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總統 請向川普要守門費
◆ 川普軍售政策考驗台灣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首都品牌得以大開大闔
◆ 陸雙隱形戰機的軍經政意涵
◆ 配合川普盤算 台續當棋子
◆ 充實人文力 儲備退休力
◆ 高齡快速卻慢老 你準備好了嗎?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期待首都品牌得以大開大闔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華民國景觀學會榮譽理事長)
香港/新加坡雖超高樓林立,惟其對自然生態與文化歷史風貌之保存亦有策略大格局。郭瓊瑩/攝
自瑠公圳開蓋、建國花市再生、建啤保全創生與社子島打破防洪牆引入水都藍圖,應該不是「夢」。郭瓊瑩/攝
近來因「京華城」等相關案件之報導,整個台北首都圈無形中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受此政治現實環境之刺激,在諸多國際會議及國際友人來台參訪中,得以另類視角,再細心探索此「城市」之精髓。曾走訪過紐約的高線綠廊、巴黎的杜蒙綠色長廊、韓國的首爾路…再回首看我們每日生活的「首都」環境,不禁自問,同樣人口高密度發展的新加坡、香港…,其城市空間與市民生活品質仍得以日益精進,樹立無敵的國際級城市「品牌」。而我們熟悉的台北首都卻如此受限,是法令問題?市民認知問題?還是執政的市政首長及其團隊的視野問題?
六○年代新加坡曾經派員來台學習城市綠美化與園藝產業,而今早已跳脫六十年前的髒亂醜擠,蛻變成國際級之宜居創新綠色首都典範。香港亦因公共開放空間不足,無奈同新加坡以「填海造陸」為工程解方。惟其對文化藝術與歷史紋理及生活記憶保存亦同步推動,確也與歷史悠久的歐洲城市齊步。
試問台北首都圈之決策領導人,在此兩河匯流有山有水之大都會區,可有遠大格局之空間優化思維與機制?如何建構我們首都品牌讓市民、觀光客有居高臨下閱讀此獨特火山地景之機會?
台北東西區門戶意象推動口號喊了多年,但見天際線突變,而人與城市空間紋理之互動關係仍進展有限。南北區門戶更承載了三百多年前先人開發水圳網絡,滋養百萬人口之經濟動脈。惟今日之水圳網路斷裂了,加蓋了。南北門戶與水網及周邊郊山鏈結,可有更大膽的空間規畫?讓台北城之歷史脈絡不只停留在日治時代,更能回溯到清代之開墾源頭!
香港本島摩天高樓矗立如林,但因有七十%之水域與郊野公園綠網,小漁港小漁村依然充滿魅力與活力。新加坡有條長達十公里貫穿城市核心到南部山脊的健行步徑,中間有條優美的高架浪型橋橫跨山谷,是市民及觀光客閱讀城市地景,輕鬆漫步健行之綠廊。
大台北盆地四周,似也可有跨河串連生態跳島(如寶藏巖、蟾蜍山、圓山、劍潭)到陽明山之空中綠廊大藍圖。大台北的夜景絕不輸全球十大城市夜景,但我們太沒自信自我行銷,殊不知對一個城市品牌而言,它是一種投資少但效益超高之亮點。
近日,台北市府擬編列預算整修市政大樓,被議會視為「浪費」。作為首都行政地標,它有生命周期之限制,要追求淨零低碳,兼具生態文化特色。合理之延壽、智能化、現代化、藝術化實為必要。包括改造適意共融的市民廣場及各林蔭大道之優化,「建國花市」與瑠公圳之再生、「建啤文化園區」之創生、「社子島水都」之催生…。
期待這些大開大闔的施政得以開創出具水與綠魅力之「首都品牌」。
賴總統 請向川普要守門費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董佩芬/退休公務員(台北市)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台灣研擬購買總值逾一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四千八百多億元)的大批美國武器,包括神盾艦及 F-35 匿蹤戰機,藉此向即將上台的川普新政府,表明加強自身國防以對抗中國大陸的決心。
但事實果真如此?筆者甚表懷疑,尤其是「表明加強自身國防以對抗中國大陸的決心」這一項,打死我們老百姓也不信。如果本身沒有信心,哪來「對抗中國大陸的決心」?
我認為台灣向美購買武器,主要是遞交「投名狀」。《水滸傳》中有這麼一故事:禁軍教頭林沖由朱貴引薦投靠「白衣秀士」王倫。王倫道:「兄弟們不知,他在滄州雖是犯了迷天大罪,今日上山,卻不知心腹,倘或來看虛實,如之奈何」。林沖道:「小人一身犯了死罪,因此來投入伙,何故相疑」。王倫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個『投名狀』來,林沖便道:「小人頗識幾字,乞紙筆來便寫」,朱貴笑道:「教頭你錯了。但凡好漢們入伙,須要納投名狀,是教你下山去殺得一個人,將頭獻納,他便無疑心。這個便謂之投名狀」。賴清德的目的,是否要以軍購遞給川普投名狀?除此之外,恐還有以下幾個不能見光的事:
一、軍火生意是買賣雙方上下其手最熱門的生意,從購買法國拉法葉艦開始,到海鯤號潛艦製造,弊端叢生,錢到誰的口袋?這麼多年下來,人民幾乎已經不信官方說法。
二、以採購軍火,換取賴清德經美國本土到中南美國是訪問,或是與川普直通電話;前者可完成所謂國王新衣,毫無價值的元首外交個人秀;後者可與蔡英文八年前與川普通電話祝賀媲美。
三、當兩岸發生戰爭,為民進黨台獨高層取得保障並預留後路。
據新聞透露國安官員的話,表示相關單位和川普團隊已進行「非正式討論」,商討台灣應該採購何種武器,以展現投資國防的決心;筆者以為這期期不可!台灣位處第一島鏈最前沿的中心點、扼守中共北上南下東進的戰略要地;脣亡台灣、齒寒美國,替美國看大門安全,不但得自籌薪水,還要向美國買守門裝備,這是什麼邏輯?
至於「採購何種武器」,想必是依投名狀內容物多少,做為雙方達成共識的依據;我方則包括元首外交及電話通聯,做為採購條件納入,這應是官方放出消息以測試民意。建議賴清德總統,當川普說:「要美國協防必須付費」時,請勇敢表示:「你要保護費前,請先給守門費!」下次總統大選我投你一票。
陸雙隱形戰機的軍經政意涵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林宗達/國際軍務雜誌社社長(台北市)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簡稱珠海航展)昨日開幕,殲-35A 隱形戰鬥機首次公開亮相並進行飛行表演,正式宣告解放軍空軍進入雙隱形戰鬥機的新時代。對中國而言,這不只具有強烈的軍事意涵,且還有相當重大的政治與經濟意涵。
首先,就軍事意涵而言,目前中國是除了美國之外,可以大批量生產第五代戰鬥機(隱形戰鬥機)殲-20 的國家(俄羅斯的蘇愷-57隱形戰鬥機尚未進入大批量生產階段);殲-35A隱形戰鬥機公開展示,不只使解放軍空軍進入雙隱形戰鬥機的新時代,且該款戰鬥機更是中國進一步掌控印太地區制空優勢的倍增器。因為中國已經量產超過二百架以上的殲-20隱形戰鬥機,大幅超越美國 F-22 猛禽戰鬥機的服役數量,而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重型五代機的國家。此外,解放軍更是全球擁有最多四代和四代半重型戰鬥機的部隊,殲-35A隱形戰鬥機的問世,可謂是終結美軍印太地區制空優勢之重要軍備。
其次,就經濟意涵而言,當前全球只有美國、中國與俄羅斯三個國家擁有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的科技實力,而僅有美國與中國同時擁有兩款不同的第五代戰鬥機,但中國卻是全球唯一能夠同時研製與量產第五代戰鬥機的國家。因為,美國列裝 F-35系列戰鬥機之際,F22 猛禽戰鬥機早就關閉生產線,而已停產此型戰鬥機。殲-35A 隱形戰鬥機的問世,展現出中國是立足於其經濟基礎之下,才得以挾其先進的航空科技與雄厚的工業實力,同時開發與製造殲-20系列與殲-35系列隱形戰鬥機。
此外,長期以來,全球第五代戰鬥機的軍火市場已被美國掌控近十年之久,殲-35A 隱形戰鬥機的問世,亦形同宣告美國壟斷第五代戰鬥機之國際軍火市場的終結。展望未來,不只巴基斯坦空軍會列裝外貿版的殲-35A 隱形戰鬥機,包括中東的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伊朗、埃及都是具有強烈意願採購該款戰鬥機之國家,這使得外貿版的殲-A35A 隱形戰鬥機將成為中國有史以來軍火出口獲利最多的武器。
最後,就政治意涵而言,軍售並不僅僅是經濟利益,更有相當深厚的政治意涵。在美國壟斷第五代戰鬥機軍火市場的時代,中東國家因以色列阻撓之故,即使財大氣粗的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遭受美國制裁的伊朗等國,都未能列裝第五代戰鬥機,然殲-35A 隱形戰鬥機的出現正可以填補此一空缺,尤其是在中東局勢日益嚴峻之際,殲-35A 隱形戰鬥機出口至中東地區,更可大大擴展中國在該地區之國際政治影響力。
配合川普盤算 台續當棋子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方復權/國際貿易(台中市)
川普回鍋擔任美國下任總統,他競選時曾宣稱當選後廿四小時內平息俄烏戰爭。根據英國 BBC 報導,川普的資深幕僚藍薩接受訪問時指出,川普將實現烏克蘭和平,而不是協助烏克蘭重奪失土。還表示烏國總統澤倫斯基如果要優先收復克里米亞失土,「那你只能自己來了」,意味美國有可能將停止武器彈藥支援烏國。
以此回過頭看川普對兩岸的政策,他應該不會允許中國併吞台灣,除了「台灣關係法」之外,川普好大喜功的個性也無法容忍。
川普曾提出若中國「進入」台灣,將祭出一五○至二○○%的高關稅;同時又宣稱台灣要交「保護費」,這就是標準的商人策略,滿口都是錢,將美國國庫裝得盆滿缽滿,讓美國再次偉大。
川普曾得意洋洋的表示,他任內沒有發生國際性戰爭,無論是否他運氣好,他在任時積極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見面,要求北韓去核化,並簽署共同協議,的確是一大創舉。
本次美國大選結果統計,川普以三一二張選舉人票,大贏賀錦麗的二二六張票,而且七大搖擺州全拿下,再加上參眾兩院共和黨也幾乎全拿,未來四年川普將是個超級總統,且沒有連任壓力和包袱。
至於台灣,從蔡政府到賴政府,持續和對岸關係冰凍,缺乏溝通,恐怕難逃當年蔡政府宣布進口美國萊豬後,卻什麼利益都沒交換到的情況;也就是雖然配合川普的盤算,大幅增加我國防支出,購買美國軍火,卻只能繼續當棋子。
天佑台灣,天佑台灣人民。
充實人文力 儲備退休力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臧國仁/退休人士(台北市)
聯合報最近幾年致力於關注「退休」議題,分從「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與「自在獨立」等五個面向推動「退休力大調查」,鼓勵社會大眾自行評估退休準備的優勢與不足。今年進而舉辦第二屆「退休力論壇暨博覽會」,邀請學者專家提供有效的退休方案,讓社會大眾參考、規畫未來人生,誠然用心良苦、觀念前衛,值得額手稱頌、鼓掌讚許。
除了上述五個面向外,未來猶可納入對「自我生命」的認可程度,姑且稱之「人文力」,意思是對自己生存價值的看法以及對生命意義的剖析。這點對漸入「第三人生」的退休人士尤其重要,乃因若是無法釐清自我與生命的關係,老後生活勢必極易落入混亂而難掌握。
近些年來老人憂鬱症愈形增多,早已成為最令人惴惴不安的老後現象,其源頭恐都在於眾人很少自省生命意義,也極少關注如何在老後面對空蕩蕩的「未來」,久之東想西想愈發惶惶然擔心無法好好地活著,隨之引發心理不適,甚而影響生理健康,也就屢見不鮮了。
「人文力」未如上述退休力調查的「財務」或「社會連結」等面向已可量化,內涵猶待補實,但其大致上延續了一般所稱的「人文精神」,可視為「自我關懷」的能量;經常透過自省而改善外在行為,也就是從內而生的一種力量,真誠地感受「人我」之間的善的關係。
然而,正如其他「人文」領域的定義經常模糊且難言述,「人文力」恐也不易一下子解釋清楚,但這應是優點而非缺點。定義難以釐清正好提供繼續討論的空間,容許集思廣益以增其內容的深度與廣度,久之就能深掘其可能意涵,屆時再來發展一些指標予以量化,當有機會。
如果人在活了大半輩子後,猶能從體悟「自我」出發,知道自己從何而來、曾經完成何事、此去又當若何,不復受到外在優勝劣敗影響,也不佇留在過去的光采顯耀,則「退休力」自當強而有力,活得充實且快樂。否則退休後若仍被外在的「財務」、「社會連結」,甚至自身「健康」牽絆而憂心忡忡,「退休力」即便及格,當也難獲高分。唯有脫離「俗事」而回歸、內化自我,方能活得快活、活得有力。
從這點觀之,「人文力」的位階,或在目前「大調查」五個面向之上。若能充實人文精神,則「財務規畫」、「社會連結」甚至「健康維護」才能全面落實。而這點恐正是迄今為止「退休力」調查所得,始終僅在及格分數之下徘徊的底因,值得深思。
「退休」在現今社會乃無可迴避的生活現象,工作再久終也還是要離開熟悉的事務與環境回歸自我,重新找到新的人生目標因而極其重要。從「人文」精神著手探索「真實的自己」,以能安定自我,進而照亮餘生,實有必要。
《莊子》〈養生主〉篇曾說,「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此即「人文力」的最佳寫照。
高齡快速卻慢老 你準備好了嗎?
2024-11-13 05:34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聯合報日前的「延遲轉大人 世代課題」報導,探討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人生課題。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各世代在生理心理方面卻都延遲轉大人,形成一個「高齡快速卻慢老」的社會現象。
古代孔子認為,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即可成婚。嬰兒潮世代,二十出頭歲就結婚了,現今的 Y 世代還有一堆人不婚不生。我朋友六十八歲未退休,家中有兩個三十幾、四十幾的孩子也未成婚。「每個家庭都有一個剩男剩女」,家有未婚孩子的朋友如是調侃自己。在以前的認知裡,沒結婚,似乎還是小孩還沒真正轉大人。就這樣,父母不老,孩子不婚,青春期延長,職涯期延長,慢婚、慢老,整個社會,像一部悠然緩慢的列車,慢慢駛著,慢慢抵達終點,而我們一直都在年輕的路上,在風景的路上。
世代可以延遲轉大人,但時間從不為誰停留。超高齡社會來襲,平均餘命延長,隨著家庭結構改變,不管已婚未婚或獨居老人,都要面對悠長變老的歲月。如何能在夕陽餘暉下,舞出美妙的黃昏曲,好好儲備退休力是必要前提。
退休力當然不是說要準備退休了,而是當條件不允許工作而必須退休時,仍有足夠強大的退休力支撐往後歲月。事實上,因為醫學進步,世代延遲轉大人,許多人外表年齡都比身分證上的年齡年輕健康,青春停駐,退休年齡也往後延遲。
說來也許你不相信,我公司老闆已經高齡八十八歲。這家公司是他最摯愛的「兒子」,一生的心血,是他白手起家打下的天下,為他累積大量財富,儘管從不缺錢,他仍不退休也永不退休。因為熱愛運動,每天爬爬郊外小山,然後進公司,處理公務,應對客戶,動腦思考決策,近九十高齡的老人依然神采奕奕,思路清晰。
公司六十八歲的大姊,是我老後的榜樣。外表看起來像五十幾歲的她,對生活充滿熱情,永遠保持年輕美麗,熱愛工作,樂觀積極,勤儉持家,每天打扮時髦,光鮮亮麗,印證世上只有懶女人沒有醜女人。下班後料理晚餐,運動散步,身上有著傳統婦女的勤勞韌性,也有新時代女性的獨立自主,儘管她早已經存夠退休金,仍然活躍在職場上,不與社會脫節,第三人生精彩充實。
今年的退休力測驗,我比去年進步了一些,從五個面向「財務、健康、社會連結、活躍好學、自在獨立」成績來看,健康和財務方面準備較不足,因忙碌鮮少時間運動,這兩年通膨,只能開源節流,量入為出。資深媒體人高愛倫說,「人生只有退場,沒有退休」。面對超高齡社會,以及一個海嘯來襲,我願意不斷學習,吸取新知,並且讓自己健康,拒絕「老獨窮」;在緩緩行駛的每一站列車上,累積退休力,盡情欣賞人生風景,優雅自在邁向老後,當退場那一天來臨,回首來時路,腦海播放的是一首甘美雋永的人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