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闕志克/以色列遊說團的威力
◆ 葉匡時/團結要向前看,互批只會往後退
◆ 廖元豪/護憲不能只靠大法官
◆ 張延廷/「北約標準」是複雜的整合挑戰
◆ 陳冲/曬不到與看不到的奧秘
◆ 葉銀華/經濟數字榮景的隱憂
◆ 周行一/「人心致富」vs.「投資致富」
闕志克/以色列遊說團的威力
2025-10-05 00:00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過去半年以色列逐步蠶食加薩和約旦河西岸,接著遠攻伊朗、近侵黎巴嫩和敘利亞,甚至無預警空襲卡達,儼然中東小霸王。但國際上對以色列的批評責難也接踵而來。去年,國際刑事法庭裁定內唐亞胡和其國防部長犯戰爭罪;最近,英法加澳葡比等各國,連同八成一的聯合國會員國正式承認巴勒斯坦。
即便如此,內唐亞胡去年與今年仍受邀到聯合國大會上演說,為以色列辯護,但兩次都有大批外交官當場退場抗議。這些荒謬的情節說明,以色列在現今的國際舞台上是多麼強勢而孤立!
以色列在中東橫行霸道的底氣,源於美國對它無窮無盡的支持與掩護。這個支持力道深不可測且絕無僅有,反映出的是過去七十年來「以色列遊說團」的傑出成果,而這個團體中勢力最龐大者,非「美以公共事務委員會」(AIPAC)莫屬。
美國身為世界霸主,各國為了自身利益,自然想方設法引導美國外交政策有利於己,於是各式各樣為外國利益遊說的組織應運而生。這些組織須依外國代理人登記法向司法部登記,定期披露收入、支出、活動及與雇用國的關係。儘管 AIPAC 公開為以色列的利益從事遊說,它卻毋須登記;原因是 AIPAC 自稱為美國公民組成,與以色列政府毫無瓜葛,性質就像全國步槍協會。這樣的定位賦予 AIPAC 遠超其他代理遊說團體的操作空間與靈活性。
AIPAC 最大的成就是將美國國會整治得服服貼貼。美國參眾兩院議員除極少數例外,幾乎不敢也不會批評以色列,每年援助以色列的法案更是壓倒性照章通過。對每個參、眾議員,AIPAC 都派有專員關注,凡發現有違以色列利益之處,即以在地選民身分表達關切不滿並要求改善。到選舉期間,就根據議員過往言行,對和以色列交好者投入資金支持,對和以色列不對盤的候選人,則扶持同黨對手阻其連任。這種手段,稱之為 Primaried Out,成功率頗高;對許多參、眾議員頗有殺雞儆猴之效。
除了遙控立法機構成員,以色列遊說團也大舉介入、左右美國社會對以色列相關議題的論辯,主要的套路就是利用納粹大屠殺迫害猶太人而引發的同情,對世人道德勒索;所有反以色列的聲音,一概都視為反猶太人的種族歧視,甚至貼上納粹標籤。然而,所謂「反猶太主義」反對的是猶太人或猶太教文化思想的存在;所謂「反猶太復國主義」是反對猶太人根據舊約聖經,在古代的以色列地方建立以猶太人為主的國度,內唐亞胡領導的政府就是想建立這樣的「大以色列國」。「反以色列主義」反對的是以色列這個國家的政策與作為。
今天各國政府、大學校園和年輕世代,因加薩居民的悲慘處境對以色列大加撻伐,絕大部分乃基於人道考量,所以只反以色列不反猶太人,況且許多抗議者就是猶太人;小部分則是既反以色列也反猶太復國,因為內唐亞胡政府的「大以色列」願景,徹底斬斷了以巴共存「兩國方案」的可能。
以色列遊說團直搗美國民主制度的核心-議會選舉與公共輿論,所以成果輝煌、威力驚人。政府應深自反省,除了議員智庫的送往迎來、通過拘束力薄弱的法律、如文字遊戲般的官員談話,台灣對美國遊說工作的層級與規格,是否應痛切檢討翻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