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生,請選專題


◆  蔣經國路線 豈是消極保台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生,請選專題
◆  夜減用電提早 缺電現形
◆  小心連環計…高房價民怨 綠嫁禍藍
◆  內部不同調…後小英時代 即將到來
◆  台灣該如何肯定蔣經國?
◆  寫好英文作文 不需「抄天書」
◆  最難數A 驗出新考招處處矛盾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新生,請選專題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新生專題之主題不設限,哪怕是凌亂的桌面和零食,都有行為學和教育學的意涵可探討。圖/張俊哲


人生最重要的兩天:出生那天和找到人生目標那天。」

這句話出自作家馬克.吐溫(Mark Twain),同時也是我高度認同的理念。猶記得第一次被鼓勵可勇敢地追尋人生,要回溯到多年前的大一。當時聯考已結束,彷彿追尋人生才可合法展開。我沒把握類似的鼓勵在現今的年輕人當中是否受歡迎,不過我仍很願意傳達當年的感動,因為我真的覺得有用。我不敢說自己已百分百找到人生的目標,但至少處於現在進行式。沒有當年師長的鼓勵,人生恐怕早已是過去完成式。十二年前我有幸參與「新生專題」的教學,有機會鼓勵同學們重新思考人生。趁下學期開課前,我重新整理思緒,在此和大家分享。

多年前曾有同學問我:要不要修新生專題?我當下回答:不一定,因為它屬選修課。然而若我現在被問,我會改答:強烈建議,雖然它是選修。原因很簡單,大一生需要開始找尋這個人生最重要的第二天,而新生專題是個不錯的起跑點!很有趣的是,不同的主題皆可殊途同歸,幫助同學更願意發掘自我,找尋合適自己的生活型態,以期和人生的目標相遇。例如在「找尋臺大生命力」的那周,有人覺得綻放中的杜鵑花最生動;有人則非福利社前的人群莫屬,覺得覓食最有生命力;有人更力排眾議,首推擁擠不堪的腳踏車堆,認為找到停車位的拚勁,才是生命力!又如在期末的幾周,我總讓同學們分享「我的偶像」,希望藉由偶像的特質,反映自己的好惡和價值觀。儘管有同學說找不到生命力和偶像,我都不擔心;畢竟,他們已自我探索一番,離人生的目標近了些。最令人擔心的是,同學不敢邁出第一步,或是輕率地踏出的第一步。

不可諱言,沒有一所大學可提供大一生足夠的「新生專題」,甚至有的大學尚未開設類似的課程。其實,也不用太擔心。同學們只要有學習動機,立定志向,規畫每周相聚時討論的內容,或讀書心得,或運動進度,甚或美食新發現,都可讓自己和許多人事物碰撞、對話,找到人生的目標,甚至找到為何而生的意義。而且聚在一起的同學,更可不限大一。

和新鮮人定期相處十二年,有幸可重新省思一些塵封已久的「年輕人」問題,順道覺得沾染了些「新鮮感」。也因如此,我領悟到「新生」大可不用局限於領有學生證的大一新鮮人—只要對生命、生活、生態懷有赤子之心,人人皆是新鮮人。我深信教室內外的「新生」,只要真誠選定專題,好好耕耘,哪怕一時找不到目標,也強過終日滑手機和怨天尤人。喔,對了!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飾演一位無名英雄,幫助一位少女脫離險境,開始勇敢追夢的那部影片,給了本文第一段和最後一段寫作的靈感。我會讓馬克.吐溫和丹佐.華盛頓兩位,加入下學期的新生專題。相信他們和其他國內外人物,都會使同學的目標更清楚些。












蔣經國路線 豈是消極保台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新北市)


若將故總統蔣經國主政時期的路線,歸納成反對共產主義、建設台灣及和平統一中國,當皆有歷史事實為根據。但蔡英文總統在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典禮上的致詞,繼退輔會偷換概念而「綠化」蔣經國路線為「反共、革新、保台」後,再隱喻她承繼了蔣經國「堅決反共」及「堅定保台的立場」。對此,國民黨無心也無力導正,更還認同「保台」確是蔣經國路線。

蔣經國自民國六十四年接任國民黨主席以迄逝世為止,中國大陸是在文革晚期改革開放初期。當時中共並無犯台的企圖與能力,且還在與美國建交生效的同時,宣布對台改採和平統一政策。故而,若硬要詮釋為「保台」,那也是因應領導自由民主陣營的美國竟與中共建交,背棄了冷戰時期作為其盟友及「反共代理人」的中華民國。

民國七十年春,蔣經國主持國民黨第十二次全國黨代表大會,通過了「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強調「建設台灣與統一中國是不可分的。惟有建設台灣,才能實現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也惟有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才能使台灣永遠保持安定與進步」。該次會議還決定「三分軍事,七分政治;三分敵前,七分敵後」和「以政治為前導,以軍事為後盾」為統一中國的指導方針,故而統一中國才是蔣經國路線,又豈會是消極的「保台」?

事實上,鄧小平推動改革開放政策後,不搞階級鬥爭且實質上放棄共產主義,並停止金門砲擊對台改採和平統一政策。蔣經國雖初以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來因應,但民國七十五年後認為大陸改革開放路線明朗,遂被動透過「密使」與中共初步談判,決定了先以兩岸各自的優勢共同發展經濟,慢慢再追求政治上的國家統一

在上述背景下,蔣經國才先解除了戒嚴,接著在「官民有別」的原則下,開放大陸探親與其後的民間交流。正當蔣經國積極規畫兩岸和平統一進程之際,無奈天不假年,但後繼者李登輝訂頒《國家統一綱領》,則仍延續了蔣經國路線。

國民黨不敢主張統一,年輕幹部多也不知先輩的政策脈絡與對台灣的貢獻,所以只會跟著綠營喊「保台」。故而,蔣經國路線若被洗綠成台獨,也無須意外。













夜減用電提早 缺電現形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葉宗洸/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教授(新竹市)


媒體廿一日報導,台電公司將於今年三至十月實施「彈性夜減用電」方案,較預訂執行時間提前了兩個月,提前的期程及施行的時段引起諸多缺電質疑與嚴厲批評。雖然台電宣稱此一方案實為行之多年的需量反應,並非因應供電不足的新作為,同時反批缺電一說是「烏龍謠言」;但事實到底是外界的批評毫無根據,或是台電另有難言的隱情?值得細究。

夜減用電方案確實屬高成本的需量反應之一,回饋給配合用電大戶的金額可以是台電售電價格的二至四倍。過往都是在用電量需求偏高的白天實施,從未於夜間採行。值得關注的是,近年的每日尖峰用電已由午間逐漸移轉至傍晚,這種情況在非夏季的平日與假日都很明顯,於是無光電可用的夜間時段,維持供電穩定成了台電的一大挑戰。

那麼,夜減用電方案何以必須提前實施?供電問題從去年五月的兩次大停電便已浮現,十月其實還出現另一波狀況,當月有七天「供電吃緊」黃燈、兩天「供電警戒」橘燈,台電地方區處甚至曾收到準備分區輪流停電的通知,所幸後來驚險度過。今年開年以來,供電狀況仍未見改善,相較去年一月的全綠,今年一月迄今的黃燈天數已高於綠燈天數。在去年核二一號機除役、至今無新機組替補、用電持續大幅成長下,供電量不足的問題勢將進一步惡化。因此,彈性夜減用電不得不提前實施。

坦白說,若是台電每日於官網公告的備轉容量率正確無誤,即便黃燈出現,只要比率尚有八至九%,仍足以因應夜間的用電尖峰。只不過,現在官方的備轉容量率估算都把動輒超過二百萬瓩的太陽光電發電量計入淨尖峰供電能力中,形同變相提高備轉容量率,以維持供電無虞的假象。然而,回歸現實後的真相究竟如何?

就以廿一日為例,公告的備轉容量率為九點七一%,預估最高用電為三○四○萬瓩,計入前一日太陽光電尖峰發電量二百六十萬瓩,備轉容量率等於被膨風達八點五五%之多。換言之,傍晚光電歸零後,夜間用電尖峰出現時,真正可供調度的備轉容量只有卅五萬瓩,連台中火力電廠一部機組的裝置容量都不到,等同亮起「限電準備」的黑燈(備轉容量低於五十萬瓩),停電風險高到爆表,而且前所未見,這不正是缺電嗎?

如此的窘境註定發生,難道負責供電的台電事先不知?特別是空汙季開始後,燃煤機組必須配合降載減排,加上冬天本是各發電機組歲修的旺季,而新增燃氣機組又因「三接外推」無法及時上線供電,電力調度會因此捉襟見肘早在意料之中。然而,台電為了配合高層意旨,只能把真相苦吞下肚,並且不計成本地規畫出此一快速但僅治標的缺電解方。

當今政府躁進的能源轉型造成可調度備轉容量不足,缺電危機進逼,並連帶導致發電成本大幅增加的惡果已現,最終受害的是全民,主事者不能視而不見。














小心連環計…高房價民怨 綠嫁禍藍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王瑞興/內政部地政司前科長(南投市)


房價迭創新高,依內政部房價負擔能力統計,卅%(不含)以下表示可合理負擔,一一○年第三季全台房貸負擔率為卅六.九%,代表房價負擔能力低。現只剩基隆、嘉義市及雲林、嘉義、屏東縣五縣市低於卅%,總人口二五九萬六千人,僅占全國總人口二,三三七萬的一成一。換言之,全國八十九%人口房貸負擔過重。

高房價引發民怨,貧富懸殊日益擴大,必影響年底選舉,民進黨政府又無能解決,因此,將民眾不滿情緒計畫性引導到藍營縣市。日前宜蘭縣長林姿妙遭大舉搜索,案情不明,卻有短期代理縣長陳金德及綠營側翼外行人就都市計畫變更大放厥詞。台中市長盧秀燕賣地及中捷設站,綠營從市議員到林佳龍輪番攻擊,並由退休校長信口開河汙衊盧市長炒地皮。

雲林縣長張麗善胞弟張啟盟侵占國有地違法濫墾案,區區個案,竟然出動三位監委調查,前所未見,顯然劍指縣長連任。南投縣竹山鎮計畫道路開闢陳年問題,監察院選在此時由深綠監委提出糾正案,並召開記者會,也是罕見。北中南四案分進合擊,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四案都與土地使用相關,專業性極高,且跨不同領域,職司公務員未必能全面理解,何況一般民眾。綠營深知民眾心理,即使小案也要大辦,並引領輿論方向,延燒到政敵身上,何況掌握檢調廉政單位。但今日如果是綠營涉案,就能大事化小,或成為羅生門。

成王敗寇,自古如此,誰掌握權力,就能動用一切打擊力量,但最怕擁有權力者,做事沒有底限。隨著選舉逼近,綠營必然擴大打擊面,並株連藍營候選人,藍營要有心理準備,小心綠營「無中生有」連環計盡出。













內部不同調…後小英時代 即將到來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新北市)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蔣經國總統圖書館開幕的場合上,蔡英文總統表達蔣經國前總統的「堅決反共」、「堅定保台」立場,引發黨內、台派政黨與社團的質疑,甚至是批判。後者認為,這是蔡總統「肯定蔣經國」;其中,前立委段宜康的臉書發言最直接,指蔡總統「莫名其妙,無言以對」。

促轉會才剛剛指出,前述園區是「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的具體象徵,依法應進行改名或其他方式處置。蔡總統後續發表前述類似「肯定」的言論;行政機關與總統的不一致,自然引發高度的關注。筆者認為,蔡總統的發言,有意緩和近期線民案引發的政治紛擾。而黨內、台派則堅持長期的政治理念;加上地方大選將近,對蔣前總統持批判態度,較符合其選舉利益。

線民案陸續被披露,疑似燒至前黨主席、現任立委與現任市長,讓外界對威權時期人際關係的複雜瞠目結舌。這也可以讓人民思考:當年我們的生活實態為何?反對陣營內部有何紛擾?而國家機器又是如何滲透、分化社會各階層?轉型正義工程的挑戰剛剛開始,蔡總統絕對有看到此問題的浮現,藉前述場合發表所謂「團結保台」言論,可以理解。

不過,黨內及台派則是敏銳感受到,地方大選即將到來,繃緊意識形態立場才能在選戰中維持基本盤。眼看台南、屏東競爭激烈,桃園疫情燃燒,此時聽到蔡總統前述言論,自然覺得十分刺耳。

在公投一役大勝後,此次蔡總統發言引發黨內及台派質疑,標誌台灣政治逐漸進入新局面。隨著地方大選到來,黨內及台派將大力催動政治油門,爭取選舉利益,而後蔡英文時代也即將到來。














台灣該如何肯定蔣經國?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北市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總統蔡英文難得出席並致詞,肯定蔣經國堅決反共保台立場。然而,許多在野人物回應卻昧於民意潮流,甚至跳入蔡的陷阱,實在可惜。如果能重提他治下的穩定生活與均富社會,才是人民所望。

蔡的肯定冒著被傳統支持者批評的風險,不能只從選票角度解讀,畢竟現在盤勢綠大過藍,她完全可以沉默以對。或許應該要擔心,所謂肯定,是在為未來中共步步進逼時,蔡在島內動手營造正當性氛圍。因為蔣經國當年不是嘴巴講反共保台而已,許多左派覺青,或者只是與政府不同調者,要為此付出入獄,甚至犧牲生命代價。蔡肯定蔣的大目標,那執行手段是否也能找到正當化可能?而兩岸那時從熱戰到冷戰,小蔣依局勢放鬆手段,此次肯定,是否也能為將來「平反」老蔣找到基礎?這不是蔡對兩蔣有感情,而是要看外敵進逼程度,來決定正當化政府動手幅度。

而說小蔣有堅定保台立場也是有疑問的,因為他保的是中華民國。小蔣在過世前開放大陸探親,讓兩岸順勢有了千絲萬縷聯繫,其實是將了獨派一軍。在過去多數曾與中共有實際鬥爭經驗者的想法裡,台灣不可能是避秦獨立的桃花源,所以當民國七十幾年我們還有實力時,飛機還是要飛到對岸做情報偵蒐,也還是要搞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所謂一邊一國的「現狀」,恐怕帶有一廂情願的成分。

然而,對蔡此次肯定,藍營政客卻回錯了方向。有人肯定小蔣開啟民主路線,或云現在的中共與過去不同。要提醒這些人的是,現在國民黨黨章還是明白反對共產主義,不想反共也不是不行,但這要有一個長期與社會對話過程,而現在蔡的發言很有民意基礎,部分政客的反應正好跳入蔡批評的親共陷阱。

而台人也沒那麼支持民主。近來在野黨一直批評蔡政府越來越威權,但理應最反威權的年輕人卻對她的支持居高不下。看過去最強調民主、反對小蔣的綠營學者,在前日退輔會發聲明肯定小蔣時,曾點名要蔡出面說明,那時退輔會還要撇清說聲明與民進黨政府不相干,現在蔡親自表態,這些學者卻不發一語。可見威權文化深入人心,藍營談民主並未講到重點。

那麼,重點是什麼?蔣經國至今仍是各項民調中,國人最懷念的前總統。人民懷念他治下的穩定生活與均富社會。現在年輕人常看政客亂講話、侈言負責不下台、與財團勾結,多不知道小蔣時期官員作風謹慎負責,而那時是經濟奇蹟的輝煌年代,蔣卻與財團沒有私交。是後來號稱蔣經國學校出來的人,開始與大老闆打小白球、去招待所交陪,才導致政策有利財團,讓平民覺得沒有希望。

如有政治人物從這裡開始肯定小蔣,在物價騰飛,只有少數產業獲利並拉大貧富差距的現在,人民才有可能相信他是蔣的真正繼承人。















寫好英文作文 不需「抄天書」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余綺芳/東吳大學語言教學中心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111學年大學學測今天最後一天,最後一科考社會科,學生們終於能真正放寒假。記者鄭惠仁/攝影


看了聯合新聞網整理報導多家補教業者提供的學測英文作文「參考解答」,不禁想起之前赴各高中演講時,學生經常會提問「學測文章必須用艱深的字彙才能得高分嗎?」就是這樣的範文讓學生一味在文章裡硬塞困難的字詞,不論合不合適!針對這樣的範文,我有下列幾個疑問。

首先考試時間只有卅分鐘,要我這樣在英文寫作裡翻滾幾十年的老將都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更遑論一般高中生!

而且課審大會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一月十四日決議,將高中職的英語單字數從七千字上限,降為四千五百字。我大略看過,這篇範文中起碼有卅多個單字超出了七千字彙的範圍。考生看到這樣的範本,難怪會無所適從,拚命背單字或根本放棄。

事實上,根據我以前閱卷經驗,只要書寫流利,內容充實,錯誤不要太多,根本不需要寫成這樣的天書,就可拿到好分數。

希望市面上不要再出現這類範文,否則考生因為心生恐懼,放棄了英文作文,這絕不會是大家樂見的事。












最難數A 驗出新考招處處矛盾


2022-01-24 04:09  聯合報 /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昨天是大學學測最後一天,首科考數學B、接著考社會。記者曾原信/攝影


大學學測昨日落幕,新型考招上路考程增為三天,首節數A難度爆表,已讓考生學習自信受重創;而未來申請入學,選填志願變數增多;分科測驗考科減少,國英考差無法補救,更令考生惴慄難安。新課綱首屆考生,面對新型考招制度,無一不是新的試煉,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先就學測試題來說,配合新課綱,數學分為兩卷,豈料數A試題偏離新課綱精神,文字敘述也不精確,難度被稱史上之最,審題效果不如預期。大考中心試題研發功能不備,命題檢核機制不足,題庫建置成效不彰,考題忽難忽易,喪失評量信度效度,如何對考生交代?為維持試題穩定性,應儘速擴增各科題庫,改由題庫選題,實乃刻不容緩。

再就志願選填而言,由於數學分為兩卷,部分頂大商管科系採計數A成績,以致超過七成學生兼考數A數B;六科全部報考者也高達三成三,申請入學選填志願將是考生一大挑戰。另自然科到考人數較去年少二萬餘人,數B又較數A簡單,部分自然組考生勢將跨組申請校系,不惟社會組考生受擠壓,中段自然組科系篩選級分也將下滑,恐為前所未有劇變。大考中心對組合累積人數的呈現須更周延。

三就考試科目來論,指考改為分科測驗,國英數乙不再加考,然學測評量目標在基本核心能力,分科測驗評量目標則在進階學科能力,兩者方向不同,若剔除國英數乙三科,不僅打亂高中教學,大學選才也失依據。日昨招聯會討論宣布恢復數乙考科,教育部仍未點頭,且解釋按課綱設計,國英高三屬選修,無法納入考科命題,然今大考國英考題已走入素養導向,不受教材限制,當局說法顯然矛盾。國英數乙重回考場,方為一勞永逸之計。

四就成績計算檢視,分科測驗成績最終定調六十級分,計分方式如同學測,如採計國英兩科者,加總學測轉換級分,不惟扭曲評量本質,更違背科學原理。考生各科原始得分轉為標準化分數前,即評定級距化分數,已是第一重扭曲;又將國英學測級分換算為六十級分制,且與分科成績合計,不啻是第二重扭曲。經由制度雙重扭曲,考生分發入學成績如何反映學習潛質,評量精神豈不蕩然?回歸百分制計分,才符合評量公平性。

一○八新課綱上路,考招必然連動,但為改而改的思維,過於偏聽的決策圈,反讓新制治絲益棼。企盼當局扛起責任,檢視矛盾弊端,修訂周延配套,建構公平競爭環境,提升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