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9日 星期日

名家縱論/禪與莊子\星期透視/拜登之中美台三角關係

◆  大屋頂下/法理不可能台獨,經濟不可能脫鉤 川普衝擊與兩岸關係
◆  星期透視/拜登之中美台三角關係
◆  名家縱論/禪與莊子
◆  最「血腥」杯葛後 得回歸問政了
◆  學生忘記本分…有飯也沒得吃
◆  濫用健保?別給台胞貼標籤
◆  數位化 別讓銀髮掉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名家縱論/禪與莊子


2020-11-29 03:28  聯合報 /   林蒼生(統一集團前總裁、三三會顧問)


富士山的美令人忘言,京都的枯山水不僅令人忘言,還有一種寧靜的孤寂感油然而生。美,是由外在深入內在的中間橋梁。孤寂是比美感更深入內心的感覺。就像一朵花,花美而根葉是孤寂的。孤寂襯托花的美。禪也一樣,美與孤寂感都是禪的面貌。

禪的感覺如此奇妙。有人說禪是天的語言。天,虛無飄渺,默然無聲,無聲中卻可體會到有個沒音聲的聲音穿耳入腦,帶來了靈感。這默然啟示,正是莊子所說「天籟」。想捕捉天籁,必須孕育寧靜心靈。寧靜是天籟的門,多聽天賴,禪的感覺就愈入心。

禪入於心,用現代觀念說,是在意識與潛意識間自由進出。莊子談及,有一天,孔子見老子,老子剛沐浴好,正「形如槁木」(忘形),「狀如死灰」(忘情),呆呆片刻才回過神。孔子問,您怎麼了,老子說「吾心遊於物之初」。「物之初」是很迷人地方。悠遊於物之初,莊子稱為「見獨」。

莊子藉真人女偊來談永生的方法,女偊不知多少歲,狀若孺子,女偊告訴南伯子葵,修道有七個次第,由外天下、外物、外生,到朝徹、見獨,然後才無古今、不生不死。外天下是忘了天下存在,忘了物我,忘了人我,把自己安在「吾喪我」內心獨有狀態中。這時在默然中會有一點心光升起如朝陽清澈,然後進入見獨境界。見獨是在沒有對待的物之初中安然自在。因而進入無古今、不生不死的永生境界。

禪入心靈有三層次,美是第一層次,孤寂第二,見獨第三,莊子著重在見獨境界,並以心齋說明如何見獨。心齋是心的齋戒。也可說是莊子的「觀音法門」。孔子告訴顏淵「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因為耳朵是機械性器官反應外界音聲。「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因為心容易被成見左右,所以應聽之以氣。氣可分成有形氣與無形氣。無形氣由物之初而來,近似天籁無影無蹤。如此由物之初,不扭曲,不迎不拒,來聽取外界音聲,才能入於見獨心境。

心齋可悟道,坐忘是修道,而見獨是見道。這三者皆是在「ing」當下,而當下正是佛法精要所在。莊子與佛陀幾乎同時談當下,我喜歡佛陀的莊嚴,也喜歡莊子悠遊人間的態度。人間似夢,莊子却以更美說法談夢裡人生。「莊周夢蝶」,這夢與非夢,禪又非禪意境,怎麼說都說不清楚。却引人省思,而恍然大悟,快意非常。所以,我相信莊子也是「中華禪」源流典範,當時禪尚未進入中土。

在宇宙中,不論古今,在每個人心中,都流淌著一股無形智慧潛流,那潛流在老子、孔子、莊子,或佛陀及每個人內心深處,無時不默默地影響我們的心思,產生「吹萬不同」的「地籟」,這吹萬不同的心智差別,使我們遠離物之初的智慧潛流,這潛流的消失是莊子所講渾沌之死。

禪於漢末傳入中土,與中華文化結合,經惠能一花開五葉,形成更有深度的中華禪。後來甚至影響日本文化。禪,脫胎於印度,在中土成熟,而中華禪傳入日本,成就日本禪風。

我們由富士山的美,到枯山水的孤寂,然後在莊子見獨中,看到人間未來,雖然那未來如夢似幻,但「如夢」正是「莊周夢蝶」的美,「似幻」正是「蝶夢莊周」的真,真美皆俱,而夢幻難分。我們置身其中,豈非生命之大美哉!正是最美的「人籟」。

天籟、地籟、人籟,是莊子的禪,禪與莊子密不可分。建議大家讀讀莊子吧!









星期透視/拜登之中美台三角關係


2020-11-29 03:33  聯合報 /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


拜登內閣第一波宣布的國務卿布林肯與國安顧問蘇利文,其實都是拜登子弟兵,拜登強調要修復停損川普政策對美國的破壞,「美國回來了」代表著世界所熟知的美國領導要重返國際舞台。

過去川普能成為美國總統有許多因素,其中有伊拉克戰爭與金融風暴之故,使得美國民眾對華盛頓與華爾街建制精英反感,才讓政治素人川普有機會進行一場總統實境秀

現在,川普被解雇了,拜登圈內歷練與建制專業取得勝利,他任命的內閣也反映同樣特質;拜登強調第一天就要上手,所以多是民主黨體制內的政策老手,特別外交國安的兩位都是長久政策幕僚也粉墨登台。

建制老手多半會依循傳統理性,穩當開展政策作為,但是經歷川普政策的動盪,加上川普主義持續影響共和黨,拜登政策應該不會只是 Obama 3.0(意指歐巴馬第三任),也不會是 Trump Lite(持續但淡化的川普政策),而可能是兩種混合的 Biden Mix。

拜登的外交國安政策應該會呈現兩種特質:「強硬的理性決策者」及「多邊的現實主義者」。建制老手會從穩健理性角度看政策,但是面對影響美國利益的議題卻立場堅定,因此拜登外交會是強硬的理性決策路線,這對中美關係應會有深刻影響。

至於拜登強調重返多邊機制,在巴黎氣候協定與 WHO 已十分確定,可是多邊主義對美國只是分擔責任,拜登會從實際利益檢視是否重返川普退群的國際組織。

拜登外交下,中美間將會是「合作與對抗兼具的務實中美關係」,拜登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而非敵對國;中美間應會在氣候變遷等層面合作,貿易戰降溫為貿易談判,目前平均廿%的進口關稅會逐步降低,中美間重回現實主義的權力競合,但謹慎的互動關係。

可是,歐美社會對中國質疑聲浪仍大,川普過去反中政策都推到極致,拜登政府很難在短期內翻案,部分議題也會持續管制或對抗。例如今年七月中,龐培歐一反美國對南海主權爭議不表立場的態度,公開宣稱反對中國歷史水域主張,中美在南海對抗應會繼續。此外,川普對於中國科技公司技術管制措施,牽涉到中美科技力消長,拜登應該會持續部分管制措施。

拜登外交下,台美間將會是「沒有驚奇的良好台美關係」,拜登不喜歡兩岸驚奇,過去他曾反對出售神盾艦、反對通過台灣安全加強法案,也曾撰文反對布希總統說不計一切支持台灣,可見他不樂見操作台灣議題,因為他曾說「只是給中國一個教訓,卻不符合美國實際利益」。

但另方面,拜登對台灣的支持,從參議員時期就十分堅定,肯定台灣民主化與支持參與國際組織,且強力支持台灣關係法的戰略模糊政策。拜登曾在二○○一年來台訪問,與陳水扁總統會面,布林肯也於一五年在華盛頓與蔡英文總統會談,並曾在國會表示願與台灣首位女總統合作。

拜登外交下,中美台之間將會是「管控穩定的三角關係」,拜登應該不會讓台灣再成籌碼,也不會主動跨越紅線,管控中美台關係的穩定;但影響三角關係因素日益複雜,如台灣內部政治、兩岸軍事對峙等,需要各方都謹慎彈性地管控三角關係的變化。

現在看衰美國為時過早,但整體實力已不如過往,加上國內分裂對立嚴重,川普主義持續影響美國政治,美國隊長要重新主導世界秩序的內外挑戰甚多。因此,中美關係會和緩但未必順暢,台美關係轉低調但支持聲大,中美台三角關係則需管控穩定,但變數持續增加;換言之,未來中美台與兩岸關係的不確定,將成為新常態!









大屋頂下/法理不可能台獨,經濟不可能脫鉤 川普衝擊與兩岸關係


2020-11-29 03:37  聯合報 /   黃年


前篇《大屋頂下》說,川普為世界留下了兩個問題:一、要不要阻止中國崛起?二、民主自由體制與專制極權體制的鬥爭,究竟誰輸誰贏?

火車開過去,但軌道留下來。川普退場,但川普主義的影響必將持續,只是國際間解答那兩個問題的方法、形式及效果也許與川普不同。當然,兩岸關係也會繼續受那兩個問題的影響。

先談中國大陸。經過川普的翻攪,中國受傷很重。然而,從現今的情勢看,中國在維持政治安定及啟動經濟復甦方面皆呈現正向表現;則往中長期看,中國仍有可能成為一個低民主、低人權的富強國家。

中共雖將繼續面對那兩個問題,但如果川普這種掀瓦刨根的手法也搞不垮中共,則未來其他較川普平和的方法恐怕更對付不了。比如,川普拚命要世界經濟與中國脫鉤,但 RCEP 已告成立。則中共在那兩個問題的壓力下,發展得雖可能較慢較低,但終極仍有可能成為一個低民主、低人權的富強國家。在中程,甚至長程,恐怕全世界都不能再把「中國崩潰論」作為一種必然的戰略想定,台灣也是。

低民主將更是中共的手段,富強則更將是中共的目標,經過川普的衝擊已呈現得更明顯與強烈。比如螞蟻金股 IPO 的一夕變卦,與中共對香港情勢不留餘地的處置手段,眾人皆曰「中共的吃相難看」。但是,對中共來說,已經顧不得「吃相」的美學問題,目的就是要「吃」。

我認為,川普的衝擊升高了中共的危機感,效果是使中共的專政極權更緊縮,並極可能更加激活其「制度優勢」。這是台灣應當識讀的訊息。

當然,川普衝擊已使中共知道台灣問題比過去想像的棘手。但是,以中共的意志與實力,若要對台灣維持「法理不讓你台獨/經濟不讓你脫鉤」,應無問題。而中共若能做到這兩點,則時間必然將站在中共的那一邊。

再看台灣。前述那兩個「川普問題」在國際間的升降,會使台灣的國際戰略角色隨之升降。而經過了川普衝擊,台灣的國際戰略角色,確見上升。

問題在於,在台灣的國際戰略角色上升之際,蔡英文政府卻使台灣面臨兩種抉擇:一、要將這個有利情勢用於鞏固中華民國?二、或者用於經營台獨?

這就是十一月八日《大屋頂下》所說:在台美關係的「堡壘台灣」與兩岸關係的「民主燈塔」之間,蔡英文是要升高其矛盾?或者要增加其互補?

更實際地說,就是蔡英文究竟要以中華民國面對美國及北京?或以台獨面對北京及美國?

再更實際地說,蔡英文應當自問:台灣生存發展的最高戰略目標究竟是要消滅中華民國?或是要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

前文說,北京的底線是「兩個不讓你」。法理不讓你台獨,經濟不讓你脫鉤。顯然,台灣的局限則在「兩個不可能」:一、法理不可能台獨。二、經濟不可能脫鉤。

如果蔡英文當局能在中共底線「兩個不讓你」與台灣局限「兩個不可能」作一理智的判斷,應當不難在中華民國與台獨之間作出正確抉擇。

兩年多來,兩岸情勢急劇惡化。昔曰:「大事小以仁/小事大以智」。如今局面卻已變成「大事小以狠/小事大以恨」。這絕非久長之圖。

兩岸情勢確因川普衝擊而變本加厲,但川普畢竟是變態與畸形。兩岸終究必須重建常態與正軌。在川普衝擊餘波盪漾之際,兩岸皆應有檢討過去、策勵將來的思考。

首先,中共必須承認其對台政策已徹底失敗,必須改弦更張。

中共敗在「三統兩論」。武統、和統、買統,三統皆失敗。一國兩制與九二共識,兩論也失敗。

兩岸關係已經成為國際風雲的一部分,亦即已成為前述那兩個問題的一部分。因此,中共現在對於兩岸問題能做的,只是「法理不讓你台獨/經濟不讓你脫鉤」,卻做不到「和平發展」,也做不到「心靈契合」,遑論「祖國統一」。

何況,香港弄到這步田地,中共卻仍對著台灣大喊一國兩制,難道不覺得自己奇怪,莫非真的已是無話可說了?

中共一直說,台獨是台灣問題的主因。此說大謬不然,中共的「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才是台灣問題的主因。沒有「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就不會有今天如此囂張的台獨。

再回頭看蔡英文團隊。民進黨治下的台灣正尖銳面對兩問題:一、能不能台獨?二、要不要民主?

蔡英文或民進黨有可能搞正名制憲的法理台獨嗎?絕無可能。現在蔡英文玩的只是「內殺型台獨」,也就是僅能用於撕裂台灣及供綠營內部權力鬥爭之用;而非「外擊型台獨」,亦即不能動中共一根汗毛,也不可能拖美國下水支持台獨。

更嚴重的是,蔡英文及民進黨要不要繼續維護民主政治?以進口萊豬與中天事件為例,蔡政府已成了解嚴以來最明目張膽踐踏民主的醜惡政府。若就兩岸問題言,則蔡政府居然以國安五法禁止人民對兩岸未來討論「台灣方案」,更是莫名其妙。你反一國兩制,難道不容他人的「台灣方案」也反一國兩制?你主張台獨,難道不容他人的「台灣方案」反台獨?民主進步黨,這是什麼民主?這是什麼進步?

總結而言,蔡英文這麼搞,就是用「假台獨」來踐踏民主,又用「假民主」來操弄台獨。長此以往,台獨與民主將兩頭落空,台獨與中華民國也兩頭落空。

因此,北京要檢討,蔡團隊也要反省。

兩岸若要重開機,民進黨應當正面公開主張「九二共識必須回復一中各表的原型」,中共則必須公開承認「九二共識本具一中各表的原型」,雙方皆回到「你認知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立場/我認知你中華民國的立場」,「和平/對等/民主/對話」,再往前走下去。

川普留下的那兩個問題會繼續存在,兩岸問題也已成為那兩個問題的一部分。唯有雙方皆回到「中華民國」,兩岸問題才不至於被國際外力挾持,始可能恢復兩岸和平競合,一同創造共存雙贏之路。

若兩岸任何一方,不論是中共或台獨,想要消滅中華民國,就勢必面對兩岸關係繼續倍蓰惡化的未來,將不知伊於胡底。









最「血腥」杯葛後 得回歸問政了


2020-11-29 03:27  聯合報 /   蘇上允/高中生(宜縣礁溪)
已12度遭國民黨杯葛的行政院長蘇貞昌赴立法院做施政報告,國民黨立委不滿民進黨團護航,祭出「豬內臟」攻擊。記者許正宏/攝影


經歷十二次杯葛後,蘇貞昌院長終於完成四分鐘施政報告,打破陳冲院長紀錄;過程更可說是史上最混亂的一次。

國民黨近年來嘗試從穿西裝,轉為穿草鞋,參加秋鬥、杯葛議事,一改過去溫和路線的風格,企圖做「稱職反對黨」。從過去十分鐘被清場,到年中為反監院人事的一小時,直到這回十二次杯葛,我們看到國民黨的「進步」。

民進黨執政的這些年蠻橫無理,完全無視人民、在野黨意見,讓人生氣;不過作為反對黨的國民黨,也不能只是打架、抛豬內臟,更重要的是,用專業為人民監督執政,為人民健康把關。若只是杯葛,讓立院空轉,只怕不但沒達到效果,還讓官員不用面對質詢,也阻撓重要議事的推動。

期待這次「史上最血腥杯葛」後,國民黨能回歸專業,傾聽民意、認真問政;至於民進黨政府作為,就交給選民用選票來評斷吧。











學生忘記本分…有飯也沒得吃


2020-11-29 03:25  聯合報 /   安翊/飯店業(高雄市)


有國中學生不服管教,還拍桌嗆聲,老師不得不請警察來協助才平息, 引發議論。因教育部明令不能體罰,功課沒寫不能下課寫,不乖學生不能下課禁足。要求老師像聖人,只能輔導。老師苦口婆心,如果學生不受教,請公權力介入,倒不如説是他們的無奈。

學生來自不同家庭,如果沒有養成活動紀律及學習意願,長大了只會更糟。將責任歸給老師,只是推諉心態。

我們也沒給他們太好榜樣,政府發言人不是上班時間桌上辦事,就是作圖卡誣陷圍魏救趙,立委不是收錢辦事,就是拿公帑考察時買水鬼,隨行人員也自甘擔任小弟;更何況,行政院長老是食指向人,卻忘記四隻手指比着自己。

孔子說,「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當國家從上到下,都忘記本分,每個人都不做自己該做的事。當國家狀況好時,也有分不到資源的風險。更不要説,過去四年多,當政者採遠交(還不一定真的交到好朋友)、近攻(對面的惡鄰居的確被我們氣得牙癢癢)策略,難道真的都沒有人想想,我們還「得而食諸」?












濫用健保?別給台胞貼標籤


2020-11-29 03:24  聯合報 /   李燕瓊/文字工作者(德國)
因「旅外者回台用健保爭議頻傳」,健保署擬取消短期停復保規定。報系資料照片


健保署因「旅外者回台用健保爭議頻傳」,擬取消短期停復保規定;懇請署長聽聽海外台胞聲音。

所謂爭議頻傳應是指特大健保事件,如大手術開刀、生產等;但是小毛病,如感冒到小診所門診等,就如同在地人一樣生病拿藥,應該沒啥爭議吧?是否應針對這些少數特案另擬新案,如部分自費,甚至健保不給付?至少先查核清楚少數濫用者,而不是把所有海外台胞貼上「濫用健保」標籤,有失公允。

舊制「復保繳費三個月」,我們接受;事實上,在德國不少媽媽和我一樣,都是利用假期帶孩子回台灣省親,來去匆匆個把月,照繳三個月保費;開玩笑說才十幾天,朋友約見面都來不及,哪有時間生病上醫院?










數位化 別讓銀髮掉隊


2020-11-29 03:20  聯合報 /   杜宇/農經學者(台北市)


新冠疫情,不僅對全球經濟產生大衝擊,也加速數位經濟發展。數位技術在各領域深化,以大數據、雲端運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為核心的科技和產業革命,方興未艾。

各國在推進數位科技,創造新經濟動能的同時,對於貧富、城鄉,還有老少間,是否因數位落差衍生新的問題,恐為數位科技帶來隱患。台灣貧富及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加上邁入高齡社會,有數位障礙的銀髮族大幅成長,蔡政府投入的關注、科研、政策、經費及人力卻嚴重不足,挑戰將更為嚴峻。

農村人口老化普遍,全球仍有許多地區或農村,無法獲取或負擔資通信技術服務,城鄉落差,需要更大金融支援及基礎建設。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調查,「創新」和「數位技術」對於促進小農生計、改善糧食安全和營養及增強氣候變化韌性,至關重要。為此需積極營造農業數位化有利環境,包括加強寬頻建設、發展數位技能促進研發和終端使用者對接,以及制定法規保護農民資料權。

目前國際電信聯盟正致力,將數位化革命轉變為發展革命,其中一個方向就是協助農民充分利用包括 5G 和人工智慧在內新技術,在保護環境同時,也提升農業產量,而台灣農村數位化腳步緩慢。

中國大陸這些年積極發展數位經濟,為解決高齡者在使用數位技術遭遇的困難,日前官方頒布《關於切實解決年長者運用智慧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針對高齡者外出活動、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七方面碰到的數位障礙,提出廿項具體措施,透過政策引導和社會共同努力,把數位化「絆腳石」變成「墊腳石」,讓高齡者也能共享資訊化發展的卓越成果,關愛老年人就是關愛自己的未來。

隨著人工智慧的來臨,對高齡族群日常生活造成諸多不便(特別是偏鄉、農村更嚴重),甚至對智慧化設施產生畏懼心理;同樣,農業數位化風潮也給傳統耕作及舊有產銷制度帶來重大衝擊。台灣農業數位化程度偏低,導致產銷失衡幾成常態。如何幫助銀髮族(包括老農)跨越數位鴻溝,順利融入數位生活(如適應高齡生活的改造、老農的頤養天年、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等),政府責無旁貸。

銀髮數位障礙排除,需國家政策強力支持,畢竟身處數位時代,不應讓任何人掉隊,解決問題請換專業上場!