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2日 星期日

洪蘭/找回同舟共濟的精神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找回同舟共濟的精神
◆  周行一/我們如何一起抗疫?
◆  盛治仁/不讓疫情改變善良的心
◆  林中斌/疫災煞全球 人類共戚休
◆  馬凱/對抗新疫應如世界大戰!
◆  陳立恆/求真者生.魔幻者亡
◆  朱宗慶/紓困藝文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  王健壯/這個獨立機關忘了我是誰
◆  范疇/習近平現在需要蔡英文 川普也是
◆  方祖涵/每天都是愚人節
◆  楊志良/吃人一口,至少還人半口
◆  陳亮恭/兩面夾擊的超高齡挑戰






洪蘭/找回同舟共濟的精神


2020-04-12 00:05 聯合報 /   洪蘭(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新冠肺炎疫情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為降低社區感染風險,制定「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勸導社會大眾在室內應保持1.5公尺、室外保持1公尺距離,但民眾短時間內還難以習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因為有學生確診,有大學停課,只能用遠距教學。老師們只好犧牲春假,來學校練習網上直播。春假一堆年輕人湧向墾丁逛大街時,我們看得傻眼。有個老師說:這不是讓社交隔離完全破功了嗎?學校為了保護他們不被傳染而停課,他們竟然跑去人多的地方,摩肩接踵,接觸病毒。另一個老師說:年輕人都以為自己身體好、免疫力強,其實病毒哪管你幾歲呢?一個負壓加護病房的成本是二百五十萬呢!第三個老師說:不是只有年輕人僥倖,也有七十歲的老人不肯戴口罩就要上公車,還跟司機嗆聲。他轉頭問我:為什麼差別那麼大,有人緊張焦慮到睡不著覺,也有人認為沒那麼嚴重,到處趴趴走?

一樣米養百種人,有人不怕死,有人擔心的要死。美國卡內基美隆Carnegie Mellon大學做了一個學生對新冠病毒看法的調查,結果發現共和黨的比民主黨的較不在乎病毒,那些投川普票的人更覺得疫情不嚴重,因為總統都沒戴口罩,他們更不必戴,頂多洗洗手。防治瘟疫竟然也受政治影響,難怪有「死忠」這個名詞出現。

因為預防新冠病毒必須社交隔離,學者們擔心疫情會引爆憂鬱症,因為人是群居動物,必須跟他人接觸,心智和感情才會平衡。人在隔離時,尤其需要他人關懷。好在身體不接觸不代表心靈不能接觸,也就是說,social distancing很好,但是distance social更好(前者指的是社會中,階級、種族、性別等團體距離;後者指的是身體距離,WHO建議用physical distance以免像川普一樣引起種族歧視)。大家雖然不能面對面交談,但是可以透過電話、視訊作遠距(distance)的社交(social),彼此關懷,共度難關。

社會支持在目前病毒猖狂時,非常重要,因為心靈的絕望比肉體的傷害更嚴重其實同舟共濟一直是人類生存之道。我們看到德國人把水和食物留在公路旁給需要的人;有人自製口罩分送給沒有的人,互助的力量不但溫暖人心,甚至可克服身體疾病

美國費城附近有三個小城,他們共用一家醫院,因此醫生、護士、所有醫療設備都相同,但是有一個小城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其他二個城顯著的低。研究發現,這城居民大部分是義大利南部移民,他們牽親引戚,形成一個緊密的社會支持系統。那時沒有健保和社會福利,但是守望相助反而比公家系統更有效。例如,街上有流氓在打架,不久樓上窗戶打開了,頭伸出來了,肉店老闆走出來了,賣水果小販也過來了,麵包店老闆娘站到門口了,人一多,流氓就走開了。我們現在很需要這種人溺己溺,「你的事就是我的事」的互助精神來排除孤獨,打敗病毒。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情,這時最能看出一個國家的教育和人民道德水準,我們應該利用這次機會好好教育我們的孩子,像芬蘭一樣,平時就儲備好必要的民生物資,永遠準備好面對不測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