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8日 星期六

三八婦女節 你快樂嗎?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三八婦女節 你快樂嗎?
◆  醫療崩壞下 人民的自處之道
◆  本都送川普 談啥立足台灣
◆  悲情台積電還要再當背鍋俠?
◆  川普美國優先 台找得到新立足地嗎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三八婦女節 你快樂嗎?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三八婦女節到了,商家紛紛祭出各種針對女性消費的優惠活動,從醫美、保養品、服飾、飲食等各方面,呼籲女人要珍愛自己,但唯獨沒針對女人的心靈層面,問一句:你累嗎?你快樂嗎?

近幾年,婦女節還有其他稱號,如「女神節」、「女王節」。當然,只有在熱戀時,你的情人才會把你當女神,女神往往很容易就走下神壇,在柴米油鹽中過著灰頭土臉的生活。

去年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黃妃的〈十八般武藝〉,是送給全天下母親、妻子的禮物,在輕鬆詼諧逗趣的歌聲中唱出女性心聲,一路走來,女人實在太不容易。

十八般武藝〉不僅是黃妃本人的寫照,也是許許多多在母親、妻子的角色中輪流轉換的女性寫照:「欲扶一個家/真正無鬆勢/為翁為子玲瓏踅/忝甲頭犁犁/欲做好賢妻/磨人的性地…若無十八般武藝…練好如來神掌/拍十八銅人無問題/我心心心心所愛的這個家/就甘甘甘甘願付出無代價/是操操操操甲鬢邊頭毛白…。」

歌聲道出女性艱辛難為,不管已婚未婚,一生為家庭付出操勞,要維繫一個家,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必須練就如來神掌,歌曲在自我調侃之中,顯示女性的堅強意志和力量。

身為女人,深深獲得共鳴。想起周遭的一名女性朋友:身為公司會計與獨生女的她,工作之餘要照顧兩位八十幾歲,行動不甚方便的父母。每天午休時間匆匆忙忙趕回家為父母張羅吃食、順便買晚餐的菜、再買一個便當回公司吃,接著又開始上班,勞心勞力我們看了都心疼。因為請外籍看護所費不貲,她只能利用政府的長照資源,盡力把父母照顧好。她父親因為抽菸,衣服總有菸味,孝順貼心的她手洗後把衣服浸泡在衣物柔軟精裡,讓八十多歲的爸爸每天身上都香噴噴。我說:「你好像練就如來神掌,真的好厲害!」她笑著回:「我也覺得自己很強,居然沒有被擊垮。」

年屆七十的大姊,仍然工作家庭兩頭忙,老公早已退休,因她仍在職場,大男人主義作祟的先生,內心不平衡,總是有意無意找碴,讓她身心俱疲,她說還好有工作可以逃避家庭煩惱。女性在生活中要分擔家計,在家庭中扮演多重角色,往往心力交瘁,彷若需要十八般武藝才能搞定這一切。

有人說,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個好女人更是難上加難。儘管如此,女人的多重角色、身分成就了女人的偉大現代作家冰心曾說過:「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所以,女人何其重要,女人代表著真善美。

今天,不管妳是母親、妻子還是女兒,在三八婦女節這個屬於女人的節日,請善待自己,做自己生命中的女神,也請所有的男人善待女人,這個世界才會更和諧。

認真且堅毅,「為母則剛,為妻則柔」,祝福每一位女人都擁有十八般武藝,在天地之間、在人生的每個角色中,從容淡定,揮灑自如,也祝願所有的女人節日快樂,幸福做自己。












醫療崩壞下 人民的自處之道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黃宗玄/物理治療師(台南市)


近日,急診醫師求助,對塞滿的急診室發出悲鳴。這是醫療崩壞下的警鐘,也是國人必須重新反思,醫療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的重要時刻了!

台灣的醫療相對便宜,對比國外動輒一次就診就數十萬的開銷,非常平易近人。這也讓民眾把醫療視為理所當然。關鍵在於,只要走出巷口,或是十幾、二十分的車程,就有診所或是醫院可看。

然而,這也衍生出一個巨大的影響,就是民眾往往跑了許多地方,卻無法得到適合的診斷與恰如其分的治療。也許,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得來回就診多次,甚至治療一兩年都查不出問題。

以自己的一個朋友來說,每當下午她就覺得腦部缺氧、昏昏沉沉,伴隨背痛跟全身乏力。她跑過疼痛科、身心科、復健科、腸胃科、內分泌科等等…幾乎所有想過的科別,她都跑過了!甚至,也做過許多次的自費徒手物理治療,卻沒有任何改善。

直到近日朋友告訴我,因為中醫師叮嚀她記錄每天的「喝水量」,她開始每天有較固定的時間喝水。結果竟然意外發現,腦部缺氧、昏昏沉沉,伴隨背痛跟全身乏力症狀居然就消失了!這可以說明,生活習慣與諸多小細節,才是造成身體失衡的主因

以身為醫療人員的經驗來看,醫師們常常會以較嚴重的視角去看待患者的疾病,反覆揣摩,反而繞遠路,讓彼此都沒辦法找到好的解方。

這樣曠日廢時,一方面病人的問題沒有被解決;另一方面更多的患者又亟待被處理,這似乎才是醫療崩壞的真正原因現今的醫療,沒有針對「根本層面」去看到患者的問題,反而大量仰賴儀器檢查、抽血報告,來評斷病人的病因。可是,當走了這麼多冤枉路之後,可能就如同我這位朋友一樣,一直在憂慮跟疼痛折磨中度過。可見,如果能夠好好善用「日常檢視模組」,去思考生活中是不是有失衡的因子,才能真正積極地幫助到患者,也才能真正解決醫療崩壞的危機

醫療產業中,醫院、醫師、患者,三方如果都陷入一定要用「加法」來處理疾病的情況,就如同溺水的人,會愈呼救、沉愈深。院方為了營業額,鼓勵或要求醫師要開更高階的療程,更多自費的項目,卻沒有先從「減法」的「疾病程度分類」開始、去確實做好日常檢視模組,就會堆積愈來愈多病患

若醫師也只是想著,用更多的藥物、針劑、手術、自費項目來滿足患者,以顯現出「自己是一個好醫師」的話,也會令自己疲憊又無力。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需要引導與教育患者,跟醫師一同找出改善之道,這才是「回歸本源」!

醫療現狀不容易馬上改變。因此,醫療崩壞下的人民自處之道,會是好好檢視自己的生活習慣。自己的健康自己救,才是正解。














本都送川普 談啥立足台灣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台積電擴大在美國投資預計投入千億美元,賴總統表示,政府在台積電赴美投資過程中,並未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至於能否因此而換取美方對台安全承諾?賴指出,川普曾在美日領袖高峰會中公開聲明,台海和平穩定是世界安全與繁榮的必要元素。至於每次台積電的布局,除了壯大台積電,讓台積電更有競爭力,也讓台灣的協力廠商企業得以有機會進入國際,跟國際進行更多合作交流,讓台灣的經濟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當魏哲家董事長表明此次投資美國擴廠,不是為補助赴美,只要求公平,沒優惠也不怕。但魏董沒有說的地方,更值得關注:

首先,儘管魏董強調為滿足客戶的需求,才會評估與決定是否在該國設廠/擴廠,這看似是有經過審慎評估與宏觀布局的決策,可是當前最夯、需求半導體最多來發展 AI 市場的,不就是中國、歐盟與美國嗎?台積電在日本、德國與中國皆有生產線,可為何獨厚美國廠?

其次,儘管魏董強調研發中心是台積電最大優勢發展動力,從研發中心做出五奈米,四奈米則由生產線做出,而目前正朝二、一點二及一奈米邁進,這些還是由研發中心的人才努力的結果。

換言之,台積電能夠傲視群倫的就是生產線結合研發中心人才通力合作創造出來結果,這是競爭對手所做不到的。英特爾是美國半導體大廠,如今卻是一蹶不振,一開始美方傳出要台積電幫忙英特爾,如今川普表示他不花一文錢就讓台積電赴美投資擴廠,這不是獨厚美國嗎?

最後,儘管魏董強調台灣今年正要蓋十一條生產線,目前 AI 需求量非常大,往後的幾年全球產能不足,所以還會有更多的生產線還要開出來。換言之,台積電在台發展依舊不變,不受這次美國的擴展影響。台積電目前擁有兩千億美元資產,如今就拿出一半、再加上先前在美設廠已花了六百多億美元,表明了台積電已不再是「台」積電了!不是真正成了「美」積電嗎?

至於賴總統在記者會上表明因著台積電赴美擴廠,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幫助台灣的經濟更一步發展。但是賴總統沒有說:

當魏董引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所強調的 Grand alliance 概念,強調:「台積電的技術不是一家做得到,台積電跟供應商、台積電跟客戶、台積電本身,全部聯合起來,所以我們進步得特別快,是我們贏人家的原因。」如今這個優勢已經東移,同時人才也東移,請問未來十年台灣經濟發展重心與動力又在哪裡?

當魏董指張忠謀說過,要有經驗曲線才有辦法進步。二奈米就是交到一個 Mother Fab,要有大量生產的準備步驟,那會把一個技術優化,優化之後,再交給生產線,生產線從優化地方拿到技術,還要再改進。此外,生產線中的機器,也得要跟著同步優化,不斷優化後再發展出成熟的生產線,接著擴展第二及第三條生產線。這樣的企業文化與產製模式同樣在美在台各地都在不斷改進,只是台灣其他企業呢?特別是台灣該發展 AI,問題是我們的人才、設備、土地與關鍵的電力呢?

台積電是蔣經國與李國鼎等前輩擘畫推動、張忠謀等執行而創造出來的「中華民國價值,賴與民進黨沒有繼承前輩胼手胝足來布建國家新經濟藍圖,反而坐視台積電成了美積電,還自詡是讓台灣成了世界的台灣,連根本都送給川普了,談何自立?談何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悲情台積電還要再當背鍋俠?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鄭博文/大學退休教師(高雄市)


台積電魏哲家董事長日前突然在美國華府宣布:加碼投資三座新的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以及一座研發中心,總計一千億美元,讓川普總統在國會演說時自誇「我們沒有給任何一毛錢」,順便嘲笑拜登政府是花上六十六億美元,才獲得台積電六百五十億美元投資。

雖然台積電赴美投資依法須經濟部投審會申請核准才能執行,行政院發言人也指出須待廠商向經濟部申請,但筆者仍擔心政府有讓台積電當「背鍋俠」之虞。

在法國經理人皮耶魯齊所著之《美國陷阱:如何通過非經濟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一書中,非常清楚地敘述了美國政府是如何協助其企業瓦解商業競爭對手,因此台灣政府應主動關心台積電高層主管。此次台積電董事會在美國舉行,真的非常令人不解,無疑是將一塊肥肉送到老虎口中。

台積電加碼投資案,引發國人不滿與疑慮,魏董事長在回國第一時間就與賴總統一起舉行記者會,個人從魏董事長的談話中,認為台積電一直在當背鍋俠。投資是台積電的決策,政府並未涉入,純粹是商業布局,同時魏董事長也大聲說出沒有美國政府補貼,也勢在必行,這些說法其實都有違企業追求最大利潤與最低成本原則。而賴總統強調:沒有來自美國的壓力,更讓人感覺「此地無銀三百兩」。

台積電六百五十億美元投資,僅獲得六十六億美元補助,到目前據悉僅收到十五億元,且川普政府很可能不繼續埋單,凸顯民進黨政府一直讓台積電單獨面對美國政府的無理粗暴。這次美國川普政府一毛都不給、就要台積電投資一千億美元,完全違反各國招商獎勵原則,十足醜陋強盜行徑。

賴政府這次不僅應以台灣利益為優先審查此投資案,賴總統更應該出面,向美國政府提出針對台積電設廠的補助、稅捐減免與銀行融資利息補貼,以壓低台積電在美國的製造成本,免得嚴重影響台積電的獲利。

其實台積電之所以能成功,除了台積電有一批優秀員工外,更有一條堅實的產業鏈在配合各環節生產活動。台積電到美國,很可能無法像在台灣的台積電一樣有生產力。賴政府應設法避免讓台灣半導體產業群出走,為美國人作嫁。

因此,經濟部投審會要好好把關,不要讓台灣的資金、技術與人才流失,並設法為台積電爭取更多權益,讓台積電永續在台灣經營,不要讓台積電一直「為政治背鍋」。




美國陷阱如何通過非商業手段瓦解他國商業巨頭LE PIÈGE AMÉRICAIN-每天聽本書-YouTube













川普美國優先 台找得到新立足地嗎


2025-03-08 05:20  聯合報/ 李姵瑩/科技業(新北市)


美國總統川普再度登上國會聯席會議講台,發表他第二任期內的首次演說,再次讓美國人民與全球盟友見識到川普式「鬧劇外交」與「假象經濟」的本質密西根州聯邦參議員艾莉莎史羅金代表民主黨作出的回應,毫不留情戳破川普虛張聲勢的政策泡沫,並以已故前總統雷根作為對照,點出台灣乃至全球關注的核心問題:美國,這個曾經自豪地站在自由世界領導地位的國家,如今正走向何方?

史羅金直言:「在上周發生於橢圓辦公室的鬧劇後,雷根必定死不瞑目。」一語道破川普問題核心:他不僅背離共和黨傳統價值,更背叛了美國作為世界民主燈塔的角色

冷戰時期,雷根強調「和平靠實力」,這並非單純的軍事擴張,而是透過穩健的同盟關係與可信賴的外交承諾來達成。但如今川普治下的美國,對盟友翻臉如翻書,將國際承諾視為談判籌碼,一旦對自身不利,便毫不猶豫地推翻既有承諾。這種短視近利的行為,不僅讓盟友失去信任,也讓美國的戰略威信跌至谷底。

然而,比起外交政策荒腔走板,川普在經濟議題上的雙面手法,更值得台灣與全球民主國家深思。史羅金在回應中點出川普經濟政策的核心本質:假繁榮真掏空,直指川普透過大規模減稅,將財富重新分配到本已富可敵國的企業巨頭科技寡頭手中,基層民眾卻要承擔生活成本節節上升的代價,食品雜貨、房價、醫療保險,無一不受到通膨政策不確定性衝擊

更甚者,川普挑起對加拿大、歐盟的關稅戰,表面上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實際上卻是在提高本國製造業成本,讓美國企業在全球供應鏈中進退失據。這種惡性循環經濟結構,不僅重創美國中產階級的消費信心,也讓製造業回流的口號淪為空談。

最令人不安的,是川普政府與科技寡頭間日益緊密的利益交換。史羅金批評川普授權馬斯克全面介入政府效率改革,名義上是削減浪費,實際上卻是讓馬斯克與他的年輕工程師團隊,得以接觸全美公務體系核心數據,甚至包括納稅人的個資與健康紀錄。史羅金質疑:「當馬斯克的私人伺服器裡,儲存著全美人民的財務、醫療與生活資訊,我們的隱私還剩多少?」

這場以效率為名的數位集權實驗,不僅挑戰美國傳統文官體制,也讓政府治理淪為科技巨頭的實驗場。當公務人員的去留、政策方向的決策,全都取決於一個科技寡頭算法分析,民主制度的透明問責基礎將蕩然無存。

史羅金的回應不只是民主黨對川普的例行反擊,而是美國體制內部對川普「鬧劇式治理風格」的全面警告。當川普把國家治理當作真人秀、把外交關係當作生意談判、把經濟政策當作選舉籌碼,美國正逐步失去全球民主陣營領袖的道德正當性與制度優勢台灣作為長期倚賴美國支持的民主夥伴,更應從川普模式中汲取教訓,認清短期民粹與長期國家利益間的巨大落差

美國曾是全球自由價值的象徵,如今卻因為川普的任性與狂妄讓這面旗幟布滿裂痕。當世界重新選擇信仰與價值立場時,美國還有多少信用可供揮霍?台灣,又是否準備好在美國失衡的世界秩序中,尋找新的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