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銀行跨國投資設點應有的認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336/web/

◆  聯合報社論/鳳梨介殼蟲易抓,兩岸事務難治
◆  聯合報黑白集/被識破的黑臉白臉
◆  經濟日報社論/銀行跨國投資設點應有的認知





經濟日報社論/銀行跨國投資設點應有的認知


2021-03-02 00:1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圖為金邊市街景。兆豐銀行/提供


自全球化開啟後,身為資金中介者的銀行業者跨國投資設點成為家常便飯。在競爭激烈與時代潮流的沖刷下,成功者的經驗固然值得效法,如花旗集團以管理企業客戶現金流為強項,並隨著數位科技發展,順勢推出全球付款追蹤及貿易金融應用程式介面(API)等數位金融服務,讓企金客戶能享有更即時、更安全的服務;又或是西班牙桑坦德集團在拉丁美洲地區應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戶管理技術,提供即時線上國際匯兌業務服務。但如德意志銀行、高盛、滙豐及我國兆豐、華南銀行等業者若干失敗或失策的案例,亦應引以為鑑。

縱觀近年銀行跨國投資案例可知,成功者多是縝密研析設點國家的環境後,在當地市場針對特定族群或目的提供量身打造的服務;失敗或失策者往往是源於觸犯法規的金融弊案、對市場不夠了解或未深耕當地市場造成經營不善而退出。因此,要避免跨國投資失利,銀行業者須先自問是否能做到以下五個要件:

一是法規遵循。比起其他企業跨國投資,在各國政府對銀行等金融機構仍高度監理下,銀行跨國投資設點必須熟稔與遵從各國相關規範,以免受罰。像是德意志銀行在沙烏地阿拉伯以賄賂當地官員換來生意,即違反美國《外國貪汙行為法》法規而受懲處;兆豐銀行紐約分行則因輕忽美國《反洗錢法》而遭到巨額罰鍰;華南銀行紐約分行亦因防制洗錢制度措施及遵循程度不足,遭受當地主管機關發停止令處罰(此停止令長達一年多,直至今年2月2日才終止)。

二是公司治理。銀行跨國投資在健全內部控制與內部管理、保障股東權益、強化董事會職能等公司治理面亦必須強化。美國高盛集團遭馬來西亞政府指控曾為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 1MDB 發行三筆共65億美元的債券,卻將其所籌得資金流入包括馬來西亞前總理納吉布在內的政府高層口袋。此舉突顯高盛內控與內部管理制度嚴重失能,之後只得花費逾39億美元和美國司法部進行認罪協商,更賠上公司商譽。

三是慎選客戶並做好風險管理。銀行業海外擴張成功與否常取決於資產品質的控管等風險管理,西班牙對外銀行的美國業務即因逾放比持續偏高,最終落得轉賣給美國 PNC 金融服務集團的下場。

四是業務或商品的差異化。由於銀行在海外投資的資本額本屬有限,加上對當地市場的熟悉度及放款利率相較於當地銀行皆有不利之處,若在業務或商品上沒有做差異化,則不易與當地銀行業者相抗衡。就像滙豐銀行在美國經營長達40年,但其零售銀行的分行通路僅180家,遠低於摩根大通的 5,186 家或美國銀行的 4,474 家,且其零售銀行業務連年虧損,民國 109 年(2020年)前三季稅前虧損約 5.18 億美元,比民國 108 年(2019年)虧損金額多出一倍有餘。

五是銀行總部與海外分支機構的報表控管及系統整合。因銀行跨國投資必須做到管理一體化,才能迅速掌控海外分支機構營運,亦讓遠在母國的銀行總部快速地發現問題,進而有效地解決。但散落全球各地的海外分支機構,特別是以併購在地銀行方式進入者,由於併購前原有使用的日常交易系統與產生的管控報表,並非與現有銀行使用者一致,其任何交易資料應於併購前做好核實,並與總部管控報表比對,日後才不致衍生出內部管理問題。

要言之,銀行進行跨國投資評估時,不只要對朝哪個市場發展、吸收哪些客戶族群、提供什麼樣的金融服務等營運策略有所謀劃,更要有讓前述五項要件務必到位的認知,才不會讓耗費龐大時間、人力與物力的跨國投資,血本無歸。









聯合報黑白集/被識破的黑臉白臉


2021-03-02 02:5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府院兩岸立場各行其是,是蔡總統(左圖)「默許」?還是蘇揆(右圖)挑戰總統權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年初帶頭陸續向對岸釋出「善意」,如「兩岸同屬華人」的春節談話,如悄悄修飾的「武漢肺炎」措詞,乃至陸委會改由被認為「溫和派」的邱太三主掌。長期販售「反中芒果乾」的蔡政府,似乎不再鐵板一塊。

矛盾的是,蘇內閣的作為卻反其道而行。除「武漢肺炎」拒改口,蘇貞昌對陸發言保持強硬,甚至越權「指點」邱太三未來工作重點。防疫方面,陳時中亦持續對大陸抱持敵對立場,與總統的路線大相逕庭。

府院兩岸立場各行其是,若非蔡總統「默許」,就是蘇內閣敢於「逆鱗」,挑戰總統權威。但從蔡英文一向緊抓兩岸大權看,蘇貞昌仍安坐閣揆寶座,即證明不存在「挑戰」之說。可以說,這只是一場「黑臉白臉」大戲而已。

如此精心布置,做給誰看?一是美國新政府,二是對岸,三是民進黨支持者。堅持無限制抗中的川普下台,拜登政府要求兩岸重啟對話;但支持者被餵食反中理念不可逆,蔡政府只能用口頭善意來搪塞。於是,有了「黑臉白臉」的兩面手法。

鳳梨事件證明,這場大戲已被對岸識破。陸方對此並不埋單,才以「介殼蟲」為由,暫停進口台灣鳳梨。對民進黨而言,這雖多了一個「反中」談資,但戲演得如此賣力,主要觀眾卻直接「無視」,這才尷尬。









聯合報社論/鳳梨介殼蟲易抓,兩岸事務難治


2021-03-02 02:4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大陸對台下鳳梨禁令昨天生效。本報資料照片


陸委會主委邱太三的「春暖花開」和大陸國台辦的「東風雨露」才過完招,大陸海關總署拋出三月暫停台灣鳳梨輸陸的震撼彈,農民欲哭無淚,其他果農更擔心被波及。儘管府院黨立刻一字排開擺出鳳梨田作秀的陣仗,撥出十億元基金穩定價格,並宣稱要打造「鳳梨國家隊」。然而,當作秀時間結束,最後會不會像新南向政策一樣一場空

台灣鳳梨遭禁,讓人聯想到去年中國和澳洲之間的貿易戰爭。當時,澳洲呼應川普政府要求調查新冠病毒在中國的疫情起源,中國對澳洲採取一系列經濟報復措施,煤炭、葡萄酒、牛肉、大麥、棉花、龍蝦等紛遭制裁。大陸上月以台灣進口萊豬而禁止台灣肉類產品輸入,現又停止台灣鳳梨進口,接下去還會有更多制裁項目嗎?共軍機艦擾台已常態化,兩岸對立難道將蔓延至經貿領域?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向支持大陸脫貧人士致謝,特別提到台灣,言猶在耳。中共上月的對台工作會議,除不變的反獨旋律,也強調要打破民進黨當局對兩岸交流的阻撓,「持續完善保障台灣同胞福祉」,「讓台胞有更多獲得感」。因此,大陸學者認為,無論是禁止台灣豬肉或鳳梨輸陸,非關經濟制裁,而是正常自我保護,防止萊劑和介殼蟲入侵。但中共如果是出於政治考量,不僅是習近平感謝台灣同胞的心口不一,也將把兩岸心靈距離推得更遠。

台灣方面,府院第一時間的反應也不同調。近來調整兩岸布局頻釋善意的蔡總統,譴責對岸「顯非正常的貿易考量」;而「剩一支掃帚也要拚」的閣揆蘇貞昌,反要求定調為檢疫,不升高為政治層次。錯落的步調,顯示蔡政府對陸方的實際態度判斷落差極大。事實上,台灣過去也曾因檢出蠹蛾,而暫停美國蘋果進口,故希望鳳梨事件只是單純檢疫問題。另一方面,又認為大陸舉措不合常情,懷疑另有政治考量,更擔心禁鳳梨只是對岸禁止台灣農產品的起手式。

無論如何,鳳梨事件也是一面照妖鏡。馬政府推動兩岸經貿交流,被民進黨痛批是「出賣台灣」。但蔡政府時代台灣對大陸出口屢創新高,市場更集中,民進黨卻說「證明中國需要台灣」,根本是自相矛盾。蔡政府在政治上以兩國論踩著灰色地帶,經濟上卻很「靠勢」;ECFA 未被終止,似乎讓蔡政府認為中共不會對台灣農民出手。但鳳梨本列 ECFA 早收清單,如今暫停輸陸,誇口的「中國需要台灣」呢?

面對鳳梨農的恐慌,農委會迅即祭出兩招一是砸錢十億行銷補助,一是呼籲各界吃鳳梨但台灣農產行銷世界的牛皮已被蔡政府吹破,鳳梨外銷市場九成五集中在大陸,一時間如何轉移市場?外長吳釗燮推文呼籲全球挺「自由鳳梨」,更只是「喊燒」的政治操作。至於民進黨第一時間即做出「全民買台灣鳳梨挺農民」的哏圖,除證明「有政府,會做圖」外,最後恐怕還是收購「去化」,進行所謂「多元循環經濟利用」。

民進黨多年來一再批評馬政府賣台,但這次大陸暫停進口鳳梨,卻是通過馬政府與大陸簽署的「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平台通報我方的。這個平台,恐怕也是蔡政府與對岸溝通解決鳳梨及其他農產品問題的僅存機制。兩岸政府應拋開政治考量,務實解決問題。大陸應知,若真的打起經貿戰,將把兩岸關係推向不歸路。而台灣反制的本錢有限,更應知鳳梨介殼蟲易抓,兩岸事務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