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禿子有光照著亮 就是要拚經濟
◆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
◆ 酷經濟/悲情美股 恐引發全球哀鴻
◆ 漫畫/馬王政爭第二回合
◆ 普悠瑪案/懲處再多人 解決不了台鐵問題
◆ 官員很忙 救高麗菜請自己來
◆ 迎接投資潮 政府準備好了嗎?
◆ 兩岸一家親 綠白公約數?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悲情美股 恐引發全球哀鴻
2018-12-21 00:03 聯合報 林建甫
美股跌跌不休,紐約證交所交易員飽受驚嚇。 (美聯社資料照片)
最近美股的表現相當不妙,不少專家已經預測全球景氣衰退的來臨。
美股十月以來急轉直下,已跌破年初價位。而且這個月情況最慘,不僅傳統的耶誕節行情沒有發酵,截至十八日跌幅接近八%,是民國20年(一九三一年)經濟大蕭條以來最慘的十二月。跌跌不休引發市場極大的賣壓,怕再來就是賣股還要貼錢的恐慌斷頭。
從各方資訊看,近期美股大跌可能有幾個因素。首先,所有人都將矛頭指向「升息」。的確,自民國104年(二○一五年)美國進入升息循環以來,累積升息超過八碼或二%。
與此同時,「縮減資產負債表」的衝擊,也不容小歔。從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十月以來,聯準會「縮表」三千六百五十億美元。市場估算,這約等同升息二至三碼,連同聯準會的升息,迄今緊縮政策實質升息力道恐怕已達三%。現在「縮表」的規模,又提升到每月五百億美元,一年就收回六千億美元。這種「縮表」力道,若明年預期升息有二至三次,則累積實質的升息幅度將會超過四至四點五%,這與民國93至95年(二○○四年至○六年)金融海嘯前的連續十七次升息幅度相當。這種又快又急的緊縮貨幣政策,讓市場膽戰心驚。
其次,這兩年美國在五檔科技與網路股組成「FAANG」(臉書、亞馬遜、蘋果、Netflix與Google)領軍帶領下,本來股價及指數屢創新高;但十月以來,FAANG股價跌幅遠高於指數,蘋果跌廿九點三%,亞馬遜跌廿三點六%,Alphabet跌十三點六%,Netflix跌廿七點八%,成為美股重挫的關鍵。回顧歷史,兩千年dot com泡沫、民國97年(二○○八年)金融風暴根源都自於資產過度擴張。這幾年科技股及獨角獸雨後春筍的現象,加上網銀、P2P借貸都讓資產大肆擴張,造成另一波泡沫。泡沫破裂,股市下墜就又快又急。
明年美國及全球主要經濟體受貿易摩擦影響,經濟成長一定比今年差,風險也會比今年更高。消費者支出擴增力道就會不如預期,企業信心也會下滑。基本面不好,股市就更缺乏向上動能。
市場充斥的負面氛圍,股價不跌也難。股市不但是經濟櫥窗,也是市場先行指標。股市反轉確立,經濟就由盛轉衰,我們要提早因應。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上)
2018-12-21 00:06 聯合報 張作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清大前校長、知名物理學家沈君山九月病逝,清華大學開放「奕園」供校內師生及故舊追憶沈君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清華大學十二月廿二日舉行追思會,追念故校長沈君山先生。典禮開始是詩歌吟唱,三首詩之一是崔顥的「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黃鶴一去不回了,我與沈先生數十年的交往,在形式上要「結束」了。雖是必然,難掩惘然。
沈君山在學術界曾任大學校長,在政界作過「不管部大臣」,精於棋橋,游於文藝,認識的朋友何其多也。但我們今天的傷懷,應非僅及於私人,而是從台灣和中國的角度來看:如果有沈君山,我們今天的環境會是怎樣?
沈君山民國21年(一九三二年)出生於浙江餘姚,少年來台,從建中、台大到留美讀書和教書。他可以像其他很多人一樣,終老他鄉。但他基本上是個知識分子,中國文化給知識分子下的定義、課的責任,是先天下之憂而憂,是聲聲入耳、事事關心。
民國59年(一九七○年)日本侵占釣魚台,引發台灣留美學生的保釣愛國運動,也改變了沈君山的人生觀和人生歷程。他在四十初度之年,值台灣退出聯合國之際,毅然辭去普渡大學的終身教職,返台效力,決定以「兩岸關係和族群融合」為努力方向,並提出「革新保台,志願統一」的主張。台灣不革新,就難以自保;兩岸若統一,須出於志願。在四十六年前,以兩岸關係和台灣的內部情況,說這樣的話,不僅要智慧,也要勇氣。
革新首在民主;保台必須團結。當時「黨外」勢力漸起,與當政者針鋒相對。稍有不慎,易生意外。沈君山的學養、性格和立場,被各方屬意為溝通協調的橋樑人選。他處理了「海外黑名單」問題,並全力協助「美麗島家屬」;台灣三大政治血案──林宅案、陳文成案和江南案,沈君山參與了前兩個的善後,而且受到信賴。台灣後來的解嚴與開放黨禁,沈君山的努力應記上一筆。
至於兩岸關係,沈君山一向主張,既要顧及大陸的立場,尤應維護台灣的利益。本著這樣的原則,他協助主管當局,負責與大陸談判,奇蹟性的創造了「中華─台北」的奧會模式。以後台灣參加各種國際活動,也都循此方式進行。後人沿用它或覺無甚出奇,但一讀沈君山的回憶錄《浮生後記》,就知他在折衝過程中花費了多少心力,克服了多少困難。
沈君山不以在外圍與大陸游擊式接觸為滿足,他要尋找兩岸制度的和解之道。除了早期的「革新保台,志願統一」,以及後來參與制訂《國家統一綱領》,他還陸續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治」、「一屋兩室,各持門匙」、「一個國家,兩個政府」等各種嘗試方案,比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早了很多。
沈君山最重要的「兩岸事業」,是民國79年(一九九○年)後的兩年內,以個人身分,到大陸三晤當時主政的江澤民,每次都談數小時。他反覆說明台灣目前不能接受統一的原因,及台灣必須要有自主空間的理由。他還為雙方提出各種設計構想,如「一而後統」、「統一『中』」──先求一個中國,其他問題留待以後解決。
江澤民指責台灣的國統綱領要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沈君山駁正他,是「以自由、民主、均富統一中國」。顯而易見,沈君山希望台灣人民生活在這樣的標準下,也希望大陸人民生活在同樣的標準下。沈君山甚愛台灣,但並非不愛大陸。他正因愛台灣,所以也要愛大陸。兩岸之間,如果此岸之人不愛彼岸之人,甚至憎恨他們,則兩岸如何可望和平融合?某些「台籍同胞」,往往以是否「愛台灣」檢驗「外省同胞」,沈君山是一個最好的答案。(上)
沈君山 大陸人 愛台灣(下)
2018-12-22 00:29 聯合報 張作錦/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沈君山1999年第一次中風,但樂觀健朗,仍不斷寫文章討論國內政治和兩岸問題。圖為2004年12月沈君山(左)參加聯合報文學獎頒獎典禮,與張作錦談笑。八個多月後,2005年9月第二次中風,但2007年仍替準備競選總統的馬英九撰寫兩岸政策說帖,隨即第三次中風,終於身殉他的「兩岸事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他知道,正因愛台灣,所以也要愛大陸
沈君山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第一次中風,影響不大,可以行走和書寫。民國90年(二○○一年)「九歌」為他出版散文集《浮生三記》,仍然為兩岸事多所著墨。我在《聯合副刊》上發表一篇讀書心得:〈尚思為國戍輪台?──沈君山的新書與舊夢〉,認為台灣的政治環境已經變了,以他的出身背景,恐不宜也不能再為兩岸操心。他應該珍惜自己的健康,轉變生活重心──發揮另一長才天賦,多寫寫文章。
我在這篇小文中指述,陸游六十七歲致仕,蟄居紹興鄉下,身在田野,心存社稷,某夜風雨大作,他賦詩曰:「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他最後雖未能迎回二帝,更未能阻金兵南下,但留下九千三百首詩,一百三十首詞,亦足以不朽。沈君山有彩筆如魔杖,可點石成金,除了兩岸問題,難道就沒有別的事值得努力?我認為,在出此「新書」之際,他的「舊夢」也該醒了。
沈君山讀到文章,給我寫了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話:「中國老知識分子最大的毛病就是好『聲聲入耳,事事關心』,總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才算男兒本色。兩岸的事,身老力衰,去春赴京兩次,要管也管不動,何況人家不要你管。但都放手了,活著有什麼意思?」他還把我所引陸游的詩,改了幾個字以自況:「僵臥清華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夜闌臥聽風吹雨,中南海事入夢來。」聽聽這話,這口氣,似乎下定決心「拒絕悔改」了。
民國94年(二○○五年),沈君山第二次中風,雖然思考力未減,但行動能力已大為衰退,手不能寫,足不能行,卻為「漢聲」編寫一套五卷本的《沈君山說棋王故事》的書。中日韓、老中青三代棋王吳清源、木谷實、林海峰、曹薰鉉和聶衛平都入列。沈君山自青年時期即浸淫於棋藝,如今回歸舊愛,心有專屬,他的「兩岸狹心症」也許會慢慢好起來。但民國97年(二○○八年)到了,台灣政壇狂飆再起,而台灣的前途與大陸不可分,兩岸問題再受重視,於是沈君山的「舊病」復發了──也許不是復發,而是根本從未痊癒過。
民國96年(二○○七年)四月廿八日沈君山給我一封信,透露正在「為他人作嫁衣裳」,他是「兩岸關係議題的主筆兼顧問」,隨信附給我的兩篇「大塊文章」,是他兩岸意見的說帖。
對兩岸間事,沈君山這幾十年來未嘗須臾離。他深知,兩岸問題如不能和平解決,一旦訴諸武力,不僅大陸將受創傷,台灣更將生靈塗炭。解此困局而登斯民於衽席,是他平生最大心願,現在有人要用他的兩岸政策,他立即興高采烈起來,寫信還擊我,「對在下還是小看了些」,他雖然「僵臥清華」,但「不致只能不自哀」,也不是「尚思為國戍輪台」,而是「尚能為國戍輪台」──意謂自己的主張將來有可能實現的一天,那不等於在輪台最前線打了勝仗了嗎?
作過國立大學校長和「不管部大臣」的沈君山,會在乎什麼「主筆兼顧問」?「幕主」馬英九雖然是他的好友,但以沈君山的人品與學養,他會只在乎一人一家之興衰?這位兩岸議題沙場上本應解甲歸田的老兵,一聽到號角響起,立即拖著「剩體殘軀」,跛著腿,拄著拐杖,飛奔衝鋒前去。原因無他,他對華族有情,對中國有情,對台灣有情。如是而已。
沈君山「為人作嫁」的「兩岸問題說帖」,主要包括四點:
一、兩岸目前不可能達成一個雙方同意的終極模式。
二、但可以建立一個過渡的分治架構,以防範意外衝突並促進交流合作。
三、經過和平演變,中共達成民主化的時候,就是分治架構轉化成終極架構的時候。
四、終極架構之決定,須經由雙方人民分別之同意。
大選尚未開始,他的兩岸政策尚未啟用,沈君山民國96年(二○○七年)第三次中風,隨即臥床不省人事,前後十一年,他的理想,他的主張,甚至他的人生,都隨之結束了。
他期望台灣民主化,等到的卻是民粹化;他也祝望大陸自由化,等到的卻是更嚴密的控制化。至於兩岸關係,尤見漸行漸遠;一方是「獨立公投」,一方是「反分裂國家法」。甚至他對台灣最具體、也很重要的貢獻,「中華─台北」奧會模式,都被他一同奮鬥的夥伴和這個莫名其妙的政府,拿去公投「作廢」呢!病中的沈君山,若仍有意識,其心情惆悵可知,意興蕭索可知。他走了,不也算是解脫?
但是我們留下來的人能解脫嗎?環顧世局,回望台灣,想到崔顥「黃鶴樓」的最後兩句:「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下)
普悠瑪案/懲處再多人 解決不了台鐵問題
2018-12-20 23:59 聯合報 陳劍賢/台東縣議會秘書長(台東市)
台鐵普悠瑪列車10月出軌翻覆,造成重大傷亡,台鐵初步擬出超過15人的懲處名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東鄉親最難接受的是,列車兩組主風泵在發車前既已故障,為何仍然發車,台鐵局草菅人命的作業,實應負最大責任。兩造沒有交集及共識,再開幾次協調會,仍未能解決問題,筆者建議如下三點,或有解套的機會。
一、以消費者保護法談賠償問題:台鐵局屢次強調以鐵路法相關規定處理賠償事宜,台東鄉親希望以國家賠償法談賠償問題,但國賠法是一種補充性質之法律;如以消保法處理賠償事宜,政府為商業經營者,人民為消費者,將受難鄉親精神撫慰金、工作損失或勞動力喪失等損害項目,加總賠償外,另外如有重大過失,還可依消保法請求「懲罰性賠償」,筆者相信必能實質解決問題。
二、請台東縣政府組專案小組,協助鄉親解決後續問題:由於受難家屬約有一百多人,每次協調會家屬除各自陳述外,意見未能聚焦,亟需縣府以任務編組方式召集法律、醫療及社會福利相關實務人員,有效協助解決問題。
三、「消費者主義」是新公共管理的價值,以人民為主;台鐵局是服務性的機關,乘客是消費者,台鐵局應充分考量消費者的權益,以同理心面對家屬,解決問題。
普悠瑪事故是我國交通史上慘痛的公安事件,建請交通部早日找出真相,釐清責任歸屬,擬定最終賠償方案,妥善解決後續問題。
迎接投資潮 政府準備好了嗎?
2018-12-20 23:53 聯合報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台積電三奈米新廠將落腳南科園區,南科管理局為此提出南科園區環差變更計畫,日前通過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 記者曾吉松/攝影
台積電是極為重視節水,但再怎麼節省,新廠也一定會增加用水用電。報載該廠日增七點五萬噸用水,已比我印象中、早期提出每日約增加廿四萬噸要少很多;環團要求用百分之百再生水,是避免水環境惡化的良好提議,只是依現況根本做不到。
再生水發展條例於民國一○四年底三讀通過,政府要投資一百五十億,在全台興建再生水廠;一○五年七月,經濟部、內政部、科技部與台南市政府共同簽署合作意向書,將永康汙水處理廠升級成再生水廠,一○九年後,每日最高也才有一萬五千噸再生水,全給台積電還不夠。
將再生水當工業用水補充,除了廠房區位、用途、衛生安全、經濟效益考量外,主要也是避免工業用水排擠公共與農業用水,防止水環境惡化。工業大廠為供水穩定,也願意採用,但供水量實在太少;內政部今年十月剛修正前瞻計畫內再生水工程,經費不到卅億元,全台產水只有每日四點八五萬噸,水質已有粗略標準,但管線費用分攤、水價則必須個案洽談,可說進度蝸步、緩不濟急。
要發展經濟,工業用水量一定會增加。依照行政院核定的「水資源經理基本計畫」,依據所編定工業區、科學園區,依照產業類別所編定需水量,台灣北區一二○年將較一○五年增加每天廿五萬噸;中區工業用水已核定計畫者用水成長需求量約每日五十四萬噸;南區則增加每日約五十萬噸。
不但工業需要更多用水,水利會長在改為官派後,農委會也宣稱要將原灌區外農地納入灌區內供灌,因此農業用水預期也不能減少。因此水利署才一直提醒,現有六縣市有供水缺口每天約四十萬噸,預估到一二○年,七個縣市缺水量將達八十萬噸。
透過用水計畫查核、節約用水可把「隱藏」水量找出來,但若要持續建新廠,用水也無可避免增加。現在台積電新廠過關了,華邦電不也有三千億投資高雄?因中美貿易戰從大陸撤回的廠商也需要土地、水電,政府準備好了?
兩岸一家親 綠白公約數?
2018-12-20 23:50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桃園市)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在圓山飯店晚宴,台北市長柯文哲(中)歡迎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雙城論壇,柯文哲重提「兩岸一家親」;今年五月,他接受電台訪問時,首次提到這個題目,使他的支持度重挫十五趴。這回,他和來訪的上海市副市長周波同時稱「兩岸一家親」,目前還看不到台灣人民有強烈反彈。
柯文哲連任成功、緊接著就舉行「雙城論壇」,意味他不但不會迴避「兩岸一家親」議題,甚至使之成為會談主題,以此打通他和大陸交流的障礙,許多人估計他會參選總統,若是,這個障礙便非去除不可。
蔡英文非不得已不會放棄連任,她的三次「迴廊談話」,側重在內政問題,她跳到「第一線」卻未見行政院長賴清德在內的相關閣員有不悅,說明她民調支持度雖低,對內政的權力掌握仍有高度自信。由於民進黨仍是執政黨,大權尚未失,從改善內政進而提振經濟,還大有可為。
民進黨的障礙在兩岸關係,這個破口出現在韓國瑜選舉時喊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並未影響他的選情。尤其是在民進黨「政治原鄉」高雄,不啻當頭棒喝。台南黃偉哲雖當選,得票率不到四十趴。民進黨在中南部賴以自信的「本土化」、「反中」明顯崩解,如果兩岸關係政策不改,當堤防不斷被衝擊,民國109年(二○二○年)就可能失去政權。
柯文哲此時重提「兩岸一家親」,其信心無疑相當部分是得助於韓國瑜在高雄的成功實驗。柯粉、韓粉是當今「二強流」,那麼,民進黨還能固守在「反對九二共識」的堡壘中嗎?
「綠白合」,政壇多認為不可能出現,我認為這個論斷言之過早。蔡英文和柯文哲在北門相見,媒體形容場面冰冷;但「冰」的是柯文哲,蔡英文對柯文哲卻始終眉開眼笑,重修舊好心態溢於言表。九合一選前,蔡是主張依四年前方式不提名繼續支持柯文哲的,為此,柯母還曾公開表示:「如果蔡英文選連任,柯文哲一定不會選總統。」後來民進黨堅持姚文智參選到底,在兵戎相見的綠白選戰中,柯從未對蔡有惡言。所以,反柯的是民進黨,不是蔡英文。
有著這分情誼,在蔡英文參選的前提下,綠白就有「合」的基礎。分歧在柯的「兩岸一家親」是理念,還只是戰術?大家應記得他曾自稱「墨綠」,或許「墨綠」也只是對抗國民黨拉攏綠營的戰術,但戰術如此靈活的柯文哲,未來也有可能修飾「兩岸一家親」說法,以獲得綠營青睞。因為,柯若選總統,光靠柯粉能量是不夠的。
蔡英文方面,就得從「反九二共識」固執中走出來,或可對「九二共識」提新論述,甚至接受「一中各表」,只是「一中」著重在「中華民國是台灣」,將「兩岸一家親」虛表為歷史的、文化的。如此,柯與蔡便有望作戰術性相連,使綠白合出現雛形。
蔡與柯都明白,堅持對抗,一定兩敗俱傷。他們任何一方都不會跟國民黨「合」,就必須綠白合。「合」是戰略需要,如何合則是技術問題,無非利益分配。當年連戰、宋楚瑜、陳水扁三腳督選總統與黃大洲、趙少康、陳水扁三腳督選台北市長,都是血淋淋教訓。
國民黨與其寄希望於民進黨的「爛」,和柯文哲的勢單力薄,不如當心綠白合的政治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