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新南向政策應開啟新篇章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官邸變私宅,鄭文燦隱瞞的何止是地點
◆  聯合報黑白集/天下無不是的民進黨
◆  經濟日報社論/新南向政策應開啟新篇章






經濟日報社論/新南向政策應開啟新篇章


2022-07-23 03:14  經濟日報/   社論
我國近期在與美國、日本及歐盟的經貿互動上頗有突破。但在各國都將目光投向印太區域整合之際,新南向政策這個台灣版的「印太戰略」卻背道而馳,陷入低潮。 報系資料照



我國近期在與美國、日本及歐盟的經貿互動上頗有突破。但在各國都將目光投向印太區域整合之際,新南向政策這個台灣版的「印太戰略」卻背道而馳,陷入低潮。

新南向政策是蔡總統力推的重要經貿政策。若按政策藍圖說明,新南向有五大旗艦計畫,分別是農業、醫衛、產業人才、產業創新及供應鏈合作及民間與青年交流平台。至於三大潛力領域,則是跨境電商、觀光及公共工程參與。

在時機點上,新南向政策的推出早於美、歐的印太戰略,具有超前部署的意義。在範圍上,新南向政策涵蓋東協加印度,跟美、歐印太戰略有意推動的重點國家重疊,而如醫衛、電商、人才、供應鏈及基建等主軸上,也可緊密的與美歐的印太戰略對接。在這種國際趨勢下,若說過去六年是「新南向政策」的醞釀布局階段,未來六年則將進入發揚光大期。

然而蔡總統第二任期開始,新南向政策卻有無以為繼的情況。疫情當然造成往來的中斷,但在實際作為上除了外貿協會一頭熱以外,其餘似乎也乏善可陳。例如過去的亮點醫衛新南向政策,疫情雖然造成限制,卻也是發揮我國醫衛軟實力,提升跟新南向國家在醫衛領域合作的好時機。然而衛福部新南向網站的最新資料卻凍齡停在去年12月,彷彿已是過去式。總其成的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雖有每季的執行成果歸納,但也是流水帳般的紀錄家數人次,很多成果看起來更像是民間的自行努力。比起美、歐大規模、全方位的印太戰略,新南向政策反而出現「你累了嗎?」的窘況。

這樣的發展令人不解。印太區域受到國際的重視,來自幾個關鍵因素。首先美中大國戰略競爭,都要拉攏東協印度加入陣營;美國6月時史無前例的在華府舉辦了一場東協九國峰會,歐盟也傳出準備在12月也辦一場峰會。再者,全球供應鏈朝向安全、韌性、分散調整的局面已定,東協印度不但是新的世界工廠候選人,也是重要能源、礦物等原物料供應地。第三,相較於中南美洲及非洲,印太區域未來的經濟成長動力更佳充沛,內需市場充滿商機,必須加速布局。

在此情況下,憑藉地理距離、台商網絡及新移民優勢,加上具先行者優勢的新南向政策,台灣理應具有主動權,可以爭取成為美歐印太戰略的合作伙伴,而不是被動的等待美歐的關愛提攜。在此時刻新南向政策反而後繼無力,令人不解。

事實上,從美國印太經濟架構因擔心部分國家反彈而未邀請我國一事可以看出,雖然與美、日、歐經貿關係持續升溫,但台灣在東協十國及印度面對的處境,可能相反的因為各國不願捲入美中紛爭而更加嚴峻,連加入CPTPP都有變數,意味著靠大國協助充滿變數,新南向政策以我們自身的軟實力建立區域往來基礎的設定,而非靠美、日,在新情勢下反而更有意義,更值得加碼、加速、擴大,況且新南向政策有成效,反而有助於提升與美、日、歐的關係。

限於資源,新南向政策當然須聚焦選擇。目前的旗艦計畫及潛力領域,其實仍然符合當前情勢及台灣需求,微調即可。關鍵可能在於政府沒有將其視為需要持續、無間斷及全面投入的長期戰略。對行政院而言,只是一個「經貿談判」題目,看不出其與國際新情勢的連結思維,各部會重視程度也落差很大,近年更動輒甩鍋給疫情,實在可惜。我們建議,總統應該提出新的政治指示,行政院應該提高統合層級,各部會加速引入新資源,儘速啟動新南向政策的「回春工程」。









聯合報黑白集/天下無不是的民進黨


2022-07-23 05:11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昨天到萬華龍山寺參拜時,陳時中手拿著龍山寺贈送的「以民為先」書法,警察卻架離陳情的阿伯,引發熱議。圖/報系資料照



陳時中到萬華龍山寺上香,一民眾上前抗議,立刻被警察架走。網民挖苦,口號是「責任來,我就扛」,卻變成「抗議來,我就扛」。

一開拔就到萬華,陳時中是想修補去年指萬華是「防疫破口」之失,可能也想過會遭鬧場。但當年馬英九被民眾丟鞋,蔡英文呼籲他要「包容」;換作陳時中,民進黨便主張「強力排除」,雙重標準切換自如,絲毫不以為忤。

網民嘲諷民進黨的肆無忌憚,有兩句名言:「綠能你不能」,「天下無不是的民進黨」。典型例子,發生在近日台灣基進黨。該黨一名參選人張博洋批評林佳龍把恩恩案與市長選舉混為一談「惡心」,基進黨立刻拔掉他輿情部主任職務,並要他再三道歉,另一專員也調職處分。

更荒唐的是,基進黨台南市黨部主委李宗霖說,民進黨執政才讓台灣有言論自由,「言論自由就是失言之後,我們仍能憑藉自身意志去選擇做出贖罪」。基進黨主席陳奕齊還要求黨員改變心態,相信政治力量有其光明面,不要無止盡懷疑。基進黨自詡是激進的政黨,卻把附和民進黨看得比自身重要,連私下批評都不許,那何不乾脆變成民進黨的支部就好?

台灣近年逐漸「一言堂化」。民進黨內部只有一種聲音,小綠、媒體和網軍側翼拚命附和粉飾,民進黨正走在「永遠正確」的道路上。










聯合報社論/官邸變私宅,鄭文燦隱瞞的何止是地點


2022-07-23 05:11  聯合報/   社論
林智堅(左起)、鄭文燦、吳宏國逐桌敬酒被爆違反防疫規定。圖/取自桃園市議員參選人凌濤臉書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桃園市長鄭文燦陪林智堅跑攤,在餐會上無罩敬酒;照片曝光後,鄭文燦要求衛生局依「高標準」對自己從重開罰三千元。事實上,此事的重點不在「脫罩」,而在該餐宴地點其實是鄭文燦「官邸」,而非其聲稱的「私宅」。此外,宴飲者是鄭文燦邀約的機場工會幹部,桃園勞動局長吳宏國也在場穿梭。換言之,此案顯是利用市府資源為民進黨參選人造勢,開罰三千,其實只是障眼法。

第一時間,鄭文燦自行宣布「開罰三千」,目的只是在轉移焦點。因此,他聲稱指揮中心並未規範「民宅」宴飲也要戴罩,而自己是以「高標準」裁罰。隨後,外界經過比對該「民宅」的裝飾和陳設,確認這座民宅其實就是鄭文燦的市長官邸;而該餐會是他以主人身分邀宴機場工會成員,而非他帶林智堅前往工會人員聚會場所拜票。主客一易位,整個故事原委隨即改寫。

撇開口罩的問題不談,鄭文燦在此出現了三個可議的公私混淆問題:第一,「官邸」是國家提供給首長使用之生活空間,說成「私宅」,是掩耳盜鈴。第二,他是這個餐會的主人,又在官邸舉辦,動用的經費應該是公帑吧;那麼,用公費為黨同志助選合理嗎?第三,席間有勞動局長吳宏國在座,他身為公務員,又是機場工會的上級主管,這沒有違反《行政人員中立法》第六條「不得利用職務權力使他人參加政黨或其他選舉活動」的規定嗎?而且,他謊稱自己出席是「主辦單位邀約」,言下之意,錯在鄭文燦嗎?

人們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場餐會拜票,不值得小題大作。事實上,只要稍加檢驗,其間充滿了必須清楚劃分的公私界線,卻完全遭到踐踏,包括公帑的花費、官邸的私用、行政中立精神蕩然無存等。這些,全是民進黨在野時使用放大鏡刻劃的準則;而今它執政了,卻把所有法條與規則踩在腳下。對這件事,如果社會大眾只看到鄭文燦為「脫罩」罰了自己三千元,卻看不到其間更嚴重的違紀違法,包括他拋下公職從早到晚帶著林智堅跑攤,又不斷幫林智堅辯解論文抄襲疑雲,難道舉國都是眼盲之人?

在蔡政府治理下,所謂「新黨國主義」正在成形,這不是一個玩笑。水利會被收歸國有,改為官派,農會、漁會又成下一個獵殺目標,都是對民間的鯨吞蠶食。民進黨一方面追剿國民黨黨產,一方面又將公營事業當成自己的黨產般予取予求,毫不饜足。

光看這幾天,在幾個競選活動中,民進黨就踐踏了多少公私界線。以前副總統陳建仁為例,他身為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基本上就是國家公務員,每月支領近五十萬元的高薪;他卻不顧學術中立及黨政分際,跑去擔任陳時中競選總部主委。先不說他有多少從政經驗可以協助陳時中,他放著自己的學術研究不顧,就對不起這個「特聘」的高薪;他在副總統任內以「無黨籍」自豪,卻在卸任後加入民進黨並成為總統的「活棋」,這難道是進化?

再看陳時中,他曾誣指萬華為防疫「破口」,這次為了選舉,他跑去龍山寺向萬華人致歉。其間,遇到一名陳抗民眾,兩名員警不由分說立刻將人架走。拒聽民眾質問,就是陳時中與萬華「修好言和」的態度嗎?更可議的是,其他參選人均尚無維安人員跟隨,蔣萬安必須直面民眾嗆聲,何以陳時中能獨享特殊的維安待遇?

是的,魔鬼藏在細節裡。民進黨在野時,孜孜矻矻地建立行政倫理與公私分際,現在它全都吞回去了。

※ 提醒您:禁止酒駕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