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抗疫減碳拚經濟 拜登大挑戰(初五)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初五

◆  聯合報社論/川普逃過彈劾,共和黨則繼續被他挾持
◆  聯合報黑白集/綠營的新冠正名焦慮
◆  經濟日報社論/抗疫減碳拚經濟 拜登大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抗疫減碳拚經濟 拜登大挑戰


2021-02-16 00:3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拜登總統。(美聯社)


選後爭鬥起,動盪暫平息。川普黯然去,拜登百廢舉。藍紅壁壘立,貧富隙難弭;肺炎又告急,疫苗未見利;消費就業低,復甦恐乏力。老驥猶伏櫪,上任豈愜意;撥亂加反治,還得創新局。

主政剛開始,防疫最緊急。社交要保距,口罩不可離;疫苗需備齊,施打應普及;隔離需徹底,封禁莫輕啟;效果要凝聚,端賴執行力;防疫不給力,諸事無庸議。

紓困九千億,國會已同意;只是太小器,肯定難濟急。拜登新提議,一兆九千億;務必要爭取,到位需立即。失業有給付,家庭免饉饑;房東得補益,住客免驅離;學貸一萬去,家長少壓力;地方得注挹,聯邦均勞逸。企業籌錢急,全靠 Fed;鮑爾延 QE,購債要繼續;維持零利率,至少今年底。葉倫有膽氣,發債先救急;利率既超低,借錢乘良機;赤字甭憂慮,不怕還不起。紓困若不即,景氣再探底;重創生產力,復甦更難起。

推綠色經濟,拜登最積極。全球多共識,歐中皆使力。兩兆大投資,目張兼綱舉;太陽能風力,發電大進擊;能源效率提,車輛減排氣;廣設充電器,電動車奔馳;研發新科技,電池加氫氣。政府打地基,企業跟風氣;基礎設施齊,水到自成渠;既可救大氣,還能拚經濟;開拓競爭力,就業增新域。綠能新世紀,願景高且巨;規劃莫遲疑,推行需有序;民眾得實益,進展始順利。目標零排氣,三十年為期;大業應慎始,膽大加心細。

論對外關係,拜登拿手戲;重多邊體制,棄孤立主義。防疫最緊急,WHO不離;氣候變遷劇,必須回巴黎;川普圖近利,領導權失去;美國若缺席,如何能第一?抗中不協力,顧此終失彼。外交重布局,效果應可期。

美中戰經濟,仍是重頭戲;關稅不會去,項目可商議。川普孤一意,拜登講合擊;盟國先統一,施壓用集體;美歐日協力,澳紐共參與;復活 TPP,抗 RCEP。機密不竊取,技術免轉移;補貼需節制,市場休關閉;外資無歧視,競爭同場域。國內群情激,談判不能急;籌碼握手裡,運用講時機;陸貨有優勢,替代不容易中國能調適,久拖生變異協商是交易,互惠為目的;待得疫情息,便是好時機;葉倫懂經濟,拿捏知分際。

科技也得比,首推半導體;出口強壓抑,暫時能阻敵;中國若戮力,提升仍可期;內需養工藝,終能減差距。5G 層次低,晶片免高級;系統配軟體,只需廿奈米;等到明年底,華為能自給;速度加數據,產業 IoT。中國市場巨,封殺同放棄;美廠失商機,反倒損利益;網通進度遲,又傷製造力;閉關卻養敵,絕非長久計。科技賴進取,創研加教育;拉大領先距,優勢方無虞。

增稅大議題,一舉得兩利貧富弭差距,財政有助益個人稅輕舉,與之前無異;高收入薪資,稅負也加劇。資本多得利,稅率將齊一。企業稅高提,淨利遭壓低;拉升本益比,股市恐不利。增稅本不易,國會難同意需到明年底,期中改選畢藍軍六十席,增稅才有戲

財政配貨幣,兩頭齊刺激;藍波效應起,膨脹行情聚;股市利多集,新冠亦不敵;盼望好景氣,類股輪動劇;科技把頭低,傳產終吐氣。只要零利率,上檔仍可期。一旦疫情息,反彈需求急;原料皆漲起,又逢美元低;通膨久受抑,只怕要加劇。聯邦增開支,必須靠赤字公債增供給,通膨添預期;鮑爾不升息,殖利升不息;股債若失利,風險在這裡

川普論政績,不可全抹去;作風雖無厘,能得民粹意;政策偏躁急,行動卻有力;拜登繼遺緒,有留也有棄。中國勢崛起,宜超不宜抑地球暖化劇,拖延終貽戚膽大兼心細,規劃需縝密堅毅配調低,拜登創新局










聯合報黑白集/綠營的新冠正名焦慮


2021-02-16 01:0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美國總統拜登下令對新冠肺炎禁稱為「中國病毒」。我國外交部官網還是以武漢肺炎為名設立資訊專區。記者陳柏亨/攝影


喜歡拿正名做文章的民進黨,最近在正名上栽了跟頭。美國總統拜登上任後,要求不得再用「中國病毒」等歧視性語詞稱呼新冠病毒,這讓跟著川普喊了一年「武漢肺炎」的民進黨頓時不知所措,怎麼稱呼,亂成一團。

民進黨對新冠肺炎的稱呼,上下分成四派。第一派,如閣揆蘇貞昌、副總統賴清德,仍堅用「武漢肺炎」。第二派,如陳時中及防疫團隊,改用英文。第三派,如中央社或綠媒,則以「加註」方式把新冠、武漢或英文加括號並用。第四派,如蔡總統,則用「疫情」代替。

陳時中稍早還嘴硬,說改變稱呼和「配合拜登」無關;但從口徑一致到說法分歧,顯然並非無關。這層窗紙,被前總統馬英九捅破,點名誰改了說法誰仍沒改;綠營側翼氣急敗壞,只好再度打馬。但就算把馬英九打趴,也掩飾不了自己糾結於「新冠」、「武漢」的尷尬。

民進黨大概是中華民國史上最服膺儒家必也正名乎」的政黨,只要找得到操作動機,就要正名一下。但真正需要正名時,它卻自辯「武漢肺炎」並非歧視;被世衛及拜登打臉後,又用「言論自由」辯解。如此焦慮,難怪要惱羞成怒

一個簡單的稱謂,搞得如此複雜,只能說它圖的就是政治利益捨不得政治利益,即放不下歧視









聯合報社論/川普逃過彈劾,共和黨則繼續被他挾持


2021-02-16 01:05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川普在彈劾案的最後能逃脫定罪,這一點人們從來沒有過疑問。圖/美聯社資料照


美國參議院就前總統川普煽動群眾國會暴亂之彈劾案進行表決,結果以五十七票支持、四十三票反對,未達六十七票的門檻未獲通過。儘管如此,共和黨議員有七人投下贊成票,已創下與總統同黨卻支持彈劾的歷史紀錄。這項結果,顯示川普對共和黨的掌控力並未全然消退,但黨內對他的不滿已經公開化,這也意味共和黨內的路線衝突勢將加劇。

川普是美國史上首位在任內兩度遭到彈劾的總統。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的首度彈劾,共和黨僅一人投下贊成票,這次彈劾則有七人投下贊成票,顯示其言行已令黨內同志感到無法忍受。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麥康諾雖投下反對票,卻在表決後嚴詞批評川普,認為他應對挑起國會暴動事件負實質上與道德上的責任。麥康諾反對彈劾,理由是川普如今只是一介平民,不再是現任總統,已非彈劾權行使的對象。

麥康諾不支持彈劾,其考量和不少共和黨議員一樣,是擔心共和黨就此陷入分裂風暴。但他必須譴責川普,就國會暴動一事畫出一條政治道德界線,並表態與川普保持距離;否則,共和黨將很難贏回美國民眾的信任。可笑的是,川普在彈劾案遭否決後立刻大放厥詞,指責民主黨在「獵巫」,稱「讓美國再度偉大」的歷史性運動正要開始,對自己的行為毫無悔意。

民主黨方面,對這次的彈劾則持策略運用態度。國會暴亂發生後,舉世譁然,美國民主蒙羞;民主黨若不採取行動,美國必遭各國恥笑。且川普當時揚言要參選民國 113 年(二○二四)大選重返白宮,民主黨必須及早重挫他的氣勢,止住那波川粉狂潮。眾議院上月通過彈劾案後,川普言行確實收斂不少,而共和黨人對川普的譴責則不斷加大;可見,彈劾案收到了階段效果。

這次參議院的彈劾,民主黨原可傳喚相關證人,說明川普對國會暴亂案不僅事先知情,更居間挑唆;民主黨卻在最後一刻打住。其中原因,極可能是拜登總統希望速戰速決,不想讓彈劾案卡住兩黨關係及社會信任的重建。尤其,民主黨在參院僅占四十八席,加上兩名無黨籍議員也只達半數,要跨過三分之二的彈劾門檻並不容易。因此,在估算過共和黨可能倒戈人數後,民主黨決定快速了結此案,為此留下歷史紀錄即可。

根據彈劾前的媒體民調,有五成六的美國民眾認為川普應被定罪。但也有民調指稱,若川普另組政黨,將有六成共和黨員願隨他出走。川普就是看準這樣的心理,一度揚言自己要另組「愛國黨」,以此裹脅共和黨議員須挺他度過彈劾;直到確定不會有太多人跑票,他才宣布放棄組黨。川普太擅長民粹的槓桿遊戲,把共和黨玩弄於股掌之上,他也達到了目的。這次參院彈劾公布了國會暴亂影片,不少共和黨議員看過之後,都深感川普之惡,認為這已斷送他民國 113 年(二○二四)再參選總統的機會。

然而,共和黨要徹底擺脫「後川普」的路線掙扎,仍非容易之事。共和黨的分裂已經是現在進行式,據稱小布希時代的官員已有六、七十人決定離開共和黨,參眾兩院的共和黨議員不少也陸續與川普畫清界線。問題是,只要還有大批川粉隨著魔笛起舞,這些共和黨人即必須看川普臉色行事,至少目前沒有更強有力的人足以掃除其陰影。

這種情況有點像陳水扁貪瀆案爆發後的民進黨,雖出現十一寇,最後也都被迫噤聲。川普彈劾案未過,共和黨將繼續被他挾持。他曾批評華府是藏汙納垢的沼澤,事實上,他自己就是沼澤最大汙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