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高關稅時代來臨 做好應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一場美國民主「垃圾」,看見台灣民主危機
◆  聯合報黑白集/拔管院長與賴選之人
◆  經濟日報社論/高關稅時代來臨 做好應變







經濟日報社論/高關稅時代來臨 做好應變


2024-11-03 02:10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標榜「美國優先」,將美國利益擺第一,世界各國無論是敵國還是友邦,無論是民主國家還是專制國家,都必須服從這個總目標。美聯社


川普或賀錦麗當選美國總統會有什麼不一樣?答案很清楚,賀錦麗當總統將維持現狀,川普上台將帶來激烈變化,無論是國內政策還是世界秩序都是如此

賀錦麗將是拜登的政策傳人,她也沒有獨特的主張,所以大體上將拜規賀隨,接棒後水波不興。川普不同,他有一套自己主觀性很強的思維,作風麻辣,而且第二個任期內部拉袖子的緩衝力量勢必轉弱,他將更加為所欲為,硬幹到底,在美國及世界掀起巨浪。

川普標榜「美國優先」,將美國利益擺第一,世界各國無論是敵國還是友邦,無論是民主國家還是專制國家,都必須服從這個總目標。他手上掄起的巨棒是關稅。在他第一個總統任期內,他啟用關稅作為經濟外交工具,迫使他國讓利,或者與美國簽訂新的貿易協議。幸虧內部有牽制力量,沒有太走偏鋒,世界貿易體系雖有摩擦,但基本結構大體不變。

如果他重回白宮,按照選舉期間的宣告與承諾去做,將使國際經貿秩序發生巨變。全面提高關稅將不僅是一種談判工具,而且美國詐取他國利益的方法,甚至成為重振美國製造業這個大目標的手段。美國是各國產品爭相競逐的大市場,川普必然好好利用此籌碼,無論他的關稅巨棒如何揮舞,都將重塑新的世界貿易體系。

川普曾聲稱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加徵10%的關稅,後來又主張徵收10%至20%關稅,中國商品更要徵收60%至200%的關稅。依據投資銀行的估算,最終美國若對中國商品徵收60%的關稅,對其他國家的商品徵收10%的關稅,按進口價值加權計算,美國的平均關稅將從民國一O五年(2016年)的1.5%、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2.3%躍升至17%這當然會引發全球貿易壁壘的激增

川普以「關稅先生」自詡,有多方面的動機首先是為了平衡美國貿易逆差,其次是想增加政府收入,從而降低其他稅項,使得即將到期的減稅政策可以延長,又可緩解聯邦政府債務滾雪球壓力。另一個目標是加強產業競爭力,為保護美國產業、就業機會和再工業化創造條件。基於這些目標,他已將自由貿易完全棄置,他將窮盡各項法律賦予總統的權力,遂行他的全面關說計畫。他和拜登一樣,根本不理會 WTO 解決貿易爭端的裁決機制。

賀錦麗如果當選,她不會施行川普的高關稅政策,但從過去紀錄看,她也不是自由貿易的倡導者,她擔任參議員時曾投票反對《美墨加協定》。她或許不會採取全面性加徵關稅政策,只會採取針對性和戰略性的關稅措施,以支持美國受競爭的產業和工人就業機會,同時落實美國的國際政治目標,特別是遏制中國的發展。一如拜登總統選舉時表明反對川普對中國加徵關稅的政策,掌權後全部承襲不變

關稅在國際貿易上是相向而行的,有來無往非禮也,報復常接踵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關稅將重塑貿易模式。比如,供應鏈的轉換在所難免,川普任內加徵中國產品關稅,帶來的效果之一是造成供應來源多元化,減少對中國的單一性依賴,從而刺激了產業鏈的轉換拜登政府維持了這個目標,結果促成全球經貿結構的變化,改變了國際經濟秩序

高關稅這個政策工具其實是損人而未必利己,實際上因為進口半成品和成品價格上漲,最終會給本國許多公司和消費者帶來不利後果。自由貿易普惠世界,對美國經濟與民生好處多多,對減少世界各地的貧困也助益良多美國民粹主義政客卻由於自私或是無知,而選擇訴諸更多經濟民族主義和自我中心的本能來謀求選民支持,反而對國家及世界造成傷害

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如果帶來世界的高關稅時代,其實無助於美國逆差和製造業空洞化的問題,反而紊亂了國際經貿秩序我們只能無奈地說:「笨蛋,問題不在自由貿易!」














聯合報黑白集/拔管院長與賴選之人


2024-11-03 03:17  聯合報/ 黑白集
總統府發言人表示,司法院日前依法呈請總統指定代理院長人選,賴清德總統已核示請大法官謝銘洋代理司法院院長職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司法院首度出現沒院長的窘境,賴清德總統欽點由謝銘洋大法官代理。消息一出,謝銘洋便遭挖出曾連署「拔管」、在太陽花學運時表示「台大沒有把馬英九教好」等鮮明政治站隊過往。

曾經,大法官地位崇高,解釋憲法一槌定音。然而,自前總統蔡英文獨攬大權,滿堂盡皆「蔡選之人」後,憲法守護者淪為執政守護者,司法獨立蕩然無存,人民對於大法官的評價江河日下。

尤其,「蔡選之人」近半任期屆滿,仍然拚著最後表忠,對廢死、國會改革等爭議案做成憲法裁判。但最新民調顯示八成民眾不認同大法官實質廢死判決,逾六成民意支持提高釋憲門檻。憲法判決激起民憤,大法官也難逃民意判決

大法官們為執政黨賣命,甚至遭批「都姓黨」當憲法法庭淪為民進黨附隨組織,賴清德指定誰來代理司法院長,其實無關宏旨,只不過是在捍衛綠色威權體制時,「拔管代理院長」似乎比較能控制場面罷了

至於目前仍待立院審查的七名新大法官「賴選之人」,竟有六人主張廢死,更不乏早早政治站隊,甚至甘為綠營急先鋒者事實上,新任大法官審查卡關,主因就是多人政治站隊黑歷史,人民怎可能信服其憲法裁判?只要大法官自甘淪為台灣新亂源,憲法法庭化身為民進黨的附隨刑堂,也不意外了。













聯合報社論/一場美國民主「垃圾」,看見台灣民主危機


2024-11-03 03:09  聯合報/ 社論
諧星東尼欣奇克利夫(Tony Hinchcliffe)在川普的造勢場上把波多黎各比作垃圾場,引發種族歧視的批評。 美聯社


美國大選從歧視言論演變成「垃圾」大戰。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造勢大會上,一位助選的喜劇演員形容波多黎各是「漂浮的垃圾島」,引發決勝州賓州的波多黎各選民怒火。不料,川普還忙著撇清關係時,美國總統拜登竟稱,他看到漂浮的唯一垃圾就是川普的支持者。這下換成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急著切割拜登,但川普已坐上垃圾車,反諷民主黨把川粉都看成「垃圾」。

一場總統大選中的「垃圾」風波,凸顯了歧視言論與極端政治正撕裂著美國社會厭惡對手,也厭惡對手的支持者。美式民主向下沉淪,歷經仇恨動員後當選的美國總統,不論是川普或賀錦麗,都注定只是一半美國人的總統。

雖然川普力稱那場造勢大會「洋溢著愛」,並與發表歧視言論的助選者劃清界線,但川普和他的盟友卻常不掩飾其種族偏見,且散播汙名化移民的假訊息。川普不尊重民主法治,也不承認選民抉擇,他曾煽動的國會暴亂差點埋葬美國民主;川普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和孤立主義也衝擊全球政治經濟與地緣戰略,世界各國都對川普可能重返白宮感到不安。但超狂的川普廣獲川粉支持,而川粉卻未必瘋狂,因為川普在美國社會的確擁有深厚的土壤。

拜登討厭川普,也顯然對川粉很不以為然。其實選民擔憂經濟、不滿非法移民,正是川粉種子散播的溫床,但拜登沒有檢討自己的執政缺失,反而把川普支持者和川普看作一丘之貉,不經意流露出來,引起軒然大波。賀錦麗則改變策略,試圖區隔川普與川粉,向川普支持者遞出橄欖枝;她強調包容,接納異己而非視為內部敵人,表現願意傾聽川普支持者的聲音。但川普仍痛批賀錦麗採用仇恨競選,企圖摧毀美國。顯然,分裂和互不信任仍將困擾美國社會

回頭看台灣。我們的選舉也不曾少過歧視言論,許多政治人物更明白鄙視選民。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民進黨在花蓮市長補選失利,綠委段宜康憤恨說,「我沒辦法假裝不鄙視那些選民」。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蔡英文總統到台中開講,要求台中人應對落選的前市長林佳龍道歉。當年底,綠委管碧玲因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直言「高雄人對不起台灣是普遍的心情」。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針對高虹安當選新竹市長,「拜託市民笨一次就好,不要笨第二次」疼惜落選者而不疼惜人民,選輸不知反省卻羞辱選民;民主進步黨的民主素養從未進步

民進黨的政治文化,更常見仇中的民粹操弄。例如,民進黨政府對於陸配與陸配之子「小明」,可以公然歧視而面不改色;對於陸配參選權利的行政剝奪,對於陸配相關社團與社群的司法恫嚇,也都公然為之,對民主法治視若無物

此外,落選者高升變成當選者的長官,也是看不起選民;賴清德總統召喚青鳥威脅在野黨、指導釋憲沒收國會改革,則是踐踏立法院代表的多數民意;行政院長卓榮泰拒絕依法對原民禁伐補償增編預算,也是對原住民赤裸裸的歧視;中央政府資源分配獨厚綠營縣市,有如變相懲罰藍營縣市選民,同樣是另一種形式的選民歧視至於選輸翻桌,意圖從基隆罷樑開始掀起全台大罷免潮,更與川普拒絕承認選舉結果的反民主心態毫無二致

鄙視選民、檢討選民、不尊重選舉結果,都是對民主的傷害操弄民粹、仇恨動員、縱容極端政治,都讓社會相互撕扯,擴大國家分裂。美國民主淪落,台灣民主更現危機;隔海觀戰,深值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