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 星期三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把小學教育辦好吧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把小學教育辦好吧
◆  蔡政府的偽高尚與莫虛有
◆  總統有溫度嗎 蘇揆心是肉做的嗎
◆  新規不利聘國外學者 教部應速補救
◆  私校退場前的師生權益 誰來保障?
◆  3箭無效 釋迦銷陸 民間來談
◆  當警員碰上議員 執法未戰先降?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把小學教育辦好吧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學者都注意到大學教育,可是我今天要呼籲的是,我們應該確實地注意小學教育。我們是一個教育普及的國家,沒有一個孩子不接受義務教育。即使在偏鄉,都有小學,而且小學的校舍也都相當不錯的。我常常發現偏鄉小學的校園內大樹成蔭,而且花草也都照顧得相當好。可是我又知道,我國在小學教育上有很大的城鄉差距。

有一個簡單的數據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每年會考,總有卅%左右的學生在英文和數學上是拿C的。可是在偏鄉,很多國中生在英文和數學上拿C的比率遠大於卅%,有些學校的國中生英文拿C的比率高達八十%。如果追究這個原因,我們一定會有一個結論,那就是偏鄉小學生的學業程度落後於都會小學生。

這並不表示偏鄉小學的老師們不夠認真,要知道,我國對小學生並沒有任何品質管制的機制,總有一些孩子在學習上是比較緩慢的,這種孩子在都會裡也有,可是如果孩子的家境比較好,他的父母常常可以幫助他。回家作業如果不會,父母會教他,而且也可以將他們送到補習班或是請家教。在偏鄉的孩子們沒有這種福氣,假如一開始他的 ABC 寫不全,生字認得很少,他對於英文就會鴨子聽雷。數學更是如此。

重要的是,教育部並沒有重視小學生是否學會最基本的知識,而讓很多孩子懵懵懂懂地一路升學,從小一直升到小六。小學畢業以後要進國中,也不需要考試,任何一個小孩都可以進入國中。就以英文來講,國中的英文是相當不容易的,小學沒有學好英文,現在當然完全跟不上。數學的問題更加嚴重,孩子們一開始就會被正負數搞得頭昏眼花,還要學一元一次方程式。很多國中生在解方程式時,只要碰到分數就會犯錯,原因很簡單,小學時沒有學好分數。

在小學時沒有打好基礎,將來一路升學,最後會發現自己毫無競爭力。希望國家社會知道的是,沒有競爭力的成人絕對不是因為他的智力不夠,而是因為當初在小學時沒有學好。我們可以說,政府沒有把關的機制,使得我國有相當多人沒有足夠的競爭力,他們對國家社會很難有很好的貢獻,有時還會成為國家的負擔。

希望教育界不只注意大學教育,好好地將小學辦好吧!所謂將小學辦好,就是使得所有的小學生都有最基本的能力,政府沒有理由做不到這一點。聽任小朋友沒有基本學識,是政府不負責任的表現。









蔡政府的偽高尚與莫虛有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真正的言論自由是「保護那些你所不喜歡的言論,而不是去縱容那些對你有利的言論。」

藝人郭彥均因為在臉書分享一則貼文,提到因為疫情嚴峻,醫療資源緊繃,「很多孩子都走了!」並呼籲大家要多體諒基層醫護人員,因為他們真的很辛苦在防疫。不料此舉卻引來網軍集體出征,蘇貞昌院長跟陳時中部長甚至親上火線,公開斥責,並以散布假消息為由,威脅要查辦提告。

蔡英文政府上任以來,利用媒體操作「台灣南波萬」的所謂台灣之光,已經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這種從教育、文化、政治三管齊下的「現代文革」,在策略與運用上首先透過教改,有系統地灌輸「台灣中心論」的井蛙史觀,接著入侵媒體文化出版事業,大量地傳播「台灣神格化」的自戀悲情,最後再利用國家機器,以「國安法」為名箝制言論自由,打壓反對勢力。

這種彷如吸毒般的自我麻醉,使其信眾陷入自嗨自滿當中而不可自拔。任何批評台灣的言論,都成了滔天大罪,任何指出台灣不足的事實,都變成是唱衰台灣。這種無知與自大,讓台灣有越來越多的人不敢講真話,選擇在亂世中明哲保身。

以郭彥均一事為例,綠營所糾結的是為何要說「很多孩子都走了」來製造恐慌,卻罔顧台灣兒童的新冠死亡率確實是遠高於日、韓、新加坡等國、台灣的防疫成績確實是被國際評為後段班的殘酷事實。這種以為把頭埋在土裡就可以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恰恰坐實了一旦從政的人失去善良就會變得冷血可憎,愚蠢無比。而那些綠營的側翼與支持者糾結於幾個孩童的死亡個案不能稱之為許多,無疑是蠢惡雙全,既缺乏同理心也缺乏慈悲心,真的印證了「支持冷血的劊子手就跟冷血的劊子手無異。」

而這當中我所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執政黨的「偽高尚」與「莫須有」。前者你就不要說你的價值是捍衛言論自由,後者你就不要用一些故意放大栽贓的理由來進行言論追殺。

民進黨的「偽高尚」正是「打著言論自由反言論自由」,完全承襲了執政黨「以顏色論是非,用立場分黑白」的假民主、假自由。台灣的司法檢調到底有無政治力干預,大家都心知肚明。蘇院長日前面對媒體還大言不慚地說台灣是一個充分保護言論自由的國家,這種「賣春還要立牌坊」的虛偽,讓我打從心裡看不起。

至於「莫須有」更是沒有出息的小人行徑。如果一個孩子的死亡不能算「很多」,那麼兩個呢?五個呢?十個呢?一個政府用這種類似文字獄的手段,以散布假消息為由要對人民究責查辦,這種「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的小人行徑,更是讓我感到深深嫌惡。

生命除了苟且以外,還可以落落皎然。君子養心以行言,小人養口以舌言,人生在世,巧偽不如拙誠,佞色不如言直,正所謂百種奸偽,不如一實,寧正而不足,莫邪而有餘!










總統有溫度嗎 蘇揆心是肉做的嗎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吳榮鎮/教育部前訓委會第三組主任(屏縣鹽埔)


「很多孩子走了」這問題,引發排山倒海的民怨。人民都在問:這個政府有溫度嗎?為何如此安然托大?十個孩子失去生命,不算多嗎?為何政府要查辦說實話,關心疫情的人民?為什麼美國拜登總統的狗死了,值得蔡總統發文追思哀悼,面對台灣兒童染疫死亡,卻如此冷漠淡定?為何失去孩子的父母,得不到中央官爺的安慰?

記得去年十二月十四日國家發展委員會舉辦第四屆政府服務獎」,蘇貞昌院長期勉政府機關要「改變態度、與時俱進、有溫度」,讓國家更進步。他說:政府服務的「服」是肉字旁,表示要有溫度,「務」是力字旁,表示要有力量,與時俱進,鼓勵中央及地方政府都應該往三方向努力:一是態度,應從人民角度思考,關心人民需要什麼服務;二是隨著科技進步,政府應該採用新的方法;三是服務要有溫度,讓人民感受到溫度與力量,做得好,人民才會佩服。

如今,此話言猶在耳。蔡政府應該要自問:面對「很多孩子走了」,政府有改變態度、有與時俱進、有溫度嗎?

首先,蘇院長,請您自問:我的心是肉做的嗎?有從人民角度思考嗎?藝人郭彥均在臉書上寫到:「看到這(麼)多小孩就這樣走了。」我不但沒有安慰,反而大怒,責令檢調單位查辦,理由是藝人散播「多」這假消息。按教育部國語詞典的釋義:數字在二以上,為「多」。我是律師出身,難道不知失去十個兒童人命的意義嗎?如今,我不但扭曲「多」的意義,還利用國家機器查封人民的口。何況,生命無價,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都是國家的資產,豈可量化?我有從人民的角度,思考生命的意義?

其次,陳部長,請您自問:我有隨著科技進步,採用新的防疫方法嗎?為抵制在中國大陸生活的台胞小孩回台,我說:小明自己選擇的國籍,自己要承擔;為張揚防疫成果,我說: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面對疫苗問題,我對高端疫苗偏私又放水,對外採購疫苗不力,面對民間捐贈疫苗,官僚嘴臉以對;在疫情禁令期間,無罩飲酒歌唱,處理入境人員的管制雙重標準;面對篩劑不足,價格太貴,我說,太貴就不要買啊,都是我口口聲聲的超前部署。

最後,人民要問,蔡總統有父母愛的溫度嗎?面對兒童染疫死亡,蔡總統在臉書上說:「面對疫情,爸爸媽媽除了擔心自己染疫,也更擔心小孩染疫,而且要照顧家中確診小孩,更是辛苦。我們除了強化兒童防疫量能,也希望提供兒童防疫資訊,協助爸爸媽媽參考,緩解大家的疑慮。」蔡總統從頭到尾,竟然是如此淡定,輕描淡寫,真是令人費解。

「很多孩子走了」,人民亟需「改變態度、與時俱進、有溫度」的政府。可惜的是,這個政府除了苛責在野黨、甩鍋中國之外,竟然如此安然托大,忘其所以。












新規不利聘國外學者 教部應速補救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陳信文/清華大學講座教授兼副校長(新竹市)


教育部剛發布了「專科以上學校進用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實施原則」的命令,對保障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的權益保障應有提升,值得肯定。然而這些看起來都是好意的辦法中,其中有許多項對於延攬國外資深的學者而言,卻給了非常大的限制。對大學國際化與學術的發展非常不利,請教育部務必趕緊考慮如何補救。

例如該辦法的第五條第五款中提到「…比照編制內專任教師資格審查規定辦理審查教師資格並發給教師證書」。在過往的做法中,編制內專任教師都會請領教師證書;編制外專任教學人員是否辦理教師證書申請,則是依據受聘人員的意願來決定。因為請領教師證書的過程中,需要提供許多的資料,包括如學位證書的正本與影本、歷年成績單影本、與修業情形一覽表等。

對於國際級的資深教授與研究員,他們受聘到台灣的大學擔任編制外專任教員,通常只有數年時間。他們更重視在這段時間內與台灣學者的互動、以及真正能夠在教學研究上有貢獻,至於是否能夠領有教育部的教師證書,未必所有人都覺得很重要。然而新頒布的命令,卻是少了可以不請領教師證書的彈性。

想像一下,要求這些國際資深教授與研究員去找出三、四十年前就讀博士班的成績單影本、與修業情形,是多麼的強人所難。毫無疑問的,去除這樣的彈性,對延攬國際級的資深教授與研究員將會產生很負面的影響。

關於本實施原則的正面部分,當然應該予以弘揚。然而對於此原則所引起的限制與缺失,教育部應該趕快進行亡羊補牢。如教師證書的請領,是否可以尊重受聘者的意願?或是比照爭取海外傑出人才的聘任精神,授權各校(或是至少教師資格自審的大學)經過一定程序,對外審以及學歷查驗可以採取較彈性的程序,以將可能的負面效應降至最低。

教育部出於好意的命令,卻有可能是戕害大學發展的限制。朝令有錯、夕改可以,盼望教育部能夠傾聽。邀請大學教學與學術主管一起討論,針對窒礙難行的部分予以修正。一起努力創造更好的環境,讓台灣的大學與教師有更好的發展,在全世界有更好的競爭力,相信這是教育部與我們大家共同的意願。











私校退場前的師生權益 誰來保障?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盧宸緯/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新北市)
私校經營壓力大,台灣首府大學去年早將男生宿舍出租給人力仲介公司成移工宿舍,詎料仍難挽困境。記者謝進盛/攝影



近年來,我國高教退場危機頻傳。自一○三學年度起,已有七所大專校院退場;光是在一一○學年度,就有五所大專校院處於停招或將停辦的狀態。高教退場風暴的山雨欲來之勢,亟需關注。

事實上,自民國七十三年起,我國每名婦女總生育率已少於二點一人,出現不足以維持人口替代水準的情形;即我國少子女化的趨勢,在卅八年前就已開始。然而,長期以來,未見政府積極正視此趨勢並預先完善準備,導致目前恐需由整體社會共同承受短期內高教大幅退場的風暴。

若分析七所大專校院的退場原因,可發現是由「生源不足」、「財務危機」,以及「教學品質不佳」等三因素綜合而成。其中,有高達八成六的大專校院出現生源不足的問題,七成一顯示財務問題,五成七則出現教學品質不佳,且長期未能改善的情況。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問題多非突然發生,而是在校方確定停招或停辦之前,已持續一段時間;換言之,從辦學問題開始浮現,到停招、停辦、退場可能之前的此段「潛伏期」,學生及教職員工恐已長期處於權益受損的窘境。

延宕多時的《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雖已於五月十一日公布施行,然而該條例僅適用於已確定停辦的學校事務。

但根據筆者推估,在未來十年內,恐有超過五成的私校,面臨招不到本地生源的窘境,遭遇生存危機的大專校院恐在短期內快速增加。

據此,筆者呼籲,除了已確定停辦者外,教育部亦需建立我國大專校院辦學的監督、輔導、預警機制,提前掌握各大專校院的辦學困境,莫讓已浮現辦學危機、處於退場「潛伏期」的教職員生權益,長期被剝削。












3箭無效…釋迦銷陸 民間來談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陳劍賢/台東縣體育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東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九月台東鳳梨釋迦,因介殻蟲被大陸禁止輸入,這期間農委會祭出加強內銷、外銷日本和東南亞,以及加工三支箭,協助釋迦農解決問題,但釋迦農咸認為成效有限,價格還是大跌,難挽頹勢。適值釋迦授粉之際,授與不授,釋迦農猶豫不決,看來只能搏杯請示神明。

台東是農業縣,農民大都以種植釋迦為生,釋迦栽植面積約五千公頃,鳳梨釋迦及大目釋迦各半,大目釋迦產季三月至隔年九月,大部分為內銷,鳳梨釋迦產季十一月至隔年三月,九成以上銷往大陸,每年約一萬四千公噸,年產值約十二億,因此大陸宣布禁入令,對台東衝擊最大。農委會雖宣布加強內銷,獎勵電商銷售,鼓勵企業採購鳳梨釋迦等措施,只是治標不治本,國人大都喜好大目釋迦(甜度較低),如鳳梨釋迦再嫁接大目種只是擾亂原有巿場而已,治本之計還是鳳梨釋迦銷往大陸,比較受歡迎。

鳳梨釋迦因質地較硬,採果後平均一星期才能軟熟,因此最適合短期航線以冷藏鮮果方式上市。以台東為例,經過高雄港不必三天就可在廣州江南巿場上市,因此外銷日本或東南亞,船期過長,不能以冷藏方式處理,勢必以冷凍方式處理,往往造成無法軟熟的啞果現象,品質大受影響;且海運費用高。釋迦農認為外銷鳳梨釋迦鮮果,只能以大陸沿海為限,其他地區只能以加工後的釋迦成品行銷鳳梨釋迦。

至於鳳梨釋迦加工第三箭,食品加工業者一般係以挖取釋迦內果肉製成冰品為主,因此收購鳳梨釋迦以一般 B 果或 C 果為主,不可能以高價收購 A 果。釋迦農咸認為食品加工只能協助次級品的銷售,鳳梨釋迦重點仍是大陸沿海的市場。

政治歸政治,農業歸農業,但遺憾的是兩岸官方組織,陸委會與國台辦因政治立場不同,不相往來,附隨組織海基會與海協會互動也不多,農委會也不同意台東縣政府與大陸洽談釋迦銷售事宜,農委會的三箭政策,釋迦農咸認是權宜之計。筆者綜合鄉親意見,最後就是期望透過民間對話,由台東縣農會以民間交流方式,透過當地民間團體及業者,就事論事,化解歧見,擬定補救方案,或許能暢通兩岸農產品交流。














當警員碰上議員 執法未戰先降?


2022-06-01 05:30  聯合報/  謝宗翰/會計師(高雄市)
國民黨台北市議員徐巧芯紅線違停爭議持續延燒。記者曾原信/攝影


台北市議員徐巧芯因違停事件所衍生的特權爭議持續不斷,根據最新公布的密錄影像,許多人認為徐議員在與執法員警的對話中,有刻意凸顯自己議員的身分進而影響執法員警不敢開單,但徐議員本人則堅決否認自己有特權施壓的意圖。姑且不論產生爭議的人是否為議員,但現實生活中,公務人員依法行政本來就是天經地義,本案中議員違規停車當受責罰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更值得大眾省思的是,執法員警在取締違規時對於法律堅持的底線在哪裡?

身為執法者,本案中的員警可謂做了非常不好的示範,在面對議員質疑時(或有些人解讀為施壓),竟直接放棄法律所賦予他的權力而縱放違規人員,雖然可以合理判斷員警可能是認為事後議員還是會要求銷單,但這樣的行為基本上已經涉嫌瀆職。而密錄影像更是赤裸地昭告大眾,警方對於政治人物及一般民眾的執法標準確實大有不同,這無疑是打臉了台灣引以為傲的法治體系,而警方在本案中未戰先降的態度,更讓人質疑這樣的態度要如何成為人民保母、法律的捍衛者?

然而在本案的討論中,鮮少看到對警方立場提出質疑,甚至認為基層員警才是受害者,這樣的思維其實非常荒謬。筆者因為工作的關係,時常需要代表納稅義務人與稅務機關進行交涉,雙方對於稅法的解讀或許不同,爭執在所難免,但基本上雙方都會尊重法律所賦予彼此的權利。過去也常看過有納稅義務人因為被國稅局查稅,而動用關係找民代出面施壓的情形,然而在這麼多年的工作經驗中,從未看過有國稅局官員因為民代關切而退卻,反而還會因為有民代的介入而更加努力稽查以杜悠悠之口,在兩相對照下更顯得警方在這起違停事件中的執法態度原來這麼軟弱。

就情理法的立場而言,微罪不罰在許多民主國家當中都很常見,警員以勸導取代開單其實是值得鼓勵的,因為這不只減少民怨,也避免浪費過多的行政資源。然而此次違停事件在有心人士的刻意炒作下,已經逐漸演變成一起政治事件,當社會大眾硬是要將道德的大旗套上,可想而知未來警方的執法力道只會更強,與民眾的摩擦也會越大,這樣的發展其實對整體社會而言未必是件好事。

許多人認為言語恫嚇是種主觀感受,即使議員本身無意,但若執勤員警有感受到逼迫就已構成施壓的要件了。然而制度上很難去規範一個人怎麼說話,若要僅憑語氣及表達就將人定罪更是困難,若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看,蘇揆日前公開表示要嚴查藝人郭彥均轉貼「很多孩子走了」的相關網路貼文,是否也昭告民眾不能議論政府作為,這是否涉及違反言論自由?

大眾將違停事件的焦點放在議員的口氣是否涉及施壓,但如果議員堅持並沒有這樣的企圖,爭論永遠不會解決。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從制度面上強化執法人員在面對權力挑戰時的心理素質,以及法律所容許的執法彈性是否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