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6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負油價的成因及展望\星期透視/台灣民主重要拼圖:不在籍投票

◆  防疫順時中 紓困要順民意
◆  星期透視/台灣民主重要拼圖:不在籍投票
◆  名家縱論/負油價的成因及展望
◆  氣爆案二審 抓遠放近 有違常識
◆  畫中有話/民眾關心連假 業者盼望人流
◆  畫中有話/「紓困」只顧口號 看得到吃不到
◆  畫中有話/防疫踩高蹺
◆  小心!無薪假悄悄變失業
◆  全球景氣 等待U形反轉
◆  疫情衝擊航空業 趁危機思轉機
◆  漫畫/被丟包的海軍
◆  疫情下,學習描述身體不舒服的能力
◆  一家給員工定心丸的公司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負油價的成因及展望


2020-04-26 00:25 聯合報 /   梁啟源(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活動,美國原油期貨甚至出現史無前例的「負油價」,使得國內通貨緊縮疑慮再起。 (路透)


美國西德州中級原油WTI五月期貨價,廿日創下每桶負卅七.六三美元紀錄;但這不表示未來消費者加油不要錢,因同一天,WTI六月期貨價為每桶廿美元,十二月為每桶卅二美元。

出現負油價的成因有二。其一為新冠肺炎影響需求驟減,原油嚴重供過於求,造成油價下跌壓力。其二為廿日期貨市場原預期油價上漲而買多的原油基金,未平倉數創下歷史紀錄,求售無門崩盤。本文認為五月後供需失衡隨著OPEC+減產及疫情減緩,油價逐漸趨穩,六月後期貨及現貨油價有可能反轉向上。

新冠肺炎影響原油需求,三月下旬後世界各國紛採封城、鎖國及不出門的隔離政策,減少水、陸、航空,也使許多經濟活動停擺。根據美國能源部(EIA)資料,受疫情影響,四月世界原油需求將減少十五%,或每日一,五○○萬桶供給方面,OPEC+雖達成每日九七○萬桶減產協議,但是要從五月開始。現在沙烏地阿拉伯還在增產並降價搶市,油市發生嚴重供需失衡,是油價崩跌要因

有關WTI期貨市場的操作方面,根據紐約證券交易所規定,期貨結算需用實體原油而不能用現金,且須在奧克拉荷馬州庫欣Cushing集中交割一般認為:因美國儲油設備爆滿,庫欣尤其嚴重,無法做實體原油交割,致原做多投資人須反向拋售其持有量,又因承接無人,以致崩盤。實際上,目前美國原油儲存設備使用率為六成,庫欣為七成六,尚有增加儲油餘地。原油期貨,紙上買空賣空交易約占九十九%以上,實體原油結算不到一%。此次最後結算日廿一日需以實體交割的未平倉數,只為庫欣尚可增儲量的十三%,儲油設備不足,非關鍵。

主要因廿日隔天是五月原油期貨結算日。其前一個交易日十七日(星期五)未平倉數為庫欣尚可增儲量的五點九倍,是廿日非賣不可的期貨。一般不會在結算前兩天尚有如此大量未平倉數,此特殊案例可能與大陸某銀行發行的原油ETF基金操作有關十七日紐約期貨市場母公司芝加哥期貨市場即曾預警負油價

五月後,油市供需失衡情況將會改善。從新增確診數來看,世界疫情已有趨緩,部分國家開始考慮在五月部分解封,中國大陸解封後復工情況良好,有助五月後世界原油需求回升。根據EIA估計,疫情影響五月及六月全球需求減量分別為每日一,二六八萬桶及八三五萬桶,遠低於四月的每日一,五八三萬桶。供給方面,因油價低到每桶廿美元,市場力量將使五月及六月供給日減二六五萬桶及三一八萬桶,加上OPEC+協議五、六月每日減產九七○萬桶,五月供過於求將從四月每日一,三三四萬桶,降為三三萬桶,六月反將供不應求達每日四五三萬桶。

以上世界原油供需預測值皆採EIA估計數,惟該機構數值是否過於樂觀?在供給面,其預測受低迷油價影響,五月及六月世界供給減量,將減少二六五萬桶及三一八萬桶,實際上單以美國言,年初至今油井數就由七九六口減為五二九口,減少二六七口卅三.五%。影響產量達三百萬/日,高於五、六月世界總減量,因此EIA並無高估供給減量。

就需求減量言,以美國實際四月存貨存量變動來查對,四月十七日較三月廿七日原油庫存共增四,九四○萬桶,平均每日增加二三五萬桶,還低於EIA對美國四月份預估淨供給(供給減需求)增加每日二六五萬桶,因此其對世界供需的預測,應具參考價值。
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星期透視/台灣民主重要拼圖:不在籍投票


2020-04-26 00:28 聯合報 /   楊泰順/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教授
不在籍投票爭議再起,國民黨青年部門近日串聯,要促成「不在籍投票」修法。民進黨立委表示,可在全國性的正副總統選舉、公投優先試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應付疫情蔓延,許多國家要求民眾保持「社交距離」或減少外出活動。為了防疫,理所當然,但期間若碰上選舉,減少接觸與民主參與又將如何取捨?

正在實施初選的美國,目前便面臨這樣的尷尬,有若干州因此宣布初選延後。無意延期或已完成初選的州,則開始認真思考,將既有的「附條件通訊投票」擴大為「全民通訊投票」,讓任何擔心染疫的選民,都可以選擇在家投票避免群聚。

但投票方式改變,難免影響政黨的選票算計。通訊投票的方便性,會使中下階層選民更樂於投票,但他們多數也傾向支持民主黨,這使得共和黨政客不能不擔心,通訊投票的普及化將有助於民主黨獲勝。川普在接受福斯電視台專訪時便說,一旦通訊投票全面採用,共和黨將永遠不可能選贏民主黨。

也因此,當威斯康辛州的民主黨州長在四月初率先提出擴大通訊投票的構想時,共和黨居多數的州議會便立刻予以否決。川普身為共和黨總統,次日也補刀狠批,認為通訊投票包容作弊不值得推廣。但CNN指出,三月的佛州初選與前年的紐約州選舉,川普也都採用通訊投票,如今反對除了顯現其「偽善」,也透露出共和黨對通訊投票的戒心

面對共和黨的杯葛,民主黨則採取訴訟策略應對。不久前內華達州的民主黨便認為,該州採取「有條件」通訊投票,等同剝奪部分選民投票權,進而向法院提告。預期今後數周,將有涵蓋廿餘州的四十個訴訟案將被陸續提出。共和黨當然也非省油燈,早在今年二月共和黨全國委員會與川普競選辦公室,便提撥了一千萬美元經費,準備為捍衛選舉的完整性而戰。無論鹿死誰手,法院的見解未來肯定都將成為選舉權議題的重要教材。

就在美國以通訊投票應否「應附條件」或「全面適用­」吵得不可開交時(目前美國各州都採有條件通訊投票,但僅五州採全面通訊投票),台灣的選民卻連選擇「不在籍投票」的機會都沒有。

根據內政部統計,在台灣設有戶籍每年居住國外超過九十天以上者,將近七十三萬人,欠缺不在籍投票制度,等於剝奪這些公民的投票權

最近政壇熱議,要將投票年齡從廿歲下調至十八歲,但估計受影響人數不會超過五十萬。前者只要法規修改便可付諸實現,後者卻還需要繁複的修憲程序;前者是台灣經濟的重要支柱,後者對社會的貢獻仍有待證明,兩者孰輕孰重不辯自明,但媒體討論卻似乎集中於後者,對前者沒有充分的關注。

立院多數黨不願通過不在籍投票,似乎也和美國一般基於政黨算計。但不在籍投票,除了海外台商,同時也包括離鄉就學就業的青年學子,民調顯示這批人較傾向支持民進黨。兩相折抵,不在籍投票不見得特別有利任何政黨,但對我國民主,卻是重要的一塊拼圖。

六月初高雄即將進行罷韓投票,屆時如果疫情未央,投票恐將成為疫情擴散的破口,讓不少人憂心。

但罷韓團體日前也警告,高市府不應以防疫之名,挫折選民的投票意願。肩負防疫重任的市府,無疑將面臨一個父子騎驢的窘境。但若能超前部署通訊投票,一切煩惱豈非多餘













防疫順時中 紓困要順民意


2020-04-26 00:40 聯合報 /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全台無薪假人數激增,勞動部急推多項紓困方案,但因方案太多,不少民眾霧煞煞,許多人專程到勞保局詢問,才了解勞工紓困方案非勞保局承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肺炎衝擊各行各業,行政院提出系列紓困案,雖是美意,但這些方案,不僅申請條件嚴苛,手續繁複,讓民眾看得霧煞煞,還充滿不公平、不合理。

就拿低薪勞工三萬元補助來說,三萬元耶,有不少大學畢業生起薪還不到三萬元。但要拿到此項補助的申請條件是,三月底前在職業工會投保勞保、投保薪資兩萬四千元以下、民國107年(二○一八年)未達課稅標準,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能得到補助。 如果在一般公司上班,因為有雇主,就算投保薪資兩萬四千元以下也不行。

但受雇雇主的底層勞工,一定比自營業者或沒雇主的勞工收入來得好嗎?那可未必;遇到一位離職後去菜市場做小生意的大姊,問她生意如何,她笑瞇瞇地說,比打工好多了,打工還要看人臉色。但他們有補助,有雇主的低薪勞工卻得不到補助。

紓困方案,請傾聽民意,切實到位,「防疫順時中,紓困要順民意」。對政府對民眾來說,複雜的事情簡單做,何樂不為?












氣爆案二審 抓遠放近 有違常識


2020-04-26 00:08 聯合報 /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
六年前發生的高雄氣爆案,高雄高分院判決大逆轉,認定業者都無責任,只有三名公務員遭判刑。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高分院就高雄氣爆案,前天判決廿多年前負責施工及監工的公務員有罪,負有維護及防止災變發生之責的廠商無罪,有悖社會常識,對未來社會安全的衝擊,難以估算。

台灣法院最近幾年來的一些判決,經常顛覆社會共識與認知。高雄高分院前天這個判決,和去年十月,台北地方法院就所謂「太陽花學運」鎮暴案,判決維護社會安全秩序的警察,應賠償違法占據公共建築群眾的採認,有「心證相通」的情況。

台北地方法院的那個判決,讓警察未來在維護社會安全、集會遊行秩序時,執法時產生猶豫,形成寒蟬效應。這個猶豫輕則警察受害,重則人民生命財產不保。而高雄高分院這個判決,也給未來負責維護公共設施品質及安全的廠商、公務員,有可以「不盡其力維護」的靠山。

高雄高分院判這個廿多前的官員有罪,主要是認為高雄氣爆案之所以發生,責任全在於當時高雄市府官員沒有按圖施作,沒注意四吋管線在穿越排水箱涵時完全懸空,未能陰極防蝕,廿多年來遭水流、濕氣鏽蝕,日後引爆「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高分院判決現在的廠商無罪,大致理由是認為,廠商在後續處理及應對時,無從改變這個氣爆的結果。高分院認定,榮化董事長因公司分層負責原則,而未違反必要注意義務。廠長雖疏於檢測維護管線,但依客觀情事仍不具預見可能性,而不成立刑法上之過失。

至於廠商其他工程師、組長等,則因為自知悉泵浦及該四吋管發生異常情事起,後續處理過程雖未盡完善,但此情況實逾越他們應注意且能注意之範疇;又這一管線係位在排水箱涵內,縱使發現,也無從逕行開挖,或以其他方式防堵該四吋管破口繼續洩漏,而避免氣爆發生,故無從遽認成立過失罪責。

高雄高分院這一相當特別的採認,如果能被其他法官或者法庭認同,我們社會的公共安全,就可能出現究責上的麻煩。那些因為道路等公共工程維護不良,而造成人民受傷等損害事件,人民追究責任時,法院還得翻找工程的歷史檔案,去找人負責。

別的不說,就拿一般人行道或公路為例。如果台北的凱達格蘭大道,出現一個大破洞,造成騎機車的人摔傷,目前全台各地作法,都是找負責維護這條道路的人或單位負責。而如果依高雄高分院的這個判決,未來難道要去找多年前,甚至十數年前,負責設計、監造凱達格蘭大道的人員負責嗎?

引發高雄氣爆的這條管線,已經做好廿多年。廿多年來的後續維護、檢修是否盡責,以及事發前一刻,廠商對管線出現異常的應變處置,都是氣爆是否發生的關鍵。高分院二審不對眼前的廠商究責,卻單就廿多年前公務員的監造判罪,令人不解。










畫中有話/民眾關心連假 業者盼望人流


2020-04-26 00:46 聯合報 /   圖與文/陳柏亨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民眾關心五一連假小確幸會不會被取消,行政院長蘇貞昌表態不會取消,相較民眾關心放假,自營業者顯然務實許多,內心希望空蕩蕩的攤位能有客人,再現人流,所謂「天助自助者,自助人恆助之」。










畫中有話/「紓困」只顧口號 看得到吃不到


2020-04-26 00:42 聯合報 /   圖與文/杜建重


鬧區騎樓下,店家貼出「結束營業」公告,一張不夠,四周牆上都有,渴望吸引消費用意,不言而喻。

政府紓困,金額夠、速度快、條件也要親民;若只顧喊口號,卻忽略流程門檻,最後還是「看得到吃不到」,那就可惜了政府的用心。












畫中有話/防疫踩高蹺


2020-04-26 00:02 聯合報 /   記者葉信菉
記者葉信菉/攝影


假日一名街頭藝人戴著口罩踩高蹺表演,展現藝高人膽大氣魄;如同台灣疫情指揮中心如履薄冰般防疫成就,獲國際認同。

近日敦睦艦隊接連數日傳出官兵確診,讓本來稍稍安定的人心,又浮動起來。加上中央與地方對防疫兵推不同調。昨閣揆蘇貞昌說,地方積極防疫不是壞事,不要攻擊做事首長。
只是病毒多變,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政府當以更謹慎態度面對,別讓之前防疫破功。












小心!無薪假悄悄變失業


2020-04-26 00:37 聯合報 /   古楨彥/萬能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新冠疫情擴散全球,衝擊各行各業,台灣無薪假人數將超過2萬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早以為無薪假只會影響高科技相關產業領域,近年來在台灣很多行業也遭波及。筆者一位朋友,原在航空貨運交通公司任職司機,在當時無薪假風潮吹起時,該公司已讓廿多輛大貨車和聯結車停驗,造成司機頓時無班可上;原先一個月工作廿多天,到後來真實上班不到十天。正常情況下,擔任司機每月有固定所得,再加上額外加班費可領到六萬五千元左右;現受疫情減班縮時影響,每月實際工作不到十天,薪水直降二萬元以下。為了讓家人過活,只好向親友借錢,造成放無薪假的勞動者身心疲憊。

根據勞動部資料,無薪假勞動者重災區,仍然以住宿、餐飲、批發及零售業為主。全台實施無薪假的勞工數一萬八千多人,創十年來新高

當景氣趨緩時,會靜悄悄吹起無薪假,儘管無薪假不會立即影響拉高失業率數字,但是受雇員工會因為被迫無薪假而造成真實薪資收入縮水,一旦收入減少自然影響消費力,進而影響國家經濟成長,這問題處理不好會變成未來失業率成長數字。












全球景氣 等待U形反轉


2020-04-26 00:32 聯合報 /   李同龢/大學教師
勞動部公布無薪假最新數據,截至23日全台實施無薪假的勞工數1萬8265人,人數創下10年來新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勞動部日前公布最新無薪假數字,目前有一萬八千多人放無薪假,且預期五月初還會破紀錄超過兩萬人;而美國由於封城及限制經濟活動緣故,目前累計已有兩千六百萬人請領失業救濟金。

國內生產毛額(GDP)是反映經濟活動的數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間消費,台灣民間消費占GDP的六成,美國則為七成,因疫情的關係,人們不出門消費時,就對GDP產生很嚴重的負面影響,經濟活動幾乎停擺,而GDP組成成分中,固定資本形成毛額也與民間消費連動,當民間消費停滯時,廠商也不會增加資本支出,進一步削減景氣復甦力道。

失業率是落後經濟指標,要預測景氣的走向,經理人採購指標PMI是一個常用來判斷景氣未來走向的指標,五十分代表持平;廿二日發布的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及法國的四月PMI指數都走低,德國、法國及英國的PMI都在廿以下,而日本與美國則在廿七左右,顯示這些國家製造業有很明顯衰退跡象,而這幾個國家服務業的指數,更顯示史無前例衰退。台灣四月PMI指數尚未公布,三月的PMI及服務業指數還不錯,目前就高所得國家數字看,台灣再好,四月PMI指數也不可能好到哪裡去。

一個多月前,不少專家還認為景氣會有V字形反轉,現在各種跡象顯示應該是不太可能,以民國97年(二○○八年)金融風暴言,影響較嚴重的是金融相關產業,花了十八個月景氣才復甦,目前美國失業狀況已經超過金融大海嘯,逼近民國19年(一九三○年)代景氣大蕭條,而景氣大蕭條花了十年,失業率才由廿五%減少到十五%,因此U字形景氣反轉應該是無庸置疑了。

大陸就是很好例子,武漢雖然開城了,商業活動重新開始了,可是人們還是很謹慎,不太出門,很多做當地生意的中小企業,業務都大幅縮減,被迫關閉部分店面以降低損失;做出口生意的,則因為國外疫情關係,訂單被取消及貨品無法運出,產量大幅減少,生產線上不需要那麼多員工,景氣復甦力道微弱。

需求面大幅減少,也使油價大幅下滑,甚至原油期貨還出現有史以來的負油價,而美國聯準會史無前例啟動無限量的量化寬鬆政策(QE),連垃圾債券也包括在QE購買清單上,可見疫情影響經濟嚴峻的嚴重性

台灣很早就開始防疫,所以現下疫情對經濟影響沒有如其他國家嚴重,但是疫情還是減緩經濟活動,台灣經濟成長很依賴出口,假如其他國家疫情無法在短期內控制住,則台灣經濟復甦力道就有限;全球疫情最終要能控制住,且同時不會對經濟活動影響太大,就要看何時能推出解藥及疫苗了。











疫情衝擊航空業 趁危機思轉機


2020-04-26 00:06 聯合報 /   程健行/高雄餐旅大學航空暨運輸服務系助理教授(高雄市)
疫情延燒,航空、觀光旅行等產業首當其衝;商總副理事長許舒博呼籲政府提出更大的紓困計畫。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小港的天空只剩下螺旋槳引擎聲音迴盪在耳際。曾幾何時,密集起降的噴射客機已不復往見,機場外空蕩蕩的停車場,代表著的是稀稀落落的入出境旅客,和鮮少送往迎來的接送機服務。這一切的改變,是來自於新冠病毒的始發,還是人類生活模式進化的省思?

航空運輸產業發展,靠的是人貨暢遊合流的基本需求,一場突來的傳染疫情造成全球鎖國,嚴格限制人的國際暢遊,剩下的是貨運物流和有限度的國內空中交通,對航空運輸業者的影響與變革是:

營運不再重客輕貨,而是貨比人嬌。
服務不再以客為尊,而是客隨主便。
市場不再數大更美,而是輕薄短小。
航線不再飄洋過海,而是固本安內。

只是,沒有客運的航空運輸,還有光鮮亮麗的一面嗎?
只是,動輒強調防疫安全的搭機,還有享樂的感覺嗎?
只是,失去經濟規模的獲利空間,還有營運的價值嗎?
只是,天際無法任我自在的翱翔,還有乘坐的必要嗎?

邱吉爾曾經說過:「千萬不要浪費一個好危機(Never let a good crisis go to waste)」,面對這麼樣一個衝擊全球經濟與人類文明社會的疫病危機,任何個人、企業以及國家,都應該深自思索:What is the next?












疫情下,學習描述身體不舒服的能力


2020-04-26 00:04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新冠肺炎徵狀目前已知包括嗅覺味覺喪失、頭痛腹瀉等,民眾留心自己身體變化,若能更準確表達,可以幫助醫師判斷。圖為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一波病毒影響太大,每天追著疫情進度跑,大家看多了疫情指揮中心新聞,間接對於生病徵狀也逐漸了解;以新冠病毒來說,主要包括嗅覺喪失、腸胃道症狀、暈眩等。

身為醫療從業人員,對於這個現象還挺開心的,像是一波無意間的全民教育,幫助民眾留心自己身體的變化;更重要的是,開始學會如何描述生病的徵狀。

過去我常遇見的困難之一,就是患者籠統一句「身體不舒服」;我只好瞎子摸象般猜,既然是神經科門診,多半是先從「頭痛」或「暈眩」開始猜起。如果第一步猜對了,接著一步步往下問:「頭痛是怎樣的痛呢?」此時大部分患者多是一臉茫然地說:「頭痛還有分哪一種痛嗎?」

我點點頭:「當然,頭痛還有分『悶痛』、『刺痛』、『壓痛』、『抽痛』、『電到的感覺』…」聽我一個個講下去,患者往往愣了一下,才開始試著找出最貼近的症狀。當我繼續問:「通常何時會痛?痛的頻率如何?怎樣的狀況下會加重?有沒有嘗試過哪些方法可以減緩?這樣的疼痛,過去有沒有發生過?或者說,這是人生第一次呢?」患者又是一陣手足無措,拚命回憶相關細節。

這讓我想起四歲女兒,那天她對我說:「媽媽,我需要看眼睛的醫生,我眼睛壞掉了,右眼有奇怪的感覺,眼睛張開和關起來會痛,不嚴重,可是就是有一種怪怪的感覺。」當下我怎麼也看不出她眼睛有那裡紅腫,眼睛內也沒有分泌物,整體外表也正常。

但是,孩子這樣說一定有她的道理,所以就帶去眼科檢查,也還好有跑這一趟,因為眼科醫師用裂隙燈仔細觀察,發現眼結膜有一個小裂痕,醫師還特意稱讚了一下:「妳女兒很不錯,從小很會表達。」這就是指表達病症的能力。

隨著大家愈來愈重視自身健康,我們應該正面積極的自小開始培養描述病症的能力;這個能力首先要懂得對自身的飲食、喝水、消化、睡眠、肢體運動等,最基本狀態時時留心,接著感覺身體起了變化需要就醫,還要有清楚描述這些變化的能力,對每個人取得醫療時機一定有所幫助,更能為醫病溝通帶來助益。

時下新聞媒體集中報導疫情,在接收相關訊息同時也能趁機學會關心自身健康變化、掌握變化程度、判別變化走向,及預想到了醫師面前要如何清楚描述,而非掛個號,卻懵懵懂懂沒有任何準備;那時醫師只好和患者透過你來我往的猜猜問答,才能抓出正確病情。










一家給員工定心丸的公司


2020-04-26 00:03 聯合報 /   莊聰吉/醫生(屏縣潮州)
截至24日為止,美國因新冠疫情死亡者已逾5萬人,圖為一名死者在紐約史泰登島墓地下葬。(美聯社)


好友廖先生任職的公司,母公司在美國,全球有兩萬多位員工,其執行長(在台灣求學,到美國拿碩士)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間,眼見美國確診、死亡與失業率節節高升,人心惶惶之際,發了一封公開信。

公開信大意是:不少員工最近頻頻問我—會減薪嗎?會裁員嗎?會被解雇嗎?放心!我的答案是,大大的NO,反而董事會正積極研商適當時機加薪,因為我深切了解,很多員工家庭成員因不能外出工作而收入減少,生計陷困頓。公司也積極利用我們積體電路設計強項,參與研發疫苗,希望儘早結束這場災難我很高興知悉公司一些員工自動自發籌集善款捐贈抗疫。為此,我決定你們捐多少,公司也捐同樣配合款。到現在為止,本公司有三名員工不幸確診,還好已康復,僅有一位員工配偶因而去世,在此獻上無限哀思。
最後他寫了一句話:「If you need us, we are here!」結尾簡潔有力,讓員工驚慌之際,吃了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