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川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星期透視/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積極延押柯文哲 消極以對陳啟昱?除了羈押 防逃機制呢
◆  大屋頂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台獨是最壞的失敗主義
◆  星期透視/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  名家縱論/川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川普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嗎?


2024-11-03 05:46  聯合報/ 陳力俊(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華大學前校長)


美國總統大選陷於膠著,主要候選人之一的前總統川普在今年七月中競選造勢場合遇刺,滿臉血汙,極為驚險,所幸最多只是皮肉傷,其後也安然渡過至少兩次企圖暗殺事件,讓人想起中國俗語:「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是真的嗎?

這句耳熟能詳的古語,源於佛家的因果輪迴觀念,前世積德的人,本有福報,易經也有「否極泰來」之說也有人認為,歷經大難之後,對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會,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命,造就後福。同時,在歷史中可以找到許多激勵人心的例證,似乎並非完全無稽之談,它背後有什麼道理呢?

在歷代名人中,唐太宗李世民建立唐朝盛世,他從十六歲起從軍,經常身先士卒,深入敵陣,與敵軍搏殺,屢處險境,但大難不死,立下赫赫戰功,終於協助其父李淵建立唐朝,繼位後,開啟「貞觀之治」,國泰民安,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負盛名的皇帝之一,為後世傳頌明君典範,海外華人,常聚居於「唐人街」,在台灣也設立了獎額高於諾貝爾獎的「唐獎」。

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在廿歲中進士,素有文名,但在卅二歲時,因新黨誣陷,捲入「烏台詩案」,被控謗訕朝政、愚弄朝廷、妄尊自大等,非致其於死地不可,曾意圖自盡,寫信給其弟交代身後之事,在獄中暗藏金丹,備不時之需,最後經許多有力人士積極營救,太皇太后勸諫,蘇軾終免一死,但貶謫黃州

蘇軾在黃州,寫出前、後《赤壁賦》、《念奴嬌‧赤壁懷古》、《定風波》等名篇,留下〈黃州寒食詩帖〉,其後官運不順,屢遭貶謫,自云:「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國學大師錢穆極稱讚他在該三地的詩作,比安逸時好,所謂「詩家不幸國家幸」,「文窮而後工」,得到見證

民國以後則有名將孫立人,他從清華學堂畢業,獲得美國普度大學學士學位,並自美國維吉尼亞軍校畢業,回國後任財政部稅警總團團長。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年,全面抗戰爆發。赴淞滬會戰前線,全身被炸傷十三處,奄奄一息,昏迷三晝夜。次年傷癒後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其後率領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屢建奇功,一人獲中、英、美三國同時授勳,為難得的享有國際聲譽的軍事奇才

抗日勝利不久,國共內戰開始。孫立人被調到台灣訓練新軍。國民政府敗退台灣後,孫為台灣防衛司令,隨後升任陸軍總司令。但因與美國關係密切,遭到蔣介石父子猜忌,以「縱容部屬武裝叛亂、窩藏共諜、密謀犯上」的罪名,革職並幽禁長達卅三年,雖然最後獲得平反,但已垂垂老矣,不久溘然長逝。

李世民、蘇軾、孫立人都有大難不死的經驗觀其所成就的不朽事功,主要還是天假以年,更使其才華抱負得以伸展,發揚光大,但其共同點都是澤被後人,為人感念,享有身後盛名,說是後福,未嘗不可

川普是否會有後福呢?由於他私德敗壞,擔任總統時謊話連篇,行事荒腔走板,所以與李、蘇、孫之範例迥然不同,但遭刺後的臨場鎮靜表現,對選情自然有利,目前聲勢看漲。勝選如果算是他的後福,世人只有盼望世界超強的領導人洗心革面,效法「周處除三害」,不讓已經足夠紛亂的世局雪上加霜。















星期透視/美國大選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2024-11-03 05:46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兼任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


美國大選結果即將揭曉,這次選舉不但影響美國內政走向,也將決定新的全球秩序。民調顯示兩人支持度不相上下,以前兩次川普參選為例,隱性支持者約為六%,賀錦麗民自辯論以來還有微挫,看似不利。但關鍵時刻川普稱將動用軍隊對付內部敵人,助講人將波多黎各譽為「漂浮垃圾島」,民調顯示近六十萬關鍵搖擺州賓州拉裔選票開始向賀錦麗集中川普在搖擺州男性低教育程度者支持度,低於過往,女性優勢也不復存,鹿死誰手尚難逆料

這次大選反應的,是空前分裂的兩個美國,蓋洛普的民調顯示,八成美人認為價值分裂,嚴重程度甚至引起影視界的興趣,拍成電視紀錄影集在內政方面,川賀在移民、性別、種族、稅收、民主價值等方面爭論激烈;在對外關係上,賀錦麗將延續拜登的積極介入政策,主張以實力贏過中國,強化基礎建設,延續對中關稅制裁,加碼高科技管控,全力支持烏克蘭,對協防台灣不作承諾。至於川普則將奉行孤立主義,主張退出國際紛爭,和俄羅斯協商廿四小時內結束烏克蘭戰爭,對中國加徵六成關稅。

從兩岸的角度,台獨金孫加川普可謂惡夢成真,川普任內前國安顧問波頓直言「台灣可能完了」!憂慮來自三面向:首先,若川普再任總統,台灣國安將現弔詭。認同川普「讓美國再強大」的多為白人,他們雖是多數族群,但已較六○年代下降兩成,六成共和黨人覺得自己國家陌生,而歐巴馬的勝選,讓白人族群意識出現微妙變化,許多川粉對再現白人優越心存期待。這批人最反中,也最反對承擔國際責任近年來熱心訪台的美國友人,多屬這類

其次,川普講求交易利得,不斷提出台灣保護費問題。目前我國防經費占經濟總產值的二點五%美方倍增之議不絕於耳,甚至有加十%的倡議;此外,川普認定台灣偷竊美國晶片,加上對美貿易出超,未來要付多少軍經代價?讓人不寒而顫!

第三,川普執政下,拜登辛苦建立的國際防中結構勢必解體,川普擺明不會動用美軍對抗解放軍在台海的冒進,美國長年奉行的戰略模糊政策將走入歷史,北京是否會視為機會之窗,更增台海風險?

一般預料,賀錦麗上台將延續拜登對外政策,在「負責任的管理」美中關係政策下,全力防止台海爆發意外,強化台灣軍事準備,主導不對稱戰略,強化後備。另一方面,在印太地區增加跨國安全聯盟譬如四邊會談及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並強化既有的雙邊安全協議,倡導價值聯盟。

拜登主政下,台美關係有所提升,但為抑制中方的強制性,對「一中」的妥協超過以往,對台灣軍事以外的支持明顯不足,針對中國成立的跨國經濟與安全組織如 IPEFQUAD,不但華而不實且拒邀台灣參加,價值聯盟流為右派議員的反中舞台。

國際政治利益至上,不論誰勝選,對台政策都有其局限性。拜登政策讓台灣誤以為兩大陣營敵對重現,台灣站在民主前沿。台灣出口陸降美升,民進黨引以為傲,但若川普大幅增加晶片關稅,又將一陣手忙腳亂。

彭博報導稱大陸在新能源科技已全面領先,最近新加坡智庫在美中兩國對東協影響力的民調,中國首次超越美國,對時局的評估,台灣不能一廂情願















大屋頂下/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台獨是最壞的失敗主義


2024-11-03 05:46  聯合報/黃年


台灣的兩岸戰略有兩條路線:一、中華民國路線。二、台獨路線。

中華民國路線是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與中國大陸互動抗衡,思考如何解決兩岸難題;台獨路線則欲以切斷與中國大陸的聯結來撕毀兩岸答卷。

數十年來,尤其自解嚴以後,中華民國路線與台獨路線相互劇烈衝撞,已經顯示,中華民國路線是萬般艱難的路線,而台獨路線則根本是自欺欺人

以上,賴清德被認為「最獨」,但他的國慶演說卻是證明。

賴清德在國慶說:中華民國生日快樂。他說,辛亥革命「充滿理想與抱負」,「建立了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國」;又說,「八二三戰役守住了台澎金馬,守住了中華民國」。

賴清德在國慶典禮上說「中華民國加油」,蔡英文在八年任期中都沒說過

賴清德這樣說,美國批准,中共只說是騙術但未否定,台灣內部則欣見其轉向,台獨人士的反對聲音更已氣若游絲。

但我們且假設,現在說中華民國生日快樂的賴清德,會在中華民國國慶典禮上說 Happy Taiwan National Day 嗎?(蔡英文時代的國慶主視覺)。他又會在國慶典禮上說「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任何職務上不變」嗎?他會說「中國東亞化/台灣南島化」嗎?他能在國慶高舉「台灣獨立萬歲」的牌子嗎?

賴清德如果在國慶演說中這麼做,美國是否批准?中共如何反應?台灣會不會炸鍋?

由此可證,中華民國路線雖是萬般艱難,但賴清德可在國慶公開說而台獨則根本是自欺欺人,賴清德在國慶典禮上不能啟齒

一個不能在國慶典禮上對內外啟齒的路線,怎能成為國家的路線

台獨的基本謬誤有二:一、將原本反國民黨專制的民主運動,異化為顛覆中華民國的革命鬧劇。二、將對抗中共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岸民主制度之爭,異化為以十四億人為敵的民族之爭。

中共非中國,台獨以十四億中國人為敵,反而壯大了中共中華民國非國民黨,台獨若消滅中華民國,也同時消滅台灣

中華民國路線確是萬般艱難,在與中國大陸抗衡互動中嚐盡了辛酸屈辱因而台獨藉此攻擊、訕笑、汙辱、糟蹋中華民國,認為此路不通

台獨其實是建立在失敗主義之上。台獨誇誇其談勇敢的台灣人,但其實台獨的本質卻是怯懦退縮,想以切斷與中國的關聯來逃避根本無可逃避的兩岸問題。這是掩耳盜鈴、鴕鳥鑽沙,這是自毀長城的失敗主義。

台獨救台灣是自欺欺人。陳水扁說「做不到就是做不到」,邱義仁說「除非瘋子才搞台獨」。賴清德的國慶演說,也明白顯示他知道「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他至少不是瘋子。

中華民國很不容易,台獨則是絕望。這就是兩岸的真相

相對於「台獨與兩岸和平水火不容」,中華民國則可與中國大陸取得和平競合的地位,這在馬英九的八年任期已有實證

以中華民國面對「中國」,其實具有優勢。一、舉世共認,中華民國傳承了中華文化的較多優點。二、中華民國繼承了孫中山精神與三民主義,更打贏抗戰,光復台灣。三、中華民國在台澎金馬具體而微地實現了三民主義。在「大屋頂中國」及「大屋頂中華」的概念下,中華民國以這些成就面對「中國」及「十四億中國人」,中華民國其實足以「較好中國」(Better China)的角色,充滿自尊、自豪、自愛、自信,與中共的「白紙民主」抗衡,並爭取十四億中國人的共情。

然而,台獨的「中華民國災難論/中華民國醜惡論/中華民國失敗論」,卻將中華民國糟蹋成一個「又黑又瘦又營養不良的糟老頭」(韓國瑜語),使中華民國遍體鱗傷,因此也使台灣失去了與中共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互動抗衡的自尊與自信。

試問:賴清德不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如何教習近平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

所謂的「務實台獨」,徒然只是撕裂台灣的「內殺型台獨」,而絕非足以對抗中共的「外擊型台獨」。

台獨自欺欺人之一以台美關係言,台獨只是增加了美國挾持台灣的籌碼,軍售在美台經濟敲詐勒索上的作用早已超越了軍事意義。何況,如果要備戰,怎可能不動員高中生?但如今連是否推行同意書的社會共識都沒有,豈能依照美國的意志來部署國防?

台獨是自欺欺人之二美國雖掏空「一中政策」,但其底線仍是「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不支持台灣獨立」。什麼是維持現狀?就是維持中華民國。美國只想將台灣做為其地緣政治的棋子,不容台獨做麻煩製造者。

台獨是自欺欺人之三美國玩弄「台灣烏克蘭化」,賴清德唯命是從。但澤倫斯基在戰爭中仍能出訪各國,在國會演說,甚至主持和平會議,又頻有各國元首訪烏。而現在賴清德連過境美國都是難題,你能在戰時扮演四處求援趴趴走的澤倫斯基嗎

台獨是自欺欺人之四。兩岸搞到今日如此惡劣的情勢,可說完全是因賴清德一句「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任何職務上不變」的渾話惹起。但是,賴清德在國慶說「中華民國加油」,不再說「我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

綜上所論,由於賴清德比蔡英文「更獨」,所以他的首次國慶演說就比蔡英文「更中華民國」,即可證台獨之自欺欺人

在中華民國路線與台獨路線二者,台獨是必死無疑,中華民國路線卻有與中國大陸對等互動的地位。然而,台獨的「中華民國失敗論」,在兩岸抗衡中卻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其效應必是毀滅了中華民國,毀滅台灣

中華民國在台灣落地生根,但中華民國畢竟仍根源自辛亥革命與炎黃神州。根系落地台灣,但根源未斷也切不斷,斷之不祥。

即使全台灣都主張台獨,台獨也是絕路;但只要台灣大多數人擁護中華民國,則中華民國路線雖是萬般艱難,卻必有與中國大陸實現和平競合的可能性

台獨是最壞的失敗主義,已將中華民國糟蹋成「糟老頭」。唯有回復中華民國的自尊、自豪、自愛與自信,讓中華民國容光煥發,始能面對萬般艱難的兩岸關係。因為,愈「中華」,「民國」愈有力量

中華民國本身就是 CP 值最高的國防,中華民國憲法就是兩岸和平協議

賴清德應知,台獨是異議者玩物,中華民國是執政者責任賴清德別再以台獨為玩物,應當承擔起中華民國責任














積極延押柯文哲 消極以對陳啟昱?除了羈押 防逃機制呢


2024-11-03 05:46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教授兼系所主任(新北市)


京華城案,北檢向北院聲請延長羈押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獲准,似意味檢方仍在找證據南檢聲押涉台鹽綠能光電弊案台鹽前董事長陳啟昱等人遭台南地院駁回,南檢雖抗告成功,卻拘提不到陳、疑似「落跑」。對比兩案,也引發先押人再慢慢找證據?羈押標準不一?等質疑。

羈押,不僅是對人身自由的拘束,被告也會因此與家庭、工作失去連結。雖羈押並不代表將來一定有罪,但必會對被告名譽造成影響,甚至被貼上犯罪者的標籤。又羈押禁見被告雖能與律師接見與溝通,但因是在看守所面會,所謂辯護權,就可能受到時間、空間之限制。更甚者,若在羈押期間,檢察官三不五時提訊,被告就會在自由意志減弱的情況下陳述甚至認罪,致陷入「人質司法」境地

因此刑事訴訟法規定,必須在犯罪嫌疑重大,並有逃亡、湮滅證據、勾串證人或共犯之虞,且無他措施,如保釋、責付、限制住居、限制出境或電子監控等可為替代下,才得對被告為羈押。如此規定彰顯的慎押原則,除符合無罪推定及對被告權利之保障,也在避免檢察官動輒想以聲押被告來取供或取證

檢方偵查京華城案一開始,或因證據仍在找尋,或有共犯在外無法掌握等,或能成為羈押柯文哲之正當理由。檢方理應在兩個月羈押期間迅速找尋證據,以免損及被告受迅速審判之權利。

惜在此過程中檢察官不僅動輒提訊遭羈押被告,且不斷擴大傳喚證人及聲押對象,甚且特定媒體仍對於偵查核心資訊不斷散布。

反之,被告既已遭羈押,就注定完全處於挨打之局面;甚且,無論報導是否為真,輿論必已產生有罪的氣氛及印象,就算未來獲判無罪,肯定無法抹滅犯罪的標籤。

雖刑事訴訟法對於延押並未設下更嚴格規範,惟法院在審理延押時,實宜更謹守慎押原則,原因在於羈押絕不是讓檢方押人取供或先押再慢慢找證據的工具故法院於延押審查時,若仍以有被通緝共犯在海外、有實質影響力等為羈押理由,恐又加劇檢察官與被告的地位差與權力不對等,也讓所謂人權保障再次流於法條宣示

當然,若不羈押,確實有可能讓被告有可乘之機而逃亡,如近來涉及綠能光電弊案的台鹽綠能前董座陳啟昱疑似「落跑」,即是顯例

其實經十數年的刑事訴訟法修正,已增加許多替代羈押之手段,即除保釋,責付,限制住居外,更增加限制出境出海,甚至電子監控,且可相互併用,其目的既在避免動輒羈押對人權之侵害,亦促使司法者必須有積極的防逃機制,而非如陳啟昱案般的消極不作為

總之,若執法者仍執著於自白是證據之王、不押人就無法好好找證據之思維,再多的制度改革,恐也無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