忙一起踩剎車的主因

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期盼兩岸決策者可以互轉對向方向盤,台灣就不需不切實際的軍備和增員防護罩,兩岸同向共踩油門發展,和平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美戰略模糊 兩岸戰略迷向?


2020-10-01 23:30  聯合報 /   胡瑞舟/台灣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新北市)
紐約時報報導,川普政府即將宣佈對台灣7項軍售,將可能包括AGM-84H/K(SLAM-ER)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五角大廈正努力打造「堡壘台灣」,以建構反制北京日益增加、具侵略性的區域軍事行動。 圖/摘自波音官網


戰略是一種決策選擇,寄望於應對變化、威脅與挑戰時,採取最符合安全利益的作為並獲得預期效果戰略模糊依據主客觀情勢,預留彈性轉圜空間戰略迷向則惑於處境與方向,常陷虛耗空轉與危險

北京對台武統時機,充滿戰略模糊。台灣宣告獨立、採取台獨行動、內部動亂、和統無望,或外軍駐台,這些情況如出現,北京將對台動武。仔細分析發現,這些幾乎全憑北京解讀;例如,修改課綱是否就是台獨?除了「公開宣布獨立」,其他都是北京說了算。更糟的是,它還沒告訴你:北京可能因內外問題進而對台動武。

美國對台戰略模糊,可謂行之有年。北京如對台動武,美國未必出兵,這讓綠營執政不致貿然宣布台獨;另方面,也讓北京領導人不致輕率攻台。美國運用戰略模糊彈性,對台海安全起了一定穩定作用。

然而,美國也沒告訴你這種戰略模糊最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美國透過支持台灣強化民主陣營、牽制北京力量、增添抗中夥伴,還享有經貿和軍售生意。一旦開戰,美國還可視情況是否介入。假設北京奇襲武統,決策延宕又猝不及防,「搶救台灣大兵」幾乎是不可能任務。美國幾經盤算,最終還可能發現:動嘴遠優於動手。畢竟,一艘航母被擊沉的人員傷損與後果,不亞於九一一恐攻珍珠港事變同時迸發

客觀冷靜思考,中美對台可以戰略模糊,兩岸卻不能戰略迷向。

就台北言,首先,地緣近中遠美,兩岸相對實力差距擴大。其次,戰機能否每年緊急起飛攔截中共軍機六七五架次(日本去年攔截中共軍機次數)?第三,軍購近年陡增,台海為何更不安全?第四,兩岸敵對加劇,能否長此以往?第五,台灣兵凶戰危是愛台嗎?對等和平是否仍有可能?試探方法用盡了嗎?

就北京言,第一,機艦擾台武嚇,有無可能擦槍走火?希望兩岸開戰?第二,北京為何慣性跟隨川普節奏起舞?第三,共軍真能擊敗美軍、恰似美軍十八次兵推結果?第四,不需在意石油儲備、國際制裁、經貿民生和民族復興?戰後又是什麼狀態?第五,台海戰爭是誰輸贏?

兩岸鬧意見,語言相同卻難以溝通,徒留可趁之機讓第三方上下其手,雙方豈都樂見?總之,兩岸執政團隊要有戰略視野,領導人更需要有化解衝突的量識與才智。











無視規則的川普


2020-10-02 00:26  聯合報 /   樂為良/自由作家
2020年大選首場辯論因為川普插嘴、搶話達73次之多,引來輿論罵聲不斷,但他自覺贏得勝利。 (美聯社)


美國總統候選人第一場電視辯論,因為川普的不守遊戲規則,成了一場選舉鬧劇不但美國想輸出的民主體制,受到更多質疑,美國人民曾經最為敬重的總統一職也被矮化。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最高公職的格調與尊嚴何在?

川普如此這般失態,原因有二。一為長久積習成的處世行止;二是經不起戳破斑斑劣跡。

川普過去從商,共破產六次創下這種紀錄,乃因一向不計代價追求目的。數十年商海沈浮中,雖一度成為年輕人「敗中取勝」的樣板,但未為厚重實業家另眼相看,亦未躋身大企業家行列。當選總統後,他在政壇如法炮製這種不計毀譽模式在國際關係上,更加無所顧忌地施展帶給多國壓力,卻大幅減損美國的全球影響力。美國提案在聯合國屢屢受挫,數次留下兩票對所有其他會員國的紀錄。

當川普在重大的國內和國際政策上都無視他人的存在,在對付競爭者時,無視遊戲規則也就順理成章。辯論該有的尊重、禮貌、榮譽不重要,只要壓制對方就好,出現如此這般荒腔走板的情景,又有什麼好奇怪的

難道川普智商不足,看不出「破壞規矩者」的負面影響?非也,他精算過。因為個人太多前後矛盾,或不實的言行與紀錄,讓他無法自圓其說,自然不能讓對手在這種關鍵現場暢所欲言,必須打斷。就像回答記者提出的不利證據,川普一概斥為「假新聞」。明知沒人信,他照做,世人對其亦莫可奈何。這或將是川普從政留下的最大遺產普世的規矩是,「說話要根據事實」,否則會被戳破或撒更多的謊,但川普信的是真相無所謂,只要有助達到目的,何必再乎其他

拜登有幸碰到這樣的對手,方能重燃政治生命,並帶來可贏的一絲希望,也就不必光火「老被打斷」這件事了。












中秋瘋烤肉 祖國不祖國 無聊?


2020-10-02 00:23  聯合報 /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藝人歐陽娜娜(右)登上央視獻唱「我的祖國」,引發社會議論。 圖/取自央視


中秋節,應該是中華民族流傳下來最美、最有口福、最快樂的節日了月亮配上嫦娥的歷史情懷月餅和柚子,加上台灣各地烤肉萬家香;最後就是連假所帶動的返鄉和旅遊,心情舒暢。

中秋節的文化消費盛行,背後的台灣卻正走在忽略、漠視、甚至遺忘轉換的國族認同感文化是種動態的過程,如今在台灣,因為課綱裂解中華民族史觀,年輕世代「被洗掉」認識的機會;反分裂法、反滲透法,到送中條例,這些法規更讓下一代台灣人對「祖國」認知,更加逃避。

我們愛過中秋節,當然是中秋節整體下生產和消費的過程,但節日本質性符號意義突變,當前許多因中華文化創造的節日,都失去部分傳統的文化意義,卻創造出更多的消費產物

當中國大陸放棄文化之間溝通,當台灣氛圍刻意或無意的抽離與中國有關的文化與歷史。文化認同與社會形構的交互影響下,中秋成為一家烤肉萬家香的自我實踐,什麼祖國不祖國,無聊。












反共媚日?蘇院長的「藍與黑」只有一半


2020-10-01 23:32  聯合報 /   邱冠倫/金融退休人士(新北市)
歐陽娜娜上央視備受抨擊。 圖/摘自央視


行政院長蘇貞昌對歐陽娜娜登大陸央視國慶晚會演出,表示關心她受制中國會有什麼下場,也許她爸爸演的電影(其實是電視劇集)「藍與黑對白可以參考一時間,反共文學對白,變成綠營出征檄文,當日演出不只歐陽娜娜,為何單挑她,並由龐大國家機器打壓一個十八歲女藝人。只因她爸爸曾任國民黨發言人,有意利用此事件順便撈點政治利益

藍與黑是幾十萬字的文學作品,內容是當時知識青年於抗日反共大時代經歷,許多異議人士將之視為政治意識濃厚的作品,批評反共文學打壓台灣文學的生存空間,即使後來有電影、電視的詮釋,以蘇院長成長時期對國民黨威權統治的仇恨,對「藍與黑」可能沒多大興趣。如今突然重視上世紀抗日反共文學作品,原來蘇院長軍械庫中,除了掃把外,還有文學作品

這本抗日反共文學作品,以前國民黨政府拿來宣傳,綠營一直攻擊國民黨灌輸黨國意識;如今卻便宜行事,擷取篇章攻擊,這是歷史的反諷,也汙衊了這本巨作。只是蘇院長宣揚這本著作的反共意識外,也應注意到,這本書的前段是主人翁個人遭遇,映照當時日本侵略下,全中國人民普遍痛苦,對日本侵略者的控訴,更是字字血淚篇篇沉痛。

希望蘇院長政務繁忙之餘,閱讀「藍與黑」時,不要只看了反共濃縮極簡版,應該從頭閱讀這本作品,能修正遇日本開大門的態度,讓宜蘭漁民在釣魚台被日艦衝撞時,內心的悽苦無助,還要擔心政府不能成為人民後盾,台灣漁民被衝撞更是直接的痛苦,這「寸土不讓」不是參觀軍事設施文青即興的口號,應該是日常施政的積極作為。










政府高官的基本素養


2020-10-01 23:33  聯合報 /   張有賢/製造業(新北市)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表示,歐陽娜娜受制中國會有什麼下場,也許「藍與黑」對白可以參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對於台灣藝人在大陸央視國慶晚會節目演出,政府又是警告又是威脅,行政院長更是拿出其家長以往演出內容相譏。身為閣揆,對於年輕藝人演出,有必要如此相逼嗎?是要殺雞儆猴嗎?這種不是朋友就是敵人,對國人的國族共識凝聚會有幫助嗎?

前陣子,我們禁了大陸的影音串流平台,現在更威嚇年輕藝人至對岸表演要留心受制,用這種手段希望年輕世代與大陸切割。事實上,文化交流與影響不是靠政府的力量,台灣有很多藝人表演團體能夠在大陸市場占一席之地,是因為有一定影響力與知名度,藉著文化影響對岸,比依附他國買可能不實用的武器,影響大得多,除了耍嘴皮的官威與極盡諷刺本領外,高官的胸襟與視野是否可再提高一些?










長輩話重複講…從心下手


2020-10-02 00:20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中秋節社區民眾舉辦大型烤肉趴,小朋友快樂嬉鬧跑跑跳跳,左右鄰居聯絡情感,月圓團圓也別具意義。 (中央社)


中秋節連續假期,大家是不是都抓緊時間全家團圓呢?好不容易與老父母相聚時,會不會抱怨老人家怎麼說來說去都是那些話呢?高齡社會當下,相信這是與父母親團聚時,常遇到的問題,但我想趁機提醒,老人家的抱怨很多時候是有意義的啊。

例如,那天一如往常巡病房,半路被一位阿伯攔下來:「醫師啊,妳有沒有時間聽我說說話?」我點點頭。

家屬趕緊阻止:「她不是你的主治醫師啦,有什麼話等等再說。」阿伯很委屈:「等主治醫師來,你和你哥一直說,等到我可以說時,他只是點頭說知道了,很快就離開。」家屬語塞。

阿伯看我沒離開就放開來講:「我知道這次住院是為了頭部開刀,可是我右腳膝蓋很痛,每次走路就會很痛啊。我右手肌肉萎縮,總感覺右手麻痺。我的心臟放支架,有時候走幾步路就喘。還有,肋骨也因跌倒摔斷,到現在還不時痛。說起來,全身上下骨頭不是退化就是斷過,我很痛。」

我同情地說:「你可以請醫師開止痛藥喔。」家屬馬上接口:「有的,一直持續吃呢。」

阿伯抱怨:「藥應該是用來治病的,如果吃了卻不能止痛,還能說止痛藥?」這話讓我會心一笑。阿伯說得有道理啊。

家屬有點不好意思,趕緊送我到病房口:「抱歉啊,我爸講來講去都是這些,我都懷疑他是不是失智。曾請醫師評估,可是醫生說不用急,建議等腦部開刀傷口恢復後再說。」

我笑笑說:「其實啊,你爸重複說話不是問題所在,他真正在意的是,身體感到疼痛啊;如果你能想辦法,等他不痛,就不會一直抱怨了。沒人幫他想辦法,只好每天重複說。」真希望這幾分鐘偶遇,能真的幫阿伯一點忙,讓家屬更重視老人家在意的事情。

回想起,自己到社區演講時,經常提醒聽眾的話:「相同話語重複講,是失智患者常見行為之一,但也不要因為當事者年紀大了,就直覺似的把重複講,當成是罹患失智症跡象!仔細分析後,多半會發現這是由許多不同因素引起的呢。」

例如,在養孩子過程中,我就常叨念著要多穿一點,這幾乎是母親不自覺的習慣,總不會只因常講、就被兒女懷疑是失智,對吧?

另個類似育兒經驗,來自與四歲女兒的互動。她還不認識多少字,但又想講給我聽,於是她會翻開圖畫書,指著一行字問我那是什麼,我唸給她聽,她順口跟著唸一次後就翻下一頁,但很快又慌張地問我上一句是什麼,我只能不厭其煩的多講幾次;接著就看到女兒怕忘記,很認真地重複說好幾次。

我想這些舉動都是基於愛,做母親的嘮叨孩子們多穿衣服,是怕孩子們感冒;孩子們重複背誦字詞,是想減少母親的麻煩。那麼老阿伯也是這樣的啊,他重複說不僅是要解決自己身體上的痛,更是想快快出院、減少兒女們照顧他的辛苦,不是嗎?

所以我真心期望,家屬不要因為老人家多說幾次,就忽略他心中的感受;讓我們先體會他的感受,想辦法解決他在意的,這些若都做到了,再來做失智症檢測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