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葉匡時/團結要向前看,互批只會往後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匡時/團結要向前看,互批只會往後退
◆  廖元豪/護憲不能只靠大法官
◆  張延廷/「北約標準」是複雜的整合挑戰
◆  陳冲/曬不到與看不到的奧秘
◆  葉銀華/經濟數字榮景的隱憂
◆  周行一/「人心致富」vs.「投資致富」







葉匡時/團結要向前看,互批只會往後退


2025-10-04 00:11  聯合報/ 葉匡時(作者為陽明山未來學社榮譽理事長)


賴總統上任以來,最常說的一個詞彙可能是「團結」,不少政客似乎也很愛講團結。但一年多來,台灣黨同伐異的問題卻日益嚴重,似乎離團結漸行漸遠。正如老子所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政客們愈講團結,愈反映台灣分裂地方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當然有很多原因,但一個重要原因是具有影響力政客們陷入你死我活零和遊戲在意的只是如何把對方弄臭弄爛,卻不在意如何合作解決問題。因此,政客們論政主要內容集中批判競爭對手過去言行,而很少討論到未來可以一起做什麼。如果政客們能多討論政策、少批判對手過去的言行,也就是多對評論、少對批判,要團結人民應該容易得多。

以行政立法兩院、中央與地方相持不下的「財劃法」為例。該法因財政分配公式爭議,導致三四五億統籌分配款無法分配問題。行政院認為這是立法院的疏忽,應由立法院自行解決,行政院不願做出任何修正提議。反對黨則認為行政院怠忽職守,為何一直未提出「財劃法」修正案,卻放任立法院主動提案毫不作為。不同政黨的地方首長們又相互批評,質疑擔任過中央大員的地方首長,為何過去在中央任職時,沒促成法案修正。徒然相互指責對方在過去曾犯什麼錯誤,能解決「財劃法」的僵局嗎?當一方指責另一方時,只會激起另一方的強烈反擊,並形成不斷上升惡意螺旋永遠解決不了眼前問題

要解決「財劃法」爭議的具體作法是:大家暫且放下過去是非,面對現實,好好討論要如何在修正通過的「財劃法」基礎上,進一步修正改善。賴總統如真的在意團結,或許可從這裡伸出團結之手。

再以能源為例。我們不必自欺欺人,當前台灣是否缺電應可很科學客觀論證。只要台電能開誠布公提供各時段發電來源比例備載容量需量反應完整資訊;特別是民間企業,用自己緊急備用的發電機具來生產電力所發生的頻率,與台電支付民間企業自行發電所付的費用(或所減少的電力供應)等資訊,應可很清楚地知道台灣是否有能源短缺問題。但是,如果要台電毫無保留需量反應資訊講出來,一定會引起反對黨強烈批判,自然也會影響執政黨支持度。因此,就算台電有嚴重缺電問題,執政黨打死也不能承認必須不斷掩飾能源短絀問題,就無法客觀面對未來能源短缺困境

如果此時反對黨宣示:讓我們來探討能源政策挑戰,但不會究責過去的決策責任,我們只是希望台電能誠實提供真實的電力供給狀況,以利我們一起解決台灣未來的能源問題。這樣,台電與執政黨才比較可能無所隱瞞提供資訊。但,反對黨能做出這樣的團結聲明嗎?

「團結向前看,互批往後退。」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我們常會懊惱反省自己過去犯過錯誤,並期待時光可以倒轉,讓我們能重新來過。但是,已發生的事件無法重新來過,我們只能設法從現在的基礎上思考未來的途徑。在選舉時,參選各方通常是零和遊戲的競爭,用負面選舉的方法,相互批鬥對方過去言行,情有可原;但在非選舉期間,政府仍有很多政策必須各政黨團結合作。然而,政客們能放下已經無法逆轉歷史事實就事論事共同面對未來艱鉅挑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