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會演變成匯率戰嗎?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587/web/

.聯合報社論/長照沒有英雄,須靠舉國同村協力
.聯合報黑白集/賴揆的第一項政績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會演變成匯率戰嗎?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貿易戰會演變成匯率戰嗎?


2018-07-02 00:1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快速、大幅貶值,引發市場揣測北京可能會利用人民幣貶值來應對美國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措施,美中貿易戰會否演變成美中匯率戰?是必須持續關注的重大變數。
從4月初美中爆發貿易戰以來,人民幣持續快速貶值,上周四人民幣中間匯價跌至6.596兌1美元,創七個月的新低紀錄6月人民幣兌美元下跌3.3%,創下1994年匯率統一以來的單月最大跌幅,也引發市場揣測美中匯率戰的可能性。
多年來中國大陸一直位居美國貿易逆差來源之首位,去年美中貿易逆差達3,750億美元,占美國貿易赤字總額將近一半,因而川普政府將貿易報復箭頭指向中國。川普在競選期間曾揚言將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川普上任後,很多專家研判美國可能重演1980年代逼日本簽署「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做法,迫使中國在人民幣升值做出大幅讓步。
但川普上任後,美元指數從2017年初逾102.8的高點一路下挫至今年4月中旬89.4的低點,跌幅逾13%,同期間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升值逾10%。在美元全面走弱情勢下,川普顯然將解決貿易逆差的重點放在加徵關稅之上,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明顯放北京一馬,今年4月美國財政部公布最新匯率政策報告,僅將中國大陸和日本、韓國、德國、瑞士及印度並列為「觀察名單」。
然而,從4月16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對大陸電信設備商中興通訊之禁令、美中貿易衝突升高後,美元指數即一路上揚,到上周升逾6%,而人民幣匯價則下跌逾5%,跌幅雖較多數亞洲貨幣為高,但略低於歐元,可說仍在正常範圍之內。
美元重返強勢,在一定程度上,必然會抵消加徵關稅的效果,不過,從川普的角度,愈來愈多對中國及其他國家貨品加徵關稅,將推升相關進口商品價格,並加重美國消費者負擔,故而美元適度升值可提升美國人民及企業購買力,緩和物價上漲效應,但若美元升值過頭,加徵關稅效果不彰,啟動貨幣戰恐怕是不得不爾的最終選擇。
站在北京的角度,面對川普政府以加徵關稅為手段節節進逼,尤其威脅一旦大陸採報復措施,將對另外4,000億美元中國產品加徵額外關稅的情況下,放手讓人民幣大幅貶值,在相當程度上,可抵消對出口及大陸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在川普就任之初,大陸內部已有不少聲音主張,讓人民幣一次性快速貶值,以為美國啟動匯率戰預留人民幣升值空間。現在讓人民幣貶值,不但可緩和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也可為將來發生貨幣戰累積談判籌碼。
儘管如此,北京對人民幣貶值仍有很大顧慮,一方面,在2015到2016年期間,因為人行啟動人民幣貶值造成大陸股匯雙殺的嚴重後果,不僅引發股市劇烈動盪,同時因資金外流導致人行外匯存底遽降1兆美元。而今年以來大陸股市已有下行趨勢,6月上海及深圳指數更下跌8%,創下2016年1月來單月最大跌幅,故北京投鼠忌器,現在任由人民幣貶值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因為大陸對美國產品尤其是農產品亦採取加徵關稅的報復措施,造成糧食價格上漲壓力,如果人民幣又大幅貶值,勢必點燃通膨火種,引發廣大民怨。
所以,最近人民幣貶值顯然是人行順勢讓人民幣快速反映美元走強的全球趨勢,並非蓄意壓低人民幣匯率;但若人民幣貶值過頭,人行介入的可能性就會增加。一般認為,人民幣若貶過6.7兌1美元,人行干預就會顯著增加。
不過,美國試圖以加徵關稅大幅削減美中貿易逆差,要達到目標,勢必不斷擴大徵稅的項目和範圍,一旦如此,北京以人民幣貶值做為反制工具的動機將大增,美中爆發匯率戰可能性不能排除,屆時主要貿易國家包括台灣都很難置身事外了。





聯合報黑白集/賴揆的第一項政績


2018-07-01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凍省」廿年的台灣省政府,明年起不再編列預算,圖為中興新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就任閣揆滿十個月,最近終於完成一件無人能及的「政績」。他明年起不再編列「凍省」廿年的台灣省政府、台灣省諮議會、福建省政府的預算,使這些機關完全虛級化,連象徵作用都隨風而去。
作為一個「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不僅證明自己有「信仰」,也有能力推動台獨大業。問題是,把台灣從「省」的一級完全掛掉,到使它蛻變成賴清德追求的「台灣國」,誰也說不出還有多少無法跨越的現實鴻溝。賴揆不得不承認「台灣省政府」的名稱寫在憲法上,他沒有能力取消,但他至少可以取消預算讓它無法運作
賴清德還說,把省級機關預算「歸零」,也是為使國家資源做最有效運用,並提高行政效能。理由聽起來很堂皇,目標聽起來很宏大;但說穿了,一年省下的錢不過是一億多元。這點錢根本不夠民進黨塞牙縫,蔡政府一轉手就花掉了;因此,說是為了國家資源的有效運用,未免過度包裝。
由於聲望正隨著蔡英文的失政不斷下跌,賴清德推動台灣省實質「歸零」這一步,除展示其台獨工作者的氣魄,也是為了向獨派盟友交心。然而,既然獨派因此大喜,隨之而來的必然是激怒中共,而引起相應的外交報復。廿年來虛級化的「台灣省」仍然維持著,當然有其象徵作用,花一億多的預算並不算高。
賴揆這項政績,應該是擺脫了蔡英文的指導而親力自為;至於其代價,大概不是一億多能收拾的。






聯合報社論/長照沒有英雄,須靠舉國同村協力


2018-07-01 23:3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前體育主播傅達仁(左)安樂死,引發台灣社會的關注及對長照現況的討論。 圖/取自傅達仁臉書



前體育主播傅達仁赴瑞士安樂死之後,台灣許多家庭裡出現了這樣的對話:「我如果老到不能動了,你們就讓我安樂死,我不想拖累你們。」當子女聽到父母這樣的叮嚀,應是百感交集;但要如何回答,才算妥適呢?
在台灣,「安樂死」尚非合法的選項。在生命自主與倫理道德拔河未決之下,加上宗教信仰的阻力,在可見的未來,「安樂死」不會是這一代老人可以寄望的最後歸途。但那麼多父母的心情,何以卻對安樂死「寄予厚望」?關鍵就在那句「不要拖累你們」;寧願求死,也不願成為後輩的負擔
台灣雖擁有傲人的健保制度,但養老制度距離「不怕長照來拖磨」的無慮老後境界,卻是十分遙遠。台灣每年有十三.三萬人的中壯年為照顧父母而離開職場,七旬長者照顧九十歲老父母的「老老照顧」四處可見,因不堪負荷而照顧者先亡的「兩代同垮」現象正日漸增加。老年人對安樂死的寄望,正說明台灣長照現況的荒蕪
本報系願景工程最近推出《長照沒有英雄》的系列報導,描繪當今長照的難題,家庭照顧者往往要承擔體力付出、財務重擔及情緒耗損的三重煎熬。更難以應付的是,在傳統孝道及社會觀感的框限下,各種以關心為名對照顧者「下指導棋」的旁觀者,來自各方的「應該如何」、「為什麼不那樣」的評斷,形成某種形式的「照顧勒索」,使照顧責任愈難承受。
對照顧者而言,這些幽微的苦處,在孝道與家和萬事興的傳統價值之下,常是難以言說的心結。也因此,專題刊出後,讀者湧入大量的留言,彷彿找到了「天涯同是照顧者」的慰藉出口。一位讀者留言說:「長照沒有英雄,只有三頭六臂的怪獸每位照顧者都在沒有心理準備、沒有教育訓練的情況下硬上。赤手空拳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這一撐,幾乎就是押上了生命最精華的年歲。」
為何照顧者必須變身成為「三頭六臂的怪獸」,必須「赤手空拳地硬上」?原因是,家庭缺乏足夠的奧援,國家社會也沒有做好準備,無法透過制度提供民眾必要的支持
父母會老,我們都將成為照顧者。我們隨時要為那一刻作好準備,包括理解照顧任務的實際運作及基本事實:照顧失能者的平均照顧期長達九.九年,長照的花費每月平均約從三千元到七萬元,視失能者的嚴重程度而遞增。這場將近十年的長期抗戰,家庭成員如何分工,盤點資源、彼此承擔,都將挑動家庭關係的敏感神經,在在需要家庭預作討論及專業介入。面對長照,光是「用愛發電」是不夠的。
國家的責任,就在增加每個家庭面對長照重擔的韌性。政府雖推出「長照2.0」,但到底能減輕多少家庭的痛苦指數?根據願景工程的調查,使用過2.0的受訪照顧者僅一成八;而根據衛福部的統計,去年各縣市長照預算執行率僅六成四。今年已過一半,南部某縣長坦承中央長照預算一下子撥了八億元,還不知怎麼花!
癥結在於,長照2.0的服務只對輕中度、並有家人陪伴的失能者受用,對為數眾多且承受重大失能照顧的家庭則助益極微,問題都被丟回家庭,讓家人自理。對於家庭分工協議所需的專業協助,政府也缺乏支援性的服務給付,任由「手足風險」在長照難題中擴大。我們認為,政府在長照服務上必須有更突破性的眼光和設計,不能以提供少許點狀、裝飾性的服務為滿足,而應納入親人、村落、社區、同窗共老的創意模式,建立更多元、全面、好用的照顧制度。
國外有句俗諺:「養一個孩子,要用全村的力量。(It takes a whole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照顧一位失能長者,也是如此,要善用村里互助、社區支援的力量和資源,才能接住每個失能者、照顧者及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