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9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  德紅綠燈聯盟 擺脫親中?
◆  中共應反思/崛起形象 並未消融人們的恐懼
◆  有機農業救地球 封碳200億噸
◆  我的同意票 拒絕萊豬的食安風險
◆  用公投表態 走出缺電與漲價困境
◆  200億買平版 可能還不夠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茶事.茶思


2021-11-29 00:17  聯合報 /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一杯合宜的下午茶,常是最佳的元氣補給和心靈調劑。喝了後宛如螢幕上的飛機,凌空遨翔。(圖:張俊哲)



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英國茶;而且,先從自己的糗事聊起。

猶記得剛到英國求學的前兩周,強迫自己入境隨俗,每逢早上十點半和下午三點半,固定向研究所專屬的「茶坊(tea room)」報到,然而自第三周起便缺乏動力前往。其實我還滿喜歡英國茶以及那些甜點,不想去的主因在於有「聊天的壓力」。同仁們輕鬆自在的談話,從科學到旅行,簡直就是對我英文程度的嘲笑。我較能發揮的話題僅是台灣食物和兩岸關係,但他們聽了兩個禮拜,就甚少再問。為了躲開這種群聚的壓力,我總在茶坊要關之前溜入,買了茶點自行享用。不過在空曠的茶坊裡,那份異鄉遊子的落寞,不見得比聊天的壓力好受。

某天,我竟突發奇想,決定不去喝茶了!一方面可避開不自在,另一方面還可向老師和同仁們展現台灣公費生積極認真的工作精神。其實他們每次要去喝茶前仍很親切地向我說聲:「Tea!」,有的還甚至向我晃了晃馬克杯,但我就是不為所動。不過大概過了兩三周,我就強烈地感受到:我,並沒有贏得他們絲毫的尊敬,而且還引起他們的不解——不忙裡偷閒享受片刻,何苦來哉?他們一旦喝完茶,放好馬克杯,洗好手,就立刻捲起袖,戴上手套,走到實驗桌旁,全神貫注地做實驗。說真的,我還有股「被超車」的感覺。為了避免不合群,我悄悄返回「喝茶行列」,坦然接受聽不懂、講不通的尷尬。大約一年後,上下午各一次偕同仁向茶坊報到二十分鐘,竟成為生活習慣。有時早上遇到不可抗力之事錯過,還會有一股下午要補回來的衝動。

回台灣服務後,自己也試著維持此一習慣。然而想要在實驗室中推廣,似乎沒那麼容易。文化與觀念之差異,的確是條鴻溝。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可專心做實驗,且是咖啡達人的學界朋友,勉強恢復每天可喝、可討論的美好時光。詎料某天他竟對我說:「我們還是不要在這邊喝好了!因為透過這個窗戶,單位一半以上的老闆都看得到我,會以為我很混!」我替他抱不平,安慰他說:「您每天做得這麼認真,問心無愧,不用怕!」他苦笑喝完那一杯。不過,後來我們也真的「轉移陣地」。最近,我們還曾笑談當年此一窘境。然而更多時候,我們一起感嘆:現今不少同學常常一出去喝茶聊天,非得兩個小時後才回得來實驗室,且回來後繼續坐在電腦前閒逛網站,揮霍那美好的青春。

我坦承到目前為止雖喝了杯數可觀的英國茶,但仍不甚了解傳統英國茶文化,上述不過就是個人經歷。然而,我真的很感謝劍橋的前實驗室同仁,他們以身作則,不喝超過半小時,喝的時候怡然自得,也不怕老師看到;就算老師當天未到,喝完也立刻上工而不上網。他們沒教我如何泡茶,卻深深地將工作態度生活哲學烙印在我心中。我深信:態度對了,台灣珍珠奶茶的文化一樣可昂然國際,而且口感更佳。












200億買平版 可能還不夠


2021-11-29 00:20  聯合報 /   徐式寬/大學教授(台北市)
行政院拍板,讓教育部在未來四年砸兩百億給全國高中國中國小買平板電腦。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行政院拍板要讓教育部在未來四年砸兩百億給全國高中國中國小買平板電腦。教育部說因為疫情發現設備有城鄉差距,所以要照顧偏鄉學生,而且可以累積教育大數據,行政院長說要加強網路安全素養能夠分辨真假新聞。

如果這些問題可以靠買平板來解決就好了。我們的偏鄉學校最不缺的就是電腦設備,缺的是專業穩定的老師。如果是為了防疫要用,所以要讓學生回家有設備可以用,那麼請優先解決學生的連線問題。台灣的家戶連網率雖然高,但是除了桌機有使用固網外,絕大多數都是使用行動網路。換句話說,大多家戶都是使用父母親的手機來上網。請問小孩若帶著平板要在家上網,是否都要跟父母分享網路?這還不包括家裡附近沒有穩定網路連線的地方。

或許長官認為離線也可以用平板,但是長官應該知道離線用平板不能夠上教育雲、均一平台,或者是因材網等需要用帳密的地方。這還不包括家裡頭沒有良好的照明設備或桌椅的家戶,平板對於兒童幼弱的視力之傷害將更甚於桌機。

本案有提到要鼓勵公私立機構大幅加強數位內容,但是完全沒有提到要加強校內資訊人員配置,或是增設普通教師兼任資訊輔佐角色設立

近數個月來,因為疫情的關係,所有學校老師學生的網路設施、資訊設備、連線方式、規範流程、各式軟體、教師培訓、家長說明等,已經把所有的資訊人員的力量撐到超過極限,備極辛勞。這還不談偏鄉小校教師員額有限,一個學校只有一個資訊人員,不是兩個(沒有系統師),有些還要兼總務主任,管學校所有的網路硬體軟體以及防火牆等資訊安全系統,以及所有教師有關資訊設備的問題。

本案還有提到要增加校內的大屏螢幕頻寬設施,以利數位內容的利用,但是卻完全沒有提到要增加平板之外的其他軟硬體設備之採買與維修。包括黑板重構工程、窗簾燈光重新裝設、帶鎖櫃子購買與安裝、以及行動載具行動車的更新,更沒有提到各種平板內的軟體的購買與更新、毀損設備的維修添購,以及兩三年後所有的平板都需要汰舊換新的事實。

長官有提到教育大數據。請問是指那個系統要蒐集大數據?是 google classroom 嗎?還是 apple app 如 nearpod 等?還是單純指目前教育部正在推的因材網?我們有為老師們的各種教學需求來設計教學系統平台嗎?我是指為了教學用的,而不是指為了評量用的平台。當我們的學生有三分之一英文會考只有 C 等級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管教學,只管評量嗎?我們有花心力去了解如何善用資訊科技,把學生的英文帶起來,並且努力地建置這些內容與系統,進行教師培訓,來逐一完善這些配套嗎?如果真的要促進數位教育,用兩百億元買平板或者花四億元做大數據,可能都不太夠。














用公投表態 走出缺電與漲價困境


2021-11-29 00:22  聯合報 /   葉文南/紡織廠廠長(屏東市)
十月台電對企業發出「因應電力負載變化之電價機制作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十月台電對企業發出「因應電力負載變化之電價機制作爲」,知道的民衆不多。爲什麽?因爲缺電考慮到發電模式不同,白天讓太陽能全力發電,到傍晚時,這部分的發電會驟然消停。於是這份「機制作爲」,除了將過去夏日尖峰用電時程提前十五日(原六月開始,現改五月十六日),並將時段由每工作日(周一至五)十點至十二點,下午一點至五點調至下午四點至晚上十點,這個時段單價一度電漲了零點一一元。在平時工作日半尖峰時段,一度也漲了零點零八元。

我們是傳產行業裡的石化產業,都是廿四小時運轉,所以這份調整尖峰用電時段對企業並無任何作用,唯一有感就是「漲價」。把尖峰時程多加了半個月,又漲了二點三六%,半尖峰漲了二點八%左右。將來非核家園之後,天然氣五十%發電,再生能源廿%(五年内做不到),這些高成本的發電模式,請問每度電要漲多少?高耗能的企業,你們準備好了嗎?這還不適用在一般民用電力,將來勢必普及應用,大家做好準備了?

聯合國第廿六屆氣候峰會剛落幕不久,大家承諾強化民國 119 年(二○三○年)減排目標,逐步削減化石燃料。反觀台灣最近的核四重啓公投案,整個府院(含監察院)黨打擊核四,推三、四接的力道,讓世界嘖嘖稱奇,對淨零排放毫無政策與對策。

核能發電,尤其核四發電裝置容量二七○萬千瓦,占夏日尖峰發電八%左右。經廿餘年開開停停的施工建造,到因受日本福島核災影響,馬政府選擇安全封存,給未來的政府多項選擇。現在的政府就是要核四「乎伊死」?在企業而言,花那麽久時間,花費巨大金額的建設,到最後說「因故無法使用」。敢問企業大老闆們,你們公司允許這樣?是不是有貓膩在其中?要不要好好查一查?

公投還有二個多星期,請工商企業代表們走出缺電的加護病房,出來講幾句話吧!















我的同意票 拒絕萊豬的食安風險


2021-11-29 00:24  聯合報 /   林詠凱/台灣海洋大學、中興大學合聘教授(基隆市)
民間反瘦肉精毒豬聯盟精神科醫師蘇偉碩(中)等,在記者會中指出,萊克多巴胺對小孩的成長與健康有風險。記者潘俊宏/攝影



身為一個食品科學家與家長,我將在十二月十八日的公投對項目「你是否同意政府應全面禁止進口含有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等乙型受體素)豬隻之肉品、內臟及其相關產製品?」投下同意票,理由如下﹔

一、Beta 受體素不是食品添加物,而是飼料添加劑,原本是做為人類藥物,雖然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後國際法典(CODEX)許可添加做為動物用藥,但對於長期攝入對動物與消費者的風險評估欠缺。再者,對照使用食品添加物,如亞硝酸等是先民從硝石中偶然發現可改善肉類顏色,並抑制肉毒桿菌孳生等且經多年食用無虞,標準明確,且在加工食材添加;使用 Beta 受體素於飼料中改變動物的能量分配進而增加瘦肉比例,是違反自然法則與動物福祉的作法,個人無法苟同。

二、政府對於檢出標準未積極為國民健康把關:我國雖訂出零點零一ppm百萬分之一)的允收準則,卻未考慮以十ppb十億分之一)來做為法規標準。在零點零一ppm規格下,零點零一四四ppm(同等十四點四ppb)可以允收,但若改用 ppb 做為標準,四捨五入後則需十點四 ppb 內才能允收較為嚴謹,單位的轉換之間差了四個 ppb;也就是提高了四十%攝入的可能,請問當時訂出這樣標準的人,有考量國民健康與特殊族群,如孩童、孕婦、老人的健康風險嗎?

三、把 CPTPP 等區域貿易協定與萊豬議題混為一談,卻忽略諸如氣候變遷、碳稅成本與歐盟國家等禁止先例,有失公署誠信且有恐嚇民眾之虞。

四、政府無法擔保除了生鮮豬肉以外,如製成加工製品,是否會流入孩童的健康午餐,另政府的檢驗能量能否防堵前述問題?這是我身為家長最擔心的一件事。

五、台灣已經允許添加 Beta 受體素牛肉進口,對於前述憂慮不在意者大可享用美國牛肉,政府應考慮台灣民眾食用豬肉習慣,禁止添加 Beta 受體素豬肉進口,以做為市場區隔與保障民眾飲食選擇自由權。

基於上述理由個人將在十二月十八日公投於選項二勾選同意,建議政府在制定政策與貿易政策能更加專業周詳,保障國民健康。














有機農業救地球 封碳200億噸


2021-11-29 00:27  聯合報 /   黃大洲/台北市前市長、行政院前永續發展委員會召集人
吳文希/台灣大學農學院前院長、名譽教授
採取有機耕種方式種植作物,可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本月十二日在蘇格蘭結束。會後受肯定者,為確認各國在減排溫室氣體方面之承諾,以及減少燃煤使用及甲烷排放之決定;美中不足的是,討論仍然集中在石化工業方面;針對農業排放溫室氣體方面的責任,則鮮少受到重視。

去年聯合國永續發展解決網路主席沙吉士教授等人發表,農業排放溫室氣體量約占全球總排放量之廿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版「全球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 Edition 2021)中的報告,則提及農業排放之溫室氣體已占全球總排放量之卅七%,已達必須高度重視的程度。

工業革命時期的二氧化碳濃度是二七八ppm,民國 109 年(二○二○年)時已上升至四一七ppm。根據美國夏威夷冒納羅亞山上天文台,今年測得的二氧化碳濃度已高達四二一點二一ppm,因此造成近年迭創高溫、乾旱、森林大火、水澇、颶風、冰川融解、季節變化,以及生物物種滅絕等災難之世界紀錄。如今的氣溫已較工業革命時期增加攝氏一度,其後果便已令全球小麥、水稻、玉米及大豆的產量,依序分別減少三點二七點四三點一%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及生物工程系理查教授,在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行動」所發表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版「全球氣候行動」中報告,每年植物從空氣吸收的二氧化碳數量,是工業所排放量的十倍之多;在該年度報告中,芬蘭前總統哈羅黎也報導歐盟地區的森林,吸收了其他各排放溫室氣體領域所共同排放的二氧化碳之十%,由此均可見,植物在調節氣候變遷方面的地位。

而採取有機耕種方式種植作物,更可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為根據羅德爾研究所連續四十年的田間耕作系統的比較試驗,已證實有機農業可以減少使用百分之四十五的能源消耗,而且比慣行農業少排放百分之四十的溫室氣體。若全球農田均採用有機農業生產方式,農業則可封住一百到二百億噸的碳;並且土壤中之有機質含量增加,如此不但直接地作用在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而且可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中的生物種類及數量,以及增進作物抗病蟲害的能力。相對而言,慣行農業則呈現恰好相反的作用,所以目前全球的耕地已經有約百分之卅以上,遭到慣行農業的破壞。

況且全球碳匯的數量,以海洋、土壤、森林為最重要場域,依序所含碳的數量(億噸),為三兆四千五百一兆七千四百六千七百二十,而空氣中所含二氧化碳的數量為七千二百。所以要愛護地球,在可及的範圍內,應當顧及土壤的健康,不可使用化學肥料、農藥、及重農械耕耘等措施,而應以有機農業生產方式挽救之。

為減少農業在溫室氣體方面的責任,肩負農業行政、教育及產銷之相關人員,均應從根本著眼解決問題,而非創造些新奇炫耀的名稱,便以為就可根除農業所擔負減緩溫室氣體的問題。政府若擬落實有機農業,就應該輔導並補助農漁牧業者合格資優的動植物之營養原料,及病蟲害防治材料及方法,此乃方為正途,並且持之以恆,必可減緩溫室氣體、增加產量及營養價值、確保食品安全之效!













中共應反思/崛起形象 並未消融人們的恐懼


2021-11-29 00:37  聯合報 /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習近平在講話中警告外國勢力無法阻擋中國崛起。(路透)



愛因斯坦生命的最後廿年住在美國,他驚訝美國人高度重視物質享受,為此終生奮鬥,他們的住處、辦公室多很潔淨與典雅。美國人對人生展現歡樂、積極的態度,普遍友善、自信、樂觀,和美國人打交道很容易。愛因斯坦認為這是美國最偉大的資產。

美國人普遍守法與具有人道精神,他們不見得喜歡每年湧入幾百萬各種族裔合法不合法的移民,但法律如此規定,他們也都遵守。筆者在美國留學期間為了學費和生活費在中國餐館打工,是非法的,這樣的華人比比皆是。美國移民局和警察若無證據,絕不可以盤問誰有沒有綠卡,因為美國法律是無罪推定,更不用說一個人愛不愛國會成為罪名。

筆者以上敘述目的不是親美,美國政府對外工作以及對內的經濟發展與種族問題仍有不少問題;筆者欲說明,百年來全世界有許多人渴望離開自己貧窮多亂的國家,前往美國建立可以重新出發的家園,希望培育下一代可以像美國孩子一樣喜樂自在、有創意有成果。

中共在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第三份歷史決議後,警告民進黨「倚美謀獨」將採取斷然措施;接著點名蘇貞昌、游錫堃、吳釗燮三人為「台獨頑固分子」,稱將依法懲戒;然後發生遠東集團被罰款事件,國台辦稱「絕不允許支持台獨的人在大陸賺錢」,由是一時風聲鶴唳。

台灣社會逐漸蔓延一種憂懼,認為中共二十大習近平連任後,台灣將日益面臨中共槍口下和平統一的壓力。由香港一國兩制失敗前例,中共若以相同思維與手段統一台灣,後果必更嚴重,極可能產生新二二八事件。

近年中共對台進行文攻武嚇的鬥爭,台灣少有人會寄望中共可以帶給台灣人民平安幸福及言論自由的生活。台灣不是沒有支持中共的人,但真正欽慕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甚至中共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極少。

一八四八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遊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聖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聯合起來了。」此後馬克思主義影響人類文明一個半世紀多,其建立的國家不斷受到西方與亞洲民主國家的對抗。如今只剩中國和北韓是嚴格意義下的馬克思主義國家。

繼對蘇聯圍堵之後,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又聯合起來了,圍堵中國。雙方的對峙格局將深刻影響今後全球的政治與經濟走向。而對於台灣來說,尤其可能面臨來自中共跨海戰爭的深重破壞,其所帶給中國自身的負面影響,亦難以估計。因此如何因應,是所有兩岸人們都必須嚴肅思考的。

筆者建議中共反思,近年來中國崛起的形象,並未有效消融中共不斷發生極左政治運動帶給人們深刻的恐懼不安感。如何將中共文化逐步轉換為一個誠實、開朗、可信賴、可究責,從而可以帶給人們平安喜樂與自由的政黨,而不是延續著給人們一種制式陰鷙、記仇的危險政權形象,如此才可能由中共與中國聯合世界各政治、經濟、文化實體,共同開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契機。












德紅綠燈聯盟 擺脫親中?


2021-11-29 00:35  聯合報 /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外交暨國際事務學程召集人(新北市)
德國社會民主黨(SPD)的蕭茲(Olaf Scholz,圖右)即將取代掌權16年的梅克爾(Angela Merkel,圖左)成為總理。 法新社



歷經兩個月的組閣談判,儘管中間傳出難產,但紅綠燈聯盟終於真正浮上檯面。德國的對外政策,除了對歐盟、美國的走向外,特別是兩岸與印太議題為我們所該關心的。面對掌權許久、更是實際有為的歐洲領導者梅克爾告別政壇後,紅綠燈聯盟的對外政策該是蕭規曹隨?固然組閣協議可一窺堂奧,但未來仍需檢視不同國際議題,考慮外部環境及內部的磨合。儘管如此,人權、法理、美歐為主應為主要骨幹。

這份組閣協議論及中國大陸多處,可見綠黨和自民黨的主張著力甚深,凌駕對中政策隱晦的社民黨。相較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梅克爾領導下的組閣協議,「紅綠燈」三黨對中姿態趨於強硬。既未大書特書與中國大陸的夥伴關係,更跳脫過往強調大陸是德國經濟界的「巨大機會」。

組閣協議更是首次明確提到台灣,應是友台政黨(綠黨與自民黨)的傑作,主張「唯有透過和平方式以及兩岸均同意的情況下才得以改變台海現狀」。同時不脫歐盟支持在歐盟一中政策框架下立陶宛可與台灣發展關係的路線,並支持台灣事務性參與國際組織。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梅克爾較為親中忽視人權的路徑,協議竟首次納入批評中國侵犯人權等句子。無怪乎,有學者認為這是德國近代政府對華措辭最強烈的執政協議」。

有別於以往將中國視為合作夥伴,新協議將對中關係定調在三個層面:夥伴、競爭、體制對手,宣稱尋求與北京合作的前提是以人權和國際法為基礎,並敦促中國遵循公平的貿易遊戲規則。還強調以國際海洋法解決南海和東海的領土爭端,支持建立自由和開放的印太地區。簡言之,價值、法理基礎取向優先

至於「大西洋主義」、「歐洲主義」更是新政府明確的對外取向,主張同美國協調對中政策,並與理念相同的國家合作,以「減少對中國的戰略依賴」。德國支持建立一個歐盟層次的全方位共同對華戰略。未來總理蕭茲強調與法國、美國的夥伴關係將是德國外交政策的基石。由此觀之,德國未來的對華政策主軸會是考慮德、法的歐盟、美國加上理念相同的國家所互動而成。

不過,社民黨因長期在執政團隊中,不見得會背離前任政府所設定的路線。如要完全走出獨立於美中的對外政策,還須經過經濟分散風險與軍事、科技自主的考驗。換句話說,德國與歐盟布局的印太戰略是否成功,將是德國與歐盟轉骨的關鍵,不然最終仍走不出梅克爾專訪時的名言:「我認為完全與中國脫鉤是不對的,對德有損害。」










徐旭東投書/跨越選舉思維框架,尋求產業發展的大格局


2021-11-30 03:21  聯合報 /   徐旭東(遠東集團董事長)(本文作者為資深工業人)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我閱讀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Forbes)公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個人財富超過十億美元的富豪榜單,今年共有二,七五五位富豪上榜創下有史以來最多的人數其中來自中國大陸及香港人數為六九八位,而台灣則有四十七人上榜。由此可看到兩岸的經濟實力消長,大陸的進步令人無法忽視。

當大陸快速崛起之際,反觀台灣社會,四大公投攻防成為當下最受矚目的焦點,明年又即將面臨第三次九合一地方選舉,公投與選舉,占據了政府官員與政治人物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對於台灣的經濟政策、未來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產業佈局,就缺乏討論了。這正是我的擔心,我很着急,台灣應該多一點對產業未來的思考,因為政策是啟動企業資源配置的方向。

近幾年來,台灣「逢中必反」的現象,似乎有擴大跡象,也令人憂心。看看全世界,跨國企業看重大陸市場的程度有增無減。華府智庫、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所發佈的「民國 110 年(二○二一)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就有百分之八十七受訪的美國企業表示,過去一年並未將供應鏈的任何一部分移出大陸,且有百分之四十三的受訪企業,計劃在未來一年內加速擴大在大陸投資。儘管中美貿易戰仍持續,美國企業依舊積極加碼投資大陸。

近來兩岸政治進入零互動,關係急凍,但兩岸經貿往來卻愈來愈熱絡。財政部公布台灣對大陸及香港的出口金額,不但在今年前十月增加到一,五四六億美元,出口比重接近歷史新高水準(百分之四十二點五),而且還持續加深,到今年十月時,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擴大到八六二點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七○五億美元明顯擴大。看著這些數據,無法否認的是,大陸市場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的重要性。

但在目前台灣的政治氛圍下,某些輿論讓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投資彷彿帶有一種罪惡感,其實大可不必,台灣產業不必就此置身於世界潮流之外,應對大陸市場有合理的認識和判斷,不該讓意識型態掛帥,凌駕一切。

過去多年來,台灣許多機構進行過多次台灣人民對於兩岸關係的民意調查,其中「維持現狀」的選項,一直是最多數台灣人的主流民意。我也跟多數台灣人一樣,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我更一向反對台獨,支持辜汪香港會談時主張的九二共識,並且和美國與國際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如今台灣政壇風氣重視選舉,政治人物心中算計的主要是選票,著眼大格局的產業戰略卻不夠用心擘劃;而面對十四億人口的大陸市場機會,又刻意打壓,試問這符合台灣的長遠利益嗎?

台灣必須要看向未來。我是資深工業人,深深了解台灣產業極具優勢,卻也非常需要綢繆下一代的佈局。從簡單的思維考量,雖然無力解決兩岸困局,但始終希望兩岸和平,維持正常交流與互動。未來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氛圍,創造人民的最大利益,端看領導人的智慧。










徐旭東:台灣逢中必反 令人憂心


2021-11-30 03:03  聯合報 /   記者林海/台北報導
遠東集團昨舉行耶誕點燈,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左三)邀請來賓點燈。記者胡經周/攝影



在大陸投資遭跨省市調查罰款補稅後,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昨天以「資深工業人」自稱,獨家投書本報,表達對兩岸關係與產業政策不彰的焦慮。徐旭東說,近幾年來,台灣「逢中必反」的現象,似乎有擴大跡象,也令人憂心。

他指出,某些輿論讓台灣企業到大陸發展投資彷彿帶有一種罪惡感,其實大可不必,台灣產業不必就此置身於世界潮流之外,應對大陸市場有合理的認識和判斷,不該讓意識形態掛帥,凌駕一切。

大陸廿二日公布對遠東集團在大陸化纖、水泥事業跨省市調查,懲處補稅達新台幣廿億元,除亞泥等相關事業表達依法補正等程序後,遠東集團並未對此事表達態度。徐旭東昨天在主持遠東集團耶誕點燈晚會時,面對媒體追問也未發表意見,僅在致詞時大讚台灣景氣復甦,集團的零售、飯店與餐飲在五倍券的助益下,表現都很好。昨天這封投書,代表徐旭東對這連串事件基本態度。

徐旭東在文中指出,富比世富豪名單中,來自大陸與香港為六百九十八人,台灣有四十七人,可見兩岸經濟消長,大陸進步令人無法忽視。全世界,跨國企業看重大陸市場的程度有增無減。多數美國企業表示,過去一年未將供應鏈任何一部分移出大陸,近半數美國企業計畫在未來一年內加速擴大在大陸投資。儘管中美貿易戰仍持續,美國企業依舊積極加碼投資大陸。

希望維持現狀,反對台獨,支持九二共識,和美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當大陸快速崛起之際,反觀台灣社會,公投與選舉,占據了政府官員與政治人物絕大部分的注意力,對於台灣經濟政策、未來布局缺乏討論。徐旭東強調:「這正是我的擔心,我很著急」。

他指出,近來兩岸關係急凍,但兩岸經貿往來卻愈來愈熱絡。到今年十月,台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更擴大到八六二點五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七○五億美元明顯擴大。無法否認的是,大陸市場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和貿易增長的重要性。

徐旭東強調,他也跟多數台灣人一樣,希望兩岸關係「維持現狀」,更一向反對台獨,支持辜汪香港會談時主張的九二共識,並且和美國與國際態度一致,支持一中原則。

產業戰略不用心擘劃,對大陸市場打壓符合台灣長遠利益?
他在文中直言,如今台灣政壇風氣重視選舉,政治人物心中算計的主要是選票,著眼大格局的產業戰略卻不夠用心擘劃;而面對十四億人口的大陸市場機會,又刻意打壓,試問這符合台灣的長遠利益嗎?

徐旭東認為,簡單的思維考量,雖然無力解決兩岸困局,但始終希望兩岸和平,維持正常交流與互動。未來如何創造兩岸和平的氛圍,創造人民的最大利益,端看領導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