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3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大陸限電成因及可行對策\星期透視/勿讓照顧負擔壓垮女性勞動力

◆  防疫荒謬劇下的荒唐橋段
◆  原應重法治 大法庭竟任意造法
◆  名家縱論/大陸限電成因及可行對策
◆  大屋頂下/鯰魚效應2:張亞中改鋸箭法為補鍋法
◆  星期透視/勿讓照顧負擔壓垮女性勞動力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大陸限電成因及可行對策


2021-10-03 05:20  聯合報 /   梁啟源(作者為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
中國大陸限電對台商的影響絕不容小覷。美聯社



今年八月下旬以來,中國大陸卅一個行政區已有廿個實施程度不一停限電措施,影響產業及民生,並波及台商及全球供應鏈。

高盛及野村估計,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將減○點四至五個百分點。主要原因,除執行中央對國際減碳承諾,實施能耗雙控政策外,尚包括缺煤與煤價高漲,電價又受管制,影響供電誘因。為避免長期缺電,大陸政府宜允許電價合理反應成本,實施碳稅,合理監管國內煤礦生產,並鬆綁對澳洲煤進口限制。

去年九月廿二日習近平在聯合國大會發表「民國 119 年(二○三○年)碳達峰、民國 149 年(二○六○年)碳中和」的宣示,並將其目標列入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三月通過之「十四五規劃」中。根據該規畫,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單位 GDP 能耗和碳排將比民國 119 年(二○年)降低百分之十三點五十八,且強調未來大陸要「實施以碳強度控制為主、碳排放總量控制為輔的制度」,同時控制能源消耗總量單位耗能,並將全國能耗總量控制節能目標分到各地區、主要行業和重點用能單位實施

但大陸是世界第一排碳大國,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單位 GDP 能源消耗及碳排量分別為九點九一油當量/千美元與○點六九公斤二氧化碳/千美元,約分別為世界平均的一點三七以及一點七三倍,主要是工業占 GDP 比重偏高(民國 109 年(二○二○年)為百分之卅八點六),工業用電占總用量七成,而高碳的燃煤占總能源消費比率高(民國 109 年(二○二○年)為百分之五十六點八),短期間轉型不易因此能耗雙控達標不易電力部門約占大陸排碳量四成,因此成為重點限制對象

根據中國展改委八月十二日發布「民國 110 年(二○二一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各地區執行能耗雙控情況,不及半數的省(區)能耗強度進展順利。在能耗強度(單位 GDP 能耗)降低目標能源消費總量控制方面,有十個省(區)為一級預警,十個省(區)為二級預警。為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一、二級預警地區下半年有壓力,地方官員有約談並懲處的可能。

這些省(區)包括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陝西、江蘇、湖北共十省(區),也確實是九月此波停限電的地區,屬能耗雙控政策執行程度未達標類別但這些省分,僅占廿個全國發生停限電地區的一半

因此此次停限電應另有成因。包括經濟從疫情恢復後,出口激增,今年前八月,出口比上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卅三點七,影響之下總用電量遽增百分之十三點八,唯占總供電量百分之七十一點六火力發電燃煤為主),因國內生產受煤礦管理防腐行動新的環境法規禁止澳洲煤礦造成缺煤,加上今年以來煤價上漲率已達百分之五十六但消費端的電價受到管制導致發電業處於虧損狀態,無誘因增加發電量,是缺電主因。

總之,大陸在堅持民國 119 年(二○三○)碳達峰、民國 149 年(二○六○)碳中和政策下,若無其他配合措施及引進市場機制,實際上達標困難,停限電將會是長期問題。其他配合措施包括合理監管國內煤礦生產,並鬆綁對澳洲煤進口限制,引進市場機制包括允許電價合理反應成本,並實施碳稅及碳交易來達到減碳目標。這些對策將對中國大陸經濟、全球供應鏈以及台商有所助益。













星期透視/勿讓照顧負擔壓垮女性勞動力


2021-10-03 05:13  聯合報 /   王如玄(作者為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前勞委會主委)
全國女性勞動力參與率偏低,各界呼籲強化托幼托老福利的力道。圖/台中市府提供



台灣女性勞參率自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七月才破百分之五十,民國 109 南(二○年)也才百分之五十一點四四男性是百分之六十七點二四)。如以生命周期看兩性勞參率趨勢,男性部分,台灣和美日韓都呈ㄇ字型發展;而美國女性和男性一樣呈ㄇ字型發展,日韓呈M型發展,婚育時暫離勞動市場,年老再度進入勞動市場直至退休。台灣女性勞參率則呈現倒V字型發展。換言之,台灣年輕女性高比例投入勞動市場,但因為婚育及家庭照顧者角色負擔,令其無法重返勞動市場,四十五歲以上女性勞參率陡降為百分之卅五點二三。這對國家社會人力資源及女性生涯發展而言,是不利及損失。

民國 114 年(二○二五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社會依然多將照顧者角色放在女性身上。照顧負擔拉低女性勞參率,始終是婦團長期關注焦點。近年隨人口結構社會需求改變長期照顧女性勞參率關聯性,官方調查統計早顯露警訊,只是政府不願意正視。

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每十年一次人口普查統計,民國 109 年(二○二○年)因生病、受傷、衰老而需他人照顧長達(或預期)六個月以上者六十五點五萬人,較民國 99 年(二○一○年)之四十七點五萬人增加十八萬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需他人長期照顧者四十八點七萬人,占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百分之十三點三。長者需他人長期照顧情形,近十年增加十七點六萬人

依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女性照顧六十五歲以上家人有八十三點七萬人,照顧十二至六十四歲家人有卅五點九萬人。民國 109 年(二○二○年)人力運用調查年報,廿五至六十四歲非勞動力無就業意願者女性有二一五萬多人其中因照顧負擔無法就業者:照顧未滿十二歲子女占廿五萬多人、照顧六十五歲及失能家屬者占十三萬人、做家事占一一○萬人。再從婚姻狀況分析,有配偶或同居者的女性照顧負擔比男性多百萬人。這些因無酬照顧而消失的女性勞動力日益增加勞動部應在長期照顧政策體系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台灣長照政策仍將多數資源投注在已失能者,從前端預防失能後續家庭照顧者不離開職場、進入或重返職場,仍需要更多政策支持,更不能欠缺性平觀點,應將家庭照顧視為國家及社會責任的一環

回顧性別工作平等法就業保險法育嬰留職停薪津貼,便是透過國家社會保險制度運作,融合性別平權全人照顧理念的設計,讓女性不致因育兒而工作家庭兩頭空,家庭照顧責任夫妻共同承擔延伸生命軸線超高齡社會家庭照顧議題,或可有相同的思考。

觀諸國外家庭照顧與勞動政策的發展,已不局限於育兒或現今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短期性臨時性照顧需求選項。家庭成員如有重大傷病、失能、臨終安寧照顧等需求者已納入家庭照顧假照顧時間安排假範圍,並以社會保險方式予以一定薪資比例或金額津貼。而對企業的要求和期待,除了托兒設施或措施外,鼓勵企業重視並回應員工顧老需求。

讓照顧者重返職場方面,可在銜接喘息服務同時導入職訓措施;改變再就業女性的計畫型補助方式予以制度化,並拋開培訓人次的表面成效,追蹤其實質就業的效果;善用照顧者能力,鼓勵其取得照顧服務員證照,參考民間推行的三照駕照、導遊、照顧服務員)一身方案,開拓女性斜槓人生。

今日我們照顧家人,往後也將成為被照顧的一代。具同理心關照照顧者多層次需求的長照政策,有尊嚴的老化才有實現的可能。















大屋頂下/鯰魚效應2:張亞中改鋸箭法為補鍋法


2021-10-03 05:13  聯合報 /   黃年
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處理兩岸問題,紅綠藍過去用的都是「鋸箭法」,張亞中這次用的是「補鍋法」。

李宗吾的厚黑二法。鋸箭法是把露在外頭的箭羽端鋸掉,而把箭鏃留在肉裡不問。補鍋法則是把原來的破洞掏得更大,再補。此有二說。一說是趁機擴大事端並放大功績。另說則是如外科的「擴創手術」,要把傷口周圍的爛肉都切掉,再來縫合。本文從另說。

張亞中一直說,只是疏伐枝葉沒有用,因為根爛掉了,要救根。所以,不能用鋸箭法,要用補鍋法。他雖是在說國民黨,其實兩岸問題也是如此。略舉數例:

一、台灣史觀:在台灣,「二二八/台獨譜系/史明」史觀,與「辛亥革命/中華譜系/孫中山、蔣經國」史觀,二者對撞。

比如對二二八台獨譜系,國民黨過去做的只是不斷認錯道歉,但始終不能為中華民國譜系建立一個合於功罪比例原則的合理論述。以致在年輕一輩出現湯德章超越孫中山、鄭南榕蓋過蔣經國的奇異氛圍。但張亞中的思考也許是,不能只停在道歉,而必須在中華譜系喚回「孫粉」、「三民主義」,否則不可能解決「天然獨」的問題。

二、一個中國:台獨否定「一個中國」,或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黨則漸漸連「一中各表」也若即若離,視「一個中國」為政治包袱。中共的「一中原則」,其潛台詞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以上三者,都是鋸箭法,罔顧根本。張亞中則提出「整個中國」的概念,欲用以化解「誰是中國唯一代表」的困局,意在直指根本。且他的觀點亦未脫離「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認知各有不同」。把「一個中國」說成「整個中國」。

三、主體性:中共與台獨皆主張「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外來政權說」就是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但中華民國在事實上仍然存在,且中共及台獨在實際上也都必須藉中華民國來緩衝而不希望其滅亡,因此「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其實是鋸箭法,罔顧根本。

張亞中主張「兩岸同意並尊重對方為憲政秩序主體,在平等之基礎上發展正常關係」。此說不是建立在「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之上,否則「一中三憲」就不可能成立。張亞中也許認為,不能只想把中華民國鋸掉一半,必須正視其深植在歷史與現實的根本。

四、統一國民黨建制派竟然指張亞中為「急統/紅統」,簡直匪夷所思。

台獨根本否定統一。中共的統一則是要吃掉中華民國。國民黨則在馬英九時主張「不統」(任內不談統一),如今則幾已不見「統一」的議題。這些都是鋸箭法。

張亞中站在中華譜系發言,所以必須處理中華民國「憲法一中」的議題。他的路徑,似乎是以「如何統一」來節制「是否統一」,並主張「統一公投」。客觀而論,除非主張台獨、完全否定統一,而台灣如果仍要走中華民國路線,這也許是處理統一問題的唯一方法了。

台獨曾主張以「台獨公投」來處理兩岸問題,張亞中則主張以「統一公投」來處理兩岸問題。二者的目的可能皆在保護台灣主體性,但戰略的效應卻完全不同

台獨已經沒有膽量倡議「台獨公投」來攻擊對方,台灣就更應主張用「統一公投」來保護自己。

統一公投」應當是台灣進退攻守的最佳機制。只要能掌握民主體制的主體性,台灣就不必怕「是否統一」的博弈。

五、博弈條件國民黨建制派質問張亞中:「你的方案,中共會同意嗎?習近平會同意嗎?」

這正是問題的根源。台灣的兩岸方案不可能只建立在「中共同意」上。否則,接受一國兩制即可。台灣更要強調的是,中共也必須考慮「台灣人民同意嗎?」

張亞中甚至表示「佩服」台獨。中共不同意台獨,台灣人也疑懼,但台獨今天卻有了這個局面。反觀國民黨的兩岸路線,畏首畏尾,如果只因顧慮「中共不同意」,只怕「天然獨」勢不可遏,則豈有生路?

張亞中的方案,也許是走在「中共不同意台獨不接受」的夾縫間。但中共的「中華民國滅亡論」只有中共同意,台獨的「中華民國滅亡論」也只有台獨同意,都是鋸箭法。張亞中的「分治互視為憲政秩序主體而不分裂整個中國)」,也許是第三條路,這就必須用補鍋法、救根法

當下情勢,兩岸陷於重大危機。中共走向「不能和統,武統只是遲早」,民進黨面對「不可能武獨,豪豬命運未卜」,國民黨則「無力反制台獨,無能節制統一」。一句話可對此情此景作一速描,就是兩岸沒有和平,前途凶險莫測

因此,本文認為,紅綠藍三方皆不妨思考一下張亞中的方案。此案也許可以跳出中共與台獨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互留餘地,在和平的氛圍下共同經營雙贏共生的兩岸未來。

張亞中或許是為了將他的學理思考轉為政治方案,已將若干詞彙有所調整。譬如,不再主動提「一中三憲」或「互視為不是外國的國家」,及不直接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而改稱「憲政秩序主體」,以便在政治場域較易流通。但他的潛台詞,仍是很清楚的。

本文或許不能準確解讀張亞中方案的底蘊,只是就其邏輯結構解讀,並作了一些主觀的引伸。最重要的是,我認為他不再用鋸箭法,而是用補鍋法或救根法來面對兩岸問題,應為最值肯定之處。

長期以來,兩岸問題可謂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場既深入又高遠探索與辯論。中共只會說「必須統一/必然統一」,民進黨只用一句「愛台灣」就封阻了一切相對的兩岸思考,國民黨的「不統/不獨/不武」也只是原地打轉。用這類手法來處理兩岸問題,也許連隔靴搔癢的作用都沒有,遑論正本清源

蔡政府對張亞中的倡議,惡言恫嚇但民進黨豈能阻擋在野黨為兩岸和平盡其努力,你搞台獨,難道不准別人不搞台獨?真是豈有此理。

有人說,張亞中若當選國民黨主席,將是一場災難,現在已無法證實此說。但是,如果他當選,他一定可以挑明與蔡英文進行一場兩黨兩岸政策大辯論。倘是如此,我認為民進黨必定無以迴避,因為兩黨真的欠台灣人民一個兩岸政策大辯論。

不能再用鋸箭法,而要改用補鍋法。先擴創,再縫合,紅綠藍都一樣



延伸推薦
大屋頂下/鯰魚效應1:期待發生張亞中鯰魚效應
大屋頂下/超越紅統藍統 整合台統陸統















原應重法治 大法庭竟任意造法


2021-10-03 05:26  聯合報 /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高行政法院日前透過大法庭,推翻下級審法律見解,完全採信銓敘部主張,表示一年內書面處分追繳期間,是社團年資處理條例特別規定公法上請求權的時效期間,將立法通過的法律條文當作「訓示規定」,引發爭議。

訓示規定,為無法律效果之「不完整」條文,即使違反對於法律效力尚無影響,屬於公務員通常性指導,或指示上之規定,如命當事人文件於七日內補正,逾期將駁回;尚未駁回前所為之補正均發生效力;訓示規定之「期間」,通常並無明白規定於法律條文上。

不同於訓示期間,期間特別規定於法條者,可分為「法定期間」或「消滅時效」。法定期間又稱不變期間,或除斥期間,即期間不得任意縮短或延長;而消滅時效係指,請求權因請求權人經一段期間若不行使,除有法定事由外,則該請求法律效力歸於消滅,如在公法上之請求權,設有行政機關原則上五年不行使而消滅,上述條文規定「一年」即屬特別法之例外規定。

時效制度成立,乃為尊重現存秩序,維持社會安定,避免訴訟舉證困難及在權利上睡眠者法律不予保護,此在行政法、民刑法等都有規範

設若該一年為訓示期間,究竟請求權時效為多久?既明載「請求權時效」,機關應予遵循。再者,法律對於人民有利事項,依法仍應從寬認定;類似在司法院相關解釋文及行政法院判決俯拾皆是。

本件事關民眾權益,大法庭卻推翻立法院通過形式法條高等行政法院之見解且與學界認知落差極大。此事讓人見識到司法改革成果,原本應當最該重視法治、程序正義的法院,居然可任意造法、違法。















防疫荒謬劇下的荒唐橋段


2021-10-03 05:31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國內莫德納疫苗短缺,多名台灣高鐵員工為打第二劑,南下「闖關」成功,令國人詬病。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鐵四十多名員工,涉嫌以第七類疫苗施打身分冒充第三類,從台中南下高雄違規接種第二劑莫德納,讓人傻眼。其實,台灣新冠疫苗取得與施打早就是一齣荒謬劇,這不過是另一闕荒唐橋段

何以這些人急著打第二劑?因為打完第一劑成了「莫德納孤兒」,不曉得第二劑何在,只好自力救濟。莫德納兩劑標準間隔是二十八天,即使因為疫苗不足,世衛建議可拉長到十二周,他們好多人早已超過,當然擔心疫苗效力不足。事實上 mRNA 疫苗兩劑間隔拉長以後的保護力,至今未有充足實證,只能假設有效。

如果莫德納到貨青黃不接,最可行的方案是以 BNT 充作第二劑來混打,但指揮中心卻優先讓青少年接種第一劑 BNT,這在全世界可說絕無僅有。世衛早就建議,應讓高危險群完整接種疫苗以後,行有餘力再讓青少年接種,因為後者重症率極低,台灣卻是反其道而行。事實上青少年接種 BNT 引發心肌炎的風險,在每日新增數萬例的英國被認為高過染疫風險,在台灣當然差距更大

那些違規施打的人能夠突破醫院預約系統,取得施打資格,原因之一是台灣疫苗施打順序是全世界最複雜,沒人可以搞清楚。國外做法很簡單,醫療人員打完以後,就是從老人家往下打,因為染疫風險最主要因子就是年齡,這不只符合科學,也簡化疫苗管理。疫苗到貨吞吞吐吐,施打順序又零零落落,當然容易衍生漏洞,讓人投機取巧。從幾個月前的「好心肝」,一直到這次的高鐵員工,他們原本都是優雅的國民,就因疫苗政策紊亂數量嚴重不足,在染疫恐慌下只能俯身貼地,做出猥瑣行徑,實在令人嘆息

就因施打類別太過複雜,連帶使得疫苗預約平台坑坑洞洞,比如第一到第三類人員須造冊施打,其他類別則透過網路預約,而因為體恤老人家不會使用網路,又由鄰里長發放通知單,要不亂也難。在國外,在施打前一律上網在全國統一的平台申請,成功拿到「施打券」以後,再預約施打時地,只有一套系統與單一流程,就不容易出錯。

去年,台灣本來有機會買到大量 BNT,但因為疫情平穩,加上意識形態作祟,輕易放過了,到了今年五月疫情爆發,要緊急追加購買早已來不及,只好讓國產疫苗上陣,然而民眾並不捧場,無法解決疫苗飢荒。還好在國人配合防疫之下,以非藥物手段圍堵 Alpha 與 Delta 變種,讓疫情穩定下來。

以目前疫情來說,染疫機會極低,民眾無須因為恐慌而搶打疫苗。在 BNT 第一劑施打輪過各年齡群後,應開放混打,讓疫苗運用更加彈性。施打申請與預約也須整合成一套系統,用電腦來統一把關,讓買票與進場分開,而非交給醫療院所審核,才能減少舞弊。




邱世長/教(新北市)



國內當前是莫德納疫苗短缺,許多人絞盡腦汁,甚至都無緣打到第一劑疫苗時,竟有高台鐵員工能輕易「闖關」施打第二劑,令未打到國人憤怒,堪稱台灣版「世紀奇案」。除了怒斥這類「偷渡現象」,也懷疑是否有人謀不臧

台灣號稱「資訊王國」,還有天才數位政委唐鳳把關,他曾協助台灣建立「口罩地圖查詢」網站、以健保卡追蹤旅遊史,讓日本政府嘖嘖稱奇,而今疫苗預約施打系統為何出現此嚴重的「BUG」?

今日,高鐵員工能輕易偷渡施打,問題何在?這只是冰山一角嗎?這是第一次嗎?民眾都很好奇,有待政府釐清,以免失去公信力!如果真是程式「BUG」,就趕快去請抓「BUG」高手補救,別讓「蟲蟲危機」上演續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