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Fed新思維 雙率齊升壓力緩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應加強台灣對大陸的競爭力,而非敵意
.聯合報黑白集/吳釗燮是被賴清德害的
.經濟日報社論/Fed新思維 雙率齊升壓力緩解




經濟日報社論/Fed新思維 雙率齊升壓力緩解


2018-05-26 00:42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Fed主席鮑威爾。 路透



今年來國際市場投資人原已普遍接受的題材之一,就是美國聯準會(Fed)將積極升息。然而就在23日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公布5月初會議紀錄,確定對通膨目標採取「對稱性(symmetric)」新思維後,市場重新燃起Fed可能不會強力緊縮的希望,預期今年共升息4碼的機率下降,美債殖利率大幅走低,新興市場資產承受美國「雙率齊升」的壓力也下降。
Fed將通膨目標訂在2%,隨著2%目標逐漸逼近,Fed內部對於如何解釋這項目標已產生歧見。「鷹派」主張「剛性目標」,只要一達到2%,就表示通膨壓力加重,Fed應該積極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從利率政策的意義上看,就是今年至少需升息3碼,很可能升息4碼。「中間派」 傾向於設定「通膨目標區間」,例如1.5-2.5%,如此可以讓利率決策更有彈性,不必因為通膨達標或小幅超標就加速升息。
至於「鴿派」,認為通膨目標應以「物價水準」為基礎,著眼於較長期的通膨水準變化,也稱之為「對稱性通膨目標」。簡言之,美國通膨率已多年未達到2%,表示物價水準的累積漲幅偏低;因此當通膨率達到或溫和超過2%時,也應該容忍暫時性的超標現象發生,唯有長期累積的物價升幅能夠達到年升2%,才算達標。在政策意義上,既然Fed之前在通膨未達標時便採取漸進式升息,就已經是在「對稱性」原則下提前升息,因此通膨達標後也應該維持漸進式作法,不應該立即加速升息。
事實上5月2日Fed會議後的聲明中,政策立場已經稍稍傾向「鴿派」,特別是對於通膨目標使用「對稱性」一詞,暗示Fed願意讓通膨率暫時略高於2%目標。當時金融市場對這些微妙的轉變有所體會,但還不是很有把握,因此隨著美國3、4月經濟數據好轉,市場又再度預期Fed將加速升息,引發美債殖利率及美元匯率「雙升」,以及新興市場股、債、匯市「三跌」的景象。
但就在23日FOMC公布5月會議紀錄後,金融市場對於今年內Fed升息路徑的預期驟然改變。上周利率期貨市場預期今年將升息4碼的機率才首次超過升息3碼,現在卻已經反轉;對政策利率最為敏感的2年期公債殖利率大幅下降6基點,10年期殖利率也摜破3%。這種預期轉變,是基於投資人認為Fed的「政策因應函數」已經生變,市場現在相信Fed較願意容忍通膨上升,較不願強力緊縮而破壞經濟及就業榮景
何以見得?關鍵就在於會議紀錄中曾多次提到「對稱性」通膨目標,亦即通膨「超標」的問題並不會比「未達標」更嚴重。Fed之前已經提過此一觀念,如今又再度強調,顯示Fed已經準備容忍通膨暫時「超標」;再者,會議紀錄中出現次多的字眼是「持久性(sustained)」,目的顯然是讓Fed減緩升息速度更為合理,而且升息的最終水準也可能比市場原先的預期為低。這也顯示,現在是「鴿派」居於優勢,「對稱性通膨目標」的思維當道;只要通膨獲得良好控制,利率仍將相對偏低。
政策為何轉向?原因之一當然是Fed也認為當前貿易情勢緊張,不論是美國採取何種貿易保護行動、外國如何報復,以及談判過程中產生的不確定,都可能影響企業信心及投資。其次,「鴿派」仍認為失業率雖降到3.9%的超低水準,只是許多勞工仍無意重返職場的結果,並不能確實反映出勞動市場已無閒置產能在有更多證據顯示工資持續上升之前,Fed不應太快升息。
這份會議紀錄不大可能改變投資人對6月將升息1碼的預期,但Fed偏向「鴿派」的新立場若持續瀰漫市場,繼美債殖利率下降之後,預料美元也將回軟,使目前新興市場承受的美國「雙率齊升」壓力得到緩解。不論這是否為Fed考慮政策立場的原因之一,但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是一大好事。




聯合報黑白集/吳釗燮是被賴清德害的


2018-05-26 00:0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長吳釗燮(中)表示有跟總統蔡英文請辭,但總統認為沒有請辭必要,他將繼續為外交奮鬥。 記者楊萬雲/攝影

吳釗燮接外交部長才三個月,卻連丟兩個邦交國,災情慘重。吳釗燮立即口頭請辭,但第一時間就被慰留,蔡總統認為他沒有請辭的必要。
廿幾天連丟兩個邦交國是罕見的紀錄,吳釗燮若不請辭,就太說不過去。當然,蔡英文慰留也是意料中事:其一,放眼看去,蔡政府恐怕已找不到可堪接掌重任的人選;其二,吳釗燮是小英親信的革命夥伴,要辦也沒有辦自己人的道理;其三,蔡英文心知肚明,連丟兩邦交國的責任不在吳釗燮。
五月初多明尼加與我斷交,據判斷,主要是賴清德在四月間連說三次他是「台獨工作者」,蔡總統卻未制止,還狡辯賴揆「並非心存惡意」。也因此,中共奪取多明尼加,以此示警。之後北京再強取布吉納法索,除了同一政治氣氛延續外,一則與民進黨逼迫柯文哲就「兩岸一家親」改口有關,二則與拔管案醜化兩岸學術交流、台生申請赴陸就學卻遭行政干預等事件惡化兩岸關係有關,因而再度出手。
簡言之,吳釗燮連丟兩邦交國,禍首其實是賴清德,蔡英文不能戳破真相,當然也不能讓吳釗燮含冤下台。至於逼柯文哲改口及兩岸議題處理過火,則恐怕蔡英文黨政決策掌控欠佳的責任還多一些,自然不能怪到吳釗燮頭上。
不少人注意到,在斷交記者會上,其他首長都神色凝重,唯獨賴清德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網友形容「未免太輕鬆了」。斷交時刻,有人憂有人喜,真詭異!






聯合報社論/應加強台灣對大陸的競爭力,而非敵意


2018-05-26 00:1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布斷交並非偶然,政府高層官員表示,蔡英文總統(中)4月要出訪史瓦帝尼(史瓦濟蘭)前,就已出現警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月廿四日這天,台灣一日兩驚。近午時分,人們得知台灣在瑞士洛桑學院的競爭力排行倒退三名,被前進五名的中國大陸追過;到了晚間,又傳來非洲友邦布吉納法索與我斷交的消息。後者,說明兩岸外交戰的激烈化;前者,則顯示我們在國家軟硬實力的競賽上已經落後。兩岸競爭趨緊之中,如此的進退變化,令人擔憂。
中共在廿多天之內連奪我國兩友邦,出手之重,顯示北京不再對蔡政府保留善意。反觀蔡總統事後的反應,除強硬聲明「不會再忍讓」,並批評此一打壓「充分顯露出中國的不安與缺乏自信」,雖顯得空虛,卻也說明兩岸關係可能自此從「冷戰」走向「熱戰」,撕裂的傷口再也難以癒合。若果真如此發展,不免讓人對台灣的前景捏一把冷汗。
蔡英文執政剛滿兩周年,民意支持度大為滑落,民眾最不滿意的就是「經濟發展」和「兩岸關係」兩項。這兩項因素對照,除顯示蔡政府缺乏為民興利的能力,也反映其對抗式的兩岸政策其實缺乏足夠的實力和民意作為後盾。如果蔡總統不能適時、適度調整其兩岸政策,不僅民進黨的執政難以為繼,更將為台灣帶來傷筋動骨之災。
蔡總統一上任即拋棄兩岸作為互信基礎的「九二共識」,不論是輕率,或是過度自信,如今看來都是不智的。更糟的是,民進黨向來缺乏自省的能力,即使政策錯誤也要硬拗到底;也因此,不智的政策只好一路堅持下去,而且越走越僵。兩年來,台灣社會各業為此付出極大的代價:觀光產業受到重創,演藝產業屢受波及,學術及教育交流變得風聲鶴唳,台商在大陸遭到查稅、在台灣遭調查「含中成分」。試問,這樣的兩岸政策除使台灣內部自傷,兩岸網民敵意高漲,又傷到了對岸任何要害嗎?
民進黨的台獨論述,一向只供島內演練之用:其假想敵從來只是「國民黨」,而鮮少指向「中國共產黨」;其範疇只是「政治鬥爭」,而幾未推進至「軍事對峙」;其立場向來只站在「在野制衡」的狹區,絕少站在「執政當局」的宏觀位置。也因此,陳水扁執政八年一陣狂飆,尚且得到「台獨做不到就是做不到」的教訓。如今蔡英文執政,顯然未能超越民進黨的舊框架,她的兩岸政策也只能打擊到島內的自己人,甚至造成台灣在國際間的權益受傷,卻無法傷及對手汗毛。這樣的兩岸政策,有何高明可言?
在兩岸實力懸殊的情況下,台灣不應該輕易發動「零和競賽」,更不應該任意硬碰硬地去挑釁對手,這是蔡政府須認清的前提。台灣能做的,是不斷強化自己的體質,找到自己做為關鍵少數的地位,使自己的競爭力保持領先,並善用兩岸的和平時光,爭取對岸人民的好感與國際社會的支持。可議的是,蔡政府不僅在施政上不斷向獨派讓步,更使用各種違反民主與法治的手段,打壓國內與其不同意見者,並不斷侵犯民間社團與法人的獨立性。這些作法,其實是在削弱台灣的民主,削減我們與對岸的政治優勢和差異;如此一來,也把台灣最具競爭力的民主價值破壞了,不是嗎?
退一步說,蔡政府輕率挑激對岸,例如賴清德院長反覆自詡「台獨工作者」,總統卻不主動澄清或阻止,當然會引發嚴重的後果與報復,這是政府失職。斷交的苦果是由全民吞食,但民進黨卻將這樣的「悲憤」情緒當成工具性手段,用來訴求民眾反中仇共,同時掩飾自己的失職。這種無論中共如何出招、民進黨都可以利用的「尊嚴牌」或「悲憤牌」一演再演,盤點下來,只有獨派獲益,台灣卻只剩下虛弱的體質。
民進黨政府應該加強的,是台灣對大陸的競爭力,而不只是敵意。否則,當敵意高漲,你可能發現自己已沒有能力應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