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大咖封殺川普的反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085/web/

◆  聯合報社論/當黨意背棄民意,罷免就是不信任投票
◆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也有一堵川普牆
◆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大咖封殺川普的反思







經濟日報社論/科技大咖封殺川普的反思


2021-01-15 01:3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川普。(路透)


川普支持者6日闖入國會山莊爆發衝突,社群平台針對川普帳號的後續處置措施愈演愈烈;繼 Facebook 執行長祖克柏宣布直到政權和平移交「無限期」封鎖川普的 Facebook 與 Instagram 帳號,川普的推特帳號也遭永久停用。

從民國 98 年(2009年)上任以來,川普共發送了 50,639 條推特,平均每天發送數量超過10條,閱讀量達到 3,897 億次,川普「推特治國」的時代,終於落幕,從在推特上坐擁 8,870 萬粉絲的頭號網紅,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推特聲明中提到,川普因支持者認為選舉不公,不願出席新任總統就職典禮,談話內容中也可能進一步煽動支持者影響典禮進行;臉書創辦人祖克柏則發文指出:「在此期間允許總統繼續使用我們服務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除了川普的個人帳號在推特、臉書、Instagram 社交平台上被封之外,就連遊戲串流平台 Twitch、Snapchat 也停止推廣川普帳號內容,電商 Shopify 關閉了川普的線上紀念品商店,支付平台 PayPal 關閉了為前往華盛頓特區的川普支持者籌集資金的帳戶

川普在被網路平台全面封殺後,表示「我們不會被消音」,宣稱要建立自己的平台,但這個可能性也愈來愈小,蘋果、亞馬遜與谷歌同步封殺了有「右翼推特」之稱的 Parler,蘋果將 Parler 自線上商店下架,亞馬遜則是關閉伺服器。

封鎖川普帳號,雖然大快人心,但也引起爭議,首先是言論自由與守護民主的辯論;川普雖然貴為總統,有許多發聲的管道,但是長久以來,經過他的濫用,愈來愈多媒體已經不願意轉播他的演講,白宮發言人更是每次都與記者吵群架,川普需要能夠直接訴諸支持者的管道,而社群媒體正是提供他最好的工具。

大科技公司封鎖他的帳號,正是封鎖他的訊息管道,有人認為這是針對川普及其支持者的言論審查;但就像美國憲法對言論自由不是無限制的保障,沒有人能夠在擁擠戲院,有高喊著火了的自由一樣,川普在1月6日所作所為,讓臉書與推特的經營者相信,若繼續讓川普發聲,將會對美國民主體制,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封鎖他的帳號,是民主防衛機制,是鞏固民主的重要一環

很多人也相信,正是因為過去川普的言論從未受到過約束,民粹主義才會愈演愈烈,最終導致了國會暴力事件,尤其是在民國 105 年(2016年)大選中,民主黨認為始作俑者正是臉書,讓廣泛傳播的假新聞,將川普推上了總統寶座

可是川普的言論有問題,是否由這些社群平台自行決定,卻引發許多人的質疑,德國總理梅克爾首先就不贊同,德國政府發言人表達了她的觀點認為,完全關閉一個總統的帳號是有問題的,應該參考德國的作法,言論自由應以法律來限制,而非由私人企業的 CEO 來做決定。

真正核心問題是,為何四年來,這些高科技公司不敢碰川普,現在會突然集體行動,對川普痛下殺手呢?

其實川普對高科技公司是很好的,他上台以後,通過了大規模的企業減稅計畫,最高稅率從 36% 降到 21%,設計大赦條件,讓這些大科技公司將過去積存在海外的利潤匯回美國,間接促成股市上漲,這又反過來促成這些公司整體市值暴漲。

現在他要下台了,民主黨豬羊變色,同時掌握了白宮與國會兩院,不僅要重新加稅,對這些高科技大公司來說,最致命的是反壟斷,國會中民主黨對於反壟斷更加積極,谷歌、臉書與蘋果等都是在反壟斷的黑名單中

現在各大科技公司的 CEO 們,肯定都是寢食難安,苦思如何才能避免在民主黨主政下被拆分的命運,此刻對落水狗川普再踢一腳,完全是基於自己的利益,換句話說,封殺川普,就是這些大公司給拜登與民主黨的投名狀

在這個網路社會,真正能夠封住美國總統的影響力,不是法律,也不是權力制衡,而是幾個公司 CEO 的決定,這才是值得我們深思反省的










聯合報黑白集/台灣也有一堵川普牆


2021-01-15 02:5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川普12日對記者說,他在國會暴亂前對支持者發表的談話沒有不妥,不該被彈劾。圖為川普12日在德州的美墨邊牆發表談話。美聯社


美國國會暴亂事件後躲了幾天的川普,終於露臉卻是去看一堵牆。這堵牆是他的正字標記,除了那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響亮口號,他可說是靠著這堵牆當選的,現在他來看這堵牆,憑弔成分卻多於炫耀。

這堵牆原應在美墨邊境上綿亙數千里的,但四年任期忽焉過去,只蓋好四百多公里,繼任的拜登聲明過了,他不會再蓋下去,這牆不會像秦始皇的萬里長城,成為川普讓人緬懷的政治遺產,卻可能變成一堵瘋狂執政的紀念碑

現在川普一夕間就造好了另一堵牆。四年來他發過一萬多則推特,形同用推特治國,但人還沒下台,推特已將他帳號永久移除,比人走茶涼還慘,臉書與 IG 也無限期停用他的帳號,一個堂堂全球領袖,差不多被判處了社會性隔離的無期徒刑,社群媒體築的牆不比他的牆更深?

他犯的錯太驚悚,讓菁英全看傻眼,教唆群眾進犯國會,觸犯了美國的天條,與叛國沒什麼兩樣,國會當然發出雷霆之怒,準備用彈劾案將他永遠踢出政治圈

川普主義是單邊主義、孤立主義與種族主義的綜合體,他的牆就是川普主義的實體具象,恐懼、封閉與排外台灣是川普主義的膜拜者與海外最大集散地,自然也有一堵無形的鎖國之牆,但台灣難道要步他後塵,也被國際社會築高牆隔離起來?











聯合報社論/當黨意背棄民意,罷免就是不信任投票


2021-01-15 02:5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罷免案16日登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未來不到一個月內,將連續有兩場罷免投票,分別針對民進黨桃園市議員王浩宇無黨籍高雄市議員黃捷。由於萊豬議題延燒,接下來還可能有針對多位民進黨立委陸續發動的「割萊委」行動。「罷免風暴」蓄勢待發,不論結果如何,都將改變台灣的民主運作方式。

罷免權的原始設計是「對人」而不是「對事」,當民選官員與民意代表有失職之處,即由人民收回賦予的政治權力;這種「對人不對事」的罷免設計,轉向「對事不對人」的始作俑者,正是民進黨。民國 83 年(一九九四年)親綠團體和民進黨對支持核四的立委提出罷免,民國 103 年(二○一四年)太陽花運動後發起「割藍委」行動,都是例證。

興建核四、簽訂服貿協議,都是「黨意」,以此為由罷免個別立委,標示民進黨認同且以行動實踐將「對人的罷免」概念轉換成「對政策複決」,甚至是「對政黨信任投票」的做法。及至去年在韓國瑜並未有明確失職失格的情況下「罷韓」成功,罷免的意義更不限制在對個別政治人物失職與否的認定,而是政治決定

對王浩宇和黃捷的罷免行動,固然是從「罷韓」後的「報復性罷免」而起,但因蔡政府的爭議政策越來越多,踐踏民意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從監察院、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的人事案爭議不斷,到開放萊豬、中天關台與防疫雙標,盡皆如此。面對民意強烈反彈,民進黨或挾執政優勢一意孤行,或在立法院強行表決甚至違背程序正義強渡關山,在野黨的抗爭根本無法阻擋;加上民進黨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公投綁大選」大敗後,修法將公投和選舉脫鉤,且限制二年舉行一次,等於沒收了人民對政策的創制、複決權,人民要在民選官員與民代的任期中表現不滿,就只剩罷免權的行使了

當然,王浩宇和黃捷被提罷免的理由各有不同。其中王浩宇是由綠黨轉投靠民進黨,長久以來網路霸凌、爭議言論不斷;身為桃園市議員,卻花更多力氣在「監督」韓國瑜、國民黨和柯文哲。在萊豬議題上,護航力道甚至高過許多民進黨成員,還曾有故意將「萊克多巴胺說成賽德克巴萊歧視原住民言論,並帶頭出征販售進口牛肉的大賣場,無論對人或對事,被提罷免都不令人意外。

對於王浩宇被提罷免,昔日綠黨同志批他「為個人利益拋棄原本價值和抹黑其他政黨」;民進黨中央不置一詞,私下放話說他是「自走砲」,還有其他綠營民代說他被罷免是「替天行道」,切割意味明顯但不能改變的事實是,王浩宇捍衛的就是蔡政府的政策和民進黨的價值王浩宇曾經帶起的風向,得利的就是民進黨因此,對王浩宇的罷免票,也意味對執政黨的不滿

民進黨完全執政後,類似王浩宇「黨意高於民意」的民選公職所在多有。例如立法院對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表決,在七成反萊豬民意下,民進黨跑票的也只有三席。雖然目前被點名罷免的民進黨立委只有六位,但不辨是非、為黨意背棄民意卻是全面現象,僅僅切割王浩宇是行不通也毫無道理的。

對個別政治人物的罷免,支持與反對方各有論據,但因缺乏對執政者的有效制衡手段,當黨意背棄民意時,罷免就是另一種形式的不信任投票。因此,「罷免王浩宇」的意義,不只是針對一個市議員的罷免,更是對蔡政府政策的期中檢驗。無論成功與否,未來使用類似手段監督政府、收回權力,都成為合理之舉,讓執政者知所警惕,讓民選官員與民代以民意為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