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日 星期日

經濟/從英貿易部長訪台 學小國生存之道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禁得起以路線為名的內鬥嗎?
.聯合報黑白集.「誰靠誰」的翻轉思考
.經濟日報社論.從英貿易部長訪台 學小國生存之道








經濟/從英貿易部長訪台 學小國生存之道


2016-10-02 02:5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英國國際貿易部長韓斯(Greg Hands)剛剛完成在台灣的兩天訪問,在短短兩天的行程中,他分別拜會了蔡總統、經濟部李部長、外交部吳次長,與經濟部王次長進行台英貿易談判、在政治大學周校長陪同下進行了一場演說、和英國上議院副議長聯袂參加「台英商務協會」的聯席會議。韓斯此行除了希望我國進一步降低金融服務等行業的貿易障礙、引進英國的食品與飲料產品之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宣傳「英國」這個品牌。在英國「脫歐」之下,我們從韓斯這次訪台,其實可以學到不少東西,尤其在台灣國際空間受到壓縮之際,應該有敏銳度學到一些「小國」的生存之道。
就在訪台的第一天,這位貿易部長在台灣媒體刊登了一篇精彩的文章,詳細說明他和台灣早已存在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告訴我們今日英國在全球經濟上的重要性。例如,英國是全球第五大經濟體、在最適合經商的國家中英國排名全球前六名、其就業率創史上新高、預算赤字較六年前的高峰值減少近三分之二,在全球金融服務、保險、電腦與資訊服務領域居於領先、為全球最適合創業和企業發展的地點之一、全球十大頂尖大學英國擁有其四、台英貿易總額過去五年成長了50%。
換句話說,韓斯是在告訴我們,英國迄今仍然是全球經濟的重要角色,是領導全球創新的重鎮。沒錯,英國在金融服務業的創新發展能量,讓倫敦迄今的外匯中心業務還是超越紐約,就是一個證明。
甫出爐的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評比,英國從去年的第十名居然一次前進三名,成為全球第七,凌駕我國的第14名,的確有兩把刷子。
然而,今年的「脫歐」公投,卻為英國的未來投下了變數,外界也紛紛表達了疑慮。韓斯在政大的演講,就在闡釋英國脫歐並非在「離開歐洲」,而是要「重新加入世界」,要將自己擺在世界的中心和世界「重新接軌」,不必為滿足其他27個國家而妥協。這些話說得多麼漂亮,但是英國的確做了相對的努力,包括韓斯部長的「國際貿易部」,就是一個改組後的新部會,脫離一般國家的經濟或商務部會,全力發展和全球的貿易關係。而脫歐事務繁重,特別成立了一個「脫離歐盟部」(Department for Exiting the European Union)來處理相關事務,英國政府的效率和彈性可見一斑。
然而,更重要的是英國政府的實際作為,給我們的啟示。身為英國全球第32大貿易市場的台灣,也僅僅是英國在亞太的第六大貿易夥伴,英國卻願意派出韓斯前來,冒著可能得罪中國大陸的風險,進行公開且密集的訪問。
不久前,英國可是第一個冒著和美國關係惡化、支持和參與亞投行的西方大國,且習近平去年10月才攜帶了價值新台幣1.5兆元的大禮訪問過英國,英國拉攏中國之急、依賴中國市場之殷不言可喻;但英國卻可以為了全球性的更大利益,如此高調地派遣部長訪問台灣。而且,行程的安排既密集而面面俱到,且不見任何休閒度假安排,和國內少數部會和地方首長經常以輕鬆公務來夾帶大量休閒,真正任務都丟給部會相關「附隨組織」和智庫的做法比較,優劣不同、高低立判。一個歷史悠久的已開發國家能歷久不衰,就在於公私分明、全力衝刺,其「拚經濟」的效果,當然和我們很不一樣。
世界貿易組織(WTO)剛剛公布年度全球報告,今年全球貿易成長僅有1.7%,為2009年金融風暴以來的新低;亞洲開發銀行也剛剛公布亞洲經濟展望報告,對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測從1.6%降到0.9%。比較台灣和英國對經濟的拚法,足以讓人感慨,我們真的不能從英國學到一些東西嗎?

聯合/「誰靠誰」的翻轉思考


2016-10-02 02: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老人議題該用翻轉角度來重新思考。記者董俊志/攝影

老人社會是個沉重話題,政策面為長照財源傷透腦筋,年輕人論「世代正義」氣憤填膺;社會新聞裡的老人,多半連結著孤苦獨居、貧病失智的形象。這世界上若還有「可愛的老人」、「快樂的老人」,好像只能靠孫越叔叔的笑臉獨挑大梁!
聯合報最近製作一系列老人專題,希望切入新的思考方向。從「奶力」看當代祖孫關係,從銀髮族看消費市場的新主力,甚至,連「誰靠誰還不知道」也成熱議話題。的確,重點不是今之老人不服老,而是向來看待老人的角度可能需要翻新了。
儒家傳統之「敬老尊賢」,把老人放在「受供養」的位階,其實隱含另眼看待之意;若有人竟「不知老之將至」,會被視為例外。但當代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不但在人口結構中比例龐大,且身心狀態和經濟實力都不容小覷,不見得要被放置在「退」和「休」的狀態。
歐美國家看待老人問題,就「平常心」得多。職場上忌諱年齡歧視,生活上不主張老人與「不能自理」畫等號,個人心理層面也並不以「兒孫承歡膝下」為老年幸福的唯一嚮往。換言之,老人何必要被當成受人另眼看待的對象?
台灣連捷運博愛座都屢掀爭議,好像老人必然倚老賣老似的。由此衍生出地下街、公園裡成群老人由外傭推坐在輪椅上的景象,「老人的特權」正是「老人的悲哀」的來源。從政策和社會文化面來說,該用翻轉角度來重新思考老人議題了。

聯合/國民黨禁得起以路線為名的內鬥嗎?


2016-10-02 02:5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只提九二共識,淡化一中各表。 報系資料照

為了新黨綱是不是刻意忽略「一中各表」,國民黨掀起一波「黨內互打」風潮。在連續兩次選舉重大挫敗後,國民黨嚴肅討論黨內路線,有助於重新思考如何趨近民意與現實,原非壞事。但是,如果相關紛爭只是為了權力競逐,搶食所剩無幾的資源,則徒然令民眾反感。何況,只見鬥爭、不見論辯的放話,也非已如風中殘燭的國民黨所承受得起。
藍軍這波路線之爭,起自洪秀柱去年角逐總統大選黨內提名時主張以「一中同表」取代「一中各表」;因為說不清楚,給予綠營和黨內對手「抹紅」的機會。洪營後來以「深化九二共識」取代「一中同表」,仍未能釋疑,最後遭致「換柱」;這也讓黨內出現裂痕,總統與立委選舉的後來慘敗,均不無關係。這項爭論,一路延續到今年九月全代會通過的「新政綱」。
持平而論,從「一中同表」到「和平政綱」,都有可以討論的空間。問題在,若論述說不清楚或遭刻意曲解,也產生不小的後遺症。無論如何,若把「一中同表」或者新說法「和平政綱」、「深化九二共識」當作「一中各表」的替代品,則是扭曲了事實。因為,過去八年國民黨執政期間,「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就是馬政府的「現狀」。至於「一中同表」或「和平政綱」,無論是否採行,都是「未來式」。拿虛擬的理論取代既成的事實,顯非明智。
國民黨新政綱未將「一中各表」放在「兩岸政策綱領」,再度埋下爭議的種子,近期吳敦義和洪秀柱數度交鋒,即因此而來。真正引發黨內齟齬的關鍵,則是洪秀柱旗下的網軍「晴天蝸牛」在網路上撰文,直接挑戰「一中各表」而起。該文先是以「中華民國憲法比一中各表更有正當性」提出質疑,在引發黨內批評後,黨中央的組發會選動部又撰文,倡議要以「和平政綱作為九二共識以外的另一個選擇」,並宣稱「九二共識不等於一中各表」。
挺洪陣營主動發起攻勢,反洪陣營迅速接招,看來不像是擦槍走火,倒像是彼此安排好的戲碼。或者可以說,兩個蓄勢待發的陣營,早已準備好要等著對方出招。從政治權謀的角度看,這樣的爭議恐怕不是「意料外」,而是「刻意營造」。尤其在「晴天蝸牛事件」後,黨中央加碼提出更具挑釁意味的「和平政綱作為九二共識以外的另一個選擇」主張;另一方面,吳敦義、郝龍斌等人則在海外鞏固「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論述,雙方顯然都沒有讓此爭議退燒的打算。
現在的問題在:爭議延燒是為了政策辯論,或另有其他政治圖謀?按理,若是路線辯論,最好的時機應該是在政綱擬定前後,但當時反而顯得「靜悄悄」,縱有雜音,也波瀾不興。由此看來,明年國民黨將進行黨主席選舉,可能才是答案。目前,除了早已表態將競選連任的洪秀柱,吳敦義、郝龍斌也有可能參選。若再加上黨內複雜的「挺柱」、「反柱」勢力,若將這波路線之爭理解成基於權力競逐的政治操作,恐怕不是沒有道理。
國民黨失去政權後,類似操作可說屢見不鮮。目前距離下次選舉還有兩年多,提名、輔選當然都是下任主席的權責;但黨中央卻用「預選制」、「武林計畫」等制度,千方百計將選舉和現任掛勾,以求鞏固權力核心。國民黨團更不時傳出,以「黨團自主」為名,與黨中央的領導唱反調。
比起選舉提名方式、黨團自主等話題,兩岸路線是更敏感的話題,可以一路燒到大選。然而,如今的「路線」辯論,儼已變成「內鬥」的代名詞;幾可預言,即使主席選舉結束,相關爭議也不會平息。正逢孱弱低谷的國民黨,禁不禁得起這樣的內鬥?發動這樣的意識形態之爭,又能幫國民黨挺過民主選舉的考驗嗎?國民黨居上位者宜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