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8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6803/web/

◆  政治意識摧毀憲法守護神
◆  俄造飛彈打不完 零件禁運無效?
◆  電價漲 顧民生也應顧企業
◆  屋頂強設太陽能板 想得太簡單
◆  蘇內閣群臣錄 台版佞幸列傳?
◆  石斑魚問題 滿朝官員指鹿為馬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疫情、反聖嬰、俄烏戰,加劇糧食危機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楊之遠(作者為退休教授)
糧食危機,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更靠近你我。(路透)



糧農組織(FAO)發布二○二二年五月穀物(包括小麥、稻米、粗糧)價格指數平均值為一七三點四,環比上升三點七,同比高出卅九點七。根據 FAO 最新之《糧食展望》報告指出,二二年全球各國在糧食進口貿易方面的支出將達一點八兆美元,比二一年增加五一○億美元,其中四九○億美元是糧食價格及運輸成本上漲所導致。

二二年全球糧食,尤其穀物價格為什麼仍在上漲?

首先,二○年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直持續蔓延,各國為遏制疫情所採取的隔離和封閉措施,不但導致各國缺乏耕作勞動力,農資價格漲幅明顯。全球重要港口因疫情隔離,糧食運輸運作停滯,形成物流瓶頸。

其次,除了暖化,由於反聖嬰現象(La Niña,也稱反聖嬰現象)從去年持續至二二年。反聖嬰使得赤道太平洋中東部海溫遽降,導致太平洋東部高壓增強,不僅造成美國西部乾旱,中央平原小麥產區的氣候也偏乾,收成將降低。自年初以來,法國北部和中部發生異常乾旱,導致二二/二三穀物產量可能下降百分之廿至卅。而三月以來連日高温熱浪,小麥產量下調百分之四點四,因此印度宣布限制小麥出口,在全球糧食市場引起反響。

再者,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封鎖烏克蘭糧食出口,導致約二五○○萬噸穀物仍滯留在烏國。同時俄羅斯為應對西方國家的制裁,發布化肥出口禁令,直接造成全球尿素和鉀肥的供應緊張,價格飆漲。導致中國亦限制化肥出口,美國將減少玉米種植面積,印度亦可能減少豆類及油料作物的播種面積,巴西減少大豆種植,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 因減少化肥使用,糧食減產將相當一億人的口糧。

最後,由於俄烏衝突,引發通膨,全球糧食保護主義興起。目前全球至少有廿個國家實施了糧食出口禁令,引發糧食供應恐慌。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官員警告,如果戰爭持續,今年可能只是糧食價格過高的問題,到了明年恐怕就是買不到糧食的問題了。

○八年全球糧食危機,主要是由於稻米價格飆漲。今年則是小麥和玉米的價格一路飆升,稻米價格反而維持穩定。如果泰國、越南計畫提高稻米價格,或印度又限制稻米出口,對亞洲以稻米為主食國家的卅億人衝擊將會更大。

依據主計總處統計的 CPI 七大類指數中,五月以食物類年漲百分之七點四,變動影響最大,外銀經濟研究部門通盤比較亞洲各國這一年來的食物通膨率,台灣則高居第二。建議政府千萬不要低估了這次全球通膨與糧食危機之影響。 









政治意識摧毀憲法守護神


2022-06-28 05:28  聯合報/   林世宗/退休美國憲法教授(台北市)
圖為洛杉磯民眾25日在市府前強烈抗議最高院推翻婦女墮胎權。(美聯社)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日前以五票比四票,推翻於一九七三年創立婦女墮胎為憲法保障之「隱私基本人權」的「羅訴韋德」判例。

這項判例適用於美國近半世紀,已成為美國社會、家庭,尤其婦女自由選擇是否繼續懷孕、生育之憲法保障;更成為美國憲法之經典判例,為全世界憲法學者之重要教案,影響甚巨。然而,卻為前美國總統川普在任時刻意挑選提名的三位反對「羅案」之大法官,結合其他兩位大法官,達到五票之多數決,推翻「羅案」,剝奪已成為美國社會之「憲法人權」。此乃美國憲法自一七八七年制定適用迄今,從未發生「政治凌駕憲法」之醜聞,未曾有如此由總統操弄、提名且完全配合總統「解釋、適用」憲法之「政治型大法官」。

美國憲政,雖由總統提名大法官,但大法官一經就任,必然宣誓絕對「忠誠」於憲法,而被尊稱為「憲法守護神」,一切以憲法為依歸,完全跳脫其提名總統之「政治意念與利益」。詎料,如此良善之憲政傳統,竟遭川普與其提名之三位大法官於本案破毀殆盡。更惡者這三位有絕對政治意識型態之大法官,因其為終身職,將繼續掌握九位大法官之三個席次,擁有三分之一「政治惡質」影響力,且將長達數十年,其於憲政發展之傷害,難以估計。

「羅訴韋德案」之判決,具有重要的代表性。美國於一九七三年之前,各州均有墮胎罪之規定,禁止墮胎,並以刑事犯罪制裁。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布萊克孟主審此案,以七票比二票判決:權衡一州對未出生胎兒之利益與孕婦懷孕與生育對婦女心理、生理、身體健康與生育養育子女之負擔,認定此乃婦女個人之隱私權法益,更為其個人自由與選擇,而為憲法所保障之自由權。確立婦女享有憲法保障之「墮胎自由權」。

更重要者,備受尊崇與權威之女性大法官歐康納,再於一九九二年就「科西」(Casey)案,闡釋婦女墮胎權之憲法保障,肯定並維持「羅訴韋德」案之合憲性。認定婦女決定終止懷孕乃源自「正當法律程序」所明確保障,且為憲法所允諾,非得政府所能干預與限制。歐康納大法官對「自由」更提出重要指引:自由之核心乃在於界定個人存在之意旨與意義,更為其人身之奧秘與價值,非得政府介入。

歐康納大法官闡釋:美國雖然採取判例法制,判例並非一成不變。但是須符合四項要件,始能將既存判例推翻:一、原判例因已不切實際,無法適用;二、原判例「信賴性」已發生困難,而須推翻之必要;三、相關法律之發展,使得原判例必須放棄;四、相關事實之改變而有不能適用。因此「羅訴韋德案」並不具備推翻之理由,當然必須繼續維持適用,否則將嚴重減損法院行使司法權之公信力與功能,尤其危害聯邦最高法院法治之定位與司法穩定性。

此次推翻由「羅訴韋德」與「科西」兩件確立婦女墮胎基本人權之判例,其判決理由並未提出具有憲法說服之法理與依據,僅稱:「羅」案是一項錯誤判例,卻無論述理由,更凸顯其以「政治意識」抹殺先前判例之堅強憲法法理。難怪目前已引燃全美各地不滿抗爭,未來發展令人憂慮,足見職司大法官提名之總統是何等重要,尤其大法官之人格專業素養更加重要。










俄造飛彈打不完 零件禁運無效?


2022-06-28 05:28  聯合報/   汪哲仁/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新北市)
俄羅斯飛彈擊中烏國中部城市克列緬丘格(Kremenchuk)一座人潮擁擠的購物中心,已知至少2死20傷。 歐新社



自從俄烏開戰以來,有關俄羅斯飛彈即將耗盡飛彈庫存的傳言不斷。例如,英國國防參謀長拉達金近日表示,俄羅斯的高科技飛彈將耗盡,連六○年代的骨董飛彈都出動。另外還有俄羅斯退休軍官三月就表示,因台灣製的GPS接收器不足將影響俄羅斯飛彈的精準度。這些說法是出於何種目的,不得而知。

這些飛彈耗盡的猜測與目前在戰場上看到的有不少差距。例如,六月廿五、廿六日俄羅斯又對烏克蘭進行飛彈齊射攻擊,看不出俄羅斯有飛彈用盡應有的保守作法。從過去數字來看,CNN估計開戰到三月九日(兩星期),俄羅斯打了七百顆飛彈,也就是一天五十顆。另外一則新聞周刊報導則稱,從開戰到四月廿六日止,俄羅斯已經發射了一千三百多發飛彈,平均一天僅廿餘顆。莫斯科時報報導,澤倫斯基提到截至五月十日,俄羅斯總共發射了二一五四顆飛彈,平均一天七十六顆。

如果這些報導正確的話,俄羅斯從四月廿六日到五月十日總共發射了八百顆飛彈,每日平均數量則由廿顆上升到七十六顆,也就是到了五月中,俄羅斯發射的飛彈數量,不管總數跟平均數皆比開戰前兩周多。

飛彈使用的數量變化應該是視戰場需要而定,包含戰術是否轉向、被攻擊目標值不值得用飛彈攻擊,以及若不採取飛彈攻擊時其他方案可能的戰損成本,故飛彈發射數量多寡只是在考量這些因素後所呈現出的結果,從飛彈發射數量來推估庫存數量容易失準。

就戰術需求改變方面來看,四月初,俄羅斯已經從三面進攻,縮減到在烏東以一個一個小範圍的圍攻為作戰方式。雙方交戰距離較短,因此以遠距離飛彈攻擊的需求較少,以長距離火砲就可以遂行作戰目的。其次,在經過三月份的連續打擊後,重要的軍事設施大都已經被摧毀了,值得以飛彈來進行遠程打擊的目標大量減少。目前飛彈攻擊大多數是用在打擊彈藥儲藏庫或是人員訓練基地。

另一個原因是對於俄羅斯武器庫存數量的誤判。根據俄羅斯「祖國軍火庫」雜誌編輯里昂科夫的說法,俄羅斯裝置在各式載體上的「口徑」飛彈大約有四千五百顆,不包含庫存,若再加上其他類型的飛彈如鋯石、原點U等,以及目前三班制趕工下,俄羅斯的飛彈應該還可以維持數月戰事所需無虞。

另外一個可能影響飛彈數量的因素,是西方對於電子零組件的禁運會不會降低俄羅斯飛彈製造的能量。根據烏克蘭方面拆解俄羅斯KH-101巡弋飛彈後發現,該型飛彈使用的電路板乃一九六○至七○年代設計,除了卅五個電子零件是西方製品外,大部分的電子件都是俄製的。許多被俄羅斯使用的西方電子零件應屬民用而非軍用,這些晶片有可能是來自於回收,或來自於第三國違法出口,或是這些零件並未受到禁運限制。不管是哪種情況都說明,目前加諸於俄羅斯的制裁,可能對於限制零件流入俄羅斯的效果有限。因此,俄羅斯的飛彈數量在短期間應該不會有耗盡的可能。











電價漲 顧民生也應顧企業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用電大戶電價漲幅恐達百分之十五,引發工業界不滿。圖為高雄大社石化工業區。記者劉學聖/攝影



經濟部電價費率審議會在廿七日下午做出調漲電價的決議,其中使用高壓與超高壓的用電大戶電價調漲近乎暴衝,幅度高達十五%,民生用電每月超過一千度者調漲九%,其他用戶則不調整。在歷經連續四年的凍漲後,經濟部終於在台電虧損嚴重的壓力下調漲電價,但如此具有針對性的調漲其實無助於有效改善台電的虧損狀態。

今年碰上俄烏戰爭,導致國際化石燃料價格異常飆升,我國有因九十八%能源依賴進口,受到的影響相當大。以往電價凍漲時,經濟部除了要求台電自行吸收虧損的部分,同時也由電價平穩基金挹注台電的營收,在虧損不大的情況下,確實是勉強可以接受的作法。

不過,天然氣價格在去年下半年便已開始上升,但台電因天然氣的供應來源是中油,受惠於去年的「油氣雙凍」政策,台電幸運躲過應有的天然氣價格調漲,甚至還有二五六億元的盈餘。今年發電業者向中油購氣的價格被一口氣調漲廿%,馬上造成台電在今年前四個月虧損達四六九億元。影響所及,連民營電廠也大喊吃不消,在售電愈多虧損也愈多的情況下,紛紛放話欲與台電解除購售電合約。

一直以來,油價經特定公式計算,每周都可適時反映成本;但電價目前仍須經電價費率審議會每半年檢討是否予以調整,也讓人為干預有機會介入電價調整。因此,過往最常發生就是整體經濟狀態不佳,又或者選舉將至,明明公式算出電價必須調整,也會因主事官員的一句話而在會議最後一刻決定凍漲。

此次電價因反映燃料市場價格而調漲,並非壞事,只是針對特定用戶調漲的決定大有可議之處。我國本是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所謂的工業用電大戶正是經營出口業務為主的事業體,也是撐起台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而擴充產能拚經濟的結果,卻成為這一波電價調漲的最大苦主,十五%漲幅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基於公平原則,同時考量電價已經四年未曾調整,應是全面調漲但限制調幅才是合理的做法,若擔心通膨問題更加惡化,調幅可以漸進式增加的方式進行。絕大部分民生用電持續凍漲並不恰當,也無助於節電。

事實上,最需要檢討的是政府現行的能源政策。台電今年的發電成本之所以飆漲,比例過高的燃煤與燃氣發電是主因。我國的整體火力發電占比已經連續兩年上升,去年的火電占比更達八十三點四%。在核二一號機於去年七月停止運轉後,今年全年的火電占比勢必還要更高,發電成本完全沒有下降的可能。

另一方面,核電去年發出二七八億度電,每度電的成本僅一點三九元;回顧核電機組開始除役之前,每年供電超過四百億度以上,當時的成本每度電更僅一元。若不是躁進的非核政策致使核電占比大幅下降,今日的電價調整就有機會避免出現暴衝式漲幅,更不會因此影響企業經營。

政府緊守非核家園神主牌的同時,是不是也該認真思考修正不合時宜的能源政策,顧及民生之餘,也別忘了維持企業競爭力。












屋頂強設太陽能板 想得太簡單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鄧勝軒/台中市土木技師公會前理事長(台中市)
太陽能板示意圖(路透)



據報導,政府為全力衝刺光電,將對《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提修正案,新增十二條之一,要求新建、增建或改建建築物達一定規模以上者,除了受光條件不足或其他可免除情形經建築主管機關認定外,要求使用面積逾五十平方公尺之新建建築物及既有建築物之翻修改建,自二○二三年起應設置覆蓋屋頂總面積及屋頂淨面積卅%以上太陽光電發電設備,此舉引發討論。

筆者是目前台中市政府建造預審委員,經常參與都市審議及建造預審會議。此次經濟部主導建築行為,要求所有建案都要做卅%的太陽能板,茲事體大。若付諸實行,我們的市容會變成何種面貌?不管平屋頂還是斜屋頂,成片成片太陽能板,這也包含違章工廠輔導合法化條件之一,都要設置太陽能板,我們的市容景觀會變成什麼樣景象?

經濟部能源局表示,為達二○五○淨零排放目標,太陽光電裝置目標在該年要達四十至八十GW(十億瓦),為綠能發電主力。目前全台光電裝置容量約八點一GW,未達去年底目標八點七五GW,有必要修法增加強制性。

筆者非反對太陽能,而是這樣的政策,在技術經驗還未完全成熟,以及社會(尤其建商)共識還沒有形成下就強推,可能把建築想得太簡單了。先不談太陽能板發電效能有多高,也不談維護成本有多高,光三分之一屋頂不能使用,所涉及的逃生避難、曬衣空間、綠化空間及休閒活動等影響,就讓人不安,遑論對都市景觀之影響。故應總整進行成本效益分析,也包含太陽能板廿幾年壽命到了,廢棄太陽能板該怎麼回收,或是退役太陽能板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

太陽能板可使用壽命約廿年,依目前製造技術看,即便太陽能板使用了廿年,其發電效率仍維持在八十%以上。當然,包括紫外線、風吹雨打、灰塵、砂石等都會影響發電效率,定期清洗、維護太陽能板是很重要的,所以有維護成本問題。又,太陽能板製造過程中會產生廢棄物,目前較難處理的是廢矽漿。此外,太陽能板的光衰(LID)會讓轉換效率下降二%左右外,「酸」也可能會使得太陽能壽命減少。美國國家標準暨技術研究院(NIST)發現太陽能板背板內側最易碎裂,碎裂會讓水氣與氧氣漸漸滲入,甚至可能有漏電的風險。

綜上,建築的目的是多方面的,為其中某個政策目的,排擠其他應存在的必要性,又,太陽能板之發電效率、維護成本及廢棄物回收問題,是否為主管單位迷思?再者,主管建築法規營建署態度又如何?還是只是成政治禁臠,營建署處境恐怕也很為難?還請主管機關政策決定前多開公聽會,及檢討我國整體能源政策,凝聚更多社會共識才付諸實施,方為上策。











蘇內閣群臣錄 台版佞幸列傳?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王瑞興/國家文官學院前組長(南投市)
中央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近讀史記卷一百廿五佞幸列傳,記述漢代佞臣鄧通、趙同和李延年等無才無德,却能善承上意,察言觀色,恃寵驕横。司馬遷藉以諷刺文、景、武等帝的任人失當。

蘇內閣三年多來,蘇揆霸道專權及侮辱立委官員,眾所周知,並以一黨之私,放任閣員恣意妄為,閣員恃寵而驕,傲慢妄言,足以名列台版佞幸列傳。

首位當然是陳時中,顢頇傲慢,吹牛防疫國際認證,彭博資訊防疫韌性評比名列全球後段班。面對疫情猛爆,政府無能,竟說「要怪就怪病毒」。

上行下效,黑心富樂快篩劑案發,政府把控失職,事務官食藥署長吳秀梅也留下了千古名言—「不是應該要譴責違法廠商嗎?」類此,防疫荒腔走板,爭功諉過,罄竹難書。

其次,外交部長吳釗燮任內斷交五國,而聯合國會員國一九三國,與我邦交只剩十四國,其中梵蒂岡僅為觀察員國,不思補過,還頻頻作為反中先鋒,並時時指點國防及軍售事務。

至於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也不惶多讓,面對困境只有兩招「撒錢及指控大陸打壓」,銷陸鳳梨、釋迦、蓮霧及石斑魚,被大陸驗出不該有的介殼蟲及禁藥等而被禁,陳吉仲除了這兩招,啥事也沒做。

史記佞幸列傳,司馬遷以「寵臣」形容佞幸。台版的佞幸豈止寵臣,而是弄臣,假民主之名,極盡弄權之術,也非僅上述幾人。只盼未來史書,忠實記錄今日作為,以昭炯戒。











石斑魚問題 滿朝官員指鹿為馬


2022-06-28 05:04  聯合報/   張世賢/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學會榮譽理事長(台北市)
針對石斑魚禁輸大陸一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將訂出3個產銷調節措施,7月1日開始實施。圖/讀者提供


台灣輸入大陸石斑魚,被大陸檢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大陸自六月十三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石斑魚被禁輸入大陸,到底是什麼問題?是養殖管理問題?還是其他問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不去查證,直接認定是行銷被大陸打壓問題,不排除向世界貿易組織申訴。

農委會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也認為是石斑魚行銷大陸被打壓問題,推估仍有三千六百噸受影響,農委會將透過「調節上市期間與產量」、「多元對內行銷」及「強化海外市場拓銷」,以維護漁民權益。行政院長蘇貞昌也認為是大陸打壓問題,要趕緊行銷石斑魚到日本、美國等地;並鼓勵內銷,要大家多吃石斑魚。

石斑魚問題到底是行銷問題?還是養殖管理問題?農委會官員就實地去屏東石斑魚養殖場查證就真相大白。可是,他們直接「指鹿為馬」,認為都是阿共害的,較為省事,也可以推卸責任,並掀起反中情緒,真是一舉數得,何樂不為?

可是「指鹿為馬」,能夠真正解決問題嗎?不久,業者驚爆,被驗出禁藥的養殖場根本沒有出貨,是其他漁民的魚貨「借牌頂替」,才揭穿農委會的謊言。滿朝官員從行政院長蘇貞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農委會漁業署代理署長范美玲等等,都把石斑魚問題界定為行銷被大陸打壓問題。這樣的「指鹿為馬」實際上也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養殖管理不符合規定,外銷一樣被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如何外銷到日本、美國?內銷更難,真相一被披露,大家更不敢吃石斑魚。

問題的解決,要虛心查證,找出問題的癥結,就事論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想要 「指鹿為馬」,推卸責任,騙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