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屋頂下/兩把大鎖 同時打開…兩岸鑰匙在誰手中?
◆ 名家縱論/古今華胥國
◆ 星期透視/綠色公投對綠色霸權的挑戰
◆ 鳳梨外銷 又見撒錢補助
◆ 長久粗放用水 祈雨成功也沒轍
◆ 人民沒水用 政府要慚愧
◆ 畫中有話/超前部署哪去了?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古今華胥國
2021-03-07 04:39 聯合報 / 林蒼生(作者為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古老的貴州儺戲。(新華社)
傳說伏羲母親是華胥國人,那是個母系社會的世外桃源,人民純樸,生活簡單,從無爭端。傳說如真實,與現代相比,不得不令人深思,人類真進步了嗎?
幾年前去貴州看了場儺戲,舞者戴面具表演。沒有語言,舞步很像日本能劇。喔!不對,應是日本能劇與儺戲類似。
「儺」,與「能」的日本發音一樣,其中必有關連。儺戲很像華胥國傳說,對先祖傳下來的美麗世界充滿憧憬。用身體講故事,似比歌唱更能入心。
聽說原始人類,以心念互相溝通,後來才出現語言,文字是更後期。夏朝時,人尚可與天通,少有考古資料存留。商時,可通天者漸少,只剩帝王身邊的巫官占卜,甲骨文是其佐證。到了周朝,遂以周易來補天人不通缺憾。人類一步一步遠離自然,母系時代的安詳生活,漸成絕響。
在青海西寧西南,有個地方叫貴德。貴德之前,黃河水是清的,過貴德漸濁黃,故有天下黃河貴德清美譽。古代貴德也是母系社會。丹霞山色與黃河清流相映輝,是另個華胥國,後成父系社會,戰爭頻仍,生活不再安詳。
人之天性,女性多包容,男性愛爭逐。由此看,近來女性領導漸多,似是好現象。華胥國時代會不會再現?值得期待。母愛的包容胸懷若能普及,世界村理想未來才能展開。
包容心,最好由企業家來推廣,包容心是廣大心量的心,這正是企業家經營企業的必要條件。企業家心量有多大,規模就會有多大。這是個鐵律。榮格說,在潛意識底層,尚有一層人人內心相通的集體無意識。當集體無意識被私心掩蓋,心量就變小,包容心也變小了。當企業家把企業當家庭,把同事當家人,把產品當理念延伸,這企業不成功是不可能的。
包容心也就是愛心。證嚴法師心量遍及世界,慈濟的愛心救濟遍布世界。企業家當以證嚴法師為榜樣,將會有大不同表現。當今之世,大家都對政經不抱任何希望。 政治太多機心,經濟太多野心,未來東西方融合,政經都使不上力。唯有以像證嚴那樣母愛包容力,或許是條不敢幻想的理想道路。
東西文化各異,性格不同,王霸思維的選擇正是關鍵時候,廿一世紀是形而上能量時代,霸道思維隨廿世紀形而下物質時代,逐漸遠去。今天科學猛進,這是形而上時代特徵,但也不可忽略文化。文化與科技須平衡發展。甚至像易經所說,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科技應由文化帶路,文化應有科技後盾。
多年前,我提倡「清富」觀念原因在此。企業家腦筋要跟上時代,心靈要保持貼近自然。心腦分工,而心腦仍是一體。這是一種立體思維,與平常的平面思維不一樣,舉例棒球只打九局才會精彩,而球員要有打一百局的胸懷,才能冷靜應對。清富也一樣,心腦分工而不分離。金剛經的「世界」,非世界,是為世界,也是一種立體思維智慧。立體思維可使企業家心胸沉著穩定。
清富的「清」,是以平靜的心靈,靜靜地往外看,至於看著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心的寧靜與安詳,這寧靜安詳的心境,古今皆同。華胥國也在我們內心重現。或許貴州的儺戲,以沒有語言的語言,想表達的就是這一個美麗的願景吧!
星期透視/綠色公投對綠色霸權的挑戰
2021-03-07 04:37 聯合報 / 周陽山(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授)
藻礁公投話題持續延燒。圖/本報系資料照
藻礁公投連署人數突破五十萬人,八月公投已箭在弦上、蓄勢待發。這是對標誌綠色、和平、進步、基進的民進黨的重大挑戰,也是台灣綠色公民運動對陣綠色威權政體的關鍵考驗。
如果「珍愛台灣」的公民力量與「忠於綠營」的黨國政權較量的結果,確能帶來民眾的覺醒、讓政客體察民意的動向,同時也逼使執政者謙卑,謙卑,更謙卑,這才是轉型正義與直接民主精神的體現。
從一八九○年代至一九二○年代蓬勃發展的美國進步主義運動,一向被視為直接民主與政治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為了改革當時美國腐化的政黨政治和偏離民意的代議民主,特意引進政黨初選制,專業市經理制,參議員直選機制,並在選舉權外增加罷免,創制與複決等直接民權;旨在降低政黨角頭與黨員大戶操縱能力,避免朋黨政治與裙帶關係,並將不適任的政治人物在任期到達前移除公職崗位。
另外,老百姓與公民團體也可就特定的政策或法案提出公民倡議,要求議會與政府創制新法或實施新政。同時也可就政府政策或議會立法進行複決或公投,藉此避免執政者與政府的濫權腐化。
一八七九年,孫中山赴夏威夷留學,開始他長期的歐美之旅。他將美國進步主義與瑞士的直接民主精神融進民權主義與五權憲法之中,日後成為中華民國憲法的核心內涵。基於此,在近年台澎金馬的民主轉型過程中,孫中山先生強調的直接民權正在逐步落實,藉以彌補代議失能和政府專權造成的缺失,並落實公民參政、草根民主的基本理念。
儘管民進黨政府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的十項公投案失敗後,特意修法將公投與選舉脫鈎,以降低公投成案後對執政者的威脅,企圖擺脫直接民權對政府失能的有效制裁;但是違背民主進步精神的作法抵不住浩浩湯湯的民意洪流,這正是近期萊豬、藻礁等公投議題,以及對特定政治人物的罷免案,風起雲湧、莫之能禦的客觀背景。
質言之,執政者的無能與失德,是政治人物不斷更替與政黨輪流執政主要動因;但在野黨本身怠忽職守、忽略民意,未能與時俱進,也是政黨政治缺乏新生力量具體反映。基於此,公民團體透過對單一議題的動員與整合,發動創制複決權,以箝制政府、挑戰議會朝野力量,無疑將為政黨政治帶來活水,並救濟代議民主之窮!這是直接民權對自由民主體制的重要修正與補充。
在西歐與北歐國家,近年來許多綠色公民團體,對社會民主黨、自由黨和人民黨等主流政黨提出重大挑戰,積極主張環境保護、清潔能源、草根民主,和生態人權,這是新型態「綠色革命」。對於民進黨政府而言,這也是一項新形式的綠色挑戰!
大屋頂下/兩把大鎖 同時打開…兩岸鑰匙在誰手中?
2021-03-07 04:33 聯合報 / 黃年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本報資料照片
蔡英文透過國安高層會議表示:兩岸和平不是台灣單方面的事,關鍵的鑰匙在中國手上。
國台辦當日回答:當前兩岸關係的嚴峻局面完全是民進黨當局一手造成。民進黨當局如果有絲毫誠意,應放棄台獨立場,停止謀獨活動,回到九二共識的共同政治基礎來。
一來一往,雙方好像都在說兩岸問題是一把大鎖,但鑰匙被其中一方把持了,所以打不開。
其實,兩岸問題是一個大門的門扣上,上了兩把大鎖。一把是民進黨上的,叫做「台獨」;另一把是中共上的,叫做「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要打開大門,民進黨和中共必須同時打開自己上的鎖。若自己不開,對方也不可能開,門還是鎖著。
蔡說得對,這不是單方面的事。
此時,蔡英文不是不想打開自己上的鎖。拉下陳明通,任命邱太三,就是想換鑰匙。因為,蔡英文若不打開自己上的鎖,就不可能讓中共開鎖。
邱太三拋出了兩個新的問題,也是兩個新的試探。
一、問題:「不瞭解王毅對台獨的定義與概念是什麼?」試探:潛台詞應當是在問「中華民國算不算是台獨?」二、問題:「陸方在九二共識做了新的加註,我們能做的衍生空間很小。」試探:潛台詞應當是在問「九二共識是否仍然包括一中各表?」
邱太三未說民進黨是否主張台獨或反對九二共識,卻從九二共識的加註及台獨的定義入手。
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習近平「元二談話」後,民進黨當天就把「九二共識」與「一國兩制」掛鉤。中共立即發現是重大失誤。且在十四天後(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一月十六日)及民國 109 年(二○二○年)九月廿三日兩度正式提出解釋指出,九二共識包含了台灣方面所主張的「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也就是說,不論元二談話的原意如何,中共現在正式承認九二共識是包括台灣所主張的「一中各表」。但民進黨完全無視中共的解釋,咬死九二共識已經不再有「一中各表」。
回應邱太三,馬曉光在國台辦記者會上又第三度正式再申未排除一中各表。並重申,「九二共識」是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過程論),「一國兩制」則是北京單方面主張的統一方案(目的論),民進黨不能將兩者「混為一談」,「移花接木」。亦即是在解釋:九二共識仍然是包括「共謀統一/一中原則/一中各表」三元素的九二共識,中共並未加註「一國兩制」(或今後不再加註)。
中共其實是在說:將九二共識「加註」一國兩制者,不是北京,而是民進黨。
對此,民進黨將作何回應?一、北京已三度正式重申九二共識存有一中各表之義,並正式表示不同於一國兩制,則民進黨即可設法重啟兩岸來往?二、或者,繼續咬死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並以這個理由繼續反對兩岸恢復來往?亦即,中共不加註,民進黨執意要加註。
再看北京可能如何反應?
一、如果民進黨默認一中各表,並對九二共識(九二精神/九二會談歷史事實/九二求同存異諒解)表達曲線的理解,北京就願重啟來往機制?至於台獨的定義,王毅早就說過,「符合他們自己的憲法(就不是台獨了?)」。
二、或者,不論民進黨是否「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馬曉光語),但只要蔡英文不接受「九二共識」四個字,就一切免談?且中共甚至樂見因此兩岸續陷僵局,故意讓民進黨用這四個字困死自己,而這正是中共的戰略目標?
民進黨難道會堅決不容中共取消「一國兩制」的加註嗎?中共難道會希望用「九二共識」來困死民進黨嗎?
九二共識鎖住了,其實就是鎖在文首所說的兩把大鎖。
民進黨上的鎖是台獨。民進黨在瘋狂操作「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時,居然說自己不知台獨是何定義?真是自欺欺人太甚。但是,民進黨今後若能表明中華民國不是台獨,且要中共以「中華民國不是台獨」與台灣相待,亦即主張「中華民國不可消滅論」,那麼就有理由問中共「台獨是何定義」?
亦因此,邱太三近日重申久不聞蔡政府再提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應在表示民進黨是以「一中憲法/一國兩區」來「定義」兩岸關係,這應正是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不是台獨,北京也不能視之為台獨。
民進黨打開「台獨」大鎖的鑰匙就是中華民國。這把鑰匙在民進黨自己手裡,不在中共手中。
中共上的鎖則是「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北京要台灣接受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的兩岸終局方案(如一國兩制,看看香港的垂範),絕無可能。但習近平政府迄今並未改變「一個中國原則符合雙方各自相關規定(憲法體系)」這個存在已久的論點。這個論點不同於「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因此,才能保全「一中各表」。這個論點,其實與蔡英文的「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事務」有明顯交集。
中共打開「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大鎖的鑰匙也是中華民國。這把鑰匙不在台灣手裡,而在中共手中。
因此,在民進黨使北京澄清了九二共識未加註,並重申「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及中共一再重申九二共識不等於一國兩制,並維持「兩岸各自相關規定(憲法體系)符合一中原則」的論點,只要雙方同持中華民國的鑰匙,同時打開各自上的鎖,門就開了。
此次兩岸言語往復,已見緩和,應可視為雙方正在相互試探,各方均寄期待。但由鳳梨事件可見,兩方關係十分脆弱,恣意操弄,將立即擊破任何機會之窗。
邱太三說:「若做一件事,堅持達不到效果,還有反效果,還要繼續做,我實在無法理解。」一般認為,這是民進黨在問中共何以堅持反效果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但同樣的問題,民進黨也可以問自己何以堅持反效果的「台獨」。兩岸各有自己上的鎖,要各自打開,且同時打開。
北京主張「兩岸各自相關規定(憲法體系)符合一中原則」,民進黨也宣示「依據中華民國憲法處理兩岸關係」,雙方若能在此一交集上共謀和平發展,應是兩岸應當思考的中程方案。
「我不台獨,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我不,你不。雙方先共同維持住中華民國這個兩岸定海神針,始可能徐圖未來。
「兩不路線」,兩把大鎖,同時打開,是本文建議的中程方案。
畫中有話/超前部署哪去了?
2021-03-07 04:26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鋒面影響,北部下起近日少見大雨,但中南部正遭逢百年乾旱,官署竟尋求民間辦祈雨法會求雨。看天吃飯心態,加上全球暖化,台灣還是「美麗島」嗎?
疫情重創各國經濟,台灣幸防疫得宜未受影響;但前有為廢核建三接,激起藻礁公投;如今抗旱,又見求天下雨心態,執政者自詡的「超前部署」哪去了?
鳳梨外銷 又見撒錢補助
2021-03-07 04:26 聯合報 / 許明仁、雷立芬/台大園藝系退休副教授、台大農經系教授(台北市)
搶救鳳梨已成為台灣全民運動。聯合報系資料照
大陸暫禁台灣鳳梨進口延燒,更多有關鳳梨貿易數據或事實被揭露。鳳梨批發價格比往年高,或許讓農民略為開心的消息;但是,還未進入盛產期,「吃鳳梨、挺農民」熱度與經濟力可維持多久,仍需觀察。較特別的是,出口似有斬獲,包括日本銷量翻倍,或生鮮鳳梨銷澳洲,不過投入的經費與具體成果,應被檢視。
政府鼓勵業者開拓國際市場的輔導措施,包括補助運費、銷售業績獎勵金等。若能有成效,未嘗不可。但是補助澳洲空運運費每公斤一○五元(海運每公斤廿三元),遠超過鳳梨成本,作法就待商榷。
台灣鳳梨,約八成五至九成是金鑽鳳梨(台農十七號)。金鑽是鮮食品種,甜度較高,果肉色澤黄橙。台灣人喜歡吃甜,因此受消費者喜愛。然而,金鑽容易產生裂果,且不耐貯運,不適合長距離運送。外銷到澳洲(美加),要全程維持品質有難度。此外,澳洲消費者偏好更是關鍵,目前出口頂多幫華僑解思鄉之情,花大錢補助,不是理性作為。
如果鮮果不利運輸,加工品既可減輕運費,也可提高附加價值。理論上金鑽可做成加工產品,但就品質與市場競爭性來說,只有做成果乾或蜜餞才有競争力(纖維細,酸度適中)。或許去年嘗試出口五十六公斤鳳梨乾,未必不能持續積極行銷。
開拓國際市場,首要分析目標市場的消費者輪廓,確認市場規模,同時盤點國內生產品項。除金鑚與開英種(Cayenne)外,市面上偶可看到香水、牛奶、蘋果、甜蜜蜜等鳳梨品種,但量少。過去國内生產鳳梨罐頭,是用台農一、二、三號鳳梨(都是開英種,國外鳳梨罐頭也用開英種)。國内生產鳳梨酥,主要使用台農二號,但是有餡較酸,纖維粗,且易褐變等缺點。因此烘焙業者會添加冬瓜餡,改善口感。
開拓國際市場,不出口生鮮鳳梨,也可出口加工品,但是哪種品種適合作成果汁、果乾、罐頭或鳳梨酥,都應事先計畫生產,才能源源不斷。長期以來,不見農政機關提出相關規畫及輔導措施。
金鑽在台灣受歡迎,不保證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也同樣;沒有零售商推薦與介紹,勇於嘗鮮的消費者,畢竟有限。一○五元可幫助多少小朋友飽餐一頓?呼籲政府審視目前做法合理性。同時提醒,準備用新台幣支持鳳梨的消費者,務必確認買的是國產鳳梨。部分市售鳳梨罐頭是泰國鳳梨,每年秋冬亦從菲律賓進口鳳梨,超市、賣場也都可看到。
長久粗放用水 祈雨成功也沒轍
2021-03-07 04:30 聯合報 / 張炎銘/水利退休人員(台中市)
大甲鎮瀾宮今天將舉辦祈雨法會,廟方昨天忙成一團,先在廣場設置祈雨壇,並依循古制製作祈雨布幡。圖/鎮瀾宮提供
水情嚴峻,農水署請託大甲鎮瀾宮辦祈雨法會,即使老天賞臉下雨,對水資源的觀念不改,未來還是得常常祈雨。
台灣實際上是水源豐沛地方,糟的是豐枯不均;豪雨來,逕流入海,利用水量不到二成。先賢知道利用水庫蓄豐濟枯,但環保觀念興起,水庫推動遇到極大阻礙。其實大壩雖影響動物溯溪,但可設魚道,而水庫控制流量穩定,避免枯水期斷流。沒有高壩的高屏大湖、曾文越引等都還擱淺,原有水庫加高,也有反彈。水利人員只能喟嘆,專業規畫若有其他政策考量而不執行,奈何?
工業用水近幾年增加快速,乾旱時移用農業用水更飽受批評。但工業區、科學園區編定,不是政府主導嗎?挽留科技大廠投資台灣不是政績嗎?廠商獲利繳更多稅,不是福國利民嗎?況且自來水價是累進費率,用越多單價越高,為何還要有「耗水費」?為何同樣用自來水,水情不佳時,就要被強制減用?我相信工業用水大戶也有滿腹不平。
農業用水也有辛酸。水稻用水量大但產值低,但能改種就改種?水稻收益或許不高,但有保障,況且豐水期水量大,不用白不用,不用甚至可能影響未來水權展延,況且灌溉渠道漏水嚴重,也不是個人的事,長久粗放用水,哪能一下子節約?乾旱時為何總要先停灌?
大家都要用水,卻想要經濟、環保、沒人反對的「完美」方案,可能嗎?「天若不雨,人就無步」,台灣至少還有超過一千五百毫米的雨量,雨水貯留、增建水庫人工湖、水庫加高,都是珍視「天賜」的方法;若能慎選區域,抽地下水、開發伏流水也還有空間,方法一定比祈雨更有效,但每種方法都有代價,沒有免費午餐。
人民沒水用 政府要慚愧
2021-03-07 04:30 聯合報 /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波波漫畫
南部每年冬天進入枯水期,民眾「渴」望天降甘霖;現春雨不來,就得期盼清明梅雨,執政讓人民淪為靠天吃飯,實無能。
政府花千億元治水,高雄民眾天天喝「綠」水,如同喝「符水」;農田休耕給錢遮羞,農民只能到廟裡祈雨。
垃圾車每日播放:「今年欠缺雨水,請大家節約用水,多多利用再生水,共度難關」,覺得刺耳。一般市民本就「一水多用」,有夠節約;政府機關與官員沒有再生水使用習慣,才會做這樣的宣導。
老天對台灣很好,每年給台灣雨水足夠用一整年,有為的政府定有能力管理水資源,並將老天給的水保留下來,且適時調度分配給缺水地區;前瞻計畫水環境開發,總經費超過二千五百億元,成效在哪?若真因地球氣候變遷缺水,政府也可參考沙漠乾旱型國家開發水資源模式,鼓勵民間企業投資新生水,把汙水變黃金,或淡化海水。
民眾提桶買水喝,政府應慚愧,連基本民生用水都無法滿足人民需求,甭談小確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