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電飆 政府節電節去哪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培養「綠領」人才 刻不容緩
◆ 各國回頭擁核 台灣要背道而馳?
◆ 部分負擔新制 新藥可望加速納保
◆ 防範BA.4/5流行 兩個選擇
◆ 跑車超速 街頭賭命
◆ 還河於民草率 平白犧牲性命
◆ 玩水遭斷指 幫浦設計安全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培養「綠領」人才 刻不容緩
2022-07-23 05:20 聯合報/ 郭瓊瑩(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景觀學系主任)
濕地保育復育與河川溪流之微型水利發電將開拓更寬廣之「綠領」人才培育光譜。郭瓊瑩/攝
綠能之開發除技術面外,尤需培養在地可持續性營運維管之「綠領」專業技術人才。郭瓊瑩/攝
林業經營在未來之碳匯營運與碳權交易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如何可持續性的育種、保種亦同等重要。郭瓊瑩/攝
國有材之利用將啟動台灣林業永續經營之2.0以及森林教育之新里程碑。郭瓊瑩/攝
保護大地、修復林木、守護環境也成為「綠領」之新生活態度與新價值觀。郭瓊瑩/攝
畜牧業之排遺轉化為生質能係循環經濟之新綠能。郭瓊瑩/攝
又屆暑假大考期,近年台灣因人口老化與少子化,據統計高三普通科學生有九二八五一名,而全國大專招生總額為一○六二一三名,換言之,已供過於求。為進入名校,學生選擇學校之趨勢亦兩極化,南部較偏遠私校註冊率更瀕危急,公立大學也同樣面臨冷熱門科系大落差。
半世紀前面對首次能源危機時,已有專家呼籲應培養「綠能」人才,近十多年更因極端氣候變遷與不可預期戰爭、疫情衝擊,糧食及各種民生生產力危機,易形凸顯不只需綠能人才,依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分析,因應上述議題尤需涵蓋多面向之國土保全、製造研發、治理與服務,亦即「綠領」人才培育。
過去大家認為高科技只侷限電子資訊科技、醫學…等,林業、水利、河海工程、農業等相關學系受短視認知影響,不斷更名以吸引年輕學子,諸多基礎學科也未受青睞。檢視全球需才之光譜,農林漁牧等傳統學科,反而是與現代科技智慧化同步轉型之重要人才培育基盤。
以島嶼型國土言,對海岸濕地之認識、再生能源開發與循環經濟治理,甚而包括提升生活褔祉,如何跳脫傳統醫法工之唯一標竿之思維已在蛻變中。預防醫學、修復受傷汙染之土地、河川,維護生態系及生物多樣性,減少碳足跡之各種「源頭治理」技術與生產模式…這些均非只是SDGs與ESG之報表揭露。釜底抽薪應在教育體制面更早作分流,俾培養不同向度及技術分工但具均等貢獻價值之跨界人才。
設計力可以提升國家競爭軟實力,智慧農林業之進化,包括育種、保種,也與醫學之精進同等重要;維修各種現代生產生活之系統機制,並提升生產與治理效能,降低碳排,並不遜於「維修人體健康」。「自給自足」雖未必全然可及,但必須是自個人到國家治理之重要目標。「未來學」已興起,室內、屋頂可有微型菜園與風力發電,各水圳溪流也可有社區型微型水力發電,畜牧業生質能之研發…這種種由危機到轉機也極可能實踐真正的全民斜槓人生。
五星級飯店屋頂可養蜂,集合住宅之綠化可成為都巿垂直森林,保護復育濕地增可碳匯量…。當「綠」知識、「綠」技術已成為當代必然之系統性常識時,永續發展不能單靠企業與金融業之「永續長」與碳權交易。跳脫「藍領」、「白領」階層之舊框架,跨域斜槓「綠領」人才之培育,啟動另一波因應環境危機之教改,實刻不容緩。
用電飆 政府節電節去哪
2022-07-23 05:20 聯合報/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
昨天下午尖峰用電已達四○七四萬瓩,較去年尖峰用電三八四四萬瓩成長四點八%,較前年尖峰用電三七七一萬瓩成長八%。尖峰用電隨著經濟發展年年成長,本不足為奇,但這兩年用電成長之迅猛,確實令人訝異。
由近數年用電尖峰及全年用電年年成長,不免令人記起民進黨在能源白皮書中信誓旦旦「未來十年電力零成長」的承諾。民進黨「新能源政策」白皮書中指出台灣二○一三年總電力消費為二四五○億度,即使以每年一點五%成長率緩慢成長,二○一三年到二○二五年十二年間用電將增加約廿%(四九○億度)。民進黨目標是節電五百億度,表示二○一三年到二○二五年間「用電零成長」。
白皮書目標設定住宅、服務業、工業三大部門共節電四百億度,另外以智慧電網及電錶節電一百億度。白皮書發布時社會上電力專業人士即斷言「電力零成長」絕無可能。民進黨智庫的反應是「走著瞧」,現在正是驗證民進黨白皮書的好時機。
在蔡總統執政六年後的二○二一年,台灣用電已高達二八三○億度,較二○一三年增加三八○億度,依近兩年電力成長之迅猛,二○二五年全國用電必將超過三千億度,較二○一三年增加五五○億度。民進黨原先規劃節電五百億度,電力零成長,不知節到何處?
可嘆民進黨一系列能源政策都是基於電力零成長的假設。二○一三年六部核能機組都正常運轉,每年提供四百億度穩定電力。民進黨大膽宣布在二○二五年達到非核家園,將運作良好的六部機組予以除役,不正是基於既然可節電五百億度,當然可以不靠四百億度核電的假設?
民進黨另一偉大目標為二○二五年再生能源提供廿%電力。若二○二五年用電維持在二○一三年之二四五○億度,則再生能源提供四九○億度電即可達標。民進黨依此目標規劃太陽能裝置兩千萬瓩,風力裝置六九○萬瓩,加上水力及生質能發電或可達標。但依趨勢,二○三○年全國用電必將超過三千億度,廿%再生能源要提供六百億度電,目前規劃之綠電裝置容量當然跳票。
最可笑的是減碳政策,白皮書中信誓旦旦要將二○二五年碳排降為二○○○年二○八百萬噸水準,主要手段是將次臨界燃煤機組全部改為超超臨界機組,減碳一千萬噸,在火力電廠加裝碳捕捉與封存設備,減碳一千萬噸,最為匪夷所思的是「產業轉型」減碳二五○○萬噸,當然基本假設也是電力零成長。今天回顧這些減碳手段也無一不跳票,二○一九年台灣碳排二八七百萬公噸,比二○八百萬公噸增加卅八%。大家對蔡政府二○五○年的淨零排放承諾有信心嗎?
蔡政府現在預估電力成長的功力有進步嗎?好像沒有。能源局昨天剛公布之「二○二一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預估二○二三年尖峰用電四○六四萬瓩,已低於昨天尖峰用電。剛公布的報告就差不多可以作廢了。台灣在這種意識形態掛帥,外行人指導能源政策的政府領導之下,能源前景真是堪慮。
各國回頭擁核 台灣要背道而馳?
2022-07-23 05:20 聯合報/ 羅際輝/退休人士(新北市)
日前民進黨發言人表示,若按照國民黨的能源政策,台積電就無綠電可用;還指責馬總統執政期間怠於新電力興建,並單押核四忽略國際淨零趨勢及綠電供應鏈發展。只是這些對馬政府批判,明顯有誤。
由馬政府規劃、動工,在蔡總統第一任期內陸續商轉併網的現役燃煤及燃氣機組,共有六六八萬瓩,在七月底尖峰用電時段提供十五%備轉容量。反觀蔡政府執政六年來,除用高價向供應商買來的六十萬瓩高汙染單循環燃氣緊急發電機(大潭七號)外,並未新增任何一部火力發電機,指責馬政府怠於新電力興建,並不公允。
蔡政府拒絕重啟核四還能勉強維持供電原因之一,是將以前應除役的大林燃煤五號機(五十萬瓩)、通霄燃氣機組(一○九萬瓩)及協和燃油三號機(五十萬瓩)延役。由於老舊機組易壞致供電不穩、每度發電使用燃料多所以排碳及排汙量更高,對環境破壞更大,並非利國利民的好方法!
馬總統於二○○八年就任時,太陽能與風力發電裝置容量為六千瓩及二萬五千瓩,經過八年努力兩者裝置容量分別增加二○七倍及一點七倍。蔡政府五年多卻僅增加五點七倍及百分之五十六,遠遠不及馬政府成就。我國第一及第二座離岸風力發電場的開發商,都是由前朝以離岸風電示範辦法評選出來的,不能因風場完工併網發電日,不在其任內就抹殺馬總統的貢獻。
國人以為政府發展再生能源十分順利,其實是執政黨將規劃當成政績吹噓的結果。太陽能裝置容量增速從二○一八年年增五十五%,降至去年的三十二%;四年內要從七七○萬瓩,增加到二千萬瓩的目標幾無可能。風力發電從二○一六年的六十八萬瓩,增至去年一○六萬瓩,但是離目標六九○萬瓩實在太遙遠,近日又屢傳開發商違反國產化目標及海上風場探測不確實,造成工程延宕憾事,達成目標絕非易事。政府奮鬥了五年多,再生能源只增加四十七億度,占比從四點八%,提高至去年的六%,連經濟部長都公開承認失敗,必須將達標時程推遲至少兩年。
歐洲議會七月六日通過歐洲聯盟所提,將核能投資列入永續綠色能源議案。換言之,俄烏衝突後,不但日本、韓國及英國相繼宣布重啟核電外,連歐盟廿七國也將核能視為綠能,與馬政府的能源政策相向而行;反倒是民進黨非核家園與世界主流意識背道而馳。
核能成了綠電給蔡政府一個好理由重啟核四。核四裝置容量為二七○萬瓩、年供電二百億度,除提高台灣綠電(再生能源+核能)供給量外,每年還能減少燃煤七百六十萬公噸,對降汙、減碳做出巨大貢獻,何樂而不為?
部分負擔新制 新藥可望加速納保
2022-07-23 05:10 聯合報/ 李伯璋/中央健康保險署署長(台北市)
癌症希望基金會廿一日公布癌友自費調查報告發現,七成五癌友都曾自費治療,兩成自費破百萬,只靠健保治療癌症癌友,比率僅二趴,推論「健保保護不足已無法迴避」。
從健保總額分配看,納入給付藥品達一萬六千項,絕大部分用藥都獲健保保障。一一○年癌症病患約八十萬人,醫療費用達一三○一億元,超過健保總額預算八分之一;健保確實投入不少資源救治癌症病人。
分析歷年健保醫療分項費用,藥費占率從八十五年的廿六點一%上升至一一○年的廿八點九%、檢查檢驗費占率更從三點四%上升至十二點七%。從藥商或醫界看,處方開立就算是健保藥品費用支出;但就健保署角度看,病人確實將藥品服用才是健保真實應負擔費用。二者間認知及實際差異,是我們一直努力拉近的距離,例如雲端藥歷查詢大幅遏止重複開藥問題。近期要推出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新制,希望民眾除提高服藥遵從性外,在醫師開立處方過程中能多溝通,不必要的就不開,畢竟需多付部分負擔的錢。
健保每年新藥預算在廿到廿五億元間,非常有限,一一一年待納入健保給付新藥及擴增適應症申請案件,預估約需六六億元,其中癌藥五五億元。價格昂貴的癌症新藥不斷爭取納入健保,及高額血友病與罕病用藥給付,這些都考驗如何在健保財務穩定與病人權益間取得平衡。
健保藥費約每六元就有一元用於癌症治療,即便如此,仍擋不住高價新興療法與精準醫療趨勢。昂貴治療費用,不僅癌友吃不消,全都納入給付也有困難。癌症希望基金會跟我們都共同喊出「商保補位健保」想法。我國健保與商保重疊性太高,保了商保卻可能沒保到位,期望透過資訊公開,請商保公司規劃合適商品協助癌友減輕治療負擔。
目前全年每人平均門診就醫次數約十五次,健保署推出使用者付費部分負擔政策,希望民眾改變不必要就醫行為,以一○九年西醫門診申報資料推估,每人每年減少一次就醫,平均醫療支付點數可節省三七八億點,其中藥費一一四億,再加上每年廿五億新藥預算,合計近一四○億元,這些錢的四成足夠給癌症新藥納健保,其他費用則可挹注醫療人員合理給付費用。
健保總額費用是固定,採用使用者付費概念調整「部分負擔」,應可讓醫療提供者與民眾重新思考目前醫療行為,共同撙節不必要檢查及用藥,有了足夠財務預算,新藥、新醫材、新療法可加快速率納入健保給付,受惠的是全體國人。
防範BA.4/5流行 兩個選擇
2022-07-23 05:10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台灣首次驗出入境者感染BA.2.75,引發關注。此案例是從印度回台的國人,同行親友卻是感染BA.4,顯見BA.2.75雖然值得留意,尚無壓倒其他Omicron亞變種的力道。
BA.2.75是BA.2的下一代變種,棘蛋白有十幾處變異,被認為具有免疫逃脫能力,甚至有人認為比BA.5更刁鑽,實際流行數據卻非如此。BA.2.75今年五月下旬在印度定序出來,至今每日新增達兩萬,顯然傳播速度並不怎樣,尤其七月以後,新增曲線趨於平坦,最近兩周幾乎已經平掉,高度只有前一波Omicron疫情的十分之一不到。
以致死率看,印度最近幾天新增兩萬,死亡人數約六十,算起來跟BA.1與BA.2差不多,顯然BA.2.75致病程度並未高於先前亞變種。此外,印度到目前為止並未有BA.5大流行,BA.2.75根本沒有機會跟它較量,且尚未在其他國家境內引發社區流行,因此BA.2.75能否取代BA.4/5,成為強勢亞變種,頗有疑問。
台灣目前主要是BA.2疫情,雖已緩解,接下來一直到八月仍將留個尾巴,每日新增維持在兩萬左右,累計確診人數將達五百萬,染疫率超過廿%,形成一道天然免疫屏障,任何其他亞變種要在社區流行,首先就會撞上這堵防護牆。
另外一道牆是正在社區悄悄蔓延的BA.4/5,它們在六月中旬進入國境,若以美國學者估計的Rt值1.2—1.5來算,在八月中旬每日新增將達三千餘,而BA.2的Rt值約0.85—0.9,每周約下降三千,屆時曲線將會開始上揚,代表BA.4/5逐漸取代BA.2,成為強勢亞變種。
BA.4/5傳染力約是BA.2的1.5—2.0倍,若將BA.2的天然免疫屏障算成百分百有效,並將三劑疫苗七成覆蓋率的防護力百分百移轉到BA.4/5,那麼要使BA.4/5疫情緩解下來,至少還要兩百多萬人感染。BA.2與BA.4/5感染人口,總計將達六、七百萬人,因此BA.2.75即使具備免疫逃脫能力,要在台灣形成大規模感染相當困難。
目前最該擔心的仍是BA.4/5疫情。美國總統拜登打了四劑BNT疫苗,並有國家元首高規格防疫,依然在最近確診,足證BA.4/5傳染力非比尋常。事實上現有疫苗即使打四劑,依然難以圍堵BA.4/5傳播,因為免疫逃脫程度很高。第四劑主要功能仍是把中老年人降低的抗體,拉回第三劑剛打的高度,以預防重症與死亡。
Omicron亞變種相繼叩關,證明新冠疫情短期內不會終結,也不會流感化,因為BA.2致死率即使打這麼多疫苗,仍達萬分之十八,遠高於流感的萬分之六。
接下來的共存之路有兩個選擇:一是不管BA.2之後亞變種,繼續打開國門,逐漸脫掉口罩,恢復所謂正常生活,而其代價就是額外造成兩千人死亡;另一則是維持現有國境與社區防疫強度,並提醒民眾避免不必要群聚,讓Rt值不要升高,就能把BA.4/5或其他亞變種傷害降到最低。何者是優選,並非困難抉擇。
跑車超速 街頭賭命
2022-07-23 05:10 聯合報/ 彭獻瑩/中小企業負責人(桃園市)
藝人林志穎載兒駕駛特斯拉自撞分隔島,幸運的是兩人皆無生命危險。但從此事與層出不窮的超跑肇事新聞,筆者有一些想法。
一來,「跑車超速」層出不窮。畢竟,誰買跑車會慢慢開?慢慢開,買房車就好了。在現行道路速限下,開跑車的大概很少不超速。然而,一旦超速,自己和別人生命安全,就危險了!
再者,跑車製造的噪音,也常困擾著許多人。即使大白天,跑車和救護車聲音,都是大老遠就呼嘯而來。但救護車是在救命、在爭取時間;而開跑車,有些卻是在危人性命、擾人安寧的。許多跑車主更愛在深夜車少時「出草狂飆」,一出門,整個社區都知道哪家小孩又要去玩命了!好不容易快睡著的,又得再補吃一顆安眠藥!
買不買跑車,關乎個人能力與自由選擇,但開車上路後,除自我小心外,更需遵守交通法規。試問,讓親愛的家人、至親或朋友,在生死關頭賭一回,值得嗎?
還河於民草率 平白犧牲性命
2022-07-23 05:10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蓮池潭風帆船翻覆,教練與學生均滅頂,讓高雄「還河於民」政策大大減分。
高雄是個充滿陽光與臨海的城市,水資源相當豐沛,惟城市管理不到位。筆者小時候道路兩側的木麻黃、鳳凰樹、菱角田,幾乎都被水泥大樓搶占了,在高溫肆虐下,只能往冷氣房躲。
現任市政府倡「還河於民」政策,市民掌聲不斷,只要有水的地方幾乎就可看到水上活動,任何時間都可下水遊玩,對熱爆的高雄而言,的確是福音。
不過,水上活動具潛在風險,政府開放前是否深思熟慮?開放水域的同時是否也標示危險區域,並告知安全防護作為,甚至派遣志工做安全講解?搭飛機、遊覽車都會播放影片提示安全規定,高雄正邁向數位化科技發達的人文城市,就應該針對翻船事件做深切檢討,讓市民玩得開心又安全。
此次風帆船翻覆憾事,市民最大疑惑是誰在管理?這麼大水域,這麼多水上活動,究竟是誰在整合管理監督?制高點有設立瞭望哨嗎?環湖道路有巡視湖面動態人員嗎?民眾落水後為何沒有馬上啟動救援機制呢?平白犧牲「愛水」民眾性命,市府團隊不覺得慚愧嗎?
「還河於民」政策人人支持,但政府應全面檢視休憩場所,做好危安預防,避免親水死亡事件再發生。
玩水遭斷指 幫浦設計安全嗎
2022-07-23 05:10 聯合報/ 鄭世岳/台灣省工礦安全衛生技師公會理事(台南市)
暑假期間疫情又趨緩,家庭出遊增。廿日中午在新竹遊樂園戲水區玩幫浦汲水器,未料兩歲男童手指遭意外壓斷。事故後,大家矛頭都指向肇事小朋友與家長,卻鮮少人檢討幫浦汲水器設計,是否有安全疑慮。
社會大眾常怪罪肇事者,但一般來說,肇事者都不是故意的,是因疏忽、不小心才致意外發生。僅追究肇事者責任,無法徹底解決,如繼續使用不安全幫浦汲水器,難保不會再發生類似事故。
二○○三年阿里山森林火車翻覆事故,檢察官現場勘查後,發現是檢車士沒將連結機車和客車車廂間的貫通煞車系統「角旋塞」打開,導致煞車失靈,車廂撞上山壁發生意外。檢車士與正副駕駛三人都被求處有期徒刑三年。肇事者固有過失責任,但是如不檢討森林火車煞車系統改善,難保下次又有人疏忽,事故會再重演。
為落實機械設備器具安全源頭管理,職業安全衛生法於二○一三年修法,規定:製造者、輸入者、供應者或雇主,對於中央主管機關指定之機械、設備或器具,其構造、性能及防護非符合安全標準者,不得產製運出廠場、輸入、租賃、供應或設置。目的是希望從設計端,即將安全規範融入其中,後續才能製造、生產合乎安全規範的設備器具。即使操作人員疏忽,亦不致發生危險,這樣才能徹底解決機械設備器具的安全問題。
工廠的機械設備器具如此,生活上使用的設備及裝置,更該以如此思維進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