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分析\星期透視/新冠仇恨政治 加速中美脫鉤與兩岸風險

◆  被歧視的滋味誰最懂?
◆  別得罪譚德塞背後的非洲
◆  疫情過後 反中牌還能有用嗎
◆  陸生不來 影響誰更深?
◆  韓國瑜小心「反罷成拙」
◆  畫中有話/底層想紓困 跨得過「申請」門檻?
◆  畫中有話/大官吵紓困 小店已「無言」
◆  漫畫/誰反應才慢
◆  紓困能抓鳥嗎
◆  出入口太多 夜市防疫難
◆  安心上工 不如媒合轉業
◆  透明溝通 才是民主防疫精髓
◆  星期透視/新冠仇恨政治 加速中美脫鉤與兩岸風險
◆  名家縱論/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分析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疫情對不同產業的影響分析


2020-04-11 23:43 聯合報 /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幾乎衝擊各行各業,故宮南院藝品店服務業7名員工申請無薪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新冠疫情不斷延燒,人們對疫情影響預期也愈來愈長,原本有人預估一季後,疫情就可被控制,但現在疫情在歐美擴大,六月前能否結束都是問題。尤其疫情未來如再燒向非洲等國的話,今年全年都將受到影響。
疫情影響持續下,國際對今年經濟成長預期也不斷下修,現在預估最低的是,國際金融協會三月底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負一.五%;而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最低的是穆迪信評(Moody),四月初預估台灣經濟成長率只有○.二%,遠低於主計總處的一.八二%。政府部門可能低估了疫情衝擊!
雖然總體經濟受影響很大,但是不同產業間的衝擊則有明顯不同。現在全球幾乎都出現某種形式的封城或鎖國,消費直接受影響,人與人接觸愈多或需要人口密集消費產業,受衝擊最大。基本上,服務業受影響會大於製造業,後者較容易掌控員工接觸方式;而在服務業中,觀光、餐飲、會展、電影與表演(含職業運動等)受衝擊將最大。
從製造業來看,主要影響來自生產面,早先因大陸員工移動受影響,使生產可能因零件供給不足而斷鏈。現在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生產國家與廠商,慢慢掌握如何協助員工避免感染,縮小生產問題。然而,由於歐美主要國家疫情嚴重,消費受影響,未來可能對一些產品需求減少。依資策會估計,今年全球對電腦與手機等電子資通訊產品的生產,將會減少約一成。另一方面,大家對遠距的採購、消費,及其他需求增加很多,因此半導體、伺服器和網通等產品出貨,應該會有小幅度成長。此外,國內汽車銷售量也有成長,一方面受低油價鼓勵,更重要的是,開車比大眾運輸安全。
至於服務業方面,因絕大多數都需與人接觸,影響嚴重許多。依麥肯鍚三月底的一份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受影響最大的是人多且密集消費的服務業,包括觀光、交通、會展與表演等產業。其次、受到高度影響的服務業,包括百貨、餐飲與夜市等,受到中度影響的,包括服飾、賣場與咖啡等。第三、受影響較小的則是生活依賴度較高的小型服務業,包括便利商店、飲料店和麵包店等。因為這些小型服務業,一方面與生活息息相關外,另一方面這些消費通常都是買了就走,消費停留時間很短,人們比較不擔心感染問題。最明顯的就是,星巴克生意少了許多,而一般飲料店則不減反增。當然,也有服務業因疫情而受惠,比方說醫療、保險、電商與物流等,前兩者與醫療需求有關,後兩者則是因協助減少接觸性消費受惠。
另外需要一提的是,這次疫情主要影響在服務業,而一般服務業僱用員工很多,當這些服務業廠商受影響時,就會減少僱用,因此無薪假和失業人數會很快上升,這是政府必需重視的。尤其大部分服務業廠商,是以中小企業為主,他們承受衝擊能力比較低,只要疫情略為延長,可能就會出現資金斷鏈問題。現在看起來疫情很可能會延續到第二季以後,未來無薪假和失業人數可能快速攀升,政府相關門及補助政策要做好足夠準備。
作者為政大經濟系教授











星期透視/新冠仇恨政治 加速中美脫鉤與兩岸風險


2020-04-12 00:05 聯合報 /   楊永明 /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美國總統川普(左)和中國大陸主席習近平在防疫戰中,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美聯社資料照片)


新冠病毒席捲全世界,面對突然而來的瘟疫與恐懼,人們的仇恨言論也開始蔓延。研究指出這三個月在推特上,針對中國與亞洲的仇恨言論,增加高達九倍之多。不只社群媒體,許多傳統國際媒體也加入仇恨大軍,推波助瀾儼然成為正義的討伐。
新冠仇恨言論已經有兩種衍生效應。第一種是在世界各國針對亞裔或少數族群的歧視言論與肢體攻擊大幅增加,因為種族主義在恐懼與仇恨中最易抬頭,亞裔美國人紛紛購買槍枝以自保。美國國土安全部兩天前提出警告,網路和媒體上的仇恨言論,將會直接間接鼓動針對少數族群的暴力行為,甚至可能出現孤狼式恐怖攻擊。
第二種衍生效應是新冠仇恨政治,特別是中美間仇恨政治進入爆發期。許多政治人物開始大聲吶喊仇恨言論,針對特定對象抓狂獵巫,民粹主義無限上綱。中美針對疫情由來、資訊公開、防疫作為等,一輪又一輪互批;尤其是川普總統曾大喊「中國病毒」招致批判,國務卿龐培歐堅持使用「武漢肺炎」卻讓G7外長聲明難產。
新冠疫情已造成全球化倒退與經濟蕭條,仇恨政治將加速中美經濟與科技脫鉤。特別是,川普陣營最著名的反中鷹派,也是對中貿易戰與科技戰策劃者,白宮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在一月提出警告美國會爆發大流行而被忽視,現在納瓦羅則成為川普最重要的防疫策士,可預見未來他在後新冠對中政策的影響力勢必大增。
其實早在新冠疫情發生前,中美脫鉤就已展開。貿易戰重組全球產業價值鏈,貿易與投資移轉出現大幅移動;科技戰更讓國際社會全球化,可能變成兩個「半球化」,中美各自部署自主科技競爭板塊。特別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除了貿易與安全理由外,主要在打擊中國科技發展,在中美爭霸中設下難以跨越的科技鴻溝。
然而中美經濟很難真正脫鉤,拿回經濟主權與產業鏈並非易事,中國大陸持續擴大對全球的開放,且對外投資也持續增加,例如即使新冠疫情期間,今年一、二月中國大陸對一帶一路各國計畫的投資達廿七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八;換言之,中國大陸經濟與全世界聯繫仍然緊密,美國的硬脫鉤可能因成本增加而事倍功半。
這次台灣積極防疫作為表現優異,但兩岸間因部分不友善和相互指責,使得關係裂痕加深。台灣民間對於被排斥無法參加世衛組織,負面情緒超載。另一方面,北京與大陸民眾的對台認知也在改變,兩岸交流早在疫情前中斷,許多台灣對外行為被認定是尋求獨立的掩飾。此時此刻兩岸關係真有回不去了的感慨!
近來美國對台灣支持更是超乎尋常,國會通過各種挺台法案,川普官員更偶爾以台灣反諷北京,但美國此時的打抱不平,看在國際關係學者眼中,是在打「代理牌」,藉以批評中共體制與政策,測試北京的兩岸底線,兩岸風險也因此提升。
回顧歷史,瘟疫與戰爭的關係異常緊密。當中美脫鉤因新冠仇恨政治加速擴大,兩國政府間的不信任與對立加深之際,在軍事與地緣政治發生意外或衝突的可能性大增。特別是這陣子中共解放軍戰機繞台或軍艦操演,同時美軍軍艦穿越台海等消息,次數與頻率多到習以為常。這當然不是好消息,因為實際上,當中國的國力與美國越來越接近時,兩岸軍力卻越來越失衡。
哈佛大學約瑟奈依教授指出,「如果新冠肺炎是一場考試,中美兩國都考砸了!」奈依認為中美兩國仍在爭奪零和政治利益,卻很少相互合作防疫。至於台灣,此時要注意兩岸不信任持續惡化、中美交惡找宣洩口,以及台海軍事安全情勢,避免新冠仇恨政治激化,有效管控兩岸風險。








畫中有話/大官吵紓困 小店已「無言」


2020-04-12 00:21 聯合報 /   邱德祥
圖/邱德祥


文具行店門口的迎賓狗布偶戴上口罩,凸顯新冠疫情的嚴重性;面對門可羅雀衝擊,「狗無言」,不知是黑色幽默,還是無言的抗議。

受新冠疫情衝擊,產業多受影響,除觀光航空旅宿業,一般小店成了疫情下的沈默大眾,更是「統計黑數」。只是大人們,當您們還在為怎麼發錢、發多少紓困錢,僵持不下時,基層傳統小店可能早面臨危急存亡之秋。








畫中有話/底層想紓困 跨得過「申請」門檻?


2020-04-12 00:26 聯合報 /   陳柏亨
圖/陳柏亨


疫情影響,政府慨然紓困,惟紓困申請是門學問與技能,成了一道隱性門檻。看得見的招牌三明治人、資源回收人士、街友們,與看不見的弱勢底層,或成了「無法獲得公平對待」的大多數。無論是振興券、酷碰券,抑或紓困方案,政府的美意能廣被寶島上每個角落







韓國瑜小心「反罷成拙」


2020-04-12 00:08 聯合報 /   何華國/大學退休教授(嘉縣番路)
被媒體問及會不會被罷韓影響心情,戴著口罩的韓國瑜說:「你看我的眼睛,笑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前全球疫病肆虐,高雄市韓國瑜面對罷韓第二階段審查過關後,不思為高雄市民防疫做好超前部署,竟對罷韓超前部署反制,韓市長此舉,可能「反罷成拙」。

韓市長向台北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罷免,其結果可能有二:一是法院駁回聲請;二是法院受理聲請,進行冗長的司法審理程序。如果法院駁回韓國瑜的停止罷免聲請,韓市長此舉勢必引起更多市民的關注,無疑對罷韓有催票效果。要是停止罷韓聲請需進行冗長的司法程序,也極有可能更引發罷韓市民的不滿。

雖然韓國瑜認為,罷免案連署有「偷跑」嫌疑,然而高雄市民再重新連署罷韓也不是不可能。果如此,其未來罷韓力道就不可小覷。照這樣看,罷韓投票不過是遲早的問題而已。
如果韓市長真的被罷免了,以他自認為對高雄市政盡心盡力,以及「開大門,走大路」的氣魄,大可再投入補選,訴求還給他一個公道。但這次和罷韓市民直球對決,可能引發市民的非議與公憤,未來東山再起的機會反而可能變小。

要是罷免案未過,也幾乎有四分之一高雄選民參加罷韓連署,未來想政通人和,可能得更加把勁,若還想再競選連任,大概也沒什麼機會。

總之,韓國瑜在面對罷韓第二階段連署過關,不思爭取市民的同情與支持,卻選擇向高等行政法院聲請停止罷免的法律程序,葬送未來可能迴旋和發展的空間。以韓市長的「聰明睿智」,豈可不慎乎?









透明溝通 才是民主防疫精髓


2020-04-12 00:10 聯合報 /   麥明晴/大學教授(高雄市)
紐約州長郭謨十日承認低估病毒,但拒承認防控不力,全州新冠肺炎新增總死亡病例數突破七千例,他稱聯邦政府應該負起更多責任。 圖/州長辦公室提供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恐慌中,各國官方疫情記者會,成為民眾得知疫情即時進展的消息來源,也成為一種心情寄託。
美國災情最慘重的紐約州,州長郭謨每天舉辦記者會,說明疫情、解釋政府對策、對民眾喊話、也回答媒體問題,以下節錄幾個令筆者感受深刻的論點。
一、紐約人必須持續做對的事。郭謨說紐約州確診人數曲線正在拉平,因為紐約人正在做對的事:城市停止運轉、保持社交距離(NY PAUSE + social distancing)。紐約州同時提出「3S」口號:留在家裡(stay home)、停止散播(stop the spread)、拯救生命(save lives)。如果人們持續做,曲線將拉平、甚至可反轉。
二、紐約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痛苦。九一一事件紐約州失去了二七五三個人,而新冠肺炎至今已經失去七○六七人,數字還在增加。每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張臉,每張臉背後都是一個家庭。
三、何時可以回到正常生活?郭謨說這是他被問最多的問題,包括他女兒也問。他回答,應該思考的不是回到過去正常生活,而是如何往前到新的生活,達成新的常態。在全球化浪潮下世界變得前所未有的小,人們對於何謂「日常生活」要有不同認知,例如對於公共衛生系統的要求與準備,必須有新標準,對於人類生活習慣與距離,必須重新定義。
人們也必須更快速探索運用科技,盡量使生活正常運行,例如運用網路通訊技術讓大多數的工作與教育得以進行,醫療診斷的視訊化、教育的視訊化、在紐約州甚至法庭審理案件也視訊化。
近來不少聲音指,美國抗疫表現大大不及格,或是民主對疫情控制表現,不若威權體制出色等。真的嗎?
面對爆發的疫情,民主制度因為尊重且必須顧及人權,的確在動員物資、控管民眾行為方面能力,不若威權體制有效率;但是從台灣、歐美各國例子可看到,只要給民主體制時間,政府官員透明的政策解說、與人民面對面溝通,將使人民感到安心,並體認到環境的困難,接著人民的公民素質與同理心等善的一面將逐漸顯現,凝聚成社會力量,合作將疫情穩定下來。







陸生不來 影響誰更深?


2020-04-12 00:07 聯合報 /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中國大陸教育部宣布一○九學年暫停陸生來台就學,讓已受少子化衝擊的大學招生雪上加霜。圖為示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國大陸教育部近日針對台灣動作頻頻,第一次是發文要台灣正視陸生返台就學問題,「要求台灣當局切實負起責任,保障陸生的正當就學權益」。台灣延續慣例不「立即和實質」回應之,大陸教育部港澳台辦負責人旋即在兩天後表示「暫停二○二○年大陸各地各學歷畢業生赴台升學就讀。」
對於深受少子化衝擊的台灣各大學,從二○一一年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專院校正式學制後,陸生已是重要生源之一。尤其博碩班招收陸生狀況,更是節節高升。
據陸委會資料,一九年在台就讀研修生加學位生約二萬五千人,以一年十萬學雜費和其他各項費用粗估,對於台灣經濟至少一年廿億元以上。各大學尚有更多姊妹校單一學期交換生,以及大陸三加一學制(大陸三年、來台一年)的短期生。大陸暫停開放政策,對台灣各大學可說是雪上加霜,其他行業亦會連帶影響。
陸生不來,除教育界損失外,兩岸的文化和觀念交流更會急凍,加大兩岸歧見。「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在學校所接觸的陸生,初來台之際仍會以大陸長年教育觀念看待台灣,但一學期或更久接觸之後,自然而然喜歡上台灣的種種(美食、排隊文化、社會風俗、人情味等);要回大陸時,莫不跟我表示:「好喜歡台灣!希望還有機會來。」也有少數回大陸在本科畢業後申請到台灣碩博班就讀。
台灣學校對陸生的教育影響,不只是專業知識的學習,還有待人處事的台式儒家文化,當然民主、自由風氣,更會在大陸年輕學子心靈慢慢萌芽。陸生不再來,台灣喪失一個最低成本、也最容易改變大陸新生代的寶貴機會。
猶記昔日至吉林大學交流,有教授興奮跟我說,跟台灣老師用普通話就充分討論,縱使有著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差異,兩岸學生近年大量移地學習,也是仰仗語言互通,讓兩岸年輕人能「異中求同」,了解彼此。
大陸教育部拒讓陸生再來,或許是短期疫情和長期政治因素考量。十年來是否有太多的陸生已讓台灣「統戰」成功?陸生返陸後,日常生活和社會若對民主、自由過度強調與主張,不啻是造成大陸社會不安的不定時炸彈嗎?
大陸廖承志曾在給蔣經國的信中提到魯迅的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多年之後,兩岸在疫情尚未度盡,即因為武漢包機問題纏鬥數月,而禁陸生登台政策,應是大陸整體對台策略下的又一新宣示,看來兩岸恩仇日益加劇之下,相逢再也難笑了!







被歧視的滋味誰最懂?


2020-04-11 23:48 聯合報 /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湖北台胞返鄉救援會長徐正文(右二)日前與3名滯留武漢台胞家屬,呼籲政府協助他們的親人回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日前指控台灣網民對他人身攻擊,蔡總統為此在臉書反駁,並說台灣比誰都知道被歧視和孤立的滋味。另閱十一日民意論壇「被歧視被孤立武漢台胞最懂」漫畫,會心一笑的同時,也有無限感慨。在國際上,被歧視被孤立滋味,台灣是懂的;但在台灣,被歧視被孤立滋味,陸生陸配及「小明」也是懂的。
滯留武漢台人無疑最能感同身受,儘管武漢已解封,他們的身分仍被註記,列為黑名單,一種揮之不去的恥辱印記。不僅滯留武漢台人,還有陸生陸配,儘管大陸疫情已趨緩,陸生來台禁令仍沒解除,更別說之前針對陸生的「三限六不」政策。
曾有朋友孩子從大陸來台當交換生,她告訴我們,選修課程時,竟有老師公然在課堂上說,不歡迎陸生選修他的課,讓孩子感到非常震驚錯愕!大陸今年暫停陸生來台就學,對於少子化的高教,不啻雪上加霜,但孰令致之?
還有,先前滯留武漢血友病童及其陸配母親飽受網友謾罵。另一名先前滯留湖北陸配,當她想念台灣女兒,和女兒視訊時,年幼女兒卻童言童語地跟她說:「媽媽,妳還是不要回來好了,老師說,妳會把病傳染給我們。」我能理解這位陸配母親的崩潰和心痛,及無能為力。
無獨有偶,近日和老闆娘聊到歐美疫情慘重,老闆娘脫口而出:「攏嘛你們大陸害的。」隨後她意識到自己的失言,馬上加了一句「不好意思喔!」一句不好意思,當然並非出自內心,更無法消除潛藏心中許久的偏見歧視。
在這場世紀瘟疫中,陸人陸配承受前所未有的歧視和排斥,人情冷暖,感受很多。當整個社會,從政府官員到民代到綠營媒體,或者也可以說,當整個社會氛圍把仇中反中,推向高潮,這種歧視滋味,陸配比誰都懂。
有句話說:「當你用一根手指頭指著別人時,別忘了,另外四根手指頭正指著自己」。當蔡總統訴說,台灣最懂得被歧視被孤立滋味,忘了滯留武漢台胞還有陸配,誰懂他們被歧視的滋味?疫情終有一天會結束,只是在這場瘟疫中,被列為黑名單,被投以「疫」樣眼光,遭受的偏見歧視,何時才能消弭?






疫情過後 反中牌還能有用嗎


2020-04-12 00:11 聯合報 /   孔言/大學教師(台北市)
陸生不來,大專院校的雙重海嘯來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陸生暫停來台,對於蔡政府來說,正好滿足支持獨派人士的心願。新冠疫情不但沒有把兩岸關係拉得更近,反而更加壁壘分明。對於蔡政府來說,也許正好滿足了「沒有九二共識—去中國化」訴求。顯然,從去年打「反中牌」贏得執政權,一洗上次敗選的恥辱。問題是:未來四年,我們的國際視野放在哪?還有經濟發展又要植基在哪?
陸生不來,就和陸客不來一樣,相關產業立受衝擊;想用新南向來補空缺,這兩年的觀察下來告訴我們那是「空景」,換不回來國內觀光與相關產業的榮景。
陸生不來,從一百學年開始建構的兩岸文教與民間交流,播下的民主自由種子,一下子全被拔起。陸生不到台灣求學,還有歐美各國與港澳星等地可選擇;可預見的是,只要蔡政府堅持現在的態度,未來四年,陸生與兩岸高教交流將會是空白,加上國內少子女化將更嚴峻,不少高校,特別是私立高校,是否會如骨牌般連鎖熄燈。同樣地,教師大量失業潮,會轉往西向尋求發展。
只是,防疫是全球共同責任,我們想以這段期間的防疫成績,做為重返參與WHA的良機;別忘了,中國大陸在武漢封城至解封,這七十六天抗疫經驗,顯現他們和當年處理SARS時大不同了!他們的封城經驗,有些國家正在採行。而且,在疫期與抗疫過程中,擔心疫病傳播要求保持社交距離的「不接觸」時代經濟模式,大陸部分城市也發展出一套新經濟模式;疫期緩和後,他們對世界經濟發展可能會扮演更重要角色。
我們的抗疫當然有亮麗成績,可是疫期後的經濟發展,只想用以往獨厚美日那套,不去正視中國,只想拒絕所有與中國的關係,能否順利浴火重生?還待觀察啊!








紓困能抓鳥嗎


2020-04-12 00:16 聯合報 /   張健常/環教志工(新北市)
外來鳥種埃及聖䴉族群,對環境生態造成壓力。 圖/鳥友提供


一早騎車晨運,沿新店溪河濱單車道,經華中橋往中興橋下,被泥灘上一大群黑頭大鳥吸引。停下來算了一下,至少卅隻以上,正忙碌地啄食沙洲上的魚蝦蟹貝,不時拍翅鼓譟互相推擠,由於聲勢可觀,本土的鷺科野鳥只能避讓一旁。
這鳥名埃及聖䴉,顧名思義係外來種,一般咸認是卅年前私人動物園豢養的六隻,颱風時自籠中逸出。十年前專家估計族群量尚不到六百隻,近年繁衍倍數成長,排擠原生鳥種棲地環境,已對自然生態平衡帶來隱憂。
八年前,林務局受農委會補助,針對「外來入侵鳥種埃及聖䴉防治計畫」做過研究、監測及調查,根據林務局最新統計,如指數型成長的埃及聖䴉已多達三千巢,達八千多隻,再演變下去就可能是生態浩劫了。
多年來,台灣農業經濟已吃了不少福壽螺的虧,相較於看不到的病毒,控制鳥類帶來的潛藏危害,理應有更實際的作法。疫情當下,政府忙著管制口罩生產配售與援外,紓困補助蘇揆還喊出「一兆救台灣,大家度難關」的豪語,對於外來強勢鳥類蠶食寶島土地資源,請問可有更具體的辦法?







出入口太多 夜市防疫難


2020-04-12 00:14 聯合報 /   葉美霞/公退(彰縣和美)
為防止潛在傳染鏈成防疫破口,即起民眾逛夜市須全程戴口罩,攤商對用餐座位安排要有安全距離。 記者季相儒/攝影


疫情指揮中心要求即起觀光景點夜市和寺廟管制人流,其中景點與寺廟,出入口大半不多,較易管控;但許多夜市不只有單一出入口,恐難堵防疫漏洞。
台灣人愛逛夜市,人潮來去自如;如今病毒肆虐,以台中熱門逢甲商圈來說,出入口達卅處,夜市主委無奈表示,很難設關卡來管制人潮。從電視新聞畫面看,雖然人流比過去減少幾成,還是有不少人,不但沒戴口罩,還邊走邊吃喝,市府人員還要舉牌勸導。
夜市要節制人流,應讓攤商和民眾,能在不損其利又能配合防疫下管制,維持「社交距離」,否則更易成破口!







安心上工 不如媒合轉業


2020-04-12 00:11 聯合報 /   張有賢/製造業(新北市)
雲林縣副縣長謝淑亞(前排左三)等人日昨宣布縣府配合「安心即時上工」計畫,共釋出473個職缺。 記者李京昇/攝影


疫情影響產業,政府為了紓困,陸續推出各種方案,為搶救非典型或減班休息(無薪假)勞工,推出「安心即時上工」方案,到政府公部門打工,一個月最多八十時小時,最多可領一萬二千六百多元,最多可領六個月。
為民救急政府用心良苦,不過以往受較大災變時,也曾推出短期以工代賑方案,但很多常是對社會無助益的工作,最後變成浪費資源,對國家財政或受影響民眾都是損耗,民眾對將來還是安不了心。
猶記以往工商業界對於經濟發展需求,總是大喊「五缺」,其中一缺就是「缺人」。這時候,公部門是否該改變思維,盤點各行業人力需求,積極引導人力至缺工產業,把一些紓困津貼或補助,轉至補助願轉行民眾,或接納轉業民眾之公司行號,激勵雙方媒合,如此可解缺工問題,又讓受疫所困民眾,短期內重新上工,如此應該是比政府短期撒錢,民眾也不能新增謀生技能,又只能領少數補貼,對社會整體幫助應更有助益。







別得罪譚德塞背後的非洲


2020-04-11 23:51 聯合報 /   曾家珍/藥師(台北市)
世衛秘書長譚德塞對台灣飆罵3分鐘,後續效應引討論。 (歐新社資料照片)


台灣為了想參與WHA,利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機會,挾防疫成果向世界炫耀;到處贈送口罩摶取好感,甚至抗議WHO秘書長譚德塞的汙衊台灣,從總統到朝野,從官員到網軍,不止批判,還大加謾罵批評,一副得理不饒人的架勢。

俗語說「呷緊弄破碗」,要知道這位衣索比亞籍的譚德塞,背後有非洲各國在撐腰,台灣若得罪了這些非洲會員國,連想都不必想了,這些努力當然也白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